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通用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6.4K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通用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通用3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1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是尹建莉,親子教育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本書主要記錄的是她如何培養自己女兒方面的,書中指出很多父母在教育過程中陷入了誤區,怎樣走出誤區,本書給出了很多實操性很強的方法。本書簡單通俗易懂,提出了很多簡單又實用的操作方法。下面我來分享下我看了這本書後的一點心得:

1、家庭教育影響深遠且長久

家長是和孩子接觸時間最早、最長的關鍵人物,孩子極具模仿的天賦,他們的行為舉止最有可能受到父母的影響,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需學會科學的育兒方法,學會欣賞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光有愛是不夠的,若用錯了方式,反而會把事情越辦越糟糕。同時,家長需努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和諧的家庭環境。

2、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是獨一無二的,媽媽不應過多與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即便是普遍性的標準也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

3、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媽媽。

其實每個媽媽都是深深的愛著自己的孩子,但若孩子使出破壞的本領,很多時候瞬間會讓媽媽的關愛及耐心消失殆盡,即使脾氣最好的媽媽也有時候會有給孩子一巴掌的衝動,尤其是面對熊孩子不聽勸阻,內心崩潰感到沮喪,似乎聽話乖巧的寶寶只是存在於“別人家”。

我們總喋喋不休的說孩子的各種不當行為,總認為教養孩子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覺得很頭疼。其實與孩子一起成長是一件很美好的一件事,若覺得自己的孩子難管教,那一定是我們哪裡出錯了。

另外,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錯誤,正確對待孩子犯錯,給他犯錯的機會,孩子犯錯其實就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4、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部分父母,由於工作原因,無法陪伴在孩子身邊,把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也有些父母雖與孩子住在一起,但每天忙於工作,幾乎沒時間陪伴孩子。對於孩子來講,任何物質生活都比不了父母的陪伴,在一起才是最需要的童年時光。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很多美好的瞬間轉瞬即逝,所以,即使父母再忙也還是多花點時間好好陪伴他們。

5、無條件的愛

愛需要孩子能感受到,愛要表現出來,需要說出口來,讓孩子時刻感受到自己時刻被愛著的。若感受不到愛,就容易陷入失落,進而產生逆反。不用惱騷及呵斥去迴應孩子,而用無條件的關愛及支援去溫暖孩子。

在我的身邊,有很多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父母往往會想盡各種辦法。他們經常會許諾孩子”如果期末考試分數排名班級前十名””考試成績一百分”……孩子就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東西,比如獎勵一部新款手機、外出旅遊……若孩子沒有達到要求,就會取消所有的獎勵。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受到愛是有條件的。父母不應給這樣過多的要求,不如給更多的鼓勵,讓孩子不再恐懼學習,激發學習的潛力。同時,把它當成刺激孩子學習的唯一手段,容易讓孩子形成一種錯誤的認識,自己是為了得到獎勵才學習的。

6、不因孩子年齡小而忽視或者輕視他的自尊心。

不把孩子看成是父母的下屬,尊重他的自主選擇,不再持有:“我的想法都是對的,不按我的來就是錯的”“我是為你好”這樣單邊的思維方式,不把自己的任何想法強加給孩子。

7、信任你的孩子

很多父母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想控制自己的孩子,主要是源於恐懼和不信任,總是擔心,故總是干預很多。若改為不干預太多,只是在必要的時候加以輔導,不事無具細的橫加干涉,反倒這樣會使得孩子更自信。

8、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好家長不是天生的,不斷學習持續進步,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好家長。要做一位好媽媽,不簡單,除了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還要扮演好多的種角色,做孩子的好朋友,引路人,教練員,要做到這些需要媽媽提高自身的素質,掌握科學的育兒理念,與孩子共同成長,給孩子起好榜樣作用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孩子如鏡,會映射出你的影子,做好自己,也就教育好了孩子。

9、教育過程中如何判斷自己的教育方法否是否正確?

簡單方法:父母看自己是否覺得痛苦,好的方法一定是不痛苦的,只有你做錯了才會覺得痛苦。

10、兒童教育中無小事

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擴充套件為孩子的一個好習慣或壞毛病,首先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開始著手。

很多家長面對小孩磕碰,為了安慰孩子,就會一邊哄孩子,一邊故意舉手打那個“肇事者”,“責怪”它為什麼碰痛了孩子,做出給孩子“報仇”的樣子。然後安慰孩子說,咱們打它了,它再不敢碰你了。從此,小孩遇到此類情況,首先就會先去打桌子、沙發等等。這種“復仇行為”會教給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責怪別人,教給他不寬容和報復。

若我們轉變為“給小板凳揉揉痛”思維方式,讓她意識到“碰撞”是雙方的事,要互相體諒,學會對別人會有更多理解和愛心,遇到問題從不偏執於自己的理由和利益。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2

最近閱讀了一本名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書,本書的作者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專家,曾經做過教師,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工作,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同時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這本書是作者聯絡自身教育實踐經驗,是教育女兒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她以一位家長的身份和研究者的角色,把抽象的教育原理用日常行為講出來。她對一些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之深和操作之精闢,我認為這本書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又有教育學素養,內容寫得不僅通俗,而且非常專業,看了這本書後,該書似乎開始影響我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和方法。

下面我就談談看了本書後的一些感想:

有的父母很愛自己的孩子,以自認為是對的方法去教育和關心孩子,卻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想法,只是強行把自認為對的道理說給孩子聽,孩子不聽,就一遍一遍的重複教育,時間一久,孩子也會覺得厭倦。在"如何提高愛的質量中"所闡述的是家長在教育幼兒時要用"活"的方法,而不是灌輸給幼兒死板的硬道理,可以告訴幼兒為什麼要這麼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不要認為孩子不懂就不說,否則他永遠都不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另外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孩子一時間有可能達不到你所要求的,那就要降低一些要求,讓孩子慢慢的去學會並達到要求。

第二章為:把學習變成輕鬆的事。

孩子原本不需要為學習而苦惱,凡是因為學習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為他遇到了不正確的引導,只要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學習就可能變得輕鬆愉快。幼兒園的`教育亦是如此,幼兒對於枯燥乏味的知識及教育形式的單一貧乏難以接受,他們喜歡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新奇的事物和鼓勵的語言,不喜歡被拘束的感受。過早的對幼兒園孩子施加學習的壓力,會讓他們對學習感到厭倦,變得不喜歡學習。現在的家長對幼兒要求過高,個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寄予較高的期望,要求他們會做算術、認識並會寫多少多少字。

其實,不用過早的要求孩子學會這個、學會那個,只要家長的教育得法,幼兒會自然而然地學會你所期待的東西。就如盧梭所說:"人們在煞費苦心地尋找教讀書寫字的最好辦法,有些人發明了單子拼讀卡和字卡,有些人把一個孩子的房間變成了印刷廠,真是可憐!"這說明和諧、合理的方法往往是最美的,也是最有效的,壞的方法會把原本簡單的事變的複雜、低效。

我們在兒童教育中,要特別注意尋找好方法,不要想當然地用壞方法去教孩子。這章同時也說明了幼兒的最佳學習狀態是在遊戲中顯現出來的,應該把孩子的樂趣放在首位,學習放在第二位,想辦法保護幼兒的興趣,樹立他對學習的自信。和生活結合的學習效果更好,源於生活的教育無處不在。就像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基斯認為,"兒童學業落後的原因,就在於他沒有學會思考。周圍世界裡的各種事物、現象、依存關係和相互關係,沒有成為兒童的思考的源泉,讓實際事物教給兒童思考——這是使所有正常兒童都變得聰明、機敏、勤學、好問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

第三章為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如何對孩子進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說教,不需要獎懲,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裡,品格決定命運,童年決定一生。文中闡述了幼兒說謊的事例。說謊對於幼兒或成年人來說都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習慣,兒童說謊的原因有兩個:一時模仿大人,一個是迫於壓力。就像家長在生活中為了對孩子達到某一種教育目的,用一些謊話來哄騙他,或是家長出於成人社會裡的某種掩飾需求,經常會說些虛飾的話,雖說並無道德上的不妥,只是一種社會交往技巧,但如果被年齡尚小的孩子注意到,()也會給孩子留下說假話的印象,教會他們說假話。墨子就染絲這件事比喻教育上的影響,"染於蒼則老,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故染不可甚也。"所以如果孩子出現說謊的毛病,家長一定要首先自我反省,對於我們教師也一樣。

作為一名教師要為人師表、恪守自律,這一點對於幼兒教師更為重要,因為幼兒期的教育非常重要,教師的言行舉止會被幼兒所模仿,如果教師缺乏道德修養,言行舉止不規範,也會影響幼兒的行為發展。幼兒說謊的另一個原因就會是"壓力",所以家長在教育幼兒目的的同時放寬要求,不要對幼兒過於苛刻,不容許幼兒犯錯,不尊重孩子,那樣會讓他們情緒緊張和不平衡,為了逃避處罰而說假話。

第五章為:做家長應有的智慧。

如果家長能領悟到兒童成長中的每一天,每一種境遇的重要,知道這些境遇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那麼父母又帶孩子又工作的能力和辦法自然就有了。現在很多家長,特別是農村家長,由於工作原因或是其他客觀方面的原因,必須要和孩子經常分離,把孩子放在爺爺或奶奶處,讓他們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或平時工作太忙,很少教育孩子、與孩子溝通,這樣會讓孩子感到父母不常關心他,增強他的失落感。把養育孩子的責任推給上一代祖輩,這種教養方式對兒童的損害不會立即呈現,但孩子不會白白作出犧牲和讓步,任何不良的成長過程都會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痕跡,成為日後影響他生命質量的一個病灶,同時也給整個家庭帶來很多煩惱和不和諧。

面對一個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兒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為,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對他的成長進行引導。你必須把他當做一個"人"來平等對待,而不是當做一個"弱小的人"來征服。不要以成人的知識嘲笑孩子的無知,不要以成人業已成熟的思維方式批評孩子想法的幼稚可笑,每一種和兒童相處的細節,都是一場德行教育,也是一場心理健康輔導。

培養一個好孩子,不僅是對家庭負責,也是對民族發展負責,對未來社會負責。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當我們手上有一塊玉時,我們必須做的正確。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3

好媽媽,其實真的勝過好老師,因為媽媽(監護人)對孩子的影響是遠遠大於傳統上的老師的!

通讀全書後我最深的感受是:監護人和孩子之間,良性的關係應該是彼此合作,或者監護人輔助孩子。但不少的家庭,大人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很容易變成服從,競爭甚至敵對,雖然打著是愛的旗號!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相信沒有哪個家庭的父母生下來就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僅僅有愛人的動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方法,和正確的行動。否則,家長不正確的但自以為是無私的、偉大的愛,有可能會徒增孩子對你的不難,甚至怨恨。

尹建莉老師通過這本書對“愛是什麼”、“怎麼去愛”這兩個問題,給出了清晰而又易懂的回答,而且可操作性高,很多做法放下書本後就可以實際應用。有一些例子看似有些非主流,甚至難以想象,譬如替孩子寫作業,鼓勵孩子邊看電視邊寫作業等等,似乎在挑戰傳統教育的底線。但看完老師的分析就釋然了。不管外面周遭變化如何,我只執行一條戰略思想:堅決和孩子站在統一戰線!給孩子充分的犯錯機會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家長在心底裡必須認同孩子性本善,給予尊重和自由,從長遠的角度來思考怎麼給孩子更多的愛,讓他自身去發展,而不是依靠父母。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書本不是為了讓家長照搬應用,而是認同作者的育兒原則,從而生髮出適合自己家孩子的養育方法。

共勉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