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政治教學設計9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9.38K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中政治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9篇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1

引言

寓言故事在世界藝術的園林裡,既充滿著浪漫主義的色彩,又有著現實主義的精髓。寓言用細緻精巧而充滿詩意的語言文字,描述著一個個生動而形象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是家喻戶曉的成語,有的是朗朗上口的諺語,有的是名人名事的格言,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在政治教學中加入寓言教學能有效的提升課堂氛圍,昇華政治課程的主題,讓政治課擺脫以往的枯燥與乏味。

一、簡述新課標下政治教學策略

1、以情教學,激起學習興趣

國中政治課程是一門概念較多且抽象的學科,課堂內容枯燥,雖然與社會接軌,但是和社會實際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學生對這門課程就缺乏興趣。所以就需要在稱城中融入情感,用真情實感來引得學生的共鳴。在上課時,創設合理情境,做好感情鋪墊,用具體的事例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概念性知識。

2、多變方法,鞏固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激起學生的興趣,這是暫時性的,當過了新鮮感,氣氛又會回到以前。所以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多變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對政治課堂保持長久的興趣。

3、轉變觀念,落實素質教育

當前的教育進入了“應試教育”的誤區,將升學率作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忽視了對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只看中學生對知識點、考點的把握程度,雖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遏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所以要轉變大當前的教育觀念,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提高全民素質。政治課程不僅僅是對思想政治概念的介紹學習,更是對學生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對落實素質教育有重要意義。對於教師來說,需要花費更更多的精力,轉變教學觀念,教政治教學知識化為學生實在的只適合能力。

二、寓言故事在政治教學中的案例

寓言故事的廣泛傳播和以淺喻深的特性在正式課程的教學中有著重要地位。

例如:在部編版政治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一章《我們共同的世界》第一課《同住地球村》,引入“殺龍妙技”的寓言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叫朱評漫的人,變賣了自己的全部家產,去拜一位叫支離益得人為師,學習殺龍的本事,聽起來很高大上的技術。轉瞬間數年過去了,他學成歸來,有人問他究竟學了些什麼?他一邊講述一邊展示學到的殺龍技術。大家就問他“什麼地方有龍?”這時他才恍然大悟,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龍,他的本領是白學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了自然界的事物與發展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了解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村。

再比如:部編版政治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二章《世界舞臺上的中國》,在開章之前引入“治駝背術”的寓言故事,。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很久以前,在山東平原城中,有一位大夫能善治一切駝背,且方法簡單,價錢公道。一個背駝得直裡六尺,橫裡八尺得人,聽說了這個神醫,準備厚禮來求治療。大夫吩咐他伏在地上,然後跳上去就狠命踏將起來。駝背叫道:“你要殺死我啊!”這位大夫說:“我的招牌上不是明明寫著專把駝背弄直,至於你的死活,同我有啥相干?”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要從整體把握住事物之間的聯絡,不能只看到片面部分。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也應該從世界整體格局來分析。

三、寓言故事在政治教學中的作用

寓言故事本身就具有通俗性、啟發性、形象性、現實性、浪漫性等等特點,這些讓寓言故事擁有了持久的生命力和廣泛的人民性。寓言故事中的一草一木、一魚一鳥、一花一樹等等全都栩栩如生,富有生機。對細節的描述和把握得當,將人物或者事物的本質特徵描述的彷彿就在我們的眼前,形象生動。寓言故事多使用誇張和典型化的手法,將故事情節和事物特徵描寫的躍然於紙上。通過對感性材料的想象和聯想,根據作者的強烈感情和鮮明態度,塑造出富有意義的藝術形象。作者不僅僅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還能體現出哲學是邏輯思維的最高層次。寓言故事用短小精悍並富有活力的文字,代替教材中以理論形式表現出來的概念、推理、判斷、客觀世界的不易理解的.內容,這是學生最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將空洞乏味的抽象說教變為易理解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也是對黑暗社會的無情揭露和批判。我國著名的寓言故事是成語故事,比如“愚公移山”、“守株待兔”、“濫竽充數”、“邯鄲學步”、“畫蛇添足”、“東施效顰”等等,大多數來自於民間,對現實社會中的一些現象有著具體的反映。而外國的較為著名的則是《伊索寓言》,其中對於人的品性等有著深入的認識和剖析,政治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程度,去挖掘更深層次的知識,爭取開拓展新的領域,達到哲學理論的高峰。

政治課程對學生的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學生的世界觀很容易受到四面八方的思想的影響,辯證唯物主義理論不能再其思想中佔據優勢地位。寓言故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教學內容循序漸進、由淺及深地傳授給學生,使得政治課程的教學意義更加的深遠。

結語

綜上所述,對學生的教育教學要“因材施教”,在政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努力研究,優化課堂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思想高度,實現知情並茂的教學效果。寓言故事將哲學和文學融為一體,完美結合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將寓言教學設計進國中政治教學教學中,對政治課堂效率的提高有著不可忽視的現實作用。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2

暑假通過“國培計劃”學習了思想政治教學設計的理論,使我受益匪淺。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教學設計的目的與作用。回想自己寫過的教學設計主要強調教師的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

例如在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概念時,傳統設計的教學過程是:提出概念和說明概念的由來;依據教材講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以及概念的準確表達;用例項論證概念本身的科學性和實際意義;指導學生運用概念解答習題;複習和綜合練習。按這種設計進行教學,大部分學生能從字面上掌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概念,能用課本語言準確回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兩層含義及其相互關係。但學生對“為什麼中國搞了四十年的社會主義,還處於初級階段”;“為什麼日本等國搞資本主義只有40年就恢復了元氣,一躍而成為資本主義強國”等問題難以理解,說明不少學生並沒有在思想深處接受和認同教學內容。為糾正傳統教學的弊端,我嘗試設計如下教學程式:引導學生簡要回顧人類社會各個形態的概況;根據學生的反饋,提出概念和說明概念的由來;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明概念的含義,並探討概念提出的科學性和實際意義;根據教材,向學生說明概念的內涵、外延和概念的準確表達;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用知識解答。

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使知識傳授與學生能力發展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得到統一,這是政治課教學設計必須解決的又一難題。前者容易使學生感到結論是現成的,只需要照搬照抄就行了,後者卻可以讓學生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在使用第二種教學設計時,我初步分析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對教學內容可能存在的各種態度、觀點和認識,準備好合情合理的答案去解釋他們可能提出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整個課堂氣氛輕鬆、活躍,學生探究熱情高,談了許多有趣認識。教學後檢測表明,絕大部分的學生對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必然性表示理解,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結論有所認識。

比較兩種教學的設計,我們顯然還不能說第一種“知識傳授型”教學設計完全不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也不能肯定第二種的“探索研討型”教學設計對學生能力的提高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第一種教學程式設計卻反映出傳統教學的深層思想,認為教師和教材是知識源泉,急於用語言把知識告訴學生,使他們“相信”它,“接受”它。第二種教學程式設計試圖讓學生通過實踐,在社會生活中瞭解、觀察、思索和探求,教師與教材的作用只是引導、幫助、調控學生思維發展的總趨勢。顯然,這種通過自身探究得來的知識,比被動地接受教師單一傳授的'知識要牢固得多,深刻得多。同時,學生的觀察力、判斷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力,都可以得到較大程度的鍛鍊和提高,從而使思想政治的教育效能得到較好體現。

總之,政治課教學設計的著眼點,不僅要看到學生的今天,更要想到學生的明天。為此,必須衝破舊的框架,進行一些根本性的改革,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教學設計方案,以促進政治課的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3

當代中國教育界最大的事件當代中國教育界最大的事件莫過於世紀之交興起的素質教育熱潮,素質教育已日益成為現代教育發展趨勢。而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和創新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為此,如何實施創新教學就成為教師的重要課題。所謂創新教學,就是指教師在科學的教育觀、教學觀、人才觀、質量觀的指導下,通過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獨立主動地參與學習,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目前,全國各地的教育界同仁們在各科的教學中都進行著大量的創新教學的探索和嘗試,我作為一名思想政治課教師在認真學習來自各地的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也作了一些探索和嘗試。本文就思想政治課中實施創新教學的問題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目前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於長期以來一直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現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觀念落後,缺乏創新精神。我國向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教師被人們尊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思想觀念、思維方法、品德行為對學生的影響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正向李嵐清同志所說:“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建設高質量的教育,必須有高質量的教師”。思想政治課教師在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良好的公民素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等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現在有些政治課教師仍然單純憑師道尊嚴、口頭說教、照本宣科來維持自己的課堂教學,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有些政治教師口頭上搞“創新教學”,實際上仍然堅持應試教育;不少政治教師仍以整齊劃一的標準去要求個性鮮明的中學生;分數的高低成為衡量學生品行優劣的重要標準,如此等等。落後的觀念嚴重製約著創新教學的實施。

2、教學模式老化,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模式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長期以來一直普遍採用“傳遞——接受”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如果運用得當,對學生接受前人或別人總結出來的間接經驗、掌握知識技能來說,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但許多教師將這種模式固定化,不管什麼內容,一律採用教師講、學生聽,課上抄條條,課下背條條,只有教師的講解傳授,缺乏學生的主動學習與思考,缺乏學生的反饋,更缺乏來自學生的質疑。在這種模式的影響下,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也就成了“講授法”為主角、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即使有談話法、討論法,最後總是以教師的“標準答案”為準。如果學生提出與教師不同的見解,教師也會讓你無條件地服從教科書的觀點。在這種模式和方法為主的課堂上,教師缺乏創新精神,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受到壓制。

3、教學手段單一,評價方法落後。在現代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手段仍然侷限在黑板、粉筆、教科書、練習冊等狹小的範圍內。教師的語言和教科書上的文字成為學生學習的最主要的媒體。教學評價方法也主要採用百分制的考試,試題形式中客觀性試題仍佔相當比重,主觀性試題也對學生的思維作了嚴格限制。只要學生提出不同於教科書上的見解,就會遭到教師的“無情打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與政治課成績脫鉤,理論與實際脫離,而教師和家長仍然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品行優劣的主要標準。在學生的心目中,只要能夠在考試前抓緊時間突擊,把教師總結的問題全背會,政治課準能考高分。這種狀況也嚴重影響了創新教學的實施。

二、解決問題的基本措施是切實實施創新教學。

在思想政治課中切實實施創新教學,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轉變教師觀念是實施創新教學的主導和關鍵。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政治課教師必須積極響應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號召,認真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等綱領性檔案,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質量觀、學生觀和人才觀。堅持和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創造潛能,都是可造就的人才。堅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經常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要知道思想政治課能使學生終生受益的不在於背會多少習題,而在於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良好的公民素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於幫助學生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發展自身的創造力。

同時,教師要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並有一定的超前意識,在教育內容的把握上要體現出一定的前瞻性,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還應具有民主意識和平等意識。總之,教師不能用自己固有的觀念和方法來讓學生適應,而應使自己的教學思維、觀念和方法順應學生身心發展的新情況、新變化,並能靈活變通。只有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師真正轉變觀念,並首先實施自身的觀念創新,才能為思想政治課實施創新教學奠定基礎。

2、課堂教學的創新是實施創新教學的突破口和主渠道。

課堂教學的創新主要包括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思想政治課中實施創新教學必須改變單純的“傳遞——接受”教學模式,廣泛學習和借鑑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選用不是一成不變的,可能在一堂政治課中,就涉及到多種教學模式。教師應堅持從實際出發,靈活地發展和創新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的創新是思想政治課中實施創新教學的主渠道。它既包括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教的方法決定了學的方法。為此,政治教師必須在設計創新教的方法的同時,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也是在為學生設計學的方法。只有靈活的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在教學實踐中常常採用下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創設情境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在真實的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利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順應”當前學習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現在國中思想政治課的思想品德常識、法律常識、社會發展常識,內容和學生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都有一定聯絡,這為學生聯絡自己的已有知識和體驗,展開聯想,發現探索新知識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所以,在適合的學習主題上,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創造一個與知識相遇的真實情境,使他們在情境中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在對知識的理解和創造中尋求自身的發展。喜歡講故事的同學,我讓他講張海迪的故事,引出《磨礪意志 做生活的強者》;講《正確對待挫折》,我從同學討論張海迪的人生價值匯入。

2、發現問題法。“學成於思,思起於疑”。傳統教學也強調質疑,而那往往是在情境之後,教師預設幾個問題,然後像拋餌釣魚那樣一步步把學生引向已有的答案。這樣的教學,學生沒有自學的時空,更不會去主動思考,結果導致連“為什麼”都不會提了。因此在創新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利用書本及教師提供的素材和資訊,根據自己的程度、自己的意願去選擇學習的具體內容,以不同視角去探究學習內容。課堂上給學生一段時間,通過自讀、自思、自問,將知識內化吸收,同時發現新問題,確定下一步學習目標和探索方向。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生分層、目標分層的個性化教學思想。比如,《工業革命》一框,內容分為三部分,有的同學只注重於發展過程,而忽視了歷次科技革命對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影響。

3、協作學習法。我在課堂上,讓前後座位的四位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學生在自學階段發現提出的有些問題,通過小組內的相互啟發和點撥,很快就能得到解決。比如,通過別人舉例,有的同學理解了“科學是第一生產力”。在四人的小組中,即使是平時默默無聞的學生,也有充分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大家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三、要更新教學手段和評價方法。這是實施創新教學的重要條件和保證。

教學手段是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所藉助的實物和媒體,思想政治課的創新教學也必然包括手段的更新。伴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思想政治課也應注重現代教育手段的應用,如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等。假如能夠把抽象的要領理論用優美的電腦動畫進行形象化的展示,再配上悠揚的音樂和聲情並茂的講解,那麼思想政治課也一定會讓學生享受到思維的樂趣和魅力,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會得到更好的培養和鍛鍊。

思想政治課教學手段的更新還應由課內拓展到課外。比如,與家長配合安排學生回家看“今日說法”、“焦點訪談”、“時事傳真”、“中國報道”等電視欄目,並選擇有關內容在課上進行講座。這也是思想政治課創新教學的重要手段。

思想政治課的評價方法也需要創新。比如現在實行的政治開卷考試、增加主觀試題的比重,給學生答題留下創新思維的空間;還可以把學生的品行與政治考試成績相結合,這些都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評價方法。在這方面,國家及有關部門應給予整體的指導和調整,政治教師也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評價方法,以解決“高分低能”的問題。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懂得學習是一個探究和發現的過程,是苦樂交織的一種認識自然、社會和自我的活動;認識到學習能不斷認識和發現自我潛能,獲得一種不斷超越自我的無窮快樂,認識到學習既是權利又是義務。

能力目標:提高自主學習、克服困難和辨證思維的能力,並學會用法律維護自身權利。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到學習苦中有樂,領會學習帶來的快樂,從而能夠喜歡學習;懂得良好的學習環境來之不易,從而學會感激家庭、感激學校、感激社會,進一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任職內驅力,通過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從而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辨證得客觀地看待學習中的苦與樂,並能夠正確對待。

難點: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一種享受,學習是一種快樂”。

教學方法:

事例分析法;講解法;談話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多媒體展示:四季的美麗圖片

提問:為什麼會有四季?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作者是誰?出自哪裡?

3.世界上有幾大洲?幾大洋?

’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

(簡單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在開始就讓學生體驗到成功,調動學習積極性)

你們都是從哪裡學到這些知識的呢?(課堂、電視、課外書……)

無論是那種途徑,都是通過學習學得的。我們從出生到現在都是在不斷的學習,以後也將不斷的學習下去。在我們這十幾年的學習中,我們的同學一定對學習有著不同的感受吧,今天我們一起來詠歎一下學習。

(二)新課

1.詠歎學習

先來看一下我們的古人是怎麼樣來詠歎學習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春天,讀書之樂樂如何?綠滿窗前草不鋤。

夏季,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

秋季,讀書之樂樂陶陶,起舞明月霜天高。

冬季,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朱熹<四時讀書樂>

你從中讀到了什麼?

你覺得我們的學習又是怎樣的呢?

引出讀書有苦有樂,到底是苦大於樂還是樂大於苦呢?

2.自由辯論:學習中苦大於樂VS學習中樂大於苦

總結陳辭:是學習是一個探究和發現的過程;是苦樂相伴,相互交融的;先苦後甜;苦中有樂。我們學習中的苦是暫時的,只要下定決心,努力克服,尋求解決的方法,困苦會煙消雲散。

讓我們一起喊出“快樂學習吧!”

3.當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討論著學習是樂還是苦的時候,在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卻有人發出了“我要讀書”的吶喊。

A.多媒體出示《我要讀書》的圖片資料(見課件)

討論:①是什麼原因造成我們的同齡人失學或面臨失學呢?

②請同學們想象失學後生活的種種遭遇或以後可能出現的遺憾。

③請大家談談我們現在的學習生活和學習環境。

B.看相關連結的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對青少年的學習權利和義務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第四條: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第十一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使適齡的子女或者被監護人按時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結合以上材料,你有什麼啟示?

C.看漫畫:放牛娃的理想

說說你的感受

(三)作業:

根據圖畫和這節課所學的,結合實際,寫一點心得體會。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5

一、教學理念

新課程改革強調以人為本,淡化學科體系,注重學生的感受、經驗、體驗、實踐、學習、昇華的過程,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因此,教師運用多元智慧理論,學會“用教材教”,既立足於教材,又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內容,充分利用課內外資源幫助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學習,重視學生的參與和思考;注重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絡。營造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發展的課堂教學。

二、學情分析

國中階段,學生陸續進入身體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青春期。這些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充滿了好奇,總是用自己獨特的視角關注著自我的成長,關注著他人和社會。一方面,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渴望獨立,渴望成熟;另一方,又異常渴望同齡人之間的友情,渴望理解、信任和支援。但在現實生活中,青春期的學生由於心理上的不成熟,對一些問題往往存在認識和行為上的誤區,如取笑同學間的生理變化,對男女同學間的關係過於敏感,產生逆反心理等。影響自我的生活和學習,因此如何處理好這些矛盾和困惑,克服青春期的煩惱是他們順利度過青春期的關鍵。

青春期是學生人生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其基本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這一階段開始形成。抓住這個道德成長的重要階段,引導學生認識、體會到青春不僅僅是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更意味著一種精神狀態,全面把握青春的內涵,引發他們對青春的意義進行深入地思考,無論是對學生的現在,還是長遠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針對學生的現實成長問題,教材設計了這一課。

三、教材分析

1、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能知道青春的意義,把握青春的內涵;知道男女同學之間如何正常交往。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分清是非善惡的能力;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培養健康的`心理品質;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優良品質。

2、教學重點:

全面瞭解青春的意義及內涵。

3、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消除會計人員和行為上的誤區,共享美好的青春時光。

4、學法:聽、思、議、悟。

5、教法:講解、點撥、啟發、情境教學法。

6、教學過程

四、教學反思

多層面展示了“以學定教”,開發學生的社會生活經驗資源,讓學生在探究新知的特定情境中,直面困惑,師生平等對話、參與、理解、反思、分享、體驗、提升。靈活使用多媒體手段,課堂資訊量大、素材庫因材施教,超越教材文字,突顯教師個性化的理解、感悟!

五、作業

辨析:真正的獨立是任何事情都由自己做主,大人完全不能干涉。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尊重他人、珍視友誼的情感,在交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

能力目標:認識到交友的好處,學會處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知識目標:瞭解交友的好處,認識友誼的力量。

 【重點難點】

重點:友誼的力量。

難點:學會處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情景匯入 生成問題

師: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有許多人都曾給予我們關愛之情。不僅有父母、老師的關愛,更有同學朋友的關愛。哪位同學能講一下朋友對自己關愛的事例。

學生講朋友關愛自己的事例。

師:是呀,朋友和友誼是人生永恆的話題。步入國中,我們會想念國小的朋友,也會迎來新的友誼,今天,我們探討有關朋友的話題——和朋友在一起。

自學互研 生成能力

(一)自主預習

1.夥伴、同學、朋友,成為我們生命中越來越重要的部分。

2.對友誼的渴望,讓我們相互靠近。在與朋友的交往中,有歡笑,也有淚水;有甜蜜,也有苦澀。

3.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我們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響。

4.朋友,見證了我們一起走過的成長曆程,我們需要真誠友善的朋友。

5.與正直、誠信和見識廣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二)合作探究

知識模組一 我的朋友圈

探究一:教材P38運用你的經驗及P39探究與分享

(1)把你的選擇塗在P38上面的星號☆裡(可以多選)。

(2)在成長的歲月裡,哪些朋友曾與我們相伴?請把他們的名字寫在P39圖的相應位置。

(3)你的朋友在年齡、性別、性格、地域、民族、與你的空間距離等方面,在不同時間段有什麼特點?

(4)隨著年齡的增長,你交友的範圍、與朋友的活動內容有什麼變化?

答案提示:前3問據實回答,填寫即可,(4)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許有人發現,自己的交往範圍擴大了,朋友圈也擴大了,交往內容更豐富了;也許有人發現,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變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關係更加密切。

探究二:教材P40探究與分享

(1)隨著年齡的增長,尋找友誼更難了嗎?

(2)你會因為怕麻煩而拒絕友誼嗎?為什麼?

答案提示:(1)不是更難。因為雖然國小時的朋友分開了,但自己的交往範圍擴大了,交往內容更豐富了,朋友圈也會擴大。

(2)不會,因為我們渴望友誼,友誼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悟生命的美好。

知識模組二 友誼的力量

探究三:教材P40下面探究與分享

(1)朋友對你有哪些影響?請完成自己的“朋友影響力”圖。

(2)完成了“朋友影響力”圖,你有什麼發現?

答案提示:(1)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完成圖。(2)發現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我們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甚至性格等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響。

探究四:教材P42探究與分享

這些是真正的友誼嗎?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答案提示:場景一、四是真正的友誼,場景二、三不是真正的友誼;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回答。

探究五:教材P43閱讀感悟及下面拓展空間

(1)從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2)有人說:“能結交到親密的朋友是一種幸福,而擁有一個對自己深刻而良好影響的朋友則是人生的幸運。”

你同意這個觀點嗎?結合自己的交友經歷談談感受。

答案提示:(1)體會到了友誼的力量。正是偉大的革命友誼成就了兩位偉人。

(2)同意,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我們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響。與樂觀開朗的朋友相處,我們會變種豁達;與樂於助人的朋友相處,我們會變得富有愛心。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分組分別展示自主預習的內容,此部分可以一組展示,另一組負責評價,學生展示完後,必須有一定時間強化記憶,鞏固基本知識點。

2.合作探究部分,組與組之間展開競爭、評比。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1.從喜歡運動的朋友那裡,我們愛上了運動;從樂觀的`朋友那裡,我們學會了樂觀。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B)

A.朋友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

B.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

C.性格相同,愛好相同的人才能成為朋友

D.真正的朋友應該分享一切

2.培根有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名言:“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對這句話的理解不正確的是(C)

A.友情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心理“營養”

B.友情能夠使人分享更多的歡樂和幸福

C.擁有了友情我們就將擁有一切

D.友情有助於我們排解煩惱和憂愁

3.在一次“你有知心朋友嗎?”的調查中,72%的同學非常肯定地回答自己有知心朋友。這表明(D)

A.中學生缺乏友情

B.中學生交友不講原則

C.中學生出現濫交朋友現象

D.友情是我們健康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

4.學校心理輔導站來了下面三位同學,他們的共同苦惱都是沒有朋友,不受同學的歡迎。

張超:十分健談,他一進入交往圈,就開啟話匣子,只要別人一開頭,他便一直說下去。而對方說話時他要麼時常插嘴,要麼乾脆不聽。

劉力:從來不說別人的好話,只要聽到有人誇別人,他就插進去說自己,而且一說就沒完沒了,眉飛色舞,直到大家各自散去,才無趣地走開。

小明:思維敏捷,在課堂上喜歡搶答問題,但他不會尊重別人,往往是別人還沒有答完問題,他就急於發表看法,而且言辭激烈,這使班上許多同學都很反感他。

(1)請你分析這三位同學不受歡迎的共同原因是什麼。

(2)請分別給他們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議,幫助他們找到朋友。

(3)日常交往中,我們應該如何營造和諧的同伴關係?

答案提示:(1)①在交往過程中,不懂得尊重他人;②貶低別人,抬高自己;③缺乏基本的社交禮儀;等等。

(2)張超應學會傾聽,少說,即使要說也要等別人說完;劉力要學會讚美別人,這是一種最容易引起對方好感的人際交往形式;小明不應急於搶答,發表看法,要等適當的機會,語氣要隨和;等等。

(3)①尊重朋友,維護朋友的自尊心,平等相待;②坦誠、積極的相互交流;③關愛朋友,儘自己所能幫助朋友;④真誠的讚揚朋友,給予對方激勵;⑤對朋友的不同意見持寬容態度,容納朋友的長處和短處,相互取長補短;等等。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集體和個人的關係;知道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體應充分尊重和保護個人利益,個人更應該關心和維護集體利益,關愛集體,人人有責。

二、能力目標:正確認識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關係的能力;具有關愛集體的實踐能力,自覺地維護集體榮譽和利益的行為能力,發揚集體的好作風,善於團結他人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關愛集體和社會的責任感和道德情操;樹立責任意識;體驗“團結就是力量”的自豪感和快樂。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弄清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2、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關愛集體。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啟發式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

第一框承擔關愛集體的責任

一、我是集體一員

1、集體和個人的關係;

2、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係

二、關愛集體人人有責

1、為什麼說關愛集體人人有責?

2、如何關愛集體(關愛集體的表現)?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請學生談一談自己在本班所感受到的一些溫暖。

師問:為什麼你們會覺得溫暖呢?

學生回答之後教師小結:集體與個體是相互依存的。

二、講授新課:承擔關愛集體的責任

1、我是集體的一員

閱讀P19材料之後思考

為什麼畢業20年後小懂的爸爸仍能感受到當初班集體的溫暖?

(1)集體和個體的關係

①集體的存在離不開個體②個體只有緊緊地依靠集體,才能有無窮的力量

這個班級的學生會受到什麼影響?如何改變班級的這種狀況?

(2)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係

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維護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個人利益是集體的責任,而集體利益的實現是集體中每個成員努力的結果。因此,集體應充分尊重和保護個人利益,個人更應該積極關心和維護集體利益。

2、關愛集體人人有責

閱讀P20材料之後思考

李澤群是多管閒事嗎?

生答:不是,是關愛集體的表現。

(1)為什麼說關愛集體人人有責?

生答:因為集體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集體,只有人人都主動關心、愛護集體,為集體建設出力,集體才會真正成為我們依戀的家。

(2)如何關愛集體(關愛集體的表現)?

(1)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服從集體的安排,積極主動地為集體建設貢獻力量。

(2)發揚集體的好作風,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集體遇到的困難。

(3)在集體中能求大同存小異,善於團結他人,讓集體發揮出更大的力量。

三、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思考:

1.為什麼眾人拾柴火焰高?

2.為什麼三個和尚卻沒水喝?

請一位學生談自己的收穫: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我們知道了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關係;集體應充分尊重和保護個人利益,個人更應該關心和維護集體利益,關愛集體,人人有責。所以我們應自覺地維護集體榮譽和利益,發揚集體的好作風,善於團結他人。

教學設計反思:

本框教學設計,我主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啟發式教學法,並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看似簡單的教學內容通過我的引導,再加上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最後,學生懂得了集體(利益)和個體(利益)的關係,同時從理論上知道如何關愛集體。通過本框的教與學,我發現還有一部分同學沒有適應我的教學方法,這部分同學主要表現在說這一環節上,他們認為教學應該是教師教學生學的,而沒有認識到師生之間互動的重要性,因此需要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多給予引導。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8

一、說教材

《環境被破壞》是教科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的內容。本單元主要對孩子進行環境科學教育,貫穿著“正確認識自然和人類的關係”這一思想。整個第二課既使孩子深刻感受到人類生存的危機,又是第三課落實環保行動的前提。如果不能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就不會有意識地關愛和善待自然,不會主動地保護自然環境。本課時的教學是在孩子初步瞭解了世界特別是我國資源狀況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和理解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使孩子深切感受到人類生存的危機。讓孩子認識到人類既依賴於環境又影響環境,人類對環境有保護和改善的責任,為孩子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落實環保行動奠定基礎。

二、說學情

經過一年半的國中生活,孩子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又正值春天,是孩子親近自然、感悟自然的好時機,對於環境的'狀況孩子尤為關注;孩子在地理、生物、語文、英語等課程對於環境問題有所學習,再加上電視、報紙等媒體的報道,孩子對於資源、環境問題並不陌生。但是孩子的活動範圍和認知水平是有限的,老師應及時地給予指導。

當前環境被迫破壞的狀況,特別能震撼孩子們的'心靈,激發孩子親近自然、鑑賞自然、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孩子學習這一內容應該不會很困難。

三、說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孩子關注自然;幫助孩子認識到目前環境的破壞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使孩子深切感受到人類生存的危機。

【能力】培養孩子關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保衛人類家園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知識】瞭解大自然的狀況,資源在枯竭、環境被破壞。知道人類目前的生存環境。

四、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環境汙染的現象,認識環境汙染的嚴重性

教學難點:環境破環的後果,進一步強化孩子的環保意識。

五、說教法學法

1、教學方法:

(1)指導閱讀法。指導孩子的課堂閱讀活動,重視課堂引導,啟發孩子發現和探究問題,並點撥孩子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點、難點,做好輔導工作。

(2)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Powerpoint、掛圖等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活動探究法:引導孩子通過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孩子為主體,使孩子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

(4)討論交流法:組織孩子集體討論和分組討論,促使孩子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孩子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2 、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總結反思法。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對孩子進行學法指導,讓孩子從機械的“學答”向主動地“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教學小結

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與探討,我們知道了自然環境被破壞的形勢非常嚴峻,無論是水資源,還是土壤資源與空氣資源,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而人類對這些資源的破壞,恰恰又反過來受到了大自然的報復:沙塵暴、龍捲風、洪水,等等,都嚴重傷害了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健康成長。環境保護,對人類來說是義不容辭、刻不容緩的。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樹立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觀念,體驗尊重他人的快樂。

2.在生活、學習中,能夠以自己的行動尊重他人。

3.懂得什麼是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懂得什麼是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難點】

樹立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觀念,體驗尊重他人的快樂。

三、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活動教學法、小組討論法、問答法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課堂匯入

設定情景,匯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叔本華的名言:

要尊重每一個人,不論他是何等的卑微與可笑。要記住活在每個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靈。

運用這句話匯入今天的新課《尊重從我做起》。

環節二:新課講授

1.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尊重

活動一:看圖析理

多媒體展示下列圖片:

想一想:這個小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

學生前後桌組成小組討論,討論完後分享討論成果。

教師總結:人與人需要相互尊重,我們每個人都是富有尊嚴的獨立存在的個體,有權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時,我們也要尊重他人的尊嚴,尊重他人的基本權利。

2.缺乏尊重的危害

活動二:故事析理

多媒體展示下列故事:

有一天,王麗去上學,在學校的樓梯上,她遇到了她們班的一位腿有殘疾的同學,於是她就走上前,說:“我扶你吧。”“謝謝你。”當她們走進教室時,看到兩個調皮的男生在模仿她走路的樣子,那位同學傷心地哭了。王麗非常生氣,上前阻止他們說:“你們這樣做,實在是太不尊重別人了。我們大家都是平等的。想一想,如果你的腿有殘疾,還受到這樣的嘲弄,會有什麼感受呢?”那兩個男生被說得啞口無言。

想一想:結合上述案例,思考一下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尊重,會帶來什麼樣的危害

學生思考後回答。

教師總結:如果彼此缺乏最起碼的`尊重,那麼,交往就會產生嚴重障礙,失去平等、誠信、友善的交往氛圍。

3.尊重他人的具體表現

活動三:說一說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如何尊重他人?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從旁正確引導。

最後,師生一起總結:

(1)尊重的人說:

請原諒

對不起

這是個有趣的見解

謝謝

冒犯了,真抱歉

我明白你的感受不同

我並不是有意要打斷的

我並不想侵犯你的隱私

借用一下,行嗎?

(2)尊重的人做:

等別人說完後再開口

為女士或老人開門

不頂嘴、不發牢騷、不說無理的話

愛護環境

聽話時,不打斷別人說話

真心誠意傾聽別人意見

注意到別人需要隱私

小心愛護別人的物品

能耐心體貼得對待老人和殘疾人

環節三:鞏固提高

師生一起總結本節課內容:

同學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清楚的知道了人人平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所以我希望在生活當中我們每一位同學能夠把這些真正地去落實到行動中去,只有我們人人這樣去做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播放《愛的奉獻》)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本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尊重;缺乏尊重的危害;尊重他人的具體表現。

作業:根據本節課所學內容,課下寫一篇小論文《如何尊重他人》。

五、板書設計

尊重從我做起

1.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尊重

2.缺乏尊重的危害

3.尊重他人的具體表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