讀《終身成長》有感彙編8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9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終身成長》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終身成長》有感彙編8篇

讀《終身成長》有感1

一直認為,誇獎孩子聰明有天分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也一直認為,只要給孩子沃灌足夠的心靈雞湯就能助力他們的成長,甚至於我們會認為只有成功了才表明你比別人強,才有自尊,會認為作為管理者,維護團隊的群體思維才是王道……讀完《終身成長》才發現,事情不是這樣的!

告訴孩子他非常聰明,會將孩子變成騙子;沃灌心靈雞湯並不能使孩子們真正轉化為實際行動,因為他們的基本思維模式出了問題;作為管理者,如果一味鼓勵群體思維,只能讓整個決策系統陷入麻煩……

說實話,最初閱讀這本書,我熱情並不大,感覺反正不是自己很感興趣很樂意讀的書,隨便翻翻即可,但越讀越發現:事情不是這樣的。真正是“凡有所讀,必有所獲。”

成長型思維,是近年來教育界比較時髦的概念。卡羅爾.德韋克說:經過長期觀察我們發現那些發展的很好的人往往擁有不同的思維模式,不同於那些害怕挑戰,害怕與眾不同的人。她發現有些人更傾向於成長型思維模式,相信他們通過努力和良好的策略以及其他各種學習方式(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不怕犯錯誤)他們的能力得以提高。

而另一些更傾向於固定型思維,他們認為一個人的能力是天生的,在童年期以後能力就固定了,是無能為力做出改變的。

那麼一個人的成功是否是由他的聰明才智而決定的呢?德韋克研究表明,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在遇到自認為聰明才智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就會放棄,而且擔心萬一失敗而顯得愚蠢就害怕挑戰,從而選擇比較安全保守的路線。而那些經常被誇是努力的孩子,反而在困難面前不會止步,因為他們相信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去解決問題,可以去發展自己的能力和才華。

常言說思維決定命運。那麼到底如何才能培養一個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呢?怎樣才能使孩子們變身為“努力家”,而最終成為人生的贏家?作者說是大人的表揚決定了孩子的思維方式。也就是說,思維方式的形成是孩子從成年人那裡習得的,如果大人表揚你的聰明,就會產生更多固定型思維,因為這使你感到聰明非常重要,而且因為我的聰明才是為什麼他們愛我或尊重我的最根本原因,所以無論什麼時候我都應該表現得很聰明。

而與之相反的,如果表揚的重點是孩子的學習過程。那麼孩子往往會願意接受各種挑戰和嘗試不同的策略解決問題,而努力和堅持不懈會使我們獲取更多的成長型思維模式。也就是說,我們不反對一個人的聰明,我們更應該注重孩子的學習過程。當然可以表揚成功,但更應該和孩子一起聊聊成功是怎樣發生的。這應該是我們經常意義上所說的重過程,而不要過於重結果。關注孩子在過程中他專注了嗎?他練習了嗎?他們喜歡學習嗎?過程中是否有堅持,是否直到找到解決辦法?

至於表揚不同的過程,操作起來實際上一點都不難。但在我們的實際操作中,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失敗。作者的研究顯示父母如何處理孩子的失敗,會影響孩子的思維模式的形成。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利用失敗去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很多被父母表揚聰明長大的孩子,他們可能會取得優異的成績,但他們並不一定敢於挑戰自己。在面對挑戰時也不一定具有韌性,很多孩子甚至年紀輕輕就需要服用抗焦慮甚至是抗抑鬱藥物,也有個別孩子脆弱到選擇結束年輕的生命。所以我們真的需要。更多的關注學習過程,學習的樂趣以及有效的學習。

而在家庭之外,就像作者自己的經歷一樣,老師的做法會對學生的思維產生巨大的影響。在研究過程當中,作者和他的助手對學校和老師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幫助他們理解成長性思維,致力於成績和能力不再成為課堂的唯一焦點,讓孩子們重視學習和享受學習的過程。但毫無疑問這個過程在真正的實施當中會很困難,一點都不容易。因為我們容易陷入單純的表揚努力這樣的一個誤區,而單純表揚努力並不能培養成長型思維,因為我們要看努力是否有效,甚至於更應該要看努力是否存在。如果是低效的甚至於是假努力,這時候單純的表揚努力實際上是很要不得的。

作者還有一個更新穎的觀點,她認為在這個過程當中會犯錯的老師其實更能培養成長型思維。成長型思維的老師,會把自己也當成是會犯錯誤的人。我也會犯錯誤,我自然更允許我的學生犯錯誤,如此以來,老師們會把自己當成孩子依賴的資源,當成學生的合作者。而不是單純的要測試和評價孩子,這樣的老師充滿探索的熱情,不斷的探索如何幫助學生學習,他們會非常關注那些跟自己相比取得進步的學生,並及時正確的引導他們慢慢取得更大的勝利。

作者還嘗試著在學校之外去大規模的推廣成長性思維,而她的這一做法有助於推進教育的公平。她認為好成績應該是有效學習的副產品,來自於深入和有效的學習過程。我們的目的就是要使每個孩子成為一個有效的學習者,有成長型思維的認為考試好不代表聰明,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會認為考試只是檢測我目前所掌握的有什麼,當然這裡並不是說成績不重要。

另外,作者認為培養成長型思維最好的時機在童年,然後就是當下。我們應該如何利用作者的發現,最大限度地從中受益呢?

生活中沒有例外,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遭遇失敗。有些時候我們被挫敗感困擾也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作者說她選擇擁抱失敗不斷學習,這已經成為作者的研究課題,也是她的人生哲學。她打破了傳統固定型思維的枷鎖,也為我們成年人教育孩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指引。

從成長型思維角度來說,如果一個孩子的某一科成績不理想,我們給他評定為暫未通過,而不是考試失敗。那麼就會給孩子以極大的鼓舞,讓他清楚的知道我的學習還不是一個結果,我學習的步伐並沒有停下,還需要逐步向前爭取未來。

在對成功的數十年研究後,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為我們奉上了一份豐厚的禮物,就像本書引言開頭部分所說:這是一本能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書。

《終身成長》,真的能幫助我們成長!

讀《終身成長》有感2

作者卡羅爾·德偉克博士在本書《終身成長》的最後探討了通往成長型思維模式需要走的旅程。

書中分析了教育、體育、商業、人際關係等領域案例,對比固定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不同,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成就的差異,面對挑戰和失敗的表現相去甚遠,實際上是源自思維模式不同。甚至是夫妻關係相處模式中,其實都是我們的思維模式在起作用。

固定思維讓人更容易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判,更願意讓自己處在“能幹、優秀、聰明”這樣的舒適位置。為此,往往回避挑戰,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樣的人面對挫折和失敗也容易一蹶不振,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

而成長型思維認為人的能力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通過努力,可以發展提高的。與固定型思維的區別在於,成長型思維更注重尋找辦法,找策略,而不只是關注評價。面對失敗和挫折,也更容易從中學習,不斷提升能力。

現在,“喪”可能是形容很多年輕人平時大多時候的狀態最貼切的形容詞。失去目標和希望,是頹廢和絕望,是自暴自棄地自我否定,是明白前路曲折,努力奮鬥後,仍然無法改變,受困於自己的無能,深感無力的狀態。

除了現實的殘酷,我們是否想過,這可能是自己身上的固定型思維在作祟呢?

你可能會說,我是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我努力過。但我們在經歷失敗後,就認為自己的能力已經到達極限,認為自己就是個失敗者;我們在努力之後,還是失敗,就認為努力無用,最終放棄努力。如果這樣,那可能真的是誤會什麼是真正的成長型思維了。

真正的成長型思維的確更強調努力,但努力不代表使用“蠻力”,也不是失敗時的一針“安慰劑”。成長型思維中“努力”的含義包括單純的勤奮、努力的意思,也包括通過各種途徑,尋找提升能力,達成目標的策略、辦法。這中間可能需要聽取他人建議,向他們學習技能等。

不過,我們也不必為自己的固定思維感到恐慌。《終身成長》這本書中說,事實上,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並不是絕對對立的,它們往往同時存在同一個人的大腦中。只是,在某種特定的情境中,每個人出於保護自尊、肯定自我等目的,才會激發固定型思維。

也就是說,我們沒必要在發現有固定型思維傾向時就感到自己真失敗。別忘了,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提醒我們,要成長,就要學會培養成長型思維。而培養成長型思維的第一步就是堅定“變化”這一信念。

《終身成長》這本書正是將“變化”這一信念滲透於各個領域。卡羅爾.德韋克不只是說明了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及其對我們生活、工作,甚至教育子女的積極影響,更重要的是,將此觀點置入各種生活場景中,幫助讀者,分析,探尋走出困境的方法。

有人說《終身成長》就是一大鍋雞湯,其實,不然。書中的內容讓我明白,學習成長型思維,不只是為了所謂的“成功”。它其實可以幫助人們應對生活的日常瑣碎,從而學會持續成長,獲得提升自我,衝破“喪”的強大能力和能量。其實發現讀成功學書的樂趣有時候就是如此,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雞湯可能有毒,但總是會有一些精髓可以通過抽絲剝繭總結感悟出來。

讀《終身成長》有感3

我一直認為,自我審視是要時時刻刻並終身進行的學問。

現在17歲的年齡,從小時候一直耳熟能詳的名人傳記,甚至寓言故事和名人名言中的道理,架構著我的“三觀”。但我常常發現,幾乎所有事都沒有確定性和唯一性。

《終身成長》是美國作家卡羅爾·德維克的著作,書中主要議論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和成長性思維。作者用上課發言的例子,對這兩種思維的含義和區別進行了大致闡述:敢於上課發言的人會想:“我說出我的見解,是為了讓老師發現我的問題,從而協助我解決問題。”他們一般不會考慮說錯答案後自己的尷尬和同學的鬨笑,這就是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反之,固定型思維的人,不接受別人的意見,甚至懼於別人指出自己的問題,固步自封。

我認為的自我審視,可歸類於成長型思維。以前在我的認知裡,事物的兩面性一定有一面是錯,另一面是對,就算沒有明確的理論界限,感性上也會有善惡之分,但現在的社會中,“老人倒地,路人不扶”,可能是怕老人“碰瓷”;“店老闆怒打國小生”,可能是“熊孩子把可樂澆在了鋼琴上”……這些事不斷重新整理我的認知,通過我認為解決許多事的“通策”——換位思考也無法得到準確做法。

當我試著陷入“當事人”的“思想誤區”後再醒悟過來時,我意識到許多問題解決不當大多是因為“當事人”雙方某些方面認知欠缺。就像小時候,媽媽和老師告訴我要樂於助人,我就會幫老爺爺推車,而不會先思考老爺爺會不會是壞人,我認為幫助別人是對的,我就會去做。知道的越多,顧忌越多,後來取捨的一般標準,都是以自身利益為主來進行考量了。

成長要求我們廣泛認識並學會接受,但一定別太唯心,多在客觀角度看問題,看自己。同時,應時刻保持謙遜的態度,善於採納他人意見才能更好的自我完善。我認為每一個給我提出建議,指出問題的人,都值得感謝,他們使我發現自身問題從而不斷提高。只是對於他人的評價,要善於分辨,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生活瞬息萬變,需要時刻自我審視,並保持謙遜。

讀《終身成長》有感4

美國作家卡羅爾·德韋克寫的《終身成長》一書介紹了固定型和成長型這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相信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成長型思維模式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的。初見此觀點我想這種對錯分明的觀點還用寫一本書論述嗎?但隨著章節的深入,我才發現沒那麼簡單。固定型思維模式讓人更關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因此擁有這種思維會讓人急於一遍遍證明自己的能力;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讓人更關心能否提高自己,即使人們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興趣或性情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

其實我們日常的行為都是由思維決定的。優秀者同樣可能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他們認為需要不斷地成功證明自己的價值、天賦等;而成長型思維模式是真心喜歡挑戰,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提高自己。比如同樣優秀的運動員在比賽中失利,賽後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傾向於責備他人或找藉口。不僅僅是運動員本人,教練員、新聞媒體、粉絲中很多人都是如此。而著名的籃球教練約翰·吾登曾經說過:在開始責怪他人之前你並不算是個失敗者。他的意思是:只要不否認錯誤就依然可以從你的錯誤中學習。顯然,約翰·吾登擁有成長型思維。書中還列舉了大量的類似的例子,比如對待刻薄嚴厲的教授、對待校園欺凌,不同的思維會怎樣思考,如何應對等。

作家柳青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只有幾步。卡羅爾認為人在決定性的時刻會選擇讓自己感覺良好並看起來完美的道路,放棄那些符合長遠發展的道路。大到公司、小到個人均是如此。如果一個公司都不去關心學習、成長及推動事件發展,反而擔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這樣的氛圍中勇氣和創新是無法存活的。個人如果用成長型思維就會有勇氣敞開心扉去歡迎新的變化和想法,並獲得真正的自信,因為真正的自信源自於思維模式:已將做好了成長的準備。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卡羅爾認為應該誇獎孩子的努力過程,而不是天賦聰明之類。因為對孩子付出的努力——努力本身、採取的策略、集中的精力以及堅持不懈的精神進行誇獎,可以培養出成長型思維模式。

看完此書,我感覺進入一種思維模式,就如同進入一個新世界。而且對比書中的例子,我意識到自己對不同的事件會用不同的思維模式。這也是我讀此書最獲益的地方:原來我是可以做出選擇的。看,我已經學會用成長型思維寫讀後感了。今後我再次遇到腦子短路的時刻,也會試著不急於給自己貼標籤下定義、評判自己,而是將自己放入成長型思維,想想如何改進提高、讓事件迴歸正軌。

讀《終身成長》有感5

我小時候就聽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但對這句話理解並不深刻,直到我遇到《終身成長》,我才意識到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無論何時,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現在,我已不再年輕,而且已到了不願老得太快的時候了。回顧自己的大半生,常常都會用“如果當初……,我會……”句式。因為,我切身體會到:

1、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的。

2、雖然失敗是痛苦的,但它只是一個你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你能從失敗和挫折裡受益,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3、沒有人是永遠成功的,成功意味著拓展自己的能力,這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才能實現。

《終身成長》這本書從生理層面上對具有不同思維模式的人的腦電波進行了分析,科學的角度論述了學習才是第一要務。

目標明確,不斷優化學習方法,並樂於向同伴學習的人,學習成績更高。他們注重學習方法,善於尋找學習規律,並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他們即便在某次測驗中表現不好,下次也會努力趕上。挫折能給人以動力、經驗和教訓,讓你變得更好。成功來源於學習、努力和自我提高。

這樣的人若作為領導者,他們的世界裡充滿了明亮、包容和正能量。無論看待自己或他人,他們都相信人具有發展潛能。對他們而言,經營公司不是為了突顯優越,而是為了促進自己、員工和整個企業的成長。

一個人若達到這樣的境界,面對不可避免的衰老,必將再次煥發生機吧?因為,每一天,對於他,都蘊含著新的希望,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讀《終身成長》有感6

說來慚愧,從5月12日去寧德參加研修活動,分回書,陸續就在看《終身成長》這本書,到目前為止才看了五分之四。

我感覺自己很笨,書都快讀完了,整本書寫的是什麼,感覺概括有些難。

《終身成長》這本書是美國卡羅爾·德韋克教授著的。卡羅爾·德韋克教授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傑出學者之一。這本書闡述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在本書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她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和成長型,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是邊閱讀邊對照自己,發現自己可能更多時候是處於固定型思維模式,但有時也會呈現成長型思維模式。就拿寫日記這件事來說吧。寫作是我的弱項,甚至是最頭疼的一件事,但我相信堅持就是勝利,我相信每天寫作,會提高寫作能力,對文字也會更敏感,只要我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最終會取得成績的。特別是每次在要放棄的時候,每次無話可說的時候,我的思維模式更傾向於成長型思維模式。但我感覺自己因兩種模式交織出現,制約了我的成長。讀了這本書,現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我會不自覺地思考,我這樣的處理方法,我這樣的想法,是不是陷入了固定思維模式中。這是閱讀這本書自己最大的改變吧。

德韋克的成功法則已被很多具有發展眼光的父母、老師、運動員和管理者應用,並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通過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並做出改變,人們能以最簡單的方式培養對學習的熱情,和在任何領域內取昨成功都需要的抗壓力。

作為一名老師,我覺得自己更應該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還要熟練掌握德韋克教授的成功法則,並把它運用到教育教學中,這樣可以培養出更多的優秀學生。

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對,這樣一想,我又陷入固定型思維模式,我應該這樣想:每個人通過努力,都是會有所收穫的。我應該努力,再努力,我要教會學生熱愛學習,教會學生最終學會自學和思考,並努力學習基礎知識。正如艾斯奎斯的格言:世上無捷徑。柯林斯也說過:在這裡沒有奇蹟,我也不是什麼奇蹟的創造者,我不能在水上行走,也不能將大海從中間分開。我只要愛你們這些學生,而且比其他人更加努力,我相信你們也會這麼做的。他們告訴我,想要把學生教育成功,我唯有愛這些學生,並付出更多的努力。正剛好與我的教育初心不謀而合:儘自己最大的力量為教育做貢獻。

許多教育者認為,可能通過降低標準讓學生們體驗成功,增強他們的自信,提高他們的成就。我從來不這麼認為,我倒是覺得要從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出高標準,再教育學生向高標準靠攏。我覺得管理也是如此的。對於一個新組建的團隊,從一開始就提出高標準,也許團隊成員沒辦法一下子達到這樣的要求,我們可以在他們沒有達到這樣的要求時,多給他們鼓勵,多一份寬容,但要相信隨著努力,情況會越變越好的。但如果從一開始就鬆懈,等問題出現了,發現問題了,再想改正,為時已晚。

這本書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很有用處,讀完這本書後,我還會再讀第二遍,也許第二遍閱讀,我會有更深的體會的。

讀《終身成長》有感7

人是該終身成長,終身學習的,活到老,活到老,無論哪一個時代都是的。當然這也是現代人順應時代快節奏發展的一個必須。學無止境,人來到這個世上就是為了完成自我生命的成長的,做人是需要一輩子學習的,人格的成長也是無止境的。

但作為一個人,在一定時期的成長似乎更為重要,比如,人的性格,人的思維模式,價值觀的構建,孩提時代這些東西的構建遠遠比成人之後更為容易,教育錯了的孩子比沒教育的孩子更難辦,這是一個事實。所以說,人的某些東西的成長是有時間限制的和敏感期的,抓住了則是事半功倍,錯過了則是事倍功半。

這本書談到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他肯定了我們每一個人兩種思維模式都是有的,但是某一個人某種思維模式佔主導也是可能的或者是很普遍的。

有沒有發現我們的成人有的能很快的學習和改變,而有的人則很難呢?這不僅僅是學習能力和方法上的事情,有的人心態開放,思想靈活,有的則是心態封閉,思想僵化,不容易吸收新的知識,這就是一種思維模式。

現在社會或者是任何一個時代,人能否很好的成長都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東西,如何培養具有成長思維模式的人使得其一生都能受益,都能積極成長,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也是教育很值得關注的一個事情,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教,如何給人以終身成長的能力,良好的思維模式是值得我們去培養的,這也是家長和教師很值得去做的事情。

終身成長從各個角度探討和談論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的種種不同的表現,讓我們明白什麼是固定式思維模式,什麼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給我們打開了一個個理解的視角和自我檢測的時機,也讓我們明白了一些事情正確的做法,也讀懂了成長型思維給我們的生活中各個方面帶來的不同。很細緻和很詳盡,同時在書的每一章的最後,提供和幫助我們培養自我的成長思維,是一本很好的心理科學的書籍。能遇見是一種福氣。也是為自我成長和教育開啟一個更為重要的視角。像思維模式這麼重要的東西,對我們人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們日常沒有達到這種科學的視角去看和思考,更沒有這種科學的視角去培養自我,和用在教育上。

人有很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自我發現,自我成長,所以心理科學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其實是很重要的一個工具。科學的自我發現、科學的自我成長,科學的搞教育,這是這個時代發展的又一個新的內容。這本書就是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書籍,值得所有去讀,對於自我,對於孩子的成長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有人說,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其實是自我成長,這句話好到位。孩子需要成長,家長也需要成長,尤其是成人容易被固化,覺得我已經是大人了,只是在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成長,其實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幫助你成長的,因此,家長們也一定要關注自身的成長,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從這本書受益。

讀《終身成長》有感8

無論在哪一個時間段,人都應該終身成長。‘活到老、學到老’現代人順應時代快節湊的發展的一個必須,學無止境啊!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完成自我生命成長的過程,做人需要無止境的學習,人格的成長也是無止境的。

實則每個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但不同的是人的思維模式。也就是書中所提出的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式思維模式,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智力是天生的,固定不變的,做事情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天賦和能力,因此害怕錯誤,覺得是對自己能力的否定;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智力是後天努力學習可以提高去達成,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會把錯誤和挑戰看成成長和改善的機會,有大局觀,會不斷地往前看。

其實不然,這兩種狀態是每個人身上都會具有的。我們要做的是減少固定型思維,在不斷成長過程中要激發自己對成長型思維的認知,並且要刻意訓練用成長型思維面對我們的生活,才能做到消極情緒越來越少,而積極情緒會上升。‘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然而人的思維模式不是一朝一夕長成的,而是在歲月裡日積月累的過程,逐漸形成的一種思考、做事的態度和方法,則毫無疑問是被習慣這種東西牽著走的,很少有人能夠把做的每一件事深深的自我覺察和自我思考,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慣性的思考,慣性的做事,思維模式也是慣性的。

我覺得自己就屬於兩種思維模式的人,在生活中比較大男子主義,覺得家庭中的雜事由女人來解決,比較重大的事情還是需要男人來決定。所以家中一般的瑣事我都不用去想。然而工作中我比較理智,也就是思維模式不同,放下所有瑣事來學習,提高自我的認知。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也與家人持有不同意見,我本意比較向著說服教育方式,不能打罵教育,給孩子自由的空間思考、學習,讓孩子慢慢的形成自主、自我意識。不是附加式的灌輸。其實這也是一個人成長中必要經過的,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

有人說,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其實是自我成長,這句話好到位。孩子需要成長,家長也需要成長尤其是成人容易本固化,覺得我已經是大人了,只是在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成長,其實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幫助你成長的。成長美學的特徵就是相信累積的效應,對人生持有固定論的人,本質只是為拒絕改變尋找理由和藉口。相信發展,相信改變,容易形成正反饋,微弱優勢聚沙成塔,成功世界本就來自一隻蝴蝶揮揮翅膀的觸發,這就是成長的祕密。

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