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教學設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2W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個人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個人教學設計15篇

個人教學設計1

“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是研究和應用微生物的前提,其基本操作技術是生物科學、醫學等領域最基本的實驗技術,也是高中生必須掌握的實驗操作技術。因此,“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是高中選修教材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實驗,本文從實驗原理、實驗操作和實驗結果評價等方面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

“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是選修1的專題2“微生物的培養與應用”中的第1個課題,旨在為學生實踐其他的生物技術實驗做好鋪墊,又由於本節內容位於傳統的發酵技術之後,所以它是在傳統的生物實踐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同時又為微生物的應用奠定了基礎,因此,可用“承前啟後”這個詞語來概括本課題的地位。

2、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及教學要求確立本課題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列舉培養基的種類等基礎知識,說明培養基配方及作用;概述無菌技術。

(2)能力目標:嘗試培養基的製備、高壓蒸汽滅菌和平板劃線法等基本操作技術。熟練規範地進行無菌操作,成功地培養微生物。

(3)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體驗製作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培養純化大腸桿菌的方法;參與實驗過程,體驗實驗操作領悟實驗原理,交流實驗體會;形成勇於實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4)教學重難點:無菌技術的操作。由於微生物在自然界分佈廣泛,在實驗室培養微生物除了要為微生物提供合適的營養和環境條件外,還需要確保其他微生物無法混入。因此,實驗時針對培養基、操作者、用於培養的'器皿、接種工具等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消毒滅菌處理。在“無菌”的條件下接種和培養,獲得純淨培養物,才能成功培養微生物。可見無菌技術是微生物培養過程的關鍵。教學中可聯絡醫療和生活實際深入理解無菌技術。

二、教學建議

1、設定適當情境————有效匯入

雖然微生物無處不在,但由於其一般個體微小,肉眼不可見,須在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下才可看見,所以學生對微生物的相關知識總體比較陌生。我們可以嘗試以如下情境匯入:情境一中展示一杯紅葡萄酒、一小蝶香醋、一塊腐乳、一盒酸奶,讓學生思考這些食品分別主要是由何種微生物發酵而產生的。情境二通過投影儀展示水華和赤潮等與日常生活關係比較密切的生物。

通過上述情境的展示和討論,學生可以對微生物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激發起學生學習本專題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在微生物培養中保持培養過程純淨的重要性。

2、重視基礎知識———夯實理論

“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這一課題,就當前普通高中學生學情和各學校實驗條件而言是一個難度很大的課題,要保證該課題的有效展開,必須高度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探究學習。基礎知識部分主要就是弄清楚三個概念:培養基、菌落和無菌技術。

關於培養基,教師在授課前可以先製備一個常用的固體培養基和液體培養基,在課上進行展示,這樣學生可以對培養基有個初步的形象認識,同時還可以結合多媒體簡單介紹一下其他培養基的型別及分類依據,在師生共同討論的基礎上概括出培養基分類的基本知識。然後再設定一些代表性的問題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

①實驗室最常用的培養基是什麼?

②瓊脂在培養基中主要起什麼作用?

③微生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與其培養基中所含有的營養成分一定相同嗎?

④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按物理狀態、化學成分、用途等分類依據分別應屬於何種培養基?

⑤硝化細菌的氮源、固氮生物的氮源、自養生物的碳源、異養生物的碳源分別是什麼?

而菌落是實驗室培養和分離微生物的主要依據,教師可實物展示或投影展示大腸桿菌的菌落、分解尿素細菌的菌落、纖維素分解菌的菌落,並讓學生比較菌落形態、顏色、光澤等方面的不同,然後討論以下問題:

①科學研究為什麼常用菌落作為培養和分離微生物的主要依據?

②菌落形成常在什麼培養基表面?液體培養基可以產生菌落嗎?

③為什麼說獲得單個菌落就表示微生物得到了“純化”?

④菌落的觀察主要從哪些方面進行?

至於無菌技術,是本課題成功與否最關鍵的操作要領,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行閱讀教材P15小字部分“實驗室常用的消毒和滅菌方法”以及教材P85的附錄4,然後歸納出消毒滅菌的適用物件,並以表格的形式比較消毒和滅菌的區別:

3、實驗操作部分:建立流程、弄清原理————體會無菌技術

(1)製備牛肉膏蛋白腖固體培養基

該培養基的配置細節較多,但是並不是完全要記住的,只要抓住關鍵的環節(牛肉膏和蛋白腖的稱量與熔化方法、先調pH後滅菌等),然後建立以下簡單的流程圖即可:

計算→稱量→融化→調pH→滅菌→倒平板

上述流程圖還可簡化為六個字:“算、稱、融、調、滅、倒”。為了更好的掌握培養基的配置,還可以設定以下問題供學生討論:

①皿底和皿蓋的大小關係?培養基是倒在那個上面?

②“倒平板”中的“倒”字該如何理解?

③培養基和培養皿的滅菌方法有何不同?為什麼?

④“倒平板”指的是接種前還是接種後,還是都要?

(2)純化大腸桿菌的兩種方法

微生物的純化方法很多,教材著重介紹了平板劃線法和稀釋塗布平板法,但是原理大致是相同的:通過連續劃線或系列稀釋,降低大腸桿菌濃度,得到單個細菌繁殖成的菌落。以平板劃線法為例,可嘗試建立如下基本流程:

教材中關於兩種接種方法有詳細的示意圖,可先讓學生自己看,然後由學生談談哪些細節體現了無菌操作的要求,哪些操作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們在實驗室應從哪幾大方面確保無菌操作的實現。

(3)實驗室操作

本課題大體可按以下實驗流程操作:

本課題的具體流程可由學生結合書本中的提示自行設計,鼓勵創新,但必須以遵循接種的基本原理和無菌操作為前提,以獲得純化的大腸桿菌菌落為目標,以安全為第一保障。教師可以給予必要的提醒和幫助。

下面結合實際操作提出幾個注意點或建議:

①以安全為第一要務。本實驗最好選擇非致病菌種,如本課題教材中的大腸桿菌等,這樣可避免操作者被感染的可能。本實驗用到的乾熱滅菌箱、高壓蒸汽滅菌鍋、酒精燈、紫外燈等儀器裝置都要先培訓、後使用,並填好使用記錄,強化安全意識。

②以無菌操為關鍵要領。由於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強,該實驗稍不留意就會失敗,所以無菌操作顯得尤為重要,且細節很多,我們可以對學生提出以下要求:在制定實驗計劃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可行性,然後將每一個應該注意的無菌操作環節都做好標

注;在具體實驗操作時,每組至少要安排兩位同學監督操作是否遵循的了嚴格的無菌,並做好記錄,這樣即使實驗失敗了,也便於查詢實驗失敗的具體環節和原因。

③體現對照原則和重複原則。將接種後的培養基和一個未接種的培養基都放入37℃的恆溫箱培養,未接種的作為空白對照,只有上面培養基完好且無菌落產生,才能說明培養基配置成功了,才有可能得到大腸桿菌單菌落,否則實驗只有重做。為了確保實驗成功的概率,可以適當增加實驗組和對照組培養基的數目,避免由於偶然原因導致實驗失敗,延長了實驗週期。

④以獲得標準的大腸桿菌單菌落為主要目標。由於學生不清楚大腸桿菌菌落特徵,教師最好事先提供一個參照,這個參照可以是培養好的菌落,也可以是圖片。引導學生從菌落顏色、形狀、大小、光澤等方面來描述大腸桿菌菌落的特徵。一般選擇12h和24h為觀察基點比較合適,因為微生物具有繁殖快的特點,如果培養時間太長,菌落也會連成一片,就不容易看到單個菌落了。

三、教後反思

本節課可以通過生產例項入手,引導學生認識在微生物的培養過程中,保持培養物純淨的重要性。在實驗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多練習相應操作,從中體會純淨培養過程中“無菌”操作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熟悉實驗原理再進行操作實驗,利用培養結果指導學生回顧實驗中的成敗並相互討論總結,深入理解知識。當然由於微生物的微觀性和危害性,一定要教育學生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個人教學設計2

一、教師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對生字、生詞的掌握。

二、教師指導學生賞析課文,並討論下列文題:

1、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歸納小說的主題。

(1)小組討論:

(2)全班討論:

(3)教師總結:小說通過對帕霍姆為擁有更多土地而累死的敘述,評判了貪得無厭的人,揭露了社會的黑暗現象。文章先寫帕霍姆的貧窮狀況,又敘述她的貪得無厭的事情,最後對這種人進行了評判和嘲諷。

2、為什麼我們對文章所敘述的人物的貪得無厭不感到厭煩?

(1)小組討論:

(2)全班討論:

(3)教師總結:文章兩次寫到帕霍姆買地,一次寫他用腳“圈地”,均是為了表現主人公的貪婪,但我們不覺其煩。這是因為作者總是採取不同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對主人公的貪婪進行刻畫。

3、你有沒有想到主人公帕霍姆最後的結局?這樣的結局你認為是不是最好的?為什麼要特地點名“劉英尺’?

(1)小組討論:

(2)全班討論:

(3)教師總結:(開放性題目,學生可以自由發揮。)結局出人意料,卻又合乎情理。因為他想追求最大值(得到了),結果超越了身體極限(人死了)。這樣的結局當然是最好的,因為它把許多相反的東西,尖銳的矛盾集中到了一起,引起讀者更多的思考。如果換成算計得恰好,即獲得了可能限度內的最多土地,人又完好無損的喜劇結果,或者眼看無望,乾脆放棄,至多就損失一千盧布的結局,則寓意、主題就很欠缺。

4、討論小說的主題。

(1)小組討論:

(2)全班討論:

(3)教師總結:主要是批判和嘲諷貪得無厭,但也客觀表現了一個受人讚賞的個性。

5、開頭部分帕霍姆兩次買地的故事,有沒有必要寫?為什麼?

(1)小組討論:

(2)全班討論:

(3)教師總結:有必要。因為前兩次買地為最後一次得到土地卻喪了命作鋪墊。帕霍姆過分的的貪心是逐步發展來的,也是前面過於順利造成的`。第一次買地可說是為了擺脫貧困,但進展順利造成了他後面慾望膨脹的基礎。第二次自稱是為了不受窮,其實至少應是為了日子越過越好,結果更為順利,生活強了十倍,這就大大激發了他的慾望,他希望眼前所有的土地都屬於他,他的貪慾大大膨脹了。這才有後面買大批土地的決定和表現出的過分貪心。這樣的情節才是故事不顯得生硬和突然。直接從巴什基爾人的買地遊戲說起,雖一樣可以揭示主題、寓意,但可能較為離奇,教化味較重,而採用民間寓言故事或傳統小說的敘事風格,生活味較濃,且娓娓道來,似拉家常,效果當然好。

三、課文結構

開端:帕霍姆為改善生活而欲買地

發展:兩次買地

高潮:帕霍姆用腳盡力丈量大片土地貪得無厭

結局:帕霍姆悲慘死去

尾聲:僅得埋葬之地

四、寫作特色

1、成功的運用了心理描寫,刻畫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2、內容環環相扣,結構層層遞進。

個人教學設計3

習作要求

生活中有給你留下美好印象的陌生人,有你非常尊敬的親人,也有和你十分要好的小夥伴……選擇你喜歡的一個人的一件事,寫成一個片段,要把這件事的經過寫清楚。

習作指導

寫自己喜歡的一個人的一件事,是寫人寫事的基本功,有些小朋友認為寫一個人的一件事太簡單,其實,要真正寫好一件事,並且這件事把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出來,是很不容易的。學會了通過一件事寫一個人的寫作方法,再學習通過幾件事寫一個人,寫幾個人就比較容易了。

通過一件事寫一個人,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一件最能表現人物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的事。這件事必須是自己感受最深的,如生活中自己被一個人的好思想好品德的'行動所感動,覺得非要寫出來不可。如《老師》,寫的是老師愛護學生的事。而這一類的事學校裡是比較多的,寫哪一位老師的哪一件事最能突出這個中心呢?這就要進行選擇。《老師》選擇了一位女教師在天色漸暗下來時,頂風冒雨送“我”回家的一件事,通過這件事的具體記敘,寫出了老師慈母般的善良心地和辛勤培育幼苗的高尚品質。從選擇材料的角度講,這就比較典型。

2、選擇的一件事,一定要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寫清楚。要有頭有尾,有具體過程,才能使讀者通過這件事看出這個人具有哪些特徵。

3、以一件事寫人,整個記敘的過程,從事情的開始、經過、結果都要圍繞所寫的人來寫。有時候,一件事往往牽涉到幾個人,但一定要分清主次,不能平均使用力量。

4、記事寫人都要求真實。記事要注意通過具體的事情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要寫出人物的語言、行動、外貌神態,不要以空洞的議論代替具體的記敘。

我喜歡的一個人

大年八年級那天下午1點多鐘,我帶著“禮物”去給我的老師拜年。

一進老師家的院門,我覺得這裡的氣氛與別處截然不同,這裡既沒有孩子們放鞭炮,也沒有客人的喧笑,真是靜極了。

“大姐姐,你也是來給我媽媽送‘禮物’的吧?”可愛的小毛毛輕聲問我。“是呀,你媽媽在家嗎?”聽我這麼一問,小毛毛趴在我的耳邊,悄悄地告訴我:“媽媽在裡屋呢。你悄悄地進去,排在最後。我爸爸帶著弟弟出去玩了,把我留在家裡給媽媽站崗,要是有大人來串門,我就把她帶到媽媽屋裡。”我聽了連忙伸出大拇指,誇獎了這個小“哨兵”。

我走進裡屋,只見老師正在給劉明面批作文。旁邊還有五六個同學像候診似的,坐在一旁的長沙發上等著。我走到老師的跟前,說了聲:“老師,我代表我們全家給您拜個年。”老師聽了,抬起頭來,微笑著說:“謝謝你。不過,拜年‘禮物’帶來了嗎?”我一聽,連忙將手中的作文字一舉。老師滿意地點點頭,用手一指說:“好,好,你先坐在那兒,一個一個地來。”王小紅一把把我拉到她的身邊坐下,其餘的同學也都像聾啞人一樣,向我比畫著,表示多日不見的親暱。

我坐在那裡,不由自主地看了看老師。她中等身材,稍微有些發胖,眼睛總是那麼炯炯有神,也許是過於操勞的緣故吧,使得她本來就有些發黃的頭髮上增添了幾根銀絲。再看看老師家床上的被褥,過年也沒來得及拆洗;紙頂棚都發黃了,過年也沒糊上新的大白紙;給小毛毛做的新衣服剛做到一半,放在開啟的縫紉機上;兩張大會堂春節聯歡會的票,還完整地壓在茶几的玻璃板底下;中午的飯菜放在老師身旁的桌子上,已經涼了……看到這一切,我想,我們真是不懂事,一定天天都有同學來打擾老師,還不如……我正想著,突然,老師那爽朗的笑聲打斷了我的思路。老師興奮地說:“劉明,你這篇作文寫得真不錯。看來你的假期生活很豐富,寫作水平也有提高。”老師說完,我忍不住問:“老師,您還沒吃午飯吧?”“你們送來的‘禮物’這麼好,可比我家的飯菜香多了!”老師風趣地說。聽老師這麼一說,我們全笑了。

這時我想:老師,你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工作著,雖然廣播裡聽不到你的名字,報紙上看不到你的照片,但是我喜歡您,喜歡您那風趣的話語,喜歡您那美好的心靈。

【點評】

大年八年級,在老師家裡,五六個學生拿著拜年“禮物”“候診”。在這個特定的時間裡,通過對老師特殊過年方式的描寫,體現了老師對工作和沉重的責任心。對老師的肖像描寫和過節時老師家裡環境描寫,具體、生動地刻畫了為學生操勞一生,無暇顧及自己的一位辛勤園丁的形象。

【習作提示】

《我們的班主任》

提示:班主任接近學生最多,最為學生了解。可以選一件事來表現他對學生學習或生活或健康等方面的關懷,表現他熱愛學生的品質。

《不知疲勞的人》

提示:這個題目的中心詞是“疲勞”,不知“疲勞”,就是辛勤工作,不計休息,明確了文章中心,就應圍繞這個中心選材,通過一件事來表現他的勤勞精神。

個人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交流的興趣與願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口語交際活動,感受交際的樂趣。

2、學習使用普通話,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3、在交際互動中,使學生能初步說清自己的觀點;認真傾聽並瞭解別人講話內容;態度大方、有禮貌。

4、體會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樂於交流,說清觀點,認真傾聽別人講話,在交流中發展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準備】

1、自制動畫片《騎驢》。

2、自制教學圖片。

【教學過程】

一、讀故事,瞭解短文內容及幾個基本觀點

1、看動畫,講故事,感知短文內容。

點評:上課伊始,生動有趣的動畫,繪聲繪色地講解,不知不覺地把學生帶入了學習的氛圍,學生定會興趣盎然。

2、自由讀故事,瞭解文中對於爺孫倆騎驢的幾種說法。

點評:讀故事是看動畫所無法代替的,這使學生對故事《騎驢》的四種說法逐漸明晰,為展開交流做好準備。

3、引導學生彙報故事中的四種說法,同時板書:

⑴中年人認為兩個人不能都騎驢。

⑵老人認為應該尊敬老人,讓爺爺騎。

⑶孩子認為應該讓孫子騎。

⑷種菜的人認為有驢不騎,太笨了。

二、搭建平臺,充分交流

1、同桌交流:

同桌相互交流:老爺爺應該聽誰的?教師提出:說清自己的想法,並能認真聽對方講話。

2、小組交流,按不同觀點分組:

⑴調查分組:

①同意爺爺騎驢的為一組。

②同意孫子騎驢的為一組。

③同意不能都騎的為一組。

④同意不騎太笨的為一組。

⑤與以上四種觀點不同的同學為一組。

點評:按不同觀點分組,是來自學生自己的觀點,打破了常規分組中存在的形式主義,使小組學習更具實際意義。另外,對於與以上四種觀點不同的同學為一組的設計,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及教師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⑵組內交流。

3、彙報交流:

引導學生以各自喜歡的方式彙報,互相補充,團結合作,講清組內想法;注重師生評價,培養學生交際的情意態度和良好的交際習慣,提高交際能力。

點評:能通過教學評價,培養學生交際的情意態度和良好的交際習慣,抓住了口語交際教學的重點。但在實際教學中,此處教學的不可預測性更強,隨時生成的課程資源很多。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儘量考慮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只有這樣,設計才更有針對性。

4、不同觀點互動交流:

在相同觀點彙報的基礎上,引導不同觀點的'小組進行互動交流,充分說理,說服他人。再次創設情境,使學生交際更深入。

點評:不同觀點的交鋒,讓學生的交流活動昇華,互動性更強,交際情境自然形成。同時,在交流中,經過教師的恰當的引導、點撥,學生會逐漸體會故事所蘊含的哲理。

三、扮演角色,感悟道理

師生扮演角色,創設交際情境。通過這樣的交流使學生感悟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做事要有主見。

點評:這一教學環節設計很巧妙。巧,是因為師生角色扮演使交際更具實際意義;妙,是因為交際過程不單是語言交流的過程,更是學生思想受到啟迪,情感得以薰陶、釋放的過程。

四、聯絡實際,拓展交流

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拓展交際空間。使學生逐步感知到交際是生活中的一種需要,使學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與他人交流。

點評:聯絡實際的拓展交流,豐富了交際的內容,把故事《騎驢》所蘊含的哲理內化,學生的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總評】

張老師的口語交際教學設計《應該聽誰的》,能依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段提出的口語交際要求,從二年級學生實際出發,把教學目標準確定位在引導學生用普通話敢說、樂說,說清自己的想法,說出新意;指導學生在與人交流中要認真傾聽,態度自然、大方上。教學設計體現了順學而導,在交際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指導思想,及情境中互動,互動中發展學生思維的設計原則。

1、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樂於交際,主動交流:

張老師設計了獨白、小組討論。與老爺爺模擬對話等活動,努力引導每個學生樂於交流,主動參與到口語交際情境中。

2、努力創設貼近生活的交際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互動:

比如說,上課伊始的一邊播放配樂動畫,一邊講《騎驢》故事,使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交際情境中;讓觀點相同的同學組成小組合作交流,為學生搭建交際平臺;不同觀點進行交鋒,使學生在交流中進行思維碰撞;師生扮演角色,與老爺爺模擬對話,在交流中使學生感悟了故事所蘊含的哲理;拓展交際話題,讓學生尋找自己生活中為難的事情,把交際情境引向生活實際,使交際更具實際意義。

以上各種交際情境,重視培養學生在交際活動中的交際角色意識,構成了真實的課堂交流的學習情境。

3、發展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創新:

在教學設計中,張老師鼓勵學生多元化思考,與文中四種觀點不同的同學為一組的設計,體現了她充分尊重學生,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及創新精神的培植。

個人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學生在自己關心、熟悉的情境中,掌握建立複雜不規則表格(編輯與調整表格、格式化表格的綜合應用。)

2、過程與方法:

在教師、同學及課本的幫助下,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利用課堂知識完成個人簡歷的製作;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識、能力。讓學生通過個人簡歷表的製作,瞭解現實社會競聘上崗的趨勢,對未來走入社會提前奠定心理基礎。

(二)課題分析

重點:複雜不規則表格的製作;

難點:編輯與調整表格,表格調整為無邊框。

(三)學習者分析

1、在學習本課以前學生已係統地學習了在word的操作、編輯等基本知識,對常用工具欄、格式工具欄使用也比較熟悉,已掌握了簡單表格的建立與編輯。

2、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從學生的自身出發,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提出設計“個人簡歷”為任務,與學生密切相關。

(四)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觀察分析,通過實踐掌握,發現問題,協作學習

(五)教學素材準備

環境:多媒體機房(帶電子教室)

素材: word製作的個人簡歷;彩色線條圖片,頭像圖片。

(六)教學內容和過程

1、情景引入:

1)、展示一個小動畫《“小強”求職》,雖然這是一個帶點搞笑的flash動畫,但卻真實的反映了當前社會的競爭,優勝劣汰,以後我們大部分同學大學一畢業也要應聘上崗,都要去求職,那怎樣在激烈的競爭中爭取到自己的崗位呢?我們要有紮實的專業的知識與技能,有特長。同時我們要帶著自己的簡歷去面試,我想一份精美的個人簡歷也可以增加你面試時印象分。今天的課堂上我們就要用我們學習的知識word表格製作來完成一份自己的個人簡歷,讓別人更快更準確地瞭解你。

2)、效果展示

這是老師大學畢業時製作的個人簡歷,學會這節課你們也能製作出這樣甚至更好的簡歷。

個人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一)欣賞印象派代表性音樂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樂章,引導學生感受、體驗印象派的風格特徵。

(二)知道印象主義音樂的特點和作曲家德彪西。

(三)探索印象主義音樂作品和美術作品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賞析《大海》第一樂章《海上—從黎明到中午》,引導學生積極發揮想象思維,把握音樂作品的音樂形象,感受、體驗印象派的音樂風格特徵。

(二)著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節奏音型等的變化,以此來分析理解作品。

教材分析

1、交響音畫《大海》

交響音畫《大海》,作於1905年三月,初演於1905年十月。本曲為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響音樂作品,由三個不同內容的樂章組成,但每個樂章之間又有內在的聯絡,集中起來構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現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動態的性格,並通過整個樂隊的不同音響,極為強烈地表現出"大海"中各種畫面的色彩。樂曲在時間和空間上給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對海的幻想。新穎的和聲、短小的旋律、豐富的音色、自由的發展,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動地刻畫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動畫面。

全曲分為三個樂章:

一、《海上的黎明到中午》這一部分順序描寫了:大海的潮水聲;夜幕緩慢地揭開,一絲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輪紅日漸漸升起,天空由紫色變為了青色,逐漸地增加了光輝,一幅開闊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動地描繪出來。

二、《波浪的遊戲》音樂生動地描繪了白色的浪花拍擊海岸時的情景。匯入部描寫了可愛的小波浪來回動盪的音響。在音樂的繼續發展中,英國管奏出可愛的第一個主要動機,給人以幽閒的感覺。

三、《風和海的對話》這一部分開始時,定音鼓的震音刻畫出遠方激動、飄浮著的雷聲。之後,音樂描寫了海風吹到海面,引起陣陣騷亂的潮聲,猶如風和海的對話。這部作品不僅描繪出了一幅引人入勝的大海波瀾壯闊的景象,同時也表現出作者對大自然景物的歌頌和讚美。

2、海上—從黎明到中午

本課重點欣賞第一樂章《海上—從黎明到中午》。樂曲給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大海的畫面:夜幕徐緩地揭去,大海從黑夜中甦醒,黎明的朝霞漸漸從陽光映照的水平線上升起,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美麗動人,充滿生機:它時而是藍,時而是綠,不停地閃爍著詭異的光,湧動著斑斕的色彩。它清澈可見的深處是那樣的神祕,它浩大的聲響,令人難忘它的威力。

媒體策略

充分利用視聽、影像、圖片、文字等相結合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展示,把教學內容、相關資料、過程設計等整合在一起,具有靈活性、實用性和可觀賞性、可操作性;達到強化學生對印象派音樂的理解、感受、體驗的作用,以擴大學生音樂視野,提高學生音樂審美的目的。

教學準備

學生:要求在課外從不同渠道查閱有關印象主義音樂的資料(流派的產生、音樂作品與美術作品之間的關係、作曲家德彪西等),並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以備課堂上進行介紹。

教師:收集相關的影像,視訊、視聽、圖片等資料,CAI課件製作。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大海》主題音樂片段,在音樂中師生問好。

二、匯入新課

1、播放《大海》第一樂章音樂片段,並出示思考題;

(1)你能聽出這首作品的音樂主題嗎?

(2)這部作品與以往欣賞過的作品有何不同?你能說出有哪些不同?(旋律、音色、節奏等)

2、學生聆聽音樂後思考問題。

3、結合作品學生交流和討論,並由各小組派代表發言。(記錄各小組代表發言情況,作為學生模組結束時的.評價依據。)

4、教師歸納:

印象主義音樂產生於十九世紀末,它是受象徵主義文學和印象主義繪畫影響而出現的音樂流派。它力求改變浪漫主義的主觀情感表現,採用印象主義的創作手法,渲染神祕朦朧,若隱若現,虛無緣渺的氣氛和色彩,主張捕捉自然界的瞬間印象。

展示法國印象派作家莫奈的美術作品《印象﹒日出》引出課題(課件一)

《印象:日出》真實地描繪了法國海港城市早晨日出時的光與色給予畫家的視覺印象,突破了傳統畫法的束縛,被稱為印象主義繪畫

三、作者簡介:

1、學生代表發言,說出你所瞭解的德彪西。(記錄學生髮言情況)

2、教師歸納:視聽作者介紹(課件二)

德彪西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法國傑出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評論家,印象主義音樂的創始人。

他著名的作品有管絃樂《牧神的午後前奏曲》。鋼琴曲《月光》,以及《雲》、《節日》、《大海》等作品。

四、印象主義音樂與美術作品的關係

1、展示印象派美術作品,學生講述對畫的理解。

2、老師講述:(課件三)

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法國興起了一個畫派。他們把顏色徹底分離、用顏色的冷暖來交織畫面,是一種藝術的革命。他們採取在陽光下直接作畫的方法,主張捕捉自然界的瞬間印象、實際上就是沖淡理性的東西,追求瞬間的感覺。

五、作品賞析

1、分段賞析《海上的黎明到中午》

(1)匯入部:由加弱音器的低音絃樂和豎琴的持續低音奏出,加上定音鼓極輕(ppp)的滾奏,描繪了黎明前大海的安祥。

(2)第一主題:從簡單的雙音音型開始,先由長笛和單簧管吹出平行五度的降D大調第一主題:

(3)第二主題:由雙簧管、第一豎琴和中音提琴組成混合音色奏出第二主題:它與第一主題構成對答,逐漸進入發展部分。

(4)結束部:在這一樂章即將結束時,一個平靜的但卻令人難忘的眾讚歌樂句由英國管吹出:它從弱到強,好似整個大海從海底翻滾而起,到達高潮的頂峰結束。

2、展示思考題:

(1)這些片斷分別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

(2)通過聽賞音樂片斷,請你說說音樂描繪了大海怎樣的景象嗎?

(3)根據你的聽覺感受,請說出印象主義音樂的風格特點。

3、根據討論分析歸納:印象主義音樂的特徵(課件四)

4、完整的欣賞作品:(課件五)

音樂對於德彪西就象繪畫對於莫奈(印象派畫家)、詩歌對於魏爾倫(象徵主義詩人)一樣,首先是一種美的享受和體驗,因此,德彪西的《大海》絕不是單純的描景音樂。他要捕捉的是詭異的光線和顏色,無常的海面與波濤,水的律動、光的閃爍、影的虛幻、風的空靈,這一切都來自他的體驗,大海究竟給他留下什麼樣的印象,一一都從他筆下的音樂中流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德彪西海的世界。

(1)要求學生邊聽邊把自己想到的內容用文字或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

(2)展示學生的文字描述或繪畫。(記錄各小組代表發言情況,作為學生模組結束時的評價依據。)

六、總結:

(用德彪西的一段話)我非常熱愛音樂。正因為我熱愛音樂,我試圖讓它脫離使它受到抑制的貧乏的傳統。音樂是熱情洋溢的自由藝術,是室外的藝術,像自然那樣無邊無際,像風,像天空,像海洋。絕不能把音樂關在屋子裡,成為學院派的藝術。

總之,印象主義的音樂就是打破傳統的束縛,在藝術手法上追求更新的東西。模糊的輪廓,朦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調變化,不連貫的短小動機的瞬息飄浮,都是印象派音樂明顯的標誌。它反映了時代變化的初步跡象,是現代音樂許多重要特點和精神意境的發端。

七、教學後記

德彪西的《海上——從黎明到中午》是一部很難駕馭的教材。這不僅僅是因為作品的創作技法複雜、專業程度艱深,也因為我們過去對印象主義音樂瞭解太少、鑽研不深。然而,作為近現代的一個重要音樂流派,特別是這一流派對當代音樂又有著深刻的影響,我們再不引導學生去認識瞭解它,將會給我們的後代留下多麼巨大的遺憾?因此、即或是再難駕馭的音樂作品,我們也應當引導學生去認識、去理解。

在一般情況下,引導學生通過音樂要素、音樂表現手段去認識作品的風格特徵是比較容易的。而類似《大海》這樣的作品卻困難得多了。因為它的音樂要素、音樂表現手段並不像常見的音樂作品那樣容易把握。但是,任何事物總是在辯證地存在與發展著的。具體到這部作品上,直接感受、體驗音樂的風格,而後再透過客觀存在的風格去認識、理解其音樂要素及音樂表現手段。這幾乎反而更容易些。這份教案的設計正是從這裡切入進去的。

在教學方法上,其一,突出的使用了比較的方法以加深學生的認識與理解。在這裡,用德彪西的音樂《海上——從黎明到中午》與莫奈的畫《印象·日出》做比較。儘管這二者分屬於不同門類的藝術,但在藝術思想、創作手法上都有共通之處。從他們的作品中能夠找出共同的特徵。這就為學生認識、瞭解印象主義音樂的淵源及其基本特徵提供了條件。其二,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聆聽。僅《海上——從黎明到中午》這段音樂就在一節課中聆聽了三次。初聽時,學生對作品得到一個粗淺的、不完整的印象;復聽時,學生對樂曲的某些片斷做了深入的分析,並且對各音樂表現手段在整體欣賞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抓住瞬間感受;再次復聽時,要求學生較為精細地、全面地感知、體驗《大海》,進而對印象主義音樂有一個初步的理性認識。

總之,這樣設計本課的教案是比較實際,也比較容易收到實效的。

個人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係,理解個人離不開集體,集體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努力。

能力目標:用正確的方法維護集體的團結,在集體活動中,能與同學積極配合,團結協作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自覺把個人融入到集體中去,珍視集體的團結。

二、學情分析: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傳統的集體主義價值觀、道德觀受到衝擊,國家民族觀念、全域性觀念逐漸淡薄,個人利己主義開始氾濫,青少年容易受到腐蝕,影響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所以,必須高揚集體主義的旗幟,堅決反對形形色色的個人主義,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健康成長。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係、樹立集體主義觀念,有利於在全社會形成熱愛國家、熱愛集體的、關心他人的良好風氣,對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培養良好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團隊精神也是學生將來適應社會生活的必要條件。

三、教材分析:

本專案《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屬於第二單元“熱愛集體,融入社會”生活主題中的第四課《我與集體共發展》,主要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引導他們認識個人與集體的辯證關係,體會在集體中團結的重要性,落實的是課標中的“三1.4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係,體會團結就是力量,能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教材共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個人與集體不可分”引導學生認識集體的特徵,理解個人與集體的辯證關係。”第二個層次“團結就是力量”主要引導學生在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係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團結對一個班集體的重要性,教育學生珍視集體的團結,自覺維護集體的團結。教材內容體現了開放性和實踐性,創設了問題情境和引領教學的操作性活動,給課堂教學創設了豐富的空間,真正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學生在活動中思考體驗和感悟。但是,根據學生實際、國家社會一年來發生的大事,教學事例、活動內容有必要做一些新的安排。

四、重點分析:

團結就是力量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從集體的角度,集體的力量來自團結,集體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強調團結,沒有集體成員的團結一致也就沒有集體的發展和利益,從個人的'角度來說,講團結、會合作是一個人適應集體生活的重要品質。

五、教學準備:

1、課前與美術老師聯絡,組織班級標誌設計

2、蒐集同學們成長曆程中難忘的集體生活照片,辦一次以《我生活過的集體》為主題的影展。

3、實物準備:八塊紅磚

六、教學過程:

(一)班徽賞析,匯入新課

師:上週美術課同學們設計了班徽,有一枚經過同學們的一致同意,被選為我們8.1班的班徽,請它的設計者李立同學為我們做一下解讀

出示製作好的班徽,請同學解讀:

正三角形從每一個角度看都是大寫的八·一,組成一個溫暖的家,四十七名同學在這個大家庭裡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在同學們的掌聲裡把班徽貼到門上,師作總結:我們47名同學組成了8.1班集體,每個人都是集體中的一員,我們與集體同呼吸共命運,今天,我們共同學習《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係》

(二)美好回憶,形成認識

1、師:在我們的成長曆程中,可能經歷過無數次不同的集體生活,我班辦的影展可能已經勾起了你美好的回憶吧,說說自己生活過的集體有哪些?在集體裡生活有什麼感受?

樂隊、籃球隊、校體隊、合唱隊等同學們暢談自己曾經生活過的集體,以及在其中的感受。

師總結:集體的存在形式多種多樣,我們的班級、學校是集體,生活的社群是集體,將來工作的工廠、企事業單位是集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是一個大集團。一個人的一生就是在這些大大小小的集體中度過的。

2、師:下列詞語哪些表達的是集體

侯車室等車的人們教室裡學習的同學們為奧運會服務的志願者們中國女子舉重隊員們

學生討論並總結集體的特徵:集體中的成員有共同的目標,在行動上相互支援,心裡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融辱一共,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3、欣賞配樂散文《小水珠的遭遇》

有一滴小水珠從來沒有離開過媽媽的懷抱,他對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一次偶然的機會它被拋到了高處,剛被拋到高處時還有些害怕,但漸漸的,它就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住了。炫目的陽光,亮麗的彩虹,湛藍的大海,它陶醉了,沒想到空中的景色這麼美!小水珠在微風的吹拂下飄呀飄,忘卻了一切。這時傳來媽媽焦急的聲音:“小水珠,快回來,太陽會把你晒乾的!”小水珠滿不在乎地回答:“媽媽,我再玩會兒,這兒太美了!”

可還沒等它說完,一束強烈的陽光照過來,小水珠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說說感悟:小水珠為什麼會消失?不想消失應該怎麼辦?小水珠的遭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總結:個人的力量太微弱了。只有融入大海融入集體中才能生存下去。集體是個人生存的依靠,是個人成長的園地,個人的生活學習工作都離不開集體。集體給予我們的太多,每個人都應該感謝集體。根據自己的體驗,補充下列句子:

感謝集體在我困難時給我幫助,讓我感到了集體的溫暖與力量。

感謝集體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給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讓我感到了集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謝集體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給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讓我感到了集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畫面欣賞:龍舟競渡、交響樂演奏、儀仗隊表演、拔河比賽

講解:每一個划船著竭盡全力的擊水才推動了龍舟箭一樣的前進,所有樂手精心地演奏才匯成了華彩的樂章,全體隊員無數次的訓練和配合才有了儀仗隊整齊如一的步調,繩子的每一次拉近,都凝聚著拔河隊員的力量。這對我們建立優秀班集體有什麼啟發?

同學發言,達成共識:優秀的班集體建立也要靠每個成員的努力,每個人都要發揮特長,為班集體爭光,克服缺點,不給班集體抹黑,為把我們班建立成優秀班集體貢獻力量!

總結個人與集體的關係,進行板書:個人與集體不可分:個人離不開集體,集體的發展離不開每個成員的努力。

(三)抗震救災,眾志成城

1、材料分析:自從四川大地震發生後,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風雨同舟,患難與共,都體會到了一種精神的力量,那就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黨和政府,各級領導幹部與人民群眾奮戰在一起,志願者從祖國各地奔向抗震前線,人民軍隊是救援主力,工人加班加點生產急需用品,全國人民把一車車捐贈物資,一筆筆捐贈款項運向災區,文藝工作者熱情謳歌抗震英雄,深情撫慰災區人民受傷的心靈。危難中,全國人民緊密團結,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眾志成城,抗震救災,共同戰勝了災難,。

說一說:通過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抗震救災的過程,你對“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總結:集體中的每個成員在思想上高度統一,在行動上目標一致,在情感上共鳴,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從而形成強大的合力,達到預期的目標。

板書:團結就是力量

2、模擬演習:方寸之地來逃生

演習方法:地震來臨,假設同學們從教室逃離,現在只有站在這塊紅磚代表的高地上才安全,每組8人,在一分鐘之內要全部在紅磚上站穩。

在歌曲:《眾人划槳開大船》的伴奏下,開始活動。

活動後,請完成任務的小組談感悟,請失敗的小組找出原因。

談活動感言:團結產生力量。聯絡實際:生活中,有沒有因集體的團結而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經歷?有沒有因集體成員的不團結導致失敗的經歷?

連線分析課本事例:年級籃球賽開始了,八年級五班是奪冠聲最高的班級,因為這個班在身高、技術上佔明顯優勢,。賽場上,八年級五班的隊員們都想給大家露一手,卻把賽前制定的比賽方案拋在了腦後。特別是參加過全市中學生籃球比賽的隊長高志,一搶到球就急著突破上藍,由於缺乏其他隊員的配合,幾次都被對手攔截了,在比分落後的情況下,場上隊員情緒急躁,相互職責和埋怨,出人意料地輸掉了第一場比賽

他們輸掉比賽的原因是什麼?他們在後面的比賽中要想取得勝利,應該做些什麼?

討論總結:集體的團結能給每個成員以鼓舞和信心,使個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集體的團結可以把每個成員的長處集中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這種力量不是簡單的個人力量的相加,而是一種聚變和昇華。依靠這種力量,能夠完成個人無法完成的任務,戰勝個人無法戰勝的困難。

3、佳片賞析:

師:四川安縣桑棗中學兩千三百多名學生在地震安全逃生,無一傷亡,這個中學的部分學生參加了中央電視臺《開學第一課》的拍攝,請同學們看看他們的現場表現。

多媒體播放:《開學第一課》中的一個片段:

同學談認識:這與他們的防範意識強,日常訓練有素密切相關外,也體現了桑棗中學是一個團結的集體,正是集體成員的團結產生了強大的合力,才戰勝了巨大的困難。

4、回顧歷史,為祖國祝福

師:這次震災給中國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但是堅強的無畏的中國人民沒有被擊倒,全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終於戰勝了巨大的天災,如今災區重建工作已經深入開展,災區孩子們也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新中國成立以來,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共同奮鬥,戰勝了無數困難,創造出一個繁榮昌盛的新局面。展望未來,沒有國家的統一,沒有各族人民的大團結,也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今天,為了中華民族的和諧與繁榮,我們高唱《團結就是力量》讓我們象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來珍視集體的團結,自覺維護集體的團結。

(四)齊唱歌曲,情感昇華

多媒體播放歌曲《團結就是力量》。背景畫面為抗震救災的場景,全班同學起立齊唱。

個人教學設計8

設計背景:

1、印象主義音樂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德彪西為主要代表的音樂流派,雖然經歷的時間不長,但它獨特的音樂風格和審美是近代音樂史不可忽略的組成部分。

2、印象主義音樂是現代音樂的開端,和印象主義繪畫、象徵主義文學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絡,是抽象、超現實的體現。特別是在旋律、織體、音色等表現方式上與古典、浪漫主義有著顯著的差異。學習印象主義音樂幫助學生了解歐洲音樂發展的歷程、概況。

教學內容:第21節《一個人的流派---德彪西》

教學目標:

1、聆聽印象派代表性音樂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樂章和《亞麻色頭髮的少女》引導學生感受、體驗印象派的風格特徵。

2、知道印象主義音樂的特點和作曲家德彪西。

3、探索印象主義音樂作品和美術作品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賞析《大海》第一樂章《海上—從黎明到中午》,引導學生積極發揮想象思維,把握音樂作品的音樂形象,感受、體驗印象派的音樂風格特徵。

2、著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節奏音型等的變化,以此來分析理解作品。

教學方法及教學準備:

1、方法:“質探五環”教學法

2、準備視聽、影像、圖片等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誘思匯入

1、對比聆聽兩段音樂片段《愛之夢》和《大海》設問:哪一段是你熟悉的音樂風格,簡述旋律、結構、音色的特徵。(目的:引導學生學會從旋律、結構、音色上分析作品,為分析印象主義音樂特徵鋪墊)

2、出示:印象繪畫作品《日出》。請學生從已聽到的兩個片段中選擇一首為《日出》配樂,你感覺哪一段適合?它們之間有怎樣的'聯絡?

匯入意圖:音樂浸入式對比聆聽、分析為新知鋪墊;畫作欣賞與音樂結合,引導探索印象主義繪畫與印象主義音樂之間的聯絡。能將將設疑、點題和新知有效的融合。

 二、自學與展示

1.()國()主義作曲家()被稱為一個人的流派。

2.《》創作於1905年,取材日本版畫《》的內容,為他一生最大的一部作品。有《》《》《》三個樂章組成,也鞏固了他印象主義大師的地位。

3.如果說:古典主義嚴謹,浪漫主義重情,那麼印象派更強調的是什麼?

意圖:有效的幫助學生掌握音樂文化知識,用(3)引導回顧不同流派的特點,利於知識前後連線,也為下面的教學做好準備。

 三、聆聽感受

1、播放《海上-從黎明到中午》交響音樂片段,並出示思考題:

你捕捉到那些樂器的的音響?

2、再次聆聽:要求(追隨一中樂器,)聽聽這些樂器旋律、音色、節奏等有那些特點。

3、分段賞析《海上的黎明到中午》

(1)匯入部:由加弱音器的低音絃樂和豎琴的持續低音奏出,定音鼓極輕(ppp)的滾奏,描繪了黎明前大海的安祥。

(2)第一主題:從簡單的雙音音型開始,先由長笛和單簧管吹出平行五度的降D大調第一主題:

(3)第二主題:由雙簧管、第一豎琴和中音提琴組成混合音色奏出第二主題:它與第一主題構成對答,逐漸進入發展部分。

4、交流討論(旋律線條模糊,結構自由、變化,音色獨特、新穎)

5、聆聽《亞麻色頭髮的少女》鞏固對印象主義風格特點的認識。

6、歸納過渡:展示法國印象派作家莫奈的美術作品《印象﹒日出》印象主義音樂產生於十九世紀末,它是受象徵主義文學和印象主義繪畫影響而出現的音樂流派。它力求改變浪漫主義的主觀情感表現,採用印象主義的創作手法,渲染神祕朦朧,若隱若現,虛無緣渺的氣氛和色彩,主張捕捉自然界的瞬間印象。

意圖:增強學生體驗、感受、分析、表述音樂的能力,初步掌握印象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徵。

四、表現與創造

1、過渡:印象主義主張捕捉自然界的瞬間印象和感受。我們的自然界有很多的音樂,只要善於提煉它就可能成為一首動聽的音樂。

2、請你以生活中的場景給你留下的印象創造一段音響並表現出來。如:春天的山林、清晨的校園……

3、分組創作,集中展示。要求:小組長指導小組成員共同創作完成,面向全班同學說出自己的設計過程,展示活動的成果。

 五、意圖

通過創造和表現展示學生的綜合能力,鞏固對印象主義音樂的認識。

總結與拓展

1、如果將A浪漫音樂.B古典音樂.C現代音樂.D印象主義這四種音樂流派按照發展的歷程排序應該是怎樣的?

2、你覺得印象主義音樂在世界音樂發展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3、聆聽《亞麻色頭髮的少女》結束新課。

意圖:通過第一個問題有利於增強學生對音樂發展歷程的瞭解;通過第二個問題有利於幫助學生了解印象主義對音樂從傳統走向現代起到橋樑和紐帶的作用。

 教後反思

1、教材內容深:德彪西的《海上——從黎明到中午》是一部很難駕馭的作品。這不僅僅是因為作品的創作技法複雜、專業程度艱深,也因為我們過去對印象主義音樂瞭解太少、鑽研不深。然而,作為近現代的一個重要音樂流派,特別是這一流派對當代音樂又有著深刻的影響,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去認識瞭解它。

2、學生素養不足: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經驗不足,課前又沒有安排學生的蒐集整理本節相關的知識,感覺到學生學習效果和預期都有很大的差距。

3、教學難度大:基於實際情況我遵循了以聽為主的教學原則,既沒有深入的灌輸理論,也沒有過多的講解創作技法,只想讓高一的學生能在認識、感受和體驗上得到一點點觸動。

個人教學設計9

課 題: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能學會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並能正確演唱歌曲。

(2)、能為歌曲即興創編歌詞並演唱,從中體會自我創造、自我表現的樂趣。

重 點:指導學生把握歌曲情緒,準確演唱歌曲。

難 點:“一二一”旋律的'掌握。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引入:創設情景,合理引入。

1、提問:“同學們知道今天誰過生日嗎?”引入新課。

2、聆聽:播放歌曲,學生感受歌曲內容與情緒。跟隨音樂模仿各種 動物的動作。

師生交流:音樂給我們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3、再次聆聽:感受歌曲內容與情緒。

學生邊聽邊隨音樂進行二拍子律動。

二、學唱歌曲:方法:師生演唱接龍、生生演唱接龍、分小組演唱。

1、學生隨教師鋼琴伴奏演唱歌曲。(生唱前面一句,教師唱後面的“一二一”。

2、師生交換演唱。(目的為了檢查學生掌握了難點的情況)

3、教師伴奏學生完整演唱一次。

4、用歡快、活潑的情緒再來演唱一次。

5、歌曲情緒處理:

師生共同總結:歡快、活潑、體現玩耍時盡情歡樂的情景。

6、完整演唱歌曲。

三、表現與創造:自主創遍、昇華體驗

學生自由選擇角色創遍歌詞。並進行歌表演遊戲活動。

個人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

1、 熟讀、背誦對子歌,豐富語言,增加積累,培養思維的敏捷性。

2、閱讀短文《四季的美》,瞭解主要內容,理清敘述順序,體會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可與過去學過的寫景文章在敘述順序上進行比較。

教學準備:

師生收集對子,課件。

教學過程 :

一、 完成“讀讀背背”

1、 趣聊對子:師講郭沫若的故事,一定注意要講得有聲有色。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裡讀書。有一次和同學們偷吃了廟裡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狀,先生追問學生,沒人承認。先生說:“我出個對子,誰能對上免罰。”先生說:“昨日偷桃鑽狗洞,不知是誰?”郭沫若思索了一會兒,對出下聯:“他年攀桂步蟾宮,必定有我。”先生為他的才華所震驚,極為高興,全體學生都免予處罰。(邊講故事,邊演示課件,課件出示故事中的對聯)教師解釋“蟾宮)

“對子”也叫“對聯”,是我國古代文學的一種形式。有人對此很感興趣,我以前有個學生就是這樣的,他學了《狐假虎威》後,就自己做出這樣的對聯:上聯是“老虎雖凶惡,半信半疑該受狐狸騙”,下聯是“狐狸太狡猾,大搖大擺憑藉老虎威”。大家看,多麼有趣!同學們喜歡對子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祖先創造的這種世上獨有的“對子”。(課件出示此對子)

2、 教師範讀,培養學生聽的習慣。聽老師是怎樣讀出對子的韻味兒的。(教師的範讀要讀出文味,讀出趣味,讀出韻味)

3、 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對子的美感。

4、 各種形式讀,男女生對讀、小組讀、師生讀、同位讀等,熟讀成誦。

5、 發現對子規律:讀著讀著,你發現對子的什麼規律嗎?(意思相反、相似、相近,字數相等等)

6、 交流收集到的對子。

7、小結過渡:大家對對子的學習興致很高,我建議大家多蒐集一些,如有可能,我們將利用秋遊機會,開展對對子比賽,好不好?說到秋遊,有人心花怒放了。來,讓我們走進大自然,去欣賞一下。(出示課件:四季美景圖片)

二、 完成“閱讀”

1、 看了圖片,你想說什麼?想做什麼?

2、 剛才我們欣賞了哪幾個季節的美?

3、 自由讀短文,檢查自己昨天預習有沒有要變動的內容。

4、 小組討論交流教材中的問題,訓練一個同學當小組長。

5、 全班反饋:

(1)作者認為每個季節什麼時候、什麼景物最美?(教師小結,出示課件:四季的美)

春天的黎明,美在天空顏色的變化;

夏天的夜晚,美在螢火蟲的微光在漆黑的夜裡閃爍;

秋天的黃昏,美在風聲、蟲鳴;

冬天的早晨,美在暖和的火盆與嚴寒的和諧。

(2)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的描寫,美美地讀一讀,準備挑戰讀,指名讀。

(3)分春、夏、秋、冬四大組,找志趣相投的夥伴讀最喜歡的一段,爭取背下來。

(4)大家將每段的第一句劃下來,你發現了什麼規律沒有?

(5)根據你平時的觀察和體會,你認為哪個季節最美?仿照書上的內容說一說。

(6)這篇文章按什麼順序寫的?與《高大的皂莢樹》對比。(《高大的皂莢樹》的敘述順序:圍繞皂莢樹這一種景物來寫的,本文寫的是各個季節不同的景物。)

(7)歸納小結:讀文章要弄清文章的敘述順序,這樣可以瞭解作者的思路,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我們自己寫文章,也要理清思路,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別人讀了才會清楚明白。

三、作業 :準備“口語交際”及作文的相關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在口語交際中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的素養。

2、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訓練學生,使學生了解掌握購物講價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生活技能。

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難點是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創設真實的購物情景,讓學生在實踐中練習如何購物講價。

課前準備:教師:各種商品,商店標牌等。

學生:文具、玩具、日用品、食品,果蔬等道具。

教學過程 :

一、情景匯入 ,揭示課題。

1、改變身份,引生入境。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不光來上課,還要向大家推薦我們學校校辦工廠的一種書包,美觀大方,使用方便,原價50元,今天第一次跟同學見面,優惠價40元,怎麼樣,想買的同學請舉手。

(教師可走到學生中間,激發學生購買,引導學生還價!)

(點評:通過教師改變身份,設計情景,讓學生參與進來,師生互動,從而激發學生表達慾望,讓學生明白購物講價的重要性。學生當時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

2、因勢利導,引出課題。師根據學生的表現,買的價格不同,問:為什麼同樣的東西,有的.同學買的要便宜得多呢?(討價還價)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本領。師板書課題,生開啟課本。

二、聯絡生活,獲取經驗。

1、聯絡生活。師:剛才老師設計了一個情景,就是想讓大家知道還價的重要性。其實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們日常生活中買東西還價的機會非常多。同學們,你們跟家裡人一起或自己買過東西嗎?想一想怎樣還價的?

(也可讓學生看課本或從剛才的情景中領悟方法,可先同桌互說。)

(點評: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生活經驗作為一種課程資源。在實際生活中獲得討價還價經驗,運用於課堂之中。)

2、學生髮言,介紹經驗,教師概括提煉。

3、師:老師把大家介紹的方法總結成了還價寶典,請看大螢幕,指名朗讀。

4、過渡:下面我們就來用這些方法進行實戰演習。

三、自由結合,摸擬訓練。

1、師:在練習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練習的注意事項,指名朗讀。

2、同學們下面我們就把教室當成申泰大市場,把你的課桌當櫃檯,請同學們自由組合,分別扮演賣家和買家,看誰最會賣,看誰最會買。等一會兒老師請同學們到臺上來表演,誰演得最好,老師的書包就做為獎品送給他。

(點評:教師再次創設購物情景,使學生進行購物實踐來訓練剛才學到的還價方法。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賣家叫賣,使出看家本領,買家使出渾身解數討價還價,有買有賣,氣氛熱烈。)

3、學生練習,教師巡迴指導。(指導學生注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身份、講價方法。教師也可讓學生把同類商品合到一塊兒,分成幾個小商店)

四、邊演邊評,鍛鍊能力。

1、師:有句俗話叫“從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下面老師就請同學們到臺上來表演,看看到底是賣家精還是買方精。請其他同學當評委,評一評表演的同學哪兒演得好,用了什麼方法還價。

2、學生分組上臺表演,教師相機點拔。(人物、語言、神態、動作、還價方法,交易情況)

3、學生點評優點及不足,教師應提醒其他同學學習和借鑑,對點評的學生及時表揚,提高學生聽說的積極性

(點評:口語交際是聽與說的訓練,是師生互動過程,它包括聽與說兩個環節,在口語交際的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訓練學生聽力,注意傾聽別人發言,還要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注重多元評價,把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的評價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五、總結評價,歸納方法。

1、同學們,你們認為剛才哪一位同學演得更好?(生不評師評,若有分歧可讓學生舉手表決。)

2、剛才他們用了哪些方法呢?你還知道其它方法嗎?

3、小結:我們在學習中不光要學到文化知識,還要學會生存的本領,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能夠運用今天所學到的方法,花最少的錢買到自己喜愛的商品。

(點評: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把購物講價和學生學會生存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了“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的大語文教育觀。)

個人教學設計11

【習作要求】

1.通過寫自我,讓人們瞭解一個真實的個體,獨特的個體。

2.能選好角度,用典型事例說話。

3.做到語言活潑清新,主題鮮明。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作前熱身

對一個人的瞭解,莫過於自己了。我是誰?我這個人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先聽聽老師是個怎樣的人吧?(師介紹自己)

(二) 選材點撥,明確寫法

1、經常照鏡子吧,今天再來照照,把鏡子中的自己,用筆寫下來。

2、學生交流,歸納小結,板書:外貌描寫

3、你知道能照見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的特殊的鏡子是什麼嗎?告訴你,是其他人的眼睛。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你可以到同學、父母、長輩中間作個小調查:除了名字之外,他們還會怎麼稱呼你?為什麼這樣稱呼你?蒐集一下吧:

同學——

父母——

長輩——

4、學生交流,歸納小結,板書:性格特點

5、師啟發引導:生活中最熟悉的最瞭解的人就是自己。可是,要說起來,卻會不知從何說起,不知道說些什麼,所以,作文前的選材就顯得十分重要,我們可以回憶自己成長曆程中那些不為人知的或者充滿童趣的例項,細細品味,慢慢咀嚼。請你來說說自己的一些事情吧。

6、學生交流,歸納小結,板書:具體事例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捕捉能反映特點的地方,啟發引導學生說具體)

7、師:大家說得真好,在這些事情中,就藏著一個獨特的你,這個人就是你。

說明:

本堂課本著“激發學習動機→交流、愉快的參與→有話可說、有話可寫”的教學過程,要求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選擇出更加突出自己的個性、特點的事例。所謂特點,就是這個人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點寫出來,才可能使這個人給讀者留下鮮明的印象,作文也才能出新,與眾不同,別具一格。這是文章最為可貴的地方。因此,此環節旨在通過“把鏡子中的自己畫寫下來、別人口中的綽號、我的童趣故事”幾個環節,讓學生初步懂得寫自己時要注意的幾個重要方面。

(三)佳作點評,拓展思路

1、出示例文,完成練習。

例文一 我這個人

我呀,叫朱慕堯,今年12歲,是一個普通的國小生,在新興國小五(2)班讀書。

我這個人個子有些高,排隊時總做隊伍的小尾巴。腦袋大大的圓圓的,當然會讓人聯想到足球。俗話說:“腦袋大,腦水足。”所以親戚朋友都說我聰明。我自我感覺眼睛大大的,水靈靈的,可媽媽卻說我眼睛小,因為一見陽光,我的眼睛就會眯成一條小縫。我經常大口大口地吃飯,張開大嘴,會看見我的牙齒有些稀疏,我的大門牙早就被人給扛掉了,到現在還沒裝上。原來我是一隻漏嘴巴的“小公雞”,吃飯總是漏飯粒,在媽媽的監督下我終於改掉了這個壞習慣,現在吃飯可是“顆粒歸倉”了。我的脖子有些粗,還有些短,等到冬天穿上棉襖,幾乎就看不到我的脖子,媽媽常取笑我。我的肚子又圓又大,跟爸爸的“將軍肚”差不多。

我這個人呀,別的愛好沒有,唯一的愛好就是玩電腦。什麼電腦寫作班、電腦繪畫班……凡是跟電腦有關係的,我一個機會都不會錯過。我這個“小電腦迷”只要拿上滑鼠,什麼事 都不管了。有時媽媽叫我做事情,我假裝沒聽見,非得媽媽來拉耳朵,我才肯站起來。

我這個人就這樣,你願不願意跟我交朋友?

例文二 我這個人

我叫陳遠,由於“遠”和“圓”讀音相似,不知從哪天起,大家都叫我“小圓子”。我的臉又長得特別圓,久而久之,我覺得這個外號倒挺有意思的。

我跑步時,兩腳替換的頻率特別快,而步子又特別小,跑起來一步緊跟一步。每次跑步,同學們都笑我:“小圓子,你跑步真有趣,像一隻球在滾,滾得快極了。”啊,是嗎?我可是從沒有看見過,不過我知道我跑得挺快的,尤其是短跑。在運動會上,我居然也會“滾”出點名堂來了,和其他三人“滾”出兩次4×100米接力第一,兩次100米第六。能為集體爭光,我真自豪。

我最喜歡說話,語速又特別快,就像竹簍倒豆子一樣,一下子能滾出上百顆圓豆兒。可我這個人生就是頭腦簡單,什麼事情都是來不及仔細考慮會脫口而出,以致有時上課也會和同學爭論起來。唉,真是,……我真想把“圓豆兒”吞下去。我是科代表,我熱愛自己的工作,因為我愛我的集體,生活在集體中,就是要為集體作貢獻。可有時工作不順利時,我還好幾次掉了“金豆兒”———眼淚。不過我還是願意為集體工作的。我愛掉“金豆兒”,因為“金豆兒”也是圓的。

不過,“圓”也會給我帶來不少麻煩。在做數學題時,我往往會把小數點點錯,使最終的答案相差十倍、百倍;我也會因為漏看一個零,以致一道數學題從頭錯到尾……

“小圓子”這個外號,對我真是太合適不過了。我這個人呢,好比一滴圓圓的小水滴,只有匯入大海才不會乾涸,我願去拼搏,去奪取光彩奪目、圓圓的金牌,而無愧於一個新世紀的學生。

(1)文中的兩個小主人公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的?

(2)你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2)你從兩篇例文中學到些什麼好方法?一起交流。

說明:

第一篇例文,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小作者的語言很風趣,很生活化,在介紹自己外貌的'時候,非常有趣,把一個可愛調皮的男孩展現在大家面前,讀來很讓人忍俊不住。第二篇例文以一個“圓”字立骨,描寫人物,組織材料,把人物的性格特徵刻畫得鮮明生動:臉長得圓,跑步像圓球在滾,說話像倒圓豆兒,愛掉像圓圓的“金豆兒”(眼淚),甚至粗心也和圓相聯絡——往往點錯小數點,漏看一個零,文章最後說,我是一滴圓圓的小水滴,要全力去奪取圓圓的金牌。無論是成功的自豪,失敗的懊喪,還是對理想的追求,都從一個“圓”字派生出來,“圓”是這些事物的外部特徵,這一字也就成了統領這些材料的凝聚點。儘管材料十分瑣碎,但由於紅線貫串,仍然顯得十分集中。

這兩篇例文各有千秋,展示自己、介紹自己,抓住自己性格中的主要特點,通過幾件具體的、典型的事例,突出自己某一或某幾方面的性格特點,力求寫出個立體的、充滿個性化的自我,寫出自我的風采。無論是語言風格還是文章的構思上,都能幫助學生在比較和交流中開啟思維,借鑑寫法是例文學習的目的所在。

(四)指點迷津,總結角度

1、寫自己的文章,你可要大膽的寫,這是寫好這篇作文的關鍵,另外,選好一件事情也很重要,否則,別人會以為你在吹牛,最後,加上活潑生動的語言,能讓大家更喜歡你。要常自我追問,我們就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個性,準確的認識自己。

2、那麼我們怎麼追問自己呢?小組討論討論。

3、交流、歸納

追問角度參考:個人簡況、家庭情況、外貌體型、性格特點、生活態度、愛好特長、成長經歷、人際交往、優點缺點……

可以寫個人簡況:姓名、家庭住址、出生的時間、年齡、名字的由來、名字的涵義……

可以寫我的長相:漂亮的我,醜八怪的我,胖胖的我,瘦瘦的我……

可以寫我的性格特點:淘氣的我,嬌氣的我,嘴饞的我,熱情的我,倔強的我,憨厚的我,實在的我,驕傲的我,愛哭的我,愛笑的我,愛出洋相的我,愛睡懶覺的我,馬大哈的我,好動的我……

可以寫我的內心世界:我的夢想,我的渴望,我的追求,我的喜悅,我的煩惱,我的悔恨,我的眼淚,我的委屈,我的哭訴,我的自責……

可以寫我的愛好特長:愛讀書的我,愛畫畫的我,愛聽音樂的我,愛唱歌的我,愛踢足球的我,愛作文的我,愛寫詩的我,愛種花的我……

可以寫我的成長故事:我惹了禍,我出了醜,我捱了打,我做了一件荒唐事,我的一次冒險經歷等等。

4、我們在介紹自己的時候就要抓住自己的一到兩個特點來寫,不能面面俱到。而且,還要把自己的特點像剛才的同學一樣,把它說明白,寫清楚。(板書:寫清楚)

說明:

國小生的思路比較狹窄,教師通過“追問”來開啟他們的思維,幫助學生選好材料,這樣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可以從自己的生活中直接取材,從日常生活入手,要選取那些最能展現你性格特徵的典型事例,反映你的性格特徵。要仔細地審視自己,無情地剖析自己,逼真地描寫自己,客觀地評價自己,這樣才能使一個充滿個性的“我”躍然紙上。

(五)完成習作,交流修改

好了,老師已經幫你們打開了記憶的閘門,請仔細回憶,寫出一個與眾不同的你,一個個性的你,好嗎?最後,老師還提醒你:別忘了,給你的文章加一個最精彩的題目。

1、靜心思考,獨立選材。

2、練習寫稿,教師巡視指導。

3、互相交流,修改習作。

個人教學設計12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性目標中指出:“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因此,鼓勵學生寫自己的獨特感受是發展個性、培養創造精神和創新精神的前提。

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S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習作《寫一個人物群體》。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指導學生學會如何介紹一個群體。

2.能通過描寫具體的人和事,來突出人物群體的特色、風格。 過程與方法:通過啟發引導學生挖掘生活中的人物群體及寫作素材,以學生最熟悉的群體(比如班集體)為題材,指導學生學習人物群體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這個群體的與眾不同,體會人物群體的特色、風格。

2.通過群體中人物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合作、互相愛護等友情、親情,增進與群體之間的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寫作人物群體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描寫表現突出人物的言行舉止,來體現群體的特色、風格。

教具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匯入

同學們,我們以前都學過哪些描寫人物的課文呢?(學生交流)對,同學們說得真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四單元習作去學習一個新的習作內容。

(教師板書):寫一個人物群體。

二、明確寫作主題

1、那麼同學們,什麼是人物群體呢?

2、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些圖片,你看到了什麼?(播放課件)。

3、同學們,我們現在瞭解了什麼是人物群體了,那麼在我們的身邊都有哪些人物群體呢?

4、請同學們思考並交流。

5、小結:人物群體即一群人的表現。那麼寫人物群體,不是寫一個人,而是寫多個的人,而且這些人之間是發生聯絡的。

三、寫法指導

既然同學們認識了許多人物群體,那你最想寫哪個人物群體?想一想這個人物群體有何特點?那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寫群體中人物的特點呢?

1、指導寫法:

(1)、引導學生圍繞自己身邊的人確定一個人物群體。(我們一家人、我們的班集體、我的.小夥伴等)板書(群體)

(2)、引導學生探討:那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寫人物群體呢?

(3)引導學生確定人物群體中有哪些主要人物?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的描寫突出人物群體的特點。(板書:人物)

(4)這些人物中哪些事給你的印象最深?可以用具體事例來展現人物;(板書:事例 )

(4)想一想這個人物群體有何特點。板書:特點(如:團結友愛、幽默風趣等)

(5)文章結構要有詳有略,主要人物要集中筆力詳細刻畫,陪襯人物寥寥數筆順帶而過。

2、教師小結:(並歸納板書)

四、妙筆生輝:

1、教師出示習作要求:

2、播放音樂,學生創作。

五、作品展示及評價

(1)(投影)學生作品,並邀請學生朗讀習作。

(2)師生互評。共同修改作品。

(3)教師習作展示

六、總結提升:

同學們,寫作文其實不難,只要你們對身邊的人和事有了細緻地觀察與發現,通過你們對語言的文字組織與推敲,珍視自己對身邊事物的認識和獨特感受。相信你們一定能把這篇習作寫好的。加油吧,同學們!

個人教學設計13

設計意圖:

我選這麼一節課是因為對於我們大班即將畢業的孩子來講是有所必要的。他們即將進入國小,一些獨立意識也應逐漸加強,不再過多依賴父母,也是一種長大了的標誌吧!但是經過調查,還有很多孩子不願意一個人睡。為了讓幼兒克服心理障礙,勇敢的一個人睡,教師進行心理疏導,通過故事,討論等方法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勇敢的一個人睡,並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體驗黑夜並不可怕,並克服對黑夜的恐懼心理。

2、能大膽表達自己內心的恐懼,樹立自信。

活動準備:

故事PPT課件頒獎音樂眼罩

活動重難點:

1、體驗黑夜並不可怕,大膽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2、能想辦法克服對黑夜的恐懼心理,樂意嘗試一個人睡。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故事匯入,激發興趣。

孩子們,看,這是什麼時候的情景啊!對,一個寧靜而美麗的晚上,接著看,你發現了什麼?對呀,睡覺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可以讓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幫助我們更好的學習和活動。

二、基本部分:

1、播放ppt,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小老鼠漫長的一夜》。

故事:可是這麼一件美好的事情,對於一隻小老鼠來說卻糟糕透了,原來,這是它晚上第一次一個人睡,它躺在床上好久都睡不著,它害怕黑漆漆的夜,總覺得,有什麼可怕的東西在圍著它的屋子轉呀,跑呀,一想到這兒,它就嚇得渾身哆嗦,突然(風聲)小老鼠害怕極了,趕緊捂住眼睛竄到被窩裡,過了一會兒,它悄悄的走到門前,開啟門一看,哦!只是颳風的聲音,小老鼠又回到床上繼續睡覺了,突然,它又聽到,小老鼠著急了,站在床上一動不動,這又是什麼聲音呢,過了一會兒,它往窗外一看,哦,原來是風吹樹枝敲打玻璃的聲音,還有小鳥們經過的聲音,小老鼠放心了,回到床上,一會兒便睡著了。

小老鼠為什麼一開始總是睡不著?最後為什麼又睡著了呢?

原來那些可怕的聲音是小老鼠的心理作怪,這些來自大自然的聲音並不可怕。晚上睡覺的時候只要關緊門窗,擰緊水龍頭,家裡還是很安全的。明白了原因的小老鼠到了第二天晚上睡的踏實多了,到了第三天晚上睡得可香了,還做了一個美夢呢!看來小老鼠已經適應了一個人睡了。

2、調查統計:

那你們是不是也很勇敢的一個讓人睡呢?好,請一個人睡的小朋友站到老師這裡,誰來把你一個人睡的經歷和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

你剛開始一個人睡的時候感覺怎麼樣?那怎麼辦呢?後來呢?你可真棒,你來說說吧。

聽到了嗎?他們剛開始一個人睡覺的時候都有些害怕,但他們會想一些辦法讓自己不再害怕,也就適應一個人睡了,對嗎?你們表現的真棒,來給你們發一個勇敢的小獎章。知道嗎?一個人睡呀,很舒服,不僅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幫助,還是我們長大的標誌呢!你們馬上就要上國小了,老師希望你們都能一個人睡好嗎?

3、心理疏導

不過還有很多小朋友不是一個人睡的,那你們為什麼不願意一個人睡呢?害怕什麼?討論。

(1)你害怕什麼?幼兒:我害怕黑,我們小朋友幫他想一想有什麼好的辦法?還有嗎?

(2)你害怕什麼?幼兒:我害怕怪物。那你們說一說,世上有怪物嗎?對呀,怪物只是神話故事裡人們編造出來的,化裝出來的,那你還害怕嗎?還有嗎?你害怕什麼?我害怕從床上滾下來,那我們幫他想一想,有什麼好的辦法?

(3)你害怕什麼?哦!害怕狼啊!孩子們,狼生活在哪裡啊!對呀!那你還害怕嗎?還有嗎?沒有了,好,你們能把自己害怕的事情講出來,說明你們也很勇敢,來給這些小朋友鼓鼓掌!

你們剛才說的這些害怕的事情,真的是可怕的事嗎?對,這也是我們小朋友的心理在作怪。只要晚上睡覺的時候關好門窗,多想一些開心的事情,多聽一些好聽的音樂,或者聽爸爸講一些好聽的故事,你就不會再害怕了,你也會像故事了的小老鼠一樣,一個人睡的時候,會越來越勇敢,而且每天都會睡的很香。

那你們現在心裡好害怕嗎?那你以後再有害怕的事情,你會大聲的說:我很勇敢,我不怕你,會嗎?好試一試

我們剛才已經把心理最害怕的東西消滅掉了,那你們都願意嘗試一個人睡了嗎?

三、結束部分:

創設情境,體驗優美意境

讓我們在音樂的`伴隨下,戴上眼罩,靜靜的享受寧靜而美麗的夜晚好嗎?天黑了,太陽不見了,小螞蟻睡著了,天空拉下了帷幕,星星出來了,風一個勁的吹著,樹葉嘩啦啦的唱著歌,搖醒了草叢裡的蛐蛐,蛐蛐大聲地唱著,又一個美好的夜晚。

好,請輕輕地摘下眼罩,再來欣賞者美好的夜晚吧!

夜晚的景色美嗎?那我們今天晚上就來感受一個人睡的夜晚好嗎?

活動反思:

首先結合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在活動中通過發現問題——丟擲問題——幼兒討論交流——教師有效迴應、小結,在不斷的互動、共建中,教師引導幼兒利用各種方法克服恐懼,各個環節層層遞進。

特別是針對“為什麼不敢一個人不睡”這一環節進行交流,鼓勵幼兒大膽的說出害怕的事,釋放心中的恐懼,然後進行心理疏導,請幼兒進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探索發現問題的能力,通過自己的辦法解決問題,鍛鍊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從中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個人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做一個用太陽的影子表示時間的鐘表。

2、從多角度認識太陽鍾和古代計時工具的原理。

(二)科學知識:

1、瞭解太陽鐘的計時原理。

2、認識古代計時工具——日晷及其他計時工具。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可以利用自然規律為人類和社會的發展服務。

2、體會到科學技術是不斷髮展進步的。

二、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太陽鐘的計時原理

三、教學準備:

有關日晷和其他計時工具的圖片、電筒、日晷模型、製作日晷材料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鋪墊:

師:“哪位同學能告訴我現在幾點了?”,讓學生說出時間,“你們是通過什麼知道現在的時間?”(手錶;上課的時間表)“那麼在古代,還沒有手錶的時候,人們又是怎樣判斷時間的變化呢?”(學生自由回答)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同時板書:太陽鍾

(二)、探究新知:

1、瞭解有關日晷的知識:

( 1 )古代有時鐘嗎?他們怎麼知道時間?

( 2 )學生談談自己瞭解的`知識;

( 3 )講述:同學們的課外知識真豐富呀。確實,在很久以前,人們就注意到太陽的運動和投影的變化是有規律的,人們就根據這個規律推算時間,並製作了計時工具——日晷。

( 4 )看書,認識各種日晷;

( 5 )討論:日晷為什麼能反映時間?

( 6 )碟片介紹:日晷;

2 、製作簡易太陽鍾:

( 1 )談話:古代的勞動人民,通過自己的長期觀察製作了各種形狀的日晷,你們想做一個屬於自己的日晷嗎?

( 2 )看書、討論本小組的製作方案。

( 3 )動手製作;

( 4 )展示、評比。

3 、玩手掌日晷:

( 1 )講述:在古代除了藉助物品製作日晷外,埃及人還發現可以藉助手掌做日晷。

( 2 )看書,瞭解具體情況;

( 3 )教師講解、演示;

( 4 )室外活動:玩手掌日晷;

(三)、歸納本課教學知識

1、無論是古代的計時器還是日晷它們都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2、學生彙報。

3、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4、學生彙報。

5、教師小結。

(四)、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根據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做一個“太陽鍾”或者“計時器”,下節課帶到課堂上共同研究。

個人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在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和長度會慢慢的變化,日晷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製成的計時器。

過程與方法:觀察太陽光影在一定時間內長短和方向的變化;討論太陽光影是怎麼用來記錄一天的時間的;學習使用簡易日晷計時。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古人探索時間的過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太陽鍾計時的原理。

【教學難點】

製作使用太陽鍾計時。

【教學準備】

關於日晷計時的資料、立竿、製作太陽鐘的.套材(小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如今,我們只需要看一看鐘表就能知道現在幾點了。可過去的人們並沒有我們今天使用的鐘表,在時鐘發明之前,古人是用什麼來計量時間的呢?(學生充分交流)

2、揭題:太陽鍾。(板書課題)

二、用太陽來計時。

1、關於古人利用太陽計時的資料交流。

如:一天是怎麼確定的?(古人用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就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

如:古時候一天分為幾小時?是怎樣劃分的?閱讀課本P52資料

等等。

三、用光影來計時。

1、師:古代的人還常常用光影來計時。他們是怎樣做的呢?

2、引導思考:在太陽下,將一根木棒豎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會有一個木棒的影子。隨著時間的變化,影子的方向、長短會花生變化嗎?

3、組織觀察活動。(課前老師畫一次影子,課中和學生再去畫一次,使用太陽鍾時還可以畫一次。)

4、如有錄象片段,可適當代替上面的觀察光影的活動。

5、討論:古人是怎麼利用太陽的光影來計時的?

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圖,解釋怎樣計時。

7、師結合日晷面介紹“時辰”資料。

8、師提供太陽鍾套材,小組合作組裝。

9、師介紹使用方法,學生嘗試計時。

四、延伸。

1、為什麼古人選用太陽來記錄一天時間的流逝呢?

2、太陽鍾在實際使用中會有哪些弊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