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比例的基本性質》有感範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2W

今天,在六一班聽了趙賽男老師《比例的基本性質》一課,因為知識點不算太難,從課堂提問和學生反饋來看,學生掌握得還不錯。臨近下課時,老師讓學生做練習八第四題,題目是這樣的:

聽《比例的基本性質》有感範文

李叔叔承包了兩塊水稻田,面積分別為0.5公頃和0.8公頃。秋收時,兩塊水稻田的產量分別為3.75t和6t。兩塊水稻田的產量與面積之比,是否可以組成比例?

這道題涉及的計算量不大,作對的關鍵是搞清楚題目的意思。我旁邊的路同學做得特別快,做完後同桌倆人還小聲地不約而同地說:“能組成。”拿過路同學的書一看,讓我大為失望,他根本就沒做對嘛。這時,趙老師把正在做得學生叫停,在巡視時她肯定也發現學生出現錯誤了,於是再次強調學生看清題目,是“兩塊水稻田的產量與面積之比”,“產量與面積”這幾個字更是重重地說了兩遍。只可惜剛說完,下課的鈴聲響了,不知道有幾個學生聽到了心裡。

除了路同學,還有沒有學生也是因為題目不理解出錯的呢?剛好下節課答應王老師看班,也是六一班。於是,我決定做個調查。我讓學生再次做這道題目,做完後同桌互換批改。我把答案寫在黑板上,改完後,發現全班37人有10個學生做錯,錯誤率為27.02%,其中還有成績比較好的孫同學。這個班一共三十幾個學生,居然三分之一的學生都做錯了。什麼原因呢?於是我又讓學生把錯誤的答案以及當時的思考過程一一講出來並寫在黑板上。這道題目的正確答案是:3.75:0.5和6:8,這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而做錯學生的答案有如下幾種:

1.0.5:0.8和3.75:6

2.0.8:0.5=6:3.75

3.0.5:3.75和6:0.8

4.0.5:3.75和0.8:6

歸結起來,出現的錯誤有三種:1.面積比面積和產量比產量;2.面積比產量和麵積比產量;3.前面是面積比產量,後面是產量比面積,在對應上出錯。對於做錯的原因,六一班幾個學生是這樣說的`:哦,我沒仔細看;哦,我看錯了。為什麼不仔細看?為什麼會看錯?眼睛近視嗎?覺得這道題太簡單了嗎?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學生不會審題或不理解題意。

第二節下課,我又到六二班做調查,依然是這道題。與六一班不同的是,趙老師已在課堂上給學生講過一遍。那麼學生是否掌握住了呢?一共37人蔘與調查,13個人正確,正確率為35.1%,有14個人做錯,其中10個人出現了第一種錯誤,有2個人出現了第二種錯誤,有2個學生根本是在亂做,根本沒考慮對應。兩個班加起來算的話,71個人,有24人做錯,錯誤率為39.3%,而六一六二班又是六年中程度較好的兩個班級,而且老師有提示甚至講過一遍,從這個資料可以看出,接近40%的學生這道題目沒讀懂、不理解。如果老師不提示、不講呢?錯誤率會不會更低?學生為什麼不會審題?該怎樣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這是我們老師急需思考的一個問題。否則,當知識點換了一件衣服或者換了一個情境,學生還會嗎?這真的值得我們思考。

做完調查,我把趙老師叫了過來,當她看到這個資料,聽完我的分析時,很震驚。趙老師說:“我在備課時就已經預想到這個題學生會做錯,所以就趕快給他們提示,甚至是發現學生出錯時,立即給學生講。”可以看出,趙老師很敬業,很認真,看到學生有問題,及時提醒。但是,她沒有思考學生出錯背後的真正原因。就題目說題目,而沒有關注學生到底哪裡出問題了,或者關注了還沒有給學生有用的方法。趙老師說:“其實,在教學圓柱、圓錐時,遇到稍複雜的解決問題時,我就發現了學生不讀題,不會審題。”“那你有沒有采取什麼措施呢?有沒有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呢?”我追問道。其實,做錯只是一個現象,我們老師不能只解決現象問題,要善於發現現象背後潛藏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如果我們查資料、想辦法把它解決,它就是一個小課題,而且是真正從課堂中、從學生身上發現的並服務於教學的真課題!

為了進一步瞭解學生出現的問題,我給六三班的李老師佈置了一個任務,在老師完全放手的情況下,讓學生做這道題,如果學生出錯率依然很高,那麼基本就可以斷定了,我校六年級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差,急需提高。我們就可以把這個題目定為:提高六年級學生審題能力的策略研究。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知道這個課題比人有沒有研究過,到底有沒有研究價值呢?上中國知網查詢相關的論文,看學科教師的專業書籍,看看別人遇到這個問題是怎樣解決的,有哪些好方法,然後拿來用。如果實踐一段時間,非常好用,學生掌握了有效的審題方法,形成了認真的審題習慣,問題基本解決,那我們就沒有必要再研究下去,再研究就是重複。如果別人的方法我一一試過,但對我校、我班學生不管用,不適合我們的生情,那麼就可以確定,這個能成為我們的課題,有研究的必要和價值,至少可以解決我的問題。

以上的資料分析,就可以作為我課題的第一部分:問題的提出,基於課堂,基於學生,基於問題;而我搜集到的這些資料,就是課題第二部分:關於此問題的研究綜述;我的方法措施就是我課題的主要內容了。抓住這個問題,將實施過程中的資料、資料整理、整合,就是我的研究報告。

昨天到教研室開會,省教研室張所長的一番話令我恍然大悟、茅塞頓開。課題就是真實情境中反應出來的問題,不是憑空捏造、憑空想象的,要有真實的資料支撐;課題一定是服務於教學的,所以一定要行動研究,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最後,課題一定是認真的,這裡的認真指的是認真書寫立項申報書,格式要規範。立項書就像競標書,評委憑什麼讓你通過,你怎樣將專家說服?三個字連起來就是:認真——真實——實踐。

揭開課題的神祕面紗,我們發現,課題難嗎?難。對於不善於發現、找問題的人來說,什麼都是問題,眉毛鬍子都要抓,抓不過來。

課題難嗎?不難。需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需要我們有抓住不放、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較真勁,當然,還需要科學細緻的資料分析,讓資料說話。

有老師說,做課題太麻煩。這裡的麻煩指的是寫申報書,令人望而生畏。那就做起來,邊做邊總結,儲存好過程性資料,然後再立項,這時你已有經驗做後盾,文字整理對教師來說,算難事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