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說課稿範文模板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3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物說課稿範文模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說課稿範文模板

生物說課稿範文模板1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是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內容。xx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論述了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生物學觀點,也是理解"人與生物圈應該和諧發展"的理論基礎。所以該節在本書中乃至在本學科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的基礎上再來考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其實是從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辯證地分析生物與環境之間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也為下一節"生態系統"的學習作好預設。

本節知識點清晰,一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另一就是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呈現的方式也直觀,前者就四幅圖片,後者是一個探究活動,非常符合國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內容看似簡單,但要能讓學生尤其是七年級學生建構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觀手段,認真組織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這個基本的生物學觀點。

一、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能夠選取多方面的事例來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文字和圖片資料來提高說明問題的能力;

2、嘗試收集、處理資料的方法;

3、學習通過測量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瞭解生物與環境的關係,滲透環保意識;

2、樹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觀點;

3、利用技能訓練,鼓勵學生多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二、重點和難點的確立:

1、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是重點又是難點;

2、"植物對空氣溼度的影響"探究是重點,新教材倡導探究性學習,應該利用好每一次活動,來培養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學方法:

1、本節課貫穿觀察和討論,主要運用啟發式談話法,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習熱情,並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利用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圖片和動畫,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逐漸認識到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2、本節"植物對空氣溼度的影響"的探究活動並不難,運用前一節的探究活動方法完全能夠完成,所以這個活動我安排在課前,課上主要是組織各小組交流活動的"過程"和結果的處理方法。讓知識的獲得滲透在過程的體驗中,讓成功的喜悅體現於精彩的交流中,讓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活動的參與中。

四、學習方法:

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通過課前的探究活動和課上的'交流,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同學間合作的魅力,嚐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並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匯入新課:

啟發學生例舉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環境中哪些因素的影響,匯入新課,這樣匯入有兩個好處:

1、既考驗了前一節課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又體現了兩課內容的緊密聯絡;

2、創設了情景,激發了興趣,讓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對環境有沒有影響呢,行雲流水般引入新課。

(二)新知學習: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重點又是難點,我是這樣安排的:第一步:讓學生觀察教材的四幅圖片,引導從"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間的聯絡展開小組討論。然後讓學生選擇一幅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創設了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可是思維發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課堂風格。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是發散性的,充滿靈性的。

第二步:啟發學生還能找到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例子嗎?鼓勵學生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激起競爭意識。

第三步:媒體呈現配有介說詞的圖片,如:烏賊的墨囊;含羞草的葉與多暴雨的環境相適應;尺蠖的擬態等等,讓同學們認識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具有普遍性的,這種適應是生物通過漫長的年代,不斷與環境摩合,自身不斷進化、生存下來而形成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對環境相適應的觀點,對於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相對性,考慮到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後高中會學到。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這部分的知識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步:讓學生親身驗證"生物也可以影響環境"這一結論:課前親自探究"植物對空氣溼度的影響",課上交流。這樣安排體現:

1、有做事的過程;

2、有明確的目標;

3、有明確的結果;

4、使用語言傳達資訊

5、體現過程的真實性。這是任務型教學的五要素。交流時注意:對於國中學生來說,過程是比結果更重要,但在這兒,由於結果涉及到對資料的收集和處理,這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應以激勵和引導。

學生從"做中學"中親身驗證了植物對空氣的溼度有影響,有利於認識生物是可以影響環境的。

第二步:再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a、地下耕耘者是哪種動物,它對自然界有什麼益處?

b、為什麼我國開發西部強調要退耕還林和還草?從生物對環境產生的作用這個角度來認識生物的存在確實影響著環境。

第三步:讓學生嘗試舉例描述"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的生活中的例子。加深並及時反饋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理解。

第四步:播放動畫"屎克螂出國記",以生動的畫面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物對環境的作用和影響,同時在學生注意力即將分散的時候再一次激起他們的興趣。

3、技能訓練:

這是新教材的一個別有用心之處,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等能力,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這一優勢。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看誰提出的問題最有價值?"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培養思維能力。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收穫,這點很重要,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及時幫助他們構建概念,點睛突出"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生物學觀點。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生活在生物圈,對環境的破壞必將回報給人類,所以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是多麼重要!

(三)、作業練習:(見教材)

1、在一個繁殖季節裡,一條鯉魚能產幾十萬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鳥類只產幾個卵,你能其中的道理嗎?這是不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2、山羊絨又細又柔軟,組成的產品十分昂貴。山羊比綿羊好養,它連草根都啃食。於是一些牧區大量飼養山羊,這對環境會有什麼影響?

這是兩道開放性題,既能達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又能煅煉思維,體現知識與社會、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絡,使學有所用。整個教學過程的邏輯順序就是這樣安排的。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勢,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利用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支撐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在一個生動、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課堂中,愉快地"享受"學習。

生物說課稿範文模板2

  一、說教材

《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是北師大版國中七年級下冊第10章第2節的內容。主要內容為:呼吸系統的組成,呼吸運動與肺通氣,肺的換氣,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組織裡的氣體交換等知識點。在學習該知識點前,已經學習了血液的迴圈的相關知識,該知識點主要是呼吸系統的組成、氧氣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除。對學生理解血液迴圈、呼吸作用以及後面的其他迴圈系統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肺通氣”這一環節是重點,也是難點,比較難理解。通過自身體驗和模型演示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步步深入,最後水到渠成地解決問題。“肺的換氣”和“組織氣體交換”部分,關鍵是讓學生明白氣體交換的原理,即氣體的擴散作用。我通過噴灑香水引導學生分析氣體交換的'方向,使問題迎刃而解。

三、說教學目標

1、解釋呼吸運動實現肺通氣的原因。

2、通過演示呼吸運動的模型、展示肺的換氣和組織裡氣體交換過程的圖片,培養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在例項分析和討論的過程中,滲透安全自救知識的教育,樹立健康生活理念。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氣體交換的過程和原理。難點:氣體交換的過程和原理。

五、說教法學法

我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問答、討論等。

六、說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複習舊知,溫故知新。教師帶領學生回顧呼吸系統組成和功能,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人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過程是怎樣的?引出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建構主義主張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呼吸系統是本節課深入研究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於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並增加學生知識的銜接性和系統性。

2、新課展開

第一部分:呼吸運動和肺通氣。先明確“呼吸運動和肺通氣”知識,組織學生自己感受一下吸氣和呼氣胸腔的變化並進行簡單的總結,再通過呼吸運動模型的演示實驗,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下問題:

(1)模型1中肋間肌收縮時肋骨和胸骨的運動方向,分析說明骨和骨骼的運動會引起胸腔容積發生怎樣的變化?

(2)模型2中的膈頂下降引起肺容積變化的事實,分析說明肺容積發生變化的原因。討論結束後師生總結得出:

(1)肋間肌收縮,肋骨上提並外展,胸骨上移,使胸廓容積增大。

(2)膈肌收縮,膈頂下降,胸廓縱徑加長,使胸廓容積增大。然後用多媒體展示肺通氣的視訊,並引導學生結合呼吸運動聯絡外界與肺泡之間的氣體交換。通過呼吸運動完成。由於這一內容比較容易理解,我將輔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與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相結合的方式,達到了自主學習的目的。

第二部分:肺換氣——氣體在血液中運輸——組織氣體交換。引導學生思考氣體進入肺後發生什麼變化?從而進入第二部分的學習。首先,多媒體展示肺內及組織中氣體交換的視訊,提出問題:①肺泡內氣體交換的過程是如何實現的?②血液是怎樣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我將給學生10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在此過程,我會巡視走動,給予學生點撥指導,與個別小組成員互動式交談。當學生討論結束,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分享討論結果。最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結論通過氣體擴散實現氣體交換的;氧氣的運輸是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而二氧化碳在血漿中運輸。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與分組討論相結合的方式探究新知,突出教學重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3、鞏固提高:

我將提出如下問題:為什麼劇烈運動後呼吸頻率和脈搏都會加快呢?,組織學生運用本節內容進行相關的解釋說明。既是知識的鞏固和遷移的過程,又讓學生體會生物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相互關係。

4、小結作業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針對國中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七、說板書設計

生物說課稿範文模板3

  一、說教材

《生物入侵者》這篇介紹的是關於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是一篇事理說明文。

xx說明事理層次分明,步步深入。開頭引出說明物件,然後具體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然後寫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世界各國對此採取的相應的措施。首先引出話題,接著擺出現象,再探討因果,最後討論對策。這是按邏輯順序進行說明的。

xx是人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4 篇課文,屬於自讀課文。對於xx的教學,應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指導學生自讀,幫助他們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的說明技巧。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我結合xx課型和單元教學目標,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運用。

2、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學習篩選資訊。

3、多種方式讀文。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理清xx的說明順序,整體把握內容,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xx運用的說明方法,賞析文中形象化的語言和嚴謹的語言,體會其表達效果。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對生物入侵,增強防範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2、培養關注身邊生活的科學意識。

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兒。我把教學重點定在的說明方法和修辭手法以及它們的表達作用上。另外還有理清的說明順序;理解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也是教學中要關注的。

二、說學情

學生已經有了一個多單元閱讀說明文的經驗,對說明文有了一定了解和知識積累。大部分學生明瞭說明文學習的.精髓,即說明物件、說明方法和說明順序及說明文語言科學準確的特點。如何結合xx內容,準確的表述,靈活的應用,還需要教師課堂指導。此外,學習說明文比較枯燥乏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投入到xx的學習中來,適時激趣顯得很重要。

三、說教學與學法

教學千法,朗讀為本。我設計了學生大聲讀文,感知課文內容;默讀文,梳理課文脈絡;瀏覽文,篩選課文中的科學知識及弄清主旨;跳讀文,賞析批註,品讀;齊讀有文字疑惑的段落,思考完善。

我力求通過本課的教學為學生開啟一扇學習科普作品的窗。“知識之窗”“科學之窗”“語言之窗”板塊活動,教給學生學習科普作品的方法。

更重要的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態度。在瞭解課文介紹的科學知識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四個問題:

1、生物入侵有哪些危害?

2、“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主要是什麼?

3、生物學界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態度有何不同?作者傾向於哪一種?你又贊同哪一種呢?

4、生物入侵能有效避免嗎?這四個問題由淺入深,由能從課文中直接找到答案過渡到結合文有自已的思考。學生心浮氣躁,總不願靜下心來讀文,給點臺階,留點思考,制點波折,不失時機地有效地引導學生細緻地讀文。課外“生物入侵者”的舉例,旨在培養關注身邊生活的科學意識和品味語言後學以致用的習慣。值得商榷的文字的品析,無外乎是引導學生勤于思考,善於發現,勇於質疑。

四、說教學過程

(一)圖片演示,談話引入

水葫蘆入侵歷程引入課題,穿插“侵”字教學。

(二)初讀感知,梳理文脈

1、學生大聲讀文。談讀後初步感受,引導積累基礎知識。

2、梳理脈絡。

3、理清的說明順序。

(三)理解課文,闡釋主題

1、出示問題,學生讀文、思考、討論問題。瞭解生態環境和生物入侵知識。

2、明確作者寫文意圖。

(四)賞析語言,適時拓展

1、賞析語言:從說明方法、生動的語言、嚴謹的語言品味表達效果。

2、你還知道哪些“生物入侵者”?

3、你覺得文中解釋生物入侵者的語句嚴密嗎?

五、說教學預期

我希望我的課堂輕鬆、民主、和諧,教學環節中“知識之窗”“科學之窗”“語言之窗”,總有調動絕大多數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視窗”。《生物入侵者》的教學,可以沒有議論文的犀利,卻也有嚴謹;可以沒有抒情散文的激情,卻也有獨特的體驗。週五下午第三節課學生歸心似箭,有些躁動不安,我在這節課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不夠,本可上得更流暢一些。學生在結合課文談如何避免生物入侵、賞析“逃出藩籬,嘯聚山林”時,有精彩的發言,是課堂的亮點。遺憾的是課堂後一段時間把握不夠好,從嚴謹的角度來評判文中第一段解釋生物入侵者的語句,本期待著學生有更好的表現,可惜這一環節沒能有效完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