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三字經》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字經》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通用)《三字經》讀後感

《三字經》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中國古書的《三字經》,其中《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她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她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儘量讓父親少操心。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家裡連柴也不多一根,更不要說什麼取暖的裝置,躺在被窩裡,半天仍是冰冷冰冷的,確實很難入睡。想到這裡,小黃香心裡很不安。為了讓父親少挨冷受凍,就走進父親的房裡,給她鋪好被,然後鑽進父親的被窩裡,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

看了這個故事後,有沒有觸動到你的心靈呢?在我們許多小讀者眼裡,父母似乎只是給我們“服務”的: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輔導功課……這一切在小朋友的眼中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認為這是父母必然要做的。而我們自己呢?只要享受就好,誰叫她們是父母呢?的確,父母對我們有養育的義務,同樣,我們是不是也有責任和義務去回報她們呢?想想自己,是否曾經給父母煮過一次飯,泡過一碗麵?為什麼同樣9歲黃香有這麼孝順?

看看我們生活的環境多好,煮飯,有電飯煲;熱菜,有微波爐;熱了,有空調、冰箱……生活條件蒸蒸日上,可我們的心靈卻荒廢了,長滿了自私冷漠的雜草,不懂得關心別人,還認為父母的關心不夠而滿腹牢騷,耿耿於懷。相比之下,難道不自慚形穢?其實,只要我們一個小小的舉動,一句輕輕的問候,我們的父母就心滿意足了。

用心地想想父母對自己的好吧。如果這種與生俱來的愛我們都不珍惜,又怎麼可能懂得珍惜其她人給你的愛?愛人,要先學會愛父母。

《三字經》讀後感2

過去,我是個學習不太用功的學生,成績一般,興趣平平。後來,在誦讀三字經過程中,我受到了啟迪,逐漸愛上了誦讀,喜歡上了學習。

記得上國小低年級時,我性格很內向,上課不愛發言,經常迷迷糊糊的,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所以,學習成績在班裡處於中下游,加上自己不愛和同學交流,也沒有幾個知心朋友,有什麼事都憋在心裡。漸漸地,我變得越來越沉默,一天到晚打不起精神,總覺得大家都不喜歡我,失去了自信心,也開始厭學了。爸爸媽媽看到我沒精打采的樣子,只是乾著急,也束手無策。

學校開展了誦讀國學經典活動,我們班同學都開始背誦三字經了。

有一天,我放學回家寫完作業,就開啟三字經背了起來,當背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一句的時候,看著下面的註釋,我的心突然被觸動了:再好的玉石如果不經過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也不會成為出眾的玉器;天資再聰慧的人不勤奮學習,也不會成為國家棟梁。

是啊,如果我年少時不用功學習,在學習上確立自己的'奮鬥目標,並不斷鞭策自己克服困難努力學習,長大以後怎樣面對人生的考驗,拿什麼本領去建設祖國呢?到時只能“老大徒傷悲”了!想到這,我突然發現以往自己的學習態度太不端正了,我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一定要好好學習,制定學習計劃,樹立學習目標,努力提高成績,長大考一所好大學。

現在,我已將三字經熟背於心了,其中這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也被我寫在了紙上,端端正正地貼在書桌旁的牆上,我要讓它時刻提醒我:勤奮好學,一定要從現在開始。

《三字經》讀後感3

《三字經》這代歷史書,相信大家都看過吧,《三字經》但是一本悠久的古代書啊!它的每一個字,都蘊藏著一個深刻的道理。讀完三字經後,還要透徹理解它們的意思,這樣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哦!

三字經的每一個,每一行字,都在講述著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意思就是不能浪費光陰,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來。三字經歷史悠久,是由一件件民間傳說融入到一個個字中的。別看這小小的一個字,它裡面可有一個個故事呢!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那樣,講述的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呢!

在以前,有一個女神。一天,她的'兒子被冥王抓走了,冥王對她說,只要她的兒子不吃地獄裡的東西,他就還給她,但是,他的兒子只是吃了一個果子。從此,冥王只能讓他一年回去倆次,回去的時候,萬物復甦,而沒回去的時候,將寒冷無比。所以,導致出了春,夏,秋,冬,這四季。瞧,這個故事是多麼搞笑啊!《三字經》還有許多故事呢!如蓋房子,孟子媽媽三次搬家……這些故事都是多麼搞笑啊!而且,故事的精華都包含在這幾個小小的字裡。這幾個小小的字,卻蘊含著這麼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是好啊!

《三字經》不但要背,還要背裡面的故事和意思,透徹理解它,才能懂得新知識,為我們的祖國做一份貢獻。《三字經》真的是一本好書,曾是古代四大好書之一呢!為了對我們的祖國做一份貢獻,為了我們的將來,為了能夠弘揚國學,倡導禮貌,讓我們一齊,來理解這本獨一無二的古代暢銷書——《三字經》吧!

《三字經》讀後感4

我有一本《三字經》,它陪伴了我很久很久,那是我剛上國小一年級時,媽媽給我買的,我還記得那時我還不認識字,每天睡覺前總喜歡纏著媽媽給我講裡面的故事,真是百聽不厭,一直到現在我還是很喜歡。

我最喜歡的有其中幾段: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一段講的是學生受教於家庭和老師,如果主觀不努力,致使學業無成,這是不應該的,少年時代學習不努力,日日復年年,待白了少年頭就會一事無成。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這一段講的是人首先要懂得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多讀書,以博學問,豐富知識,自然就會少說錯話,少做錯事。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這一段講的是夏朝的開創者禹稱禹王,商朝的開創者湯則稱湯王,加上週朝的文王、武王,史稱“三王”。

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這一段講的是狗守夜,雞報曉,禽畜都有可取之處,而人為萬物之靈,豈能碌碌無能。自古聖賢全都學而有成,如果不讀書,那麼最終必然成為庸人,連雞犬都不如,又怎能稱的上“人”呢?

每一次看這本《三字經》,都讓我感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本書不僅教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裡面還有很多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以及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每一次讀我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三字經》讀後感5

嗯,沒啥吃驚的,沒上國小的時候就讀了唐詩,百家姓也看了,12歲之前也開始接觸諸子了,歷史書也沒少看,恰恰就是沒有看三字經。這次為了自己的外甥讀書,買了本三字經,不是啥圖文的,就是地道的中華書局出的,一點都不fancy。看了之後還是挺有感觸的:

為學者,必有初。國小終,至四書...四書通,孝經熟。如六經,始可讀...經既明,方讀子....經子通,讀諸史.....這個說明了讀書的順序,三字經作為啟蒙讀物,四書學習做人的基礎,六經則是進一步闡述儒家的思想,只有等建立了明確的人身觀世界觀(說難聽了就是所謂的對錯的判斷之後)才進一步的去讀諸子,等這些都明白了才開始去接觸歷史。這個順序說明了一個基本的'道理,書不是亂讀的,一切都要循序漸進,所謂的少不讀三國,老不讀水滸也是這個道理,小時候不能上來就接觸所謂的諸子百家,更不能直接的去開始讀歷史。經史,經史,只有明白了經才能去理解史,只有明白了自己才能去看這個世界。我爸很多年前就說我不是不讀書,而是讀書讀多了還沒人教,最開始沒什麼理解,以後逐步發現了讀書卻是要有這個步驟,我小時候讀的第一本字書應該是孫子兵法,然後通過這個開始研究兵家,通過兵家而去了解歷史,通過歷史去學習法家,通過法家來去了解自己還有這個世界。

結果雖然不能算是差,但是我沒辦法接受所謂的對錯善惡,歷史上的對錯又是什麼呢:因為勝者為王敗者賊,所以成功者不會被指責,那麼為了成功不擇手段也是合理的。雖然我覺得現實就是如此,但是這也是種悲劇吧,果然人才人才,成才之前應該學會怎麼做人。

《三字經》讀後感6

寒假裡,我看了一本國學經典,名字叫巜三字經》。

這本書的作者是宋朝的王應麟等寫成的。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化,其中中國傳統國學是我國輝煌燦爛的核心部分,它博大精深其中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性相遠”釋義是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所處的環境和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和壞的差別。

有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有兩個兄弟,他們剛出生,一個哭了,另一個也哭了但是,他們辦滿月酒算卦的時候,一個孩子是狀元命,另一個是乞丐命。那個乞丐命的媽媽不信這命,努力教育孩子,最後變成了狀元。而另一個算卦是狀元命的孩子,媽媽忽視教育,結果則成了乞丐。他哥倆相遇的時,哥哥感到很羞愧。

我想根本沒有命中註定的事情。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不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孩子從小都是一樣的,都是善良的好孩子。只不過是在他們長大的`過程中,由於受到了不同的教育,才使他們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釋義是戰國時期,孟子母親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斷織機的布來教子。我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是孟子在治學方面有許多格言。學問之道,最貴用心,用心思索才能有所收穫,不然就不會有所得。

這本書讓我懂了許多道理:比如一個人不能認命,要改變環境,主動找人學習,我以後學習會持之以恆,而不能一步登天。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後感7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提起這《三字經》的學習,還得從上幼兒園開始,偶爾會依依呀呀的跟老師讀幾句完全不懂的《三字經》,上一年級才算正式的吟誦了經典,那時經過半個學期的`誦讀,在學習之餘,我隨同學們把《三字經》背的熟熟的,背得多了,對內容也就懵懵懂懂。可對它的理解還是從生後中的小事中有所感悟。

記得那次在姥姥家,媽媽把洗好的的水果分給我們三個孩子,媽媽是最後一個分給我的,而且特別小。我有些不高興了,就對媽媽說不想吃。媽媽一眼就看出我的心思,她把我拉過身邊來,耐心地說:“兒子,《三字經》咱們白學了,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說的是什麼意思來的?難道你忘了?”我搖搖頭說:“沒有忘,可是……”。媽媽拉過我的手,輕輕說:“兒子,如果你來分你要怎麼分?”我語塞了,也臉紅了,是啊,經典學了怎麼不用啊?於是,我低下頭輕輕說:“小的留給自己。”媽媽拍拍我的頭,高興的說:“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從那以後,我懂得了謙讓。

通過誦讀《三字經》讓我學到了很多道理。“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告訴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慢慢來。“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使我明白人小的時候不學習,長大了就什麼都不會,有什麼用呢?從而激勵我珍惜每分每秒的時間來刻苦的好好學習!“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實禮儀。”讓我懂得我們從小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

《三字經》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伴隨著我成長,它是我成長的好朋友。

《三字經》讀後感8

這幾天我讀了《三字經》,書中的許多告訴讓我受益匪淺。在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源流長。

書中的每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著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是我閱讀了《三字經》裡的一句話。這幾句講的十分好,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過錯。教師如果教書不嚴厲,那是教師的懶惰。小時候不學習,將來長大想學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必須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後回報自我的父母與教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那裡我們能夠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三字經》不可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著大家。快和我一齊去讀這本好書吧。

《三字經》讀後感9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是《三字經》。大家對這本書一定不陌生吧!這是一本聖賢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書中一個個故事,讓我知道了歷史名家、偉人如何從小尊師重道,知錯能改,嚴格自律,勤儉節約的。還有朝代更替,帝王興衰,人文教育,史地天文,倫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廣,意義深。

我記得其中是這樣寫的: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意思是:黃香九歲的時候,便知道在冬天睡前,先用身體溫暖床上的被褥,夏天用扇子把涼蓆和被褥扇涼,再請父親去睡。

我們現在個個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父母疼著慣著,恰好相反,是父母用暖水袋溫暖床上的被褥,再讓我們去睡。想想我們是很幸福的,但也有愧疚。就拿我來說吧,自己能做的事不去做,比如說:自己的衣服會洗,卻不洗,自己的房間不收拾,卻讓媽媽收拾……媽媽給我講道理時,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時做錯事還為自己的錯誤找藉口,或者辯解一兩句,往別人身上推得一乾二淨。現在想想也太不像話了,與黃香對比真是天壤之別啊!古人能做到的,我們新時代的少年難道就做不到嗎?我們國小生本身就需要學習,學習怎樣做事,怎樣做人。我要向黃香學習,為父母多承擔點家務活,比如:幫媽媽掃地、洗碗等,減輕他們的負擔,做個好孩子。

在這裡,我要感謝《三字經》,是它讓我開闊了視野,受到了教育。我堅信:只要我努力向古人學習,我會比他們做得更出色。

《三字經》讀後感10

這天我讀了《三字經》最後的一些——“瑩八歲,能詠詩”到“戒之哉,宜勉力”,裡面講的是古聖先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幾句話十分影響我“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勤有功,戲無益。”這幾句話主要講我們要小時候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段。這樣,長大為國。、為民、為自我都有好處。還能使父母長輩感到驕傲自豪,造福於後代。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和時光還很長,不必這麼累這麼認真地學習,能夠留著一些知識以後慢慢學。可此刻我才明白,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只有那幾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並且知識也像一個黑洞一樣,越來越大。這天你會了這個,明天又有新的知識等著你,可誰又能保證你前一天學的知識忘不了呢?知識像一隻被人吹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就算你有三個腦子每一天不停地記也記不完。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近在手邊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錯過就再也記不住了。

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並且這種快樂就像夏天裡的冰一樣,一吃還想吃。我們學生能夠享受一下這種快樂,但是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學就會控制不住自我,從而無心學習,長大後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像一杯咖啡,剛開始有苦,然後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後是香醇。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雖然剛開始沒有香,但是會越來越有甜頭。從而讓你愛上這種長久的快樂。

我要學會做一個珍惜時光,品嚐學習“咖啡”的小才女。

《三字經》讀後感1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看,這就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的《三字經》。

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我自從讀了《三字經》,受益匪淺。我知道了仁、義、禮、信、德、倫理道德觀念與為人處事的道理。《三字經》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我讀了它,自身的素質與修養也提高了許多。

從前我總是討厭學習,覺得學習只是給家長和老師學的,總不把學習當一回事。自從讀了《三字經》,它裡面所講述的故事真是太讓我為以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羞愧。我真是太慚愧了!我現在知道學習好了,長大才能為自己找一條出路。今後我一定要發憤讀書,好好學習。

我是一個生性好強的人,做錯了事情也不承認,總是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不可能有錯,誰都拿我沒辦法,常暗地裡議論我。自從我讀了《三字經》,看了裡面的民間故事,知道了周處改過自新,做錯了事情主動承認,痛改前非,成為了一個大官。我也要做錯了事情就改,再一、再二、不再三,一定要做一個品德優秀的人。

我以前和同學相處不和睦,不是挑這個的毛病,就是挑那個的缺點,做起事情不團結,哪個同學都不想和我一塊學習玩耍。自從讀了《三字經》,我知道為人處世的道理,懂得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同學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自從讀了《三字經》,我收穫很多,我的人生信條,道德觀念,為人處世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我愛《三字經》,更愛讀《三字經》。

《三字經》讀後感12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著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媽媽在廬山買了一套書給我。這套書的`總稱是《中國古典文庫》,裡面有《三字經》、《增廣賢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歡《三字經》。

《三字經》裡我最喜歡這一句三字經: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一定會事業有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為的。年輕人應該經常用這兩句話告誡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

一讀這句話,我就想起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問:“老奶奶,你磨鐵杵做什麼呀?”老奶奶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問:“這麼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奶奶說:“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鐵杵一定會磨成針。”李白聽了,後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的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後來成為了大詩人。

三字經的每一個,每一行字,都在講述著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意思就是不能浪費時間,要珍惜每一分鐘,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恆心、有耐心,一步一步來。

《三字經》讀後感13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誰都會背上那麼三兩句,可其中做人的道理卻要用一生去體驗。人出生時,原本純潔善良,只是後天的修養不同,才出現了百態人生。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我才悟出了“心之變,德之變,德之變,行不同,行不同,果相異”的道理。

縱使世態炎涼,但要心存感動;縱使淡漠無助,但要有信仰支撐。因為這個世上不僅僅只有堅冰和烈火,也不僅僅只有冷漠和笑顏,更重要的是它有無數顆熱情跳動的心。大地因為有了萬物才生機昂然,大海因為有了波濤才洶湧澎湃。如果每個人都懷揣感恩之心,這世間就多了溫暖少了冷漠,如果每顆心都有信仰,希望才會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幼不學,老何為。”感恩的心、信仰的心要從小培養,記得我們國小時,雖沒讀過《三字經》,但是老師和父母用點點滴滴的平凡舉動讓我們明白了要關愛他人。我生活在航空城,在樸實的環境中逐漸懂得了“孝於親,所當執”。那時,只要突然下雨,我和小夥伴們都會帶上雨傘,結伴去工廠的大門口等待父母們下班,馬路兩旁,黃黃的.油布傘像一顆顆磨菇綻放在雨地裡,給父母們帶來感動。如今,獨生子女很少會想到關心父母,把長輩們的愛當成了理所當然,這是不是人性教育的一種缺失呢?!《三字經》說得好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小鳥因為有了天空才會展翅飛翔,小草因為有了雨露才會欣欣向榮。人的學習不光是數理化,最根本的是學做人的道理。伴著愛成長固然重要,但懂得愛、付出愛是人性的光輝所在,正所謂悠悠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從國小會愛,長大了才會愛祖國、愛工作、愛事業、愛社會,才會用一顆真切的心、一份飽滿的愛去裝扮一個奼紫嫣紅的世界。

《三字經》讀後感14

從一年級開始,學校就開始讓我們背誦《三字經》,《弟子規》。我心中一直疑惑不解,為什麼要背那些東西呢?直到現在,我才明白背這些的真正含義。

以前,老師讓回家背時,我總是心不在焉地讀幾遍,然後合上書就跑出去玩,第二天時,別人都熟練地背誦,只有我在濫竽充數。放學一回家,就找出書來背。但是,無論下多大的工夫,總是背不過。為此,我沒少哭過,可每次都是垂頭喪氣的結束,我夢想著什麼時候才能胸有成竹的背一次。

有一次,媽媽看見了我的.背誦方法後說:“怪不得你一直背不過呢,你一直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永遠也背不過,你應該看著書下的解釋來背,這樣才會背過嘛!”我半信半疑地點著頭。

果真不出我所料,沒幾天,我就能熟練地背過一部分了。

記得有一次,我正背到“對飲食,勿揀則,食適可,勿過則。”書上沒有解釋的意思。我想,可能是對於飲食不要太挑剔;要適當的吃,不要吃太多”的意思吧。為了按照書上的做,天真幼稚的我,每頓飯都只吃到溫飽就不吃了,從而得了重感冒。而每次吃飯時,我總是不挑肥揀瘦。那天中午吃飯時,媽媽把一碗酸了的米飯端到我面前,我便狼吞虎嚥的吃起來,把吃不完的米飯遞給了媽媽,她一嘗是酸的,便把我叫去,問我為什麼要吃酸米飯。我便把那句話原封不動的說給她聽。爸爸媽媽聽了後哭笑不得,而我卻振振有詞:“你不是教人家要向書上的小朋友學習嗎?”

《弟子規》,《三字經》等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下來的優美傳統,從這幾本書上能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我為中華民族能流傳下這樣的書而感到自豪!

《三字經》讀後感15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禮貌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經典的語句蘊含著古人的智慧,展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可我覺得他只可是是一個順應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他為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於士兵來說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麼殘酷的訓練卻為日後統一中國做了奠基。統一中國後,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我們此刻身處這個完美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激秦始皇嗎?

時光流逝,有些東西會被遺忘,但有些東西卻被傳承下來,《三字經》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保留了下來。她是中國古代禮貌中的精華,也為中國古代禮貌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字經》這壇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彌香,在新時代的今日,教化人心,必將永遠地散發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本好書就是一個良師益友”,讓我們靜下心來,捧起書,在淡淡的的墨香中與哲人會面,與良友交談,增識長慧,開悟人生。朋友,讓我們一齊來愛書,讀書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