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鴨蛋》知識點總結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5W

一、文章主旨

《端午的鴨蛋》知識點總結

本文是一篇介紹家鄉端午節風俗的散文。作者由端午的種種風俗談起,再談到家鄉的鴨蛋,然後涉及正題,重點介紹“端午的鴨蛋”,文章讀來從容散淡,大有月下聽長者談古論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間、流露出的是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

二、結構層次

全文共6個自然段,按作者的寫作思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說“端午”,介紹端午的種種風俗。

第二部分(2~3段):說鴨蛋,寫家鄉鴨蛋的名聲、特色。

第三部分(4~6段):說“端午的鴨蛋”,著重寫了“鴨蛋絡子”。

三、寫作方法

本文語言極具藝術特色,熔書面語與口語於一爐,將古漢語與現代漢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平實、自然之中又時時流露出典雅雍容,顯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養和語言功力。

1.口語色彩濃厚。首先表現在好短句,有時一句一斷,大有生活中說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後再接著說的神態。例如:“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於醃鴨蛋。高郵鹹鴨蛋於是出了名。”

2.古漢語的點綴使文章多了書卷氣,增添了典雅之美。例如:“高郵鴨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

3.善於運用語言“造型”。作者有時只用一兩個字眼就能寫出事物的特色神韻。也寫吃鹹鴨蛋“筷子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那種繪聲繪色,那種動感,以及快感,從一個“吱”字中得了活靈活現的表現。

四、文學常識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著有《汪曾祺全集》。

汪曾祺散文的特點是“小敘事”(龍協濤語)。在當代文壇,當人們熱衷於“大敘事”,習慣欣賞“大事物”、“大場面”、“大結局”,片面追高、大、全時,另一種與之相反的審美情趣悄然興起,即著眼於“小場景”、“小敘事”,著力寫凡人小事,寫油鹽醋茶,寫“一地雞毛”……汪曾祺就是這種審美情趣的傑出代表。當他80年代重出文壇的時候,他的“小敘事”的作品居然引出了“大轟動”。

汪曾祺散文的特色是沒有結構的苦心經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平淡質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汪曾祺曾說過:“我覺得傷感主義是散文的大敵。挺大的人,說些姑娘似的話……我是希望把散文寫得平淡一點,自然一點,家常一點的。”因此品讀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聽一位性情和藹、見識廣博的老者談話,雖然話語平常,但饒有趣味。

端午的鴨蛋

(一)

家鄉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系百索子。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系在手腕上。絲線是掉色的,洗臉時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紅一道綠一道的。做香角子。絲絲纏成小粽子,裡頭裝了香面,一個一個串起來,掛在帳鉤上。貼五毒。紅紙剪成五毒,貼在門檻上。貼符。這符是城隍廟送來的。城隍廟的老道士還是我的寄名乾爹,他每年端午節前就派小道士送符來,還有兩把小紙扇。符送來了,就貼在堂屋的門楣上。一尺來長的黃色、藍色的紙條,上面用硃筆畫出莫名其妙的道道,這就能避邪嗎?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個風俗不知別處有不:放黃煙子。黃煙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裡面灌的不是硝藥,而是雄黃。點著後不響,只是冒出一股黃煙,能冒好一會。把點著的黃煙子丟在櫥櫃下面,說是可以薰五毒。小孩子點了黃煙子,常把它的一頭抵在板壁上寫虎字。寫黃煙虎字筆畫不能斷,所以我們那裡的孩子都會寫草書的“一筆虎”。還有一個風俗,是端午節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十二紅裡我只記得有炒紅莧菜、油爆蝦、鹹鴨蛋,其餘的都記不清,數不出了。也許十二紅只是一個名目,不一定真湊足十二樣。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一點是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這三樣,在我的家鄉,都不貴,多數人家是吃得起的。

1.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端午節風俗?這些風俗反映了家鄉人怎樣的心理與追求?

風俗有:___________

心理與追求:___________

2.這段文字寫家鄉風俗是從成人還是孩童的視角寫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3.本文段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從文章思路來看,開頭談“端午的風俗”有必要嗎?是否離題?

(二)

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於醃鴨蛋。高郵鹹鴨蛋於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後,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裡出鹹鴨蛋!”上海的賣醃臘的店鋪裡也賣鹹鴨蛋,必用紙條特別註明:“高郵鹹蛋”。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也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後,裡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鹹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袁枚的《隨園食單·小選單》有“醃蛋”一條。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已並丕會做菜。但是《醃蛋》這一條我看後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文不長,錄如下:

醃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鹹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硃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鹹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麼鹹鴨蛋呢!

1.高郵鹹鴨蛋出名的原因為:(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有什麼表現力?請加以賞析。

(1)上海的賣醃臘的店鋪裡也賣鹹鴨蛋,必用紙條特別註明:“高郵鹹蛋”。

(2)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

3.為什麼“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

4.文中畫線句可否刪去?為什麼?

5.你怎樣理解作者貶別處的鴨蛋“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

《端午的鴨蛋》答案

(一)

1.風俗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等。心理與追求:辟邪祛災,祈福圖吉利、美食健體、喜慶紅火。

2.從孩童的角度寫的,這樣寫使家鄉風俗更淳真質樸,更生動風趣,更有人情味。

3.對淳樸歡樂的童年生活,對豐富美妙的家鄉習俗的懷念和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4.談“端午風俗”也屬必要,文題為“端午的鴨蛋”,因此,首先必須先寫端午風俗,從各地均有的風俗寫到家鄉獨特的風俗,再寫到“十二紅”,寫到“鹹鴨蛋”,於是水到渠成地轉寫到“端午的鴨蛋”。

(二)

1.(1)高郵麻鴨是著名鴨種,鴨多,蛋也多。(2)高郵人善於醃鴨蛋。(3)高郵鹹蛋質細而油多,好吃中看。

2.(1)突出了高郵鴨蛋品質卓越,對顧客有非常的吸引力。(2)用決絕語氣盡顯熱愛家鄉誇讚家鄉的驕傲與自豪之情。

3.我認為只稱道鴨蛋是小瞧了家鄉人:高郵可稱道者尚多,豈止一鴨蛋哉!

4.刪去也可,不刪為好:①一個我並“不喜歡”、又“不會做事”的文人卻也在書中輯錄了高郵鴨,足見高郵鴨蛋深受人愛,聲名遠播。②這“隨意”之筆,體現著作者的行文風格。

5.用誇張的貶斥反襯高郵鴨蛋的精美可口,幽默而生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