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類節目和地域文化的關係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3W

一、何為方言類節目

方言類節目和地域文化的關係

方言是一種以社會文化或地域文化為標誌的某個語言的變體,它由特殊型別的句子結構、語彙及發音所組成,方言類節目與地域文化的關係。

使用某種方言而非另一種方言,主要取決於說話者的籍貫和語言傳承。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種象徵和載體。

方言節目指各地媒體尤其是地方廣播電視媒體,以所在地區為目標市場,以區域性觀眾為主要定位,以方言這一獨特語言表達形式推出的一些節目。

在各地方言節目的發展過程中,重慶衛視的《霧都夜話》和杭州電視臺西湖明珠頻道的《阿六頭說新聞》,是比較著名也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欄目。《霧都夜話》是重慶人馬及人於1994年9月創辦的方言短劇欄目,十一年來,創重慶電視臺文藝類欄目收視率之最,是重慶地區收視率和收視份額唯一進入全國欄目總排名前十名的欄目。緊隨其後,2007年12月3日,吉林電視臺都市頻道的方言節目《說實在的》全新上馬,自開播後收視率屢創新高,受眾反響巨大。

二、方言節目與地域文化的融合性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種象徵和載體,一種文化存在的最明顯的標誌就是獨特的或具有特異性的語言的使用。

方言節目從受眾反映來看,它提倡的更多的是一種“地域認同”。人們對方言節目的追捧,實質上是對家鄉和自我的一種認同,一種對本土文化的自豪感。方言節目之所以受到當地觀眾喜愛,不僅僅因為它貼近百姓生活,更因為它體現了人們對當地區域文化的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

方言類電視節目,是地域文化的載體,也是地域文化的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經調查,在方言類電視文藝節目開辦較早,並長期保持穩定收視率的地域,自然地理條件優越。方言類電視文藝節目的產生,在心理上最大限度的滿足了他們的自我認同感和歸屬感。它們的精髓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範疇走向全國,在對外傳播地域文化中,揭示了人性更深層次上的共性,使得具有地域文化個性的方言類電視文藝節目備受全國各地有著不同文化背景觀眾的普遍喜愛,社會文化論文《方言類節目與地域文化的關係》。

三、多元文化語境下的方言節目

著名的媒介經濟學家Picard曾經說過,受眾最歡迎的節目是本土化的節目,其次是臨近地域文化的節目,排在第三位的才是好萊塢之類的以世界娛樂為舞臺的節目。這一點,其實在新聞學理論中早就解決了,本土化的節目因為切合了受眾的接近性要求,而必須受到青睞。方言節目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一點。

早在《阿六頭說新聞》這一方言節目出現之前,杭州市區的`新聞節目的收視平均只有2%左右,而“阿六頭”自2003年元旦開播以來,收視率不斷攀升,從最初的3%提升到後來平均11.3個百分點,熱播杭州。在同事段杭州地區播出的省市頻道節目中位列榜首,獲得了“全國百佳欄目”的殊榮。

從那後,杭寧溫、紹嘉婺都有電視方言節目,電視方言節目火爆浙江各地。他們操著自己的方言,原汁原味地和當地觀眾聊家常、聊新聞、發牢騷、說笑話,使得觀眾們突然發覺,那些自己從小就說著、聽著的一口土話,從螢幕裡說出來,是那樣不可思議地親切、實在、溫暖。也許,這就是方言的魅力吧——因為,鄉音永遠是最親切的。

寧波《來發講啥西》,“來發”的閒話透骨新鮮。從2005年2月1日開播以來,收視率節節上升。在通往寧波電視臺二樓職工食堂的走廊上,有一排宣傳欄,貼著臺裡自制節目和電視劇的收視率。原先,收視率表格最高的統計資料是8,但到了去年7月份,電視臺的人不得不將表格重新做了一張,因為當月《來發講啥西》的收視率突破了8個點。此後,“來發”的收視率基本上都維持在10個點上下。

隨之,台州推出了它的方言節目《阿福講白搭》。影視文化頻道自推出《阿福講白搭》後,收視率大增,約為16%左右,這個數字可與央視《焦點訪談》等王牌欄目相抗衡。

廣告收入日進斗金,一年下來幾千萬。與此,又推出另外一?n方言節目《台州百曉》。山東的《拉呱》,吉林的《說實在的》及諸多模仿者的出現都體現了這一點。

四、方言類節目與地域文化的排斥性一方面是方言節目受到當地觀眾的喜愛,另一方面是外地觀眾“聽不懂”的抱怨。

我國的方言種類極其繁多,一種地方話的覆蓋能力極其有限,用一種方言進行新聞報道,結果很可能是一部分“本地人”也無法順利接受資訊。

按照中國語言地圖集的層次來劃分,第一層級劃分為十大方言區,第二層級又可分為104個片,第三個層級又有各種各樣的方言小片、方言點。而漢語方言分歧之大,為國內外學術界所公認。就拿杭州這個“語言孤島”來說,除了老城區是真正的杭州話之外,其他城區都有自己的方言,其中富陽區就有20多種方言。目前杭州正在營造大杭州的城市形象和國際型的大都市,如果以杭州話進行新聞播報,顯然是與這一目標背道而馳的。

方言類節目在一定程度上侷限了新聞的受眾群。以城市為例,電視節目的製作本來面向的是城市中的全體居民,不僅包括原住居民,還包括後進入者,甚至城市中的一些流動人口。城市中的居住者通過新聞節目提供的城市社會新聞、資訊能夠了解自身所處的環境,進而對自身的生活、工作做出一定的調整。而方言新聞在一方面看,是用語言門檻將“非本地”群體隔離在傳播範疇之外,方言新聞與不同地域的文化排斥不相融合。

在一個方言區內,使用本地強勢語言的人會有一種心理上的優勢,而媒介利用這種語言播報新聞的方式又大大強化了他的優勢感;同樣,使用另外一種語言的人群會感受到語言上的歧視,這種歧視也會轉變成心理上的弱勢感,進而產生對該地區的整個的排斥感,這將不利於來自不同區域的組群的交流與融合,更不利於各類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鑑、共同發展,同時,也就阻礙了本地文化的發展進步。

因此,用方言來製作節目,雖然確定了該方言所代表的特定區域內的文化的地位,卻也同時壓低了其它方言所代表的文化的地位,正像一柄雙刃劍一樣,儘管其容易得到一個組群的支援,也必然在同時受到另一個組群的抵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