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後感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2W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一年四季有非常多的事。在蕭何的筆下,卻寫得如此生動獨特。它就是呼蘭河。下面關於呼蘭河傳讀後感3篇是由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家可盡情瀏覽借鑑,希望能幫到大家。

呼蘭河傳讀後感3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篇一:

在暑假時候,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最開始時,並沒有感覺它有多好看。等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才越來越覺得它的精彩。

作者蕭紅細膩地表寫了舊時代的呼蘭河。在她的表述下,我漸漸地走進了80多年前的東北,一個衰落的村莊。村子裡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會……整個村落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蔽日,沒有半點色彩。這裡的村民,活著的目的僅僅因為活著,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讓人覺得呼蘭河的人們,缺少了些什麼。

隨著小主人的視角一個生活在呼蘭河小鎮裡性格鮮明的小姑娘蕭紅,我慢慢體會到呼蘭河的生活。小姑娘蕭紅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在她的童年裡,只有:祖父,“我”和後院。在後院裡,蕭紅與祖父一起生活,一起玩耍,一起勞動……“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應該就是這個樣子的吧。好羨慕他們的後院,好想跟蕭紅一起,也讓她的爺爺一次次藏起我的遮陽帽,總放在同一個地方逗著我們玩……

讀著讀著,我不僅會想起自己童年的樂事,一個人呆呆的笑著。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在每個人的童年裡,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羨慕別人的童年,別人也羨慕著我的童年。

當我讀到小團圓媳婦不幸去世了時,我的心很糾結,跟蕭紅一樣憤憤不平。她才只有12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老胡家做媳婦。舊時的童養媳,在這裡我初見端倪。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姑娘,因為窮,因為生活,被賣做童養媳,沒有媽媽疼,這已經夠可憐了,可她拼命的幹活,還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遭受一個說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誨”。

一朵還沒來得及盛開的鮮花,就此夭折了。小團圓媳婦她沒能變得“更聽話、更懂事”就去世了,而這一切的一切,難道只是因為她婆婆的殘忍、愚昧和無知嗎?我隱隱覺得,這也是呼蘭河人們生活態度造成的。一個對自己的`生、老、病、死都淡得提不起勁的生活,對別人的生死,就更加麻木了。他們對生活的麻木,使他們已經失去了區別於動物的“人”的味道,是消極!是愚昧!怎麼連改變的念頭都不會有?我震驚,呼蘭河的人們怎麼了,80多年前的呼蘭河人為什麼與我知道的生活這麼不同?

那個扎花店的工人年復一年給祭祀的紙人穿上亮麗的衣裳,怎麼就不會想到打理一下自己,難道不可以跟手中的紙人一樣整潔亮麗嗎?也許,那裡的人們,已經覺著,生不如死,死後,就可以有漂亮的房子、花園、大馬、僕人、一年四季不同時期盛開的鮮花……正是這種消極的生活態度,扼殺了小團圓媳婦。

讀這本書時,愉悅陪著沉痛,隨著小主人公蕭紅的腳步,我偷窺到舊社會的腐敗一角,很慶幸那只是蕭紅的童年。

呼蘭河傳讀後感篇二:

自從學了課文《火燒雲》後,我就一直想看《呼蘭河傳》這本書了,因為作者把火燒雲的情景片段,寫得如此唯美動人,早己把我深深吸引,我彷彿身臨其境,傍晚時分,我就站在呼蘭河的小鎮上,觀賞著那千變萬化的火燒雲……

今天,我終於看完了《呼蘭河傳》,再一次被這篇生動而獨特的美文吸引,又把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東北小鎮呼蘭河。

剛開始,作者寫了童年時與祖父在後院的大花園裡,一起玩耍,一起學下地幹活,還跟著祖父學唐詩,充滿了樂趣,童年過得似乎無憂無慮,但是我看著看著就覺得後園的寂寞與荒涼。當時的人們又是多麼的愚昧和無知,人們順應著命運的安排,過著平凡、卑瑣、落後的生活。

東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不知出了多少事,雖然很多人嘴上說了一些辦法,可就是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

最悲慘的人物,就是小團圓媳婦了。原本活蹦亂跳的十二歲小姑娘,卻當了童養媳,遭到婆婆三天兩頭的打罵,以至於生病,婆婆又用當地的風俗:跳大繩、趕鬼、熱水湯驅鬼的迷信辦法,想挽救她,然而靜靜地迎來的卻是她命歸黃泉路。悲劇一次一次地引發,給我的心情是多麼的沉重和悲傷。

《呼蘭河傳》是一本最好的語文書,它語言富有想像力,細膩的描寫。把每一處景、每一個人,都刻畫的淋漓盡致。

《呼蘭河傳》是一首敘情詩,又似一部唯美的散文。

看著這本書,就像我們在靜靜地聆聽作者敘說著童年那些事,體會到作者對小鎮家鄉深深的懷戀。最後她的祖父死了,後花園的主人也不見了,給我的感覺更加悲傷和悽慘。

呼蘭河傳讀後感篇三:

蕭紅不愧為一代宗師。

與她的《小城三月》、《手》、《生死場》、《後花園》、《牛車上》……相比,我還是喜歡讀《呼蘭河傳》。

這是篇以散文形式記錄童年的小說。全書共分七章,第一章描寫的是以大泥坑子為引的胡蘭河城裡的生活概況,第二章描寫的是胡蘭河城的精神生活:跳大神、放河燈、臺子戲和廟會,第三章描寫的是我的祖父和我童年的故事,裡面還有我不喜歡的祖母,第四章描寫的是我的童年、我的家、我的院子、我的生活,第五章描寫的是團圓媳婦,第六章描寫的是有二伯,第七章描寫的是馮歪嘴子。

七章的內容,散散點點,都發生在呼蘭河城內,發生在作者幼小的童年裡;將七章的內容連貫起來,才是一個活生生的呼蘭河。我現在來談感受,只能一章一章來評述;蕭紅能將散貫穿,我卻只能分章小論。嘿嘿……

第一章: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著一個“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騾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熱鬧,沒有人出來加以整治。有的說應該拆牆,有的說應該種樹,但沒有一個人說要填平的,儘管填坑並不難。這就是呼蘭河,所以呢,作者的概述可知曉那個年代的那些人,在做些什麼,從而,又在不做些什麼!而我,一個小孩子,也以此盼望著,有誰家的馬被淹死、誰家的豬被淹死,這樣就可以吃肉啦。作者將此做為第一章的內容,是有著深刻含義的,只有這樣小城的居民,才可以發生後面的事情,才能發生團圓媳婦的悲劇和有二伯的孤苦還有馮歪嘴子的磨難。作者在第一章就為最後三章埋下了伏筆。

第二章:呼蘭河城裡人的精神生活是什麼?人們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燈的、看野臺子戲的、看廟會的。這些落後與愚昧的活動,才是團圓媳婦悲劇的根源,而不是團圓娘一個人的苛刻。做為小孩子,這些熱鬧異常的活動,自是喜歡與熱衷的事情;而同城的呼蘭河人,恰恰與我孩子般一樣盲目的熱烈崇拜、嚮往與矚目。

第三章: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個慈祥、溫和的老人,家裡面只有祖父最關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門裡門外,我寸步不離他,他常教我讀詩,帶我到後面院子裡遊玩,我走不動的時候,祖父就抱著我,我走動了,祖父就拉著我,祖孫倆相依相伴,有著無窮的快樂。這是我記憶裡最美好的時光,當然,還有祖母用針扎我的手。此章看似簡單,實際與下文的胡家、有二伯、馮歪嘴子做呼應,我對以後的事情做孩童般的分析,並渴望祖父也認同時,祖父做出的迴應,往往是“早知道”和“禁止”還有“沉默”的狀態,這當然留給讀者以思考的空間,同時也把孩童的理解和祖父的理解、其他人的做法等等來做出深刻的對比。

第四章:我的沒落家庭和荒涼的院子,我在此生長,才得以知道第五、六、七章的事情,才引出我的祖父對發生事情處理的態度。正是我的家的荒涼,才能讓我一個小小的孩子去關注除了這個“荒涼的院子”之外的事情,除了大缸、破罈子、爛米倉、漏房頂、雨蘑菇等等之外再也不能乏味了的那些大人的事後面三章的內容。作者為此後三章的伏筆可謂處心積慮,同時也襯托出呼蘭河城內,即使我家是大院子也荒涼著;那麼,其他人的心,比起院子來,更加地荒涼……

第五章:胡家養了個小童養媳小團圓媳婦。她是個十二歲的小姑娘,成天樂呵呵的,可胡家想給她個下馬威,總是無端打她,左鄰右舍也支援胡家的行為,都說應該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時間也越打越長,小團圓媳婦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聽了跳大神的人的話,決定給小團圓媳婦用開水洗澡。洗澡時,很多人來看熱鬧,只見她被滾燙的水燙了三次,幾天後終於死去了。悲劇的產生,是在前四章的感染力之下,悲的合情合理。作為孩子,我看的也理得其所,並且,對於生死,我也沒有任何的價值概念,或許,那個團圓媳婦,僅僅值她婆婆花費的五千吊錢。圍觀的人,僅僅只有一個孩子的我知道,團圓媳婦沒有病!愚昧、麻木與殘忍,在此章表現的淋漓盡致。

第六章:我有一個親戚叫“有二伯”,他是個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愛打腔,卻喜歡同石頭、麻雀、黃狗談天。聽祖父講,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戰爭時,多虧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罵他“絕後”,只要聽到有人這樣罵他,就會傷心的大哭起來。有二伯,是呼蘭河城的一個典型人物,也是呼蘭河中的人物的代表,這種人,如同孔已己與阿Q的合二為一的化身。正是這種人,才把呼蘭河城給充實起來;我,一名孩子,也就在這種無聊的小城裡生活著成長著;其他人,正是在這種愚弄聲中生活著,麻木著。

第七章:人們都管拉磨的那個鄰居叫“馮歪嘴子”,他不但會拉磨,還會做年糕。有一次,我去磨坊買年糕,看到裡面炕上躺著一個女人和一個小孩,原來馮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馮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鄰人們的羨慕和嫉妒,大家都說王大姐壞,謠言層出不窮,馮歪嘴子受盡了人們的冷嘲熱諷。過了兩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因難產死去,馮歪嘴子常常含著眼淚,但他看到大兒子已會拉驢飲水,小兒子也會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絕望。在兒子身上,他看到了活著的希望。馮歪嘴子,是一個典型的自強不息的形象,卻受到了現實生活中的冷嘲熱諷,在輿論壓力、社會壓力、生活壓力中掙扎著、努力著、拼搏著,為了生命中最後的一絲希望。我,一名孩子,偷偷窺視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變化,而祖父,卻早已知曉並沉默著;其他人,則在譏笑、鄙視、麻木地生活著,沒有一人憐憫、同情與幫助,這就是呼蘭河人。

茅盾把《呼蘭河傳》稱之為“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同時,它又表達了對國民團體盲目、愚昧、麻木、殘忍等等劣根性的憂憤和悲憫,被越來越多的後人認為是繼魯迅之後對國民心態的開掘和批判的力作。而我欣賞蕭紅的所在卻是,前四章,蕭紅能一改成人邏輯抽象的思維,以孩童的目光、視角、思維、感觸去直觀形象地觀察社會,感受社會,發現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兒,以此來“直視”人生,真是難能的可貴之舉!後三章,是本小說的巔峰之旅,直擊人性的本質,自私、困頓、麻木、愚昧、凶狠、落後、野蠻的世界,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小說中很多的章節,都可以入選教科書來作範文,她的文字,基本功紮實,語言過硬,非常人所能超越。此書不但內容可千錘百煉,形式亦可百般推敲。

不得不說,蕭紅的童年,充實著、豐富著、絢爛著;蕭紅的《呼蘭河傳》,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