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秋的作文彙總9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68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的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中秋的作文彙總9篇

中秋的作文 篇1

中秋,是團圓的節日,這不,今天晚上,我們一大家子齊聚在飯店,和各自一年未見的親戚打著招呼。

剛走進門,一股幸福感就撲面而來,我們逐一和大家打了招呼,就吃飯了。我們小孩吃飯與大人就不同,大人呢斟上一杯酒,與大家開開玩笑,慢慢地吃,而我們小孩呢,則淨挑些好吃的,一會兒就吃好,與別人玩開了。

晚會到了最開心的階段,不知哪個大人提議,讓大家個自表演個節目活躍氣氛,大家都同意了。王叔叔首當其衝,使出了他的看家本領“熱舞”!他那嫻熟的技術,與千變萬化的動作立即贏得了大家的.掌聲。楊奶奶本來就爭強好勝,這次她也登上了舞臺,唱了幾句越劇。最厲害的還是哥哥,他拿了三個杯子,像馬戲團的小丑一樣,左右交替著,而且速度很快,接住,扔過去,接住,扔過去……我看得眼都花了,可哥哥卻不以為然,嘴裡還哼著歌,不知什麼時候,表演結束了,周圍傳來了雷鳴般的掌聲。大家都看呆了眼……

晚會在一片歡歌笑語中度過了,雖然沒有皎潔的月光,但依然能從表演中體會出一種幸福!

中秋的作文 篇2

今年的中秋,該在哪兒賞月?是“遠山近水曉月美橋”的盧溝橋畔;還是層巒疊嶂,紅葉遍地,月上梢頭的黃山迎客松下;抑或是“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桂林山水間?那兒的美景,霧也飄渺,山也朦朧,月也妖嬈。若邀上佳人同往,親臨這般人間仙境,醉在其中,也不枉人世走一遭。想著,都心神往之。

對月兒的眷戀,要從吃月餅說起,那年那月那日,靜謐的夜晚,清風徐來,皓月當空,樹影婆娑,一家人圍在院落裡小圓桌前,吃著月餅,是那種大如玉盤狀的,切成多個牙兒,一人一塊,其樂也融融。大人說:月宮有嫦娥,有桂花樹,玉兔在樹下搗藥。便豎起了耳朵,還真聽到了砰砰的搗臼聲。於是,便把月宮想成了人間,憐憫起嫦娥了,這麼寂清的夜晚,沒有親人陪伴,偌大的月宮,清清冷冷,她不寂寞嗎?融融的歡樂也因此打了折扣,平添了幾分的悵惘。

孩子的眼裡,不愉快的事,須臾間便拋到腦後。家鄉習俗裡,中秋月夜玩篝火,沒有都市裡隆重的儀式,沒有程式操作上的繁縟,只須找些廢舊的掃帚,澆上柴油,點燃,在曠野裡揮舞、追逐、嬉鬧,重點不在形式,在於遊戲裡的恣意與快樂。

追逐間,不覺來到一渠清水河畔,潺潺的溪流中,月兒也盡顯調皮、輕佻,在鱗鱗微波上跳舞,風有些清涼,鑽進脖頸,像灑進了一把清冷的月光,縮了縮脖子,蹲在一截石階上,脫去鞋襪,腳丫兒在柔柔的碧波里擊蕩,碎了一泓玉玉的波瀾,月兒驚惶,躲閃不及,一屁股跌坐進了河裡,半天爬不出來,兒伴們樂了,哈哈大笑起來,笑聲又在曠野裡迴盪,引來遠處深巷裡一陣犬吠的共鳴。

第一次外地過中秋,是剛讀高中那年。晚上,與兩位要好的同學結伴,互攀著肩膀,去附近大學裡玩耍。校園靜謐的松林下,一教授模樣的長者正在教他的學生練太極,月光似水,漫過樹冠瀉到他的臉上,光影婆娑浮動,臉龐也愈加朦朧而神祕。但見他氣宇軒昂,騰挪閃躲,一招一勢,盡見仙骨。想起楊露禪當年拜師學藝的執著,陡然間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了。仨人商定,由我出面向教授表達誠意。於是,耐心候到他們散場,便尾隨教授到他家門。說明來意,教授先是驚愕,繼而客氣地邀我們進屋,勉勵我們好好學習,日後考入大學,再學也不遲。竊以為那只是習武之人,考驗我們誠意的遁詞,便絞盡腦汁,用盡讚譽溢美之詞,表達我們的仰慕與決心,懇請教授收留。一直說到口乾舌燥,教授仍笑而不應,不為所動。雖心猶不甘,想再堅持一陣兒,猛然抬頭,卻見裡間有一十四、五歲模樣的女孩子,正扶著珠簾偷笑我,女孩明眸潔齒,面若桃花。羞於只顧言懇意切,專注於遊說教授,竟忘記了自己的形容太過誇張而滑稽,冷不丁被女孩兒看了個徹透,一時大窘,便再也張不開口,遂匆匆告別了教授,領著兩位同學落荒而逃。回去的路上,月兒一路追笑著我們,彷彿是那個藏在珠簾後的美麗女孩兒。

記憶裡的中秋,是一首朦朧詩,一幅彩墨畫,有憧憬有遐想,有興奮有熱鬧,也有不著邊際的.鬧劇與荒唐。儘管還有淡淡的落寞與惆悵,那也是少年成長裡的一種情懷。所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況味,也只是到成人的年齡,才如一季綿綿的冷雨澆注到心田。

工作中,也有繁忙或疏忽的時候,手機換號了,竟一時忘記了告訴家人,足足兩個月裡,音訊全無。中秋那天,驀然記起,急忙撥去電話,父親早已在院子裡踱來踱去,坐立不寧了,口中反覆唸叨著:這麼大的兒子了,難道還丟了不成!一陣歉意的問候之後,囑咐他留意查收我寄去的月餅。哥嫂們說,每年寄回的月餅,父親捨不得吃,想我的時候,就取出來看看,只到後來全部壞掉。去年,父親去世了,今年的中秋,故鄉幽靜的宅院裡,再也沒有父親思念我時踽踽徘徊的身影了。

每次外出,臨行前,年幼的女兒總是叮嚀:爸爸,你一定要記起給我打電話哦。我知道,那是濃濃的掛念。與女兒生活在兩個城市裡,今年的中秋也許不能回家陪她,但我心裡一直想說:女兒,中秋那晚,我一定會在電話裡陪你賞月,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也只有你,是最牽掛我的人了!中秋的月兒啊,你賦予人類的意義,又豈止是美景的賞玩?

美景在於悅目,思念常潤滋著心田。如果不能與親愛的人兒團聚,即使有盧溝橋畔的千年古月,黃山迎客松下紅葉掩映裡的皎月,桂林山水“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的浮月,也是索然的。沒有了那份心境,美景只會引來更多的惆悵。相反,在那個夜晚,一家人團聚在餐桌前,分食著大如玉盤的月餅,既便是個綿綿陰雨的中秋夜,那也是無比幸福的。室內溫暖如春,其樂也融融;心中皎月如輪,美也不勝收!

中秋的作文 篇3

中秋賞月,是中華民族亙古不變的傳統,從什麼時候愛上月亮的早已記不清楚,卻唯獨記得,是因為愛上李白的詩,才愛上月亮的,那個“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的豪放李白,那個“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獨李白,那個“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的灑脫李白,那個“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的真情李白,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然而,這是記憶中第一個下雨中秋,這是記憶中第一個無法賞月的中秋,這是記憶中第一個家人無法團聚的中秋。

哥哥在幾百公里外的山東上大學,中秋不回家。晚飯後無聯地刷著朋友圈,突然看到哥哥的動態便不自覺地停下來。望著手機裡的照片和下面的評論,不知說什麼好,還是點開了對話方塊:“哥,中秋快樂”“謝謝、你也是”“在大學裡怎麼樣”“挺好的,就是有點想家。”在螢幕前的我不知道說什麼好,人總會長大,就像鳥兒的羽翼豐滿了一樣會振翅高飛,哥哥飛去了心儀的大學,而我則繼續留在這片林子裡靜靜長大。

抬頭仰望,幕布似的天空,黯淡無光,絲毫尋不到月亮的影子。依稀記得那時候,和哥哥兩人為了爭半個月餅而互不相讓,也曾為了證明月亮是自己的`而吵得不可開交。現在想來,幼稚而溫馨,最感動的莫過於一起賞月了。“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皎潔的月光,如流水般傾瀉在院落裡,流進門檻,流進窗框,流進我小小的心中,時不時飄來一陣沁人心脾的桂香,將我整個身體籠罩,十分愜意……

在這個被雨淋溼的中秋,多麼遺憾不能一起賞月,恐怕也只能借古人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來遙寄相思了吧。

中秋的作文 篇4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有一箇中秋節的神話傳說,它的名字叫做嫦娥奔月,記得這個故事是小時候奶奶講給我聽的,當時聽的津津有味的,覺得嫦娥就是世界上最美的.仙女,奶奶還跟我說,每當看到月亮上出現黑點的時候,有可能就是嫦娥出來跳舞了。

中秋節的晚上,月亮顯得格外圓,也特別亮。家家戶戶都喜歡做在一起,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據說吃月餅像徵著閤家團圓,幾百年來我的家鄉一直有這一傳統風俗。

今天晚上,我們一家便早早聚集在陽臺上,一邊賞月,一邊吃著月餅。桌上的月餅各式各樣,有豆沙月餅、水果月餅、火肉月餅……還放著各種糖果。月亮漸漸地升上了中天,金色的圓月彷彿像一個大月餅,微風吹拂著我們的頭髮,像媽媽的手在輕輕地撫摸著我的頭,這時勞動了一天的奶奶開始為我們講起了“吳剛劃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等許多神話故事。聽聽奶奶的故事,看看天上的圓月,我覺得自己也彷彿進入了角色。

這時在一邊喝著茶的爸爸也接上了話茬,他用手指著圓月說:“你看,月中的吳剛正在砍桂花樹呢?”我抬頭一看,真的,月中真的好像有一個人在使勁地在砍一棵樹呢。爸爸又喝了一口茶,笑容可掬地說:“吳剛砍了一年,才從桂花樹砍下一片葉子,從天上掉到人間就變成了金葉子,這一片金葉子會掉在人間最勤勞的人家門口,這家人便會富起來,所以,你長大了要勤勞,勤勞就是財富。”聽著爸爸的故事,我又一次進入了想像之中,我彷彿看到那桂花葉子正在飄飄悠悠地從天上飄下來,正巧落在我家的門口……

中秋節的神話故事真的是太有意思了,我沉醉在故事裡面無法自拔。

中秋的作文 篇5

中秋是美的,而它的美來源於月亮,在農曆的八月,當美麗的月亮變成白玉盤了的時候,中秋便來臨了!

中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也是海內外華人期盼的日子!

月,是中秋的象徵,所以我們一家人在庭院中欣賞那由眾星襯托的月。在眾星襯托下,我發現星雖然美,但缺少一種君子風範,他們像一群調皮的'孩子,然而月是那樣的秀逸,有一種不在意俗世繁華的孤傲,像一個真真正正的君子。

月,它不僅秀逸,還很堅強。傳說月上有一個人,叫吳剛,每天用斧頭砍月上的桂花樹,每砍一點,月亮就消失一點,但是我從未見過她認輸,每年每月的十五,她都呈現出最美的模樣。

月,擁有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嫦娥曾奔月,月下人曾“推敲”等,無不展現月之文化。

月,願意服務他人,在黑暗之中,月用自己的那種特殊的光亮照亮黑夜中的人們的心房。

中秋之月,中秋之夜,有夜才有月,有中秋之夜才有那中秋的皎潔明月。所以讓我們永遠記住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中秋的作文 篇6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

”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的作文 篇7

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是“人月團圓”的中秋節。人們都喜歡在今天一家人一起吃個晚飯一起賞月。

我們家每年中秋節都去伯伯家裡和爺爺奶奶叔叔嬸嬸他們一起吃飯糰聚。吃過豐富的晚飯後月亮已經爬上了天空中。它又大又圓好像一個大“明鏡”照向夜晚的'大地特別明亮。大人在賞月吃月餅水果;品著茶;/> -->團賴降首由獻ピ鋁粒迨灝⒁堂怯械吶踝旁鋁痢S械撓每曜蛹凶旁鋁粒褂械?……人們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但是今年十五的月亮是最圓了。我們都吃完了,大人在賞月,小孩只顧著自己玩,我好想每天都過節日啊!

中秋的作文 篇8

拜月的目的,不止於“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潔月”,在民間,人們還用拜月來為農作物是否豐收占卜,更有女子拜月以求子。

拜月,古人稱之為“拜月祭”。嚴格地說,“拜月祭”,有兩次。

一次是在“秋分”日,目的是“迎寒”。立秋之後,陰氣漸盛,古人在這一天晚上舉行祭祀活動“拜月祭”。又月亮屬陰,代表的是“寒”,所以謂之“迎寒”。唐人陸德明在為《周禮》“圭璧以祀日月”一句作的釋文中說:“祭日月,謂曰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夕月”就是指秋分晚上祭月。

但古人最重要的一次“拜月祭”,是在農曆八月十五晚上,是日是中秋佳節。此風延續至今。

因時代、地域不同,“拜月祭”俗,大同而小異。

一般的家庭是:在庭中陳瓜果、月餅供月,進行祭拜,然後賞月。如嘉靖河南《固始縣誌》:“中秋列瓜果酒餅,男女望月羅拜,已而歡飲,謂之玩月。”《帝京景物略》又曰:“於月出所方,向月供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家之人必遍。”這些,都是家庭祭拜的形式。

在有的地方,還有眾人出外遊賞的習俗。南宋《新編醉翁談錄》較為詳細地記錄了這一拜月風俗:“京師賞月之會,異於他郡。傾城人家,不以貧富,能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於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則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潔月。”這段文字,不僅記述了拜月的盛況,還指出了拜月的目的。其實,拜月的目的,不止於“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潔月”,在民間,人們還用拜月來為農作物是否豐收占卜,如《瑣碎錄》就記載了民間“佔蕎麥”之俗:“中秋無月,則兔不孕,蚌不胎,蕎麥不實,蓋緣兔蚌望月而孕胎,蕎麥得月而實。”這雖然沒有科學道理,近於無稽之談,但卻也反映出古人對月的崇拜和運用。

因月屬陰性,主生育,所以古代更有女子拜月以求子,甚至於“乞子”成為中秋節的'重要活動之一,“人家兒女於月下設果餅、環服之類,群望月而拜,致辭,謂之請月姑。”她們希望“月姑”送子。到了清代,“拜月求子”又和“摸秋”聯絡在了一起。道光安徽《繁昌縣誌》敘說當地的中秋夜:“婦女聯袂出遊,遇菜圃輒竊南瓜為宜男兆,名曰摸秋。亦有中年乞嗣者,親友于是夕亦取南瓜,用鼓吹爆竹餉之,謂之送子。”這些,都體現著人們拜月求子的美好願望。

時至今日,中秋拜月,仍然是人們的清賞佳節,只是其文化內涵發生了些許的變化。月圓,人亦要圓,只要明月不息,拜月習俗也就綿延不絕。

中秋的作文 篇9

又是一箇中秋節,興奮無比的我從暖暖的被窩裡爬起來,看著窗外的雨點兒打在地上,淅淅瀝瀝地下著。我想:如果一整天都在下雨的話,是不是今天就看不到月亮了呢?

因為昨天就把作業寫完了,所以就看李一上午的書,我最喜愛看的書:笑貓日記。一直等待著同學的到來。

咦?那兩純白色的車我怎麼沒見過?“說不定是你那個同學呢!”我姐問。聽她這麼一說,我想火箭一樣的衝下了樓。真的是啊!而且不僅只有她,還有她的.父母和弟弟也了來呢!

其實,印貞的爸爸媽媽是來叫姐姐有那個神奇的鍋做飯的。他們一進門,我就拉著印貞往樓上跑,去參觀我們的家。參觀之後呢,就到我房間玩了!我們在房間裡玩芭比娃娃,在床上跳……

最後都累得在床上動彈不得。休息的片刻之後,我就跟她說:“我們到三樓去玩乒乓球吧。”她聽了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我們跑向三樓去了。

“吃飯了,吃飯了!”媽媽在下面喊。我聞了一下,有股糖醋排骨的味道,好香啊。雖然晚飯很豐盛,但我還是不開心。因為謝印貞吃完飯就要走了。唉,算了,該來的還是要來的,就當做她沒有來過吧。我和印貞依依不捨地告了別。我想,反正後天還是要見到的,就不要不捨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