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師教育資訊科技標準化建設對我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啟示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W

論文摘要:目前,美國教師教育資訊化建設呈現出了新的特點,如標準的科學化、內容逐步規範化、更具靈活性和適應性、注重教師終身學習等。其對我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啟示,一要儘快制訂符合我國國情的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二要研究國外的優秀成果,為我所用;三要構建科學合理的質量監督體系;四是高校教師應以終身學習的理念指導自我發展。

美國教師教育資訊科技標準化建設對我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啟示論文

論文關鍵詞:美國教師教育資訊科技標準化建設特點啟示

二戰後,隨著廣播、電視的普及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知識的傳播和增長速度顯著加快,美國開始了教育資訊化的廣泛應用和研究,並使得教學效率和社會效益顯著提高,對教師資訊化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標準化。近年來,美國教育資訊化的工作重心正在發生轉變,即從注重資訊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轉向重視教師的資訊科技技能的提高,從重視在職教師單純的技能訓練轉向重視教師的資訊科技專業技能的發展與提高。也就是說,當前美國教師的資訊科技教育,不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而且其關注的重點不再僅僅是在職教師的技術技能培訓,教師的資訊科技技能被當做教師重要的專業能力之一,成為從職前培養到職後培訓,直至其職業生涯結束的專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

教學與美國未來國家委員會認為,高質量教師培養方案的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有明確界定的、用來指導和評價課程與教學工作的實踐和行為標準。標準既是工作的指導性原則,又是評價的基本依據。同時,標準化也被看成是職業專業化的重要標誌之一。正是在這樣的觀念影響下,為提高教師資訊科技技能水平,美國改革教師資訊科技教育的主要對策就是建立教師資訊科技標準體系。

一、美國教師教育資訊科技標準化建設的特點

制訂標準體系,確定教師所需要的資訊素養和技能框架,可以為教師以及教師培養和訓練機構提供明確的工作指南和努力方向;同時,標準體系的建立,也為教師認定機構及資格認證機構對教師資訊科技技能水平進行評估和評價,提供了清晰的依據。其特點表現在:

1.標準的科學化。美國關於教師資訊科技制訂的標準體現出科學化的傾向,專業協會、各專業組織機構、各州都可以根據實際制訂相關的具體標準。

美國國際教育協會是一個由使用資訊科技的專業教師組成的組織機構,它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著手研究和制訂適合所有教師的資訊科技標準,以反映教師在教育情境中必須掌握的資訊素養和技術技能;美國的許多學科專業組織都制訂了本學科教師的標準要求。這些標準中大多又包含有對教師技術能力的`要求。美國是一個分權制國家,各州在教育政策上享有很大的自主權。因此,在國家制訂標準的基礎上,各州有權根據本地的歷史傳統和現實情況制訂適合本地區的標準體系。從實際情況來看,美國各州對教師的技術標準要求也有較大的差異。這種標準的制定辦法更為科學,更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2.內容逐步規範化。2000年,國際教育技術協會(ISTEIIntenrationalSocietyforTechnologyinEducation)聯合教育領域各種有影響的團體,制訂了美國國家教育技術標準,它說明了應該如何向教師提供關於資訊科技應用於教育的基本概念、知識、技能和態度。

首先,對教師教育資訊化的標準和績效指標從技術的操作和概念,策劃、設計學習環境和過程,教學、學習與課程,測評與教育,工作實效和職業實踐,以及社會、倫理、法律、人性等六個方面加以規定。

其次,對教師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要求。2o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制訂課程內容標準的同時,已經開始著手製訂資訊科技整合於課程和教學的標準或規劃,即把資訊科技作為促進更高階學習的工具,倡導課程和技術的結合。

按照課程整合的思想,教師標準中對於教師不同階段的要求不同。從“專業性準備階段”到“教學實習階段”再到“執教第一年”,依次是“課程內容標準與學生技術標準的整合”、“學區、州、國家的課程標準與學生技術標準的整合”、“課程內容學習與學生掌握教育技術過程的整合”,呈現出由淺及深、由部分到整體、由理論到實踐的遞進層次。

3.更具靈活性和適應性。培養和訓練教師達到國家規定的資訊科技技能標準,各教師教育機構有責任為教師提供高質量的技術技能方面的培訓機會。為保證這一點,美國教師教育認定機構制訂了相應的機構和課程認定技術標準,並對不同層次、不同型別的教師實施不同的技術認定標準。 美國全國教師教育認定委員會公佈的新的教師教育機構認定標準的一個重大變化是開始強調教師教育機構的師範畢業生的表現。因此,單靠收集培養機構中課程、教師等方面的資料,不一定能通過認定。該標準要求教師培養機構給認證委員會提供與其畢業生在班級教學情境中的表現的相關資訊。與之前的標準相比,新的標準更簡潔而易於理解。按照新的標準要求,教師培養機構“應該特別注意確保那些減輕教師工作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技術能夠在課程中的有機地整合”。除此之外,標準中另外唯一提到的技術標準是,“如果畢業生獲得了基本的生產力工具,這對他們來說將是非常有利的”。之所以說該標準與技術有關,是因為他們認為技術工具包含在生產力的定義之中;在美國,職前教師教育課程的專業有效性必須經過審定才有資格開設。為了提高教師的資訊科技技能水平,教師教育認定機構對許多課程方案提出了專門的資訊科技能力要求。所有想要通過教師教育認定委員會認定的課程都必須達到這些標準的要求。而對普通學科專業課程和技術教育專業課程的學生則有不同的要求。這是考察技術教育教師職前培養方案的認定標準。

4.注重教師終身學習。標準明確規定教師“尋找、參與基於技術的教師職業素養培訓和終身學習的機會,包括遠端教育方式”、“應用技術工具,完成所需要的與職業素養髮展有關的任務”、“參與基於技術的協作活動,作為持續性的、綜合性的素質成長的一部分,以不斷掌握最新的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技術資源”等。教師需要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並且懂得如何充分應用技術工具來幫助學習。

二、對我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啟示

教師資訊科技教育的質量高低將直接關係到我國教育資訊化是否能夠健康發展。如果培養不出一支具備良好資訊素養和技術技能的教師隊伍,那麼期望我們的基礎教育培養出高質量的資訊化人才只能是一句空話。面對我國教育資訊化和基礎教育資訊化改革的浪潮,嚴重滯後的教師資訊科技教育要積極進行改革。通過對美國教師資訊化標準制定的特點分析,針對我國教師資訊科技教育的現狀,筆者對我國教師資訊隊伍建設提出如下改革建議。

1.儘快制訂符合我國國情的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目前,我國頒佈了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標準(教師[2004]9號),並啟動實施了全國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教師[2005]5號)。但目前還沒有形成比較明晰的高校教師教育資訊化水平的建設標準,且沒有一個統一的培訓與考核要求,內容不一,形式不一,深淺不一。因此,應該在借鑑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制訂一套培訓與考核體系,使教師資訊化教育水平更高,更具現代性,以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改革服務。在制定標準的同時,要確保實施的靈活性與針對性。

2.研究國外的優秀成果,為我所用。我國教育技術專家和學者應加強對國外高校教師教育資訊化標準的研究,在綜合國內外多種標準的長處的基礎上,思考高校教師資訊化能力的要求與構成。從國內外教師教育技術標準人手,研究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技術等各因素之間的關係,探討高校教師教育資訊化能力標準的模型,從而提出高校教師教育資訊化能力的標準體系構建的思路,併力爭在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升教師教學、科研與自我發展能力,做到學習活動、理論知識、技術資源有機結合,並在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發展模式、建立實用的評估體系、促進培洲規範化等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思考與嘗試,為國家制定相關的政策提供理論依據。

3.構建科學合理的質量監督體系。根據高校資訊化的具體要求,建立教學質量評估體系,應開發現代化的考試系統,採用筆試和機試相結合的方式,充分體現出資訊化教育的優勢,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此,應加強教師資訊能力的考查力度,規範教師培訓的質量。建議國家加快制訂“教師資訊科技教育標準”的程序,對教師的計算機操作、通過網路檢索查詢並應用資訊、利用資訊化裝置進行教學、製作簡單的教育軟體等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進行評價。為避免重複培訓,不加重教師負擔,對r已參加過計算機培訓的教師,經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認定,I1f以免修相應的培訓內容。培訓考試合格者由教育行政部門發放培訓合格證書,此證書將作為今後認定教師資格和申報晉升高一級職稱的必備證件,並把評價結果反映在教師人事檔案記錄上。將學習成績、學生評價、學生意見和教學反映與教師評價緊密掛鉤,逐步建立量化標準,以此衡量專兼職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工作績效。教師的評價還要與其職務、職稱晉升掛鉤。

4.高校教師應以終身學習的理念指導自我發展。高校教師應該與一些新的思想、新的學習材料、共同體成員進行智力、交際和情感方面的碰撞,也就是將學習看做是通過積極的活動參與建立自己的理解的過程。因此,從這一思路出發,教師應通過活動,通過與共同體成員的深入的交往,通過這些機會建構他們自己的知識,使其能在一個為他們的學習提供尊重和支援的環境當中從事他們的學習。通過探究、通過嘗試不斷地尋求知識,可以使教師能夠發現並闡明教學實踐中的問題,並加以解決。具體地說,高校教師應具備如下五方面的現代教育技術素質:瞭解基本知識——教育技術基本知識、資訊科技基本知識、教學設計基本知識、軟體製作基本知識;擁有資訊文化——具有很強的資訊獲取、資訊分析和資訊加工的能力,這是現代教師所必須具備的資訊文化基礎;掌握基本技能——常規教育媒體的基本操作技能、常規資訊科技的基本利用技能、資訊科技與課程教學整合的能力;具有現代觀念——具有現代教學觀、現代質量觀、現代師生觀、現代人才觀;熟悉應用方法——聽覺媒體的特點和應用方法、視覺媒體的特點和應用方法、視聽媒體的特點和應用方法、計算機多媒體(互動媒體)的特點和應用方法,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育媒體,優化組合,實現教學最優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