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現代資訊科技對改變數學教學模式的運用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W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單一的知識傳輸式的教學模式,要以多種方式引導、幫助每一個學生掌握有用的數學。

淺談現代資訊科技對改變數學教學模式的運用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具有資訊呈現多媒化、資訊流通多渠道、資訊反饋多樣化等特點,將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融為一體,有利於改變傳統的“粉筆十黑板十一張嘴”的單一的資訊呈現和流通形式。在數學教學中廣泛使用資訊科技創設教學情境,既能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又能實踐個別化(因材施教)、協作等方式教學,促進教育教學改革。

一、課堂模擬演示

研究表明,人的記憶是網狀結構的。各種資訊是豐富多樣的,可以是形象的、抽象的、直覺的、邏輯的、情感的;也可以是文字、資料、聲音、圖形、影象、動畫、影視的。它們又往往交叉組合在一起。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多樣性、非線性網狀資訊,符合人類知識記憶的規律,有利於知識的獲取和保持。它能較好地組織情景、突出事物的本質,促進學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使他們得到充分的感知。模擬演示教師在幫助和引導學生學習時常用的一種方法,但在常規教學手段的`條件下,教師的示範或某個操作的演示往往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而運用電腦模擬演示功能卻能很好地實現。

例如:我在教學《角的認識》一課時,學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與構成角的兩條邊長短有關”的錯誤。為了克服學生這一錯誤認識,我們設計這樣的教學情境:在電腦螢幕上出示一組兩個角相等而邊長不等和兩個角的兩條邊長相等而角度不相等的畫面,要求學生判斷每對角的大小?結果有70%的學生非常肯定地得出邊長的角大這一錯誤判定。此時,我並沒有立即否定,而是要學生以四人一組一起討論,學生們在一起通過畫、比、量、議等多種方法驗證,得出了正確的答案。這時,為了學生更進一步直觀驗證,展現認知過程,利用電腦螢幕,顯示一個高亮度的“角”,要求學生注意這個角的兩條邊變化時角的大小有什麼變化?學生們目睹著兩邊慢慢地延伸而角的大小沒有變化,通過學生的討論和觀察明白了道理,統一了認識,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發展了思維。

二、線上個別輔導

個別輔導教學模式在常規的教學中也經常用到,但往往收效甚微。其原因在於:(一)、教師在有限的時間、空間範圍內,無法根據每一學生的具體需要去做出有效的輔導。(二)、師生交流的方式極其簡單和單一,並且輔導的範圍也非常窄小,有極少數學生能夠得到教師的輔導。這樣就會使個別輔導教學走向兩極分化--學習成績有餘力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得到了一定的輔導,不能面向全體學生。而運用現代網路技術手段就能很好地做線上個別輔導。

例如:在教學《直角的初步認識》時,當學生認識了直角,學會了畫直角後,我們設計了一個拓展題:經過螢幕上一點引出兩條射線(射線可以在螢幕上任意旋轉),要求學生用滑鼠拖動、旋轉兩條射線,利用電子直角三角板工具,能畫出多少個直角(無數個)?學生可以在電腦上直接操作,也可以通過網路控制平臺與教師直接交流,教師也可以在網上實時監看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同時與學生進行個別交流,這樣,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老師的輔導,因材施教也就落到了實處。

三、自主探究,網路協作研討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主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操作、嘗試、交流、討論、質疑、解惑,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交給學生,把做的過程放給學生,儘可能多地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實現知識的建構。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協作”、“會話”是其中的兩大要素,利用網路技術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探索、研究、協作交流的學習環境十分必要,有利於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合作。網路中的資源豐富多彩,各種資訊以多媒體化----文字、圖象、圖形、視訊圖象、動畫等等呈現,形象逼真,生動新穎,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多樣化、接近生活實際的學習情境。網路所帶來的強烈的外部刺激,使學生處於一種強烈的感受之中。正是這種新穎性和感受性,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並迅速轉化成一種求知慾望,轉化成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動力,從而以一種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同時,當學生在共同探討或研究某一個問題時,他們可以通過小組交流、網路線上實時異地對話、互發E-mail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交流和探討。這樣拓寬了傳統意義上的協作學習,給學生學習創造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