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七年級生物之綠葉光合作用產生澱粉的實驗步驟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4W

本節要點,葉片的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葉片內的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在光的照射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主要是澱粉),同時產生氧氣。

關於七年級生物之綠葉光合作用產生澱粉的實驗步驟

一、實驗準備

(一)材料:

天竺葵或秋海棠、錦葵、蜀葵、棉花等(一些單子葉植物例如蔥、蒜和禾穀類作物的葉,不積累或很少積累澱粉,不宜做光合作用製造澱粉實驗的材料)。

(二)用品:

黑色紙片,培養皿,鑷子,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大小燒杯各一個,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碘化鉀溶液。

二、方法步驟

(一)黑紙遮光法

此方法是一種傳統的方法。此方法首先需要將綠色植物放置在黑暗處一晝夜,以便使葉片中積累的澱粉運走耗盡。然後,用黑紙片將葉片的一部分遮光,以便和不遮光的部分進行對照。

此方法需要注意:

1.遮光要嚴密,不要使遮光部位露光。

2.在用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脫去葉片中的葉綠素時,一定要用隔水加熱法(水浴加熱),避免因酒精直接與火接觸而發生事故。

(二)自然處理法

取一盆天竺葵,經一晝夜黑暗飢餓處理後,放置在向陽處照光。然後分別在早6時、午前10時、午後2時和6時各摘取一片健壯的葉,進行葉片內是否含有澱粉的檢驗。

檢驗結果表明:滴加碘-碘化鉀溶液後,早6時摘取的葉片呈淡黃褐色,無澱粉反應;午前10時和午後2時摘取的葉片呈暗紫色,並且午後2時摘取的葉片顏色較深;午後6時摘取的葉片顏色最深,呈深紫色。

實驗證明:綠葉在光的照射下進行光合作用,積累了澱粉。自午前10時以後,光照時間越長,葉片內積累的澱粉就越多。

早6時摘取的葉片無澱粉遇碘變藍的反應,是由於在一夜的黑暗中,葉片內的澱粉被轉移或消耗盡了。此方法可以在課外活動中進行。

三、教學建議

(一)上述實驗中的第一種方法——遮光法,適合於由學生進行課前準備,課上只進行檢驗是否有澱粉遇碘變藍的反應的實驗。實驗過程中,可讓學生思考或討論為什麼只有光照下的葉片才有澱粉產生,用以明確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實驗原理。

(二)第二種實驗方法——自然處理法,適合於開展課外活動。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外活動中開展小型科研活動,篩選出當地作為光合作用製造澱粉實驗的理想材料,為實驗課選材積累資料。

最後,可將小型科研活動的成果寫成小論文。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質,又為教學積累了經驗

總結: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外活動中開展小型科研活動,篩選出當地作為光合作用製造澱粉實驗的理想材料,為實驗課選材積累資料。

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質,又為教學積累了經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