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集錦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5W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但是總結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集錦15篇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1

第6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

01細胞的增殖

一、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期的主要特點

1、分裂間期

特點:完成DNA的複製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結果:每個染色體都形成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呈染色質形態。

2、前期

特點:①出現染色體、出現紡錘體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體特點:①染色體散亂地分佈在細胞中心附近②每個染色體都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

3、中期

特點:①所有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最清晰;

染色體特點:染色體的形態比較固定,數目比較清晰。故中期是進行染色體觀察及計數的最佳時機。

4、後期

特點:①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並分別向兩極移動。②紡錘絲牽引著子染色體分別向細胞的兩極移動,這時細胞核內的全部染色體就平均分配到了細胞兩極

染色體特點:染色單體消失,染色體數目加倍。

5、末期

特點:①染色體變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現。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並擴充套件成分隔兩個子細胞的細胞壁。前期:膜仁消失顯兩體;中期:形定數晰赤道齊;

後期:點裂數加均兩極;末期:膜仁重現失兩體。

二、植物與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的比較

相同點:1、都有間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後、末四個階段。

2、分裂產生的兩個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和組成完全相同且與母細胞完全相同。染色體在各期的變化也完全相同。

3、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分子數目的變化規律,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完全相同。

不同點:

1、植物細胞:前期紡錘體的來源,由兩極發出的紡錘絲直接產生,由中心體周圍產生的星射線形成。

2、動物細胞:末期細胞質的分裂,細胞中部出現細胞板形成新細胞壁將細胞隔開。細胞中部的細胞膜向內凹陷使細胞縊裂。

三、有絲分裂的意義

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複製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從而保持生物的親代和子代之間的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四、無絲分裂

特點:在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

02細胞的分化

一、細胞的分化

1、概念:在個體發育中,相同細胞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2、過程:受精卵,增殖為多細胞,分化為組織、器官、系統發育為生物體。

3、特點:永續性、穩定不可逆轉性

二、細胞全能性

1、體細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於體細胞一般是通過有絲分裂增殖而來的,一般已分化的細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細胞具有發育成完整新個體的潛能。

2、植物細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胡蘿蔔跟根組織的細胞可以發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動物細胞全能性

高度特化的動物細胞,從整個細胞來說,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細胞核仍然保持著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細胞>體細胞

03細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細胞的衰老

- 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係

①單細胞生物體,細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個體的衰老或死亡,

②多細胞生物體,個體衰老的過程就是組成個體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

- 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徵:

①在衰老的細胞內水分;

②衰老的細胞內有些酶的活性;

③細胞內的會隨著細胞的衰老而逐漸積累;

④衰老的細胞內速度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固縮、染色加深;

⑤ 通透性功能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

- 細胞衰老的原因:

①自由基學說

②端粒學說

二、細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

由於細胞凋亡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式性調控,所以也常常被稱為細胞程式設計性死亡。

2、意義:完成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的穩,抵禦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

3、與細胞壞死的區別:細胞壞死是在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由於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細胞凋亡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2

1、原生質:指細胞內有生命的物質,包括細胞質、細胞核和細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細胞壁,其主要成分為核酸和蛋白質。如:一個植物細胞就不是一團原生質。

2、結合水: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相結合,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動,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參與生化反應,運送營養物質和新陳代謝的廢物。

8、無機鹽:多數以離子狀態存在,細胞中某些複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鐵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維持酸鹼平衡,調節滲透壓。

9、糖類有單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單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動、植物細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後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蔗糖、麥芽糖,動物細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後能生成許多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澱粉和纖維素(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動物細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10、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

11、脂類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生物體內主要儲存能量的物質,維持體溫恆定。)b、類脂(構成細胞膜、線立體膜、葉綠體膜等膜結構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具有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的作用。)

12、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線,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13、肽鍵:肽鏈中連線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鍵(-NH-CO-)。

14、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15、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有幾個氨基酸叫幾肽。

16、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17、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決定20種氨基酸的密碼子有61種。氨基酸在結構上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線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18、核酸:最初是從細胞核中提取出來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遺傳資訊的載體,核酸是一切生物體(包括病毒)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9、脫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類,主要存在於細胞核內,是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此外,在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有少量DNA。

20、核糖核酸:另一類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簡稱RNA。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3

第五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01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一、相關概念

1、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根本的區別,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2、細胞代謝: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著的許多化學反應。

3、酶:是活細胞(來源)所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的一類有機物。

4、活化能:分子從常態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發現

- 1783年,義大利科學家斯巴蘭讓尼用實驗證明:胃具有化學性消化的作用;

- 1836年,德國科學家施旺從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 1926年,美國科學家薩姆納通過化學實驗證明脲酶是一種蛋白質;

- 20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切赫和奧特曼發現少數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質

大多數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合成酶的場所主要是核糖體,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數是RNA。

四、酶的特性

1、高效性:催化效率比無機催化劑高許多;

2、專一性:每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合物的化學反應;

3、酶需要較溫和的作用條件:在最適宜的溫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溫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會明顯降低。

02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一、ATP的結構簡式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縮寫,結構簡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團,~代表高能磷酸鍵,-代表普通化學鍵。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鍵中儲存著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稱為高能化合物。這種高能化合物化學性質不穩定,在水解時,由於高能磷酸鍵的斷裂,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二、ATP與ADP的轉化

03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一、相關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細胞呼吸):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釋放出能量並生成ATP的過程。根據是否有氧參與,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細胞在有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過程。

3、無氧呼吸:一般是指細胞在無氧的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

4、發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無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

C6H12O6 + 6O2——>6CO2 + 6H2O +能量

三、無氧呼吸的總反應式

C6H12O6——>2C2H5OH(酒精)+ 2CO2+少量能量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四、有氧呼吸過程(主要線上粒體中進行)

五、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

六、影響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溫度:溫度通過影響細胞內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的活性來影響細胞的呼吸作用。

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細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溫度範圍內,溫度越低,細胞呼吸越弱;溫度越高,細胞呼吸越強。

2、氧氣:氧氣充足,則無氧呼吸將受抑制;氧氣不足,則有氧呼吸將會減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來說,細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將增強.但陸生植物根部如長時間受水浸沒,根部缺氧,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過多酒精,可使根部細胞壞死。

4、CO2:環境CO2濃度提高,將抑制細胞呼吸,可用此原理來貯藏水果和蔬菜。

七、呼吸作用在生產上的應用

1、作物栽培時,要有適當措施保證根的正常呼吸,如疏鬆土壤等。

2、糧油種子貯藏時,要風乾、降溫,降低氧氣含量,則能抑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消耗。

3、水果、蔬菜保鮮時,要低溫或降低氧氣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濃度,抑制呼吸作用。

04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

一、相關概念

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二、光合色素(在類囊體的薄膜上)

三、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

-

1648年海爾蒙脫(比利時),把一棵2.3kg的柳樹苗種植在一桶90.8kg的土壤中,然後只用雨水澆灌而不供給任何其他物質,5年後柳樹增重到76.7kg,而土壤只減輕了57g。指出:植物的物質積累來自水。

-

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發現,將點燃的蠟燭與綠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蠟燭不容易熄滅。將小鼠與綠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內,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證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氣。

-

1785年,由於空氣組成的發現,人們明確了綠葉在光下放出的氣體是氧氣,吸收的是二氧化碳。1845年,德國科學家梅耶指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把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起來。

-

1864年,德國科學家把綠葉放在暗處理的綠色葉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後,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遮光的那一半葉片沒有發生顏色變化,曝光的那一半葉片則呈深藍色。證明: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澱粉。

- 1880年,德國科學家思吉爾曼用水綿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證明: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氧是葉綠體釋放出來的。

-

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卡門採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釋放的是18O2;第二組提供H2O和C18O,釋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來水。

四、葉綠體的功能

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在類囊體的薄膜上分佈著具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在類囊體的薄膜上和葉綠體的基質中含有許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五、影響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1、光照強度:在一定範圍內,光合速率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加快,超過光飽合點,光合速率反而會下降。

2、溫度:溫度可影響酶的活性。

3、二氧化碳濃度:在一定範圍內,光合速率隨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而加快,達到一定程度後,光合速率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

4、水: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少時光合速率下降。

六、光合作用的應用

- 適當提高光照強度;

- 延長光合作用的時間;

-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積——合理密植,間作套種;

- 溫室大棚用無色透明玻璃;

- 溫室栽培植物時,白天適當提高溫度,晚上適當降溫;

- 溫室栽培多施有機肥或放置乾冰,提高二氧化碳濃度;

七、光合作用的過程

1、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依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2、光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對光→低倍物鏡觀察→移動視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鏡觀察:

①只能調節細準焦螺旋;

②調節大光圈、凹面鏡

3、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根本區別為:有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①原核細胞:無核膜,無染色體,如大腸桿菌等細菌、藍藻

②真核細胞:有核膜,有染色體,如酵母菌,各種動物

注:病毒無細胞結構,但有DNA或RNA

4、藍藻是原核生物,自養生物。

5、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統一性體現在二者均有細胞膜和細胞質。

6、細胞學說建立者是施萊登和施旺,細胞學說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充滿耐人尋味的曲折。

7、組成細胞(生物界)和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含量不同。

8、組成細胞的元素

①大量元素:C、H、O、N、P、S、K、Ca、Mg

②微量元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細胞乾重中,含量最多元素為C,鮮重中含最最多元素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鮮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為水,乾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為蛋白質。

10、(1)還原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脂肪可蘇丹III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IV染成紅色);澱粉(多糖)遇碘變藍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2)還原糖鑑定材料不能選用甘蔗

(3)斐林試劑必須現配現用(與雙縮脲試劑不同,雙縮脲試劑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結構通式為NH2—C—COOH,各種氨基酸的區別在於R基的不同。

12、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二肽,連線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肽鍵。

13、脫水縮合中,脫去水分子數=形成的肽鍵數=氨基酸數—肽鏈條數。

14、蛋白質多樣性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摺疊方式千差萬別。

15、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線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線一個氫原子和一個側鏈基因。

16、遺傳資訊的攜帶者是核酸,它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一類是核糖核酸,簡稱RNA,核酸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

17、蛋白質功能:

①結構蛋白,如肌肉、羽毛、頭髮、蛛絲

②催化作用,如絕大多數酶

③運輸載體,如血紅蛋白

④傳遞資訊,如胰島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體

18、氨基酸結合方式是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線,同時脫去一分子水,如圖: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DNA、RNA

全稱: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佈: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細胞質

染色劑:甲基綠、吡羅紅

鏈數:雙鏈、單鏈

鹼基:ATCG、AUCG

五碳糖:脫氧核糖、核糖

組成單位: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體、HIV、SARS病毒

20、主要能源物質:糖類

細胞內良好儲能物質:脂肪

人和動物細胞儲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質:ATP

21、糖類:

①單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

②二糖:麥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澱粉和纖維素(植物細胞)、糖原(動物細胞)

④脂肪:儲能;保溫;緩衝;減壓

22、脂質: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膽固醇、固醇(性激素: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育及生殖細胞形成)

維生素D:(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

組成單位依次為:單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劑;參與生物化學反應;提供液體環境;運送

24、水存在形式營養物質及代謝廢物

結合水(4.5%)

25、無機鹽絕大多數以離子形式存在。哺乳動物血液中Ca2+過低,會出現抽搐症狀;患急性腸炎的病人脫水時要補充輸入葡萄糖鹽水;高溫作業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鹽水。

26、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和少量糖類組成,脂質中磷脂最豐富,功能越複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細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和選擇透過性。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27、細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資訊交流。

28、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具有支援和保護作用。

29、製取細胞膜利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因為無核膜和細胞器膜。

30、葉綠體:光合作用的細胞器;雙層膜

線粒體:有氧呼吸主要場所;雙層膜

核糖體:生產蛋白質的細胞器;無膜

中心體: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無膜

液泡:調節植物細胞內的滲透壓,內有細胞液

內質網:對蛋白質加工

高爾基體:對蛋白質加工,分泌

31、消化酶、抗體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種細胞器: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32、細胞膜、核膜、細胞器膜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它們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絡,協調。

維持細胞內環境相對穩定生物膜系統功能許多重要化學反應的位點把各種細胞器分開,提高生命活動效率

核膜:雙層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過結構核仁

33、細胞核由DNA及蛋白質構成,與染色體是同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染色質兩種狀態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遺傳資訊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細胞內的液體環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細胞液。

原生質層指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植物細胞原生質層相當於一層半透膜;質壁分離中質指原生質層,壁為細胞壁

35、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自由擴散:高濃度→低濃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協助擴散:載體蛋白質協助,高濃度→低濃度,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36、物質跨膜運輸方式主動運輸:需要能量;載體蛋白協助;低濃度→高濃度,如無機鹽、離子、胞吞、胞吐:如載體蛋白等大分子

37、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38、本質:活細胞產生的有機物,絕大多數為蛋白質,少數為RNA、高效性

特性專一性:每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成一類化學反應

酶作用條件溫和:適宜的溫度,pH,最適溫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溫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會明顯降低,甚至失活(過高、過酸、過鹼)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學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

結構簡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團,~表示高能磷酸鍵

全稱:三磷酸腺苷

39、ATP與ADP相互轉化:A—P~P~PA—P~P+Pi+能量

功能:細胞內直接能源物質

40、細胞呼吸: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產物,釋放能量並生成ATP過程

41、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比較: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場所:細胞質基質、線粒體(主要)、細胞質基質

產物:CO2,H2O,能量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反應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C6H12O62C3H6O3+能量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過程:第一階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釋放少量能量,細胞質基質

第二階段:丙酮酸和水徹底分解成CO2和[H],釋放少量能量,線粒體基質

第三階段:[H]和O2結合生成水,大量能量,線粒體內膜

無氧呼吸

第一階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階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轉化成乳酸能量

42、細胞呼吸應用:包紮傷口,選用透氣消毒紗布,抑制細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釀酒:先通氣,後密封。先讓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無氧呼吸產生酒精

花盆經常鬆土:促進根部有氧呼吸,吸收無機鹽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無氧呼吸產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爛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劇烈運動,肌細胞無氧呼吸產生乳酸

破傷風桿菌感染傷口:須及時清洗傷口,以防無氧呼吸

43、活細胞所需能量的最終源頭是太陽能;流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

44、葉綠素a

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

葉綠體中色素葉綠素b(類囊體薄膜)胡蘿蔔素

類胡蘿蔔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葉黃素

4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O2的過程。

46、18C中期,人們認為只有土壤中水分構建植物,未考慮空氣作用

1771年,英國普利斯特利實驗證實植物生長可以更新空氣,未發現光的作用

1779年,荷蘭英格豪斯多次實驗驗證,只有陽光照射下,只有綠葉更新空氣,但未知釋放該氣體的成分。

1785年,明確放出氣體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國梅耶發現光能轉化成化學能

1864年,薩克斯證實光合作用產物除O2外,還有澱粉

1939年,美國魯賓卡門利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O2來自水。

47、條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應階段場所:類囊體薄膜,

產物:[H]、O2和能量

過程:(1)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

(2)ADP+Pi+光能ATP

條件:有沒有光都可以進行

暗反應階段場所:葉綠體基質

產物:糖類等有機物和五碳化合物

過程:(1)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2)C3的還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還原成糖類,部分又形成C5

聯絡:光反應階段與暗反應階段既區別又緊密聯絡,是缺一不可的整體,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H]和ATP。

48、空氣中CO2濃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長短與強弱,光的成分及溫度高低等,都是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外界因素:可通過適當延長光照,增加CO2濃度等提高產量。

49、自養生物:可將CO2、H2O等無機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機物,如綠色植物,硝化細菌(化能合成)

異養生物:不能將CO2、H2O等無機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機物,只能利用環境中現成的有機物來維持自身生命活動,如許多動物。

50、細胞表面積與體積關係限制了細胞的長大,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的基礎。

51、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減數分裂:生殖細胞(精子,卵細胞)增殖

52、分裂間期:完成DNA分子複製及有關蛋白質合成,染色體數目不增加,DNA加倍。有絲分裂:體細胞增殖

無絲分裂:蛙的紅細胞。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綞絲和染色體變化

前期:核膜核仁逐漸消失,出現紡綞體及染色體,染色體散亂排列。

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體形態比較穩定,數目比分裂期較清晰便於觀察

後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染色體數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現,紡綞體,染色體逐漸消失。

53、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區別:植物細胞、動物細胞

間期:DNA複製,蛋白質合成(染色體複製)

染色體複製,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細胞兩極發生紡綞絲構成紡綞體中心體發出星射線,構成紡綞體

末期:赤道板位置形成細胞板向四周擴散形成細胞壁

不形成細胞板,細胞從中央向內凹陷,縊裂成兩子細胞

54、有絲分裂特徵及意義:將親代細胞染色體經過複製(實質為DNA複製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在親代與子代之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穩定性,對於生物遺傳有重要意義

55、有絲分裂中,染色體及DNA數目變化規律

56、細胞分化: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它是一種永續性變化,是生物體發育的基礎,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於提高各種生理功能效率。

57、細胞分化舉例:紅細胞與肌細胞具有完全相同遺傳資訊,(同一受精卵有絲分裂形成);形態、功能不能原因是不同細胞中遺傳資訊執行情況不同。

58、細胞全能性: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潛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組織培養因為細胞(細胞核)具有該生物生長髮育所需的遺傳資訊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59、細胞內水分減少,新陳代謝速率減慢

細胞內酶活性降低,細胞衰老特徵細胞內色素積累

細胞內呼吸速度下降,細胞核體積增大

細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質運輸功能下降

60、細胞凋亡指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生理過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對於多細胞生物體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以及抵禦外界因素干擾具有非常關鍵作用,能夠無限增殖

61、癌細胞特徵形態結構發生顯著變化,癌細胞表面糖蛋白減少,容易在體內擴散,轉移

62、癌症防治:遠離致癌因子,進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檢測;也可手術切除、化療和放療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4

高中生物知識重點

1.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

(1)細胞學說的創始人是施萊登和施旺。

(2)細胞學說的要點是: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新細胞可從老細胞中產生。

(3)細胞學說的創立對生物的進化的重要意義是:它揭示了任何動植物均是由細胞構成的,從而說明動植物之間具有一定的親緣關係,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對揭示生物進化具有重要價值。

2.多種多樣的細胞

(4)自然界的生命系統包括的層次有: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5)植物的生命系統層次中沒有“系統”這個層次。

(6)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本質區別是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拓展

①原核細胞除核糖體外,無其他細胞器。原核生物如細菌的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由糖類與蛋白質結合而成的化合物。

②原核生物的遺傳不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真核生物在有性生殖過程中,核基因的遺傳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

③自然條件下,原核生物的可遺傳變異的型別只有基因突變;真核生物的可遺傳變異的型別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④原核細胞如細菌主要以二分裂的方式進行分裂;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有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

(7)病毒不能獨立生活,病毒的代謝和繁殖過程只能在宿主的活細胞中進行。

拓展:

①病毒在生物分類上是既不屬於原核生物,也不屬於真核生物。

②組成每種病毒核酸的基本單位是四種脫氧核苷酸,或是四種核糖核苷酸。

③病毒的培養不能直接用培養基培養,因為病毒的繁殖必須在宿主的活細胞中進行。

3.細胞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8)用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做實驗材料能分離得到純淨的細胞膜。把細胞放在清水裡,水會進入細胞,把細胞漲破,細胞內的物質流出來,這樣就可以得到純淨的細胞膜。

(9)細胞膜的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還有少量的糖類。

拓展:

①行使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功能的物質是載體。

②細胞膜與其他生物膜的化學組成大致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膜中,化學物質的含量有差別,例如,細胞膜上糖類的含量相對與細胞器膜要多。

(10)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流動性,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

(11)在細胞膜的外表,有一層由細胞膜上的蛋白質與糖類結合而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與細胞表面的識別有密切關係。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細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護和潤滑作用。

(12)植物細胞壁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纖維素和果膠。

拓展:

①細菌細胞壁的成分是糖類與蛋白質結合而成的化合物。

②常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除去植物細胞壁。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5

1、組成活細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O元素,組成細胞乾重的主要元素中含量(質量比)最多的是C元素

2、將某種酶水解,最後得到的有機小分子是核苷酸或氨基酸請解釋?

人體的酶大多數是蛋白質,水解後得到的是氨基酸;有少部分酶是RNA,水解後得到核糖核苷酸、

3、激素和酶都不組成細胞結構,都不斷的發生新陳代謝,一經起作用就被滅活對嗎?

不對,酶屬高效催化劑能反覆反應。

4、酶活性和酶促反應速率的區別

酶促反應速率和酶的活性、底物濃度都有關。當底物濃度相同時,酶活性大,酶促反應速率大。當酶活性相同時,底物濃度大,酶促反應速率大。

5、由丙氨酸和苯丙氨酸混和後隨機形成的二肽共有幾種?

可形成丙氨酸——丙氨酸二肽(以下簡稱丙——丙二肽,以此類推),丙——苯二肽,苯——苯二肽,苯——丙二肽,共有四種。

6、甲基綠吡羅紅與DNA和RNA顯色的原理是什麼?

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使DNA呈現綠色,吡羅紅使RNA呈現紅色、利用甲基綠,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佈

7、什麼是還原性糖,又有哪些?

還原性糖種類:還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麥芽糖等。非還原性糖有蔗糖、澱粉、纖維素等,但它們都可以通過水解生成相應的還原性單糖。

8、兒童和病癒者的膳食應以蛋白質為主,對嗎?

不對,應該是膳食增加適量的蛋白質類營養。因為生命活動以糖為主要能源。

9、在鑑定還原糖的時候斐林試劑甲和乙為什麼要混合均勻?分開不行?

實質而言,斐林試劑就是新制的Cu(OH)2懸濁液,斐林試劑甲和乙混合均勻後生成Cu(OH)2懸濁液

10、雙縮脲試劑A和B分別按先後加如有它的什麼道理嗎?解釋、混合加又為什麼不行?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6

第4章基因的表達

第一節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1、基因是有___________的________片段,DNA主要存在於_________中,而蛋白質的合

成是在____________中進行的。

2、RNA是____________的簡稱,其基本單位是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部分組成。與DNA不同的是,組成RNA的五碳糖是__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___,RNA的鹼基組成中沒有______而有______。RNA一般是_________,而且比DNA短,容易通過_________從_________轉移到_________中。RNA有三種,分別是:傳遞遺傳資訊的_________________、轉運氨基酸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構成核糖體的____________。

3、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兩個階段。

4、轉錄是在_________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模板,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原料,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則合成_______的過程。用到的酶:DNA解旋酶、RNA聚合酶

5、轉錄的過程:①解旋:在DNA解旋酶的作用下,DNA雙鏈解開,DNA雙鏈的

____________得以暴露;②配對:遊離的_____________與DNA模板鏈上的鹼基互補配對(A-____),鹼基對之間以________結合;③連線:新結合的____________連線到正在合成的_________分子上;④脫離:合成的_______從DNA鏈上釋放。而後,DNA雙鏈恢復。(課本第63頁圖解)

6、翻譯是指在________中,以________為模板,以______________為原料合成

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過程。

7、翻譯的實質是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譯為____________________。

8、密碼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mRNA上才有密碼子)。密

碼子共______種,其中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個終止子,因此決定氨基酸的密碼子有______種。

9、組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決定,因此,兩者的關係為:一種密碼子決定一種氨基酸,

而一種氨基酸可能由一種或幾種密碼子決定,這一現象稱作密碼子的__________性。10、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體都共用一套密碼子,這說明密碼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_。11、密碼子的特點:簡併性;通用性;不重疊性

12、tRNA有______種,每種tRNA只能識別並轉運一種氨基酸,而一種氨基酸可以由一種或幾種tRNA轉運。12、tRNA的結構像__________,其一端是攜帶__________的部位,另一端有___________。每個tRNA上的這三個鹼基可以與mRNA上的__________互補配對,因而叫____________。tRNA攜帶的氨基酸由__________決定

13、mRNA進入細胞質中,就與____________結合起來,形成合成蛋白質的“生產線”。核糖體可以沿著________移動。核糖體與mRNA的結合部位會形成_____個tRNA的結合位點。(教材p66,掌握)

14、翻譯的過程:①進位:mRNA進入細胞質,與核糖體結合。兩個攜帶氨基酸的tRNA,

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五章知識點總結

按照_____________原則,分別進入位點1和位點2。②脫水縮合:位點1和位點2上相應的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肽鍵,位點1上的氨基酸轉移到佔據位點2的tRNA上。③移位:核糖體沿著________移動,讀取下一個_______。

原佔據位點1的tRNA離開核糖體,佔據位點2的tRNA進入位點1,一個新的攜帶氨基酸的tRNA進入位點2,繼續肽鏈的合成。上述過程沿著mRNA鏈不斷進行,直至讀取到mRNA上的____________。

15、一個mRNA分子可以相繼結合多個__________,同時進行多條________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質。

16、轉錄形成的mRNA鏈與做為模板的DNA單鏈互補,與非模板鏈相同(T-U)三.基因表達中相關數量計算

1.轉錄時形成的RNA分子中的鹼基數目是基因中鹼基數目的1/2

2.翻譯過程中,蛋白質中氨基酸數目=tRNA數目=1/3mRNA鹼基數目=1/6DNA鹼基數目

3.計算中“最多”和“最少”的分析

(1)翻譯時,mRNA上的終止密碼子不決定氨基酸,因此準確地說,mRNA上鹼基數目比蛋白質中氨基酸數目的3倍還要多一些。

(2)基因或DNA上的鹼基數目比對應的蛋白質中氨基酸數目的6倍還要多一些。(3)在回答有關問題時,應加上最多或最少等字

如,mRNA上有n個鹼基,轉錄產生它的基因中至少有2n個鹼基,該mRNA指導合成的蛋白質中最多有n/3個氨基酸。第2節基因對性狀的控制

1、中心法則揭示了遺傳資訊的流動方向。期內容包括:①DNA的複製:即遺傳資訊從DNA流向_______;②轉錄和翻譯:即遺傳資訊從DNA流向______,進而流向_________;③RNA的複製:即遺傳資訊從RNA流向_______;④逆轉錄:即遺傳資訊從RNA流向________(此過程需_________酶)。

(注:RNA的複製和逆轉錄只發生在________內)

2、基因控制生物體的性狀有兩條途徑:①基因通過控制______的合成來控制_____________,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例:豌豆種子的形狀、白化病病因)②基因通過控制_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體性狀(例:囊性纖維病、鐮刀型細胞貧血病)。3、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是通過控制________________來實現的。4、基因與性狀的關係並不都是簡單的__________關係。

5、性狀的形成往往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結果。6、DNA主要分佈在_________中,稱為_________基因,少數分佈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中,也可進行復制,但仍受細胞核的控制,因此稱線粒體和葉綠體中DNA的複製為:__________________。分佈在細胞質中的基因稱為__________________,由該基因決定的性狀遺傳稱為:__________________(或母系遺傳)

第5章基因的`突變及其他變異

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五章知識點總結

第一節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1、生物體的表現型(性狀)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共同決定。根據是否可以遺傳將生物的變異分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前者僅由__________改變引起,遺傳物質_______發生改變;後者__________發生改變,引起改變的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DNA分子中發生鹼基對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而引起的____________的改變,叫做基因突變。鐮刀型細胞貧血症是由於一個鹼基對的_________引起的。囊性纖維病是由於三個鹼基對的__________引起的。

3、鹼基的替換:DNA分子中一個鹼基對被另一個鹼基對替換,導致轉錄成的mRNA上一個鹼基發生改變,由該鹼基構成的密碼子也發生變化,分為兩種:同義突變(發生變化的密碼子與原密碼子編碼相同的氨基酸,對蛋白質沒有影響);錯義突變(發生變化的密碼子與原密碼子編碼不同的氨基酸,對蛋白質有影響)鹼基的增添(缺失):增添(缺失)的鹼基後的氨基酸序列全部發生改變,對蛋白質影響最大

1、基因突變一般發生在有絲分裂____期和減數第一次裂前的______期。

2、基因突變若發生在_________中,可以傳遞給後代,若發生在_________中,一般不能

遺傳。

3、易誘發生物發生基因突變並提高突變頻率的因素可分為三類:物理因素(如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學因素(如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生物因素;人為誘導發生的基因突變稱為__________;自然條件下由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自發產生的突變稱為__________。

4、基因突變的特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突變可以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基因突變可以發生在細胞內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基因突變的意義:基因突變是__________產生的途徑,是生物變異的_________來源,

是生物___________的原始材料。

6、基因重組是指生物體在進行_________的過程中,______________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基因重組發生在__________過程中,而不是發生在受精作用過程中。

7、基因重組有兩種型別:一是在___________期,非同源染色體上的_______________的

重新組合,二是在_____________期,同源染色體上的_________________的交叉互換。8、基因重組的意義:基因重組能夠產生多樣化的基因組合的子代,所以,基因重組是生

物變異的___________來源

9、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的比較:基因突變可以產生新的基因,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是

生物變異的根本原因;基因重組不能產生新基因,但可以產生新的基因型,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第二節染色體變異

1、基因突變在光學顯微鏡下無法直接觀察到,而___________是可以用顯微鏡直接觀察到

的。

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五章知識點總結

2、染色體結構變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種類型。貓

叫綜合徵是人的第5號染色體部分__________引起的遺傳病。

3、染色體結構的改變,會使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發生改變,

而導致_________的改變。

4、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染色體組是二倍體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體組成一個染色體組。一個染色體組中________(有沒有)同源染色體,它們在__________和________上各不相同,攜帶著控制生物生長和發育的全部____________。

5、染色體組數目的判別方法:一看細胞中染色體,同一種形態的染色體有幾條,就含有

幾個染色體組;二看基因型,同一種基因(同一種字母,不分大小寫)有幾個,就有幾個染色體組。

6、多倍體植株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工誘導多

倍體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秋水仙素作用於正在_________的細胞,能夠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從而引起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

7、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_________染色體數目的個體,叫做單倍體。單倍體植株的特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單倍體育種的過程:首先用_________________方法來獲得單倍體植株,然後經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染色體數目加倍,重新恢復到_______的染色體數目,用這種方法培育得到的植株,都是______________。第3節人類遺傳病

1、人類遺傳病通常是指由於______________改變而引起的人類疾病,主要可以分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大類。2、單基因遺傳病是指受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的遺傳病。

3、多基因遺傳病是指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的遺傳病,常見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4、21三體綜合徵屬於____________________。

5、調查某種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應對患者家系進行調查,調查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應對普通人群隨機取樣調查(調查群體應足夠大)。

6、通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手段,對遺傳病進行監測和預防,在一定程度

上能夠有效地預防遺傳病的產生和發展。

7、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於________年,目的是測定人類基因組的全部DNA序列(24條

染色體的DNA序列),解讀其中包含的______________。美國、英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參加了這項工作。20xx年,人類基因組的測序任務已順利完成。測序結果表明,人類基因組有大約___________個鹼基對組成,已發現的基因約為____________個。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7

1.歷史上第一個提出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的是法國的博物學家拉馬克。

他的基本觀點是: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來的;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漸進化的;

(3)生物的各種適應性特徵的形成都是由於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

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這是生物不斷進化的主要原因。

2.達爾文提出了以自然選擇為中心的進化論,它揭示了生命現象的統一性是由於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樣性是進化的結果。

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過度繁殖(選擇的基礎)、生存鬥爭(進化的動力、外因、條件)、遺傳變異(進化的內因)、適者生存(選擇的結果)

3.由於受到當時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達爾文不能解釋遺傳和變異;他對生物進化的解釋也僅限於個體水平。達爾文 強調物種形成都是漸變的結果,不能很好的解釋物種大爆發等現象。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8

第四章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第一節物質跨膜運輸的例項

一、應牢記知識點

滲透作用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從相對含量-----的地方向相對含量-----的地方擴散的現象。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⑴、當外界溶液的濃度低於細胞內溶液的濃度,細胞--------(失水/吸水)

⑵、當外界溶液的濃度高於細胞內溶液的濃度,細胞--------(失水/吸水)

⑶、當外界溶液的濃度等於細胞內溶液的濃度,水分進出細胞處於---------。

植物細胞:

1、細胞內的液體環境:主要指--------裡面的細胞液。

2、原生質層:指------和------以及這兩層膜之間的-------。

⑴、細胞核在原生質層內(P61圖42)

⑵、原生質層:可以被看作是一層半透膜。

3、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質壁分離復原

⑴、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相當於一層半透膜。

⑵、當細胞液的濃度------(大於/小於)外界溶液的濃度時,細胞液中的水分透過原生質層進入外界溶液,原生質層與細胞壁分離質壁分離。

⑶、發生了質壁分離的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大於/小於)細胞外液濃度時,外界溶液中的水分透過原生質層進入細胞液,原生質層逐漸膨脹恢復原態質壁分離復原。

4、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的原因

⑴、直接原因:細胞失水。

⑵、根本原因:原生質層的伸縮性-------(大於/小於)細胞壁的伸縮性。

5、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二、應該注意的地方

1、原生質:指細胞內的生命物質,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部分(不包括細胞壁)。

2、半透膜:是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過的人工膜。

3、選擇透過性膜:是生物膜。表現為水分子可以自由通過,細胞選擇吸收的離子和小分子也能通過,其他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過。如細胞膜等生物膜。

4、半透膜只具有半透性而不具備選擇透過性;選擇透過性膜具有選擇透過性也具有半透性。

5、質壁分離過程中,紫色洋蔥表皮細胞液泡的顏色由---變------(深/淺)。

第二節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一、應牢記知識點

1、歐文頓(ton)的發現和結論

⑴、發現:細胞膜對不同物質的通透性不同。凡是脂溶性物質都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

⑵、結論:膜是由-------組成的。

2、1925年荷蘭科學家的實驗發現和結論

⑴、實驗:提取人紅細胞中的脂質,在空氣水介面上鋪展成單層分子。

⑵、發現:單層分子的面積為人紅細胞表面積的2倍。

⑶、結論:

3、1959年,羅伯特森(rtsen)的發現和論斷

⑴、發現:電鏡下,發現細胞膜有清晰的“暗亮暗”三層結構。

⑵、論斷: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構成。

4、“熒游標記的小鼠細胞和人細胞融合實驗”的發現和結論(P67圖45)

⑴、發現:兩種細胞剛融合時,融合細胞一半發綠色熒光,另一半發紅色熒光;370C下40min後,兩種顏色的熒光均勻分佈。

⑵、論斷:

5、1972年,桑格(er)和尼克森(lson)提出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⑴、-------------是細胞膜的基本支架。

⑵、蛋白質分子或----或----或-----磷脂雙分子層。

⑶、磷脂和蛋白質分子都是--------的(運動/靜止)。

6、糖被糖蛋白

⑴、位置:細胞膜的------(外側/內側)表面。

⑵、組成:蛋白質和多糖。

⑶、功能:

二、應該注意的地方

1、細胞膜的結構特點:

2、細胞膜的功能特點:

第三節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一、應牢記知識點離子、小分子物質運輸方向自由擴散由---濃度向---濃度-----(需要/不需要)載體(高/低)-----(需要/不需要)能量協助由---濃度向---濃度-----(需要/不需要)載體擴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能量主動由低(高)濃度向高-----(要/不需要)載體運輸(低)濃度-----(需要/不需要)能量大分子物質胞吞由細胞----到細胞-----(外/內胞吐由細胞----到細胞-----(外/內-----(需要/不需要)能量略分泌蛋白的分泌、神經遞質的釋放-----(需要/不需要)能量略白細胞吞噬-----特點圖例例項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9

一、生長素

1、生長素的發現(1)達爾文的試驗:

實驗過程:

①單側光照射,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長;

③不透光的錫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豎立生長;

④不透光的錫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

(2)溫特的試驗:

實驗過程:接觸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側,胚芽鞘向對側彎曲生長;

未接觸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側,胚芽鞘不生長

(3)科戈的實驗:分離出該促進植物生長的物質,確定是吲哚乙酸,命名為生長素

3個實驗結論小結:生長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長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對植物向光性的解釋

單側影響了生長素的分佈,使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多於向光一側,從而使背光一側的細胞伸長快於向光一側,結果表現為莖彎向光源生長。

3、判定胚芽鞘生長情況的方法

一看有無生長素,沒有不長

二看能否向下運輸,不能不長

三看是否均勻向下運輸

均勻:直立生長

不均勻:彎曲生長(彎向生長素少的一側)

4、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發育中的種子;生長素的運輸方向:橫向運輸:向光側→背光側;極性運輸:形態學上端→形態學下端(運輸方式為主動運輸);生長素的分佈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頂端的分生組織、發育中的種子和果實。

5、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調節作用具有兩重性,一般,低濃度促進植物生長,高濃度抑制植物生長(濃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適生長素濃度為標準)。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為:根、芽、莖(見右圖)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促進和抑制作用與生長素的濃度、植物器官的種類、細胞的年齡有關。

頂端優勢是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原因是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使近頂端的側芽部位生長素濃度較高,從而抑制了該部位側芽的生長。

6、生長素類似物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促進扦插枝條生根[實驗];

防止落花落果;

促進果實發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頭上噴灑生長素類似物,促進子房發育為果實,形成無子番茄);

除草劑(高濃度抑制雜草的生長)

二、其他植物激素

名稱主要作用

赤黴素促進細胞伸長、植株增高,促進果實生長

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

脫落酸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乙烯促進果實成熟

聯絡:植物細胞的分化、器官的發生、發育、成熟和衰老,整個植株的生長等,是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結果。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10

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腸胚

(未分裂) (以分裂)

2.高度分化的細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腎細胞

有分裂能力並不斷增的: 幹細胞、形成層細胞、生髮層

無分裂能力的:紅細胞、篩管細胞(無細胞核)、神經細胞、骨細胞

3.檢測被標記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質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體處發現放射性

4.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有葉綠體

自養生物不一定是植物

(例如:硝化細菌、綠硫細菌和藍藻)

5.除基因突變外其他基因型的改變一般最可能發生在減數分裂時(象交叉互換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染色體自由組合)

6.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絲或星射線周圍聚集著很多細胞器這種細胞器物理狀態叫線粒體提供能量

7.凝集原:紅細胞表面的抗原

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體

8.紡錘體分裂中能看見(是因為紡錘絲比較密集)而單個紡錘絲難於觀察

9.培養基: 物理狀態:固體、半固體、液體

化學組成:合成培養基、組成培養基

用途 :選擇培養基、鑑別培養基

10.生物多樣性:基因、物種、生態系統的人還: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11

必修一:

1: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這部分經常會在選擇題中出現,題目並不難,但是需要考生記住哪些是糖類,哪些是脂肪,不要記錯。

2: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脂質中的磷脂和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這部分知識點雖然比較簡單,但是非常重要,中等偏下的考生容易記混淆,需要加強記憶。

3: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組成大分子的基本單位成為單體,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線成多聚體。這部分知識點會在填空題中出現,常見的考法有:組成核酸的單體是核苷酸。

4:生物的膜系統指的是細胞器膜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組成。這些生物膜的組成和結構很相似,體現了細胞內各種結構之間的協調配合。這部分知識點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都有可能出現,會考察它的組成成分。

5: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係限制了細胞的長大,細胞大小還受細胞核的控制範圍限制。這兩個都是很重要的,在作答的時候注意看題目要求,是否需要作答完整。

必修二:

1:孟德爾試驗成功的原因:選用了正確的試驗材料;先研究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再研究兩隊及以上的性狀;運用了統計學的方法分析試驗結果;基於大量資料的分析才提出的假說並設計新的試驗來驗證。

2: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隨著配子遺傳給後代;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在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這兩個定律可以說是遺傳學部分最重要的兩個定律,經常在大題中出現,很多與遺傳有關的題都是圍繞這兩個定律出的,同學們要記牢。

3:中心法則描述了遺傳資訊的流動方向,但是沒有說明遺傳資訊可以從蛋白質傳遞到蛋白質,也沒有說明遺傳資訊可以從蛋白質流向DNA或RNA。中心法則是很重要的一個法則,經常在考試中出現。

4:單倍體植株長弱小,高度不育,單倍體育種卻可以明顯縮短育種年限。這部分也是常考點,屬於重難點知識,考生們要對此給予關注。

5:一個種群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種群的基因庫。大家對種群的基因庫都會有一定的概念,但是完整地描述出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同學們儘量記住種群的基因庫的概念,避免丟分。

必修三:

1: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但是在神經元之間的傳導是單向的。這部分知識經常在大題中出現,考生們要牢牢記住呀。

2:演替的型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指的是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過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紙杯,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指的是原有植被雖然已不存在,但是原有的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它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兩者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同學們一定要區分好,不能混淆。考察方式主要是舉一些例子,讓你判斷它屬於什麼演替。

3: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4:負反饋調節不但在生物群落內部存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也存在著這種調節。

5: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潛在、直接、間接價值。考生們要注意對這幾種價值進行判斷,不要混淆。

大學聯考生物必考題型

題型一

曲線類答題模

正確解答曲線座標題的析題原則可分為識標、明點、析線三個步驟:

1。識標:弄清縱、橫座標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聯絡,這是解答此類習題的基礎。

2。明點:座標圖上的曲線有些特殊點,明確這些特殊點的含義是解答此類習題的關鍵。若為多重變化曲線座標圖,則應以行或列為單位進行對比、分析,揭示其變化趨勢。

3。析線:根據縱、橫座標的含義可以得出:在一定範圍內(或超過一定範圍時),隨“橫座標量”的變化,“縱座標量”會有怎樣的變化。從而揭示出各段曲線的變化趨勢及其含義。

注:若為多重變化曲線座標圖,則可先分析每一條曲線的變化規律,再分析不同曲線變化的因果關係、先後關係,分別揭示其變化趨勢,然後對比分析,找出符合題意的曲線、結論或者是教材中的結論性語言。

題型二

表格資訊類

題型特點:它屬於材料題,但又不同於一般材料題。可有多種形式,但不管是哪一種題型,其反映的資訊相對比較隱蔽,不易提取,因而對同學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表格題的一般解題步驟:

(1)仔細閱讀並理解表格材料,明確該表格反映的是什麼資訊。

(2)對錶格材料進行綜合分析,並能準確把握表格與題幹間的內在聯絡。

(3)將材料中的問題與教材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加以論證。

(4)對材料分析及與原理結合論證的過程進行畫龍點睛的總結,以起到首尾呼應的答題效果。

題型三

圖形圖解類

題型特點:生物體的某一結構或某一生理過程均可以用圖形或圖解的形式進行考查。這類題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學知識資訊,反映生命現象的發生、發展以及生物的結構、生理和相互聯絡。

解答該類試題的一般步驟:

1。審題意:

圖解題要學會剖析方法,從區域性到整體,把大塊分成小塊,看清圖解中每一個過程,影象題要能識別各部分名稱,抓住突破口。

2。找答案:

(1)理清知識點:該圖解涉及哪幾個知識點,是一個知識點,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知識點,要一一理清。

(2)兩個或兩個以上知識點的圖解要思考這些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絡、相同與不同等。

題型四

實驗探究類

題型特點:實驗探究型試題主要包括設計類、分析類和評價類。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實驗原理和具備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是否具有靈活運用實驗知識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遷移知識的能力。

命題方向:設計類實驗是重點,包括設計實驗步驟、實驗方案、實驗改進方法等。

解答該類試題應注意以下幾點:

1。準確把握實驗目的:

明確實驗要解決的“生物學事實”是什麼,要解決該“生物學事實”的哪一個方面。

2。明確實驗原理:

分析實驗所依據的科學原理是什麼,涉及到的生物學有關學科中的方法和原理有哪些。

3。確定實驗變數和設定對照實驗:

找出自變數和因變數,確定實驗研究的因素,以及影響本實驗的無關變數;構思實驗變數的控制方法和實驗結果的獲得手段。

4。設計出合理的實驗裝置和實驗操作,得出預期實驗結果和結論。

題型五

資料計算類

題型特點:考查核心在於通過定量計算考查學生對相關概念、原理和生理過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命題方向:定量計算題的取材主要涉及蛋白質、DNA、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細胞分裂、遺傳育種、基因頻率、種群數量、食物鏈與能量流動等方面的內容。首先要明確知識體系,找準所依據的生物學原理。

題型六

資訊遷移類

題型特點:以生物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學發展中的熱點問題、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生物實驗等為命題材料,用文字、資料、圖表、圖形、圖線等形式向考生提供資料資訊。分析和處理資訊,把握事件呈現的特徵,進而選擇或提煉有關問題的答案。

命題方向: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理解文字、圖表、表格等表達的生物學資訊的能力,以及蒐集資訊、加工處理資訊、資訊轉換、交流資訊的能力。

解題的一般方略為:

1。閱讀瀏覽資料、理解界定資訊:

通過閱讀瀏覽資料,明確題目事件及資訊的型別,瞭解題乾的主旨大意,界定主題幹下面次題乾的有無,確定解題思路。

2。整合提煉資訊、探究發掘規律:

對於題幹較長的題目來說,可快速瀏覽整個題幹,針對題目設問,分析所給資訊,找到與問題相關的資訊。

3。遷移內化資訊、組織達成結論:

緊扣題意抓住關鍵,根據整合提煉的資訊,實施資訊的遷移內化。資訊遷移分為直接遷移和知識遷移,直接遷移即考生通過現場學習、閱讀消化題幹新資訊,並將新資訊遷移為自己的知識,直接作答。

題型七

遺傳推斷類答題模板

題型特點:遺傳推理題是運用遺傳學原理或思想方法,根據一系列生命現象或事實,通過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對相關的遺傳學問題進行解決的一類題型。該題型具有難度大,考查功能強等特點。

命題方向: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的判斷、性狀顯隱性的判斷、基因型與表現型的推導、顯性純合子和顯性雜合子的區分、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或自由組合定律的判斷等等。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12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第一節物質跨膜運輸的例項

一、滲透作用:

水分子(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作用。

二、原生質層:

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三、發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兩側有濃度差

四、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內溶液濃度→細胞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內溶液濃度→細胞吸水

第二節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一、細胞膜結構:

磷脂蛋白質糖類

二、結構特點:

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點:選擇透過性

第三節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一、相關概念:

1、自由擴散:物質通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

2、協助擴散:進出細胞的物質要藉助載體蛋白的擴散。

3、主動運輸:物質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

大學聯考生物複習基本方法技巧

1、要掌握規律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絡。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區域性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從簡單到複雜、從低階到高階、從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過程。掌握這些規律將有助於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如學習線粒體就應該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①外有雙層膜,將其與周圍細胞分開,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區域內進行;

②內膜向內折成嵴,擴大了面積,有利於酶在其上有規律地排布,使各步反應有條不紊地進行;

③內膜圍成的腔內有基質、酶;

④基質、內膜上的酶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應所需,因而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這樣較易理解並記住其結構與功能。

學習生物同其他學科一樣,不能急於求成、一步到位。如學習減數分裂過程,開始只要弄清兩次分裂起止,染色體行為、數目的主要變化,而不能在上新課時對染色體行為、染色體、染色單體、DNA數目、與遺傳三定律關係、與有絲分裂各期影象區別等一併弄清。後者只能在練習與複習中慢慢掌握。

2、設法突破難點

有些知識比較複雜,或是過於抽象,同學們學起來感到有困難,這時就應化難為易,設法突破難點。通常採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複雜問題簡單化。生物知識中,有許多難點存在於生命運動的複雜過程中,難以全面準確地掌握,而抓主幹知識,能一目瞭然。例如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紡錘體、核仁、核膜的變化,我們若將其總結為“前期兩現兩消,末期兩消兩現”,則其他過程就容易記住了。動物體內三大物質代謝過程複雜,可總結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轉化”。對一些複雜的問題,如遺傳學解題,可將其化解為幾個較簡單的小題,依次解決。

(2)抽象問題形象化。要儘量藉助某種方式,使之與實際聯絡起來,以便於理解,如DNA的空間結構複雜,老師一旦出示DNA模型,幾分鐘即可解決問題。因此,學習生物常常需藉助圖形、表格、模型、標本、錄影等形象化的手段來幫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

3、經常歸納總結。

在生物新課學習過程中,一般都是將知識分塊學習。但當學完一部分內容之後,就應該把各分塊的知識聯絡起來,歸納整理成系統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在腦子裡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而且也便於理解和記憶。

歸納總結要做到“三抓”:一抓順序,二抓聯絡,三抓特點。

抓順序就是要將各知識點按照本身的邏輯關係將其串聯。如高中生物的“遺傳的物質基礎”,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蛋白質→性狀。

抓聯絡就是要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絡,理清點線的縱橫關係,由線到面,擴充套件成知識網路。

抓特點就是抓重點、抓主流,進行歸納總結,不能大雜燴,鬍子眉毛一把抓;應將次要的東西簡化甚至取消。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13

一、種群的特徵

1、種群的概念:在一定時間內佔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種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單位。

種群密度(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徵)

出生率和死亡率

數量特徵年齡結構

性別比例

2、種群的特徵遷入率和遷出率

空間特徵

3、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

樣方法:以若干樣方(隨機取樣)平均密度估計總體平均密度的方法。

標誌重捕法:在被調查種群的活動範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後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後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佔總個體數的比例,來估計種群密度。

二、種群數量的變化

1、種群增長的“J”型曲線:Nt=N0λt

(1)條件:在食物(養料)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相宜和沒有敵害等理想條件下

(2)特點:種群內個體數量連續增長;

2、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

(1)條件:有限的環境中,種群密度上升,種內個體間的競爭加劇,捕食者數量增加

(2)特點:種群內個體數量達到環境條件所答應的最大值(K值)時,種群個體數量將不再增加;種群增長率變化,K/2時增速最快,K時為0

(3)應用:大熊貓棲息地遭到破壞後,由於食物減少和活動範圍縮小,其K值變小,因此,建立自然保護區,改善棲息環境,提高K值,是保護大熊貓的根本措施;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應降低其K值。

3、研究種群數量變化的意義:對於有害動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以及瀕危動物種群的挽救和恢復,都有重要意義。

4、[實驗: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

計劃的制定和實驗方法:培養一個酵母菌種群→通過顯微鏡觀察,用“血球計數板”計數7天內10ml培養液中酵母菌的數量→計算平均值,畫出“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增長曲線”

結果分析:空間、食物等環境條件不能無限滿意,酵母菌種群數量呈現“S”型曲線增長

三、群落的結構

1、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群落是由本區域中所有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種群組成。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課本P71

3、群落的物種組成: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徵。

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4、種間關係:

捕食: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作為食物。結果對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競爭: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相互爭奪資源或空間等。結果常表現為相互抑制,有時表現為一方佔優勢,另一方處於劣勢甚至滅亡。

寄生:一種生物(寄生者)寄居於另一種生物(寄主)的體內或體表,提取寄主的養分以維持生活。

互利共生: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5、群落的空間結構

群落結構是由群落中的各個種群在進化過程中通過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1)垂直結構: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象。植物分層因群落中的生態因子—光的分佈不均,由高到低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動物分層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層次的食物和微環境不同。

(2)水平結構:指群落中的各個種群在水平狀態下的格局或片狀分佈。影響因素:地形、光照、溼度、人與動物影響等。

4、意義:提高了生物利用環境資源的能力。

四、群落的演替

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1、初生演替:

(1)定義: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

(2)過程:地衣→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2、次生演替

(1)定義: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火災過後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

(2)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

自然因素:火災、洪水、病蟲害、嚴寒

人類活動(主要因素):過度砍伐、放牧、墾荒、開礦;完全被砍伐或火燒後的森林、棄耕後的農田

3、植物的入侵(繁殖體包括種子、果實等的傳播)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條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礎。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14

一、細胞的衰老

1、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係

單細胞生物體,細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個體的衰老或死亡。

多細胞生物體,個體衰老的過程就是組成個體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

2、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徵:

1)在衰老的細胞內水分、。

2)衰老的細胞內有些酶的活性。

3)細胞內的會隨著細胞的衰老而逐漸積累。

4)衰老的細胞內、速度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固縮,染色加深。

5) 通透性功能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3、細胞衰老的學說:(1)自由基學說(2)端粒學說

二、細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

由於細胞凋亡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式性調控,所以也常常被稱為細胞程式設計性死亡

2、意義:完成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抵禦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

3、與細胞壞死的區別:細胞壞死是在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由於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

細胞凋亡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

輕鬆背誦生物的方法

(1)簡化記憶法

分析生物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 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為“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酸鏈,成為一種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2)聯想記憶法

根據生物學科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血漿的成分,可以和廚房裡的食品聯絡起來,記住水、蛋、糖、鹽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質,糖指葡萄糖,鹽代表無機鹽)。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對於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範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迴圈與能量流動等等。

(4)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複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例如高等動物的物質代謝就很複雜,但它也有一定規律可循,無論是哪一類有機物的代謝,一般都要經過“消化”、“吸收”、“運輸”、“利用”、“排洩”五個過程,這十個字則成為記憶知識的綱要。

(5)衍射記憶法

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儘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絡。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複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絡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為核心,可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現、細胞的學說、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孟德爾實驗成功的原因

(1)正確選用實驗材料:㈠豌豆是嚴格自花傳粉植物(閉花授粉),自然狀態下一般是純種

㈡具有易於區分的性狀

(2)由一對相對性狀到多對相對性狀的研究(從簡單到複雜)

(3)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

(4)嚴謹的科學設計實驗程式:假說-------演繹法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15

細胞膜有關知識點總結

1、研究細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

2、細胞膜主要成分:脂質和蛋白質,還有少量糖類

成分特點:脂質中磷脂最豐富,功能越複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

3、細胞膜功能:

將細胞與環境分隔開,保證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

控制物質出入細胞

進行細胞間資訊交流

還有分泌,排洩,和免疫等功能。

一、製備細胞膜的方法(實驗)

原理:滲透作用(將細胞放在清水中,水會進入細胞,細胞漲破,內容物流出,得到細胞膜)

選材:人或其它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

原因:因為材料中沒有細胞核和眾多細胞器

提純方法:差速離心法

細節:取材用的是新鮮紅細胞稀釋液(血液加適量生理鹽水)

二、與生活聯絡:

細胞癌變過程中,細胞膜成分改變,產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細胞壁成分

植物:纖維素和果膠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援和保護

四、細胞膜特性:

結構特性:流動性

舉例:(變形蟲變形運動、白細胞吞噬細菌)

功能特性:選擇透過性

舉例:(醃製糖醋蒜,紅墨水測定種子發芽率,判斷種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