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軒作品集讀後感範文三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2W

曹文軒作品集讀後感範文一

曹文軒作品集讀後感範文三篇

一口氣讀完《草房子》和《青銅葵花》,我久久回不過神來,被書中的情節震撼著。

《草房子》一書講了校長的兒子桑桑到油麻地國小學習知識時發生的一個個平常而又動人的故事。在學校裡,秦大奶奶本不喜歡孩子,不喜歡國小,但她還是無怨無悔地以差點犧牲生命為代價救了一個孩子。第二次,她又永遠躺在水中,只是為了救一個南瓜。作者也許遇到過像她這樣的好人才寫出來的。

這本書中的語言幽默風趣,書中有一個比喻是:桑桑彷彿是一枚棗子,被人有滋有味地吃了肉,現在成了一枚無用的棗核被人唾棄在地上。這句話淋漓盡致地表示出當時的情景和桑桑失望的心情,一箭雙鵰!

《青銅葵花》講了女孩葵花先喪母后喪父,又被青銅家——一個貧苦家庭收養,大家十分善良,但那只是一個小村裡的小人家,有了葵花後日子更苦了。大家遇到了許多苦難,但都樂觀應對,都挺了過去。

書中的比喻十分精妙,例如,把青銅家比作一輛破馬車——雖破,走得慢,但也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真是唯妙唯肖!

如果說書是精神食糧,曹文軒的作品就是精神麵包,讓人有無限的聯想……

曹文軒作品集讀後感範文二

最先接觸到曹文軒的書是《青銅葵花》,它是曹文軒純美小說系列的一本,當初買這本書,是我們買來送給表姐家兒子的生日禮物,哪曉得這傢伙,壓根不喜歡看書,虧得我還費心地在書店給他挑了半天,才挑了這本適合他這個年齡階段看的書。於是,我就拿回來看了看,24小時把這本厚將近300頁的文章讀完了,好久沒有讀小說了,它依靠情節以及優美的描寫牢牢抓住了我讀下去的慾望,從這一點上這本書很成功!通過看曹文軒的兩本純美小說,我對“純美”的理解是單純、優美,從每一處的寫景描寫,每一次的刻畫人物,每一次故事情節的展開,都能體會出作者是在表達美。

《青銅葵花》講的是一個男孩與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這本書,賺得了很多的眼淚,成功之處在於作品寫苦難--大苦難,將苦難寫到深刻之處;作品寫美--大美,將美寫到極致;作品寫愛--至愛,將愛寫得充滿生機與情意。

而《草房子》是一本兒童讀物,描寫的是一個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國小生活。小說通過陸鶴、紙月、細馬、杜小康四個同學性格特徵、家庭背景和學習生活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孩子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以及同學間互幫互助的感人場景。即使學生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傷害,但是孩子的心底還是純真的。

對比了這兩本書,書店的人一再強調《草房子》獲得的獎最多,可我還是比較喜歡《青銅葵花》,不過這兩本書都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很喜歡曹文軒在《草房子》一書的片尾話:“美的力量絕不亞於思想的力量。一個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變為常識,只有一個東西是永遠不衰老的,那就是美。”讓我們在彼此平靜如水或波瀾壯闊的生活中,發現美,享受美,創造美吧!

曹文軒作品集讀後感範文三

小時候讀曹文軒的作品《紅葫蘆》等時總會被其營造的優美的故事情節感動,現在學了發展心理學後再回首讀《曹文軒作品集》,並嘗試用所學的兒童心理知識去解析小主人公的行徑也別有一番風味。

在《紅葫蘆》第三節中,灣,妞妞在小島上假想著過日子,找來樹枝蘆葦,割了一些草蓋了一所房子,建了一個雞欄,用泥做了照,鍋碗盤子,找了一些野菜美美吃了一頓。霍爾認為遊戲是遠古時代人類祖先的生活特徵在兒童身上的重演,不同年齡的兒童以不同的形式重演祖先的本能特徵。中國心理學家認為遊戲具有社會性,它是人的社會活動的一種初級模擬形式,兒童在與成人的交往中渴望參與成人的一些活動,可是又受到身心發展水平的限制,遊戲恰恰可以解決這一矛盾,角色扮演遊戲可以幫助兒童擺脫自我中心的傾向,學會更好的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妞妞和灣的過家家遊戲不僅僅是對他們所瞭解的大人的生活的模仿與重複,也是用以增進同伴感情,加深互相瞭解程度的一種兒童的社會交往手段。

在另一情節中,灣在小島每棵樹上刻上班中同學的名字,忘情的和他們玩耍,或是拉一拉這棵白楊樹上的一根枝條,或是用拳頭打一下那棵白楊樹的枝幹有時還煞有介事的叫著。弗洛伊德認為少年兒童在遊戲時也有潛意識成分,遊戲是補償現實生活中不能滿足的願望和克服創傷性事件的手段。灣的父親坐牢,鄰里的冷漠甚至害怕,同班同學的孤立,都給他帶來相當大的心理創傷,在兒童時期,兒童會自然表現出對社會行為的嚮往,對社會群體的試探去親近,灣自內心渴望與同伴們玩耍,渴望得到鄰里的關愛,他人的理解與關懷,現實的生活給他很大的落差,也在心理上形成了較大的缺憾,為了彌補現實中的缺憾,灣只能通過假想與角色扮演的遊戲方式,獲得在幻想中他人的'理解與關懷,同伴的喜愛,獲得在童年應有的娛樂的快感,進而遺忘,修補父親坐牢造成的心理創傷。

在《我家姐姐花一朵》中,細米,紅藕每天爭著送梅老師回家,細米紅藕只見也因為這個原因引發不和引起爭執,紅藕不接受細米的邀請去趕集,細米吃掉媽媽給紅藕的香瓜。低年級兒童對教師懷有的是一種尊敬與依戀之情,他們接觸學校不久,所以集體意識不強,同學之間關心不會表現於外表,在他們眼中,老師才是學習,同學交往的班集體中心。所以細米紅藕才會為了得到老師梅紋的注意,吸引老師目光而爭先表現自己,主動的關懷老師。

在後面的情節中,細米酷愛雕刻,平時總喜歡在課桌,傢俱,地面上刻刻畫畫,引起家人不滿,在爸爸眼中他是一個“朽木不可雕”,在母親眼中他是一個“頑皮的倔孩子”,梅紋的出現改變了一切,細米開始變得乖巧聽話,在雕刻方面也由洩憤開始向專業學習轉變。兒童的學習活動是由不同的動力因素組成的,整個動機系統所引起的心理因素主要是需要及其表現形態,諸如興趣愛好理想等,學習動機的激發是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經形成的學習需要從潛在狀態轉入活動狀態,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或者意向,從而成為學習活動的動力。細米的雕刻愛好本來是起到愉悅心情的作用,是在家長眼中的一種負面情感需要,梅紋的引導與鼓勵是其產生了學習的動機(獲得讚賞與肯定),進而獲得的積極的學習動力與方向,表現的叛逆性也相對減校

兒童與成人分屬於不同的兩個世界,當我們抱怨小孩性格怪異,性情多變難以捉摸時,是我們從自己的世界,用自己的視角去揣測另一個世界的心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