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憶深處的端午節作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9W

端午節被確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已是第七個年頭,雖然民俗專家不斷呼籲重視和保護傳統節日的風俗,但時至今日,在大多數人心中,這個節日最重要的“意義”恐怕只是放假一天。食粽、懸艾、競渡、祭奠,諸多風俗雖沿襲至今,但這些儀式背後的價值與意義卻逐漸褪去,隱藏在了歷史記憶的深處。

歷史記憶深處的端午節作文

學人對端午節的源流和嬗變考論頗多,一般認為,今人觀念中的端午節,是歷經時代變遷而逐漸形成的。端午節的起源可能與古人“惡月”的歲時節氣觀念有關,因夏初時節,蟲毒並作,疫病易行,人們心懷畏懼,禁忌多端。另一方面,對祖聖先賢的敬意,最終轉化和濃縮為對屈原的祭奠,並被納入到端午節的'內容和形式之中。由此,端午節的風俗和儀式在歷史變遷的過程中,經過不斷篩選、改造和重構,最終形成了它延續至今的兩大精神核心:一是順應天時,通過禳災祛疫的風俗,體現古人樸素的科學觀念和道法自然的生命法則;二是家國情懷,通過祭奠屈原的儀式,表達對先賢憂國愛民、堅持氣節、勇於擔當的敬意。

20世紀中國的前半葉,在向近代民族國家轉軌的過程中,端午節的精神核心依然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至少在20世紀20年代,時人已將端午節“禳災祛疫”與現代意義的公共衛生相聯絡,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東亞病夫論”的一種集體迴應。翻開當時的報刊可以看見,輿論一方面肯定古人樸素的防疫保健觀念,另一方面要求以科學的手段替代端午習俗中徒具巫術性質的繁複儀式,從而達到衛生防疫的目的。甚至還有人對具體的習俗提出商榷:飲雄黃酒不利健康,多食粽子影響消化,龍舟競渡的存廢之爭也曾被納入到體育鍛煉和競技安全的討論範疇之中。

而端午祭屈原,更是與自五四運動以來波瀾壯闊的愛國思潮匯聚相融,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顯示出凝聚人心的巨大力量。縱觀救亡的時代主題之下有關端午節的時論,有人主張捐出節日開銷,或築公路,或興學堂,或辦慈善;有人建議商家大力開發諸如“五毒模型”之類的兒童玩具,既照應風俗,又倡用國貨;而抗戰軍興,停競龍舟、捐資抗敵、毀家紓難的端午節之議屢屢不絕。端午節還滲透著那個年代知識分子沉重的家國情懷,魯迅借《端午節》批判鄉愿、怯懦的犬儒;郭沫若在《屈原》中呼喚新時代的到來。屈原的形象早已不是“忠君”典型,而成為心憂天下、直言敢諫、鍼砭時弊、鐵骨錚錚,與國家共進退、與民族共榮辱的愛國者形象。

今天的端午節,大約與“消費”“休閒”的關係更為緊密,商家追求節日經濟,大眾享受假日歡娛。然而,端午節愉悅表象的背後,應該蘊藏著歷史記憶深處的敬畏與憂患。因為敬畏自然,所以順應天時;因為心憂天下,所以勇於擔當。這個時節將個人與自然的變遷、個人與家國的命運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休慼相關,榮辱與共。尊重傳統,不是迴歸無從考證、繁文縟節的形式,而是應當把握傳統中傳承賡續、歷久彌新的價值尺度。或許,這才是端午節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魅力所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