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1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集合15篇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1

教學中不足:

從課堂練習情況來看部分同學沒有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沒有積極的動腦思考,小組互動相對少一些,小組合作的默契度不夠,資訊化技術的利用還可以更廣泛,課程標準所強調的“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理念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

改進措施:

1、綜合能力的培養是重點。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歸納能力,資訊加工處理的能力,閱讀識圖的能力,文字表達的能力。

2、重視探究實驗教學。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實驗資源,積極開展各類生物實驗,調查活動,資料蒐集等,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達到理論實踐的'統一,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但由於實際困難,導致我們現在是“老師講實驗,學生記實驗、讀實驗、背實驗”。以後要盡力創造條件,保證實驗課的開課率,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以適應課改的要求。

3、在以後的教學中多鼓勵學生思考,課堂上多提出有思考深度的問題。

4、儘可能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的直觀教學效應,這樣能夠很好的挖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培養思維能力,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描述生物圈的範圍;能舉例說出生物圈能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條件

2.通過本節的教學,提高學生收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

3.通過小組討論和研究活動,繼續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

4.通過本節的教學,使學生建立起:保護生物圈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2.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是本節教學的另一個重點,也是難點

課前準備:①教師:地球儀②學生:收集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師:出示地球儀,在無數顆星球中,地球作為一顆”藍色水球“懸掛在浩瀚的宇宙中,孕育著無數的生命。下面就讓我們共同來欣賞這美麗的地球吧!

生:觀看發言

師:是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命(生物)存在呢?

生:(討論回答)

師: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空間是有一定的範圍的。現在,我們就給地球上生物能夠生存的這個範圍起個名字,你們認為應該起什麼名字好呢?引出課題--生物圈

二、師生互動

(一)生物圈的概念

師引導閱讀課文,歸納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實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層,科學家把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並且相互間發生著複雜的關係。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足球大小,那麼,生物圈就比一張紙還要薄呢!同學們,剛才你們都觀看了美麗的地球風景,你們認為生物應該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呢?

(二)生物圈的範圍

A、生對照提綱閱讀課文理解:

1.生物應該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

2.生物圈的厚度?

3.生物圈劃分為幾個圈層?

4.各圈層生活哪些生物?這三個圈層中都有哪些生物生活呢?

5、水圈的'哪個部分的生物較多?

6、生物圈中的岩石圈、大氣圈和水圈是截然分開的嗎?7、人類的“立足點”。

B、全班分為三大組,每組代表一個生物圈層進行討論C、分角色扮演

(三)、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條件

師:我們都知道,現在地球的人口已經超過了60億,人口過多給地球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於是,科學家想了一個辦法:把地球上的人移居到月球或其他星球上,大家覺得這種方法可行嗎?引入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條件。觀察書中的六幅圖片並討論以下幾個問題:1.向日葵生長需要什麼條件?長頸鹿生活需要什麼條件?

學生:(觀察書中12頁)向日葵的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土壤和肥料;長頸鹿的生活需要食物、水、空氣、陽光和溫度。

師:現在,請充分發揮你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假如你是其他星球上的一棵草或一隻小白兔,你會有什麼樣的遭遇呢?

生:(分組扮演角色)

三、小結: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生物之間發生著複雜的關係。我們人類也是生物圈的成員之一,但是人類掌握著高度的科學技術,人類的活動可以到達生物圈的各個圈層,人類憑藉自己掌握的科學技術對各個圈層起到破壞作用。這已經引起了全人類的關注。生物圈是一個統一整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保護生物圈,人人有責。

教學反思——巧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

生物教學中可多處運用角色扮演的教

學方法。如在(七.上)《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節生物圈》教學中,可兩次應用角色扮演。一次是學生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扮演生物的居住環境:水圈、大氣圈和岩石圈;再次是讓學生扮演兩種生物:不幸落在金星上的含羞草和落在火星上的小白兔,以反證地球生物圈對生物生存的重要性。從環境和生物兩方面進行前後呼應,緊扣主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運用角色扮演進行教學有以下幾個優點:

1.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

2.適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他們喜歡模仿,願意表演,在集體中展露自己的才華。

3.在角色扮演過程中有利於教師對學生認知過程的規律、認知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學生的個性特長的瞭解。

4.由於現代科學教育,越來越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係,為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5.教育作為實現人的社會化過程,學生對社會或自然事物的扮演過程,有利於對社會、自然的關心,在扮演的過程中,既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還會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有極大的幫助。

因此,在生物教學中,巧用這種教學方法,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3

本節是人教20xx課標版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六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的第三節《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這一節在本章中佔據了重要地位,起著承上啟下的功能。但是這一節的內容如反射的概念、反射弧完成的過程等內容都比較抽象並很難理解,如處理不好則枯燥無味,學生既沒有學習興趣也不易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教師的教學目的在於如何將抽象的內容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使得其對於科學的概念變得易學易懂。針對教材中涉及的內容較多,知識相對較系統的背景,本節課是以“生物聯絡生活”、“生活應用理論”、 “理論實踐生活”為設計主線,注重知識線與方法線同時進行,為學生創造動腦分析、交流表達的機會,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教學理念。知識與方法並重的同時,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使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熱點,也是教學設計的關鍵內容。

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掌握人體幾大系統的生理結構特徵、人體感覺器官及神經系統組成,並且已具有活動調節的生活現象和經驗;但就我校學生情況看來,不能有效的將實踐中獲得經驗與知識概念識記、系統性處理後再應用,需要教師進行從旁引導。學生比較活躍,興趣易激發但缺乏協作與耐性。

按照課程標準結合學生情況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為:

1、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描述反射弧的結構。

2、通過生活的自己的表現分辨反射包括簡單的反射和複雜的反射。

3、通過實驗、探究、遊戲等活動,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自己與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學探究的能力等。

學生學習和理解的重點難點為:

1、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2、描述反射弧的結構。

3、舉例說出反射包括簡單的反射和複雜的反射。

綜合以上,為了更好完成學習目標,我設計本節課以“五步三查”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於基礎知識的學習和了解通過導學案,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在突破重難點時,除了教材提供的.情景,我還設計了兩組小遊戲

1、轉向競技:每小組一名選手參賽完成4次正口令和4次反口令轉向比賽,全班對反應速度快、動作標準的同學給予掌聲。

2、舉手競技:全班學生和教師圍圈站立,雙手自然下垂。參與轉向競技的學生分別下達正口令、反口令、手指數量示意(一根代表舉左手、二根代表舉右手)和反向示意。通過遊戲學生充分體會到耳、眼覺對刺激的感受、中樞神經對資訊的處理和下達指令訊號,肢體對指令訊號的做出的效應。在以此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理性的認識“反射弧”這一內容,我設計了拓展實驗:測定反應速度實驗。組內完成每名學生的有、無干擾條件下對照左右手反應速度的測定,實驗4次記錄資料,取平均值。這一實驗過程充分的體出現小組探究合作意識,並以設定對照實驗的方式體會和實施嚴謹的科學實驗探究過程,提升了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

本節課,以“五步三查”自主互助教學模式完成,通過導學案、通過小遊戲和實驗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搭建了學生合作探究和展示的平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得以發揮,提升了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如能適當使用多媒體裝置拓展學習資源和空間相應的效果會更加的好。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4

本節學習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本節內容簡單但是學生容易不好理解,我採用的主要是合作學習的方法,通過回顧細胞分裂的示意圖,提出疑問,同學們在想回答卻答不出的`過程中引出分化的概念,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組織,提出人和動物有四種基本組織。同時結合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用幾何圖形將細胞分裂和分化的概念圖補充完整以及學生能夠將本節課動物體的結構層次能夠用流程圖繪製出來。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5

在本學期中,我逐步嘗試將“目標導向教學”理論應用於我的國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我認為,“目標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師生在課堂中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依據簡單、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學目標,最終絕大多數學生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為終點的教學管理過程。 “目標教學”的大框架是“導標——導學——導練——導評——導結”五段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不分物件地、機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將其應用於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來說。比如說,導標這一過程也許在高中生能夠很容易讓學生跟著教學所呈現的目標去學習,在練習、講評中檢驗三維目標是否達標,但是在國中生物教學,我發現這樣的效果並不是太明顯。

國中生在學習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的學習特點:

(1)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都比較弱,而學習依賴性強,尤其是七年級學生表現更明顯;

(2)思維特點上起主導的還是形象思維,隨著年級的上升抽象思維迅速發展

(3)學習上容易對教師生動形象的事例介紹感興趣,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厭煩。

因此,有一部分學生看到分解的許多小目標後,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有時還會感到厭煩,就開始慢慢走神、不感興趣,因此在學習動機不強的情況下,試想一下練習的效果會怎樣,達標效果也不言而喻了。

針對國中生這些特點,我覺得目標導向教學在國中生物中可採用這幾個環節,即“引趣——嘗試——反饋——總結”。

第一,引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並且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教師可通過生動有趣的生物演示實驗或是設計簡單的學生實驗,講述生動的生物學史,列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現象等,多種方式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解釋生物現象、探索新問題的求知慾。當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解問題的需要後,再讓他們自學教材,他們才能專心研讀,使自學獲得好的效果。例如,筆者在講“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一節時,先課前讓學生分組捉鼠婦,分發一系列的討論題給他們,如“一般在什麼地方容易捉到”“什麼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你怎麼跟別人驗證你的結論是對呢?”等問題,通過這樣的一個探究實驗設定了疑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匯入了下一環節。

第二,嘗試——讓學生學習自學 教師分發自學提綱,即分解後的學習目標,由學生按自學提綱,個體獨自閱讀教材,或四個人一組小組討論的形式,有時用老師將學習目標用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教師作巡迴點撥,對自學中出現的問題,誘發啟導,但不能包辦代替,主要在於瞭解自學情況。 比如在介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及影響》這一節時,可簡單地將目標呈現給學生:(1)舉例說出一些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2)舉例說出一些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3)生物適應並影響環境,認同保護生物的觀點。接著採用學生依據要求:4人一組小組討論5分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舉出許多例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糾錯與講解,注意引導學生緊扣討論題目來進行討論。對個別學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問題,教師應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深度,指導他們在課外去閱讀有關書籍,以防討論漫無邊際,影響教學進度。當然,也要注意保證討論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估計學生討論沒有餘力時,再予以指導、啟發和補充,切忌匆忙討論,倉促結束。接著,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針對普遍性的'問題,結合教材的重點、難點(因為通常重點、難點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學解決的)以及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第三, 反饋——儘可能瞭解學生 目標教學是通過教學資訊的反饋來實現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根據檢測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定預定的教學目標。檢測的形式一般採用提問形式或書面練習檢測,當然儘量可多用一些書面檢測,這樣涉及的學生比較多,效果更為有效。在每一個知識點講解完畢,可適當選擇一些“小、精、活”的練習加以檢驗,以確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並根據檢測中暴露的問題,有針對性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比較全面地瞭解了教學中反饋的資訊,實現了對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控制,這樣有利於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四,總結——化零為整以保證教學質量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目標教學中必須保證實施小結這一環節。這樣有利學生把各個小目標達到整合,最終實現總目標,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並且有利於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知識的再現與提取。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6

科學是一種文化,它和人文是分不開的。科學教育中,滲透人文精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抒發美好的情感,是很重要的。“開花和結果”一節課,在設計上既傳授了生物學知識,又十分自然的對學生進行了審美教育。

從“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樣的優美詩句中觀看花開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觀看花開過程片段,引入了春天——桃樹——桃花——桃,進入了教學主題“開花和結果”。可突然一轉,讓學生製作“花”的作品活動,而探究花的構造,不僅訓練學生團結協作、表達交流的能力和科學方法,還拓展學生的思維、技能,培養其愛護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重視採用多種評價方式,通過“探究活動能力發展性評價表”,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科學知識教育和美育、情感教育渾然一體,非常巧妙。

“花開花落,似水流年”指出凋謝也是一種美麗,是新生命的誕生,講植物的生殖,謳歌生之美麗。以傳粉、受粉過程之不易,講生命之艱辛,引入愛花、護花,愛護綠色植物,人與生物圈的和諧共處的哲理,盡在其中,這些本節的特色。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7

本課的成功之處有兩點:

1.利用難點啟發思維,在學生積極思維的同時,能力得到了鍛鍊。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1)本課始終一環扣一環地貫穿著知識的因果關係,運用邏輯思維抓住了學生的思路,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如無機物、有機物概念的給出,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以及細胞生活需要能量等。

(2)本課運用了形象的比喻、舉例和談話的方式進行教學,使“物質”、“能量”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並與生活聯絡起來,縮短了抽象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啟發學生自己舉例,鍛鍊和培養了學生形象思維、發散思維的能力。

(3)本課還通過看圖、閱讀、討論、答題等活動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處理資訊的能力和表達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滲透了情感態度和價值的培養。

本課通過微觀知識的教學和一些隱藏的懸念,如:“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細胞膜如何控制物質的進出”等,培養了學生探索生命奧祕的興趣。

本課的抽象知識都是從事實中得來的,如細胞有物質的進出和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都是通過巨集觀的生命現象推匯出的,又如細胞中確實有葉綠體、線粒體這樣轉換能量的結構等事實都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不足之處是學生活動方式不十分豐富,若有一些動手的活動,效果會更好一些,但這節課動手活動的設計有一定難度,望同行共同商榷。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8

我的課堂思路是每個知識點條理要清晰。用圖片和常識匯入新課,通過活動和常識一一引出向光性、向地性、負向地性、向水性、向熱性、向化性等特性。其中重點講解向水性的探究性試驗,該實驗為開放性實驗,著重小組合作,小組討論,然後小組展示給出最優方案。重點了解探究性實驗的一般過程和核心理念。探究性實驗設計時的原則:對照實驗和控制變數。通過問題:“含羞草感受機械刺激引起的感性運動與窗臺上植物的向光性運動有什麼異同?”引出向性運動和感性運動的異同點,做出區分。結合教材,根據已有知識經驗說說哪些現象是植物的`感應性,分別屬於哪種感應性?進而做出總結,把各現象和各特性進行總結區分。課堂中與我的設想有很大的不同,在總結區分過程中,學生對剛講過的各種現象已沒有印象,使總結環節進展的不是很順利。所以,要多瞭解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以及他們關注的傾向性。

這是我的第二次公開課。我的課堂有諸多的不足,尤其是把握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方面急需改進。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這節課內容簡單,與生活聯絡緊密,本節課應重要把握,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學生的興趣,可通過多種途徑達到此目的。

要多讓學生做,多讓學生說,以讓學生儘可能多的參與進來,教師可以少講。提問方式也應多樣式,除了一般的隨機抽查之外,還要採取多樣化的形式。學習的知識遷移非常重要,教學中逐步滲透給學生有利於知識遷移的方法,課堂的語言表達要力求高效、簡捷,符合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語言習慣,使學生容易接受。對於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他們對科學探究一般步驟已比較熟悉,同時學生具備一定分析和歸納的能力,所以該節課應儘量把課堂還給學生,啟發學生自己來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得出結論。這樣學生經過自己思考得出的結論更容易被接受而且印象也更深刻。小組的合作,探究學習是必要的。課堂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合作學習容易耗時過多,對課堂時間的把握和調控,這點教師一定要做好。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9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市優質課評比的初選,與市直學校的其他三位老師一起相互切磋、相互學習。我抽到的課題是《第二節植株的生長》。講完之後對於自己的後半節課比較滿意,前半節課有許多不足之處。現反思下本節課的成功與不足。

成功之處:

我覺得本節課我上的還是比較順手的,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我覺得最大的成功不在我,而在於35中的學生們,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和互動都非常好,超出我的想象。而且小組成員之間有較強的合作意識,動手操作能力及表達能力較強,給這樣一群學生們上課感覺是一種幸福。

本節課一個亮點我感覺就在於讓學生作為植物醫生診斷土壤種植和水培的吊蘭生長狀況為什麼差異較大,接著小組內設計對照實驗。這一部分我通過出示提示:可配製培養液培育幼苗,如土壤浸出液、蒸餾水,並展示自制的'土壤浸出液實物和購買的蒸餾水,將實驗設計的難度降低,學生設計和表達的非常好!

我用蒸餾水和土壤浸出液培養的大蒜幼苗雖然培育時間短,但是依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看到老師培育的實物很興奮,也能清楚的知道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植物需要的營養物質,有利於開展後面的學習。

不足之處:

1、本節課由於準備的時間較緊張,買來的玉米、菜豆種子一直沒有萌發,中途又從老家帶了小麥種子、玉米種和大蒜進行培育,培育時間較短,所以導致根尖較小、根毛較短,影響了學生的觀察效果。如果能多培育兩天效果肯定要好。我開始時想用試管培育玉米根尖,每組一個,用試管培育根系的好處是根系都漂浮起來,非常清晰,便於學生觀察。但因為後來買的玉米種完全沒有萌發,老家的玉米種晒得很乾萌發的非常慢,所以最後放棄了。如果能讓學生親自看到試管中生長的植物根系效果一定提升很多,感覺很遺憾。

2、在組織學生觀察根尖的結構時,考慮到學生細胞、組織等內容可能沒學到,我在設計實施過程中沒能放開,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個別同學可能對於顯微鏡的操作不夠熟練,影響了觀察,我想在操作之前,應該對於顯微鏡的操作有個簡單的回顧或者提示,可以出示在螢幕上。

3、對於學生的實驗指導不到位。我在學生之間轉的時候看到基本都看到了清晰地物象,加上有些緊張,可能沒有注意到有些小組並沒有觀察到。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10

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經歷,每次活動的目標雖是既定的,但實現它的過程卻是千變萬化的,而且充滿了各種變數,正是這不可預測的變數,使課堂教學活動充滿了迷人的魅力。“每次課堂教學活動都是向未知的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需遵守固定的路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

我們期待課堂上精彩的生成,很多時候我們為了精彩的生成而在課前煞費苦心精心設計,可有時……

案例:“巴斯德實驗”教學片段

課前教師預設,先讓學生學習巴斯德實驗,由此實驗得出科學探究的六環節。可沒想到,課一開始出示目標,就有同學站起來說,“科學探究的六環節,我早知道,不就是……”

還有的同學迫不及待的說了出來,有的同學甚至把巴斯德實驗對應的“提出的問題,作出的假設,得出的結論”也說了出來……看來,提前預習已起了作用,於是我拋棄了原來精心準備的教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重整教學流程。

於是,我說:“好,你們已有很好的學習習慣——提前預習,剛才說的幾個環節都很正確,不錯,不錯,那還有不懂的.環節嗎?”

“制定計劃有通用的方法嗎?”“交流的時候都要說出來嗎?”“那個曲頸瓶有什麼特殊的用途?”……

問題出來了,我安排小組分組討論,要求小組中只要有一人會全組都會,看哪一組學得又快又好……

這下課堂沸騰了,翻資料的,看圖的,討論的,教同桌的……

後來,課堂檢測的結果,比以前安預設案教授時高出十多分。

體會與反思: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預見課堂上所有的細節,而在於根椐當時的具體,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學生不再是一張白

紙,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豐富而有活力。作為教師,要充分認識和尊重學生的生命狀態,不因尷尬而回避,不為追求精彩而一味迎合,而應立足現實,放眼全體,以心靈來感應心靈,以智慧來啟迪智慧。

在本案例中,學生學習熱情的高漲,是最精彩的。課前,我的精心設計是:由巴斯德實驗推出科學探究的六環節,並歸納應用。本打算按部就班,一步一步進行,最終水到渠成,走向高潮。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快,學生勇敢的道出結論,打亂了我所有的計劃,怎麼辦?

是按部就班,視而不見,還是就此“放手”,敞開接納,重新組合教程……

經過了短暫的思想鬥爭,我決定放手一搏:從學生的高基礎出發,尊重他們的生命狀態,乾脆放開,讓他們說,走出困境,並根據他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特點,重組教程,把原來的“探索規律,尋求結論”變為“挖掘結論,解讀規律”,這種靈動的轉變,雖是教師戰戰兢兢,如履浮冰,但學生學習熱情的高漲卻成了最精彩的一筆,而最終成績的提高更在預設的精彩之外。這種靈動的轉變,不僅符合學生知識的形成,還生動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中心,真正、真實的參與到學習中去,體味學習的快樂和艱辛,創造出教師“適時放手”的美麗。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11

要正確理解“活”與“實”的辯證關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普遍注意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注意師生的互動,創設學習情境,保護和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意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等。在大膽改革課堂教學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教學過分注重教學形式的“活”,忽視了教學過程的“實”,看起來花紅熱鬧,實際上學生還是在教師的牽引下被動地學。因此,我認為在課堂教學改革中,要正確理解“活”與“實”的辯證關係。

所謂“活”,是指的教學形式要活,課堂學習氣氛要活,學生思維要活,要敢於探究,敢於異想天開;所謂“實”,是指學習過程要實,供學生學習研究的內容要實。實是活的前提和目的,活是實的基礎和保證,片面強調一個方面,都會大大削弱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目的。例如,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它可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等等,但如果僅僅把它作為活躍課堂氛圍的.手段,為了合作而合作,研究的內容或者缺少一定的思維量,或者缺少必要的價值,這樣的活,就不是真正的活。所以,作為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認真研究教學目標,在關鍵點上啟發學生,創設供學生思考研究的情境,使學習過程實在,使學習效果實在。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12

主動探究是新課程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探究什麼?怎樣組織學生探究?這是開展自主探究、提高課堂效率的核心問題。我認為,必須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提出有效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探究行為。有效的問題是主動探究的起點。學生不同於成人,他們一般不可能很自覺地進行學習。他們的探究活動可能是漫無目的的。他們開展探究活動,需要教師的精心引導,需要問題的激發和調動,有效的問題能創設出一個充滿張力的情境,能造就一個充滿誘惑的.現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極大興趣。

第二,給學生充足的探究時空和自由度,去經歷探究過程。這一探究過程包括以下連續且形成迴路的七個環節:面對問題情境→產生探究慾望→出現探究行為→接受反饋資訊→調整探究行為→獲得探究成功→嘗試拓展學習。在每一個探究環節中,都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13

在教學思路上,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一個新興的教學手段必將走進課堂,如何利用它達到課改的目標,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是我想探討的問題。通過實踐,我發現,學生通過課件來學習部分教學內容確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學習興趣、注意力的集中、合作精神方面,包括探究的深度,都有良好的反映。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是有幫助的。但是這裡必須注意的是,製作的內容要讓學生容易理解,要生動形象。同時要能夠解決教學問題,還要易於操作,否則製作的東西就沒有價值。製作比較實用且效果較好的課件需要的週期較長,因此不適合所有的教學內容,本課就是比較適合的一種,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另外從時間的分配上來看,採取這樣的方法能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時間的利用更加合理。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還可以隨時通過網路來解決遇到的困難,解決其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從而學生有了成就感,就更加喜歡學習生物學了,而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協助者這一新的角色就建立起來了,這是符合課改要求的。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較多,如果完全展開,可以利用兩節課的時間來完成,會有更好的效果。如果可能,調整一下“觀察思考”的內容,或重新設計一番,使之更實用,是我們今後應探討的問題,另外,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需進一步訓練、提高。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14

七年級生物下冊《激素調節》教學反思這節課學習人的生命活動的另一調節方式:

激素調節。圍繞常見的激素病開展學生自主學習,分組討論,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做“醫生”,分析激素失衡引起的各種疾病。這是我們本章、本節最大的亮點,該次討論非常順暢、透徹和熱烈,通過探討這些病例引起同學們極大的學習興趣。

本節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感覺到比較陌生。當你突然遇到危險情況時,比如突然發現眼前有條蛇,你會有什麼反應?(同時通過大螢幕展示一條蛇的圖片)創造情景,引入新課。然後,在複習舊知識,內分泌腺進而引伸到內分泌腺,內分泌腺分泌腺激素。最後設問題:內分泌腺構成人體的哪個系統?

本節課的亮點一:我們本節課的最大亮點,較好的突破了重難點,在老師的指引下展開本節課的.探究學習。

亮點二:教師對教材的巧妙處理顯得尤其重要。在教學中,我們通過巨人症,侏儒症,大脖子病,糖尿病等常見疾病,引入話題,以分析疾病為貫穿課堂的線索,學習了人體的內分泌與外分泌腺的主要區別,三種激素(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的調節作用。

亮點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扮演“醫生”的角色對幾種激素調節失常引起的疾病進行診斷、分析、治療。我們在課堂上讓學生鑑別巨人症、侏儒症、大脖子病、糖尿病並分析其發病原因,相關激素的產生部位,指出其治療辦法。這些問題都是要求學生自己在課前通過查詢資料來獲得解答的。這個過程是一個探究式的學習過程,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這種新穎的方式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輕鬆、牢固地掌握激素調節的知識點,另一方面讓學生學習到了一些醫學的知識,包括疾病的機理和治療方法、感受了做“醫生”的樂趣,使學生認識到醫學與生物聯絡緊密,生物是一門非常有意義的基礎學科。我們發現這種聯絡實際生活場景的教學方式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記憶深刻。學生很樂意聽到老師講一些生活中的故事,我想在以後的講學中應注意多給學生講一些生活例項,教育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從生活中學習生物知識,並應用到生活中去。同時也讓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我們在本節課也注重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通過該堂課的學習,我們對疾病的產生根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瞭解到病人的痛苦和無助,體會到他們的不幸,可以激發學生們的愛心,激勵他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同時,這堂課也使得學生們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們保護身體,鍛鍊身體的意識。在最初上課時,內容處理得不夠好,老是感覺到時間不夠,知識點未能完成,經過我的努力,最終取得了突破。課堂時間安排得到了改善,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15

1、設計多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通過實驗,讓學生感受到實驗在生物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在學生的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三種血管的結構,讓學生體會實驗的直觀性,並滲透對應思想教育。從學生平時的生活匯入,不僅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了血管對人體的重要,同時以巧妙地提問自然地引入到知識學習中;通過自主探究時,活躍學習氣氛,使學生順利瞭解了人體的.三種血管;通過課件,由抽象的情境到形象,由淺入深,利於學生接受。

2.用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師生提問,自主探索,分組討論交流等多種學習形式,有序、漸進地組織教學。從談話交流到啟發思考,從自主探究到鞏固拓展,從生活中的例項匯入(讓學生討論人在受創傷時的出學情況),通過鞏固練習,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應用中提高。教學的重、難點在層層遞進的教學過程中得以分解,學生學習到的知識也一點點積累起來。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思想。在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讓學生掌

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更關注的是學生的發展。本節設計,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師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使學生能夠自然的接受新知識,培養他們良好的思考、探究、概括的習慣,為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