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朗讀的技巧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1W

朗誦朗讀的技巧1

一、朗讀首先要正確.

朗誦朗讀的技巧

正確指的是用普通話讀,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顛倒、不唱讀,能讀出輕聲和兒化韻.朗讀正確,是讀書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比較難達到的要求,稍不注意,就會出錯.要讀得正確,必須養成認真讀書的習慣,讀書時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

二、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要做到朗讀得流利.

流利指的是不斷讀,不讀破句,不重複字句.要做到流利地讀,就不能夠看一個詞讀一個詞,看一句話讀一句話.要做到嘴裡讀這個詞的時候,眼睛就看到下面一個詞甚至幾個詞;嘴裡讀這句話時,眼睛就看到下面一句話。

三、朗讀速度要適中.

在朗讀過程中還要注意停頓,標點是書面語言組成部分,它表示了句子的不同語氣和不同長短的停頓,所以要能根據文中的標點讀出適當的停頓.正確 的讀出標點的停頓,可以幫助理解詞句的結構、文章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除去注意長句中間的停頓外,在讀完課題後,也應稍作停頓,再讀課文,每個自然段間也應有停頓.

四、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讀.

理解是朗讀的實質,也是朗讀的目的,如果朗讀的正確、流利、速度也合適、停頓也正確,但讀完後不理解內容,等於白讀.語文課的朗讀是為了讀懂課文,朗讀一定要邊讀邊想,可以和課文後的思考題結合起來,也可以在讀完課文後自己提出有關內容的問題,通過在讀解決問題,逐步養成讀書動腦的習慣.

五、會適當運用朗讀技巧.

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是朗讀好的基礎.但是,如果不能把從課文中理解的東西正確的運用語調、速度、重音、停頓等手段表達出來,還是達不到讀出思想感情的水平.所以,還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礎上適當運用朗讀技巧來表情達意.

1.語調.語調對錶達思想感情的作用很大.像啊這個字,唸的長一點、短一點、高一點、低一點、重一點、輕一點就可以表達出;每篇課文有個基本語調基調.如《祖父的園子》的基調是歡快喜悅的,《慈母情深》的基調是深沉、辛酸的,《橋》的基調是激昂的同一篇課文,不同部分、不同句子的語調也不同.

2.速度.根據課文的內容,決定朗讀的速度.一般緊急、熱烈、愉快、興奮的內容要讀得稍快一些;莊嚴、沉痛、平靜、悲傷的內容要讀得稍慢一些.在一篇課文中,速度也是有變化的

3.重音.在表達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詞語要讀得重一些.重音一般是把聲音加強並配合音節的延長來表現的,有時為了突出某些詞語還要一字一頓地讀.但在表達幸福、溫暖、欣慰、體貼的情懷時,往往要把重音輕讀,即讀得反而比其他語句輕柔.

4.停頓.這裡說的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而作的停頓.為了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一種特殊意義,可以延長和縮短停頓時間,還可以不按標點停頓.在表達複雜的思想感情時,為了增強感染力也可以變化停頓時間.

拓展:孩子大聲朗讀的十大好處!

一、有利於開發右腦。

因為大聲讀實質是朗讀者在自我欣賞自己的聲音,久而久之,有利於孩子形象思維能力的自我培養。

二、能改變孩子的性格。

性格內向者往往發出的聲音也很小,如果孩子都能堅持大聲讀課文及其它文章、書籍,很容易使孩子愛講話,性格也就隨之而變。

三、有利於孩子體會到辯論、爭論的價值。

這是更好的、高質量地參與未來的事務的一種素質。

四、有利於改變自卑。

大多數差生的突出表現就是不會大聲讀課文,大聲讀不好課文,從大聲朗讀開始訓練,許多差生能在讀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五、大聲讀,使腦神經處於極度興奮狀態。

這本身就能刺激孩子深入理解文章、書籍。

六、有利於記憶材料。

大聲讀需要集中精力,大腦處於排空狀態,對記憶有很大幫助。

七、大聲朗讀文章是語感形成的必走之路。

可以這麼說,沒有真正地大聲讀文章,就不會有什麼真正的語感。

誦讀可形成良好的語感,背誦又是內化語文材料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把誦讀形成的語感積澱下來。誦讀的結果會使同學們出口成章,它所積累的大量詞彙、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形式,對於我們的寫作具有直接的模仿和借鑑作用。

八、大聲讀文章有利於詩性美的再現。

每篇文章、書籍都有著詩的美,都有著作者美的靈感,而大聲讀,可以將這種美還原。

九、大聲讀有利於其它學科的學習。

需要廣泛深入思考、記憶的學科如果運用了大聲讀,學習效率一定會很高。

十、有利於提高寫作能力。

大聲讀他人作品是學習的過程,大聲讀自己的作品實質是修改完善的過程。誦讀和背誦可以把情緒最廣泛地調動起來,名篇佳作的音韻美、節奏美、氣勢美,只有在誦讀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轉、合,只有在誦讀中才能深刻地體會到。

朗誦朗讀的技巧2

關於朗讀的技巧與方法

1.形象感受的運用

朗讀者的形象感受,來源於作品中的詞語概念對朗讀者內心刺激而引起的對客觀事物的感知、體會、思考,是“感之於外,受之於心”而形成的。

朗讀者要善於抓住那些表達事物形象的“實詞”,透過文字“目擊其物”,好像“看到、聽到、嗅到、嚐到、伸手即可得到”一樣,使作品中的情、景、物、人、事、理在朗讀者內心“活”起來,形成“內心視象”。朗讀者自身的經歷、經驗和知識積蓄,是形成“內心視象”的重要條件。朗讀者要善於發揮記憶聯想和再造想象的能力,以增強有聲語言表達的強烈感染力。

2.邏輯感受的運用

在朗讀時,應會將作品的主次、並列、轉折、遞進、對比、總括等“文路”,在邏輯感受過程中轉化為朗讀者的思路,進而形成內心的“語流”,以增強有聲語言表達的征服力。

朗讀時,作品中的概念、判斷、推理、論證,以及全篇的思想發展脈絡、層次,語句之間的內在聯絡,在朗讀者頭腦中形成的感受,就是邏輯感受。

3.內在語的運用

內在語是為朗讀目的服務的,沒有內在語,有聲語言就會失去光彩和生命。朗讀時,內在語要像一股巨大的潛流,在朗讀者的語言底下不斷滾動著,賦予有聲語言以根據、以生命。內在語的潛流越厚,朗讀也就越有深度,越有味兒。

作品中的某些詞語和句子,有時並不服從其直接含義或表面意思。用“懇求”的語氣來命令,用“命令”的語氣來勸告;“親愛的”一詞也可以表達“恨”,“你真壞”一句,也可以是“你真好。”

4、語氣的運用

語氣,從字面上理解,“語”是通過聲音表現出來的“話語”,“氣”是支撐聲音表現出來的話語的“氣息狀態”。運用於朗讀,語氣則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既有內在的思想感情的色彩和份量(也稱“神”),又有外在的快慢、高低、強弱、虛實的聲音形式(又稱“形”)。所以說,語氣是朗讀中“話語”的“神”與“形”的結合體。

語氣運用的一般規律是:喜則氣滿聲高,悲則氣沉聲緩,愛則氣緩聲柔,憎則氣足聲硬,急則氣短聲促,冷則氣少聲淡,懼則氣提聲抖,怒則氣粗聲重,疑則氣細聲粘,靜則氣舒聲平。朗讀實踐告訴我們:只有感情上的千變萬化,才有氣息上的千姿百態,也才有聲音上的奼紫嫣紅。當然,感情的引發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受著朗讀目的和語言環境制約的。

各種文體的朗讀

1.詩歌的朗讀(講語調時再一塊講)

2.小說的朗讀

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小說的特點是通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

一般的說,在朗讀時要儘量把小說中作者敘述的語言和人物交際的語言區分開來。朗讀故事內容時聲音可略低一些,朗讀人物語言時聲音可略高一些,並且注意既要使二者有別,又要使二者自然的銜接起來。

要讀好人物的對話。人物的語言是人物的“間接形象”,各個人說的話,同各個人的身份、思想、性格以及在當時情節發展中的態度有密切關係。朗讀時要特別注意每個人物的個性,要處理好人物對話間的銜接,能夠從這個人物很快轉到另一個人物,把不同人物逼真的顯現出來。

但是,朗讀畢竟不同於演戲。朗讀人物的語言,主要是強調人物說了些什麼,而不是強調人物是怎樣說的。我們處理人物的對話,要挖掘語句的實質和目的,以我們自己的語言為基礎,表達出話語的內容,不必改變聲音去扮演人物。

3.記敘文的朗讀

記敘文,無論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總要給人以啟迪。記敘文的朗讀,首先要抓住作品的發展線索。其次,還要看記敘文的立意。

朗讀記敘文還要注意朗讀技巧。敘述的語氣要自然、平淡,使文章實實在在的呈現在聽眾面前,不能去摹擬人物的音容笑貌,方言土語。敘事時,如果是層層推進,朗讀速度可一層比一層快;如果說是穿插曲折,就要運用高低快慢、強弱等,讀得波瀾起伏,如果有倒敘或插敘,就要用明顯的停頓把起點和止點交待清楚,銜接自然。尤其要處理好敘述的重點或矛盾的高潮;朗讀結尾不能嘎然而止,應該暗示聽者深入理解主題。

4.議論文的朗讀

議論文要說明、論證某個道理、某個觀點,所以論點、論據、論證是很重要的。議論文的朗讀,必須透闢地“有的放矢”的把握作品內在的邏輯關係,把概念、判斷、推理融會貫通,明確內涵、作用,並以切身感受,鮮明的態度,直言不諱,用具有邏輯“鉗力”的有聲語言表達出來。

態度要明朗。在議論文的朗讀中,態度必須鮮明,是非曲直要求直露;態度明朗,就是要肯定、果斷、從容、大度,還要講究分寸、火候。

重音要堅實。論點也好,論據也好,語氣要肯定,朗讀者的態度要莊重。重音的表達要紮實確切,一般不使用加快、變輕、轉虛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加重並延長音節。有時,為了表示語氣的深沉,還會同時並用低、重、長的方法表達重音。

引用語要注意。在議論文中,論點、論據、論證,經常引用別人的話,或為經典警語,或為名人名言,抑或是某種錯誤言論,可統稱為引語。一般情況下,引語要用平穩的語氣、肯定或否定的態度表達出來。正面引語的表達,要鄭重、較慢,份量要與上下文有區別,引語前後要稍有停頓;反面引語的表達,要注意抓準反義性重音,較快,與上下文相關聯。

5.說明文的朗讀

說明文是介紹、說明工農業生產、科學技術研究和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性質、特點及規律的文章,朗讀說明文應注意說明的方法(如分類、定義、舉例、比較、數字、比喻、圖表等)和說明的種類(如闡述性、記敘述、介紹性、文藝性、實用性說明文等),以便有根據和有針對性地確定朗讀的基調和具體方法。

朗誦朗讀的技巧3

一、抒情散文、詩歌、戲曲

1、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是一種不拘於詩的格律,卻能創造出詩的意境的文體。它通過記人、敘事、寫景、狀物、動人以情,使人在情景交融中受到薰陶。語言表達時,要注意下面的問題

(1)深入理解、大膽想象

(2)心臨場景,進入意境

(3)挖出主題,誦出含義

2、詩歌

(1)深知背景,明確目的

(2)運用想象,大膽設計,詩歌各具特色,但卻離不開形象思維,要大膽利於形象思維豐富自己的想象。

(3)把握節奏,劃分語節。節律是詩歌的生命,它不但展現著意境美,而且顯示著韻味美。把握節奏離不開詩行語節的恰當劃分。劃分語節需要注意的問題

①自由詩,自由詩的語節主要按語意來劃分,以不讀成破句為前提。長句一般分三、四個語節,特別短的句子一個語節。

②格律詩,格律詩有不同的語節安排。如五言詩多從第二個字後劃開,分為兩個語節,如"花間/一壺酒".七言詩多從第二和第四個字之後劃開,分為三個語節。如,"兩個/黃鸝/鳴翠柳".

語節裡包含的音節多少不同,語言表達時,注意語節的時值大體相當。因此,音節多的語節,要讀得緊湊些;音節少的語節要讀得舒緩些,語節間可用短暫的停頓或拖音來顯示。

朗誦、或朗誦詩歌時,語言一定要流暢,不能幹澀。還要特別注意吐字歸音,要求每個字的韻腹拉開發清楚,並且發音部位要到位。

3、戲劇

戲劇臺詞的表達,是一種複雜性的藝術表達。主要的表達技巧有

(1)尊重原作,大膽想象。傳達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藝術美感。

(2)找出臺詞的個性、心理依據。不但要了解角色說什麼,更要了解為什麼要這樣說。

(3)靈活運用口語修辭手段,克服不符合生活的"臉譜"表達。

(4)戲曲臺詞強調以聲音塑造角色。這就要求表達者必須有嫻熟和精湛的技藝,使自己的摹擬作品的音色、語氣,傳達出作品的的真情實感。

二、平實類文章

平實類文章主要包括說明文、議論文。這類文章,無須注入太多感情色彩的成份。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把握

1、論清楚、說明白

2、態度明朗,公正客觀

3、語氣沉穩、重音堅實,語氣應肯定、平和、樸實。在重音表達上一般不使用加快、變輕、轉虛等方法,最常用的是加重並適當拖長音節。其音高和長度要看語氣的色彩和份量。

三、記敘文和小說

1、記敘文

記敘散文中,無論是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的,很少有說教。朗讀、朗誦時,可以從以下四點去把握

(1)線索清晰,也就是抓住作品的發展線索、層次。記敘文的線索,有時表現在人、事、物、景的軸心上,有時則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貫穿作用為轉移。要特別注意作品的內在聯絡。

(2)立意具體,作品的立意就是作品的主題。

(3)表達細膩,具體說:一是敘述要舒展,表達時不要結結巴巴。二是描寫要實在,朗讀、朗誦時不宜過分誇張,不要給人"極度"的感覺。三是人物要神似,不求形似。一定不要摹擬人物的音容笑貌。特別是人物對話,不應單純考慮用什麼樣的音色說話,人物對話要服務於立意。

(4)在聲音的運用上應當輕柔而明朗,聲音實而不硬,柔而不粘,節奏穩中有變,變換自如。不要高音大噪、粗聲粗氣,也不能虛聲虛氣,鬆散懈怠,應如小溪流水般清澈明快。

2、小說

小說有情節、人物、環境等的描寫,是一種需要多種技巧才能把握好的文體。需要注意的問題,主要有三點;

(1)抓住核心。不管什麼小說,總是圍繞一個核心,展開情節、刻畫人物,給人以形象的感染。因此一定要抓住核心,不要陷入一個個具體情節中去。

(2)把握基調,變化節奏。情節是小說的基本構成因素,小說的情節非常複雜,要想準確的表達,就必須抓住主流,準確的確定基調,一便有個統領全篇的感情和態度。

(3)把握對話,塑造人物。語言表達時,要根據小說通篇對人物的介紹、描寫,設計出人物的基本語氣。還要注意人物語言的物件感、空間感、呼應感,對話人之間的關係,問答人之間的呼應,人物說話時的空間位置等等。要設身處地、情景再現,將其表現於聲音、傳達給聽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