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清歡》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6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清歡》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清歡》有感

讀《清歡》有感1

“在複雜的世界裡,做一個簡單的人,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不浮不躁,不慌不忙,淡定從容的過好這一生。”

這句淡淡的話出自林清玄先生的《人間最美是清歡》,如書名一般,淡淡的,不帶人間煙火。

每次翻看,都會在不經意間被其中的文字感動。他的散文恬淡自然,蘊含佛理,《人間最美是清歡》這本書就傳達著這位老者的淡泊心態。

在物質化的社會,每個人似乎都以金錢來衡量任何事物,社會中充斥著金錢腐朽的氣息,清歡這個詞似乎也逐漸被掩埋。

清歡即清雅恬適之樂,清歡一詞最早出現在唐·馮贄的《雲仙雜記·少延清歡》:“陶淵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雜投之,曰:少湮清歡數日。陶淵明這位田園詩人,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最是清歡之人。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清歡是生命的減法,在我們捨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慾望的捆綁,回到最簡單的歡喜,是生命裡最有滋味的情境。”寥寥數語,卻道出了清歡的內涵與生活的真諦。然而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做的不是減法而是加法,我們總是想要擁有的更多,當我們實現一個目標之後,又會立刻在心中建立下一個目標,從來沒有過停歇。看似我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其實不然,在追逐的.過程中我們丟失了的自己的善良、真誠,學會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內心早以疲憊不堪,卻還是為了名利苦苦堅持,實現目標之後,猛然發現自己以遍體鱗傷。

少了清歡,多年之後曾經那個擁有一雙清澈雙眼的少年已不在;少了清歡,多年之後曾經那個擁有天真無邪笑臉的少年已不在;少了清歡,多年之後曾經那個擁有一顆單純善良內心的少年已不在。我想人應該追求本心,迴歸簡單而又快樂的生活,生活真的應該簡單點再簡單點。在這個喧囂浮躁的社會,我們應該守住自己的不信,不被世俗流言所迫,不被功名利祿所動。無論自己是多麼的繁忙,都應該有時間停下來,看看自己的內心,低頭看看腳下,而不是一味地抬頭,希望歷盡千帆歸來你我仍是少年。

我喜歡他說的,愛的開始是一個眼色,愛的最後是無盡的蒼穹。

我們走過了許多春夏秋冬、我們走過了許多冷暖炎涼。仍然能保持單純的初心,一直嚮往生命的美好。在生命的最深處,我永遠深信:人生最美的境界是清歡!人間最美是清歡,是清歡!清歡不是遙不可及,遵循自己的內心,簡單點再簡單點。

我還喜歡他對清歡的定義,“清歡是每天放鬆地靜心,從容地冥想。像愉快地吃一頓飯,品嚐茶的芳香。”

是啊,清歡是這樣的簡單,亦或者說,這樣的簡單既是清歡,生命是大自然的贈與,那麼,何必揹負枷鎖,令自己的生活複雜?何苦追求那些虛無縹緲呢?看開些,再看開些。

讀《清歡》有感2

寒假是非常寶貴和難得的,這麼說是因為它是芊芊學子為下學期站穩腳跟,砥礪前行的寶貴時間。在這個寒假裡,經過老師的推薦我閱讀了《人生最美是清歡》,這本書是出自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林清玄。他的文章簡約、明快、睿智、深邃,意境清明,極富禪理。讀他的書,能讓人感受到藍天白雲,夜空星斗,原野芳草,;同樣也能讓人摒棄平日的浮躁與蕪雜,收穫內心的寧靜與平和。

細細品味整本書,最後能盤旋心頭,久久不能忘卻的,卻也還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一章裡的第一小節《吾心似秋月》。這一小節首先簡述了一個幽默的公案:白雲守端禪師一次與楊岐方會禪師對會,楊岐問道一首偈,白雲得意的背了出來,但楊岐聽了卻大笑數聲,一言不發的走了。白雲思索整天,夜不能寐,清早前去請教,楊岐笑著說了一句“原來你還比不上一個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卻怕人笑!”

是呀,現在大部分人把自己的心思寄託在別人的一言一行上,因為別人的一言一行而苦惱,就真的還不如小丑能笑罵他,言行自在。

作為國中生,考試,大考小考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考完試以後,有的同學在別人面前分享喜悅,則還有同學聽到這些,與自己一對比,就聲淚俱下,“在實際的人生裡也是如此,我們常常會因為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句笑談、一個動作而心不安,甚至茶飯不思,睡不安枕”在這個場景,作者的這句話就很自然的浮現了出來。並且作者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這些眼神、笑談、動作很多時候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之所以心為之動亂,是因為我們在乎。我認為這種觀點沒有反駁的餘地,那些同學能為自己的成績欣喜,能為自己的成績感到悲痛,更應該說是悲憤,是因為他們在乎自己的成績,自己的'喜怒哀樂被這些東西牽動著,但是我們會因為別人的言行而加重自己的情緒,此時的情緒就是沒有意義的。“生活在風濤浪裡的我們,要做到不畏人言笑”,但要做到這種境界也算是超凡脫俗了,因為我們在人我對應的生活中尋找著依賴,卻也在依賴中尋找自尊,而自尊與依賴往往不能統一,這也使我們的生活充滿著未知與矛盾。

在生活中的新聞報紙中,自虐、自殘、自殺的人不絕於耳,他們都出於不同的原因,但往往有一個共同點“我傷害我自己,是為了讓他痛苦一輩子”,有這種想法是因為他認為別人的快樂是由自己主宰的,這就很符合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把自己在別人心裡的地位放太高”但是更大的悲劇是在我們自殘的時候那個“他”卻還好好地,即使他真的因為這件事而心生愧疚,時間也會沖淡一切,但你留給自己的卻是生生世世也無法抹去的傷痕!所以自己的苦樂應由自己主宰,更不要妄想去主宰別人的苦樂,若自己的苦樂由別人主宰,那是矇昧了心裡的鏡子“有如一個陀螺,因別人的繩索而轉,轉到力盡而止,如何對生命有智慧的關照呢?”

所以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分量與能耐,才不會因為別人的一言一語而自甘墮落。

小丑由於認識自我,可以不畏人笑,悲喜自在;成功者由於迴歸自我,可以不怕受傷,反敗為勝;禪師由於反觀自我空明之鏡,可以不染塵世,直觀世界。

“認識自我、迴歸自我、反觀自我、主掌自我”是這一節的核心,也是我們學習生活中不可忘卻的核心。

讀《清歡》有感3

清歡,清淡、歡愉。彷彿見到一女子身著一襲青衣,坐在小客棧的角落,靜默無言,端著茶,一口復一口。

清歡來自我們對平靜、疏淡、簡樸生活的追求和熱愛。晴天徒步行走,感受陽光的溫暖,風的和煦;坐著公交車,領略一路的風景;漫步到公園,看小孩玩耍,老人健身。那些時刻,就會倍感生命的真實和美好。人生最美是清歡,心若開闊,萬事皆明。

過去人們豁出命來也要尋找桃花源,還不是嚮往那清閒與舒適。古時的農耕社會,與泥土相存的年代,雨中青石板的響聲,還有沿街叫賣的老大爺,街角的客棧裡往來的酒客,就是最本真的年代。單純,清澈。

的確,物質的豐盈預示著清歡的淡去。像草房子裡的油麻地,裡面的孩子在饑荒的年代吃一根蘆葦根也覺得一直甜到心裡。而現在的小孩子,每天大魚大肉地伺候著,卻還是脾氣一上來就吵著鬧著不吃飯。從前光著腳踩在泥地裡抓螢火蟲也能笑,現在拿著手機無所事事還總愁苦著一張臉。

雙休日,與家人去登山。“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似乎是登山的理想境界。但山道上,全是熙熙攘攘的遊人,遠遠望去,像一條長龍,期間還不時夾雜著小販的叫賣聲。爬到山頂,卻看不見成片的.松林,而是滿眼的高樓林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只能是記憶中的景物了。吹過來的風夾雜著汙濁的空氣,瞬間,連“歡”都沒有,更不必談“清歡”了。

人生最大的追求應該是本心,尊崇自己的內心,回到一種簡單的生活。守住自己的本心,不為世俗流言所迫,不為物慾橫流所動,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那就是最大的幸福。無論繁忙還是閒適,無論順境還是逆境,去聆聽心底的聲音,那麼我們終將獲得最簡單的歡喜。

以清靜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願你能從浮躁的世界找到內心的平靜,不浮不躁,不慌不忙,淡定從容地過好這一生。

讀《清歡》有感4

暮色四合中,有一樹花灼灼開放。抬頭一望,除了溫柔的暮色,還有在如油彩畫般天空下的煙花。也許等再過一會,那一樹花會隨著如同墨跡般蜿蜒的黑雲睡去。但那一樹美好,已讓我清喜相歡。

偶然路遇一樹扶桑花,微風搖曳格桑花。格桑花開得那麼燦爛,好像忘記當時已是秋季。正是秋花爛漫時,格桑葉綠的發光,沒有絲毫要脫落的跡象。一切似乎都柔和的忘記了時間,只當天地萬物全然不存在。

傳說菩提老祖在菩提樹下頓悟。一樹菩提,滿滿的都是禪意。菩提樹綠樹成蔭,為樹下的老祖遮風擋雨,待老祖大功告成時,它仍然佇立在原地,不聲不響,彷彿老祖的禪定與它無關。菩提樹將世間奢靡繁華都視為浮雲,就那樣不悲不喜,卻已經超脫於外。也許此時的菩提樹是隱世而獨立的存在。也許不是,但是誰知道呢?我們不懂它的語言,就像它不懂我們的表達一樣。這就夠了,享一樹暢涼,就已是美好。

小時不懂事,曾幹過十分幼稚之事:拿一小小的刻刀在未長成參天大樹的小樹軀幹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好像那幾個刻在乾澀的樹皮上的名字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人物的名字。等再過幾年,發現小樹已經長成大樹,綠蔭如蓋。而那幾個刻在樹幹上的`名字也早已隨著往事消逝在過往雲煙裡,但是那個刻完了名字後的滿足感久久洋溢在心頭,甚至還有些許雀躍。那些小小的滿足感,小小的喜悅感現在卻很難再感受到了。

我願種一樹美好,看一樹嫩芽,看那綠意盎然,看那一樹灼灼開放的花盛放於枝頭;再看那一樹綠葉被秋染黃,悄然腐爛在泥裡。一葉一花,織縫於眉宇間,陪伴在兩旁,與微風撞了個滿懷,一切都是自在隨意的,只因那一樹清歡。

逾越千山萬水,千帆過盡,迂迴於千萬裡之間。逐風沙,攬明月,擁悠悠晚風如入懷。

讀《清歡》有感5

記得書中有一篇寫的是作者尋找三生石。提起三生石,總有一種很真切的感覺。雖然覺得這是迷信,但我從心底還是相信緣的。小時候總覺得北京很大,走到哪裡都是新鮮的;漸漸的,我長大了世界變小了,中國就是國土面積再廣闊,也是地球上的一小部分而已;地球就是能容納再多的人,也是宇宙中不易察覺的一點罷了。“生命渺如滄海中的一粟,人生的因緣更加一粟之毫端”,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的緣分更加有價值,我們的相遇更值得珍藏。我信緣,不為別的,提醒自己要珍惜,用心相認,生活很充實。

在這個科學革命技術發展的時代,人們測出了你的智商情商,人們知道你的出生不過要感謝你的父母,人們算出了你和陌生人之間不過相隔七個人,人們爭論的不再是贖罪還是永生,不再探討靈魂的歸屬與緣分的延續,人們持著解剖刀,望著電腦螢幕,分析著大腦還是心臟停止工作才能定義死亡……

此非批判科學,非諷刺發展。相反,未知的事物逐漸呈現在眼前,朦朧的面紗被一一揭開,正是由於不斷的進步我們才能更好的認識自己,與周圍和諧相處,所謂知己知彼嘛。

可總覺得少了些什麼,我們仰望星空的次數越來越少,我們不再注意路上的花、腳邊的沙,不再出神的望雲,不再……是的,當這一切都習以為常的時候,無詩的時代便誕生了。有人會說,沒有詩也並不可怕,世界原先就是沒有詩的。沒錯,沒有詩對自然是不會有任何影響的,它們也不是因為有了詩才存在的,但是沒有了詩,人的價值何以體現呢?曾自以為高高在上的'人類就這樣與動植物混為一談了嗎?沒有詩,“傷春悲秋故無以名狀,而天翻地覆也不會形容”,這樣的時代,我們還能讓它繼續下去嗎?

其實“詩”也很簡單,把握當下,體會安歇,欣賞美。是如此,就連溫泉散發的硫磺氣味,也會被描述成淡淡的香氣。宛如在沙漠遇到一朵紅花。

今天你“詩”了嗎?捧起腳邊的沙,捕捉流過的霞,人人都可享用的繁華,是活在飽滿的當下。

一直喜歡一句簡單的話,有種惜緣的感覺:對自己好一點,因為這一生並不長;對身邊的人好一點,因為下輩子不一定能遇上……

讀《清歡》有感6

固步不前會錯過美妙的風景,思想倦怠會喪失活著的意義,讀書,讓思想行走,去發現無比深邃的內心。

——題記

一個偶然的機會,結識了于丹老師的《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本書,開啟書的那一刻,我發現了一個美妙的世界,原來,沒有功利的隨心閱讀竟然可以如此愜意。讀書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于丹老師在書中給出了完美的詮釋。

讀書即讀心,讀遍別人的書,其實是讀懂自己的心,讀懂了自己的一顆心,再去看世相人心,人生就會更加透徹。讀懂文章,養好自己的心,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從他人的視角思考問題,在山重水複疑無路過後,定會柳暗花明又一村。記得初讀《霍亂時期的愛情》時,頗多迷茫和不解,當再次靜心閱讀時,才發現這確實是一部佳作,世人的'內心深處都埋藏著這麼一顆純真愛情的種子,讀懂自己的內心,就會頓悟。養好心,養大自己的生命,在這個世界上坦然行走,然後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讀書,讓知行合一。20xx年8月2日,帶著征服大自然的一顆雄心,花費9個小時,我登上了華山東峰,一路領略了華山的險峻及美景,第一時間看到了日出。內心深處總覺得有些許欠缺,直到讀到那本《空谷幽蘭》之後,我才發現有那麼多隱者居住的華山,充滿了神祕和魅力,還有那麼多有待探索的故事,這是沒有讀過書的一個普通旅遊者無法體會和發掘的。書的魅力就在於它可以引人入勝,華山還是值得再次探索的地方,當然,是一個有思想的旅行者再次去探險的地方,絕對不是一個遊人去膚淺的掛一個同心鎖,在石頭上刻下“到此一遊”。楊絳先生說:“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瞭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瞭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感受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讀書可以找到苟且生活中的一方田野。當我們為生活所迫,頓感迷茫時,讀讀史鐵生,讀讀《小王子》,讀讀路遙。當我們春風得意時,讀讀杜甫,讀讀白居易,讀讀蘇軾。“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不只是出現在孟郊的筆下,也出自我們每個人的心裡。在別人的詩篇和文章中讀出自己的感動,在別人的故事裡留下自己的眼淚,你和書的緣分也就到了。

讀書,是一次修行,也是一次養心,讀書讓自己的思想行走,去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去領悟古人的家國情懷,去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去發現自己無比深邃的內心。

讀《清歡》有感7

“人間有味是清歡,所有含蓄婉轉、深沉內斂的事物,都只是為了更好地沉澱,洗盡鉛華,

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後感。如果有一天,當你踏遍歲月千山萬水,嚐遍世情風霜百味,依舊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則為真正的樸素、真正的清歡。”

央視節目《百家講壇》中的于丹《論語》心得一經播出就給大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于丹這個名字也似乎走進了人們日常的社會生活當中,很多人因此瞭解、認識了于丹。而我真正的開始瞭解于丹,是因為半首詩的緣故。“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這兩句正是出自北宋詞人宋祁《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的下片。于丹在這兩句詩的後面寫到:中年況味,手中的酒杯換了茶盞,不勸斜陽。甚喜,這句簡短的話中所潛在的境界正是我想在青年轉變中年過程中所追求的,儘管過去從未仔細研究過於丹教授的作品,但僅此一句就讓我從內心感受到我與于丹教授在精神上的追求有某些志同道合。

“當你因為沒有鞋穿而哭泣的時候,想想那些失去雙腳的人”。我們都知道在這個宇宙當中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同理,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的時候會不會發現,幸運與不幸亦是如此呢?其實人人都有一些被別人羨慕的幸福,但不要虛構著別人的幸福,浪擲了自己手中握住的價值。正如於丹教授所說,如果想明白這一點,也許你的日子也在被別人暗暗羨慕著。小時候總覺得自己擁有的太少,所以以此抱怨父母、抱怨家庭,而逐漸長大以後才發現,原來一直以來都真的只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實在太多。至今我還會被老同學調侃說,還記得上國小那會兒,每天穿著花襯衫坐著小車上下學。回想起十幾年前還是孩子的時候並沒覺得那有什麼特別,但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原來我也被很多同齡人羨慕。

現在我時常覺得自己很幸運,在經歷大大小小的坎坷以後,生活帶給我的`更多是成長與成熟,而不是傷害。

“有很多人用了畢生的努力,默默完成了對別人的成全”。人生沒有所謂的彎路,我們都是順著每一步才抵達今天,所有的偶然與必然,只要你信任這些生命的成全與託付,總會對歷史的軌跡和當下的容顏做出解釋。站在現在,你會知道你的未來應該要成為什麼人,你怎麼才能不辜負曾經的成全與託付,你怎麼才能在無常當中一步一步把恆常走得更好。人生就是一個迴圈,一個有幸福感、被成全的人,他會不斷用善念去成全別人。善良與愛,才是人性中最蓬勃的種子,可以薪火相傳。

在成長的路上,我們一直被父母成全;在求學的路上,我們一直被老師成全;在職場的路上,我們一直被領導成全……我們如今的被成全與託付,難道不是為了將來對別人的成全與託付麼?將來的某一天,我們也要為人父母、也許還要為人師長、為人領導,不是嗎?

漫漫人生,有味清歡。一念既起,就拼盡心力在當下完成,那一刻當下,也就算是真正實在的擁有了。

讀《清歡》有感8

一點昏黃潑墨躍然紙上,隨水墨暈染開來的濃墨幻化成點點微黃的淡彩,遂其形狀又似海邊日出時分,天邊金黃色的一抹淡雲——若動、若靜。黃色潑墨下是一點飽和碧色之潑翠,隨水滲開,好似中國古代水墨山水中遠處的青山。書的封面中,碧色與黃色交染不知是蒼山青翠了斜陽,還是霞光的微黃溫暖了青山。

這一暖、一冷兩色調潑墨的暈染中,人間有味是清歡的主題,以行書之筆浮現在此書封面中央,書法濃墨與潑墨暈染開的淡彩交相輝映。翻開中國水墨古典風的書面,伴著淡淡墨香的靈動文字,我也追隨作者,行走山川、渡過江河,走過於丹先生走過的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杭州,醉夢西湖畔,尋找前世在湖邊丟掉的一湖煙波;踏著麗江穿越千年的青石拱橋,聆聽橋邊吱呀呀的水車轉動著潺潺溪水,伴隨著布農鈴叮咚作響,依稀看到千年馬幫從山中向我們慢慢走來;走進巴黎那氤氳著玫瑰花香與琥珀色酒香的小巷深處的紅酒坊,捧起一隻酒杯,輕輕地從木質酒桶最下面的龍頭中擰出一杯紅酒,把酒杯放在手心,用手心溫暖著杯底,慢慢地搖,品著慢慢搖出的酒香,回味曾經踏遍千山萬水、嚐遍世情風霜百味的歲月,體會逝水流光中那些生命的瞬間。

伴著陣陣書香,我彷彿走進了作者的崑曲老師周銓庵先生與她的愛人謝錫恩老師他們位於衚衕裡大雜院的家,我想,那一定是個安靜而又清爽的初秋午後,夏季的蟬鳴和空氣中的餘熱還尚未散盡,高爽的天空帶給了我們夏去秋來的'絲絲微涼,大雜院古老的青磚院牆畔,百年老楊樹上蒼老的綠葉和燦燦的黃葉還在老樹幹上錯落著,一陣風過,一簇簇葉兒,金黃、蒼碧,簌簌飄飛,有的飄到遠方的馬路,有的尋找新的土地,化泥、護花,有的則飄過青磚院牆,飛進周銓庵老師與她老伴兒朝夕相伴的大雜院兒裡的小平房。屋裡的泥地,斑駁不堪,正中間放著蜂窩煤球爐子,旁邊是把舊躺椅。謝錫恩先生靠在躺椅上,吱吱呀呀地慢搖,翻開一卷書頁泛黃的線裝詩集。周老師則在屋裡端茶倒水,手持簡陋的茶具,嘴裡還哼著最愛的崑曲兒。二老夕陽之年深居陋室而吟曲作詩的淡淡清歡,那份與君相伴便是晴天的暖流,也流進作者的心田,隨著作者靈動的筆墨,躍然《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書章,讓我們伴著幽幽書卷香氣,感受著于丹先生從孩提時代行至知天命之年,一路走來的心路旅程。眷戀著孩童時代的作者端午節時手腕上繫著的五彩繩;懷念著來不及與作者說再見就匆匆離世的張主任、耿總;珍惜著與愛人、家人、學生相處的分分秒秒,學會愛,更超越愛,把細水流年雕刻成生命的印記,在成長中遇見更好的自己,找尋心安的歸處,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開一卷水墨淡彩,輕吟一句——人間有味,最是清歡。

讀《清歡》有感9

讓內心的靈魂來取代生命的世俗!————題記

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要懷有一片屬於自己心靈的淨土,在這個追名逐利的世界裡,要保持你自己的目標與原則;在這個物質的世界裡,要恆久做一個內心真正清靜真正珍貴的。人!

初讀《人生最美是清歡》是因它的文藝書名,與林清玄這個在我心中曾萬分豔羨的真正藝術家。

我豔羨他,因為在這個連寫個書都會功利化的時代,他仍選擇依據自己的方式生活;我敬他,敬他內心真正的清靜;我敬他,敬他以他的事例以他的感想,讓生活在這個事與事比勝利比勝利,人與人比錢財的時代裡的人們,找到了他們的真正有意義的生活;我敬他,敬他如雪一般的情感給這個世界逝去了不少汙漬。他或許沒有被世人熟識並且代代讚頌,它或許不會像市面上的心靈雞湯那般讓人讀後熱血澎湃,取而代之,在人生最美是清歡的閱讀中,我會不由自主的放下手中的事,悠閒悠閒的走在被鵝卵石鋪滿的小路上,欣賞無限風光,領會多數奇妙。

生活催我們奮起,現實喚我們拼搏,將來邁著匆忙的步伐向我們趕來。作為歷史的傳承者,父母眼中的期盼我們都不想讓它消逝去,好像如今的人都會被生活生活的壓力慢慢褪去他們特性的張揚,生活的靚麗,以及會產生一種又一種的心情,生命從今不再清靜。我還記得書的第一頁的那一段閱歷使我心裡的情愫多了幾分又幾分,像擔憂天上的星星會不會消逝又盼望它們消逝,可其次晚還是會迎面出現。當然亂扔垃圾的現象與星星的出現不行比擬。如今的人為了緩解生活的壓力,對前途的擔憂,對將來的畏懼,都會去巡遊名勝古地以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清靜。但是,去一個人山人海,摩肩擦踵,水洩不通的景點就是內心清靜了嗎?通過這本書,我覺得,內心的平靜應是在於飲一壺歲月釀的美酒,看幾眼這個世界的美好了,聽幾首喜歡的歌,在這個拼搏的時代,還有生命的意義要去享受。我們不應該只注重學名功名,更應該培養的是內心的平靜。

每當我經過一個櫃檯一個書架一個老人以及一個破舊的報刊,心裡像水波似的蕩起了一圈一圈的漣漪。看著老人那駱駝的背,雙手不時撐著老人鏡的聚精會神的看著報紙,心裡不禁宿舍酸澀幾分。可能老人的一生都在文學上面,又或是退休之後為了生活一年四季,烈日炎炎,白雪皚皚都如天使般守護這個報刊這些書。我每當經過這樣的報刊都會去買一本書,不是為了所謂的同情心,而是為了讚美他們這種不被世界功利化的,內心平靜而高貴的生活態度。也許,那是生活的`最高境界。冬日裡,我會時常去老人的報刊裡取暖。他會因為我去而燒多幾塊錦炭灰,我想,要是每個人都這麼為他人著想,內心不會為了功名與物質的存在而被汙染的人,這世界還會出現為了一己私利叛離人道的人嗎?這世界還會出現為了升職加薪賄賂上級的人嗎?還會有為了所謂一生榮華富貴一生艱辛卻無疾而終的人嗎?我們要為了未來拼搏,要為了夢想奮鬥,要為了生活努力,但我們不應該被世俗所影響了我們的未來,不應該被功名利益所擋住了夢想,不應該讓自己焦急萬分卻又碌碌無為。

這一次讀《人生最美是清歡》不再是因內心的焦慮而去尋找平靜。

這本林清玄的書不僅僅教會了我要內心平靜,要成為一個擁有靈魂的人。還教會了我以樂觀的態度對待整個世界。

“讓微笑成為一種習慣。”這句簡短的話一直伴隨我到現在。有時候,微笑就像是一種法力,它會讓你在焦急的時候平靜下來,它會讓你在朋友面前更加活躍,消去一些矛盾,擦去一些隔閡,散去一些不悅。每當我看到跳廣場舞的奶奶們,總會羨慕她們臉上的笑容,無時無刻不給予我們正能量。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子度過的:內心平靜的態度,精神裡高貴的靈魂,臉上洋溢著的笑容。

每每看到《人生最美是清歡》,每每聽到林清玄,心裡洋溢著的是平靜的態度,以愛之名擁抱整個世界,讓內心的靈魂取代生命的世俗。

讀《清歡》有感10

一次,在培訓學習時,一位講課的老師說,她最喜歡蘇軾的一詞《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尤其喜歡裡面的最後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當時,我是第一次聽到這首詞,雖然不大懂其深意,但“清歡”兩個字一下子就牢牢地吸引住了我。我就在網上搜,發現作家林清玄寫了一本書,題目就是《人生最美是清歡》,就買了這本書。

這本書有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組成,很喜歡林清玄的文筆,簡約而睿智,充盈著禪意。在他的文字裡,即便是一片葉子、一棵草、一片雲、一杯清茶……都能參悟到生命的真諦,每篇讀來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都在向我們傳達一種對待生命的態度。他的文字如涓涓細流,在我浮躁和焦灼時,能頓時讓我沉靜下來,迴歸到自我,面對自己。

他強調一種“清歡”,清淨的歡樂,沒有慾望的,沒有邪念的,只是從自然、從生活中感受到的快樂。一花一草一木,鳥兒的啼鳴,陽光的美好都充滿著歡樂與滿足。讀這本書,能感受到平凡的生活所透露出來的令人歡欣喜悅的力量。

在這本書裡,我見到了平凡的快樂,尋常普通人的快樂。因為,我們的絕大多數都是世上小小的塵埃,都足夠平凡,但是誰又能說我們平凡得就毫無快樂可言呢?而何為快樂,是擁有夠多的物質財富才能擁有快樂嗎?非也。快樂只是一種心理感受,如林清玄所言,“清歡”才最美。

我們來看書中我喜歡的幾段文字:在複雜的世界裡,做一個簡單的人,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不浮不躁,不慌不忙,淡定從容地過好這一生。

清歡是生命的減法,在我們捨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慾望的捆綁,回到最簡單的歡喜,是生命裡最有滋味的情境。

寥寥數語,道出了清歡的內涵與生活的真諦。我們很多時候都喜歡做加法,給自身加值,好像身外之物的增多,就能凸顯個人的人生價值。“清歡”,我想應該是追求本心,尊崇自己的`內心,回到一種簡單的生活,大道至簡,生活真的應該簡單些,再簡單些。在這個喧囂浮躁的社會裡,守住自己的本心,不為世俗流言所迫,不為物慾橫流所動,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那就是最大的幸福。無論繁忙還是閒適,無論順境還是逆境,去審視自己的內心,聆聽心底的聲音,那麼我們終將獲得最簡單的歡喜。

如林清玄所言,清歡來自我們對平靜、疏淡、簡樸生活的追求和熱愛。晴天徒步行走,感受陽光的溫暖,風的和煦;坐著公交車,停靠無數站臺,領略一路的風景;漫步到公園,看小孩玩耍,老人健身。那些時刻,我會倍感生命的真實和美好。在心情低落時,給自己一顆糖,讓口中的甜味沖淡心間的苦澀,瞬間心情會很美好。人生最美是清歡,心若開闊,萬事皆明。

蘇軾說,清歡“有味”;林清玄說,清歡最美。雖表述略有不同,但二者所言皆為一個道理:人生到了一定的年紀改學會做減法,學會放下才能容得下更多。白水最是寡淡,但也唯有白水能融入酸甜苦辣千百種滋味。豈不是說白水最有味、最美?雖然在這快速發展的時代,各種壓力倍增的環境之下,要像禪宗所言無慾無求不是現實,但“清歡”的理念卻值得回味別為了太多明日的所得盲目追求,而喪失了今時今日眼前清淺的快樂。

讀《清歡》有感11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眼前簡陋的土陶杯上有細細的裂痕,像是一位閒適的老人咧開嘴開懷大笑時,眼角的細紋,澀中帶甜。空氣中的白色水霧氤氳著早春茶的馨香,透過陽光,透過話語,流進你的心裡。細細品嚐,沒有名貴茶葉的耐人尋味,只有香,只有春天的味道。茶上還殘留著開水與茶葉交匯時產生的白沫……

清歡,是什麼樣的味道?讓如此多的文人追崇,探尋。

想起了小時候奶奶給我做的糯米飯,土豆、香菇、蔥花、肉末與富有韌性的糯米拌在一起蒸,看著鍋裡的各色材料漸漸匯成誘人的醬油色,香味四溢。看著奶奶的搗鼓,吃著一大碗充滿著肉香與熟爛的土豆的香味的糯米飯。我想,這就是清歡吧。那時的我作為一個奶奶的小吃貨,特別快樂。

林清玄的`書《人生最美是清歡》由一篇又一篇小散文構成,翻閱著這本書頁有淡雅彩繪,我的心被觸動了,也感悟了許多。

清歡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尋找自我的方式,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它來自我們對簡樸、清淡、平靜生活的追求和熱愛。

人人都會在時間裡變化,最常見的變化是從充滿詩情畫意逍遙的心靈,變得平凡庸俗無可奈何;從對人情世故的敏感,到冷漠看世態炎涼。

當一個人不再提籠遛鳥而是靜靜的感受林間鳥鳴,或者從農家菜中體味出了比山珍海味更為珍貴的味道,又或者體會了靜靜品一壺烏龍茶比起在喧鬧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靈……這些就是“清歡”。

我們要輕輕的走路,學會去看到身旁的美景;我們要溫和的呼吸,學會去聞到生活中的美好;我們要深刻的思想,學會去領悟每一件事的意義。

當我們繁忙的時候,不要忘記抬頭望一望天,每一縷陽光中都有快樂,優雅飄過的白雲與蔚藍天空的情意綿綿。

能夠以清歡的心生活著,真是世間幸福的事。

讀《清歡》有感12

林清玄先生喜歡茶。在《清歡》一書中,茶佔據了他生活中的一大篇章。就彷彿,世俗的生活中,能因那麼一壺茶,活的釋然透徹。拜讀完《清歡》,感慨萬千。

此文,我便和著我生活中對於茶的經歷,寫下這篇感悟。茶,是一味靈藥。喝茶時所感到的,是寧靜悠然,然後細細地銘想人生。我起先不懂林先生口中品茶的這種情趣,想著人生哪能是喝茶喝出來的。直至今日,我才明白,茶中也藏著一番論理情趣。

那日下午,父親邀約我一起同他品茶。陽光灑落進了房間,將一切都照的明明白白的——晶瑩剔透的瓷杯,敦實古香的茶壺,還有被陽光照得環繞著金光的茶臺……走進這片茶的領地,內心突然被一股別樣的力量所撫平。

父親待我坐下後,開始了第一道工序——泡茶。他首先取出了一些茶葉,將其放置在茶壺中,動作是嫻熟、流暢的。隨後他端起了一旁的白水,手腕微微地傾斜——水在空中劃過了一道弧線,穩穩落入了茶壺。陽光下,茶壺上方的煙霧繞了幾道彎——似乎是留戀這清香撲鼻的茶味,這才依依不捨地飄向上空。原來泡茶也是一道美景。

我坐在桌旁,看著茶壺中的茶水。原本清澈透明的茶水被茶葉慢慢染綠、再到淡黃色,直至深棕。而在此過程中,茶水中的茶葉或浮或沉,一路飄飄蕩蕩,或許就和人生一樣。上游的茶葉不甘地迴旋、碰撞,是要在最初時綻放光滑、譜寫篇章。而那些折戟沉沙的,也不甘落寞,即使在最渺茫的`底部——那不可攀登的位置上再最後盡到自己的力量,為整次飄落旅程畫上完美句號。茶生,不就和人生一般模樣,升時轟烈、落時安詳。

父親繼將茶水注入瓷杯中。紅棕色的液體,襯著白皙清亮的瓷杯,竟繪出了一幅美妙的茶景圖。我學著父親的模樣,端起茶杯淺飲一口。

初時,苦澀的茶味刺激著味蕾,教人不由地皺緊眉頭。但待你仔細琢磨後,竟又生出了一抹甘甜。茶味人生,人生不就是先苦後甜,再慢享生活的麼?

這一次,我深切地體會到了茶中的情趣,也終於明白林清玄先生口中的“茶中香味”。泡茶時感知細膩,觀茶時感悟人生,飲茶時品味甘甜。茶中隱藏著的遠不止幾縷茶香。

情中帶趣,便是茶味。

茶之香味,味中人生。

讀《清歡》有感13

非常喜歡蘇軾這首詩,“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睛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第一眼在噹噹網上看到林清玄的書《人生最美是清歡》就馬上聯想到蘇軾這首詩,就立即下單,如獲至寶。

《人生最美是清歡》全書共分六個章節,“人間有味,最是清歡”“活在當下,自在寧靜”“歲月靜好,隨遇而安”“天寒露重,望君保重”“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溫柔半兩、從容一生”,共四十八篇精美的小散文組成。翻閱開書頁,不時有淡雅的彩繪,林清玄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從自已人生的每一分體會中感悟出來的,原本最基本、最普通的生活小事,卻能從他的筆觸到詩情畫意與溫柔從容。我被每一篇文章,每一行字句所打動,時常掩卷沉思,感悟到平淡生活的美好。

書中的語言我非常喜歡,字字珠璣,從日常生活裡寫出來的每句話都閃著靈性的光,不但優美,而且極富哲理。“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的疏淡的簡樸的生活的一種熱愛”。“真實的智慧是來自平常的生活,是心海的一種體現,如果能聞到心海的訊息,一切都是道。”“生命的歷程就像寫在水上的字順流而下,想回頭尋找的時候,《人生最美是清歡》讀後感 篇3

《人生最美是清歡》是林清玄先生首部人生主題的經典散文集。因林清玄先生的突然離世,又重新捧讀了他的文字,林清玄先生的文字溫暖而有力量,猶如冬日的暖陽;清新而有禪意,猶如盛開的白蓮花,總能讓人感受到內心的平靜與踏實。這本書關於人生種種話題的解讀,更是能為日益疲憊的心靈找到一些慰藉。

關於歲月。書中有一段提到“我怎麼突然就到了四十歲呢”,正應了我此時的心情,時常為此黯然傷感。“生命的成長雖然有階段性,每天卻都是相連的,去日、今日與來日,是在喝茶、吃飯、睡覺之間流逝的,在流逝的時候並不特別警覺,但每一個五年、十年就彷彿河流特別湍急,不免有所醒覺”,細細揣摩,隨著年歲的增大,越來越如此。對於我們該如何面對流逝的歲月,面對未來的日子,書中提到“由於流逝的歲月,似我非我;未來的日子,也似我非我,只有善待每一個今朝,珍惜每一個因緣,並且深化、轉化、淨化自身的生命”。“在因緣的變換中,都能無畏,做不受惑的人”。善待今朝,淨化生命,也許是我們與歲月握手言和的最好方式吧。

關於成長。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歲月中成長、經歷、變老。書中提到“正視每一個眼前的生活歷程,努力地活在當下,對這一階段的人生與情感用心珍惜。由於對眼前、對當下的珍惜用心,才能不怨恨過去,不懷憂未來。才能在每一個過程當中努力承擔,以最大的心意來生活。”“在人生的歷程,我不著急,我不著急看見每一回的結局,我只要在每一個過程,慢慢慢慢地長大。”而“生命的一切成長,都需要時間”。這就需要我們認真體會生命的每一次成長,坦然經歷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不驕不躁,不忙不慌。

關於生活。書中提到“我們把生活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重要的生活,一部分是緊急的生活,會發現很多人都在緊急地生活,隨波逐流,而不是重要的生活。什麼是重要的生活?陪愛人散步,躺在草地上看星星,一個小孩有沒有幽默感,懂不懂得愛和寬容,這些是重要的。而每天著急上班、學習、考試,是緊急的”。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更多的是緊急的生活,而不是重要的生活。想想經常為孩子少考幾分而焦慮,為很多的小事而憂愁,著實沒有必要,要將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重要的生活。

關於幸福。幸福也是我們經常探討的一個話題。“生命的幸福原來不在於人的環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質,而在於人的`心靈如何與生活對應”,“在生命裡,人人都是有笑有淚,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與憂惱,這是人間世界真實的相貌”,“我們幸福的感受不全然是世界給予的,而是來自我們對外在或內在的價值判斷。我們幸福與否,正是由自我的價值觀來決定的”。書中提到,幸福的開關有兩個,一個是直觀,保持“快樂無憂”的心境;一個是心靈的品味,仔細體會生活環節的真義。我們的心要寬廣堅持,我們的情要細膩溫柔,我們的愛要深刻美好,要讓自身一直保有喜悅自由的生命姿勢,只有這樣才能幸福,才夠幸運。

關於快樂。書中提到,想要快樂,第首先是要喜愛自身;其次,要去除“憎恨”“批評”“內疚”“恐懼”四種壞習慣;第三要專注,也就是活在當下;第四步要放鬆,因為放鬆,我們就能放下,也能以遊戲一樣坦然的心來看人生。讓開心成為一種習慣。“人的一生,總有學不完的知識,總有領悟不透的真理,總有一些有意或者無意的煩心事闖到心裡來。總之,人生之夢,順少逆多,一輩子不容易,千萬不要總是跟別人過不去,更不要跟自身過不去。”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常思一二,不想八九,與過去和解,與自身和解。

何為清歡。文中提到,“清歡”可以說是“清淡的歡愉”,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於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的、舒淡的、簡樸的生活的一種熱愛。想想“清歡”應該不完全等同於快樂吧,應該是來自於心底的愉悅,不講求物質的條件,只講究心靈的品味。書中提到,第一流人物應該是在清歡裡也能體會人間有味的人物,是在塵世間也能找到清歡滋味的人物。現如今我們的確離“清歡”越來越遠了,應該少一些感官的刺激,多一些心靈的品味,用心去看這個世界。

書中類似的文字和感悟還有很多。歷經歲月的洗禮,再讀林清玄先生的文字,越來越感覺到人生是一場修行,生命是一次歷練。隨著歲月的流逝,守住心中最美好的東西;隨著年齡的增長,讓心靈一同成長,以清靜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

讀《清歡》有感14

喜歡林清玄老師的散文,他的文字彷彿有光,照進我的心房。說來好笑,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清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的一首詞道出了人間

林清玄認為,清歡,不同於“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於“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盡情歡樂,也不同於“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的'那種無奈。當一個人感覺到野菜的清香勝過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邊的石頭比鑽石更有魅力,或者聆聽林間鳥鳴比提籠遛鳥更令人感興趣,或者體會了靜靜品一壺茶比吃一頓喧鬧的晚宴更能清洗心靈。他就懂得了“清歡”。

清歡,清靜歡樂。清靜,是一個人的清靜,卻又是很多人的清靜,就像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一樣;而歡樂,只是一個人的歡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清歡的意思,大抵是如此。可現在的人,反倒以濁為歡,以清為苦。

林清玄曾和朋友一起去了圓通寺,慢慢爬山,欣賞野花,心裡有著只有春天才有的一種歡愉。後來他又去了圓通寺,卻不曾想,寺院門口擺滿各種攤子,賣烤腸的,烤烤腸的白煙飄向寺院,一位母親不準孩子吃烤腸拍打孩子,哭喊聲尖厲急促,他轉身而去。前後多麼鮮明的對比。我想起了幾天前去海邊玩的事。沙灘並不是寺院那般應是清靜的的地方,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大家都玩的不亦樂乎,我

生在這個時代,清歡難矣!

林清玄認為,第一流人物,是能體會到人間清歡滋味的人物!第一流人物,是在汙穢的人間也能找到清歡滋味的人物!

人間有味是清歡,人間最美是清歡,願世人都能找到清歡,品味人生。

讀《清歡》有感15

人間有味是清歡!作為一個吃貨,同時看完了《人間有味是清歡》和《雅舍談吃》。嘿嘿,我跟著樑先生,一個有趣的靈魂,在一吃一啄中品味人生。樑老懂吃,愛吃,更明白美味的背後是人們經營生活的智慧,廚師匠人不斷打磨的手藝,食客的挑剔和讚美,“愛吃,是一種態度;能吃,是一種樂趣;懂吃,是一種享受;會吃,是一種學問。真正的生活者,源於對食物的無比熱愛。美食給人身體上的愉悅,愛給人心靈上的滿足,當美食遇到愛,便幻化出了人世間極致的美好。”

因為記憶中的`味道,喚醒的不只是對食物的眷戀,更承載了對人和過去時光的無限懷念,於是就有了一種情懷,一段回憶,一片鄉愁和一種人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