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作文通用9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12K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設計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設計作文通用9篇

設計作文 篇1

假如我是服裝設計師,我會設計出一種冬暖夏涼的透明衣,把透明衣穿上後,就和光著身子沒什麼兩樣。可是

調溫器會自動給你調溫,同時,調溫器上有無數件衣服給你選擇。如果不滿意,就按“+”,如果滿意,就按“確定”,透明衣外就會出現你滿意的那套服裝。調好後按“OK”調溫器就自動不見了。

這種透明衣還可以當防水衣,下雨的.時侯,透明衣不會溼,服裝裡還有雨衣呢!

這種透明衣至今還沒設計出來,我長大後一定要設計出這種神奇的透明防水衣!

設計作文 篇2

我想設計一種智慧眼睛,這個眼鏡有很多功能。

第一個功能是它在陽光下會變成墨鏡,在陰暗處會變回原樣,如果你不需要戴眼鏡卻戴上它,它就會隱形起來,讓同學不知道你戴了眼鏡。

第二個功能是它可以變度數,比如你原來100度,但後來你變成了150度,這個眼鏡的度數就會隨著你近視度數的變化而變化,不用每次都要配眼鏡這麼麻煩。

第三個功能是可以變成放大鏡、望遠鏡和顯微鏡。怎樣使用這個功能呢?很簡單哦,如果你想要放大鏡的話,只用按一下眼鏡左上角的一個按鈕,智慧螢幕就會變成放大鏡的鏡片;按右上角按鈕的話,眼鏡的'鏡框就會伸長,變成望遠鏡;如果同時按下這兩個按鈕的話,眼鏡的鏡片就會變成顯微鏡。

第四個功能是它有智慧螢幕,這個智慧螢幕很奇特,你大腦裡想讓智慧螢幕做什麼,智慧螢幕就會顯示出什麼,用不著你說出來,它都能自動感應到。

我發明的智慧眼鏡這麼神奇,一定會大賣吧!

設計作文 篇3

摘要:我們對自己所執教的內容、選用的手段、思維的深度等諸方面進行反思,有助於我們梳理和剖析自己教學過程中的“敗筆”。便於而後重新整理改進教學,這一思考的過程也是一提升的過程,是教師總結、積累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有助於教師自身專業的發展。

關鍵字:反思 重建 啟發

一、再現教學設計

在學校草根化校本研究的結題活動中,我執教了一堂五年級的作文課《下雪了》。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回憶今年的這場大雪,在回憶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選材,並有順序地將所選內容寫下來。要求在寫的過程中突出重點。在確定內容後給自己的文章取上一個吸引人的題目。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一起來談談關於“雪”的話題。板書:下雪了!

2、同學們記得今年的那一場大雪嗎?雪,對於我來說就像一個久別重逢的老友,看到它漫天風舞時,我內心湧動著重逢的激動與喜悅。自古以來,雪在那些文人墨客的眼中也各有各的風采: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是雪的燦爛;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這是雪的壯觀;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是雪的綺麗;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這是雪的浪漫;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是雪的孤寂。

二、指導習作

1、勾起回憶

在這樣的雪天裡,你的感受和老師,和詩人肯定是不同的。請你用詞或短語,寫下你對雪的真實感受,寫得越多越好,等會比比誰寫得多,時間2分鐘。

2、尋找聯絡

A、剛才我們寫下了那麼多對這場雪的真實感受,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B、你們的感受讓老師想到了這樣一些句子,想與你們一同分享,我來讀,你們把它們記錄下來,好嗎?

(雪,這位冬之精靈,邁著輕盈的舞步走來,來給我們的世界梳妝打扮。

雪,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快樂。

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雪也給許多人帶來了不便。

下雪了,終於下雪了,我已在每片雪花上寫下了祝福。)

C、指名讀,教師評價。

D、偷偷告訴你,這四句話都是老師準備寫進自己文章中的句子,我將把它們放在每小節開頭。你能猜猜在每句話的後面老師分別會寫些什麼嗎?

E、這些都是老師所想告訴大家的,那麼你呢?你最想告訴大家的是什麼呢?你也能像老師一樣,寫上一句話,作為一小節的開頭嗎?請你馬上寫下來。

F、學生寫後交流。

3、取個好題目

我們都知道,一個好的題目能抓住讀者的視線,吸引他一睹文章內容。可見,給自己的文章取個好題目也是非常關鍵的。好好想想,根據你所要寫的內容,準備給自己的文章取個什麼題目?

三、學生習作,教師巡視。

現在,請你接著你剛才所寫的話,圍繞你最感興趣的話題,把這段內容寫完整,寫具體,等會和老師一同來分享你對雪的獨特感受。友情提醒:寫的時候,你可以選擇性地運用剛才我們交流的那些詞或短語。

四、指名朗讀,進行評價,提出修改意見。

五、總結

今天,顧老師與同學們就“雪”這一話題展開了討論,我們談到了關於雪的方方面面,並且你們還選擇了自己最感興趣,感受最深的話題寫了一段精彩的文字。在這過程中,同學們有沒有發現,“處處留心皆文章”,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就不愁寫不出感人的文章來。(板書:處處留心皆文章)

二、課堂上的不盡如人意

真實的課堂總會或多或少留下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這堂課上也不例外。主要問題有這樣幾個:

1、學生所回憶和記錄的雪侷限於20xx年末的那一場。課堂上,未能激起學生對其他關於雪的經歷與體驗的回憶,體驗內容不夠廣泛。

2、教師與學生分享的四句話在起到示範引領的同時,也框定了學生的習作思路,情感體驗不夠深入。

3、教學手段過於單一。這樣一場已經過去三個多月的大雪,雖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印象卻是模糊的,粗線條的。課前,教師沒能考慮到這一點,因此課堂上也沒能借助更多,更有效的手段幫助學生鋪展回憶。

4、沒能很好得利用課堂資源。引入時所用的古詩,與學生課堂上的有價值的發言都是很好的課程資源,都沒能很好得利用起來。

三、假如讓我再上一次

如果讓我再次回到剛才的課堂,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讓我的學生更具活力。

1、體驗內容的廣泛性

20xx年末,這場百年罕見的大學雖然深深地烙在學生的心中,但是,在學生的記憶庫中應該還有許多豐富的雪的經歷,有的是通過媒體獲得的,有的是外出旅遊經歷的,課堂上,教師應儘可能地去喚醒這些深藏著的記憶,讓學生對雪的印象、雪的感受不要僅停留在07年末的這場雪,這樣,就能幫助學生拓展思路,豐富寫作材料,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一場雪”。

另外,在我的課堂上還有這樣一個設計環節。我請學生用詞或短語寫下自己對這場雪的真實感受。這無意中將學生的思維框定在了年前的這場雪。我想,我是否能將這個環節改為:請學生寫寫雪的屬性。就如我們作文課上寫電腦、寫水等事物的屬性一樣,使他們能從不同角度去認識,去感受雪。而不僅僅侷限於這一場雪,引導學生由這場雪發散開去。

2、體驗情感的深刻性。

課堂上,我與學生分享了四句話:

雪,這位冬之精靈,邁著輕盈的舞步走來,來給我們的世界梳妝打扮。

雪,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快樂。

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雪也給許多人帶來了不便。

下雪了,終於下雪了,我已在每片雪花上寫下了祝福。

分享時我先請學生記錄下這四句話,而後請他們猜測老師在這四句話後面分別會寫些什麼內容,這個猜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生自主體驗的過程。學生的發言涉及到:雪的美,雪中玩耍的快樂,雪帶給我們的不便,以及雪中情。但可惜的是,我未能及時抓住生成性的資源,加以引導。如果在回到課堂上,我會抓住“雪中情”這一方面,繼續追問:“這雪中濃濃的情你是怎麼感受到的?你能給大家說說嗎?”“你同樣也感受到了這雪中之情嗎?”除此以上學生談到的四個方面以外,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感受雪的無私,以便學生更為深入、全面地認識雪,使學生的情感體驗更為深刻。

當然,這樣的引導並不是將教師的認識深度強加於學生,而是基於學生現有的能力水平基礎上的一種引導。因為,學生能走多遠,作為教師,我們就有責任引導他們走多遠。

3、體驗手段的多樣性。

在課堂上,我僅以自己的敘述,以古詩來引發學生回憶雪,體驗雪。這樣的手段顯得過於單一,如果再來上,我會在學生自己寫一句話前,增加一個環節,利用一些圖片勾起學生多雪的更為豐富的回憶,然後再請學生動筆寫句子。

當學生藉助媒體手段,將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再現於腦海時,便是學生習作的最佳時期了,此時,不妨提醒我們的孩子再來讀讀詩句,體會詩人眼中的雪的獨特,並可以將之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四、由此給我的啟發

從上課到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這其實是一個“二次備課”的過程。這也是課堂結構改革的過程,它有利於課堂效率的提高。

雖然我們課前會做充分的準備,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但當踏入千變萬化的課堂中,面對一個個活生生的,具有敏銳的思維、豐富的想象,一定的觀察力、思考力的學生時,在彼此思維火花的碰撞下,教師會發現一些因備課時考慮得不夠深入、周到,而致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或多火少的“瑕疵”時,我們有必要對自己所執教的內容、選用的手段、思維的深度等諸方面進行反思。這有助於我們梳理和剖析自己教學過程中的“敗筆”。以便而後重新整理改進我們的教學div>,這樣一個思考的過程也是一個提升的過程,是教師總結、積累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有助於教師自身專業的發展。

換句話說,如果每一堂課,教師都能積極反思,對自己的課堂作出一個正確的評價,便能使接下來的教學設計更科學、更合理,從而更積極、更有效地促成教學目標的實現。而且教師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也能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出現,從而學會一套能準確判斷教學變化的、能出色駕馭課堂教學的本領。

可見,如果要想成為一位“反思型”教師,就不能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

設計作文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運用的聯想和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的象徵手法。

2、體味生命在時光流轉中不斷成熟豐富的深刻哲理,珍惜過往,正視未來。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和體味生活中“變”的人生況味。(重點)

2、理解不同時節的“草莓”的象徵含義和聯想的運用。(難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設想】

1、佈置預習,課前讓學生自行查閱解決有關文學知識,如作者、體裁等。課上先理清全文思路(或構思),形成初步的整體印象。

2、通過問題設定帶動學生通讀全文,把思路,進而體會全文聯想的巧妙運用。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草莓》這個題目,同學看看可以寫一些什麼型別的?

可能有同學會認為《草莓》是託物言志的散文,或是讚美“草莓”的詠物散文,或是單純的一篇說明性……

伊瓦什凱維奇的這篇題為“草莓”,作者的用意是什麼?作者通過這篇主要想表達什麼主題思想?

明確:“草莓”只是引起作者情感波瀾的觸媒,作者的意圖是借“草莓”這一自然界的變化,闡明對人生的變化的感悟。

二、整體探究主旨

學生通過復讀思考,自由討論。

明確:1、自然與社會都處在無時不在的“變”的過程中。“不變”是錯覺,“變”是必然。對青春易老,歲月易逝有趕上悲嘆。(表層)

2、通過展示人生四季的不同風景,寫出時光賦予生命的不同色彩和形態。作者有對時光流逝的慨嘆,更有對生命在時光流轉中不斷成熟豐富的喜悅,珍惜過往,正視未來,是作者寄寓的生活哲理。(深層)

三、圍繞問題,品讀課文

1、問題:一顆普通的草莓怎樣引發作者想到自然的變化,再由自然的`變化想到人生的變化?(思路探究)

( 提示:也就是說,它們有著某些共同之處和聯絡,可聯絡文字解讀。)

2、問題:為什麼以“草莓”為題?六月草莓與九月草莓的象徵含義是什麼?(主旨把握)

3、問題:開篇為什麼不從草莓起頭,而渲染“夏意正濃”?結語的作用(表達效果)是什麼?你如何理解?(表達效果示例)

……

1、明確:這是一顆晚熟的草莓,在它身上融合著“不變”與“變”的因子,“不變”是因為它帶有六月的香甜芬芳,“變”是因為它擁有九月的成熟,與“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種妙齡十八的馨香”已有所不同;

由草莓的“不變”與“變”,聯想到自然中六月與九月的“不變”與“變”,抓住樹木、太陽、天空、空氣、鳥兒以及人們的歡笑,“但”字突現自然界的“不變”與“變”;由自然界六月與九月的“不變”與“變”聯想到象徵著人生命中兩個截然不同的季節——春季和秋季,由此想到人生的“不變”與“變”:“不變”的愛好、思想、感情等美好的時光和回憶,“變”的是與“青春時代”不同的空氣、時光以及時光賦予的不同的人生——心性和容顏、思想和情感、思慮、生活、經驗、信仰和理性。作者通過這種聯想,領悟到“變”是一種永恆,對過去應該珍視,但更要正視未來,因為生命成長的希望在前面。

2、明確:最後一層意思:六月的氣息“雖然曾經使我們惴惴不安,卻浸透了一種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種妙齡十八的馨香。”香味濃郁的六月草莓象徵著生氣蓬勃的青春時代,寄託著作者對過去生活的熱愛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而成熟的九月草莓象徵一種日益豐富成熟的人生,它失去了以往的一些外在香味,但含在嘴裡讓人越品嚐越有滋味。

3、明確:開篇“一切基本上都沒有變……”給人以“不變”的幻覺,其實從秋天的成熟也暗示了“變”,暗示大地每時每刻都在更新。與下面意外的發現“晚熟的碩大草莓”的“變”形成迴轉的筆鋒

在結構佈局上,結尾的設定給人一種節奏感,尺水興波,對景物特徵的細微描寫增添詩情畫意之美,回味寄寓的生活的哲理——生命之“變”會給人帶來不安,但唯有“變”才能讓人生豐富,讓生命成熟,讓馨香不隨時光流逝而永葆。珍視過去,正視未來吧。

四、教師結尾點評

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讓我想起《匆匆》裡的一句話:“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楊柳枯了候,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設計作文 篇5

我設計的“冰淇淋樂園”綠草如茵、鳥語花香,是假期遊玩的最佳選擇。

樂園分為餐飲區和娛樂區,每個區域裡又可以分為許多的小區域。首先我來介紹一下餐飲大區裡的零食小區吧!

零食區裡有薯片、餅乾、巧克力……最吸引人的,還是要數冰淇淋了。走進冰淇淋小屋,你會看到滿牆,都寫的是各式各樣冰淇淋口味的牌子,哈密瓜一種口味就被細分出一大面牆,草莓的也是一大面牆,巧克力的更是如此;來到這裡之前都不會想到,原來一個口味竟然可以分出這麼多的花樣,每天品嚐一種估計也要兩三年才能完成吧!好在,這裡還可以親自動手去製作屬於自己的冰淇淋,我建議製作時還是多用幾種口味的冰淇淋,不然你要用兩三年的時間才能品嚐的完呢!品嚐完冰淇淋後還可以進行一次抽大獎的活動,運氣好的話可以免費獲得到一張樂園的門票噢!

餐飲區旁邊就是娛樂區的水上專案。水上嬉戲區分為五條賽道,每一條賽道都用不同的顏色來標示,不同的賽道都有不同的速度和刺激程度。藍色賽道就是一個正常的水上小滑梯,這個速度和刺激程度適合三到五歲的小朋友玩耍。黃色賽道,是四個人坐在一條安全船裡,船慢慢的帶著人們登上十米左右的山峰上,然後“唰”的一下子隨著斜坡快速地衝下來,當衝到水中時濺起數米高的水花直捕到人們的'臉上,十分刺激,適合六歲以上的小朋友和大朋友們玩。綠色賽道六人一船,長長的賽道七拐八拐的,船帶著人旋轉著進入一個大旋渦中,距離旋渦中心越近,速度越快,旋轉的就越快,這是一種天旋地轉式的刺激,適合年齡十歲以上。紅色賽道八人一船,賽道沒有拐彎的地方,但是很長很長,俗稱“過山車升級版”,一聽名字就知道這條賽道很快很快的,速度快的人都要飛出去一樣,適合年齡十三歲以上。最後一條白色賽道速度超極慢,沒有一點刺激性,別以為這樣就沒有人去玩,它適合六十歲以下的老年人們玩,可火了呢!你看,隊伍都排五十米了呢!

整個餐飲區的上面都是過山車的地盤,過山車穿過巧克力峽谷、跨過冰淇淋小屋、在薯片海洋之上翻轉,過山車上的人們希望通過尖叫來緩解恐懼的心情,結果這尖叫聲成為了餐飲區美食的點綴。餐飲區的人們,吃著美食心裡想著去體驗一下這恐怖的過山車;過山車上的人們,卻想著快些結束這恐怖的時刻,到餐飲區讓美食安撫這快要跳出的心臟。

要說過山車是遊樂園中最大最刺激的,那麼摩天輪就是遊樂園中最高的。

走近摩天輪你會發現,摩天輪的每個倉位都是用玻璃打造的,就連腳下也是。如果置身其中,你會感覺自己完全是飄浮在空中一般。如果要是我上去的話,估計我會提前找叔叔或阿姨要個降落傘,以免害怕掉下去。當你到達摩天輪的頂峰,你就會感覺自己站在雲彩上面一樣,地面上的一切都變的好小好小的,人們就是一個個小黑點,汽車就像是小火柴盒一樣,在這裡你幾乎可以看到全城的景象。

這,就是我設計的樂園。如果有一天真的有了“冰淇淋樂園”那麼,別忘了來玩一玩呦!“冰淇淋樂園”永遠歡迎您。

設計作文 篇6

【教學設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 因此,習作指導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現場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在課堂上設計了擊鼓傳花的遊戲活動,試圖讓孩子們在傳花的過程中,不斷地“ 膨脹”情緒,在不可預見的瞬間,情感達到高潮。活動始終在緊張歡樂的氣氛中進行,把學生遊戲的興奮點維持在一較長的時間段內,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同時調動多種感官多角度去感受、去體驗。及時穿插課堂訪談,為學生把握習作細節、積累習作語言、拓寬習作思路起到鋪墊作用,使其創作出富有個性、擁有獨特感受 的“真 ”習作 。

【教學目標】

1、從興趣出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養成觀察好習慣。

2、學會場面描寫的方法,能捕捉精彩鏡頭,並運用想象把所見、所聽、所想寫進自己的文章中。

3、從片段描寫入手,把片段描寫寫具體。

【教學重點】

把遊戲的場景寫清楚,寫具體。

【教學難點】

細心觀察 、大膽表達、 快速習作。

【教學準備】

1 、鼓、花 、寫有表演要求的紙條。

2、習作片斷訓練稿紙每生一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點選課件)創設情境。

喊出遊戲的名字!如果要把遊戲的場景寫下來,遊戲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麼?

2、交流寫遊戲場景的祕訣

學生回答,教師選擇重點相機板書。

板書:全體、個別

眼觀、耳聽、心想……

【設計意圖:“未成曲調先有情”。課堂伊始,“遊戲”“祕訣”等刺激性詞語的出現,一下子就能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從而為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鋪好了情感基調。】

二、明確遊戲,介紹規則。

介紹遊戲規則:

1、王老師先選出一名擊鼓手,他需要蒙上眼睛傳花。

2、臺下的同學按“s”形傳花,鼓聲停時,花落在誰手裡,誰就是中獎者。

3、中獎者必須按王老師紙條上的要求表演節目。

【設計意圖:但凡遊戲總有規則。規則的有效制定與執行,強化了學 生的 規 則 意 識,不 僅 能 更 好地激發學生進行遊戲的積極性,也為課堂教學的有序開展奠定了基礎。“依次傳花”的規則讓全體學生都有了參與的期待和機會,“隨時中彩”的不可預見性更是增加了遊戲的看點,增添了遊戲的精彩性。】

三、細心準備,遊戲期待

遊戲中,你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1、邊玩邊細心觀察,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用心感受。

2、既觀察全體同學的表現,又觀察表現特別的同學的表現。

【設計意圖:遊戲過程重在觀察與體驗。遊戲開始前教給學生適當的觀察、體驗方法,以及遊戲過程中應該有的`關注點,學生就能更好地捕捉到遊戲細節,從而為後續習作確立重點。】

四、快樂遊戲,滲透方法。

1、邊遊戲邊引導觀察.

A、要傳花了,引導觀察全體。

B、成大明星了,引導點面結合。

C、鼓聲停了,引導觀察中獎者以及全體的表現。

學生彙報,教師適時鼓勵,並引導其他學生傾聽、補充。

(補充板書:動作、神情、心理)

2、中獎者上臺,宣佈表演內容。

3、同學表演。

引導學生注意觀察。

【設計意圖:對遊戲過程中的“特殊”環節,即可以作為習作寫點的內容。有效訪談不僅可以豐富習作內容,拓寬習作空間,也可以加深學生的遊戲體驗。】

五、習作點評,扶放結合

1、出示習作要求,放手寫作

2、學生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3、習作點評。

側重點是本課所學的點面結合的方法,及時鼓勵孩子,給予寫作的興趣與信心。

4、同桌互評。

進一步滲透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設計意圖:寫作指導與點評修改有機聯絡,是為了體現作文教學與學生習作實際相結合的理念,互評表的設計主要考慮到五年級習作的課標要求——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互相學習與借鑑,樂於和他人交流修改意見和感受。】

六、學以致用,佈置作業

1、結合板書,總結要點

2、學以致用,佈置作業

設計作文 篇7

從小我就有一個夢想——做一名潛艇設計師。常常,我懷著這個夢想進入夢鄉。

有一天,我早晨醒來一看,不由自言自語道:“咦,我怎麼睡在透明的小潛艇裡呀?”我順手按了一下床頭聲控鍵,問:“現在是几几年?”“20xx年。”鍵內傳出回答聲。

哦,於是,我說:“用蟲洞向VK—26潛艇進發。”“OK!”隨即,但見小潛艇的兩個機翼展開,其顏色也從透明變成了深藍。霎時,一個六邊形迷你潛艇出現在我眼前。我加足馬力,小潛艇便衝向遠方。一眨眼的功夫,我就到了“VK—26”潛艇內部。

下了小潛艇,我走到實驗室,帶上VR,又開始繼續建造我的新型潛艇。這一新的潛艇外殼有一個個“T”字形零件組合而成,由於接縫緊密,所以外殼看起來彷彿是一體的。它的動力源頭來自海水,分子轉換機則會把海水轉換成一個氧分子、2個氫分子和2個鹽分子。鹽分子多了以後,潛艇就會浮在“Max6。66”周圍,而大多數動物都不喜歡在鹽分過多的地方活動,這樣,就可避免入侵者——大鯊魚來攻擊我們。

當然,如果真有龐然大物來攻擊的話,我還有一個新發明可以用上,那就是——“液體流”。這個“液體流”在做潛艇外殼的時候就和鐵水溶合在一起。它的作用是隻讓固體通過,不讓液體通過。大鯊魚可以通過,只是等待它的是死亡,因為缺了水,大鯊魚無法生存。

至於捕魚,也不用撒網去捕撈,這樣太費勁,用氫氣就行了。通過“液體流”機器,把氫氣運送到空氣電磁炮擊中一大群魚。只要我下達發射口令,隨著一聲巨響,周圍所有的魚都會被震暈。而氧氣,是給潛艇裡面的.人呼吸的,人撥出的二氧化碳也可以作為我的新潛艇“Max6。66”的動力。

“叮咚叮——”一陣鬧鈴聲把我吵醒,原來是一場夢啊!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瞭解更多的環保知識,更先進的設計理念,設計出我夢中的“Max6。66”。

設計作文 篇8

體驗式作文教學是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過程。然而在習作過程中,學生沒有體驗怎麼辦?有了體驗表達不出來怎麼辦?學生如何才能真誠、自然、準確地表達自己的體驗?現就體驗式作文教學的設計策略做以下探討。

(一)以生活世界為本源,拓寬視野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有源頭才有活水,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接觸自身的衣、食、住、行,接觸美麗的大自然,接觸人與社會,這些都是學生作文真正“生活”起來的源泉,而這種“生活”正是他們所見、所聞後的所感、所悟。

1、引領學生主動參與體驗生活

“我們最當自戒的就是生活淪沒在空虛之中,內心與外界很少發生聯絡,卻要強不知以為知,不能說不該說而偏要說,這譬如一個乾涸的源頭,哪裡會傾流出真實的水來?” 葉聖陶先生這段話精闢而又切中時弊。要讓學生作文流淌出“真實”的水來,就必須把學生從狹窄的課堂和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跳出課本小書,跳出課堂小圈,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跨出校園,讓他們“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在真實的閱讀中積澱語言材料,在充實的生活中積蓄情感體驗。

作文教學要打破時空限制,把作文引向生活,讓學生關注人生,關注社會,與生活溝通,追求的是真實和實用,講究人文性、實踐性和趣味性。跳出封閉的教學格局,把作文引向生活實際,把學生引進社會大課堂,引導他們多角度地看待身邊的事物,鼓勵他們把生活感受真實地表達出來。只有體驗,才會真實,無論是融入社會還是參與活動,最主要的是讓學生主體參與、親自體驗,體驗大自然的純真,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懷,體驗失敗後的自強……大自然是有靈性與秀氣,我們們帶領學生置身於大自然之中,引導他們觀察、欣賞、感受春天的事物。大多數學生對生機勃勃的春天懷著無限喜愛之情,有的學生愛嫩綠的小草,有的學生喜歡盛開的桃花,有的學生被翩翩起舞、色彩繽紛的蝴蝶群所吸引……但也可能有些學生不喜歡春天,認為春天氣候變化無常,又寄生蟲大量繁殖的季節,容易患疾病。每次春遊之後都會湧現出一些優秀作品,大多數學生筆下的春天都是有情有味的。一位平時寫作較差的學生在《野炊》一文中寫到:我吃著自己親手做的飯菜,覺得有滋有味,看著同學吃著我做的飯菜,我真正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勞動的快樂。所以,體驗生活能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抒,是解決學生習作千篇一律之頑疾的最有效方法。

2、引導及時捕捉並積累生活體驗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還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同樣,家庭、社會紛繁多彩的場景也會在他們內心世界激起波瀾,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走進社群,參加公益活動、環保活動,讓學生在不經意間積累活生生的寫作資源,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及時捕捉靈感。生活猶如一座礦藏豐富的“寶山”,初看上去,似乎平平常常,但只要睜大眼睛,開動腦筋,就會有新的發現,就能捕捉到平凡生活中的“閃光點”。

生活是一本多彩奇妙的無字書,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之源。贊可夫說:“應該開啟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納入學生的腦海,藉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經驗,激發學生的表達情感。”要讓學生留意生活中細微的情感變化,留心大腦中冒出的小理解、小感受,並隨時記下它。生活的外延有多大,作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我們要努力創造機會,使學生走向社會,親身去觀察、感受、思考生活,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繼而使學生自由表達。

比如,雙休日,社群服務站的同學們訪問下崗工人、退體老人等等;陶吧裡,“小藝術家”在進行親身體驗;肯德基店,同學們在做“鐘點工”;教師節表彰大會,“小記者”在做人物專訪等活動成為學生關注的焦點……街道、社群、廣場、商店等到處都有學生活動的身影。將各種各樣的社會生活納入積累的範疇,為學生提供寫作的素材。學生把每天從電視裡、家庭中、社會上看到的新鮮事記錄下來,把聽到、看到後的感想寫出來,也許就是以後作文時一個很好的素材,否則也許就是過眼煙雲,等到作文時,哪怕你搜遍記憶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點有關的內容。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能更多地關注自身以外的奇聞軼事,並有選擇地融入自己的作文,從而形成和加深對社會生活體察和洞悉的能力。

可見,一個學生如果沒有下河捉魚的生活體驗,也不會寫出見魚心切、失魚懊惱、得魚心喜、吃魚有味的完整的情感變化。有了生活的積累,寫作時,腦海裡就閃現生活情景,其間的人物情景也會招之即來,奔入眼底,注入筆端,達到文思泉湧的寫作佳境。

(二)以閱讀文字為本真,豐富內涵

最直接、最便利的誘發體驗的方式,不能不說是閱讀了。世事紛繁複雜,我們不可能都一一經歷過,通過閱讀交流等方式理解社會、理解他人,是體驗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徑。教師要充分利用閱讀的平臺,以讀促寫,做到讀寫結合。閱讀的範圍是寬泛的,可以讓學生讀古今中外的名著,可以讓學生讀自己同學的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發揮語文讀本的作用。無論讀什麼,都要告訴學生要沉進去。當學生在真正“孤獨”的意義上去閱讀的時候,一段文字,一個字句,甚至一個詞,都會在他的心裡泛起旁人體察不到的漣漪,他被深深震撼著,或是被久久地感動著。無論是剎那間的頓悟還是永久地回味,這一切都是自己獨自承擔。

1、倡導多元解讀

無論是接受美學還是建構主義,都承認讀者會從不同視角對作品進行多元化、多維度的解讀。這對閱讀教學產生了積極的指導意義。當學生憑藉自己的經驗積累和知識結構進行閱讀時,必然會對同一文字從不同角度和層面進行理解,而從對文字的整體性透視角度而言,這些理解往往具有不同層次的合理性。尤其對文學作品的解讀,多元的理解體現了文字自身具有結構的開放性和意蘊的豐富性及不確定性。可以說,文學作品是常學常新的,對它的探究、揣摩是一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無阻開放的過程。因此有人把文學比作“耐欣賞”的精神消費品。那麼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在思維方式上破除以往單純求同的定勢,倡導學生對作品進行多元解讀,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感受體驗,重視對作品的整體感知與把握,注意作品內涵的多義性和模糊性,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地構建文字意義。事實上,教師在這個閱讀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創造一個寬鬆、自由和開放的學習環境,能滿足學生個人獨特的學習興趣和需求,以支撐學生積極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為學生搭建一個自由構建意義的平臺。

2、美文品讀

近兩年來,筆者利用每週兩節師生共讀課的時間,給學生朗讀美文或讓學生互相交流欣賞美文。從報刊書籍中精心篩選出那些短小精悍、以情感人抑或以智啟人的文章,在課堂上朗讀,或請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進行朗讀。聲情並茂的朗讀,往往會把學生帶入作者所描繪的意境,感同身受。情到深處,學生有時高興得手舞足蹈,有時感動得暗暗流淚。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師可適時從遣詞造句、構思立意等方面加以點撥指導,不僅欣賞了美文,還從中借鑑寫作的'方法。教師也可組織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找美文。學生蒐集美文的過程,既是閱讀的過程,也是蒐集資訊、學習語言、接見範例的過程。

實踐證明,每週兩節的師生共讀課受到了學生的歡迎,也收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學生欣賞美文的過程是一個隱性的、長效的、綜合的過程,日積月累,它們的語感更為豐富,思想更為深邃,對文章就理解越透,對生活也感悟得越深,寫起文章來就得心應手。

(三)以“原型”體驗為發端,喚醒習作衝動

學生平時在心中積累起許多雜亂的感性的“體驗”後,“這種體驗不會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消逝,而是要沉澱、濃縮、進化、生成,凝聚為人的大腦無意識記憶等等,這就是原型。我們應以這種“原型”為發端,喚醒寫作衝動。

1、走回現實生活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原型”體驗,要喚醒這些體驗,應將學生置身於實際的生活之中,生活中的一片落葉,一抹夕陽,一段小巷,一扇窗,一個不經意的微笑等等,都有可能會啟用他們某種積於心底的情緒,喚起寫作的慾望。如,“我”珍惜地拾起這片綠葉,抬眼一望,暮然發現高高的、被雨淋溼發暗的牆頭上,趴著一隻雪白的貓,呆呆地瞧著我。楊樹深處,有兩扇玻璃窗映著雨後如洗的藍天。突然,就是這突然的一下,“我”被莫名地感動起來。“那次聽音樂時所產生的異常的感覺,又一次湧入我的心中,在我心裡翻江倒海地攪動起來,視覺又一次被止不住的熱淚遮檔住了。”綠葉、貓、如洗的藍天,都是特定的生活情境,給小作者創設了一種“當眾孤獨”的心理氛圍,有助於喚起那時那境的同類體驗。

2、設計提示語

設計富有感情的、新穎的提示語,選擇能激發學生多種體驗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它意味著是否能激發原型,喚醒學生的當下體驗。比如,在作文題目前面加上一段提示性的話,它能喚起回憶、引起聯想、觸發情感、啟迪思維、開拓思路,能捕捉到學生寫作的“興奮點”和“動情點”,能一下子“驚醒”學生心中儲備的表象,並能把它貫通起來,獲得寫作的衝動。

3、展示時文作品

作品喚醒是指通過向學生展示課文或貼近學生生活的時文等,讓學生體會他人文章所蘊含的生活韻味,從而攪動積澱在學生心底的生活體驗積累,產生寫作衝動,讓語言的洪流宣洩出來。例如,學生都參加過考試,為了得高分,有些學生甚至“不擇手段”,當聽到“我把手伸進抽屜裡,摸著書,一頁一頁艱難地翻著,手直髮抖,身子更不自在,冷汗不自覺地冒了出來。我鎮定地給自己打氣:不怕,不怕,就這一次。儘管如此,我還是抬頭看看老師。呀,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老師正向我這邊走來。完了,完了!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兒,大氣不敢出,臉涮地一下紅了!我嚇得閉上眼睛。……”我想聽者同樣的體驗就會被喚起了,甚至還會想到和考試情形有關的其他的情感經歷和感受。

(四)以情景活動為載體,提供習作平臺

一個具體生動的情境設定,可以引起學生的親切感和新鮮感,從而調動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維的前提,使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情緒下進行學習和創造。情境在激發人的某種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情境設定是為誘發學生體驗,激起學生的寫作慾望,調動學生的作文興趣的一種良好的載體,它可為學生提供最佳的寫作平臺。

1、描述啞劇

老師靜靜地走進教室,一聲不響地在黑板上寫上“表演啞……”?用手示意讓學生上臺演寫“劇”字,創設一種啞劇氛圍。教師說:“今天,我們既然是表演啞劇,就必須一起遵守活動的規則:誰也不許講一句話,只准做,不準說。”同時要求學生,看老師做動作,同學們可以參與,但要仔細觀察老師、同學的表情和動作,體會自己的心情。第一步:表演跳繩。老師在講臺旁邊拿“東西”,在兩隻手上纏幾下,走到一邊開始獨自跳“繩”。示意一位學生上臺學跳,然後,老師跳進去,表演雙人跳。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上臺表演多人跳。老師又示意表演兩人跳,幾個合跳,輪迴幾次。第二步:表演拔河。老師又在一邊拿來一根“繩”。先做示範,讓學生表演拔河。讓男、女生幾人分兩邊比賽拔河,用手示意糾正往一邊倒的錯誤表演動作。請一名女生與幾名男生比賽拔河。力量懸殊,使學生明白失敗一方該倒向前面,讓更多的人蔘與拔河比賽活動。這時教師說:“憋了這麼久,大家一定想表達了吧?請用筆記下活動過程和感受吧。”學生自擬題目,然後開始習作。

2、輪流日記

國小生好勝心強,喜歡競爭。利用這一心理特點,筆者在平時開展了小組輪流寫日記活動。具體做法是:我將全班學生按座位分成6個小組,組內成員輪流寫日記,輪流擔任組長,每天交一次,一週統計總分,評出等級。日記命題有時為全開放式,有時是話題作文或半命題作文,有時是故事接龍……內容精彩紛呈,形式不拘一格。每天,日記本在一個同學中傳遞,智慧的火花、合作的激情也由此傳遞。一到下午發日記本的時間,學生都想一睹為快,並積極為下一位成員出謀劃策。第二天的課堂上,教師挑選最優日記在班上當眾朗讀,從而收到了“點上開花,面上結果”的效果。

輪流日記是一種有趣又有效的習作訓練形式。首先它極具挑戰性,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習作慾望;其次是每位學生一週輪到一次,負擔並不重,一旦堅持,收穫頗豐;另外,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間互相合作,學習借鑑,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增強了責任意識,可謂一舉多得。

3、情景評述

積極引導學生開發生活中的作文資源,讓學生親身體驗、真切感悟,在表達中張揚個性、表現“真我”。筆者以商標為載體,設計了“商標展評會”活動,激發學生表達慾望。先讓學生走進商標,說說自己最熟悉、最喜歡的商標,能說出理由。這時學生紛紛上臺展示蒐集的商標,並結合自己的體會進行講解。然後讓學生創造商標,為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設計商標,分小組討論商標設計的圖案,議議創作意圖。並評出“最佳創意獎”、“最佳廣告獎”、“最佳解說詞獎”。最後讓學生描繪商標,以“商標展評活動的經過”、“小組的創作過程”、“最欣賞的商標以及廣告語和解說詞”等等為內容,任選其中感興趣的一方面來寫,要重點突出,寫出真情實感。

作文教學要向生活“開放”,迴歸到豐富生動、真實可信、令人嚮往、其樂無窮的生活。這是作文教學獲得解放的理想途徑。我們要樹立“生活本源”的習作教學理念,牢牢抓住“認識生活、豐富生活、感受生活、表現生活”這一切入點,讓我們的寫作訓練像動畫片一樣吸引小朋友,既有情趣,又有實效。

設計作文 篇9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設計的看法,也是如此。

作為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建築和設計的資深策展人,保拉?安東尼萊認為:“設計師對社會的作用十分重要,因為他們就像蚯蚓一樣:從泥土中獲取食物、汲取營養、然後再反哺大地,讓土地更加肥沃。”而且“設計師是偉大的合成者,對所有不同的觀點都很好奇。最優秀的設計師把設計當成了一種表達生活和發現世界的方式,樂享其中。”安東尼萊還指出,設計師最後將“領悟到的東西又回饋給了這個星球”。

就此而言,讀者能從下面6位設計師的對話中明顯體會到。而這6位設計師都是活躍在當代國際設計界的意見領袖。通過了解設計師心中的設計,不難看出設計的定義正在發生改變。比起過去,現在對設計的.理解更加寬廣和具有流動性,而且伴隨著責任感。對設計師而言,人們現在對產品的訴求不僅是看起來和用起來好,而且還得能用得長久,對環境的影響要最小。與此同時,要和人們的心靈產生共鳴,在技術和材料的使用上要充滿智慧和想象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