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的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4W

現在的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個孩子,對父母來說,孩子意味著他們對美好明天的希望——在社會上取得一席之地。而要讓孩子達到父母的殷切企望,作為為人師表的老師肩負著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長階段,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學習知識,作為教師擁有巨大的力量來讓孩子過得痛苦或者歡樂。老師的態度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有關《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的讀後感

任何一名老師,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都有被學生氣得說不出話或掉眼淚的時候。然後就採取懲罰的手段,讓學生認識到犯錯以後,會有什麼結果。

其實,現在實施了素質教育,實施新課改,對老師的要求更高,再加上現在是法制社會,在很大的程度上,禁止了老師對學生採用懲罰手段。現實要求我們老師改變“封建家長式的懲罰教育”,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愉悅的氣氛中學習。當然,教師也不是聖人,不是天使,學生還是有調皮搗蛋的學生,老師也還會不可避免地碰到令人生氣的情況,那我們怎麼辦呢?

假期裡,我讀了美國教育學家——海姆G吉諾特博士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在這本書中,博士用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生動的例子,向我們介紹如何運用語言交流來創造信任和愉悅的'氣氛,從而促使孩子在學校裡愉快的學習。讀完之後,深有同感,同時也覺得,作為老師,要掌握生氣的藝術。

生氣,誰都有生氣的時候。但教師是門特殊的職業,就要掌握生氣的藝術,表達生氣的尺度。

例如:吉諾特博士講的一則事例----一位9歲的馬特在做一道連除法算式題的時候被難住了。他去問老師。老師回答說:“我剛才講這道題的時候你幹什麼去了?你從來不聽講,總是玩。不遵守紀律又不講禮貌的學生,現在你想得到特殊的關照了。可是我不能單獨給你開小灶。你玩去吧。”

自己也是一位教師,看完這故事後,覺得這位老師的方法欠妥。學生不聽講,真的很生氣。但在這時候,不應該對學生進行診斷——是個“不遵守紀律又不講禮貌的學生”,並且是在全班同學的面前,何況在此時她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並能向老師請教。老師完全可以壓住火,向她坦陳自己的想法:“我不喜歡在上課的時候看見你玩,這很讓我生氣!”然後,可以讓學生回到座位上。再和她講解及遵守紀律與禮貌問題。這樣,既尊重了學生,也使學生心悅誠服。

海姆G吉諾特博士建議我們: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應該儘量避免對孩子進行診斷或預言。更不要把孩子的往事或者孩子的家人牽扯進來。診斷孩子是危險的,將孩子與別人進行對比也是有害的。這可能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心理暗示和影響。孩子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實現老師對他的悲觀預測。他很可能成為老師所說的那種人。

我懂得了,當我們在生氣、憤怒時,要懂得如何表達憤怒而不造成傷害。要知道生氣的藝術在於不侮辱別人,不進行人身攻擊,不傷害孩子的心靈。這樣樣有利於表現出老師的風度,也使學生更加信任你,體會到你對他的關愛,從而使他更喜歡學校,對學習更有興趣。

所以,海姆G吉諾特博士告訴我們,老師應該恪守黃金法則:可以憤怒,但不可以帶侮辱性。

我想:當我們掌握了生氣的藝術,也就能體現我們對學生真誠的愛,能夠在自己今後的工作中,與學生有心與心的交流,能夠培養出更多出色的學生,從中體驗到更多更大的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