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65K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5篇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

本書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月亮是美好,純潔的代名詞,便士是金錢社會的代名詞。主人公原來是一個富有的上層人士,在經歷了空虛的前半生後,他開始了真正的理想追求,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純粹的美,震撼的美。而用月亮來詮釋他的追求是最合適的。對一般人來說,月亮高不可求,但這正好反映了主人公執著的追求和高潔的人格。相比周圍的配角,他們沒有也不想脫離現實的慾望,因此用便士來形容他們所在的世界是再合適不過了。

人生路上,哪有誰不畏世俗流言?但《月亮和六便土》告訴我:當我在社會的滾滾朝流中前進,一定要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它警示著我們,始終不要放棄夢想、放棄初心。並且,無論身處何方,年齡幾何,都要記住:我要選擇一生中最想為之努力的'事物,併為其自由而奮鬥。當我有勇氣做出決定的時候,就已經身處生命的自由之中了。

在許多時候,我也迷茫過,甚至天真地認為自己是個無用之人,但是毛姆教會了我一件重要的事:隨心所欲,不要讓自己為別人所活,那麼當你真正熱愛一項事業時,你便成功了。其後我慢慢地放平了心態,生活並非只有灰色的自卑和他人的嘲笑,還有詩和遠方。當然還有理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夢想。所以,大膽追夢吧!當你仰望天上的月亮時它的清輝是地上的六便士無可比擬的。

願每個追逐夢想的人,無意將生活摔得支離破碎,卻讓靈魂更加偉大。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2

一個年近不惑的大叔,做著收入不菲的證券工作,有一個溫柔大方的妻子,兩個可愛的孩子,住著另人羨慕的大房子,擁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就那麼突然的有一天,他放棄了這裡的一切一切,帶著家人的數落,旁觀者的責罵和所有人都看不起的作品去遠方追求他的繪畫夢想。他身無分文,窮困潦倒,住在骯髒的孤島,與世隔絕,沒賣出過一副畫,終日疾病纏身,最終痛苦死去,而生平最滿意的作品也被自己一把火燒掉,永世不得相傳,即便最終作品得到了世人的認可,也是他死去很久以後的事了。

還有另外一個版本:

一個懷揣夢想的大叔,終於有一天衝突了世俗的眼光,道德的束縛,帶上畫架去了藝術的國度。在那裡,他彷彿到了夢想的天堂,他全情的投入,心無旁騖的作畫,繪畫帶來的滿足讓他忘記了身體的疼痛,他一刻不願停歇的創作,終於在臨終前完成了此生最滿意的`作品,並將它帶到墳墓,實現了靈魂與肉體的真正共存。

前者是從旁觀者的角度,後者是故事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本人。

其實寫一份書評可以有好多出發點,故事的編排,寫作的技巧,作者的經歷都行,今天我想從思特里克蘭德這個人本身,去思考一些關於人的問題。

很多人並不理解思特里克蘭德的做法,一個男人不應該像他這樣毫無責任感;但更多人會選擇中立,既不贊同,也不反對。討論對錯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大部分都是平庸的人,既沒有天賦和勇氣去追夢,又不甘於太過平凡。

那麼什麼是夢想,是一個會刺激你荷爾蒙飆升的詞?是一個會讓你獲得快樂的源泉?還是一個你一直想去又到不了的遠方?我想都不是,書中沒有介紹思特里克蘭德在創作的過程中遇到的痛苦和瓶頸,更加沒有任何說明他有經歷怎樣的掙扎、折磨甚至放棄。但我們都曾有過興趣愛好,健身?讀書?畫畫?彈琴?哪一個堅持過幾十年如一日?最初的興奮都逐漸會被過程中的困苦所消磨,直至放棄。

如果你覺得我在灌雞湯勸大家去追求月亮,你就錯了,我並沒有興趣討論什麼才是夢想,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資格去擁有。我也沒有因為讀完這本書而感受到強烈的悲傷或是興奮的衝動,我最感慨的是擁有夢想這件事帶給思特里克蘭德的冷靜和理智,以及對人性的洞察。

思特里克蘭德的智慧

看似冷血的思特里克蘭德早就看穿了人性,妻子的哀怨更多是因為自己的離開使她沒有了生活的依靠,她明明憎恨思特里克蘭德,卻在他成名後在家中掛滿了他的遺作,並與來訪者談笑風生,虛榮心被徹底的滿足。他因為與朋友的妻子私通而害得朋友妻離子散也未曾感到一絲內疚,因為他知道“女人可以原諒男人對她的傷害,但是永遠不能原諒他對她做出的犧牲”,而這位朋友剛好是妥協了他妻子不堪回首的過去,對於妻子而言,他是自己恥辱過去的鮮活證明,她的背叛是早晚的事。

“你同我吵嘴,實際上是因為我根本不在乎你對我的看法。”中間人勸說思特里克蘭德回家的時候,無法忍受其冷漠的態度便氣憤的與其爭吵,帶著世俗所認為的道德,理直氣壯。而思特里克蘭德卻平靜的說出這一句。雖然我們沒有明確的意識到或者我們根本不願承認,我們還是非常重視別人是否看重我們的意見,我們在別人身上是否有影響力,如果我們對一個人的看法受到他的重視,我們就沾沾自喜,如果他對這種意見絲毫不理會,我們就會討厭他。所以當你沉默以對的時候,那些說不喜歡冷暴力而同你不停爭吵的人,真的是因為TA嘴上說的越在乎才越生氣嗎?

說到這,我停更這麼久也多少與此有關。很長一段時間,我不停的聽取著他人的意見,你年紀不小了,你該成家了,你該好好規劃人生,你該有個普通女生該有的樣子,你也沒有那麼優秀。於是我照著他們的說法不斷的修正自己,小心翼翼的學會如何說活,如何閉嘴,寫文章也都是想著怎麼迎合大眾的胃口,怎麼寫一些老少皆宜的“乾貨”,然後我什麼都沒寫出來,然後我也成功的不再知道自己是誰。思特里克蘭德對世俗的冷靜處理態度引起了我的敬畏,其實寫寫字而已嘛,哪有那麼複雜,懂的人看到交流交流最好,不懂的人就算評頭品足也不會對我造成什麼影響,除非是我自己給了他可以影響的機會。抑鬱的人大多是因為想不開這一點吧。

所以,對於大多數平凡的我們,除了吃飯睡覺沒有不做就會死的事情的我們,如何饒有興趣的活在世俗中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思考的。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3

我接觸這本書是因為“喜樂灣讀書會”某一期的主題定的是這本書。我為了參加這次活動特意買了一本,並在活動開始前讀完了它。也有人覺得羨慕他能夠真正的放棄世俗的一切,去追尋屬於自己的夢想,並且實現了夢想。我比較認同的是《有書快看》給的標題。其實無論怎麼選擇都是錯的。

我也曾經因為枯燥的996生活而懊惱,總是想要拋棄一切找個鄉間小鎮隱居起來,每天種種花草看看閒書,自給自足,過著詩一般的生活。尤其是看到網路上一些類似《小森林》的生活方式的視屏,簡直快要鑽進手機裡的庭院。但事實上當我真的放棄現有的一切,去過李子柒那樣的生活,我並不能過的像她那麼好,也不見得比現在我的狀態好。至少我沒有克蘭德那麼堅定和灑脫的放棄繪畫之外的一切東西。很多朋友也是說等我老了我就如何,等我退休瞭如何。實際上並沒有達到掙扎到快要窒息的地步,因為人本能的反應就是燙手的杯子會丟掉。

田園生活不過是反射出一個安逸的,平靜的生活,不需要面對塵世的叨擾,不需要藉助擁擠的交通工具,不需要蝸居僅容得下一張床的.小房間。然而真的是這樣嗎?那麼為什麼年輕人還是更願意擠進不相信眼淚的北上廣呢?

真正生活在農村就真的沒有人打擾嗎?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有得必要舍。克蘭德可以頂住一切輿論的壓力,願意放棄自己安逸的生活,高薪的工作,讀書筆記.在舒適的大床房和破舊的簡陋出租屋的比較中,他能夠選擇肉體上痛苦的同時心安理得繼續追尋自己的夢想,並且毫不猶豫。當然這是他的選擇,他給自己選擇一條他自己覺得最舒適的路。

而我們既然現在的能力不足以能夠讓自己可以很好的在農村生活,就好好的過好現在的日子吧。但是如果真的覺得現在的生活快要讓自己窒息了,換一種生活方式也無可厚非,不試試怎麼知道明天更失望呢?哈哈哈,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放棄自己最煎熬的那部分,冷靜下來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然後勇敢的去追尋吧!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4

最近在看毛姆的書,又忍不住要來講同一個故事了。

我和毛姆一樣,對於那種有勇氣擺脫生活的泥沼,毅然追尋精神自由的人,有一種天然的“景慕”,這是自從我知道有這類人存在就沒有改變過的事 實;而另一個事實是,我也只能如他,是個塵世中人,毛姆甚或還能通過幻想並撰寫這樣的人物和他們的故事來得到安慰,芸芸眾生如我卻只能從他寫的這些故事中 得到安慰。我們可能都無時無刻不在思索著一樣的問題,但卻從沒有如那位畫家(原諒我記不得太長的人名)和拉里一樣的探險精神,願意真正嘗試遠離物質文明, 世俗目光,和生理欲|望等等,專一地探究人生的本原和帶給我們痛苦的深義,也許那種表達的情感也十分之強烈,那種纏繞我們思考的痛苦也甚為惱人,但還是遠遠 不足夠潤色我們貧乏的文字,豐富我們淺薄的閱歷,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意志是何其薄弱,薄弱到連嘗試改變的勇氣都沒有。當然我有時候也覺得,那並不是一種害怕 改變的勇氣,而是害怕改變帶來失敗的懦弱,畢竟你懷揣的這些問題,歷史上沒有什麼人探尋成功,而你,一個沒有什麼驚世才華的人,憑什麼無畏呢?

“當你決定離開常軌行事時,這是一種賭|博。許多人被點了名,但是,當選的寥寥無幾。”

大多數人都不能,即使那些欣賞原作的翻譯大家(姑且這樣假設)也遠遠不能,我很喜歡《月亮和六便士》的翻譯,外文作品裡難得流暢的文筆,感覺 得到譯者的功底不俗,《刀鋒》的層次就差了一些,這從譯者序裡不難看出,中國的文學評論者有一個讓我頭疼的毛病,喜歡把故事的意義簡單歸結為表現某個時代 的風貌,所有人物都是為這個中心服務,我很遺憾他們看不到毛姆在書中作的自我探尋式的追問,他通過自己視角的“俗”和主人公視角的“怪”的對比,其實是在 講他只是在思考某些問題的階段,而他的主人公們卻已經到了放開思考,親身實踐追求的那一步,這對任何一個通點藝術天性的人來說,都是甚為羨慕的狀態:“美是一種美妙、奇異的東西,藝術家只有通過靈魂的痛苦折磨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來。在美被創造出以後,它也不是為了叫每個人都能認出來的。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經歷過的一番冒險。”

我有一點不想為月亮和六便士賦予語義解釋,因為我覺得無論怎樣的詞都表達不了那種對比,它不僅僅是現實和理想,亦或物質與精神,或是我自己歸 結的自由與愛,每次看到那樣的評論我就開始皺眉頭,為了表達的方便,我決定還是繼續用月亮和六便士好了。畫家的月亮是什麼,到最後都沒有說出來,毛姆還是 給結局作了一定的美化,當然這種美化是帶有自我批判意義的,畫家將他的驚世壁畫完成後,知道死亡臨近,用一雙已瞎的眼睛冥視良久,深感滿足,要求自己的女 人在他死後一把火燒光。燒光自己的絕作啊,他明明知道這會是流芳後世的經典,但對他來說,表達完了就已經足夠,他是沒有帶一點一滴的功利心在創作的,毛姆 在寫這一段的時候,大概被自己塑造的浪漫主義情景給深深感動了吧,但另一方面,他也是在作自我批判,他自己的寫作的目的是:“每個人都喜愛權力。如果你能 打動人們的靈魂,或者叫他們悽愴哀憫,或者叫他們驚懼恐慌,這不也是一種奇妙的行使權力的方法嗎?”如果說他知道自己寫的東西不會被人看到,那還有任何寫 作的動力嗎?這或許已經不算是很功利的想法,但毛姆還是深深感到自己不如畫家那般,可以做到純粹地表達。

毛姆寫作的方式是很特別的,他喜歡把自己放在故事中,以現實裡自己的身份———作家,合理化故事的程序,一邊作為一個旁述者客觀地描述,他 不只一次在向讀者解釋這個情節的客觀來源,說明自己在哪裡加了想象,讓你覺得小說像真的'一樣;另一邊他又作為現實價值觀的代言人,不斷向主人公的價值觀提 出質問,似乎是代讀者發問一樣。但最終你可以看到,他只是藉著故事的殼,說自己心裡的兩種聲音。無論是畫家還是拉里,他都未必認同他們對世俗人情的冷漠, 但一邊他也為他們辯護,道破那些感情的虛假之處。我們都一樣不曾超脫,而正是這種留守,給了我們對比思考的空間,就像那些畫家的天才畫作或許我們不懂得欣 賞,但是他們的人生哲學卻給我們更多啟示。還有一點便是,這些故事誕生的前提,無一不是在歷經了生活的種種滋味後,你要經過了在乎六便士的階段,才能體會 到月亮的好。

我一直都不想放棄月亮,而這必須要有六便士的對比才有可能,所以我也並不拒絕承擔人生的責任,我會覺得必須要經過那些故事,經過對人世的觀察,才有可能讓自己更明白生命的真義。

以前我以為遠離家鄉歷盡世情可以,這段歷程的確是幫我認清許多現實的東西,但卻也更堅定了我內心的彆扭。我知道我一直會這樣下去,我始終無法 和那些俗不可耐的嘴臉和睦而處,我還是打心底裡瞧不起他們。即使一樣樣打擊接踵而來,逼迫我承認某些處事哲學的必要性,我還是無法和他們一樣嫻熟地表演。 我無法不承認,那些以虛榮為目的的生活方式曾經抓住過我,我曾經放任自己被奴役過,但是我因此而表現出來的俗氣卻著實是讓我難堪的。有些人或許會覺得我 假,當然了,我從來不知道如何在那種情境裡表現得真,我本來就不是那樣的人,連假裝都力不從心。

有些朋友一直追問我為什麼喜歡北京,叫嚷要去北京,最終又無法做到。其實很簡單,我喜歡北京那撥搞話劇的,那撥搞音樂的,那撥搞媒體的,總之 就是那幫文藝人的圈子,在我還不太懂事的時候,從那些人的作品裡多少看出一點不同來。某些長輩勸誡我,那些人是很髒的,無非是在說他們在道德上把持不住自 己,但是在這一點上我又和毛姆一樣了,天才就是天才,和道德無關,而我,我喜歡天才。只是可惜的是,慢慢的我又在那些人身上看出許多做作的成分來,我發現 他們很多時候一樣不得不為生活所迫,我就會膽怯了。我不太相信自己能夠超脫其外,反而害怕自己最終也會和他們一樣,不得不端著。而更重要的是,這麼多年它 成為我不斷鞭策自己的一個藉口,一種因為得不到而形成的巨大精神支撐,讓我至少還保有做夢的權利,一旦連這個藉口都變成六便士,我就徹底連望月的可能都沒有了。

當然,真正的藝術家並不是現實裡的失敗者,他們是主動放棄作為一個現實成功人士的可能,去尋找另外一種人生意義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 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 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我相當欣賞這種態度,很期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淡泊名利,淡泊 世人的評價,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存。有的時候我會賭氣,會想證明給某些人看,但是最終我會發現,那些人的偏見並不是因為你的緣故,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是那樣 庸碌的人,他們假裝看不到你的特別之處,假裝否定你的人生哲學,無非也有一種隱隱的疼痛在裡面,慢慢理解了這些以後,我會經常規勸對我懷抱期待的人,不用 為那些人而煩惱,他們根本不參與你的真實生活啊。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5

花了幾天晚上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自國中以後再也沒有寫過讀後感,提筆不知道該從何寫起。

現在看書都是囫圇吞棗,做不到一目十行,即便是一字字看過去,也看過便忘。

我的讀書習慣不是很好,似乎在心裡默讀了一遍過去,不在心裡讀出來始終覺得永遠在看那一行。

看完全文後再回頭看前言,才明白剛開始寫的是什麼,也足以概括了這篇小說的全文。

一個四十歲的證券經紀人為了自己畫畫的夢想,拋棄了溫柔的妻子和兩個聰明可愛的孩子,放棄了原本安逸的上流人生活,在巴黎一個狹窄的房間裡進行創作,善良的畫家斯特羅伊夫在他困頓之時幫助他,他卻拐騙了他的妻子,以至於他的妻子最後自殺,斯特羅伊夫離開了這個傷心之地。

這個角色我不明白,這世界上真的存在這樣的人,對你恩將仇報,你卻能以德報怨,甘願自己淨身出戶也要把房子留給妻子和她的情人,也許藝術家的世界不是我能理解的。

在我看來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自私、無情、放縱。除了對藝術的追求,似乎看不見他的任何一點點優點,作者“我”出於對他的好奇,討厭他卻迷戀他,想從他身上探出些什麼,怎的他會突然變得如此瘋狂。

後期在他人的敘述中他去了塔希提島,在那裡娶妻生子患病度過餘生,他最完美的`作品也被一把火燒的乾乾淨淨。我無法理解他的第三個女人(十幾歲便跟隨他)在相差幾十歲的年齡後甘願嫁給他,即便無所事事,每日呆在家裡畫畫也毫無半句怨言,這種愛情無疑是偉大的,也是現在處在21世紀的我所不能理解的。在這個講究平等的年代,人人都要奉獻,甚至男性的壓力更大。

斯特里克蘭德這類人是我渴望成為的那一種人,窮盡後半生的力氣專注做一件事,不管世人看法如何,他做到了自己心中最好,亦死而無憾。

現在的社會太浮躁,誘惑太多,迷惑了我們的雙眼,於我,很多事情都想嘗試,卻沒有一件事可以堅持到底。

頗嚮往小說中的塔希提島,景色宜人,那裡的人熱情開放,現實的人情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6

等順風車的間隙,這本書也翻到了末尾,蘇州的夜有點涼,站臺空曠,車燈閃爍。

28歲之前我長久的待在一個城市,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28歲以後,去了雲南、上海、蘇州。工作、生活、拍照。算不得顛沛流離,也稱得上朝雲暮雨。閒的'時候也反思這樣的生活模式正確與否?無解。

《月亮與六便士》第五十章開篇這樣寫道:“我總覺得有些人沒有出生在正確的地方。偶然的命運將他們丟到特定的環境裡,但他們總是對某個不知在何處的家鄉念念不忘。

他們是生身之地的過客,從孩提時代就熟悉的林蔭小徑,或者曾在其中玩耍過的熱鬧街道,都無非是人生路上的驛站。”

整本書下來,這句話是真正感同身受的。終於不必覺得自己是個異類,因為心裡那些荒誕不經的想法,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人追逐嚮往並付諸行動了。

書是藩籬,讓你與世界融為一起,卻保持相互獨立。因為這份獨立,你可以允許自己與別人不一樣。哪怕看起來,你們都一樣。

書不很長,故事本身的矛盾性是最大看點。像嘴裡含了一口酒,舌尖抵顎就夠了。不需要掰開了,嚼碎了看。

讀過金庸和紅樓就覺得有些書不禁讀了,無論是篇幅還是內容,它們太厚重了,承載了豐盛飽滿的中國文化。一個是園子裡寫盡天下事,一個是江湖中寫盡天下事。

後期會申請公眾號,主題就叫:

快劍江湖酒

旅行攝影詩

因為,每次寫完都要遮蔽領導和同事,太麻煩了。

願你們在俯身拾便士的時候,也能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哪怕,只有一眼。

感謝一路關懷與鼓勵的朋友們!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7

終於花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把這本備受推崇的經典給泛讀了一遍。

這本書帶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斯特里克蘭德的這段驚世駭俗的觀點:

“我不需要愛情。我沒有時間搞戀愛。這是人性的一個弱點。我是個男人,有時候我需要一個女性。但是一旦我的情慾得到了滿足,我就準備做別的事了。我無法剋制自己的慾望,我恨它,它囚禁著我的精神。我希望將來能有一天不再受慾望的支配,不再受任何阻礙地全心投入到我的工作上去。因為女人除了談情說愛不會幹別的,所以她們把愛情看得非常重要,簡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們還想說服我們,叫我們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愛情。實際上愛情是生活中無足輕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慾。這是正常的、健康的。愛情是一種疾病。女人是我享樂的工具,我對她們提出什麼事業的助手、生活的伴侶這些要求非常討厭。

“要是一個女人愛上了你,除非連你的靈魂也叫她佔有了,她是不會感到滿足的。因為女人是軟弱的,所以她們具有非常強烈的統治欲,不把你完全控制在手就不甘心。女人的心胸狹窄,對那些她理解不了的抽象東西非常反感。她們滿腦子想的都是物質的東西,所以對於精神和理想非常妒忌。男人的靈魂在宇宙的最遙遠的地方遨遊,女人卻想把它禁錮在家庭收支的賬簿裡。她以無限的耐心準備把我網羅住,捆住我的`手腳。她要把我拉到她那個水平上;她對我這個人一點也不關心,唯一想的是叫我依附於她。為了我,世界上任何事情她都願意做,只有一件事除外:不來打攪我。”

我只想說,這哥們兒之所以對女人有這種能稱得上是歧視的態度和認知,除了他本身就是一朵藝術奇葩以外,也與他生活的那個時代背景有關。即使18世紀末的英國社會對女性的尊重比同時期中國清朝要好很多,但也無法改變彼時女性仍然是男權社會附屬品的事實。從小說中可以看出,那個時代,體面的女性都是靠男人養活的,或者是靠祖產生活,自食其力是不光彩的,所以思特里克蘭德太太在丈夫離開她之後,即便用自己的能力創立了一間利潤可觀的打字社,她也不願意承認、不願意談及這些成果來源於自己的運營和才幹,而是打著被丈夫拋棄者的牌子擺起一副弱者的姿態來獲取社會輿論的同情,彷彿這樣,才能證明她的體面和價值,清白和無辜。

我想,擱到如今這個時代,有這種執行力和社交手腕的女人,無論她丈夫是為了夢想,還是為了女人而離開,對她來說都沒什麼大不了的。她甚至可以活的更精彩一些——至少不會擺出弱者的姿態來獲取同情,而是收拾心情後來個華麗轉身,一躍成為自信獨立、魅力四射的廣告界女強人。

這本書吸引我的還有思特里克蘭德在生命最後幾年生活的那片南美海島,那迷之存在的地方,遺世而獨立。或許那就是我們這些塵世中人心中的烏托邦,心中嚮往卻永遠不能抵達的遠方。

地上有六便士,天上有月亮。你選擇哪一個?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8

明白循規蹈矩未必不是幸福。但血氣方剛的我想踏上更為狂野不羈的旅途。我認為我應該提防這些安逸的快樂。我心裡渴望過上更危險的'生活。只要我能擁有改變——改變和意料之外的事物帶來的刺激。

年輕的我們總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嘗試:或者在羅馬的街頭,你會穿著姑娘們都喜歡的仙氣飄飄的長裙,拉著小提琴和流浪藝人一起演奏,又或者你突然出現在義大利某個陽光正好的午後,優雅地坐在咖啡館裡和朋友們談論著肖邦、巴赫。生活有千萬種可能,我們也能遊刃有餘地任意做出改變。

世界那麼大,兩隻眼睛根本看不過來,這雙腿已經丈量不了躁動的心的範圍。趁著年輕,我們要去看看愛琴海藍到醉人的天空,要去羅馬街頭和流浪漢哼唱一首不知名的歌,要在櫻花盛開的時候,去北海道吃生魚片,要去跑步、要去笨豬跳、去做最大的摩天輪,去看喬伊斯,看普羅旺斯,看王小波和汪曾祺。每一次改變,都飽含新鮮的體驗。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9

為了追求夢想而放棄一些別人眼中的優越,是一種可敬的勇氣!

1、製造神話是人類的天性。對那些出類拔萃的人物,如果他們生活中有什麼令人感到詫異或者迷惑不解的事件,人們就會如飢似渴地抓住不放,編造出種種神話,而且深信不疑,近乎狂熱。這可以說是浪漫主義對平凡暗淡的生活的一種抗議。

2、他非常重感情,但是在他那很容易就被打動的感情裡面卻含有某種愚蠢的東西,讓你接受了他好心腸的幫助卻絲毫沒有感激之情。向他借錢就好象從小孩兒手裡搶東西一樣;因為他太好欺侮。

3、什麼你認為美——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會同沙灘上的石頭一樣,一個漫不經心的過路人隨隨便便地就能夠撿起來?美是一種美妙、奇異的`東西,藝術家只有通過靈魂的痛苦折磨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來。在美被創造出以後,它也不是為了叫每個人都能認出來的。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經歷過的一番冒險。他唱給你的是一個美的旋律,要是想在自己心裡重新聽一遍就必須有知識、有敏銳的感覺和想象力。”

4、他生活在幻夢裡,現實對他一點兒意義也沒有。我有一種感覺,他好象把自己的強烈個性全部傾注在一張畫布上,在奮力創造自己心靈所見到的景象時,他把周圍的一切事物全都忘記了。而一旦繪畫的過程結束——或許並不是畫幅本身,因為據我猜想,他是很少把一張畫畫完的,我是說他把一陣燃燒著他心靈的激情發洩完畢以後,他對自己畫出來的東西就再也不關心了。他對自己的畫兒從來也不滿意;同纏住他心靈的幻景相比,他覺得這些畫實在太沒有意義了。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0

故事講的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的行徑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在異國不僅肉體受著貧窮和飢餓煎熬,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後,主人公最後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終於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在他染上疾病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後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

試想你的一個朋友,有份還不錯的工作,有個幸福的'家庭,雖談不上無憂無慮,但也過得充實。平日裡他處事低調,話也不多,以至於大多時候你都想不起這樣一個人。偶爾看到他發的朋友圈,你想起他,隨手也點了個贊。似乎我們都有不少這樣的朋友,然而你能想象這樣一個朋友突然離家出走嗎?再聽到他訊息的時候,他已經到了巴黎學畫畫,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成為一名畫家。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但不同以往,這並不是一個追逐夢想的人經歷艱難最終實現理想的故事。

他的夢想道路註定異於常人,因為他是天才。一半冷酷,一半熱情。他毫無顧慮的拋棄了自己的家庭,只留給太太一封信,我不回來了。沒有原因,沒有歉意,到像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只是他真的再也沒有回來。後來的故事他對待生活、周遭同樣的冷酷,甚至到了極致。他自私、他目無他人,拒絕任何世俗,所以他也無所顧及。但他同樣也是無辜的,因為他的眼中沒有別人,甚至沒有自己。他不像是在追求夢想,更像是追逐自己的厄運。然而他有多冷酷,就有多熱情,畫畫像是喚起了他的靈魂,生命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他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面對生活的貧困潦倒、疾病纏身,他沒有猶豫過,只憑極致的熱情驅使前進。不為出名,不為認可,在生命的最後畫出一幅伊甸園式的偉大傑作,卻被要求在他死後付之一炬。

他是天才,不瘋不成魔。歷史的長河需要天才,但更多的芸芸眾生。每個人都有夢想,在追逐的路上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阻力,大到生活壓力,小到柴米油鹽。理想和現實像是一對冤家,每當我們懷揣夢想趕在路上,總是顯得不那麼盡如人意。然而他們也並非非黑即白。月亮與六便士,夢想和現實,一半堅守,一半妥協。當夢想照進現實,請保護他。

有人說,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1

書很小,篇幅不長,名字像個繪本,但繪本里面看不到月亮,也看不到六便士。

主角是個令人討厭的人,故事簡單來講,就是一個男人拋妻棄子,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只看前半句,你可能心裡充滿了道德譴責,只看後半句,你卻又心生一絲敬畏。這本是個矛盾的故事,人物也是矛盾的人物,但就像作者所言——“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裡的。”看這個故事之前,你就要摒除你心裡所有對於主角的光環加持,也需要摘去你給反派帶上的憎惡的帽子,懷著一顆白紙樣的心,開啟它。

它會在白紙上繪畫,你會看到那些不負責任,出爾反爾,粗俗魯莽所畫出的黑線,但請循著線走下去,他們醜陋,卻不凌亂,最後都將徐徐地匯入單純的白——那就是月亮。這幅畫,叫你心生厭惡,覺得平庸,卻又不得不感嘆,這是一幅曠世佳作,這是這本書,也是這個人——思特里克蘭德,你討厭他,卻又不得不感嘆他的偉大。

所有人都曾仰望這輪純粹的月亮,幻想著無限的美好與遐思,所有人與思特里克蘭德的區別就在於,他可以循著幻想,去追尋這些不切實際的東西,你們認為月亮在天上浮著,可望而不可即,他認為月亮既然存在,即可觸控,他的幻想是永恆的,他生活在自己的環境裡,為了理想,我們都可以犧牲自己,而思特里克蘭德所不同的是,他還可以犧牲別人。犧牲,即為不顧,也就是說,思特里克蘭德比別人更加的純粹。我們腦海中可以有理想,可以有慾望,可以有愛情,可以有自己的形象,有別人的意見,一切一切龐雜的,世俗的東西構成了我們的大腦,我們抬頭看的見月亮,低頭卻也看得見六便士,更何況,與前者相比,六便士是觸手可得的——於是,我們習慣了低頭。

便士有很多,但月亮只有一輪。

思特里克蘭德是那個永遠仰著頭的人,他的腦袋裡,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純粹的不能再純粹——“我要畫畫。”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沒有猶豫,也沒有激動,而是很平靜。陳述自己理想的時候,帶著任何語氣,都能暴露你的'言語背後的複雜,而只有平靜,才趨近於真正的純粹。

當然,閱讀這本書,並不是讓你變成與思特里克蘭德一樣的人,不是要讓你立刻放下一切雜念,去追尋自己的月亮,這種放下雜念的方式,只會暴露你更多的雜念。閱讀一本書籍,也並非就是要一個人去學習趨近主人公的偉大之處。思特里克蘭德固然偉大,卻也獨特,世界可以包容一個兩個特立獨行的人,卻沒辦法包容所有,你可以模仿他的獨特,卻沒必要放下自己的獨特。

臥室窗前,放下這本書,無非是讓你關下臺燈,抬抬頭,多看幾眼小時候日日誦讀的“床前明月光”,如此,足矣。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2

一氣呵成的看完,是因為無法忍受近期精神世界的貧瘠,可是我精神世界的豐盛又為何依賴於書籍的刺激?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和《刀鋒》給我的總體感覺相差無幾,我個人目前對他也並說不上有多麼的喜愛。他筆下顯而易見的男女不等與物化女性是我最反感之處。但他的言語中透露的誠實幽默卻會帶來短暫快樂,以及他或說他筆下人物看待事物的超然會讓我些許欣賞。

閱讀的時候有些靈光一閃的想法又轉瞬即逝,本來明明能夠抓住卻被錯失的感覺。然而,我知道那感覺會再來的。

“月亮與六便士”究竟何意我不知,不過貌似提到了三次跟“我”有兩便士關係啊,“如果你覺得一個人的觀點和你兩便士關係都沒有,你怎麼還會在乎一群人的看法呢?”,我也覺得我個人好像越來越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了,而之前的我會說我不知這究竟好不好,但現在的我會毫不在意灑脫的說這樣很好,我覺得很好。

所有覺得這樣不好的,又和我有兩便士關係啊。不來往就是了。不強求非要欣賞,如果欣賞是基於他人的.欣賞而驅之而來的欣賞,那其實根本不懂得欣賞。

毛姆在書中說,作家要做的是發現,而非評判。我覺得這麼做是睿智的,不光光是作家需要這樣。

月亮總只有一個,美到氾濫也就不美了。想重複一下我最喜歡的那段話:你怎麼會認為美,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就像沙灘上的石頭,隨便哪個滿不在乎的過路人都能撿起來呢?美是一種玄妙而奇異的東西,只有靈魂飽受折磨的藝術家才能從混亂的世界中將其提煉出來。當藝術家把美提煉出來之後,這種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認識的。要認識它,你必須重複藝術家的痛苦歷程。美是藝術家唱給你聽的音樂,要在你的心裡再次聽到它,你需要知識、敏感和想象力。

好像一部分人們覺得快樂就是終極的追求,而快樂也分很多種快樂,痛苦好像也並非就屬於不快樂。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3

這本書的思想高度,我難以企及,只能談談我的簡單的認識。

關於理想

理想就像天上的月亮,遙遠而明亮,源源不斷的吸引著很多人慕名而來,但現實又有太多的六便士的誘惑。

放棄月亮追尋六便士,內心卻還是不安穩,有一種莫名的衝動想去追尋月亮。就像斯特里克蘭,雖然有著幸福的家庭以及體面的,收入豐厚的工作,但月亮的吸引力實在太大以至於他毅然決然的選擇放棄六便士。

但僅僅靠一腔熱情和一時衝動是否能夠追尋到月亮呢?我想答案大部分時候是否定的。斯特里克蘭雖然辭了工作,去了巴黎學習畫畫,卻經常處在沒有六便士的困窘之中。對畫畫的堅定信念以及堅強的意志力是斯特里克蘭成功的重要因素。

月亮和六便士的問題或許伴隨著每個人的一生。

關於人性

人性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正如書中的一句話:“卑鄙和高尚,凶惡和仁慈,憎恨和愛戀是能夠並存於同一顆人類的心靈的”。

關於斯特里克蘭,我不能簡單的說他是個好人或者壞人。他是自私的,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從未顧及過別人的感受;他又是偉大的,為了理想放棄了一切。

對於斯特里克蘭太太,她確實值得人同情,但骨子裡卻又有著大量的虛偽。面對斯特里克蘭的離開,她痛苦的不是她失去了他,而是外面的人怎麼說。

關於愛情

愛情的主體不在乎男人和女人,可是這兩個物種面對愛情的態度卻截然相反。女人很容易將愛情看作生活的全部,而男人卻將愛情當做生活的調味品。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4

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就是作者坐在你旁邊和你講他聽說的,他接觸的,他研究的一個“異類”的畫家的故事。說他另類,是因為故事主人公年過中年的查理斯·思特里克蘭突然放棄作為證券經紀人的成功事業和美好幸福的家庭——溫柔賢惠的妻子,一雙可愛乖巧的兒女,離開自己的家鄉孤身一人去往法國巴黎,住在骯髒的旅館過著潦倒的生活,只為學習繪畫。

倘若,思特里克蘭學習繪畫是為了完成自己一個年輕時候的願望,開始決定專注自己的興趣,這倒也為世人理解,畢竟在功成名就或者事業略有所成,衣食無憂,解甲歸田享受單純器物之樂的人也不在少數。然而,思特里克蘭在巴黎不名一文,經常一天只吃一頓,有時候甚至一頓也沒有。或者,我們把他這種做法理解為破釜沉舟,追求出色的繪畫技藝,希望有一天能夠一舉成名,一幅畫便能夠賣幾百萬。這也能夠為少數翹楚理解,畢竟成大事者必有常人沒有的勇氣和魄力。但思特里克蘭不給任何人看他的畫,也不賣畫。甚至在一個唯一特別欣賞他的人為他的推銷,他也惡言相對。最為極端的例子的是,在他彌留之際,讓他的妻子答應在他死後將用帶病之軀花費幾個月完成的及其壯麗詭譎的壁畫付之一炬。

“異類”的還有他的殘酷,自私和毛姆不厭其煩的提及的粗野的透露出慾望的面容。

這樣的“異類”當然為文明社會不容。毛姆並沒有特別列舉任何思特里克蘭受到的排擠和厭棄。相反毛姆告訴我們他受到了一個並不高明但鑑賞能力極高的畫家的認可。戴爾克·施特略夫接濟他,為他推銷畫,在他因病垂危時候將他搬回自己家悉心看護,最後甚至賠上了自己摯愛的妻子。對於這些思特里克蘭非但沒有感激,反倒是認為戴爾克·施特略夫自作自受。讀者在這樣敘述中,對思特里克蘭的厭惡一點一點地加深。

寫到這裡,才發覺了毛姆的高明之處,他將思特里克蘭設計成一個表達能力很差,話語極少人,即便有也都是寫極其惡毒的話語,而且整部小說很少有關於思特里克蘭的正面描寫。即便是思特里克蘭稍顯正常的表達,毛姆也特意強調那是自己根據思特里克蘭的手勢,表情和不成句子的詞語中揣測出來的。

講述並不是一氣呵成,倒像是兩個朋友偶爾見面,幾個月或者幾年,見面的時候又想起上一次聊到過某個人,於是繼續補充故事的進展。所有其他的人講述的思特里克蘭的事情,毛姆也像女生八卦告訴別人“我也只是聽說”那樣告訴我們,他也只是聽說,而且那個說的人也很靠譜。我彷彿看著他說完之後提起杯子喝了口水,又接著回憶思特里克蘭的其他事情。

結果,雖然小說提供了很多思特里克蘭的片段,關於所有關於思特里克蘭的內心思想全靠讀者自己揣測。

厭惡加深,但小說並不是以厭惡為終結。不然,這樣的情感訴求也不會成就《月亮和六便士》這本經典。只是不知道從什麼開始,我也同作者一起對思特里克蘭產生了同情。作者是在思特里克蘭的畫裡感受他內心的掙扎。儘管作者嘗試道出那種不明晰的感受,這種感受無論如何也無法傳到到我的內心。我想是因為缺乏繪畫的藝術修養吧,沒有經歷過看一幅畫時,內心產生激盪的情緒,於是無法移情。

我的同情或許始於作者提及他給戴爾克·施特略夫的妻子繪畫。施特略夫得知妻子背叛他和思特里克蘭在一起之後,在自己畫室看到思特里克蘭給妻子畫的裸體畫時頓時羞惱萬分,正欲舉手撕破之際,他還是被這幅畫給震懾到了。按作者的說法,這是一幅透露著美與慾望畫。也許,思特里克蘭內心便是一直被這兩種東西糾纏著,讓他就像被“魔鬼給纏住了”。

更深的同情或者理解來自於思特里克蘭譭棄了忍著病痛創作的巨幅壁畫。思特里克蘭捨棄文明生活,來到了南太平洋群島的塔希提島。在這裡,他沒有被當做“異類”,只是一個比較特別的人而已,就想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特別一樣。他甚至在這裡找到了個“不打擾”他的妻子愛塔,過著幸福的生活—至少靜謐幽深的叢林給了內心的'平靜。

小說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敘述主人公之外提及的他曾遇見過的同樣被他人看做異類的人,還有一段論述家鄉——出生地和另外一個家鄉與異類之間的關係。

“我認為有些人誕生在某一個地方可以說未得其所。機緣把他們隨便拋擲到一個環境中,而他們卻一直思念著一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處的家鄉。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象是過客;從孩提時代就非常熟悉的濃蔭鬱郁的小巷,同小夥伴遊戲其中的人煙稠密的街衢,對他們說來都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個宿站。這種人在自己親友中可能終生落落寡臺,在他們唯一熟悉的環境裡也始終孑身獨處。也許正是在本鄉本土的這種陌生感才逼著他們遠遊異鄉,尋找一處永恆定居的寓所。說不定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隱伏著多少世代前祖先的習性和癖好,叫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們祖先在遠古就已離開的土地。有時候一個人偶然到了一個地方,會神祕地感覺到這正是自己棲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於是他就在這些從未寓目的景物裡,從不相識的人群中定居下來,倒好象這裡的一切都是他從小就熟稔的一樣。他在這裡終於找到了寧靜。”

直到整篇小說讀完,我也還不明白,為什麼小說的名字是“月亮和六便士”。百度百科詞條的解釋是月亮和六便士對應的是理想和現實,這樣的解釋並不讓我滿意。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5

這是一個有關夢想與現實的故事,這是一場有關崇高同世俗的鬥爭。

但是,等你看完整個故事,你會發現那個冷酷無情、殘忍無恥的故事主角斯特里克蘭德其實並沒有那麼十惡不赦。你會不解,你會好奇,你會不由自主地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探索斯特里克蘭德有悖世俗價值觀之行為背後的原因。然後,你會如書中所說“原諒一個個性鮮明藝術家的一千個毛病”。

剛開始閱讀此書時,感覺像在看一本藝術評論,作者介紹了大量歐洲畫家的畫風和作品,詩人的詩風及代表作,顯露了其極深的藝術修養和功底,藉以引出一位頗具爭議的男主人——斯特里克蘭德。

故事裡本來幸福美滿的一家,隨著男主人的離奇失蹤招來了家族和旁人的 一系列的猜想和非議,情節如同偵探小說一般引人入勝。然後,鏡頭來到了巴黎,在這裡圍繞著作者、斯特里克蘭德還有斯特羅伊夫之間,發生多場有關欣賞、幫助、背叛、嘲笑、原諒和包容的故事。

儘管斯特里克蘭德對斯特羅伊夫一直都是極盡嘲諷,但在斯特里克蘭德飢寒交迫、病魔纏身之際,在妻子布蘭奇極力反對之下,斯特羅伊夫還是說服了妻子,將處在死亡邊緣的斯特里克蘭德帶回了自己的家,對其悉心照料。然而,斯特里克蘭德回報斯特羅伊夫的卻是拐走了他深愛的妻子布蘭奇,心安理得地霸佔了他的家、他的畫室。並且,面對為了自己而被世俗所唾棄的,甚至不惜為自己自殺的布蘭奇時,斯特里克蘭德是那麼冷漠、淡然,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很輕鬆地說出“一個女人能原諒男人給她造成的傷害,但是不能原諒他為她的緣故而做出的犧牲。” 並且,還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女人對他的桎梏,對他的理想的嫉妒。多麼無情、多麼無恥混蛋的一個惡棍。但是,我們卻束手無策,就連世界也無可奈何。

正如作者所說的:我感到殘酷的是,這種幸福生活被一次無情的事件折磨成了碎片;最殘酷的'竟然是,事實上他們幸福生活的破碎並沒有讓這個世界有什麼不同。這世界繼續在轉動,沒有人因為這件可悲的事情生活得更糟糕。

是的,世界如此親密,而又如此孤獨。

與此同時,一種想法在你的心底生根發芽。你也許並未意識到,但在潛意識裡,你開始動搖,甚至會開始佩服斯特里克倫德的放蕩不羈、特立獨行以及我行我素。

最後,男主人來到了塔希提島。這裡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也是他藝術創作的巔峰。即使在生命的盡頭,即使重疾纏身,作畫條件簡陋,他依然在草屋的牆壁上完成並摧毀了不朽的靈魂之作。我們一方面惋惜於無緣一睹傑作,另一方面又困惑於斯特里克蘭德毀畫的動機。我們在感嘆男主人的任性時,或許該遺憾地慶幸有些傑作最好還是活在夢境之中。

《月亮和六便士》這部小說告訴我們,美是奇妙的東西、奇怪的東西,畫家經過折磨靈魂才能於這混沌的亂世中將它找出來。你想要認出美來,就必須重複畫家的那種冒險。

記得《羅輯思維》裡曾說過:最高境界的處世藝術,是不妥協卻能適應現實;極端不幸的個人素質,是不斷妥協卻還不能適應現實。斯特里克蘭特就是這樣一個不向世俗妥協並且按照自己的方式,以夢為馬地探尋著靈魂祕密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