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5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政治教學設計

高一政治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理解哲學上的矛盾,對立、統一、基本含義。

2、能力方面: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初步瞭解掌握“具體——抽象——具體”的科學方法。

3、覺悟方面:運用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原理,認識到無論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等都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創造條件,促使矛盾向著有利的方向發展。

[學生情況分析]

哲學概念一般比較抽象,學生理解困難,並且學生容易把哲學上的矛盾與生活中的矛盾混同起來,要提高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學好這一知識應該多舉學生身邊的例子,深入淺出,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提高教學效益。

[教學重點]:

矛盾的含義

[教學難點]:

矛盾概念的理解

[教學方法]:

多媒體

[教學過程]:

A、創設情境匯入:

1、先請幾位同學向全班介紹說明自己所找的關於矛盾的事例,教師簡單評述。

2、教師播放一段中國與阿曼足球隊世界盃小組賽的比賽錄影,並啟發設問:“誰來幫我分析一下,足球賽中包含了哪些矛盾現象?”學生討論回答,教師點評:“攻與守,強與弱,勝與負,快與慢等。引出課題。

B、新授:

一、矛盾的定義

師:我們先來學習矛盾的含義(螢幕顯示)

讓我們一起看螢幕上顯示的這塊磁鐵。它包含著N極和S極,這是兩種相反方向,但是N和S卻又相互吸引著統一於磁體中。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兩個方向,這兩個方向是不同的,相互對立的,同時又是相互依賴,相互統一的。磁鐵是一個矛盾統一體。在這個統一體內,存在著N、S兩極,N、S兩極相互排斥,相互鬥爭,在哲學上叫對立;N、S兩極相互依存,雙方共處在一個統一中,在哲學上叫統一。

(1)對立

師:下面我們先來了解哲學上的“對立”是什麼?

教師播放一段戰爭影片的片斷,然後設問:“相互排斥,相互鬥爭,是否就是這樣的矛盾雙方你死我活的對立?”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小組討論,教師講解歸納,哲學上的對立“鬥爭”不能等同於日常生活中的對立

對立:是指矛盾雙方互相排斥,相互鬥爭的意思

生物體的新陳代謝學校教學(螢幕顯示)

先物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同化作用貯存能量,異化作用釋放能量,它們是兩種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是啟發與傳授,學生的。學是領悟與接受,兩個方面是相互區別的。

師:請同學們舉出身邊存在著哪些對立鬥爭著的矛盾的雙方。

學生舉例略。

師:大家舉的這些例子都非常不錯,但是許多同學總是習慣把對立理解為僅僅是好與壞,你死我活的對立,實質上從大家舉的這些例子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哲學上講的“鬥爭”是對一切具體矛盾雙方互相排斥,相互鬥爭的概括和抽象,是對一切具體矛盾鬥爭的共性反映,具有廣泛的意義,內容十分豐富,形式無限多樣。因此,我們不能把哲學上講的鬥爭、對立和日常生活中特別是政治用語中的“對立”“鬥爭”混為一談。那麼哲學上的“統一”又指的是什麼?

(2)統一

“統一”指兩種情形

第一,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螢幕顯示)

師:請同學看課本那幅漫畫,大家說她敢剪嗎?

啟發學生圍繞漫畫展開分析,然後針對學生分析教師進行點評,講解,重點扣住:“不敢前的理由,”加深對第一種情形的理解。再引導學生討論“議一議”加深對第二種情形的理解。

二、理解矛盾概念的'注意點

1、矛盾的對立和統一,始終是不可分割的。

師:統一離不開對立。矛盾雙方的“依存”離不開對立。“依存”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一方的性質依賴另一方的性質規定,也就是通常說的相比較而存在。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對立,所以它們存在於新陳代謝過程中。矛盾雙方的“轉化”也離不開對立,轉化是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然而對立也離不開統一。事物的排斥,對立、鬥爭必須有一個共同的基礎,有一個場所才能顯現出排斥的傾向,才能鬥得起來。同化和異化的排斥,鬥爭是生物體這一統一體中。離開了這一共同基礎、場所,是鬥不起來的。

師:請同學們討論一下“要自由就不能有紀律,講紀律沒有自由。

學生討論(略)

2、矛盾存在於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

學校教育社會經濟學校教育社會經濟

3、不能把哲學上講的辯證矛盾和邏輯矛盾混為一談。

投影出示一幅自相矛盾的成語故事圖片,引導學生展開分析。

C、知識小結:讓學生回憶知識提綱,教師整理。

D、課堂練習(投影出示)

高一政治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這一課題是高中《思想政治1·經濟生活》第三單元第八課第一框題的內容。主要闡述了財政的作用,財政收入與支出的渠道及二者關係,在這一單元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這一課題的學習,要引導學生認識政府是如何參與社會分配的,幫助學生領悟財政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學習這一課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的學生學習目的性明確,積極性高,通過半學期的學習,對於經濟生活有較強的興趣。根據這一課題的特點以及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有能力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自主探究,感悟到財政的作用,但理解如何運用財政政策實現經濟平穩執行會有一定的障礙。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財政的含義和實質,瞭解國家預算和決算的含義。

2.理解財政的作用,尤其是如何運用財政政策實現經濟平穩執行。

3.知道財政收入的含義及具體獲取渠道,理解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能夠為政府增加財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議的能力。

4.瞭解財政支出的含義和具體用途,財政收支的對比關係,能根據政府職能合理安排財政支出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以大量的事實材料為背景,設定情境,教師點撥和總結,通過“創設情境---問題設定—學生合作探究以及師生合作”的方式學習知識。

2.學習方法主要為自主探究法、合作討論法等。

3.教學方法主要是情境匯入教學法、利用現代化手段教學法、分組競賽法、師生對話教學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我國財政的作用和原則,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2.關心財政支出的內容,關注國家與社會發展,增強主人翁意識。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

(1)財政的作用

(2)財政收支的對比關係

難點:財政政策

五、教學過程:

環節一

教學匯入:XX年,南昌入選“最具幸福感城市”三甲,你感受到了幸福嗎?如果你沒有感受到了,那我們今天一起來感受我們的幸福。幸福之旅從美麗的南昌國際體育中心開始。

創設情境

展示圖片:美麗的南昌國際體育中心,多媒體播放視訊(南昌投入400億,迎接七城會)

2、問題設定

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投資及相關建設能僅靠個人或企業嗎?為什麼?如果不能,應該由誰來辦?政府哪來那麼多錢提供這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

3、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看書和思考,教師總結匯入新課:國家財政

環節二新課教學

多媒體展示(板書)略

環節三新課教學

突破重點(分三組進行搶答)

多媒體展示:

情境一:“十一五”中央財政教育支出圖

情境二:

為解決南昌市居民跨區看病難等問題,南昌市制定並出臺了《南昌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實施意見》。《意見》指出,未成年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財政補助120元。

問題設定:這體現了財政的哪方面的作用?

多媒體展示:

情境三:嫦娥二號投入9億

情境四:從XX年到XX年,南昌將投入億元建設地鐵1號線一期和2號線一期、情境五: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國家財政投入的圖片。

問題設定:

(1)這些行業有什麼特點?這些工程建設能否完全靠市場解決呢?為什麼?

(2)這些大型工程建設體現了財政的什麼作用?

情境六:視訊(通脹了)

問題設定:這體現了財政的哪方面的作用?如何理解該作用?請舉例說明。

環節四新課教學

角色模擬:財政部長向大家介紹財政收入的`含義和渠道,為增加財政收入提建議

分組探究:從八一橋、陽明路變化說一說南昌市財政支出

情境:比一比XX財政收入與支出

環節五情感昇華(從身邊事例談談對財政作用的感悟)

情境設定:十二五規劃中發揮財政作用關注民生,引導大家從身邊事例到大政方針,由淺入深,真心感悟我們是幸福的,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願意關注民生、讓利於民,能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辦大事,社會主義真是好!合唱:社會主義好

環節六學生進行總結,教師感悟:發揮財政的作用,我們的幸福沒有終點!

環節七佈置課後作業

六、板書設計:

(一)國家財政

.含義

2.本質

3.國家預算和國家決算

(二)財政作用

.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2.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執行的作用

(三)財政收入與支出

.財政收入

(1)含義

(2)渠道

(3)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

2.財政支出

(1)含義

(2)具體用途

3.財政收入和支出的關係

(1)關係

(2)要求

七、教學反思:

這一課教學匯入和教學過程中的多數事例是與南昌的發展聯絡在一起的,有一定的地域特色,這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力求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有機統一。我們以往的政治教學往往停留重視知識忽視技能,重視結果忽視過程,重視教書,忽視育人。這一課設計的師生齊唱“社會主義好”,注重了我們以往忽略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真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課都設計地這麼用心。

高一政治教學設計3

課標要求:

描述幾種消費心理;比較消費行為的差異;辨析消費觀念的變化,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提示與建議:消費心理,如從眾心理、求異心理、追求時尚等;租賃消費、貸款消費等。針對消費觀念的變化和衝突,討論艱苦奮鬥精神的時代意義。主張量入為出、理性選擇、轉變觀念的意義。)

教學設計思路:

新課標要求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重視學生主動性和主體作用的發揮,重視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重視迴歸生活,重視生活實踐能力的提高,強調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時代感、主動性。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充分體現這些變化與要求。堅持以學生為本,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共同成長。教學中所採用材料均選用與學生生活、思想實際緊密相關的內容;重視生活實踐能力的提高,引導學生緊密結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生活,切實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從分析身邊時政材料入手,引出主題;然後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中澄清問題,提高認識;最後,由教師補充、歸納,進一步加深、提高認識,整個教學過程即不灌輸,也不空洞說教。

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儘量自己解決;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想、多說、多做,在想、說、做中學習知識、提高認識、培養能力。從而使學生達到節約課堂時間,延伸課堂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實現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和諧發展;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主導地位。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識記消費的分類,理解影響消費的因素和消費結構(恩格爾係數),認識四種消費心理,理解四大消費原則的內涵。

能力目標:切實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如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整合知識的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的能力;表達表演能力;分析歸納能力等。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促使學生從情感上憎惡奢侈浪費,崇尚理性消費,崇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培養合作精神。其中第三個目標是主導目標。在課堂教學中,要切實做到三維目標相結合,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主導,使課堂既成為師生共同學習知識的殿堂,更成為人性養育的殿堂。

重點、疑點及其解決辦法:

1、本節課中影響消費的因素及其措施。

影響消費的因素擴大內需的舉措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當前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水平呈正相關發展生產,提高居民收入消費水平與未來收入預期呈正相關健全社會保障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呈負相關完善分配製度,促進收入分配公平,縮小差距物價變動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物價上漲,人們的購買力普遍降低加強巨集觀調控,保持物價穩定消費心理等主觀因素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2、物價越低,消費水平越高。

消費水平受收入水平和物價水平的`制約。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條件下,物價降低有利於提高消費水平。但是如果物價持續下跌,出現過度的通貨緊縮現象,也會影響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限制社會需求的有效增長,導致經濟增長乏力,經濟增長率下降,從而最終影響消費水平的提高。其實,消費水平根本上是受經濟發展水平制約的,而不是取決於物價水平。此外,家庭消費水平還與家庭人口數量有關。──般來說,在包括收入水平在內的其他所有因素都不變的情況下,消費品價格總水平提高,則家庭消費水平降低;消費品價格總水平下降,則家庭消費水平提高。

3、辯證地認識貸款消費

對於那些收入穩定、對未來收入持樂觀態度的年輕人來說,貸款消費是可行的、明智的,不僅有利於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於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內需。因此,國家在政策上是予以鼓勵的。

對於那些收入不穩定、對未來收入也不看好的個人或家庭,貸款消費是不可行,也是不明智的。這不僅對銀行不利,使銀行貸款成為不良資產,而且會加重個人負擔,對個人生活不利,對經濟的影響也將是負面的。因此,隨著金融市場的完善和發展,國家會進一步加大對貸款消費的管理。

4、怎樣理解適度消費

適度消費,包括不超前消費和不滯後消費兩層意思。

量入為出是要與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相適應,合理進行消費,是適度消費的重要內容。量入為出不能理解為手裡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錢,量入為出是一種計劃消費行為,包括利用儲蓄有計劃地安排生活。

堅持適度消費的原則,還要提倡勤儉節約的精神。勤儉節約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有錢省著花,而是指自己的實際需要和收入水平相當的合理消費。

反對超前消費與堅持適度消費是一致的。判斷一種消費行為是否超前不能僅僅侷限在現有收入上,還應考慮收入的動態因素(預期收入)。如果過高地估計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無能力消費,卻硬與別人盲目攀比,就是超前消費。

5、提倡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就是限制消費。

勤儉節約,艱苦奮鬥,這是理智消費中一個難點問題。目前,有些學生會認為,今天社會經濟和人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再講艱苦奮鬥有些過時了。特別是前面講貸款消費、預期消費,而這裡又提出勤儉節約、艱苦奮鬥,似乎不太一致。

對此,可以從四個角度加以說明:

一是從歷史的角度看,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是傳統美德,是一種民族精神,並且在中國革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從現實國情的角度看,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面臨人口、資源的壓力,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將是一個永遠倡導的精神。

三是從個人成長角度看,懂得艱苦奮鬥,才能克服困難,成就事業。

四是從勤儉節約、艱苦奮鬥與合理消費的關係的角度看,不能把勤儉節約、艱苦奮鬥與合理消費對立起來。勤儉節約不是抑制消費,而是強調不要浪費。

課前準備:

教師精心製作幻燈片,學生按照要求完成教師根據本節課設計的學案。

課時安排:

一個課時。

教學方法:

運用多媒體輔助,進行啟發式教學。採取分組探究教學法,結合時事將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相結合,使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提高主動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方式與目的匯入新課

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2011年11月8日,中原第一家星巴克在鄭州國貿360廣場開業,消費場面很是壯觀。

材料二:中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消費率低於其他中等收入國家,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則更低、差距更大。

材料三:中學生消費誤區調查結果展示。

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初步感知我國消費的整體情況。

創設情境,展示差異較大的三則材料,整體感知消費,引出本節內容:多彩的消費。

新課環節:

展示考綱原文,分析近年的大學聯考情況,預測明年的趨勢。

消費:

(1)消費及其型別:

影響消費的因素:

消費型別:

消費結構:

(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消費心理:

消費行為:

認真聆聽、體會今年大學聯考的情況,以及明年的大學聯考趨勢,內化為自己學習上的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教師解析考綱,要讓學生明白本課的高頻考點是什麼,最近三年大學聯考是怎麼考的,並且對明年的大學聯考做出預測,從而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

新課環節: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把核心語以空格的形式呈現出來。

第一個環節:預習檢測—提煉核心語

(一)消費及其型別:

1、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

(1)居民的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

(2)物價總體水平:物價上漲,購買力普遍;物價下跌,購買力普遍。

2、消費的型別:

(1)按交易方式:

(2)按消費物件:

(3)按消費目的:

3、消費結構:

(1)含義:反映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中所佔的比重。

(2)恩格爾係數:佔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係數減小,通常表明人們生活水平,消費結構。

(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消費心理

(1)引發的消費。

(2)引發的消費。

(3)引發的消費。

(4)主導的消費。

2、做理智的消費者

(1)量入為出,________。

(2)避免盲從,________。

(3)保護環境,________。

(4)________,艱苦奮鬥。

根據學案對教材的預習和完成情況,按要求填空。

展示學生自己根據預習建構的知識框架。檢測學生自主學習成果,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新課環節:合作探究質疑解惑教師主導,提前擬定問題。

1、根據本課內容談談該如何提高消費水平。

2、當前中國的CPI仍然在高位執行,物價水平較高,使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降低。因此,物價越低,消費水平越高。

3、有人說,貸款消費是引發美國次貸危機的重要原因,因此,鼓勵貸款消費就是鼓勵超前消費。

4、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人認為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已經過時,不需要再提倡,否則就是抑制消費。學生分組合作探究,並推薦代表回答。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探究問題來自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有探究的意義和價值。

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探究、討論學習的權利,鼓勵學生在分工合作中學會共同探索;對於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要鼓勵同學大膽並充分表達;對於討論不集中,發言不積極的小組,及時給予幫助,調動同學的積極性。

教師點評。認真聽講,發現自己對知識把握的優勢和不足,做好筆記。

要平等地說出自己的看法,能夠對學生起到理解知識、昇華能力、提升素質的作用。

新課環節:小試身手(大學聯考真題演練)

教師呈現大學聯考試題。

1、擴大居民消費必須使居民“有更多錢花”、“有錢更敢花”、“有錢花得舒心”,與之相對應的有效措施是()

①促進就業;

②提高恩格爾係數;

③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④擴大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

A、④—③—①

B、①—③—④

C、①—④—③

D、②—④—③

2、據統計,2010年我國城鄉恩格爾係數分別為30%和40%,2020年有望下降到25%和35%,隨著恩格爾係數的降低()

①人民的生活水平會不斷提高;

②居民的消費結構會不斷改善;

③食品支出的金額會不斷減少;

④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會逐漸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學生根據自己做作業情況,講出解題思路,亮出答案,分析原因。通過本環節,檢測學生預習情況和前面的學習情況;教師不但要對學生的講解進行點評,還要以此為基礎,搞好大學聯考題的變式訓練,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課後自主探究作業近幾年來,有些中學生以穿名牌、用名牌為時尚。針對這種情況,某校高三(8)班專門召開了“聚焦中學生名牌消費現象”的主題班會。

(1)假如你是該班同學,請運用經濟學知識,談談你對這一消費現象的看法。

(2)針對本班同學日常生活消費情況,擬訂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並簡要寫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學生要能夠根據對本節課的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完成作業。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分析和解決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探究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昇華。

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生積極參與,互動良好,教學目標能落到實處,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以學生的需要和狀況為主進行教學設計;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儘量讓學生自己解決。尤其是在“合作探究質疑解惑”環節,堅持三貼近的原則,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突出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主體作用。

但是本節課有些地方銜接不夠緊密,過渡不夠自然,對大學聯考題的點評和講解深度不夠。

高一政治教學設計4

一、教材分析:這一課題是高中《思想政治1·經濟生活》第三單元第八課第一框題的內容。主要闡述了財政的作用,財政收入與支出的渠道及二者關係,在這一單元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這一課題的學習,要引導學生認識政府是如何參與社會分配的,幫助學生領悟財政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學習這一課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高一年級的學生學習目的性明確,積極性高,通過半學期的學習,對於經濟生活有較強的興趣。根據這一課題的特點以及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有能力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自主探究,感悟到財政的作用,但理解如何運用財政政策實現經濟平穩執行會有一定的障礙。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財政的含義和實質,瞭解國家預算和決算的含義。

2.理解財政的作用,尤其是如何運用財政政策實現經濟平穩執行。

3.知道財政收入的含義及具體獲取渠道,理解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能夠為政府增加財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議的能力。

4.瞭解財政支出的含義和具體用途,財政收支的'對比關係,能根據政府職能合理安排財政支出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以大量的事實材料為背景,設定情境,教師點撥和總結,通過“創設情境---問題設定—學生合作探究以及師生合作”的方式學習知識。

2.學習方法主要為自主探究法、合作討論法等。

3.教學方法主要是情境匯入教學法、利用現代化手段教學法、分組競賽法、師生對話教學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感受我國財政的作用和原則,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2.關心財政支出的內容,xxx 國家與社會發展,增強主人翁意識。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

(1)財政的作用

(2)財政收支的對比關係

難點:

財政政策

五、教學過程:

環節一教學匯入:,xxx入選“最具幸福感城市”三甲,你感受到了幸福嗎?如果你沒有感受到了,那我們今天一起來感受我們的幸福。幸福之旅從美麗的xxx國際體育中心開始。

1、創設情境

展示圖片:美麗的xxx國際體育中心,多媒體播放視訊(xxx投入400億,迎接七城會)

2、問題設定

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投資及相關建設能僅靠個人或企業嗎?為什麼?如果不能,應該由誰來辦?政府哪來那麼多錢提供這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

3、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看書和思考,教師總結

匯入新課:國家財政

環節二新課教學

多媒體展示(板書)略

環節三新課教學

突破重點(分三組進行搶答)多媒體展示:

情境一:“xx五”中央財政教育支出圖

情境二:

為解決xxx市居民跨區看病難等問題,xxx市制定並出臺了《xxx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實施意見》。《意見》指出,未成年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財政補助120元。

問題設定:這體現了財政的哪方面的作用?

多媒體展示:

情境三:嫦娥二號投入9億

情到,xxx將投入億元建設地鐵1號線一期和2號線一期、情境五: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國家財政投入的圖片。

問題設定:

(1)這些行業有什麼特點?這些工程建設能否完全靠市場解決呢?為什麼?

(2)這些大型工程建設體現了財政的什麼作用?

情境六:視訊(通脹了)

問題設定:這體現了財政的哪方面的作用?如何理解該作用?請舉例說明。環節四新課教學

角色模擬:財政部長向大家介紹財政收入的含義和渠道,為增加財政收入提建議

分組探究:從八一橋、陽明路變化說一說xxx市財政支出

情境:比一比

財政收入與支出

環節五情感昇華(從身邊事例談談對財政作用的感悟)

情境設定:xx五規劃中發揮財政作用xxx 民生,引導大家從身邊事例到大政方針,由淺入深,真心感悟我們是幸福的,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願意xxx 民生、讓利於民,能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辦大事,社會主義真是好!

合唱:社會主義好

環節六學生進行總結,教師感悟:發揮財政的作用,我們的幸福沒有終點!環節七佈置課後作業

六、板書設計:

(一)國家財政

1.含義

2.本質

3.國家預算和國家決算

(二)財政作用

1、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2、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執行的作用

(三)財政收入與支出

財政收入

(1)含義

(2)渠道

(3)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

2.財政支出

(1)含義

(2)具體用途

3.財政收入和支出的關係

(1)關係

(2)要求

七、教學反思:

這一課教學匯入和教學過程中的多數事例是與xxx的發展聯絡在一起的,有一定的地域特色,這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力求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有機統一。我們以往的政治教學往往停留重視知識忽視技能,重視結果忽視過程,重視教書,忽視育人。這一課設計的師生齊唱“社會主義好”,注重了我們以往忽略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真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課都設計地這麼用心。

高一政治教學設計5

政治組:吳xx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了解消費的影響因素、型別,培養學生學會選擇合適的消費方式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教學過程中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學生參與討論、合作探究問題,訓練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教學,幫助學生選擇正確的消費方式、培養正確的生活態度和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影響消費的因素(重點)、貸款消費(重點、難點)、恩格爾係數(重點)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方法:講授、設疑、討論、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過程:

導課:

師:在前面兩課我們學習了商品、貨幣、價格的知識,在市場上買東西與經營者討價還價,是為了買到價廉物美的商品,買到的商品最後用於做什麼呢?

生:消費。

師:每個家庭因經濟狀況、消費習慣、方式的不同,就使得生活消費多姿多彩,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與生活消費有關的知識——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

師:板書課題: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

一、消費及其型別(板書)

1、影響消費的因素

師:生活中影響消費的因素很多,大家想一想,具體有哪些?

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居民收入、人口數量、商品價格、政策、經濟波動等。

1 師:這些因素根本的、重要的是哪些?

生:略

師:板書後講解。

(1)影響消費的多種因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居民收入、人口數量、商品價格、政策、經濟波動等。

(2)根本因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教師講解)

(3)主要因素——居民收入

師:居民收入師如何影響消費呢?指導學生閱讀p17頁下面三段內容,並劃出知識要點,時間1分鐘。

生:讀在p17頁下面三段內容。

師:提問後歸納板書要點。

第一、當前收入對消費的影響——收入多,消費多;收入少,消費少。

第二、未來收入預期對消費的影響——未來預期收入樂觀,預支消費可能性大,反之就小。

第三、社會總體收入對消費的影響——社會總體收入差距小,總體消費水平會提高,反之就會降低。

探究1:p17頁虛線框內的問題。

師:提示:因為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國家經濟發展,居民收入提高為人們消費觀念、方式的轉變奠定物質基礎。

師:在居民消費中,每個家庭消費的重點不一樣,有些家庭吃穿住不愁,重在如何發展、享受方面,而有些家庭則為吃穿住發愁,更談不上發展、享受。那麼衡量不同家庭消費水平高低的標準是什麼?請看p18頁“名詞點選”——恩格爾係數。

1、恩格爾係數——衡量居民消費水平高低的指標(板書)

(1)含義——略學生在書上劃出即可。

(2)恩格爾係數與消費水平成反比,公式:恩數=食品支出/家庭總支出X100%

(3)國際上用恩數衡量消費水平的指標——恩數在60%以上為貧窮;恩數在60%以上為貧窮、恩數在50-59%以上為溫飽、恩數在40-49%以上為小康、恩數在20-39%以上為富裕,恩數在20%以下為極富。

師:下面我們瞭解消費有哪些型別。

3、消費型別(板書)

師:指導學生讀書p18-19頁內容,劃出要點。

(1)從消費的種類分

a、錢貨兩情消費——有支付能力的情況下選擇的'消費

b、貸款消費——暫無支付能力但我來預期收入能償還情況下選擇的消費。

c、租賃消費——無力購買或使用次數有限的情況下選擇的消費。

(2)從消費的目的分

a、生存消費——最低層次的最基本的消費。

b、發展消費——高層次的消費

c、享受消費——高層次的消費

探究2:p18頁兩種不同的消費方式,同學們贊成哪一種,為什麼?

師:提示:第一種:生活較穩定,但保守,不適宜當代社會發展;第二種,是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積極樂觀開放的消費方式,但應考慮未來預期收入能否償還貸款債務,理智消費,不要盲目。

探究3:p19頁下面的圖片,為什麼假日旅遊、電子產品、汽車消費、住房消費成為居民新的消費需求?

師:提示:取決於國家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說明居民消費水平的高低與國家的發展有密切關係。

“消費及其型別”板書設計

一、消費及其型別(板書)

1、影響消費的因素

(1)影響消費的多種因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居民收入、人口數量、商品價格、政策、經濟波動等

(2)根本因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教師講解)

(3)主要因素——居民收入

問題:居民收入是如何影響消費的?

第一、當前收入對消費的影響——收入多,消費多;收入少,消費少。

第二、未來收入預期對消費的影響——未來預期收入樂觀,預支消費可能性大,反之就小。

第三、社會總體收入對消費的影響——社會總體收入差距小,總體消費水平會提高,反之就會降低。

2、恩格爾係數——衡量居民消費水平高低的指標(板書)

(1)含義——略學生在書上劃出即可。

(2)恩格爾係數與消費水平成反比,公式:恩數=食品支出/家庭總支出X100%

(3)國際上用恩數衡量消費水平的指標——恩數在60%以上為貧窮;恩數在60%以上為貧窮、恩數在50-59%以上為溫飽、恩數在40-49%以上為小康、恩數在20-39%以上為富裕,恩數在20%以下為極富。

3、消費型別(板書)

(1)從消費的種類分

a、錢貨兩情消費——有支付能力的情況下選擇的消費

b、貸款消費——暫無支付能力但我來預期收入能償還情況下選擇的消費。

c、租賃消費——無力購買或使用次數有限的情況下選擇的消費。

(2)從消費的目的分

a、生存消費——最低層次的最基本的消費。

b、發展消費——高層次的消費。

c、享受消費——高層次的消費

高一政治教學設計6

一、說教材

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所學習的物質資料生產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是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的決定性環節,在《經濟生活》全書中承接第一單元的“消費”,並引出為何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及如何發展的問題,與後面幾單元內容一脈相乘,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學習本框還有助於學生認識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工作中心,增強學生投身現代化建設的工作熱情。

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生產與消費的關係、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及其相互關係,瞭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原因、意義及如何發展生產力;能運用生產與消費的關係,解釋現實經濟生活中的相關經濟現象。

②能力目標:本框重點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擁護黨的基本路線;認識到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

3、教學重點、難點

①重點1:生產與消費的關係

確立理由:學生只有正確把握這對關係,才能深刻理解我國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為什麼是發展生產力、我們為什麼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基本問題。

重點2: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確立理由:讓學生了解這一知識,有利於他們瞭解國情,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增強愛國情感及責任感。

②難點:生產與消費的關係

確立理由:生產與消費的概念比較抽象,對其關係不易理解。

關於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將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具體說明。

4、教材的處理

①充分利用書上的漫畫,堅持“一圖多用”的原則。理由是:這樣既直觀,又體現例子典型性、精練性。

②有選擇性地利用書中的5個探究活動。由學生自己閱讀材料,進行討論,並能聯絡國中已學知識,提煉觀點。理由是:這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意識,懂得知識遷移,使教學更具啟發性。

二、說教法

常言道“教無定法”,這更是新課改形勢下不變的真理。針對本框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將採用如下方法:

1、探究討論法

理由:這體現新課改精神,符合素質的要求,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案例分析法

理由: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於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3、多媒體演示法

理由:利用多媒體裝置,能更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視聽效果,提高課堂教與學的效率。

三、說學生

總體上,高一年學生面臨“初高中知識及學法的轉折”,尤其要注重初高中知識及學法的共性與個性。同時,學生素質整體上呈現“兩頭尖、中間大”的多層次特點,要求因材施教。

具體地說,學生學習了第一單元有關消費的知識,對消費的作用有初步瞭解,為什麼要大力發展生產力這個問題他們在九年級也初步接觸過,但對生產和消費的辨證關係的幾個層面、如何發展生產力等問題他們並未深入瞭解,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

四、說學法

教與學是相通的,教師的教可幫助學生更好地學。通過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如下學法:

1、案例分析法

理由:這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有效閱讀法

理由:這是為了克服以前那種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不科學方法,讓學生學會巧妙記憶、巧妙閱讀。

3、知識遷移法

理由:初高中知識聯絡有利於學生全面掌握知識,真正做到“溫故而知新”。

五、說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活動內容引出話題使用手段預期效果

教師:

展示一組生活中的商品和服務的圖片人們消費的商品和服務從何而來?幻燈片

現場實物(課桌、多媒體裝置、風扇等)讓學生能夠鞏固已學的消費型別的知識;初步懂得消費不是由主觀決定,而是由客觀物質狀況決定。做到“溫故而知新”。

學生小結:(略)

教師總結:商品和服務不能憑空想象,必須通過生產創造出來。

學生:分類說明

2、實施教學任務一:

活動內容引出話題使用手段預期效果

學生:

多角度解讀標題“發展生產滿足消費”生產與消費的關係(第一目內容)幻燈片

(展示漫畫、圖片)a.通過漫畫的討論分析及幾組相關問題的解決,進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啟發式教學,啟用學生內在的求知慾,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得出正確結論,掌握“生產決定消費”的'觀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教學目的。

b.通過形象比喻及相關圖片的展示,調動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討論分析:(略)

教師提問:

①漫畫“今非昔比”中,坐擁江山和美人的皇帝為何坐不上飛機、吹不了空調?

(為得出“生產決定消費的物件”)

②在出行方面,皇帝只能坐馬車,,現代普通人卻能坐上飛機,說明了什麼問題?

(為得出“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

③飛機比馬車快得多,高檔得多,說明了什麼變化?這種變化得益於什麼?

(為得出“生產決定消費是質量和水平”)

④假設萊特兄弟沒有發明飛機,人們會不會有飛上藍天的衝動或嚮往?這種嚮往能否實現?

(為得出“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教師:側重於標題的邏輯關係

學生思考解答:(略)

附加:回答①後,教師給出形象比喻:種瓜→得瓜→吃瓜。

回答②後,展示一組說明消費方式變化的對比圖片。

回答③後,展示漫畫“濟公新傳”。

教師總結:生產決定消費,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人類的歷史就是生產發展的歷史,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師生共同分析探究活動2:“以上消費觀念,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有什麼聯絡?”學生小結:(略) c.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探究活動的問題,可以鞏固知識點的學習。

教師總結:

生產力水平落後,消費水平低,說明生產決定消費。

3、實施教學任務二:

活動內容引出話題使用手段預期效果

學生:

解讀探究活動3:(見p33)

“消費對生產有什麼影響?”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幻燈片

(展示文字材料)通過對文字材料的分析,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歸納總結能力,學會分析案例,掌握“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的觀點,再次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學生分析:(略)

教師總結:(演繹法)

①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只有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消費了,這種產品的生產過程才算最終完成。

②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如:人們消費黑白電視時,希望能看彩色圖象,刺激生產者調整生產,並實現升級)

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新的產業的出現和成長。(如:彩電消費成為熱點時,帶動了彩電業的發展)

③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能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因為生產離不開人的作用,要發揮人的生產作用就必須讓其進行消費,提高各方面素質)

教師:

參與學生的討論分析

4、實施教學任務三

活動內容引出話題使用手段預期效果

教師提問:

從整個社會來看,是否生產出的產品一次性提供給人們消費,這個過程就簡單地停止了呢?“社會再生產”的概念及其四個環節的相互關係幻燈片

(展示問題、圖示)通過圖示,可以將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的相互關係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記憶深刻。

學生小結:(略)

教師總結: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中,生產是決定性環節,消費是最終目的和動力,分配和交換是橋樑和紐帶。(這組關係用圖示表示)

學生思考

5、實施教學任務四

活動內容引出話題使用手段預期效果

(根據“生產決定消費”觀點)教師

提問:

要想提高消費水平該怎麼辦?大力發展生產力

(第二目內容)幻燈片(展示圖片、播放視訊)a.通過學生的有效閱讀,學會挖掘分析問題的角度,歸納知識點,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學習,並能用政治語言分析問題,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把握知識間的聯絡,掌握“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必要性及要求”,突出這一重點。

b.小組搶答、視訊播放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視聽效果,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感受“快樂式學習”。

教師提示:發展生產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學生閱讀搶答:(略)

教師歸納:

①必要性:

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

b.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決定

c.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d.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

②如何發展(要求):

a.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各項工作都應服從服務於該中心。

b.通過改革,調整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這樣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c.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依靠科技,培養人才,尊重知識。(播放視訊,聯絡國中所學知識)

a.學生討論並解讀思考探究活動5:(p35)

b.實施小組搶答

6、課堂小結(用圖示方式展現)

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大力發展生產力

(要求)

生產消費

設計意圖:直觀明瞭,高度概括。

7、課後作業:探究活動4(參見教材p34)

(要求:讓學生蒐集材料,進行必要調查,以小論文形式展現)

六、說板書設計

一、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1、生產與消費

(1)生產決定消費

(2)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

2、大力發展生產力

(1)原因/必要性

(2)如何發展/要求

(板書設計追求結構清晰,內容明確)

高一政治教學設計7

一、設計思想:

依據新課程理念支撐,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生成知識。

二、教材分析

徵稅和納稅是國家分配的重要環節,是財政收入的重要內容,承接上一框題,同時也是現代公民應該而且必須掌握的知識,在整個教材體系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三、教法與學法

情境教學法,講授法,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知道稅收的含義及其在國家財政收入中的地位;(2)瞭解稅收的基本特徵及其關係;(3)知道我國的主要稅種;(4)知道增值稅、個人所得稅的含義及其作用;(5)理解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6)知道偷稅、欠稅、騙稅、抗稅等違法行為。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辨別比較的能力,觀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理解個人所得稅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理解公民在納稅問題上應具有的權利和義務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納稅光榮、偷稅可恥的觀念,增強主人翁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

(1)理解個人所得稅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2)正確理解公民在納稅問題上應具有的權利和義務意識。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情景創設、激趣設疑

教師活動:塑造陳膽大形象,引出話題

設計意圖:調動興趣,引出新課。

(二)新課教學:情景分析、層層遞進

第一階段陳膽大意氣風發

教師設計問題:同學們,關於個稅,你瞭解多少呢?學生: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完成個人所得稅的講解。同時為後續講解做鋪墊。

第二階段陳膽大陷入困境

教師創設如下對話情景。

他問王副局長:“王局長,我也知道應該依法納稅,可目前我的企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能不能給我們企業的稅收打個折啊;如果不能打折,我實在交不起了,我就不交了;要不你們稅務部門給我提供銀行貸款的擔保,我貸出來再交稅。”

王局長是相當的為難啊!

問題:同學們,王局長為什麼這麼為難?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討論派代表談。

預設:(略)

引申:稅收的三個特徵是緊密聯絡、不可分割的。稅收的無償性要求它具有強制性,而稅收的強制性又是無償性的保障;稅收的無償性和強制性又決定了稅收必須具有固定性。

總結:稅收是國家憑藉政治權力,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國家參與社會財富的分配。(本質)

設計意圖:講解稅收的本質及其特徵。

(過渡):陳膽大再次把主意-稅收上,他的人生從此偏離了一條正常的`航道。

創設如下情景:

甲說:我們安排會計,做兩套帳。一本是內部帳,一本外部帳,多隱瞞收入,發票儘量少開,能不開就不開。

乙說:拖,拖死他,來了就說沒錢。

丙說:把職工名冊改一下,弄一些殘疾證,來騙點稅收優惠。

丁說:下次,稅務的人來時候,你先躲一下,我們把他們轟出去。

問題:大家說說,這些都是些什麼行為啊!這些做法可行不可行?

預設:略

設計意圖:講解違反稅法的四大表現。

(過渡):陳膽大偷逃增值稅及抗稅而入獄。

問題:增值稅是一種什麼樣的稅?

預設:(略)

設計意圖:講解增值稅,同時為後續講解鋪墊。

第三階段陳膽大鋃鐺入獄

過渡並創設情景讓同學們討論一下觀點:

觀點一:錢是我辛辛苦苦賺的,交給國家,我一分好處都沒有得到!

觀點二:交上去的錢也不知道去哪裡了(稅去哪了),交了白交?

觀點三:我已經交了那麼多的個人所得稅了,這次的判決對我實在不公平的。

問題: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將如何勸說呢?你可以微信傳天下。

預設:略

設計意圖:講解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並促成情感昇華。

(三)、課堂結尾:情景迴歸、總結昇華

設計意圖:總結歸納,鞏固知識,形成體系

七、教學結尾:課堂諍言

稅收,一個牽動千萬百姓神經的話題;

稅收,一個需要社會共同承擔的責任。

兩個稅種,促進公平彰顯民生情懷;

三大特徵,組織財政折射國家智慧。

四種表現,偷盜國家資產影響社會和諧;

讓我們永存公民之心,常履納稅之責,心繫蒼生,稅解民憂。

設計意圖:體現特色,形成有限課堂無盡回味

高一政治教學設計8

一、教材與學生分析

此節內容為市場經濟的基本理論點之一、與價值規律關係密切、現實應用性極強、基本特點也是對價值規律理論的進一步延伸,下為市場交易原則的學習奠定基礎,承前啟後,十分重要。

四個特點是本課的重點。要能夠從理論上理解這四個特點與價值規律的相互關係,市場為什麼是一種資源配置的有效手段,這是難點。

二學生分析:高一學生從心理特點與認知水平講,對社會、經濟生活的現實問題的理解與分析能力已經比較成熟、在邏輯思維能力上還不成熟、本框內容的理論性與抽象程度比較高,如資源配置、市場的概念、四個特點等都較抽象,學生雖然對市場交換、商品的基本知識有所瞭解、但要從理論上完整把握市場經濟的四個特點還是會有較大的困難、故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例項入手,化抽象來具體,複雜為簡單,從生活的日常現象入手來理解經濟學的基本理論。

二教學目標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識記市場和市場經濟的基本含義;

2)理解樹立正確的競爭觀念和法制觀念的必要性。

能力目標:1)通過無形市場與有形市場的舉例比較,培養學生比較鑑別的能力;

2)根據對社會現象的觀察,說明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說明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之一,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3)對市場活動進行模擬,培養學生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增強學生對資源有限性的認識,並樹立“節約資源,從我做起”的意識;

2)通過對競爭與平等、法制、開放三者關係的分析,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3)懂得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從而奠定以後在經濟活動中所必需的法制意識

三、教學設想

1、教學方法:本課採用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

2、使用案例教學法、合作探究法、導讀法、討論法等,通過對比、討論、談話等多種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啟發式教育這一指導思想。

3、鑑於本課知識專業性與理論性都較強、注意收集運用與教材相關的學生熟悉的生活例項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道理、充分利用與開發課程資源、以幫助學生理解、感受教材文字。

4、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1、匯入設計:

引用漫畫:刷牙不關水龍頭的後果。並結合當今能源緊張的社會現實,引匯出資源、資源配置和資源優化配置的知識點,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2、遞進引導:

設問:資源配置的形式有那些?(計劃和市場)引出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資源培植主要是依靠市場的調節作用實現的!進入本課的第2個問題:市場。因為市場概念知識較好理解,故採用事例讓學生做道連線題加深其對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的理解,達到科學理解市場的含義(廣義、狹義)。注重學生參與,注重聯絡社會實際,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3、突破重點——市場經濟的含義:

在學習市場的含義後,接著分析市場進行資源配置是怎樣實現的。在這裡結合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帶領學生分析市場通過價格、供求和競爭這三個手段來實現對市場的資源進行配置。再設疑:市場是不是固定不變的?引導學生分析市場的發展過程最終得到市場經濟的概念是社會化的商品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並採用書上P48的想一想:目的是加深學生對市場經濟含義進一步理解。區分好市場經濟和商品經濟。

4發動討論,突破重點、難點。

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是本課的重點。從計劃經濟走入市場經濟,很多人存在著疑惑:為什麼要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根本原因是,在目前,市場經濟更有利於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市場經濟是一種更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而這一優勢的具備是與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分不開的。所以只有理解了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才能真正理解為什麼市場是一種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這樣就進入本課重點: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

採用學生身旁的事例(公開招標:各企業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市場的環境是怎樣的?)引導學生討論,來引出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和開放性)

1)、平等性

引導學生看教材,理解含義,必要性、理論依據。現實表現,讓學生現舉例以說明之。這樣此知識點學生較容易理解了。

2)競爭性

在平等性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生產者與消費者是平等的,生產者之間或消費者之間也是平等,這個平等最重要的體現就是要平等的競爭。在這裡要引導學生理解通過競爭能實現對資源的優化配置。但這難點部分要引導學生們堅持辯證的觀點要看到競爭的利,也要引導學生分析到競爭的弊端(壟斷和盲目競爭導致的資源浪費).

3)法制性

以籃球比賽需要規則、裁判為例,結合漫畫,說明市場經濟的有序執行,必須要有健全的法制基礎。讓學生了解到市場經濟中法制的作用,和在市場經濟的法制性面前人們應該有的態度。

4)開放性

主要從4點分析:第一,開放性的含義;第二,市場經濟的開放性是由那些條件決定的;第三,開放性對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第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實行對外開放。並採用漫畫:“誰都別想發財”來說明自我封閉、相互封鎖,對自己對社會發展都是不利的。

5)市場經濟的各個特徵之間的關係。

在對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分別進行了具體分析之後,對各個特徵的關係做一個簡單歸納,強調他們之間是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關係。具體來說,如果沒有平等性,競爭就不能展開;相反,不能開展競爭,就無平等可言。法制既是平等和競爭的保證,也是平等的體現。而開放是平等和競爭充分展開的前提,也是法制發揮作用的社會條件。在這裡如果用具體事例來說明各個特徵之間的關係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這裡教師通過簡單分析,能使學生明確各個特徵之間是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就可。

6、教師總結回顧,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最後一段、正是由於這四個特點的存在,我們才能理解: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的功能也才能得以實現。這實際上說明,市場經濟的`的一般特徵也是市場經濟的優越性的體現。所以可以講----市場是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手段。這是本課的緒論,對就教材的開頭的問題,也把本課的難點順利解決。學生在對實際的經濟現象的思考與分析中,結束了學習,思考的空間留下了,對經濟學的熱情興趣留下了,對生活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新知識的教學主要過程到些結束。

7、鞏固知識拓展能力、結束教學過程。課堂練習、選擇題4題。問答題一題。

單選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有(A)

①供求關係;②價格機制;③競爭機制④巨集觀調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D、④

2、《經濟日報》xxxx年6月載文說,“市場不相信眼淚”,競爭是殘酷的,但也是公平的,誰被淘汰都有淘汰的理由。這段話表明(A)

A、看到了市場經濟有平等性特徵B、堅持了市場的開放性原則

c、否認了市場的法制性D、肯定了市場的靈敏性

3、市場經濟是(D)

A、一切社會普遍存在的經濟;B、自由經濟;c、商品經濟;

D、社會化的商品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4

-------------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內在屬性。(D)

A、法制性B、開放性

c、競爭性D、平等性

非選擇題:

我國加大了經濟立法的力度,用以規範市場行為。同時,企業的法律意識日益增強,在許多企業,法律顧問工作成為企業管理和決策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這一經濟現象體現了市場經濟的什麼特徵?簡要說明市場經濟具備這一特徵的必要性?

答案:(1)上述經濟現象體現了市場經濟的法制性特徵。

(2)a市場經濟的法制性是指社會經濟執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礎,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經濟活動依據市場經濟的法規進行。在市場經濟中,健全的法制是協調和處理矛盾、體現公正平等的依據和準則。

b為了維護公平競爭,必須有嚴肅、健全的法制做保證。否則,有人不擇手段的追求自己的利益,經濟秩序遭到破壞,任何經濟活動都將難以進行。

高一政治教學設計9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瞭解我國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二)能力目標

26、領會我國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讓學生嘗試用歷史的、辨證的眼光觀察、問題,提高學生的比較、鑑別能力。

27、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歷史知識,深入學習本課。培養學生善於將不同學科知識綜合起來,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明確宗教信仰自由時憲法賦予公民基本權利,是保護和尊重人權的表現,堅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弘揚科學,樹立科學世界觀。

★教學重點、難點

我國的宗教政策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教學建議

教學中通過創設情景,聯絡有關例項,讓學生感悟、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的正確性。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也是一個多宗教國家。我國信仰宗教的人數佔總人口的比例雖然不大,但絕對數字不小。因此,正確處理宗教問題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進行新課

十三、我國宗教具有愛國主義傳統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83頁內容,思考兩個探究性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並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教材用三個鏡頭展示了我國的宗教現狀。我國各種宗教千百年以來和睦相處,宗教文化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們雖然有消極的一面,也有愛國的傳統,都倡導服務社會。造福人類,也為增進國際宗教交流,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

二、全面正確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83頁“相關連結”內容,思考宗教的產生、與消亡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並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自然根源、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有它自身的發生、發展、消亡過程。我國現階段,宗教存在的自然根源、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還沒有消失,宗教還將長期存在。這種現狀決定了我們還不能用行政手段取消宗教,只能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含義: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裡,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

(2)實質: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實質是使宗教信仰問題成為公民個人自由選擇的問題。

我國憲法規定:“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這說明,公民不論信教不信教,也不論信什麼教,是公民自由選擇的權利,誰也不得強加干涉。

(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兩個方面: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一項全面、完整的政策。

(4)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我國尊重和保護人權的重要體現。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84頁“專家點評”內容,思考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並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說明在宗教問題上要堅持權利義務的統一,宗教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利用宗教損害國家、社會的利益,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2、國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1)國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是指政府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

(2)管理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抵禦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簡單講就是: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打擊犯罪、抵制滲透。可見,國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與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對立的,而是為了更好的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84頁“專家點評”內容,思考宗教與邪教的區別。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並回答問題

(3)邪教不是宗教。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旗號,神話首要分子,宣傳迷信邪說,矇騙群眾,非法聚斂財物,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x勢力。其本質是x、x、反科學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