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資訊科技的學校德育教學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92K

1當前我國中國小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鑑於資訊科技的學校德育教學論文

1.1德育教育形式問題

蘇活姆林斯基認為,真正的道德是對道德的追求,學校生活中的道德必須成為道德實踐,這是把教學與教育統一起來的條件之一。約翰?杜威不相信德育是可以和其它課分離教授的,他認為不應該把德育作為一個課程,成為無休止的說教,而應該使之與所有課程結合起來。而我國中國小當前的德育教育方式就是採用單獨設立德育課程來進行的,即思想政治課。依上述兩個學者的觀點看,我國現行的德育教育方式,有失德育本身特點及合理性。

1.2德育教育方法問題

現在中國小德育最常採用的方法還是課堂講授法,簡單的說教,基本上是黑板板書,即使運用多媒體課件,也只是呈現德育內容的方式變得新穎了,實質內容並沒有改變。將抽象的道德內容當作物件知識來教授、灌輸,藉助背誦、考試等其它方法進行強制性的學習,生硬地將大量的德育知識塞進學生的腦袋裡。中學時期正值學生的青春期,學生的情緒不穩定,這種硬性方式勢必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如果教師方式採取不當,德育教育的效果就會適得其反。

2利用資訊科技進行德育教育的優勢

2.1改變知識的呈現形式,提高學習者學習效率

國中思想品德學科的知識結構相對來說較為零散,並且以文字、文字的形式居多,學習內容分散且不繫統。這就要求我們應該以動態化、專題化的方式呈現思想品德學科的知識,以方便學生形象直觀地記憶和理解,適時利用資訊科技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快地習得更豐富的'知識。

2.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每個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首先要考慮的重要教學步驟之一。興趣並不是學生天生的,而是通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來滿足學生好奇心、求知慾而引起的。教師巧妙地運用資訊科技,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有著極高的作用。

2.3增大教學資訊量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是資訊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資訊科技與思想品德教學的整合,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豐富的資訊資源引入到思想品德教學活動中,合理、有效地運用資訊科技,把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而且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創造潛能。

3基於資訊科技的德育模式構建

在中國小德育傳統教學模式基礎上建構資訊科技與德育融合的新模式,要運用系統理論和方法,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具體、直觀地表達在教學過程中各要素之間的關係。筆者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提出了以多媒體技術為基礎的講授型教學模式、基於網路資源的討論教學模式和協作學習模式、基於角色扮演的活動教學模式。

3.1以多媒體技術為基礎的講授型教學模式

以多媒體技術為基礎的講授型教學模式,德育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教學內容以聲音、動畫等多媒體資訊直觀的表現出來,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在有關《尋求法律幫助》一課中,教師可以將《今日說法》欄目與該課主題相關的一期編制到教學內容中,上課播放給同學們看。這裡既有案例過程,又有專家分析評議,還有判決結果,有聲有色地展示給學生。

3.2基於網路資源的討論教學模式和協作學習模式

隨著資訊科技和網路技術的在教育領域的滲透,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中國小基本建立了能夠實現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教學專用的多媒體網路教室。學校可以專門建立一些專題網站,充分利用網路的便利資源進行德育教育。這種方式不再是僅把利用資訊科技和網路資源的學習用作是教師講解的輔助工具,而是變為幫助學生探索和學習的工具。德育教師不僅可以利用Internet上豐富的資源,同時還可按德育課程自行設計網路課件。這一教學模式主要出發點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協助學習為輔,來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因此,基於網路資源討論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最重要的是要從“教學策略和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學習資源的設計”兩方面設計教學內容。

(1)教學策略設計。

①在中國小德育理論和實踐教學中強調以閱讀、談論為主要學習方式,藉助網路資源,培養學生形成個性化思維,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②創設中國小德育教學情境,通過視聽等方式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③為學生提供進一步學習的資源及相關支援,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發展提供一定的空間。

(2)教學過程設計。德育教師根據中國小德育教材和教學大綱確定主體教學內容後,將德育課程資訊釋出於伺服器中,其中包括:

①課程簡介、要求、教學目標等相關資訊,讓學生上網學習前,對課程有一個基本的瞭解;

②教學計劃安排,使學生大致瞭解課程教學的基本結構,心理上的作預期準備;

③制定教學結果評價指標。

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①按教學計劃和安排由學生自由掌握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此階段只是學生自由地學習德育課程,沒有教師的監督和幫助;

②學生可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自身需求確定學習的層次。自覺性的組織網上論壇:德育課不僅僅是讓學生懂得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因此,成功的德育課是要讓學生理解其深刻的內涵,並學會思考。通過網上討論,更能體現學生對德育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實踐能力。通過網上論壇可以給學生提供雙向的、多重的交流,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提高自身的水平,而且討論學習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情境性、互動性(協作)和建構性是建構主義學習觀的三大要素。

因此,利用網路技術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探索、協作交流的學習環境十分必要,這樣有利於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和合作。當學生在共同探討或研究某一個問題時,可以通過小組交流、網路線上交流、E-mail通訊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交流和探討。這樣不僅拓寬了傳統意義上的協作學習,還給學生創造了一個更廣闊的學習空間。

3.3基於角色扮演的活動教學模式

基於角色扮演的德育活動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通過挖掘和激發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獨特性和創造性,從學生的情感和興趣需要出發,在活動中為學生提供發展獨立思考和選擇道德實踐的機會,使他們在實踐中通過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身的智慧,強化道德認識,培養道德情感,促進自身品德的發展。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來促進學生道德的發展,是中國小德育教育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①編寫情境劇本,確保創設情境的條件性;

②創設模擬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和熱情。教師創設與生活原型相似的教學情境,作為推動學生進入情境的學習背景和教學條件;

③分配角色任務,進入模擬情境。教師通過對學生性格的特點了解進行角色分配,並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④角色活動開始,經歷親身體驗。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注意學生在特定情境角色活動中內化角色的規範,習得相關知識和技能,以便順利地進行角色扮演,切實領會角色扮演的深意;

⑤教師組織討論,概括學習成果。基於角色扮演的活動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活動情境———角色扮演活動———學生討論,師生交流———教師總結的過程進行教學。創設活動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虛擬的環境中,使學生的思維圍繞這一問題展開,然後通過學生扮演某一具體角色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既可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驗生活的積極性,真正體現了學生自主參與和寓教於樂的教學原則。

4提高教師素質,豐富教學資源

4.1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手段於德育教育中的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

資訊科技與德育教育融合的教學模式最終需要通過德育教師實施到教學中,這就要求德育教師既要掌握資訊科技課程的內容,又要懂得德育的教導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講,德育教師的資訊意識及對資訊科技的理解、掌握和運用決定著資訊科技課與德育教育的整合效果。然而有些德育課程的老教師,對新的教學方式適應較慢,不能夠有效地利用資訊科技進行高效率的教學。這就要求學校提高德育教師的資訊素養,以便順利進行新式德育教學方式。

4.2學校應保證完善的硬體設施和軟體資源

現在大部分的中國小因課程改革需要,新購置了不少硬體裝置,但還是存在著如硬體裝置不足、利用率低,軟體資源開發和利用率不高,適合中國小德育課程使用的軟體、課件偏少,有的只是片面應用,很難達到課程整合的條件。因此,要實現基於資訊科技的德育教學,一定要有健全、完善的硬體裝置和軟體資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