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元旦作文3篇(合集)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4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元旦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元旦作文3篇(合集)

元旦作文 篇1

元旦來了,班上好多同學都給爸爸媽媽送禮物,我都羨慕極了。

“喂!”我回頭一看,原來是我的好朋友在叫我呢,“呵呵,楊雨彤,你想好你給你的爸爸媽媽送什麼禮物了嗎?”“還沒呢”,我不好意思的吐吐舌頭,“我還沒有想好呢!”好朋友應了一聲“哦”就跑到教室裡去了。我回想起我們說的話,“得送個禮物給媽媽”我在心裡默默的說到。

過了幾天,數學考試,我忐忑不安,生怕考“翻船”我一題一題做著,怕這次考的分數和上次也一樣差,收捲了,我還有幾題拿不準,不知填哪個好,數學組長陳翔不停的催我快點交考試卷。我不管了,相信自己吧,我提起筆寫了答案交上去了。

中午發考試卷了,我來到班上,看見我的.試卷上用紅筆寫的大大的“95”分,我的心裡都樂開花,把禮物的事情忘到了腦後。

星期五,老師說這次的作文寫“元旦禮物”我這才想起,但我還沒準備好呢,我悶悶不樂的回到了家。

媽媽回到家,我對媽媽說:“媽媽,我沒有給你準備元旦禮物,但是我數學考試考得很好,得了‘95’分”。媽媽開心地笑了:“彤彤,你數學考試考了好成績,就是給媽媽最好的禮物呢!”我也對媽媽笑了,原來,家長眼中最好的禮物,不是賀卡,而是好的考試成績呀!

元旦作文 篇2

元旦去登娘娘山!

元旦節的早上,我們順利的在娘娘山後山腳下會師。集合後老師簡單說說注意事項,隨著老師一聲令下"出發!"我們就像脫韁的野馬爭先恐後朝山上衝!

我一會兒趴著爬,一會兒滾著爬,一會兒奔跑,不一會兒,呼吸就變得急促起來,雙腿像灌滿鉛似的抬不起來,速度也逐漸降了下來,眼看著一個個隊員從我身邊經過,再看後面,很多人也趕上來了還不見爸爸媽媽,我只好自己給自己加加油,頓時四肢感覺又有力氣了,於是我飛快的趕上去,超越了我眼前的隊員。

我感覺走大道有點遠,於是就跟著李老師抄小道,上了小道,突然有點後悔了,小道上根本就沒有路,奇形怪狀的巨石老擋我們的去路,沒辦法,只能手腳並用一點兒一點兒地往上爬,看著一旁是萬丈深淵,我嚇得倒吸一口涼氣!看來做什麼事,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呀,這就是我抄小道付出的代價。

經歷千辛萬苦,終於爬上了娘娘山山頂,累的我滿頭大汗,忽然,一陣冷風吹來,凍得我瑟瑟發抖,還真不明白?怎麼突然就從滿頭大汗變成瑟瑟發抖了呢?站在山頂往下看,迷霧繚繞,山被遮的忽現忽暗,根本看不到底。遠處連綿起伏的山變得又低又矮,好像被我們踩在腳下一樣,我也算是"一覽眾山小"!

在廟前,李老師講:"娘娘山處在秦嶺的.最東端,是靈寶縣裡最高的一座山,娘娘山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從前有三個娘娘私自下凡,被太上老君變成了山!後來,這座山就被稱之為娘娘山"。

元旦娘娘山登頂之行雖然很有趣,刺激,但有些需要完成的沒完成,比如我們棟樑班還要往西走去看南峰飛來石,不過因為天氣時間的原因沒去看,真的很遺憾,下次元旦登娘娘山一定要去看,古有人"登泰山而小天小",今有我"登娘娘山一覽眾山小"!

元旦作文 篇3

“元”為年之始,“旦”為日之晨。“元旦”即新年開始的第一天。

字面上看,“旦”生動地反映了旭日東昇的形象,它下邊的一橫,代表著波濤澎湃的海面,一輪紅日正從海上噴薄而出,放射出燦爛輝煌的光芒。把“元”和“旦”合在一起,就是要人們以蓬勃的朝氣和奮發向上的精神迎接嶄新的開始。

我國曆代元旦月日並不一致。直到漢武帝時才恢復夏曆,以正月七年級為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

辛亥革命後,我國又將春、夏、秋、冬定為四節,即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把陽曆1月1日稱為新年,而不稱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才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

所有采用公曆(陽曆)的國家,都是以每年1月1日為元旦。但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和民族由於使用的歷法以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等不同,新年元旦的日期也就各不相同。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七年級。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七年級”的,有叫“大天七年級”的,有叫“年七年級”的,一般又叫“正月七年級”。

正月七年級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七年級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七年級)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滿清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正月七年級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並未正式公佈和命名。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曆。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稱為“春節”,陽曆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了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