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1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91K

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篇1

氣質,就是品質散發出來的味道。

[熱]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14篇

有一年,一個美國小夥子考上了哈佛大學,學工程。哈佛大學第一年有個核心課程,所謂核心課程,就是新生進校不是上專業課,而是上全體學生都必須上的公共課。這些課程的內容千奇百怪,什麼都有,學校認為這些是任何一個哈佛學生都應涉獵的知識領域。於是,這個學生就選了一門課,但選完後他非常後悔,因為他選的是“中古英文文學”。想想看,一個想學工程的學生,跑去念“中古英文文學”,肯定非常痛苦。

更要命的是,代課教授年紀大,說話慢,講課風格老派,聽著很悶,所以他經常逃課。好不容易熬完了一學期的課,放暑假了,他很高興。他要打工掙錢,於是就在學校附近的一家舊書店裡找了份工作。

幹什麼呢?這種書店常常接到電話,被叫到別人家裡收一些舊書回來,然後出售——他就幹這個。

有一天,老闆派他去哈佛大學旁邊的一戶人家裡收書。他去了,一個老太太開的門,老太太看上去一臉憂傷。自我介紹後,他發現老太太竟是那位教他“中古英文文學”課教授的夫人。原來那位教授上完這學期的課後沒多久就死了,死後留下了一屋子的書。老太太覺得這些書讓她睹物思人,所以決定把它們賣掉,於是就給這家舊書店打了電話,恰好是這個小夥子被派來收書。這時,小夥子意識到,原來他剛上完的那門課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後的一門課,他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後一批學生之一。雖然他不喜歡那位教授,但他的心情也很沉重。當他去看這些書該怎麼搬時,他發現教授書房的一整面牆的書櫃裡全是廉價的'偵探小說。這個學生笑了,他想,這個老傢伙平時上課很嚴肅,原來最愛看的是偵探小說。他竟有這種興趣!小夥子越想越覺得好笑。書房後面是一扇大玻璃門,出去後是一個小花園,非常漂亮。老太太說:“我丈夫生前最大的嗜好就是種花剪草。”

玻璃門旁邊還有兩個書櫃,裡面放的全是園藝書。看了半天,這個學生做出決定:不搬這些書了!

於是他回去對老闆說:“老闆,我想把那位教授的書都買下來。”老闆驚訝地問:“你全要?價錢你付得起嗎?”學生說:“那薪水我就不要了。”老闆說:“那也不夠。”學生說:“那這樣吧,我接下來的幾個暑假都來你這裡打工,薪水全給你,行嗎?”

老闆問:“你為什麼要買這些書?”這個學生說,以前上課時,他只覺得那位教授很沉悶、很學術,原來那隻反映了教授的一面。當他去了教授的家,看了他的書房和藏書後,他才發現了教授完整的人格。那位教授喜歡廉價版本的偵探小說,還在小說裡面畫線做筆記,筆記裡還有粗話。他還喜歡種花草。這些都是教授生前最愛的東西。

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篇2

一、文題解讀。首要考查學生對文題的理解及文題對閱讀文字所提供的必要幫助,目的在於告訴學生通過閱讀文題的路子來選擇課外的閱讀材料進行閱讀。也就是說,透過文題,可知文章的體裁;或是敘事的線索、或揭示文章的主旨。

二、群體感知。首要考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蒐集和歸納文字資訊的能力,包含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內部實質意義。

三、文意把握。首要考查對蒐集的文字資訊進行處理、感悟、評價等,從而體會筆者的態度、觀點、情感及文字的'價值取向。

四、語言品味。首要考查學生對語言材料的闡釋說明、理解感悟、分析判斷、歸納整理等能力,仔細體會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五、作品感觸感染。首要考查學生對形象、情感、價值、語言抒發的領悟能力。具體說就是,感觸感染人物性格特點,感觸感染事件,感觸感染主旨;對文和段的抒發技巧,表現方面的理解以及對藝術特色的理解;理解詞句的感情色彩,感觸感染作品的情感價值;對各種描寫的作用理解等。

六、賞評拓展。首要考查學生閱覽文字作品。能從中獲得對天然、社會、人的生活的有益啟示,對作品思考感情偏向,能接洽相關的配景和自身的生活體驗認識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動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感悟和體驗認識,對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能領略其中的含義。

這是會考記敘文閱讀考試的幾個大的方面,但願我們在組織複習時可以或許抓住美文的摘抄點,給學生以指導,特別是答題要領的指導,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考查形式,不再列舉。

語段閱讀題答題總原則:

(1)先讀題後讀文。讀題時注意從題幹中找出“題眼”(即答題關鍵點),攜帶需要解答的題目,使閱覽具有明確的目標。

(2)讀文時,要注意群體把握文章的首要內部實質意義和中心意思。

(3)準備答題時,必須再次細讀題目,找準“題眼”。

(4)答題時,具體題目涉及到相關段落,要對這些個段落重複研讀;如涉及全篇,則要再讀全文。

現代文閱讀理解題型的設定,都具有一定的依賴性,即依據原文出題,哪怕是一些能力性極強,要求考生髮揮想像答題的題型,也不可能脫離原文而單獨出題。因此,在原文中一定能找到各題答案的影子。議論文或夾敘夾議的散文,答案往往潛伏在總結性或議論性文字中,只要發現歸納合並總結體會,就不難答出正確的答案。寫物類散文,作者往往藉助物的特性、相互間的關係來闡明一定的人生哲理,而物的特性、相互間的關係在描寫中都呈顯性特點,只要能發現歸納並能結合人生,作答時就輕而易舉了。

具體過程是:閱讀理解文章題目——閱讀文章——看清文章後面的試題——按試題要求回頭有重點地再看原文——答題。文章要看兩遍或以上。尤其是開頭和結尾。

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篇3

解題思路:

1、確認語段所用的具體的表達方式。

2、明確五種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具體分類及作用、以便答題時明確方同

3、確認所指定語段運用何種表達方式,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知識儲備:運用描寫手法總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肖像描寫以形傳神 動作描寫表現人物特點

語言描寫言為心聲,表現人的性格特點

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

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寄託感情

白描簡筆勾勒,簡潔準確傳神

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見,具體生動

插敘豐富內容,深化主題,曲折有致

倒敘設定懸念,吸引興趣,波瀾起伏

敘後議論畫龍點晴,點明題旨

比喻論證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盡致

間接抒情寓情於景,物事含蓄

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虛實結合、點面結合、聲色結合

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側面(又叫間接)。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議論文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作用:具體實在,讀者易於接受,增強說明力)、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注意表達的語言:記敘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描寫了何物件的什麼缺點或者何物件怎麼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議論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論證了什麼觀點或通過批駁,確立了什麼觀點。說明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說明(介紹)了什麼物件的什麼特徵(特點)。

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篇4

學生們在享受學期的同時,也要面對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學習。

(一)常見加點詞語品析

答題格式:A。回答可以還是不可以(一般情況不可以,特別是書上的原文時);

B。比較刪去前後意義上的差別(刪去某詞後句子的意思是……,有這個詞句子的意思是……);

C。刪去後語境有何變化(選用:①體現語言的準確、嚴密、生動;②與事實不符;③太絕對了;④是作者的'一種猜測)

加點詞型別:

1、表推測,說明結論或說明物件的特點、某方面的作用不確定,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謹。

2、從時間上限制,說明結論或說明物件的特點、某方面的作用在一定的時間段成立,在別的時間段不一定也是如此,在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謹

3、從範圍上限制,說明結論或說明物件的特點、某方面的作用在某一範圍內成立,在別的範圍不一定如此,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謹

4、表資訊來源,說明結論或說明物件的特點、某方面的作用是根據某一方面的資訊總結得出的,在其他方面不一定也成立,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

5、表約數,說明數量無法確切獲得,是估計得出的,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謹。

6、表程度,表明說明物件的作用大小(比如處於首位)

(二)篩選題:從文中確定關鍵詞或中心句作答

(三)選擇題:一定將每個選項涉及的內容都還原到文中去,不憑印象作答

(四)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答題格式:此句用何種方法表明了此句的說明物件的何種特徵(說明文常用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引名言等);此句用何種論證方法表明了何種論點或觀點,對中心論點起到了何種作用,在文中起到了總結,總起,過渡、強調,使形象、通俗易懂等作用(議論文)。

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篇5

一.要點滿足法 。解答主觀性閱讀題,首先要看清該題的分值。

一般說來,超過2分的題,其答案往往有兩個以上的分值對應點,答案起碼有兩個詞語或片語或句子。

中大學聯考閱卷評分都是按概括的要點來評分的,要力爭涵蓋全部要點而沒有遺漏。

二.沙裡淘金法 。出題人是“依文設題”,答題也要“依文解題”。

解題時就應在指定的段落中篩選資訊,進行“沙裡淘金”,即排除多餘的無用的資訊,“淘”出有用資訊的語句。

注意:只要無明文規定,答題時要儘可能利用或摘錄原文中的詞語和句子作答。

三.組裝焊接法 。有的綜合題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幾段文字中,很難找出現成的原話,這就需要根據題意要求,提取有用資訊,然後根據需要對原話或原文中的某些詞語加以改造、組合、壓縮、變換,重新進行“組裝焊接”,作恰當規範的表述就可以了。

如何提取文中資訊?

一般說,簡答題不會有現成的原句可以作為答案的,答題的資訊分散在作品的有關段落,所以就要我們對資訊進行“整合”。

“整合”是現代社會一種相當常見的資訊加工、處理方式,是對資訊進行提取、整理、概括和重組的過程。下面有幾種方法作參考:

1.答題所需的有效資訊分散和鑲嵌在段落或文句之中,只能先作資訊定位,即把題幹設定的問題定位在文章的某些段落,然後再作資訊提取。

這種方法可以稱為定位提取 。

2.對提取的資訊進行必要的剝離整理,把資訊轉化為合適的答案。

剝離就是剝落和分離,其實就是一種資訊的再度“提取”,目的在於將有用資訊跟黏附著的非資訊詞語分離;而整理則是對已經脫落了“黏附”成分的有用資訊作初步的`調整和理順,主要表現為資訊的數量確定、主次移位和順序排列等。

這種方法可以稱為剝離整理

3.按照命題的意圖和語言的特點對資訊重新配置,通過概括、新增、轉化和潤色等,使之明確、通暢、簡潔和規範。 即是重組優化

四.答案中的用語要儘量採用語文專業的術語和習慣說法;答案中的說法要符合文章的寫作時代或時下的流行說法。

這可以稱為隨俗順時法 ,比如:

結構方面的作用可以使用:承上啟下、過渡自然、首尾呼應、結構嚴謹……

內容、主旨方面的作用可用規範詞:強化、深化、昇華、畫龍點睛……

情節方面的作用常用詞:懸念、鋪墊、反差……

修辭方面的作用一般使用:反襯、對比、誇張、生動形象……

寫作手法方面的作用表述常用:欲揚先抑、欲擒故縱、象徵、虛實結合、寓褒於貶……

五.整體閱讀後,突破本句和本段,充分把握條件,將思路放開,做到瞻前顧後,認真尋求照應,以便迅速而準確地解答題目。 可以稱為“順藤摸瓜法”

六.解答簡答題時要充分利用本題題幹資訊,充分利用他題答案資訊。有些先出現的小問題還可以為解答後邊出現的大問題提供答案基礎或思考線索,甚至有時小問題本身就是後邊大問題所求答案的一部分。 這可以稱為他山之石法

七.答案用語要規範化,要儘量用完全句,要避免語病;同時,只要字數允許,在語意要準、文字要精的前提下,就要儘量多答點,即能用片語作答的不用詞,能用句子作答的不用片語。

因為既然不超字數,文字答得多點,要點往往能接近完備,否則,可能會丟東忘西,遺落要點,造成失分。

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篇6

兀自飛行的鳥兒常常會令我感動。

在綿綿細雨中的峨眉山谷,我看見過一隻黑色的孤鳥。它用力扇動著又溼又沉的翅膀,撥開濃重的雨霧和疊積的煙霧,艱難卻直線地飛行著。我想,它這樣飛,一定有著非同尋常的目的。它是一隻遲歸的鳥兒?迷途的鳥兒?它為了保護巢中的雛鳥還是尋覓丟失的夥伴?它扇動的翅膀,緩慢、有力、富於節奏,好像慢鏡頭裡的飛鳥。它身體疲憊而內心頑強。它像一個昂揚而閃亮的音符在低調的旋律中穿行。

我心裡忽然湧出一些片段的感覺,一種類似的感覺;那種身體勞頓不堪而內心的火猶然熊熊不息的感覺。

後來我把這隻鳥,畫在我的一幅畫中。所以我說,繪畫是借用最自然的事物來表達最人為的內涵。這也正是文人畫的首要的本性。

畫又是畫家作畫時的“心電圖”。畫中的線全是一種心跡。因為,惟有線條才是直抒胸臆的。

心有柔情,線則纏綿;心有怒氣,線也發狂。心靜如水時,一條線從筆尖輕輕吐出,如蠶吐絲,又如一串清幽的音色流出短笛。可是你有情勃發,似風驟至,不用你去想怎樣運腕操筆,一時間,線條裡的情感、力度,乃至速度全發生了變化。

為此,我最愛畫樹畫枝。

樹枝千姿萬態,皆能依情而變。樹枝可仰,可俯,可疏,可繁,可爭,可倚;惟此,它或軒昂,或憂鬱,或激奮,或適然,或堅韌,或依戀……我畫一大片木葉調零而傾倒於泥濘中的樹木時,竟然落下淚來。而每一筆斜拖而下的長長的線,都是這種傷感的一次宣洩與加深,以致我竟不知最初緣何動筆。

至於畫中的.樹,我常常把它們當作一個個人物。它們或是一大片肅然站在那裡,莊重而陰沉,氣勢逼人;或是七零八落,有姿有態,各不相同,帶著各自不同的心情。有一次,我從畫面的森林中發現一棵婆娑而輕盈的小白樺樹。它嬌小,寧靜,含蓄;那葉子稀少的樹冠是薄薄的衣衫。作畫時我並沒有著意地刻畫它。但此時,它彷彿從森林中走出來了。我忽然很想把一直藏在心裡的一個少女寫出來。

最能寄情寓意的是大自然的事物。

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篇7

現代文閱讀在會考滿分120分的卷面中佔據1/4的比重,其重要性顯而易見,而這一塊的提高也是最需要花時間和下功夫的。它需要語感和技巧兩方面的配合,而貫穿其始終的是一條基本的解題思維或者說答題思路,在有效思路的引導下才能做對題目,這一思路需要我們在平時有意識的訓練和強化,在此,將基本答題思路做一歸納分析。

閱讀的基本思路是分別從整體和細節兩部分掌握一篇文章,而這兩方面是分步進行的,兩遍閱讀分別完成這兩個部分。

第一遍:通讀全篇,大致瞭解。第一遍整體略讀全文,大致感知文章整體意思;同時憑藉感覺劃出自認為重點的詞語、句子;(閱讀速度可以稍快)。文章整體意思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文章的大致內容。5W+1H(who,when,where,why,whathow)也即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文章的脈絡結構。表層結構是指事件的行文結構,即分為幾個自然段,哪幾段是一個意思,講述一個主要內容,這樣的大段有幾段,即可知道一共講述了幾件事,或是幾個方面,做到對文中事件心中有數,瞭如指掌;深層結構是指事件背後的感情線索,即每一個結構層面上的感情發展程度,這對於理清作者情感思路,以致最終找到文章主旨非常有幫助。

(3)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在完成前兩步的基礎上,通過對事件的瞭解和作者感情的分析,得出這篇文章的通篇情感傾向,價值取向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主旨或者闡明的道理。

以上是讀第一遍文章時需要從整體上獲知的三方面資訊。

第二遍:審清題意,回讀原文。看一遍題目,確定回答問題的閱讀範圍,再結合試題找到相關的段、句,擷取關鍵性文字;找出或歸納出答案。文章細節關鍵資訊的獲取方法:

(1)找特殊位置的語句:標題、開頭句、結尾句、過渡句以及獨立成段的句子都需要高度關注,這些句子會直接、間接的表明中心主旨及作者的立場;

(2)找特殊含義的語句:警句、比喻句、連問句、抒情句、議論句、反覆出現的詞句,這些句子往往和語句賞析或者段落作用一類的具體感知題相結合,所以在通讀時要對這類句子在內容和結構上格外關注;

(3)找含有關聯詞的語句:重點關聯詞(如段落開頭的詞:不但……而且……,雖然……但是……,因為……所以……,何況,然而)等等,應特別注意那些體現情節的突變,作者的觀點、文章的'深層次內容、以及有特殊內涵的詞句。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隱藏在這些句子當中。

當把這兩點完成之後,接下來就是結合題目要求,理清要點,加工改造,概括提煉,認真答題。

答題時有這樣幾點注意事項:

1、審清題目,學會引用原文。題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題的,直接找出答案認真的寫上。沒有要求引用原文的,但是原文概括已相當簡練,可以引用或者以近義詞來變換其中的某些詞語,進而保持原文原意來替換。

2、細讀全文,提取關鍵資訊。沒有明確要求引用原文答題的,不能機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但是要學會提取原文中的關鍵資訊,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關鍵詞語、句子是必須準確表達中心主旨或作者情感時,要學會有效提取,並進行相關剪輯、概括、重組、歸納。

3、瀏覽分值,組織語言作答。先根據分值理清要答幾個要點,再作答。答題時要緊扣題意,儘量包含文中對應的關鍵詞句,選用恰當的句式,選取適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問就如何答,按照題幹要求將文中的已知資訊重新進行排列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準確、有條理;但還有一些題目無法用簡單的重組文章語言的方法來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起來進行表述。

以上是在做閱讀時的一個基本思路,平時要按照這種思路多做練習,反覆訓練,才會形成一種習慣性的思維和意識,在考場上應對自如,在答題中滴水不漏。

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篇8

(一)明確說明物件:閱讀事物說明文,不管是整篇還是整段,都要首先從整體人手,把握文章說明的是什麼事物,即說明的物件是什麼;閱讀事理說明文,要弄清文章說明了什麼事理。

如何找準說明物件呢?

1、看題目,不少題目都表示說明的物件。如(中國石拱橋)。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說明文往往運用這種句子來突出所要說明的事物和特徵。

(二)抓住事物特徵:事物的特徵主要表現在構造(內外),形態(大小、長短等),性質(硬、軟、冷、熱等),變化(動、靜、快、慢),成因(簡單、複雜),功用(廣狹、正反)等等方面。一般來說,說明文要說明的要點,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徵。除說明的重點外,還要弄清作者介紹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徵,又是從哪些角度介紹的。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圍繞死海的特徵,從三個角度進行說明:先說死海的“死”(現象特徵),再說死海的“不死”(本質特徵),最後又說到死海的“不死”與“死”(現狀與未來發展特徵)。這樣死海的全面特徵便被一層一層地揭示出來了。又如《蘇州園林》一文,圍繞“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總特點,從五個方面加以說明:亭臺軒榭的佈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以及門窗雕鏤琢磨和顏色等。這樣從不同方面歸納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蘇州園林的特色。

(三)歸納說明方法:閱讀說明文時,邊讀邊標出文章所使用的說明方法,然後總結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並進而分析這些說明方法對準確說明事物特徵所起的作用。

(四)逐段概括要點,理清說明順序:概括要點時,要重視首括句、尾結句或提問式語句的作用,重視給概念下定義或解說的語句的作用。閱讀時可以把這些語句勾畫出來。概括要點時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簡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點的基礎上,用“同類合併”的方法,把全文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幾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連綴起來,就能比較清楚地顯示出全文的說明順序了。使用什麼說明順序,還要看說明的物件。一般來說,說明事物的演變發展的,用時間順序;說明建築物的,用空間順序;介紹高科技產品或說明事物間的聯絡的',用邏輯順序。

五)整體感知,把握中心:在理清說明順序的基礎上,分析段與段、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結構了。如是總—分式的結構還要著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麼原則組合的,是並列,是遞進,還是包含有總分關係。遞進式結構要著重分析各層意思是怎樣逐步深入展開的,是由現象到本質,還是由個別到一般,或是從結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結構後,最好能畫出結構示意圖。說明中心就是歸納出一篇說明文說明了被說明事物的怎樣的特徵,或闡釋怎樣的事理。在理清說明順序、把握文章結構的基礎上,再歸納說明中心也就不難了。

(六)體會語言準確性:準確是說明語言的特點。分析說明文語言,就是看遣詞造句是怎樣準確說明被說明事物的特徵的。要注意分析關鍵詞語的作用。如《向沙漠進軍》一文中“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說明沙漠危害之嚴重;去掉“自然”“敵人”性質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絕對化了。當然,文字的生動性也應充分注意。

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篇9

■審析題幹,明確關鍵詞語

現代文主觀閱讀試題題幹中的關鍵詞語,標示著對答案的要求,也暗示著答題的內容。仔細審析題幹,弄清題目要求,抓住關鍵詞語是解答每道閱讀題至關重要的步驟。例如,20xx年全國Ⅰ第14題,題幹設定了兩問,其中的關鍵詞分別是“為什麼”“反覆”和“這樣的寫法”“好處”,那麼答案的構成就應該圍繞這四個關鍵詞展開。首先要回答作者“為什麼”不信了春天和作者“為什麼”要“反覆”表達這個意思;其次要弄清“這樣的寫法”指什麼,然後回答其“好處”。題幹也限定了答題的內容。回答第一問要從文章內容的角度考慮,需要考生按照作者的幾次重複,找到文中相關的敘事,梳理、概括原文的資訊;第二問要從寫作手法和技巧的角度考慮,需要考生調動自身關於散文寫作手法的.知識儲備,結合臨場閱讀文章的切身感受,聯絡全文的整體構思加以分析。

■整體閱讀,展開思維聯想

整體閱讀,是指在對關鍵詞、關鍵句和重要段落深刻理解基礎上對全文內容的把握。只有這樣才可以針對題幹準確而有效地展開聯想。例如,20xx年全國Ⅱ第14題,“作者寫春天的夢,為什麼要從冬天的雪花寫起?”回答這一題目,要在把握文章歌頌春天的主題基礎上展開思維聯想。文中“1981年”的提示、改革開放、春天的象徵意、作者心中澎湃的熱情和夢想;考生再結合自身相關的生活經驗和寫作體驗,經過編織形成有效的思維鏈條。不難得出“雪花是春天的使者,能給人以‘溫馨的夢’;嚴冬過後是春天,嚴冬之中更易引起人們對春天的期盼和渴慕”的答案。嚴冬蘊春之“常規”,雪花報春之感悟,人同此心之常理,是我們與作者共有的人生體驗。

■深入思考,確定答題格式

現代文主觀閱讀試題,都是要求對各類文章從不同角度的解讀,沒有也不可能有簡明的答題公式,但並不等於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尋。例如,20xx年全國Ⅰ第19題,“第九段中,作者對老家河流、風沙、屋頂、炊煙、做飯的人……的回憶,主要運用了什麼樣的描寫手法?營造了一種什麼樣的氣氛?”題幹兩問中的關鍵詞分別暗示的答題內容是“描寫手法及其作用”,第一問“是什麼”(運用白描手法,以樸素的語言寫出真情),其格式為:術語+內容闡述;第二問“怎麼樣”(營造了一種傷感的氣氛),其格式為:作用。

■組織語言,提升答題質量

經過以上三個階段的準備,答案的輪廓便會凸顯出來,這時就要組織恰當的語言來寫出答案。很多考生由於語言不到位,在這一步會或多或少地丟分。如20xx年廣東卷第19題,“依據最後一段文字,如何理解‘天壇、太廟,依傍的是祖蔭’這句話?”這是一個有深刻含義的比喻句,按照其基本的答題格式應該是“字面意+隱含意”,也就是說這句話雖可以有多種理解,但至少要寫出兩層意思,即“天壇、太廟旁邊的樹是古人為了造福子孫種下的,是好長時間才長成的(字面義);藝術風格的形成,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隱含義)”一些考生的考場實踐卻並非如此,如有的考生答“藝術風格就像是樹,需經歷多年累月的積累而形成、而天壇、太廟都是古代藝術的象徵;依傍的“祖蔭”,就是其累積的見證。”不難看出,這位考生心裡比較清楚這句話的含義,但由於沒有組織起有力的語言,反而用隱含義來解釋字面義,造成無謂的丟分(卷面實得2分),十分可惜。

在最後10天時間裡,迴歸課本、迴歸基礎是保證大學聯考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考生已做了大量的現代文閱讀練習,已具備了衝刺大學聯考的實力,但“舊書不厭百回讀”,還應多翻閱已做過的試卷,體會以上所介紹的答題技巧,如此,既可免讀書之勞,又能獲答題之逸。

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篇10

不同文體、型別的問題,解答的思路和方式不一樣,集中複習訓練階段,同學們更要有意識地進行歸納、總結並融會貫通。這裡,仝老師就幾種典型考點的答題思路、技巧為同學們作了指導:

1、理解詞語的語境義

一是搞清楚詞語的本意,二是分析這些詞語在文句中的表意作用,三是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內涵。

例如:“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魯迅《阿長與〈山海經〉》)這句中的“震悚”的本意是“因恐懼而顫抖;震驚”聯絡上下文,它強烈地表現了“我”被深深感動的情感;從而說明了阿長的熱心對“我”成長的意義的重大。

2、理解某句子的含義或分析句子的作用

(1)理解句子的含義,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詞語,明白句子的表層含義,再結合上下文或主旨,並聯系句子的修辭、表現手法等,用通順、明白的語言把深層含義詮釋出來。

(2)分析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考慮,可以從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結合表達方式等來進行。

在文章開頭,內容方面上:(議論、抒情句)開門見山,開篇點題(主旨、話題、論點);(描寫句)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地點,渲染氣氛,定下感情基調等。結構方面:或總領下文,或埋下伏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記敘文),或設定懸念、吸引讀者(記敘文)等。

在文章中間,內容方面:(議論、抒情句)畫龍點睛,點明事件的意義,抒發作者的感情等;結構方面:承上啟下(過渡);概括分論點(議論文)等。如果句子單獨成段,還有強調的作用。

在文章末尾,內容方面:(議論、抒情句)點明(強調)中心,深化(昇華)主題(記敘文);歸納總結論點(議論文);照應題目,首尾呼應,使結構完整等。

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篇11

文學作品中常會出現一些主體物件之外的景物,這些景物描寫,並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經過了作者的主觀選擇,賦予了它們特定的含義,因而具有相應的價值和意義。同時,注意這些景物出現在哪種文學作品中,是寫景狀物,還是敘事記人。第三,要注意景物描寫在文章中出現的位置,是開頭、結尾還是穿插文中,從結構上看也有特定作用。大學聯考中一些試題便是特意為景物的作用而設定的。那麼,這些試題是如何設計的?景物在文中究竟具有哪些作用呢?

【題型透視】

1、歸納景物的特點。首先要明確這一景物描寫中具體有哪些景物,或者同一景物中從哪些角度寫的;其次要緊扣作者描寫景物的詞語,特別是動詞、形容詞、副詞和數量詞。答題時有的只需簡單概括,或提煉作答。

2、說明景物描寫的作用。在明確景物特點的基礎上,結合標題、文體和原文內容,注意景物出現的位置,便能進一步從內容上、結構上明確其作用。

3、歸納景物描寫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及其作用。常見的修辭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表現手法則可以從結構、描寫、抒情等方面進行歸納,明確這些手法和相應的作用,結合原文內容和文體,能順利解答這類問題。

4、明確景物的特定意義。景物的特定意義有比喻義、哲理義、象徵義等,文學作品的意義往往不會明說,需要讀者通過對整個文章的理解去發掘和揣摩。

【備考策略】

一、抓住關鍵詞語,明確景物特點。

作者描寫景物會展現其特點。同一場景中,作者寫了哪些景物,各用什麼詞語來修飾或形容它們;這些具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的詞語,突出了景物哪一方面或哪些側面的特點。明確了這一切,便能較輕鬆地回答問題。

【例1】(易雲武《塔上的樹》20xx年天津卷)船泊碼頭,便要去仔細看這幅山水潑墨,它是一座七層古塔,雖然已老態龍鍾,不單磚石風蝕斑駁,而且所有的塔角翹簷都已破損殘缺,僅僅剩下三隻寂寞的風鈴,但已啞然失聲,惟有被香燭燻烤得髹黑的塔門及殘存於地縫裡的灰燼,才表明也還有人來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過是一個凝固了的歷史故事罷了,在湘西山區,這樣的故事也還多著呢。

本文第2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態龍鍾體現在哪些方面?請加以概括。

【解析】這是本題的第一問,要注意作品是用哪些詞、從哪些方面寫塔的特點的。物件上,寫了磚石、塔角翹簷、風鈴、塔門和灰燼;用詞上,用風蝕斑駁寫磚石,破損殘缺寫塔角翹簷,用三隻寂寞和啞然失聲寫風鈴,還用惟有被香燭燻烤得髹黑寫塔門,用殘存於地縫裡寫灰燼,突出了景物破敗、荒殘、寂靜的特點。

【參考答案】磚石斑駁,塔角翹簷破損殘缺,風鈴失聲,突出了景物破敗、荒殘、寂靜的特點。

二、明確描寫手法,結合位置解答。

描寫常採用不同的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以突出景物的特點和其內在的含義,因此,結合各種修辭和表現手法的作用,聯絡文體和具體內容,考察景物描寫在文中出現的位置及其作用,能較好地解答這類的試題。

【例2(埃·格林《晚秋》20xx年江西卷)秋季裡的這一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但這卻讓瓦薩卡的心情更加煩悶。溫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戲弄他,嘲笑他,鄙視他

一陣已有幾分涼意的秋風吹了過來,幾片金黃的葉子在空中划著美麗的弧線輕盈地飄落到地上。

請指出小說開頭畫線部分的景物描寫的主要作用。

【解題透析】文章的行文構思,可以先看標題,開頭和結尾,再看文章大意。本文標題是晚秋,而首段寫的是晚秋的景色及他的心情。結尾又提到涼爽的秋風輕拂在他的臉上,他的呼吸也自如了。景物描寫一般情況有點明季節,渲染氣氛,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烘托人物形象等作用。這裡景物描寫主要作用顯然是為了設定懸念,引起下文,推動情節發展的。

【參考答案】①結構上的作用:點題,與結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嚴謹。②內容上:設定懸念,便於展開故事情節。

三、明確基本用意,多方鑑賞歸納。

景物描寫有著多方面的作用,對於較為籠統的鑑賞題,考生往往覺得難以下手。其實,只要注意景物本身的特點,明確它所代表的意味或氣氛,並注意景物描寫在塑造人物和展開情節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關注相應的表現手法,再聯絡上下文,便可以鑑賞景物描寫的作用了。

【例3】(米哈依爾·扎多爾諾夫《第9車廂》20xx年浙江卷)我不知道這次行車後列車長是不是瘋了,只是邊吸著煙邊想:列車怎麼聽這麼長時間呀?然後他往窗外望了一眼,這才發現前面後面的車廂都沒了蹤影。就更別說半天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禿禿的,一輪圓月冷冷照在停著第9車廂的備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連外衣都沒穿就從鋪位上跳了下來,猜測著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們,到底在臥鋪到哪兒了。(米哈依爾·扎多爾諾夫《第9車廂》)

賞析畫線部分的景物描寫。

【解析】本文為敘事作品,而題目要求的是鑑賞,因此,需要多方考慮其作用。如景物特點展示了作者創造的氛圍,景物出現的位置揭示了內在意義,而景物與人物的關係則起到了烘托和對比的作用。這樣就能較為全面地欣賞答題了。

【參考答案】①光禿禿大草原,冷冷的圓月渲染了空曠、荒蕪、悽清的氛圍;②烘托了人物的無助感;③以月之圓顯人物心情、事情結局之殘,與結尾點明的已成泡影的旅遊構成對照。

四、挖掘景物內涵,明確深層意義。

一般地說,景物描寫既然是作者的主觀選擇和創造,必然有一定的內涵。至於它屬比喻義、哲理義、象徵義中的哪一種,需要對內容深入挖掘,全面理解並加以解答。這類題往往是某一主體景物的作用,在此不予贅述。

【實戰演練】

迎風冒雪訪雪芹張夢陽

①從溫馨、寬敞的新居走出來,雪下得正緊。雖然算不上鵝毛大雪,卻也紛紛揚揚從蒼茫的天宇間落將下來,攪得滿世界白皚皚的。雪花拂在臉上,涼颼颼的。我迎風冒雪朝北走去,去往北京植物園的曹雪芹故居,朝拜心中的雪芹。

②為什麼晚年要遷居到西山楓林來住?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希望離曹雪芹近些。所以11月初剛一安居,立即就去看望他。那是霜葉紅似二月花的深秋,故居掩映在如火的紅葉中分外妖嬈。遷居前我也曾在煙柳剛透綠芽的早春來過,故居牆根的霜痕正依稀見綠。繁花似錦、奼紫嫣紅的夏天,我又曾多次在故居門前的`古槐綠蔭下悠緩地品茗沉思。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扣富兒門。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一年四季來這裡,都會感受到雪芹黃葉著書時的氛圍,然而最能體會出真諦的還是冬天,在迎風冒雪的荒寒寂寞中方能對曹雪芹當年的創作心境產生刻骨的體驗。

③魯迅曾經感謝他的父親不善經營、窮了下來,所以才使他在從小康墜入困頓的途路中看見了世人的真面目,寫出了近代最深刻揭露世人靈魂的文集。同理,如果曹氏家族不遭遇抄家厄運,少年曹雪芹不在燕京體味世態的炎涼,又在舉家食粥酒常賒的艱苦環境中黃葉著書,而是仍然在燈紅酒綠、溫軟甜香中過闊少爺的生活,也絕對寫不出《紅樓夢》。當然,倘若他們都未曾闊過,未曾經歷上下的波折、冷熱的反差,而是始終在貧窮中度日,也不可能有現在的成就。這兩位中國近三百年來最偉大的文學家的人生歷程是這般相似,都有如從火熱的夏天,驟然間落到嚴寒的冬季,恍然感到痛徹肌骨的寒冷,於冷暖反差中品味人世,從而體察深切,思考深邃。雖然冬天的公園沒有人去,但是要體會魯迅、曹雪芹的心境,最好是冬天。

④雪下著,已經很厚的白雪在腳下發出吱吱的響聲,雪花拂在臉上,涼嗖嗖的。看見香山下的植物園了,層層樹海都覆蓋著白雪的衣被。看見黃葉村了,鐵絲般的柳樹枝條在雪霧中顯得迷迷濛濛。看見雪芹的塑像了,頭上肩上蒙了一層雪,眉頭緊皺,低頭沉思著什麼。臥雪黃葉村,紅樓夢無休。我感到,雪中的塑像才最真切地表現了曹雪芹的形象和神態。因為雪芹正是在冰雪料峭中思索人生,在風雪刺骨的寒夜裡寫他的《紅樓夢》的。而這時寫出的文字,是將身外的冰雪轉化為心中的徹冷,再化作對這人世的冷察,化作不朽的華章,倒更是嘔心瀝血的切膚之作。雪芹,實在是離不了雪!他就是雪中的芹圃。難怪他魂歸去時,也是冰天雪地之際。

⑤我點了一支菸,深深吸了一口,繼續迎風冒雪在雪芹塑像前徘徊,在古槐下佇立,在故居周圍疾走,恍忽中似乎看到曹雪芹的魂魄在這山水間徜徉

⑥或許會有人說,黃葉村壓根就沒有什麼曹雪芹故居,甚至於也沒有什麼著書的曹雪芹,只有抄寫勤。你所心儀的去處其實是子虛烏有的太虛幻境。也可能吧!但其實,很多文化人物都是精神性的,對大多數人來說,毋庸過於較真。就讓曹雪芹和他的黃葉村故居活在我心中吧,我時時感到雪芹就在我的身邊,給我講述著他的人生閱歷,講解著他用生命鑄成的《紅樓夢》,講誦著天地宇宙的真經,激勵我永遠無休止地向更高的思想和藝術境界攀登。

⑦雪下著,已經很厚的白雪在腳下發出吱吱的響聲,雪花拂在臉上,涼嗖嗖的。我在迎風冒雪中深切感到了人活天地間的充實與幸福(有刪節)

1、第②段文字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描寫雪芹的故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第④段中,作者是如何展開描寫的?

3、第④段和第⑦段中,作者兩次寫到雪下著,已經很厚的白雪在腳下發出吱吱的響聲,雪花拂在臉上,涼嗖嗖的,請分析它們的寫法和不同的作用。

【參考答案】

1、主要運用襯托手法。通過自己一年四季拜訪曹雪芹故居的不同感受,突出冬天的拜訪最能體味到曹雪芹當年的創作心境;也為本文重點寫冬天的拜訪,獲得最深刻感悟作鋪墊。

2、作者按照行蹤,由遠而近,依次描寫了香山植物園中覆蓋著白雪的樹,黃葉村雪霧迷迷濛濛的柳樹枝條,以及頭上肩上蒙了一層雪的雪芹塑像。突出雪中景物的特點,點明瞭時令,照應了題目,並渲染了環境氣氛。

3、兩處內容,同樣是作者描寫自己在雪中的行走,突出的是雪的厚度、聲音和作者對寒冷的具體感受,照應了題目,突出了拜訪的時令特點。但寫作目的不同,前者主要是突出迎風冒雪前往時的情狀,與本段後文寫雪芹的塑像作鋪墊,說明雪中的塑像才最真切地表現了曹雪芹的形象和神態;後者則是照應末句,反襯拜訪雪芹後精神的愉悅和心靈的寧靜。(一葉飄然煙雨中的blog)

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篇12

“能閱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這是語文學科考試《大綱》中對現代文閱讀的總體性要求,具體考點包括3個能力層級共9項內容。大學聯考命題在檢測現代文閱讀能力時,共有兩種題型兩個大題,即在第一卷客觀性選擇題中檢測社會科學類或自然科學類文章的閱讀能力,共有4個小題12分;在第二卷主觀性試題中檢測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力,共4個道題,18分。要想在現代文閱讀題上拿到比較理想的分數,我們認為除了平時多閱讀勤思考多練習,還得掌握一些解題技巧,並且靈活運用。

首先,樹立整體閱讀意識,力爭從巨集觀上把握文字的大體意思。如從文字的標題入手明確文字的表現物件,並且多方設問:本文的表現物件是什麼?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一物件的?表現物件的什麼?為什麼要表現這一物件?作者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從尾註或夾註入手,力爭大體瞭解文字的寫作背靜,或者與文字有關的情況等。從題乾的設問,特別是文學作品閱讀的多項選擇題的選項入手大膽推測文字的表達技巧和大體內容,以進一步驗證前面的推斷。例如,廣東省20xx年秋季的大學聯考試題第五大題《說樹》,從標題入手,我們知道文字是以樹為表現物件的,第一段主要內容和第二段開頭部分文字是從鄉情(或對故鄉的感情)角度來表現的,第一段的末尾處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表現的,第三段主要是對與樹相關的經歷(探索樹的精靈)的回顧,第四段是從樹與人生與藝術的關係角度來表現的。那麼,作者為什麼要表現樹呢?從第四段的內容,我們可以推斷出來:表現樹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表達對藝術的認識。從多項選擇題的選項尤其是E項中,我們進一步驗證了這一點;至少,我們可以想到文字可能表現的.是這一主旨。這樣,我們在動手做題之前,對文字就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是下一步準確解題的保證。

其次,樹立問題意識,速讀文字。所謂問題意識,不是我們在平時學習或閱讀中的那種質疑,而是認真審題,明確題乾的設問。心繫這些問題,迅速閱讀文字。這一步的閱讀,是以段落為單位的,是對文字大致上的瞭解,而不是逐字逐句的推敲理解。為了迅速把握語段的大體意思,我們可以通過捕捉段落主旨句的辦法大體瞭解語段的意思。一般來講,段落的主旨句,要麼在段首,要麼在段尾,要麼在段落的中間;當然,有的段落是沒有主旨句的,這就需要自己通過整合來概括。對社科類文字和自然科學類文字,我們還應該在捕捉段落主旨句的前提下,善於提取主旨句中的關鍵性詞語,因為寫作這類文章的人更加註重文章結構的嚴謹性和表情達意的準確性,如同做學問那樣作文章,緊緊圍繞關鍵性的詞語具體解釋,或深入闡發,一步一步,一板一眼,邏輯性是非常強的。就大學聯考命題來看,特別是第一卷中“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的客觀性選擇題,大多也是圍繞著關鍵詞來設題的,如20xx年秋季全國大學聯考河北等六省卷的第7題,就是考查對第一自然段的關鍵詞——“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理解,青海卷的第7題考查對第一段的關鍵詞——“茶馬古道”的理解,天津卷第7題考查對第一段關鍵詞——“技術跨越發展”的理解。

在閱讀過程中,我們還要隨時進行整合,即將意思相同或從不同角度表現同一意思的內容迅速整合到一起,形成表意完整的語意板塊。從閱讀的目的上說,此步的閱讀依然屬於整體感知,而不屬於精讀,更算不上研讀,所以,一般來講,我們還不能動手做題。從閱讀的時間分配上看,完成此項工作,大體上是三四分鐘。

此外,準確確定閱讀區間,即牢牢鎖定答題的範圍。例如,前面所舉的例子,第18題題目設問:“從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為什麼欣賞冬天的樹?”要回答這一問題,必須關注文字的第二段,特別是本段的最後幾句話,也就是把目光牢牢鎖定在這個範圍內。經過篩選並提取資訊,我們確定正確答案應包括兩層意思,即作者喜歡冬天的樹的直接理由是“冬天的樹,更見體態魁梧或綽約多姿之美,是線結構之美。”本質上的更深刻的理由是“冬天的樹充滿強勁的筋骨,是樹之精靈的世界,是人之精靈的世界。”

在解答主觀性表述題時,我們還應樹立“賦分”意識,即根據試題的分數來大膽推斷答案大體上可分為幾點來表述,如4分的題一般可分為兩條來表述,6分的題可分為三條來表述。事實上,標準答案也是按照兩條或三條來確定答案要點的。在組織答案時,可以採用摘錄式方法,即文字中如有現成的答案,如高度概括性的又能準確解答題目設問的句子,就可以直接抄錄;可以採用重組法組織答案,即從所確定的閱讀範圍內提取能夠回答題目設問的關鍵性詞語,然後用我們自己的話連綴起來;可以採用自撰式方法組織答案,特別是那些含蓄性語句的理解的題目的答案,一般來講,文字中沒有現成的概括性的語句,有時甚至連關鍵性的詞語都找不到,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組織答案。

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篇13

一、讀懂文章

讀懂文章是解答問題的前提。近幾年的文學作品鑑賞以議論文、散文(寫物散文)居多,並且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給閱讀理解帶來一定的障礙。相反,它卻恰好地考查了考生對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文學作品的審美鑑賞能力。所以在解答題目之前,必須先排除障礙讀懂文章。

1.看結構層次

不管什麼文體的文學作品,都有一定的層次性。議論文,要讀懂作者的觀點和態度;圍繞觀點,作者選取了哪些材料以及如何組織這些材料(材料與材料、材料與觀點之間的關係,材料的特點等)加以論證的;劃清區域性段落結構及整體結構,知各層之大義,曉行文之思路。如1999年大學聯考之《創造宣言》:作者圍繞“教育者應該創造”的觀點,批評了五種錯誤觀點(反面材料)並得出結論,就具有很強的層次性。散文,要讀懂作者的情感、情感基調;圍繞情感(或物)之線作者敘寫了哪些人事物(材料)。如20xx年大學聯考之《長城》一文:作者從描寫眼前的實景轉向對歷史的回顧,回顧了長城的悽婉的歷史、民族封閉的象徵、文化愚鈍的標誌及現在的開放、自信,脈絡清晰,古今對比分明,顯示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自豪與自信。

2.看寫作手法

在文學作品中,常見的寫作手法有渲染、襯托、鋪墊(設伏筆)、象徵、對比、比喻、擬人、引用、所用人稱等;結構上採用以小見大、先抑後揚、託物言志、前後照應等表現手法;語言上採用正話反說、俏皮幽默等技巧。閱讀時,必須具備一雙慧眼,識別作者所用寫作手法、表現手法及語言表達技巧,關鍵理解各種寫作手法的作用。如:渲染是為了烘染某種氛圍、人物心境;襯托有正襯與反襯之分,它們分別襯托什麼;鋪墊給下文情節產生的必然以一種暗示;象徵是利用景物的特徵或隱含內容來象徵人的品性、節操;對比是為突出某一方面的特點;比喻是為了描寫得形象生動,敘述中便於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有利於讀者理解文章;擬人是把物人格化,創造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引起讀者豐富的聯想;引用視引用的內容具有多項作用(引用傳說故事是為了增強文章的傳奇性、風物的神祕性,豐富文章的內容;引用詩歌除豐富文章內容外,結合描寫的景物,可增強文章的詩情畫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說服力);採用第二人稱,使人感到親切自然,關係密切,或將物擬人化,便於抒發感情,如20xx年的《長城》;等等。

3.看重要的詞、句

作者在行文中往往運用了一些具有特殊含義的詞句或在行文結構上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語句或在抒發情感時、描寫景物時使用一些帶有明顯情感基調、景物特點的語句。如在詞語方面應具體注意體現作者立場觀點的詞語、表現作者主題思想的詞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的詞語、對文章結構起照應連線作用的詞語、有比喻借代反語等意義的特殊詞語、根據語境隨情而作含有別種意項的詞語等;在語句方面應具體注意語義比較含蓄利於發揮的句子、表現整個作品主題思想或脈絡層次的關鍵性語句——文眼、內涵較為豐富形象生動的句子、文中的中心句總結句過渡句、比較容易理解錯誤的語句和難以理解的比喻句、抒發某種情感連用相同句式的語句等。它們都是出卷人拿來出題的物件,在閱讀的過程中,必須讀懂行文中重要的詞句。

試以過渡句、連用問句、比喻句為例:

過渡句除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外,還有一定的概括性,在閱讀時必須明確它所概括的具體內容。如布封的《天鵝》一文,作者在開頭兩節的文字中分別以“天鵝的面目優雅、形狀妍美”、“我們看見它在水上活動得那麼輕便自由,就不能不承認它不但是羽族裡第一名善航者,並且是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的航行術的最美的典型”作每節的中心句,然後在第三節開頭以“天鵝既有天生的美質,又有自由的美德”作過渡句。很明顯,此過渡句除承上又啟下的作用外,“天生的美質”包含了以上兩節文字的內容,如用簡潔的語言來回答,即是指“優雅妍美的形態,善航的最美的典型”。

連用問句一般用來抒發強烈的情感,在閱讀時就必須明確作者所抒發的何種情思。如巴金的《廢園外》一文中,作者這樣寫道:

夜色降下來,園子漸漸地隱沒在黑暗裡。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黝暗。但是花搖頭的姿態還是看得見。周圍沒有別的人,寂寞的感覺突然侵襲到我的身上來。為什麼這樣靜?為什麼不出現一個人來聽我憤慨地講述那個少女的故事?難道我是在夢裡?

在此段文字中,作者連用了三個問句,只要結合文章主旨——“作者對年輕生命被扼殺的無限痛惜和對卑劣、凶殘的日本侵略者的無比憤恨”,就能很好地答出它的作用:“敵人的卑劣、少女的慘死,震撼了作者的心靈,他要控訴、抗議,而黑暗、寂寞使他無法傾訴,倍感壓抑,作者連用三個問句正是為了能更鮮明強烈地表達這種無法抑制的悲憤之情”。

比喻句在論證或敘述中,能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或使描寫的景物更加的形象生動。如李耕的《船之旅》一文中用“舟船入江河”比喻“人生於世間”;用“舟船不能擺脫波濤巨浪”比喻“人生不能擺脫飢寒之苦災險之虞以及生之情慾和生存空間強加的種種騷擾與苦惱”;用“舟船泊岸”比喻“人生的歸宿”。這樣寫的作用是“把抽象的人生寫得具體形象”。

讀懂了文章,知曉了文章的詞句、大小巨瑣的手法及結構層次,就等於現代文閱讀理解成功了一半。下一步就可以答題了,但注意審題。

總結:現代文閱讀由於其覆蓋面廣,綜合性強,而且分值高,因而成為僅次於作文的大項。

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篇14

現代文閱讀有關佈局的題型:

提問方式: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答題思路:

1)確認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

1.文首: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定懸念,為下文作輔墊。

2. 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呼應前文。

3. 文末:點明中心;昇華感情,深化主題;照應開頭,結構嚴謹;照應上文,前後呼應;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

2)明確段落的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入手)

答題示例1:我怕我父親,他打我是真打。看著他瞪圓了眼,一步一步逼近,還不敢躲,繃緊了肌肉等著,於是一巴掌扇過來,於是腦袋嗡的一聲……(節選自韓羽《父子之間的怯意》)問:請簡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為下文寫父親對“我”的愛作反襯;(2)為文末寫父親對“我”的怯意作鋪墊;(3)照應了“父子之間的怯意”這個題目。

答題示例2:(20xx年大學聯考題)從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來電話”這件事,在內容和結構上分別起了什麼作用?——① 內容上,這件事啟示人們要熱愛生命,感悟生活,詩意地看待生活。② 結構上,起過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發了議論。

答題示例3:(20xx年大學聯考題)本文以懷錶為線索,可以分三個層次,請分析這樣安排的作用和好處。

①作用:第一層寫修表的經過,為下文介紹表的來歷作鋪墊;第二層寫表的來歷凸顯父親的精神;第三層寫表的'傳承突出作者對父親精神的感悟。②好處:由表及人,層次分明;環環相扣,嚴密緊湊。

補充:

1.線索:記敘文常以時間推移、空間轉換、情景變化、思維邏輯順序等來安排層次。散文構思的線索,一般常見的有如下幾種: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物為線索;以空間位置為線索。

2.矛盾句: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內涵,表達深刻見解。

3. 段意的歸納

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