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後感經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68K

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悲慘世界》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悲慘世界》讀後感經典[15篇]

《悲慘世界》讀後感1

冉阿讓不該降臨於凡塵。在這濁世中,他孑然一身,只有無數好事的旁觀者竊竊私語著:“看,那個罪犯,看!”。只有生性妒嫉的`窺探者隨時準備歪曲他的每一步言行。他起身回返所來之處,那裡居住的靈魂與他相近,更為高貴。

《悲慘世界》讀後感2

《悲慘世界》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語、每一句話,都寫出了主人公冉阿讓悲慘、曲折、離奇的人生;讓人無時無刻都投入到了書中感人、可悲或是令人氣憤的情節中。

這本書中寫到的每一個小細節,都讓人在感動中,明白到道理。我不得不說:“雨果是用心在寫好每一本書,他的每一本書都是傳世之作!”讀了這本書,我知道寫作並不是一件難事,最重要的是你寫作時投入了多少;你只有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精力去寫作,才能收穫百分之百的驚喜,乃至成功。

我也暗暗下定決心:我也要像雨果那樣用心去寫作,也要讓後人記住我。

《悲慘世界》讀後感3

雨果說:“社會上的一切善行義舉,都是科學、文學、藝術和教育放射的光芒。”這既是對以往人類道德史的總結,又是對現今社會道德建設的規諫。讀後感.今天我們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就不能單靠理論說教,而要通過科學知識的傳播,科學實踐的'探索,文學作品的欣賞,藝術活動的薰陶以及教育事業的發展。落實以德治國的方略,就要以科學的理論引導人,以優美的作品感染人,以良好的榜樣鼓舞人。

《悲慘世界》讀後感4

感覺有點像歌劇,想起以前在上學時聽的一個70多歲的老師講的音樂課,竟然在短時間內愛上了歌劇,雖然聽不懂,一個同學一激動課下買了歌劇看,當然以後再也沒有這麼感覺了。可見愛上某藝術需要一個高人持續帶領才可能真正入門,領路人真的.很重要。

回頭再看電影,寬恕和悔過,需要信上帝才可以實現,不信上帝,萬劫不復,寬恕罪犯,需要罪犯信上帝,否則就是農夫與蛇,中國人不信上帝,沒有寬恕。電影的一點偏想,不是感想。走題了,大家看電影吧。

《悲慘世界》讀後感5

雨果說:“生活、不幸、孤獨、遺棄、窮困,無一不是戰場,無一不產生英雄;無名英雄,有時比著名的英雄更偉大。”冉阿讓就是這樣一個無名英雄,他就是這黑暗世界裡的一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了身邊的人,等自己燃盡時卻只想飄散在風中,用盡最後一點溫暖。

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製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織著,廝殺著,這就是我們眷戀而又萬般無奈的人世間。也許悲慘還會繼續,但要相信,當社會的太陽墜落時,光明總會從心底升起,照亮太陽照不到的角落。

《悲慘世界》讀後感6

在雨果的眼裡,革命之所以值得讚頌,是因為革命的法國人民展現出來的對自由和人權的熱情以及為了共和的理想不惜犧牲的滿腔熱血。這鮮血是為了奪回上帝賜予的神聖權利而拋灑的。

在雨果的筆下,我們經常看到類似急推急拉的`筆法,一下子就將視角由一個人拉到了一個時代的高度,拿破崙,也只有在雨果這樣的大人物筆下才最有神采,才最有悲情。這世上,兩類人最值得紀念,一是拿破崙,另一就是讓人瞭解拿破崙的人。

《悲慘世界》讀後感7

米里哀主教正是用自己的善良之心拯救了一個迷失方向的人,用自己對人們的寬容的愛感動了這顆石頭般僵硬的心。

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它能向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棄的精神中射入一道溫暖而明媚的陽光,能向罪惡的深淵裡遞給掙扎徘徊的人一條救命的繩索。社會上永遠需要擁有愛的人、需要這些正義和仁愛的'人和精神的存在。

我們也應該努力變成仁慈和善良的人,用充滿包容和愛的心對待這個世界,以及學會這樣去對待身邊所有的人。沒有人能保證世界上沒有罪、沒有惡,但是,至少當愛和寬容越來越多時,這個世界上的仇恨和罪惡就會越來越少。

《悲慘世界》讀後感8

近幾天,我讀了《悲慘世界》,它的作者是法國大文豪雨果,這是他的代表作。

《悲慘世界》講的是主人公冉阿讓一生的`悲慘生活。他一生被法律壓迫,被人歧視、侮辱。冉阿讓原先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可悲慘的生活讓他變得冷酷,直到他受到卞福如主教的感化,他變得無私,他的冷酷無情如大太陽下的冰塊一般被融化了,純潔、善良的本性又顯露了出來,

冉阿讓讓我看到了汙穢中的高尚,黑暗中的光亮,墮落中的爭取,悲慘中的掙扎。冉阿讓崇高的精神照亮了我們的靈魂,我們不會像冉阿讓那樣的悲慘,但我們可以在失敗中像他那樣站起來,在不理想的現實中像他那樣充滿希望,給人以希望、力量。

《悲慘世界》讀後感9

在上帝的眼裡,人是簡單的,因此雨果可以只用兩個極端——善與惡來勸誡上帝俯視下的人。雨果只是把自己看做是一個代言人。他替上帝審視這個世界,告訴惡者如何向善,告訴我們正義之上還有公道,鼓舞著一個時代,更是鼓舞了一個民族。這是雨果自己的聖經,世界並不是殘酷的,殘酷的只是堅持為惡的人心。

但是雨果並不怕這個充滿了為惡的時代,他堅通道德是會感化人的,教育會使善良深入人心,並最終帶給人類一個新的.紀元。從這個意義來講,他在給終將走向末日審判的人類一條自我救贖的道路。

《悲慘世界》讀後感10

在國慶裡我讀了《悲慘世界》。

這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寫的。

這部小說是以主人公冉阿讓的命運作為主線而逐漸展開的。冉阿讓經歷了長期的'牢獄之苦,終於獲得了自由。後來冉阿讓被人誤解,再一次被關進了監獄。後來,在法國大革命的戰場上,有人又看見過冉阿讓的身影,他英勇無畏,在槍林彈雨中戰鬥、救了許多人。

從這本書裡,我感受到人性的善良和純真,鞭撻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

《悲慘世界》讀後感11

主人公冉阿讓是服了19年刑的苦役犯。出獄後,受到主教的感化,他決心從善。他遠走異地,化名馬德蘭,成為鉅富後,廣施仁愛,後被任命為市長。他接濟女工芳丁和孤女珂賽特。冉阿讓的.一生,在苦難中掙扎,卻有著捨己為人的情操,雨果用冉阿讓這個形象為人類的生存困境指出一條生路。

《悲慘世界》讀後感12

我不明白社會讓誠實死去,讓母愛死去,讓善良死去,讓堅強死去,讓關心死去,讓同情死去,讓靈魂死去;讓神父死去,讓瑪德先生死去,讓芳汀死去,讓一切該活著的都痛苦的死去。

讓貧窮活著,讓酷刑活著,讓戰爭活著,讓放蕩活著,讓殘忍活著,讓欺騙活著,讓肉體活著,讓那個拋棄芳汀的男人活著,讓流氓活著,讓那對殘忍的`夫妻活著,讓一切該死去的都舒適的活著。因為心太痛所以假裝不明白,其實我明白,我明白:這是製造悲慘世界的開始……

《悲慘世界》讀後感13

《悲慘世界》這本書我已經讀過了好幾遍了,剛開始的時候,總是很悲觀的去看這本書裡的內容,總覺得所有人都是不幸的,特別是在上了音樂課,聽了《雲端城堡》以後,更覺得珂賽特無比可憐,只是在結局時,才感到了一點衝出陰霾的溫暖。

但是,當我重新拿起這本書的時候,又有了一種新的感悟——

其實,這一個個事情的背後,總有光亮。

我們只關注到了沙威對冉·阿讓的固執、憤恨,但正是冉·阿讓的正直、善良感化了沙威;還有剛開始的故事,神父的'出現更是預示著這本書透漏著的光明;還有珂賽特雖然悲慘,但最終還是跟馬呂福幸福的生活,這些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好。

《悲慘世界》讀後感14

然而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寬容與博愛卻在逐漸地流失。在錯誤面前,人們津津樂道於法律的嚴懲,卻不屑於人性的寬容;人們過分地追求名利,卻將博愛拋到腦後;人們常常為蠅頭小利而爭得面紅耳赤,吵得不可開交;人們經常為一己私利而大打出手,甚至不惜發動戰爭……相比雨果筆下的主教克利,人們難道不應該感到羞愧嗎?

在舉國共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應倡導主教克利的這種寬容和博愛。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缺少的'正是這種對待錯誤的理解,喪失的正是人性博愛的溫暖。世界必將因寬容而博愛。

《悲慘世界》讀後感15

作品真實的描寫了資本主義世界中,勞苦人民的悲慘境界,表達了作者對不幸人民的深切同情,在此基礎上雨果探討了造成廣大勞動人民不幸的原因。指出黑暗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暴虐,殘酷的反動法律是造成苦難的原因。

作者說:“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確實如此啊,在世界上,只要這些問題還沒有解決,那麼雨果的這本書還是有用的。

《悲慘世界》這本書,肯定了反抗資本主義社會的正義鬥爭,它告訴我們仁慈,博愛才能拯救社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