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感力》讀後感(精選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12K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鈍感力》讀後感(精選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鈍感力》讀後感(精選3篇)

  《鈍感力》讀後感1

前段時間,讀過一本書《鈍感力》,受益匪淺。這是一本由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先生撰寫的,很值得一讀。“鈍感力”,從字面可以理解為是感覺遲鈍的能力,乍一看會給人一負面的感覺,但它並不等同於“遲鈍”,換言之,在這一本書中,可以將它解釋成“有意義的感覺遲鈍”,它強調的是對困境的一種耐力,是為人處世的態度和“為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身為醫學博士,後來又成為著名作家的渡邊淳一先生,以自己早年做過外科醫生的經驗和生活中的遭遇種種,從醫學和文學角度,也就是說,從肉體和精神兩方面對人類進行觀察和剖析,講述了“鈍感力”的重要。他認為,相比敏感、激進、張揚的人而言,具有“鈍感力”的人,更易在競爭激烈、節奏飛快、錯綜複雜的現代社會中生存,在面對外界的批評和情感的傷痛能不介懷於心,求得自身內心的平衡及與他人、社會的和諧相處,進而才能更容易獲得愉悅和成功。

讀完這本書後,便感到豁然開朗,以往心中的糾結和不惑,在作者細緻入微、條分縷析的闡述中,瞭然於心。過去,我是個要強、心思又敏感的人,多愁善感,喜怒形於色,雖然在學業和事業上,一直努力進取,曾獲取過一些成功和輝煌,卻聽不得別人的一點指責和埋怨,所以,每天都生活得身累心也累。在與人相處時,別人一句不在意的話,哪怕是一個隨意的舉動,也會令我浮想聯翩,過於敏感的個性、謹慎的處事方式,常常擾亂我平靜的生活,令我不安和自責,生出許多困頓,甚至於影響到身心健康。

《鈍感力》這本書,慢慢地解開了我的心結,在書中,渡邊淳一先生引用身邊的例子和切身體驗,在男女愛情、婚姻、事業、人生、家庭等諸多方面,還從醫學角度出發,向我們闡述了“鈍感力”的合理性,它實際上是一種很智慧的處世法則,對當代社會中的人們有著全新的啟發,而他本人深受到鈍感力的恩賜,並令他終身受益。渡邊淳一先生即使成名後,仍保持清醒的頭腦,從容不迫地應對生活中出現的一切,保持不敗的地位。這令我想起了在中國盡人皆知的四字名言“難得糊塗”。“難得糊塗”是清朝乾隆年間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的傳世題書,乃是他為官之道與人生之路的自況,因此也被稱為“真乃絕頂聰明人吐露的無可奈何語,是面對喧囂人生,炎涼世態內心併發出的憤激之詞”,這兩者之間有著精妙的寓意相通之處。

讀完《鈍感力》,首先明顯的第一感覺便是身體內外變得通達舒暢,神清氣爽。從科學的角度很好解釋,我們體內的血管都是由神經來控制,當生活中出現坎坷、遭遇不平,憂慮、孤獨、怨恨、憤怒等不良的情緒偏頗,會造成交感神經緊張,引起體內血液迴圈紊亂,五臟六腑執行失常,長此以往便會導致疾病的發生。所以說,從這個角度說,鈍感力在保健養生方面有著直接獨到的意義。

在生活中,“鈍感力”與進取心同樣難得,“忍耐、包容、專注”,是“鈍感力”的三個元素。

忍耐,是一種品質、一種精神。在生活中,對於同伴的批評、朋友的誤解,別人的指責,過多的爭辯和“反擊”實不足取,惟有冷靜、忍耐、諒解最重要,細想一下,的確沒有多少事情需要以“針尖對麥芒”的方式加以處理,運用鈍感力把一些所謂的“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便會消除一些無謂的煩惱,擺脫不必要的刺激,因為忍耐,就會獲得一份力量,在磨難挫折面前坦然豁達而不氣餒,那麼就會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好和精彩。

包容,是一種博大精深的境界和意境,是人的涵養、處世經驗,能夠原諒他人過錯,不錙銖必較,耿耿於懷,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和和氣氣地做個大方的人,這樣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將化作五彩的樂章,就會獲取一個放鬆、自在的人生。

專注,少些私慾與歧視,多些理解和善良,難得糊塗,大智若愚,更好地專注那些有助於我們幸福和美好的東西,才能生活在歡樂與友愛之中。正如渡邊淳一先生所說的“就情感而言,愛就是一種鈍感力。”“凡事看得過重而自尋煩惱的時代,應該宣告終結了”。

  《鈍感力》讀後感2

人們總是說,遲鈍是不好的事,其實有時候,擁有鈍力感是很不錯的呢!

這種認識,是我在讀完《鈍力感》這本書後的體會。

比如說,有一個人,她的視力太好了,雖然說視力好是好事,但是如果視力太好了,就不好了!正常人的視力是0.5左右,可她的`視力卻達到0.8!看東西因太清晰而不舒適,很累很累。呵呵,不過醫院裡只有近視或遠視的眼睛,可沒有超高視力眼鏡哦。所以,假如她的眼睛擁有一點鈍力感的話,就不必這麼辛苦了!

還有例子呢!《鈍力感》的作者,有一次與他的朋友一起去公園散步,累了,就坐在公園的長椅上,過了一會,有幾隻蚊子飛了過來,作者一邊趕著蚊子,一邊抓著腳上的包,難受死了!於是作者便提醒他的朋友:“哇~這裡蚊子的真多啊!你也趕趕吧,要不然被咬了,又要難受幾天了!”“是嗎?我沒感覺啊,蚊子在咬我嗎?”朋友疑惑的說,“蚊子咬我,我從來都沒癢過啊!”對了,作者朋友的面板就是有鈍力感,你看,面板有了鈍力感,不是輕鬆多了嗎,不必像我們那樣抓啊抓了!而且,遲鈍的人不易受到驚嚇,很少得心臟病、心肌梗塞,這些病。

現在,你還會說遲鈍不好嗎?你還會為自己的遲鈍煩惱嗎?

  《鈍感力》讀後感3

前段時間才看完渡邊淳一的《鈍感力》,鈍感力直譯為——遲鈍的力量。作者渡邊先生曾經是一名醫學博士從醫學的角度,他用醫學的角度來論述了在男女愛情、婚姻、事業、人生、家庭等諸多方面的表現和作用,更具合理性。渡邊先生的意思是我們應該表揚敏感,還是讚揚鈍感?作為我個人,我覺得選擇性的對某些事物敏感,對另一些事物鈍感,恐怕是他所欣賞的。

個人認為作者所講的“鈍感”其實是種大度,是種為人處世的哲學之道,當然鈍感就不屬於此類了。《鈍感力》提到的幾十年前,渡邊還在當醫生的時候,認識了那個“給人沒出息感覺”的醫生,無論上司如何的訓斥,他都不往心裡去,刀槍不入似的,簡直能跟防彈衣可比,可見適當的鈍感力確實他就是採取的一種積極的逃避和保護的手段,最終這位醫生,做到了院長級別,例項證明鈍感力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一種智慧和手段!相反的渡邊淳一曾目睹了不少身邊的精英,由於太過敏感,太脆弱、太強的自尊心而放棄了對理想的追求,甚至放棄了對生命的追求。這是一件十分令人惋惜的事,這既是個人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損失。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競技場,必須面對無數的內在和外在的挑戰,當一個人無法改變外部環境的時候,能改變的也就只有你自己了。沒有人不向往成功,但是成功從來都不會輕而易舉地可以獲得,都需要經歷無數的失敗,中國有句古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當中的含義大家都知道,關鍵是在失敗以後,能不能頑強地站起來吸取教訓,這就變成一種人生的智慧,鈍感的智慧。以愛情為例,文中“被女方拒絕一次就感到深受傷害”的那種人,以這種敏感、脆弱的精神狀態怎能追求到心愛而優秀的女人?在我生活周圍,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大多是某男追求某女遇挫後歷經幾年終於抱得美人歸,在這裡,鈍感作為一種獨特的人生智慧,對當代社會中的人們都有全新的啟示。

鈍感力是我們生存在這個時代所必備的才能,用敏銳的心態去感知這個世界,固然能更快的體會快樂、領會精彩。但如若能多些鈍感,也僅比別人遲一點,但並不影響快樂的體驗,甚至能讓我們在競爭激烈、節奏飛快、錯綜複雜的現代社會中敏感而脆弱的心靈避免受到傷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