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區廣告資訊類節目現狀與發展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6W

1996年11月北京電視臺率先推出生活頻道,各兄弟臺群起響應。從這時起,生活服務類節目便以集團軍的陣容,一路過關斬將,一著不讓的開拓著應有的收視市場。作為該類節目的一個分支,市場資訊及導購類欄目也一路攀升。北京師範大 學關於此類節目的調查表明,其受歡迎的程度已超過傳統的戲曲、文藝、科技、老年、婦女、少兒等節目。一時間,電視螢幕上似乎充斥了鄰家女孩般娓娓道來的笑臉,隨時隨地告訴觀眾應該怎樣生活,又怎樣消費。然而,在這些紅火的背後,業內人士也明明白白地感到重重危機。因為,98年的專項調查顯示,生活中面臨購物或旅遊選擇時,百姓獲取資訊渠道的順序依次是:1、看報紙,2、聽朋友介紹,3、看電視廣告,4、看生活服務類節目(排名最後)。

南京地區廣告資訊類節目現狀與發展

一、 南京地區同類節目的各自特色 1、《消費嚮導》: 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 《消費嚮導》火了,因為現在它的創收曾一度居南京地區同類節目之首。陳寧名氣大了,曾經說她是南京地區最有名氣的女人之一。《消費嚮導》不好看,主持人長得也挺一般。但眾多缺點中一個不可掩蓋的事實,《消費嚮導》曾經辦得很貼近、很樸實,陳寧也曾經帶著與普通消費者一樣的心態去導購。一個欄目可能有許多的缺點,但關鍵性的一個優點仍然會讓它有所成就。《消費嚮導》現在有點降溫,因為它沒能跟上觀眾更高的需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依託收視的強勢媒體,《消費嚮導》目前自以為不太犯愁。

2、《購物廣場》:透過開滿鮮花的月亮 《購物廣場》最近有壓倒《消費嚮導》之勢。主持人清新純情,說一句生活提醒,伴兩句深遠抒情;一段東郊的浪漫攝影,再一段購物歸家的甜美歌聲。螢幕上那麼近,生活中好象又那麼遠。留一段距離讓你回味,留一顆果子等你去採摘。《購物廣場》近來的版面讓人耳目一新,但對此也有觀眾反感。因為,抒情容易陷入矯情,心跳容易導致肉麻。但不管怎樣,《購物廣場》終於有了自己的風格,許多廠商點名請張櫻光顧便是最好的例證。《購物廣場》與《消費嚮導》雖然走著各自不同之路,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精心製作,高頻率播出,創名牌抓固定收視率,高頻率播出抓偶然收視率。每週只做三檔節目,兩三天播同一內容,同一檔節目的'播出次數高達12——24次,以此增加在觀眾中的印象,也吸引了更多的客戶,抬高了價格。(價格8000元/分鐘)

3、《精彩十八》:任你歡喜任你憂 從免費贈送到略有創收,十八頻道(南京電臺與江浦廣播局和辦)終於有了自己的消費類欄目,目前尚無特色,再加上其頻道的固有弱勢,短期內難成氣候。

4、《生活風采》:輕歌慢旅,以文養商。 聽歌、觀景、購物,“邊走邊唱”以文養商,別出心裁的將商業節目搭售出去。儘管它不屬於這類節目的傳統套路,但卻短期內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文學上說,藝無定論;政治上說,發展是硬道理。(《生活風采》:江蘇電視臺1999年4月-10月辦,後改為《企業風采》。“邊走邊唱”是其中的一個子欄目。)

5、《企業風采》:淮揚名菜“大雜燴” 各類企業資訊與電視導購串編一起,創收方法靈活。因新版時間較短、創收任務較重,暫時尚未形成鮮明特色。(《企業風采》:江蘇電視臺1999年10月—12月)

二、南京地區此類節目的共同缺陷

1、 上眼看商家,下眼看買家。 此類節目是廣告市場與收視市場結合的連體嬰兒, 一明一暗相 互依存。沒有廣告創收,此類節目不必再辦;沒有收視率,廣告創收也無所依附。然而,從南京地區該類節目中還看不到這二者的完美結合。科學抽樣調查顯示,認為此類節目中主持人站在商家立場推銷商品者佔16.2%(被訪者149人);認為言過其實、品質值得懷疑者佔24.2%(被訪者223人)。

2、 不食人間煙火。 抽調中35.7%的人認為此類節目中的商品價格偏高,難以承受;而只有3.5%認為物美價格適中。南京地區某消費節目的主持人曾拎著一件上衣,手執話筒說“這件衣服一點也不貴,才2000多元”。

3、難覓新鮮菜。 服務類節目也有新聞屬性,有了這種屬性節目就更有張力、更有生氣。吃菜愛吃新鮮的,看資訊類節目當然也講時效性。相對電視螢幕上的陳穀子、爛芝麻來說,新鮮菜太少。

4、 滿眼物質,難覓精神 一提休閒就是吃喝,某某飯店,某某賓館,送甲魚,贈螃蟹, 沒有讀書,看不到電影,聽不到音樂會。文化大省的江蘇,巨大的文化市場那裡去了。雖說中國人自古講究養生,但自古也更講究怡情、養性。

5、 創收的辦法與電視規律相悖 面對客戶,高回扣、巧公關,應有盡有。廠長講完,副廠長侃,副廠長侃完,工會主席談。周到的安排讓大家的臉面全顧了。企業皆大歡喜,花錢買炮仗聽響了,有錢電視臺也能為咱唱堂會,全當娛樂了。節目收入5000元,欄目的無形資產虧掉了10000元。

6、 頂天立地不留空白 如今買東西都時興買一贈一 ,或送點禮品什麼的,電視臺憑什麼就能賣得如此強硬。觀眾是因為看節目才搭買的廣告,可惜這一權利被剝奪了。《生活風采》曾搭配過“邊走邊唱”,可惜未被延續。

7、 事變備不變 以新街口商業區為例,94年以後這兒的結構悄悄的發生著變化。新百以大眾型消費為主,金鷹被稱為精品店,97年開業的金陵百貨一開張便自稱引導時尚。這樣不同的定位使以上企業各得其利。究其制勝的主要原因,是隨著客觀環境的變化,調整了自己的營銷方法。買方市場條件下,伴隨消費者的分層,市場也日益細化。世變事變、事變備變,自古如此。染上流行感冒就要打噴嚏,電視也不例外,目前南京地區的此類節目與細分市場結合得還不夠。

三、我們的對策

建議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加強節目的預先規劃,不同體裁的節目各找賣點,變被動為主動。

建議2、與市場吻合。針對日益細分的市場及消費層,開闢相應的子欄目。(例)依據消費階層劃分:廉價店/今天打折、精品櫃檯/物有所值、時尚屋/時髦消費;依據細分市場劃分:車族、旅遊快道、PC多媒體…。不同的節目選不同型別的主持人,如“廉價店”可找一個馬大嫂風格的人主持。

建議3、節目運作欄目化。以快捷變化的節奏打破電視直通車的沉悶格局。對資訊分類編排、合理規劃成若干個子欄目,以三四分鐘為單位給予節奏上的間隔。西方傳播學理論認為電視節目每兩三分鐘就應該伸出一個鉤子,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興奮點。除此之外,做兩三個10秒左右的欄目宣傳帶在節目中穿插,即可改變節奏,又增加了自身宣傳。

建議4、增加公益服務內容,搭售商業節目。如根據天氣的變化,提醒人們對飲食、穿著、出行、保健等作相應調整。

建議5、讓市場適度飢渴。讓市場適度飢渴是一個尤適於中國的營銷辦法。前段時間“劍南春酒”和“南京香菸”就有過這樣的成功運作,適當減少商品投放量,造成市場緊俏,消費者誤以為難買,迅速跟進。俗語說人來風,也說買漲不買落。反映在電視商業節目上,我們是否可以收縮陣線,每週只做三檔節目,精心製作,反覆播出,提高價位。

建議6、拓展新業務。 去菜場,逛超市是百姓生活中的常事了,隨著如今菜場的專業化和洋超市(麥德隆、家樂福)的不斷進入,我們的生活又多了一樣有趣的內容。記得一位華裔女士在美國成功的辦了一份報紙,起家之路就是每天報道菜場及超市的動態。此類報道,商家與百姓都有需求,可謂長盛不衰。

建議7、行業先導。與相關商業企業聯合,開闢電視網上超市、網上展覽中心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