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彙編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彙編6篇)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1

20xx年02月19日星期六上午01:25在班主任的推薦下,我在寒假閱讀了《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書。

這本書是肖川博士歷盡10年心血鑄就的一本極具價值的教育隨筆。書中收錄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學眾多的重要領域和主題,在對這篇文章仔細品味之後,深深地感受到了全文洋溢著一種對美的嚮往和追逐。肖老師以和藹的語言、謙和的態度和似火的激情啟發我拓寬視野,積極思考: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具有理性精神、良好教養且人格獨立的人。文章中妙趣橫生、妙語連珠,巧妙地幫助教師啟用教育的智慧和生成對於生活的熱愛與柔情,充滿著人生的終極關懷,讓我在讀完文章後耳目一新

肖川老師在文章中大量的運用了感性的材料與事實,說明了"生命教育"的方向與方法,為我們清晰地詮釋了當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惑,並不斷地用他風趣、幽默的語言,闡述出生活中的一個個哲理:使整個課堂充滿了關注的氣息,讓生命的活力奔騰洶湧,讓智慧的火花激情綻放--這是對課堂教學的追求;貼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領成長的方向,探尋生命的意義,成全生命的價值--這是課程目標的追求;尊崇生命的在場,點化生命、潤澤生命,你臉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心中的陽光就有多少--這才是教育,生命的教育。

老子有云:"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能勝,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水,天生麗質,柔弱多情,可以成江海而波濤滾滾,可以輕浮綠葉,涓滴石穿。肖川老師的文字正如這水,甘美而清澈!沒有這水澆灌的土地,何以綠草叢生;沒有這水滋潤的心靈,談何清純無暇。感動如水,普通而又偉大,平凡卻又崇高。我們未必是能夠書寫轟轟烈烈事蹟的感動之人,但我們卻可以把這份感動賦之於教育的每一個角落。

讀到文中的許多句子,同樣激起了我的共鳴。在這些字裡行間中,思想的開放性、徹底性也愈發清澈、敞亮。肖川老師大膽地揭示了當今教育的弊端--就如肖川老師自己所說的那樣:"只有嚴肅地對社會生活中的各種陰暗與醜陋的現象進行無情的揭露、批判、抨擊和否定,才能更好地凸現正義與良知的可貴,也才能對美好的事物、崇高的價值最終有所肯定。"我非常欣賞作者作為文人的`那種能直面醜惡的勇氣!能夠敢於說真話說實話。在書中他也談到:"促進教師的成長,最重要的是要幫助教師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系統地閱讀,讀有系統的書。",曾經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說過:"積極地讀書,讀積極的書;有系統地讀書,讀有系統的書。"在我看來所謂"積極地讀書",是要有主動讀書的態度,對知識有一種如飢似渴的態度,不能在外力的壓迫下才讀書;而"讀積極的書",則是指書的內容,應該積極健康向上,達到開卷有益的效果,同時遠離消極、頹廢的讀書態度。明白度積極書的好處以及垃圾書的壞處。"有系統地讀書,讀有系統的書",則是說讀書一定要有計劃性、順序性、目的性,按部就班地來,書的內容更應當選擇有系統、有組織的,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讀書效果。

讀完這本書,讓我對教師這一工作有了更加具體的認識。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也會更加細緻的開展工作。將書中的知識做到活學活用。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2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這本書是肖川歷時10年寫就的譯本教育隨筆。書中收錄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學眾多的領域和主題,書中肖博士從與經典為友、教育的意蘊、教育給了我們什麼、審視教育目標、教育的靈魂、教師的學習與成長、完美的教學、教育的期待、有所執著和真誠的言說等幾個方面對教育世界中那些習以為常的現象,給予了學理上的闡釋,它力圖用感性的文字表達理性的思考,用詩意的語言描繪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摯的情感謳歌人類之愛,以滿腔的熱情高揚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我雖然沒有每一篇都細細讀到,但看了其中的不少文章後,使我感到這本教育隨筆對於我們來說,很多事情就像發生在自己的周圍,為我們教育學生提供了一些準則和經驗。

其中“教育就是服務”這是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短短六個字其實就在告訴我們,我們的教育就應該為學生服務,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當我們站在三尺講臺上,傳業授道解惑之時,是否洞察到了每一位學生的需要。教育並不單單只是知識的傳遞,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所以,我們教師要將自身的真實展現來感染身邊的`學生。簡單地說,你要學生有愛,教師先得愛學生;你要學生有容人之量,教師先得對學生寬容;你讓學生懂得幫助他人,教師就得給予學生更多的溫暖。當孩子從身邊你的身上感受到溫暖、真誠、仁慈、寬容的時候,他的心中也開始對人性的光明有所瞭解和感悟,俗話說:“近朱者赤”應該也適用於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處吧。

從字裡行間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肖川博士對教育思考的深刻性,從他的言論中透露著對教育的人性化追求。是的,我們的教育就是“以人為本”的教育,但我們又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這一點。知識的灌輸往往過重地成了主角,而缺少了對孩子個性的培養。正如書中序中寫到的“教育的任務首先不在於教會受教育者多少知識和本領,它最基本的任務是教他們如何去發現生活中的真誠、善良和魅力,教他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融入社會、理解他人、關愛生命。”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盡力去挖掘學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質。

當然,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是不可缺少的引導者。遇到一位好的教師往往會使這位學生終身受益。可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何其重要,這就對我們廣大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書中提到了教師需要做到的“六個學會”: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寬容、學會選擇、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只有當我們的教師具備了這些素質,人類才能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六個學會”雖只有少少的二十四個字作為概括,但卻包含了對教師耐心、寬容、責任、為人、處事等素質的眾多要求,這也成為了我們衡量自己的專業成長是否成熟的標尺。

教育是一個人文的世界,書中提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範與責罰。”我認為兩者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差別,前者的教育目標更長遠,看重的是學生今後的成長的道路;後者也許只看到眼前利益,只為了學生的成績好一點。這樣只求眼前分數的教學是永遠也不會是最有效的教學。許多的教育學者都指出教育的真諦在於愛,教育的目標是在於人的發展。我想,在這本書中給予了我們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讓我們在工作之餘對自己的實踐作一點思考,我想只有有了思考,才會有進步,才會有收穫!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3

“寫作是一種告別自我的方式,過去的感受與思考凝聚在文字裡,那是往昔的剪影。洗去昨日的風霜,帶著不變的理想,準備著迎接明天,於是又再一次出發,只有目標,沒有終點。”靜靜地讀完了肖川博士《教育的理想與信念》的最後一段詩一樣的語言,輕輕的將書合上,凝視著那淡雅素潔的封面,我仍然愛不釋手。

“與經典為友”、“教育的意蘊”、“教育給了我們什麼”、“審視教育目標”、“教育的靈魂”、“教師的學習與成長”、“完美的教學”、“教育的期待”、“有所執著”、“真誠的言說”,那一個個直抵內心的話題、論述,令我讀後有一種痛快淋漓的感受,把我引入了作者那鮮活、靈動,洋溢著濃濃的人間情懷的教育學的世界,原來教育竟然可以這樣的富有詩意!

用肖川博士自己的話說:這本書是作者“基於個人經驗,用心血、用生命、用道義和良知寫成的,是十多年來集腋成裘的產物。”的確, 透過那親切自然、熱情中肯且又散發理性和詩意的文字,使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對於教育、人生與社會獨到而細膩的洞察與體會。

首先,閱讀《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書,使我對“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與我校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書中寫道:《學記》有云:‘能為師然後能為長,能為長然後能為君。’由於這種文化邏輯,教育只不過是師之恩惠、師之恩蔭,學生只有對教師膜拜、景仰的分,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師為其服務。

今天,人們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費’的概念。顯然,消費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眾。“作者認為,教育成為第三產業的一員,並非教育尊嚴的失落,而不過是培養、造就能夠”建國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為”使每一個人成為他自己“的教育。

因此,我認識到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應該擺出”居高臨下“”師道尊嚴“之態,而要牢固樹立”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向他們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賦、不同氣質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以便他們在社會生活中能夠找到他們相應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其次,我體味到在教育上我們不能忽視學生的情感教育。書中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過且過、心如死灰,這都是教育的大敵。而情感充沛、精神飽滿,潛心投入、心無旁騖,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則是學生獲得更充分發展的心理基礎和人格品質。

因此我認識到培養學生敏感的心靈、豐富的體驗、細膩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學校教育中,讓學生有更多的活動、更多的參與、更多的平等交往與對話,更多的美感陶冶、更多的與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賞、被人關愛的溫暖與幸福,這都是情感教育的現實途徑。

從《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這本書中,我學會了許多許多,傾聽教育大師對教育的獨特理解和表述,使我的視界逐漸敞亮,內心走向澄明,我將懷著永恆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教育的理想。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4

讀了《教海漫記》,我感受頗深。全書是於老師用一個個小故事,講述了他對教育,對人生的感悟,處處折射出理性的光輝和人格的魅力。書中每篇文章不長,卻都有一箇中心,幾十篇文章又貫穿一個大的中心。內容平實,文筆流暢,像是跟讀者娓娓談心,又像是講故事。許多生動的例項,不少幽默的話語,能讓你忍不住笑出聲來。它不是純粹地說教、空洞的理論,讓人望而生畏以至於半途而廢,而是講述了一些喜聞樂見的小故事,讓人百看不厭,同時又得到不少啟示。

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我學會了許多有關教學的方法。但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微笑教學。

詩人說:微笑是陽光。教育心理學家說:微笑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潤滑劑;老師帶著微笑出現在課堂上,就會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樑。有人說:“於永正教學上的成功,多半歸功於他的微笑。”這並不是誇大其詞。於老師非常愛他的學生,很少對學生髮脾氣。在教學中於老師總是微笑著講課,微笑著引導,就連學生犯錯誤時也是用微笑來做提示。就這樣學生不再把老師當作局外人,而是當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討問題。孩子們在這樣和諧的氛圍中當然敢於思考,勇於創新,對語文學習自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喜歡學了,願意學了,開始主動學了,那麼學習成績也就會有明顯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學是我們每位教師都要學習的。

於老師提出在教學中要微笑,我對自己一貫的行為進行了深刻反思。走上崗位的最初幾年,自己還像個孩子,學生在與自己親近的同時,自然也少了幾分敬畏,高興起來有時候還跟老師開開玩笑,整個課堂都炸開了鍋,這個時候別說教學任務完成不了,連課堂都無法組織了。經常弄得自己狼狽不堪而又束手無策。發現此路不通,只好尋求別的方式。後來,在有經驗的教師的指引下,知道只有老師嚴肅學生才會對自己肅然起敬,於是不得不板起那張略顯幼稚的臉孔。這樣一板,效果是好多了,學生正襟危坐,除了極個別搗蛋鬼,基本上都不敢造次,感覺輕鬆了很多,也不怕老師們來聽課時無法駕馭課堂而下不了臺。在欣喜的同時,弊端也是存在的,我一活潑開朗的人,在課堂上非得裝得像個老學究,有時候著實想笑卻又不得不憋著,課上課下兩個樣,成了真正的“兩面派”。

這一嚴肅不打緊,一晃就是9年,直到於老師的這個微笑教學的觀點讓我幡然醒悟。老師就是學生的一面鏡子,試想一個整天不苟言笑,喜怒哀樂都不善於表露的老師會對學生性格的形成造成怎樣的負面影響呢?笑是最好的.軟化劑,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於是,我也開始試著按照於老師說的去做,笑著面對學生,課堂上講解知識時講到情動時帶著眉飛色舞的笑,學生犯錯誤時給予善解人意的笑,學生和自己達成默契時,報以會心的笑,學生遇到困難時,投去鼓勵的笑……氣氛融洽了,師生和諧了,語文課堂不再是學生的負累,成了大部分孩子的天堂。他們對老師的尊敬不減半分,原來孩子們真正崇拜的不是那張板著的面無表情的臉孔,而是老師風趣的語言,淵博的學識,非凡的談吐,高雅的氣質和高尚的品格。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學會微笑教學,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這個老師,才會喜歡學習他所教的學科。我相信在於老師的指導下,我會在教學領域中逐步成長起來的。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5

其實很早就聽說過肖川,但初讀他的作品時,我卻不以為然。也許是受學科本位的影響,覺得他的文章雖然外表華麗,但內在明顯過於空洞。書中除了批判現實、宣揚理想,似乎在行動上究竟怎樣落實和解決並沒有明確的闡述。甚至很多方面脫離了一線教師的工作現實,給老師提出了過高的要求,明顯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嘛…… 這種僅限於烏托邦式的說教,對於像我這樣急需具體操作方法指導的職初教師來說,並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

雖然肖川的作品不甚喜歡,但為了讀後感,無奈之下最近又不得不再次打開了這本書。然而此次當我靜下心來,一篇篇、一段段、一行行細細品讀後,卻發現自己的想法一點點在改變。原本的牴觸情緒漸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將肖川的書作為推薦讀本了。他的書彷彿一罈美酒,只有細細品嚐,才能與其融為一體,辨出其中韻味。

肖川的書,讓我明白了理想與信念的重要性。

我想基本每一個走出校園,踏上教師崗位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當自己的角色發生轉換時,才會理解為什麼當年自己的老師總是怨聲載道,因為,確實,孩子們很難教。

因此曾有一段時間,我認為所謂的“理想”、“信念”無非是一些大道理,自己只要把學生教會了,成績上去了,那麼我也就盡到職責了。

然而讀了這本書,我才明白為什麼要高揚教育的信念與理想:因為它是與人生的理想相聯絡的`。一個人如果只將腦袋埋在飯碗裡,又怎麼能看見遠方哪些飄逝的雲朵呢?正如藝術家矚目的是美,經濟學家矚目的是利潤,教育學家矚目的當是人的成長;他必須回答理想的人的形象,以及如何有效的促進人的成長。

肖川的書,讓我改變了學習的方式與心態。

最近聽到很多老師在抱怨,巨一的孩子太浮躁,無法靜下心來學習。其實反思自己,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如要改變孩子,是否要身先力行,先從自己做起呢?

就拿我自己來說,也許是受多年來應試教育的影響,我的閱讀習慣是“速食型”的,常常是“缺什麼,補什麼”,這種帶有功利性的閱讀方式雖然能給我帶來極大的效益,卻常常是囫圇吞棗,無法體會到閱讀的樂趣。然而肖川的書,卻猶如一貼心靈的淨化劑,能讓人在繁華的都市生活中,靜下心來學習和思考。

特別喜歡書中提到的這段話:“心與書的交流,是一種滋潤,也是內省與自察。伴隨著感悟和體會,淡淡的喜悅在心頭升起,浮蕩的靈魂也漸歸平靜,讓自己始終保持著一份純淨而又向上的心態,不失信心地契入現實,介入生活,創造生活。”

工作即將踏上第四個年頭,當初出茅廬的熱情退卻後,人不免產生一絲倦怠,因此需要尋找新的支點,來支撐自己保持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我想,這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內省與自察”。

要想讓自己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要想讓自己可持續的發展,要想成為一名有思想的教師,我想首先培養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從書中汲取養料,結合自己的工作現狀及時反思,這樣才能讓工作充滿動力,讓心靈得到滋潤,讓靈魂得到洗禮。

也許以我還達不到“帶著鐐銬跳舞”的境界,但我會嘗試懷抱著理想與信念,沉靜下來,以古典的心境對待學習,提升自我!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6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者”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點明瞭許多人失敗的根源。

這本書談的內容很豐富,“用思想提升品質”“教育的意蘊”“審視教育目標”“完美的教學”“教師的學習與成長”“教育期待”教育教學生活方面作者均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教育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識、文化或政治、法律的傳授和傳輸。他提出“要尊重兒童需要,崇尚自然,創設寬鬆自由的成長氛圍”。“學校作為一種社會組織、一種社會機構,它服務於三大目的;對學生監護、提高學生知識與技能水平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教育是對人的成長提供服務和幫助:學校絕不可能是軍營、監獄、醫院,應成為人民舒展心靈、放飛想象的處所。在人的童年和少年時,應該展示出生命的燦爛,躍動,純真與生機勃勃”。

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富有權養、有獨立性、有自信、自由、自律、敢於冒險、具有創造力、足智多謀、能夠積極主動參與決策和講求效率的人。學習是我們每個人乃至整個社會開啟繁榮富裕、文明幸福之門的鑰匙。學習是產生一切探究活動和創造活動的動力源泉,也是我們終身發展的內在動力。“我不由想到我們的這次課程改革,本次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而學習方式的轉變意味著個人與世界關係的轉變,意味著存在方式的轉變。我們教師學生有多少人是把學習當作自己的存在方式呢?多是按別人要求人云亦云。蓋茲達等人指出”一個好教師應具有的人格品質“包括:提高別人的學習能力,增強他們的果斷性以及形成並鞏固他們為人處世的積極態度”等等。

我們教師的學習眉睫:一方面自身學識的淺薄,在學術面前是國小生,另一方面工作的現實,考試的壓力,沒完沒了的作業,教師無暇提高自己的學養。教師只有自己學會學習,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肖川博士給予我們教師的是真誠與深刻,他與我們一起分享著這個時代的夢想與溫暖。

此書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對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現象,給予學理上的解釋,併發掘出其中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底蘊,從而得到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的效果,使讀者在學習和掌握教育理論的同時,領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與文趣,既有助於豐富教師的文化底蘊,又有助於教師們確立對於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幫助教師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對生活的熱愛。

讀書的過程是與讀者對話的過程。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無時無刻感受到肖川博士那質樸與豪放、靈性與率真、睿智與寬厚集與一身的學者風範,還有他那顆對教育事業無限無限熱愛的赤子之心。在這裡,我真正體會到什麼是詩意教育,也渴望著自己去發現、去體味教育中那如詩如畫的意境。

教育是一個人文的世界,書中提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範與責罰。”我認為兩者直接有一個很大的差別,前者的教育目標更長遠,看中的是學生今後成長的道路;後者也許只看到眼前利益,只為了學生的成績好一點,這樣只求眼前分數的教學是永遠也不會是最有效的教學,學的的教育學者都指出教育的真諦在於愛,教育的目標在於人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