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的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W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購物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購物的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購物的教學反思1

《新課標》就是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能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因此,我在新課引入時,設計了購物情境,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並用學過的知識進行解釋,這樣不僅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巧妙複習了舊知,並讓學生感受到演算法的多樣化。這個過程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了學生的選擇。而且很自然的引入新課,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學起來感到親切、生動、真實,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份。因此,我設計了“新學期開始了,同學們需要準備哪些東西”這樣的情境,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可以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感受數學學習的意義,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再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生活中,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購物的教學反思2

通過創設核對購物小票的情境,讓學生髮現小票上的數學資訊,進而提出數學問題,然後再激發學生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慾望,使學生感覺到數學並不陌生,數學就在身邊,激發了探索的興趣,為學習新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注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比如:在研究購物小票時,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從購物小票中發現資訊,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將獲取新知識與尋求策略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促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編制”生活內容。特別是在“應用拓展”部分,學生將學習到的新知識與生活實際緊緊的聯絡起來,加上老師的演示,使學生真正的體驗到了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目的。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比如:在“摘帽子”一題中,學生在獨立思考後,意見出現了分歧,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這學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礎上,進行討論才不流於形式,這樣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時也使學生學會了思考,又學會了與人合作。

購物的教學反思3

一、“回憶舊知,課題質疑”

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尋找新舊知間的聯絡。

“學貴有疑”,上課伊始,出示課題,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計算知識,並大膽質疑,提出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質疑能力。課堂上孩子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小數加減法怎樣計算?整數加減法計算時要滿十進一,小數加減法是不是這樣呢?學生竟然關注到了新知可能與以前學過的舊知之間可能有聯絡,這為課堂的探究學習指明瞭方向,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究的慾望和興趣。

二、嘗試練習,問題引領,教師扶放結合,引導學生理解新知。

在學生列出算式後,先放手讓學生嘗試練習,經歷學習的過程。然後出示討論提示,讓學生針對性的進行討論,在討論中辨析思路,在交流中補充想法,學生自主學習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

在學生彙報時,我又設計了幾個追問,幫助孩子梳理計算過程:

小數點對齊的同時,什麼就對齊了?(理解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了。)

得數的小數點為什麼要和上面的小數點對齊。

三、練習形式多樣化,既避免枯燥的計算練習又針對教學重難點。

計算課的教學容易枯燥,特別是最後的練習,一道接一道的練習枯燥乏味,效果低下。如何避免這一現象?我把練習題穿插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第一次練習是學生初步會計算小數加減法後,設計了兩道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3。23+0。7= 5。3—5。23=,分散了本節課的難點。第二次練習是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後,設計的一系列練習,既有基礎練習,又有提高練習,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突出了重點。

回顧自己的教學,發現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1、教師權利可以繼續下放,個別問題研究含量不高。

2、要重視學生的驗算習慣的培養

3、改變評價機制,引導學生學會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和對他人的評價。

購物的教學反思4

索 11月14日是一個讓人難忘的日子。在這一天我完成了我從教以來的第一次作文指導公開課。我指導的作文題是《記一次自己購物的經歷》。上完這節課,我真的很興奮。應該說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對“教學相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三者之間的相互對話過程”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國小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作文教學是國小語 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一項主要工作。抓好學生的習作是當前語文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而能上好作文課,更是語文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

總的來說我的感悟有二:一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是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不要越殂代皰。要相信學生的能力,不要低估他們,甚至要有向他們學習的想法。二是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當學生學習中出現了問題時,要憑藉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為學生“引”好路。努力去點燃他們思考的“火把”,切忌將答案一古腦地“灌”給他們,而“貪汙”了對他們來說最可貴的思維過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從學生身邊所熟悉的問題入手:你們有沒有自己買過東西?買過什麼呀?學生回答的積極性很高,因為問題很簡單,也是他們所熟悉的問題,他們有話可說,所以給整節課開了個好頭,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緊接著我又出示了個問題:有沒有哪一次的經歷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和同學們說說嗎?這個問題貼近生活,也是他們所經歷過的事,很多同學躍躍欲試。不過,我緊接著給他們提出了說的要求,畢竟他們只是三年級的學生,如果讓他們泛泛地說,那肯定毫無邊境,給他們明確說的要求可以規範他們的語言,同時也體現了老師的引導作用。當學生在學習中出現了問題時,要憑藉老師對教材的理解,為學生“引”好路。

另外,在學生動筆寫之前,我給學生們出示了一篇範文。三年級的寫作剛入門,主要是以仿寫為主,我希望學習較差的學生能有話可寫。同時,出示範文的另一個目的則是為了點燃學習較好的學生思考的“火把”,開啟他們的思路,讓他們創新或寫得更好。能從他們的文章中體現他們可貴的思維過程。

不過上完課後我覺得這節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作文指導課畢竟不同於口語交際課,講是為了促寫,最後也應落實到寫上,本節課側重於指導如何講具體,講清楚,而耽誤了不少寫的時間和展示作品的機會。

這節課無論是從學生身上還從領導的評課中,我都學到很多,我想今後,我會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想方設法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快速提高。

購物的教學反思5

本課時要求孩子們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知道怎麼付錢,怎麼找錢,同時,能夠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受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相比較上一課時,這一課時,比上一課時的難度又增加了,孩子們不但要比較熟悉單位換算,同時還要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這一課時總起來說,效果一般。現在想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這一課時中,涉及到能夠把人民幣進行簡單的加減計算,而我們前面學習過的加減計算中,還沒有出現過帶著單位列示計算的,對於孩子們來說,比較難於接受, 二是,雖然這一課時我在設計的時候仍然採用了孩子們喜歡的分組合作,活動的方式,並且設計了它們喜歡的情境,超市購物來吸引它們的注意力,但是由於在計算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孩子們還是沒有辦法完全正確的付錢,找錢。

針對學習中出現的這種尷尬情況,我及時調整了思路,在超市購物之前,先讓孩子們利用手中的材料進行人民的兌換,把上節課知識複習的差不多的時候,先讓孩子們進行同單位的人民幣計算,比如8角+9角=()角,6元+5元=()元,讓孩子知道,人民幣計算的規則:元加元,角加角,元減元,角減角。然後循序漸進,進行像4元5角+3角=這樣的題目,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這一課時出現像這樣的尷尬,我想除了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不足,前面沒有接觸過帶單位的計算題之外,還因為我在設計中,沒有考慮到,如果前面的知識不能夠做的很好的話,會嚴重影響後面知識的學習。

學習是一個連貫的過程,通過這今天的學習,我充分認識到,如果想讓孩子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前面的知識就不能有死角,也就是,在學習中,要注意新新舊知識遷移。要注意及時複習前面的知識,把知識很好的連貫起來。而孩子們現在剛剛開始接受連貫的知識傳授,自己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更應該很好的考慮到這一點。

購物的教學反思6

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有趣的活動會使學生情緒高漲,帶頭濃厚的興趣步入對新知識的探索。因此,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善於創設活動情境,就會使課堂教學處於和諧、融洽、興趣盎然的氣氛中。

在教學《購物》(去商店)一課時,我把書中靜止的畫面做成動畫課件,為學生提供了一次生動有趣的活動,一上課,提問:“同學們逛過商店嗎?”“願意逛嗎?”“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逛商店。”課件出示商店“誰願意當服務員向大家介紹一下這裡有什麼商品,價錢各是多少?”“誰願意當顧客呢?”話音剛落,同學們躍躍欲試,都想當顧客。“那麼好吧,現在咱們全班同學都是顧客,不過在購物買食品的過程中要思考一個問題:你想買什麼食品,要花多少錢,怎樣算?想好以後告訴小組同學”這樣一來,學生興趣盎然,開始暢所欲言,學生知買和算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已經掌握的人民幣的計算能力。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今天同學們買得又多,算得又準,商店經理決定每人獎勵你們15元錢,你想買什麼?還有剩餘嗎?”這樣處理教材,使學生切身體驗到生活需要數學,而且這樣設計為學生創設了人人都參與的實踐活動,教學是在師生,生生互動中生成和發展的激發的學生學習的興趣。

購物的教學反思7

第六單元的標題“購物”點明瞭本單元內容的特點,即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設計一系列熟悉的購物活動,使學生認識人民幣,能解決與人民幣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買文具”認識小面額人民幣,通過“買衣服”認識大面額人民幣,通過“小小商店”學習正確使用人民幣等知識,並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放在購物活動中體會人民幣的功能和正確使用人民幣的方法,體會不同面額人民幣之間進行等值兌換方法的多樣性。但是一年級國小生比較缺乏購物的實際經驗,學起來非常抽象,難度很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算錢。4張20元+6張1元=()元,3張5元+5張2角=()元。這部分內容學生出錯,看到5張2角馬上會算成10元,看到4張2元會算成6元,從而導致最終結果出錯。

2、付錢。剛開始有的學生會寫1張30元、1張80元等等,鬧了不少笑話。3、找錢。5角-2元7角=()元()角,20元-4元5角=()元()角,50元-31元9角=()元()角,這部分內容也較難,運用已學的減法知識,學生慢慢地在接受,但還是容易算錯。

我的想法:

1、學生實在是沒這方面的經驗,在學習本單元前,學生別說用錢了,就連最常用的人民幣都沒摸過,現在會認人民幣已經很不錯了,至於兌換和算錢實在是太拔高要求了。長大後連傻瓜都會用錢,為何非這麼“拔苗助長”不可?

2、我覺得這部分內容如果低段非安排不可的話,可以分梯度進行,一年級“認識人民幣”,讓孩子有個初步的接觸;二年級“兌換”人民幣,因為二年級孩子已經學了乘除法,兌換、互換相對好算;三年級再學習“付錢、找錢”,學生有了用錢的直接經驗,“付錢、找錢”就不在話下。

購物的教學反思8

《購物小票》是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14----15頁的教學內容,在這節課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將數學知識鑲嵌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而且體會到了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真諦。教學中我始終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在一起,儘可能多的為學生創造探索的空間,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發展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留給我以下思考:

1、“教”還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學習內容是溝通數學與生活的橋樑,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數學內容的基礎。教師要有主動駕馭教材的意識,要把兒童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兒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及時收集和整理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空間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

2、“學”用現實的方法體驗數學。在“購物小票”的教學中,我始終把蒐集數學資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絡起來。在上新課之前,我安排學生到超市去購物,這樣,學生就熟悉了購物的情境和過程,再通過教材,藉助現實的有意義的數學材料幫助學生從身邊的事情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再精心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世界數學化的過程。學生從熟悉的情境中發現問題,並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理解新知識,最終讓生活中的經驗提升為數學知識。

3、通過創設核對購物小票的情境,讓學生髮現小票上的數學資訊,進而提出數學問題,然後再激發學生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慾望,使學生感覺到數學並不陌生,數學就在身邊,激發了探索的興趣,為學習新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注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比如:在研究購物小票時,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從購物小票中發現資訊,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將獲取新知識與尋求策略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促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編制”生活內容。特別是在“應用拓展”部分,學生將學習到的新知識與生活實際緊緊的聯絡起來,加上老師的演示,使學生真正的體驗到了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目的。

4、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比如:在 “摘帽子”一題中,學生在獨立思考後,意見出現了分歧,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這學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礎上,進行討論才不流於形式,這樣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時也使學生學會了思考,又學會了與人合作。

購物的教學反思9

課題:購物小票

內容:小數加減法綜合應用

課時:1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超市購物小票

教學目標:

1、能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法混合計算,並能選擇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

2、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本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1、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和小數打交道,最常接觸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買完東西,我們就會拿到一張電腦小票,見過嗎?有沒有在超市買東西出過錯誤的?

二、自主探究,構建數學模型

1、出示電腦小票,觀察。

2、誰能解釋一下這張電腦小票?

3、我們來核對一下吧。怎樣核對?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書上。

4、還可以怎樣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試一試。4.2+12.3+5.8+2.7,15—1.2—3.8仔細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麼好方法嗎?發現了什麼?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 a+(b+c)

a-b-c=a-(b+c)為什麼可以這樣算?能結合電腦小票的問題說一說嗎?

三、運用數學模型

1、第17頁第2題。

2、第16頁第2題。

3、第17頁第3、4題。

四、總結。

教學反思:教材創設了核對電腦小票的情境,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課改精神。學生討論如何核對找回來的錢對不對的問題。可以用兩種方法計算。找出更簡便的方法。這樣聯絡實際,學生能更好的理解簡便計算的算理。

購物的教學反思10

提高課堂實效性是本次研訓專題,實踐與綜合運用中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培養學生用一雙數學的眼睛觀察生活,能用數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將實效性落實到教學每個環節這是我堅持不懈努力的方向。

本節課的教學中,教材給學生提供了大量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創設學生平時比較常見的買飲料、酸奶等情境,我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數學交流活動情景,將死板的數字賦予貼近學生生活的含義,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綜合利用數學知識來分析不同情況下各個商店的優惠策略,主動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來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問題衝突中,處於興奮、愉悅、渴求的心理狀態,注重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知識與技能的形成和發展。

課堂中,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學會觀察、分析,學會應用,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和獲得成功的體驗,始終以一種愉悅的心情去學習。在動態生成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在解決問題中對學生進行拓展引導,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激勵學生的發散思維,並引導學生在多種方法中進行選擇,體會對比擇優的策略。

總的感覺在這樣的展示活動中真正鍛鍊了自己,儘管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今後我會努力學習新課改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把握好課堂的預設與生成,使自己的教學再上一個臺階。

購物的教學反思11

新時期的國小數學教學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運用新穎、先進的教育技術,為國小數學教學新的生長點提供廣闊的展示平臺。現代教育技術和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有利於轉變教育思想,改革課堂教學,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教育觀念與教學機制的整體深刻變革。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這一思想。因此,我在《購物》一課的教學中,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教師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態度和習慣,全課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引導下的積極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基礎上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獲得發展,從而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與有用,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教學中,我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嘗試。課一開始,就讓學生利用網路進行網上購物活動,通過操作、討論交流, 使學生 認識人民幣,並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理解人民幣的功能,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並 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反思這節課,我在第一個班的教學中,只是在教室裡把課件作為 內容展示的工具,當課件一展示出來時,學生們都很興奮,躍躍欲試,小手都舉得高高的,盼望著我叫他(她)的名字,試一試在網上購物的滋味,可是,由於時間有限,只有一部分同學有機會到老師機上進行操作,沒能進行操作的同學都有一點失望,因為,他們只當了一回旁觀者。當小組討論:“在付錢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的時候,表現積極的也只是剛才有機會進行操作的同學。從這可以看到,如果 課件只是作為 內容展示的工具,會打擊一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阻礙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於是 ,在後面兩個班的教學中,我採用了“ 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把課件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 探索規律的工具, 讓學生利用網路進行網上購物活動,使全班同學都能親歷規律的“發現”過程。 當小組討論:“你 買了幾樣東西? 在付錢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的時候,同學們都表現積極,勇敢地說出自己的發現,還會邊說邊演示付錢的過程,這時, 資訊科技又作為了交流討論 、表達的工具。當交流彙報後,反思:“你已經學會了哪些付錢方法?還有哪些不會?再次上機,試試用多種付款方式購物。”時, 學生就不同的意見再次上機操作,共同發現,深化了對多種付錢方法的理解,資訊科技又作為了練習、鞏固、探究的工具。 這一改 ,使我想到: 在課堂裡,如果把資訊科技作為學生學習的 工具,作為“數學實驗”的工具來探究數學規律,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多元的學習,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發展。

經過兩次購物教學 ,收穫不同。使我深深體會了利用“ 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好處,也 深刻理解了 布魯納提出的 : “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決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些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主動地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櫥,而是教學生如何思維;教他學習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去組織屬於他自己的知識。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動歷程,而非只是被動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結果”。通過“發現”這種方式使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思考、探索、體驗科學家發明、發現、創造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創造的態度和創造的能力。同時,也使我感受到: 教學資源無處不有 ,只要適時適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師既要“教中學”,也要“學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發揮資訊科技的作用,才能教學相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學會學習。

購物的教學反思12

本週,聾部二年級的學生去了聯華超市學習購物。首先老師給了每個學生2元錢,讓他們自己儲存好。面對琳琅滿目的各類食品,真得很誘人,去看貨物的價格標籤。在選擇購物時,有學生髮現了2元錢買不到自己喜歡的那種物品,怎麼辦?自己喜歡的東西已經拿在手中,可是錢不夠,確實挺可惜的。 老師問:“那你們想想有沒有別的辦法?”在老師稍加啟發下,聰明的孩子們有的想到跟老師借錢;還有的想到了合作,並迅速的找到了合作伙伴,共同商議買什麼,有的還計劃好了怎樣比較公平的分享。 這一過程,是一個合作意識到合作行動的嘗試,他們能從嘗試中體會合作的快樂。

在整個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學生作出選擇嘗試最有效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當他們通過自己的常識、自己的努力積極參與超市的購物、快樂分享時,他們從中獲得思考、交流、合作、認知等很多很多,更體會到購物帶來的成功喜悅。

本活動通過“超市購物”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經驗,不僅僅嘗試著自己的選擇,合作購買,而且通過嘗試與周圍人的文明交流解決問題,其中的心理體驗遠遠大於外在的活動本身。真正體現了讓孩子“走進社會、開拓視野”的理念。

購物的教學反思13

生活中,學生都有和媽媽一起去購物的經歷。只有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體驗,才能創設真實的情景,讓生活成為課堂教學的源頭活水。僅僅做到這些還是不夠的,教學過程中還必須精心設計活動,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學習知識,加深體驗。現將本節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創設真實的生活情景。

食品包裝袋上的資訊很多,但國小生在日常生活中卻不太關注這些內容。怎樣才能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最多的資訊呢?我決定讓每一位學生帶來自己最喜歡的一樣小食品來研究。因為研究的小食品是實實在在的,而且是學生感興趣的,所以學生探究得格外認真。邊觀察邊記錄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高興地喊著“我找到了”“我又發現了……”為什麼學生會如此投入,如此興致盎然,我認為原因有兩個:

一是我把學生經歷的真生活帶入了課堂。

二是讓學生們親自歷經了知識獲取的過程。

再如“尋找消費竅門”環節中,我出示的“季節性降價、打折、活動促銷”等圖片都是特意從本地的大型超市、商場拍攝的。因為這些購物場所是學生特別熟悉的,所以當他們置身這一“購物環境”時,就會有身臨其境的親切感覺,自然會勾起他們已有的購物體驗。拋磚引玉之後,我沒有淺嘗輒止,而是用“在和媽媽購物的過程中,你還發現了別的省錢竅門嗎?”再次把學生引入社會的大課堂,讓他們暢所欲言自己在生活中的“發現”,從而體現“教育要回歸生活,要關注兒童正在進行中的現實生活”的理念。

二、採取多樣的教學形式。

學生是充滿童趣的,所以“寓教於樂”是最有效、最吸引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我採用了以下方式:

1、遊戲式:

在找到了“包裝袋上的主要資訊”後,我設計了小遊戲“你來說,我來找”,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在找一找,說一說的活動中逐步加深了對“生產日期、保質期、條形碼和質量安全標誌”的瞭解。

2、競賽式: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針對學生這一特點,在點撥“包裝袋上的其他標誌”時,我採用了“認一認,找一找,說一說”的形式,提升了學生對“綠色食品標誌”、“中國名牌標誌”、“國家免檢標誌”的感性認識。

3、編順口溜:

枯燥無味的《食品標籤通用標準》規定,如果只是作為教師的小結語言,隨口說說,恐怕不會引起學生的重視。當我把它編成喜聞樂見的順口溜教學時,收效馬上變大。學生們在自由讀一讀,拍手讀的過程中,不僅興趣猛增而且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已經印入學生心間,為指導他們以後安全購物打下了基礎。

三、補充活教材,創新教學。

教材中只有簡單的幾幅圖和幾句話,但教材所要表達的“言外之意”還有很多。結合鮮活的現實生活,我有意補充了一些“活”教材。如:購買食品時,在產品合格的情況下,我們最應該關注什麼?教師通過展示“生活例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的探究情境,然後引導學生進行“假設、推測——觀察、查尋——聯絡、交流”。整個過程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使每一個學生不僅學會了要根據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計算食品何時到期,而且強化了“過期的食品一定不能吃”的意識。這樣,教學的內容既源於生活,又高於學生的生活,做到了活用教材,讓教材走進學生的生活。

正是因為《我和媽媽去購物》的教學內容和形式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學生的需要,所以才收到了“讓學生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光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的良效。

購物的教學反思14

今天上的這一課是《購物有學問》,主要的教學內容是引導學生討論兩個問題:

①你平常最愛到什麼商店買東西?這些商店有什麼特點

②商店是怎麼能夠賺到錢的?最後讓他們總結一些購物的知識。

孩子們投入了極大的熱情,熱烈的討論,個個說得眉飛色舞。在彙報時,各組學生踴躍發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從不同角度總結了各種商店的特點,第一個問題的討論和彙報,用了十五分鐘左右。我在幫助他們逐一理出各種商店的特點時,學生們打破了很多購物的定勢作用,有的孩子一向愛到小店鋪買東西的,認識到了小商店的貨物在質量上可能存在欠缺,有的孩子家庭條件好的,常跟父母在大商場購物,也知道了小商店的靈活方便,轉變了追求氣派購物的意識。

本以為第二個問題的討論是個難點,可五分鐘不到,很多同學就舉起了小手,而且他們彙報得十分準確到位:就是批發低價的貨物回來,以高價錢賣出去。這時我感到納悶了,追問了一句:“你們怎麼都知道商店賺錢的道理呢?個個都那麼聰明。”有幾個孩子踴躍地站了起來,說:“我曾經到過金鵝市場去批發小物品。”“我曾經參加過學校的小小商品交易會,還在交易會上賺到了八塊錢。”我猛地想起,是啊,去年學校就舉辦過這樣的活動,是我低估了這一個個聰明可愛的四年級孩子。他們的商品交換意識真在我意料之外。這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們經常說,要以學定教,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課程內容更適合學生。這個討論題,對於經歷過商品交易的學生來說,那是容易得很了。這必將促使我,以後備課要及早了解學情,那樣才可能順學而導,讓學生的學習水平在“最近發展區內”得到有益的提高。

購物的教學反思15

《走進購物場所》是未來版國小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第四單元第一課的內容,在學習中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於選擇購物場所都有很明確的認識,而後面調查探究部分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沒有辦法帶領學生實地感受、體驗,這是這堂課比較遺憾的地方。

《品德與社會》課程要關注學生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這就需要在相應的學習主題中引導學生不斷反思,達到對自然、社會的準確理解和對自我的合理把握教材。在《走進購物場所》中,我通過四個活動讓學生以生活體驗和經歷入手,認識瞭解購物場所的特點及作用,活動一購物場所我知道 。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知道的購物場所,並說出它的優勢;活動二 我是小小“導購員”。通過小遊戲,加深他們對購物場所的認識和了解;活動三 購物方式大比拼 。讓學生回憶見到過的或電視上介紹的、外出旅行體驗過的選購、付款方式。瞭解新穎的購物方法和支付方式。活動四 我是小小設計師 。分小組設計未來的購物場所,強化了學生對購物場所優缺點的認識,鍛鍊了他們的辨別思維。 通過活動,他們發現,原來各種購物場所都各有優勢,也各有缺陷,但互相補充,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後學生們通過給各種購物場所提出了改進的建議。他們在課堂上經歷了討論——思考——提問——在思考等過程,他們的認識被提升,真正實現知識溶於生活,生活於知識的引導。

這堂課學生通過探究、活動、體驗、討論、交流等學習方式去思考、去發現、去體驗、去探索……課堂教學真正成為觸動學生心靈,啟用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認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課程也就真正走進了學生的生命歷程,成為促進其發展的內在生命力量。

但美中不足的是,由於大部分農村學生受家庭條件限制,對一些新的購物方式和付款方式沒有生活感受,在活動三的環節上課堂出現一邊倒(城裡孩子討論發言積極、踴躍,興趣高;而農村孩子茫然)的現象,使得課堂氛圍受到影響。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吸取這節課的教訓,設計適合每個學生的教學模式,使得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其中,已達到學習目標的實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