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方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7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乘方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乘方教學設計

乘方教學設計1

課 題:積的乘方

教學課時:1課時

學習目標:1、經歷探索積的乘方性質的過程,提高學生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2、理解並掌握積的乘方運算性質,能靈活運用積的乘方運算性質進行整式的簡單混合運算。

教學重點:積的乘方的運算性質的推導和應用。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積的乘方運算性質進行整式混合運算。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講練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流程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複習舊知

完成複習題,(學生演排)

展示覆習題:(ppt)

計算:(a2)4..a-(a3)2.a3

通過此題,讓學生複習冪的乘方、同底數冪的乘法及整式加減的運演算法則,為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並回答。

1、展示問題(ppt)

已知一個正方體的稜長為2× 103cm ,你能計算出它的體積是多少嗎?

2、點學生列出算式

3、提問:(2×103)3 ,是冪的乘方形式嗎?(底數是2和103的乘積,雖然103是冪,但總體來看,它是積的乘方。)積的乘方如何運算呢?有前兩節課的探究經驗,請同學們自己探索,發現其中規律。

4、展示學習目標。

通過創設實際問題情景,得出積的乘方的計算問題,從而匯入新課,並展示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學習要求。

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1、自主學習,完成積的乘方運算性質的探究。

2、獨立完成嘗試練習題。

展示自學提綱:(ppt)

1.填空,看看運算過程用到哪些運算律,從運算結果看能發現什麼規律?

(1)(ab)2=( )·( )=( )·( )=a( )b( )

(2)(ab)3=______=_______=a( )b( )

(3)(ab)n= =

=a( )b( ) (n為正整數)

2、請歸納出積的乘方的運算性質:

3、完成課本p98練習題

巡視學生完成自主學習情況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積的乘方運算性質的推導和簡單運用,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表達能力。

展示交流

1、交流自學提綱中的第1題,並說明每步的依據。

2、演排自學提綱中第3題,非演排學生思考查詢評價演排學生的解題。

3、舉手交流發言。

1、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

2、板書積的.乘方運算性質。

3、根據學生演排交流情況,適時點撥,歸納總結解題方法及注意事項。

通過交流展示活動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總結提煉性質及運用方法。

鞏固訓練

完成訓練題

1、出示訓練題:

計算:(-a)6-(-3a3)2-(2a)2.a4

2、點學生演排

3、請學生評價,適時點撥。

通過鞏固訓練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合作探究

1、獨立思考問題

2、小組合作交流

3、班級交流、討論

1、出示問題:

計算:42013.(-0.25)20xx

2、巡視學生合作學習情況,參與討論。

3、組織學生交流討論,適時點撥。

4、總結歸納。

通過合作探究學習拓展性質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拓展提升訓練

完成訓練題

1、出示訓練題:

計算:(1)22013.42013.(-0.125)20xx

(2)(2/3)20xx.(-1.5)20xx

2、巡視學生完成情況

3、組織交流、討論,適時點撥總結。

通過提升訓練延伸知識的運用。

小結

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交流學習心得體會

1、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些什麼?

2、組織學生交流並適時總結。

通過小結活動加深知識的理解。

當堂檢測

獨立完成檢測題

1、出示檢測題(ppt)

計算:(1)(-2m3n2)3

(2)(-a2)2.(-2a3)2

(3)(-x2y)3+7(x2)2·(-x)2·(-y)3

(4) (0.125)7×88

2、請學生演排,訂正答案,統計學生完成情況

通過當堂檢測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作業佈置

完成作業

佈置作業題:課本p104習題第2題

通過作業鞏固知識

板書設計:

積的乘方

積的乘方運算性質:(ab)n=anbn(n是正整數)

積的乘方,等於把每個因式分別乘方,再把所得的冪相乘。

積的乘方性質的逆用:anbn=(ab)n

同指數的冪相乘,底數相乘,指數不變。

乘方教學設計2

一、教學內容:

八年級上冊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與因式分解》第一節第二課時“冪的乘方”。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觀察、類比、歸納、猜想、證明,經歷探索冪的乘方法則的發生過程;掌握冪乘方法則;會運用法則進行有關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學習的反思能力;體會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轉化的數學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通過老師的及時表揚、鼓勵,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冪的乘方法則的生成及應用。

難點:區別冪的乘方運算與同底數冪的乘法運算。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主要採用“引導探究法”——先創設情境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鼓勵學生合作交流,探索其中的規律,獲得新知,體驗探索數學知識的快樂。

學法:主要採用“研討式學習”——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的活動中,體驗探究的過程,主動建構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

教學手段: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主要讓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主動建構新知,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完成:

1、活動一:溫故知新,鋪墊新知。

2、活動二: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3、活動三:解決問題,應用新知。

4、活動四:反饋練習,鞏固新知。

5、活動五:綜合變式,拓展新知。

6、活動六:學有所思,感悟新知。

7、活動七:完成作業,回味新知。

活動一:溫故知新,鋪墊新知

1、知識回顧:口述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am·an= am+n(m、n都是正整數)

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

2、計算:

(1)a6·a2 = a8(2)x2·x3·x4 = x9(3)(-x)3·(-x)5=(-x)8=x8(4)a2·a3 + a4·a=2a5

3、下面的計算對不對?如果不對應該怎樣改正?(1)x3·x3= 2x3(2)x3 + x3= x6(3)a·a3 = a3

4、若am=3,an=2,則am+n 。

5、小結:同底數冪來相乘,底數不變指數加;用準法則是關鍵,正反兩用才到家。

活動二: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1、(a2)3和(am)3都表示一種什麼運算?(乘方運算,而且是冪的乘方運算)

2、自主探索:先根據根據乘方的意義填第一個空,再根據同底數冪的乘法填第二個空,看看計算的結果有什麼規律?

(1)(32)3=32×32×32=36(2)(a2)3= a2·a2·a2= a6(3)(am)3= am·am·am = a3m(m是正整數)

3、總結規律:

(1)通過上面的練習,你發現了什麼?(冪的乘方,底數不變,指數相乘)

(2)對於任意底數a與任意正整數m、n,(am)n=?n個am(am)n =am 。am 。?。am(乘方的意義)n個m = am+m+?+m(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 amn(乘法的定義)

4、得出新知:冪的'乘方的運算公式

數學語言:(am)n = amn(m、n是正整數)

文字語言:冪的乘方,底數不變,指數相乘。

活動三:解決問題,應用新知

例題教學:計算:

(1)(103)5(2)(a4)5(3)(am)2(4)–(x4)3解:(1)(103)5 =103×5 =1015(2)(a4)5= a4×5= a20(3)(am)2 = am 。2 = a2m(4)–(x4)3= –x4×3= –x12活動四:反饋練習,鞏固新知

1、計算:

(1)(x3)2(2)[(a-b)3]4(3)–(xm)5(4)(a2)3·a3

2、快速口答:(1)a3·a3=(2)a3+a3=(3)(a3)3 =活動五:綜合變式,拓展新知

1、綜合練習:a6 + a4·a2 +(a3)2

2、冪的乘方法則的逆用公式:amn =(am)n =(an)m

3、拓展練習:若am=5,則a2m

活動六:學有所思,感悟新知

(1)本節課你的主要收穫是什麼?(學習了“冪的乘方運演算法則”)語言敘述:冪的乘方,底數不變,指數相乘。

符號敘述:(am)n = amn(m、n是正整數)(2)你認為在運用“冪的乘方運演算法則”,重點應該注意什麼?(如“注意與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相區別”、“注意冪的乘方法則可以逆用”等)

(3)你能用幾句順口溜來概括本節所學知識和注意事項嗎?(參考:冪的乘方有法則,底數不變指數乘;區分法則很重要,正反兩用才入道。)活動七:完成作業,回味新知

必做題:教材第104頁習題14·1第1題的

3、4兩個小題。

附加題:

1、計算:(1)a2·a4+(a3)2(2)(x3)2·(x4)2

2、比較大小:233和322

乘方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推導冪的乘方法則,並還能運用冪的乘方性質進行有關計算。 2、冪的乘方與同底數冪的乘法的正確區分。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現實事物如正方體的體積的認識初步瞭解冪的乘方的形式,體會冪的乘方的應用價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師生共同交流,學生自主發言,滲透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學生樹立自信心。

學情介紹

從學生的認知規律看,他們已經學習了乘方的意義﹑冪的意義以及

同底數冪的乘法,冪的乘方其實就是以上的結合,從教學中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冪的乘方,讓學生體會乘方運算是一種比乘法還要高階的運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冪的乘方法則的理解和應用。

難點:冪的乘方與同底數冪的乘法運算性質的區分。

教學方法及教具準備

教學方法:思考—探索—發現—歸納教具準備:多媒體演示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學生敘述同底數冪的乘法運演算法則,並用字母表示。 an=am+n(m﹑n都是正整數)

2﹑am·

用語言敘述為: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

3﹑複習練習⑴102×104=xx⑵an+1×an—1=xx_ ⑶2×2=xx ⑷x·x·x·x=xx_ n n 2 2 2 2

二﹑知識準備

1﹑一個正方體的稜長是10cm,則它的體積是多少?103=10×10×10 2﹑一個正方體的稜長是102cm,則它的體積是多少?3﹑100個104相乘怎麼表示?又該怎麼計算呢?(104)100=104×104×?×104(100個104)4﹑猜一猜m ··a(乘方的意義)(am)100=am·am· =am+m+···m(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a 100m(乘法的意義)

三﹑新授1﹑猜一猜

(am)n=amn(m,n為正整數)推導:

(am)n= am·am·

··am(n個am)=am+m+···+m(n個m)=a mn結論:冪的乘方的運演算法則:(am)n=amn(m,n為正整數)用語言敘述:冪的乘方,底數不變,指數相乘。

2﹑師生共同完成。(1)(103)5(2)(a4)2(3)(am)2(4)—(x4)3解:

(1)原式=103×5=1015(2)原式=a4×2=a8(3)原式=a m×2 =a 2m(4)原式=—x12 3﹑學生練習

(1)(106)2(2)(am)4m是正整數(3)—(y3)2(4)(—x3)2(5)(an)3(6)—(x2)m 4﹑判斷正誤,錯誤的請改正。

(1)x·x=2x(2)x+x=x(3)a·a=a(4)—(a3)4=a12 4 2 6 2 2 4 3 3 3在講解的過程中強調同底數冪的乘法與冪的乘方的區別,以及符號的.注意。

5﹑計算

(1)x2·x4+(x3)2(2)(a3)3·(a4)3這兩題是混合運算,先乘方後乘法。 6﹑公式的逆向應用m nn =an若(am)n=am則am =(am)n =(an)m例如:

x12=(x2)() =(x6)()=(x3)() =(x4)()=x7?x()=x?x() a3m=(a3)()=(am)()=a3·a()=am·a() 7﹑公式逆用的例題

1、若am=2,an=3,求① am+n的值。

② a 3m+2n的值。

2、若9×27x= 34x+1,求x的值。

四﹑知識比較五﹑板書設計六﹑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冪的運算的第二種,冪的乘方,掌握新知識的同時,

但不能混淆,也就是說不要把冪的乘方與同底數冪的乘法搞混。另一方面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也要學會靈活運用。

乘方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冪的乘方的運算性質,進一步體會和鞏固冪的意義;通過推理得出冪的乘方的運算性質,並且掌握這個性質.

2.過程與方法

經歷一系列探索過程,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通過情境教學,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義和探索精神,讓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冪的乘方法則.

2.難點:冪的乘方法則的推導過程及靈活應用.

3.關鍵:要突破這個難點,在引導這個推導過程時,步步深入,層層引導,?要求對性質深入地理解.

教學方法

採用“探討、交流、合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認識冪的乘方法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知

【情境匯入】

大家知道太陽,木星和月亮的體積的大致比例嗎?我可以告訴你,?木星的半徑是地球半徑的102倍,太陽的.半徑是地球半徑的103倍,假如地球的半徑為r,那麼,?請同學

解:設地球的半徑為1,則木星的半徑就是102,因此,木星的體積為423?·v木星=(10)=?(引入課題).

3 【教師引導】(102)3=?利用冪的意義來推導.

【學生活動】有些同學這時無從下手.

【教師啟發】請同學們思考一下a3代表什麼?(102)3呢?

【學生回答】a=a×a×a,指3個a相乘.(10)=10×10×10,就變成了同底數冪乘法運算,根據同底數冪乘法運演算法則,底數不變,指數相加,10×10×10=10因此(102)3=106.

【教師活動】下面有問題:2222+2+=10,?6利用剛才的推導方法推導下面幾個題目:

(1)(a2)3;(2)(24)3;(3)(bn)3;(4)-(x2)2.

【學生活動】推導上面的問題,個別同學上講臺演示.

【教師推進】請同學們根據所推導的幾個題目,推導一下(a)的結果是多少?

【學生活動】歸納總結並進行小組討論,最後得出結論:

(a)=(am?am???am)?a???n個ammn???m?m?mn個m= amn.

評析:通過問題的提出,再依據“問題推進”所匯出的規律,利用乘方的意義和冪的乘法法則,讓學生自己主動建構,獲取新知:冪的乘方,底數不變,指數相乘.

二、範例學習,應用所學

【例】計算:

(1)(103)5;(2)(b3)4;(3)(xn)3;(4)-(x7)7.

【思路點撥】要充分理解冪的乘方法則,準確地運用冪的乘方法則進行計算.

【教師活動】啟發學生共同完成例題.【學生活動】在教師啟發下,完成例題的問題:並進一步理解冪的乘方法則:解:(1)(10)=×5=10;(3)(x)=x15n3n×3=x;3n(2)(b3)4=b3×4=b12;(4)-(x7)7=-x7×7=-x49.

三、隨堂練習,鞏固練習

課本p143練習.

【探研時空】

計算:-x·x·(x)+x.

【教師活動】巡視、關注中等、中下的學生,媒體顯示練習題.

【學生活動】書面練習、板演.

四、課堂總結,發展潛能

1.冪的乘方(am)n=amn(m,n都是正整數)使用範圍:冪的乘方.方法:底數不變,指數相乘.

2.知識拓展:這裡的底數、指數可以是數,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單項式或多項式.3.冪的乘方法則與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區別在於,一個是“指數相乘”,?一個是“指數相加”.

五、佈置作業,專題突破

課本p148習題15.1第

1、2題.

板書設計

乘方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指數是正整數的乘方的意義,並能正確進行有理數的乘方運算.

教學重點:

乘方的意義.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乘方、底數、指數的概念併合理運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乘方的定義及意義

這種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做冪.在an中,相同因數a叫做底數,相同因數的'個數n叫做指數,an讀作a的n次方.an看作是a的n次方的結果時,也可讀作a的n次冪.

如:(—2)5,底數是—2,指數是5,讀作—2的五次方或—2的五次冪.

一般地說,指數是幾,就叫做底數的幾次方或幾次冪.說明:

(1)乘方是一種運算,是已知底數、指數求冪的運算.如(—2)5=—32是已知底數為—2,指數為5,求得冪是—32.an本身既是結果也是運算子號.同加、減、乘、除運算一樣,乘方運算可認為是第五種運算.見下表:

(3)當n是2時,可讀作平方;當n是3時,可讀作立方.如:52讀作5的平方;103讀作10的立方.a2讀作a的平方,a3讀作a的立方.

練習:說出下列各數表示的意義,並指出其中的底數、指數、冪及它們的讀法.

2.乘方運算:

提問:前邊練習中各數的冪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回答:根據乘方的定義計算出來的.

根據乘方定義,an就是n個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數乘法運算來進行有理數的乘方運算.例1計算:

解:(1)(—3)4=(—3)(—3)(—3)(—3)=81;(2)—34=—(3)(3)(3)(3)=—81;

說明:

(1)根據有理數乘法的運演算法則,由(1)(3)不難歸納出乘方運算的符號法則: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數次冪是正數.

(2)由(1)(2)看出(—3)4與—34不同,(—3)4讀作—3的4次冪,是負數的偶次冪,結果是正數,—34讀作3的4次冪的相反數,結果是負數;又:(—3)4的底數是—3,指數4是管著“—”號的,而—34的底數是3,指數4並不管“—”號.注意問題:負數的乘方,在書寫時一定要把整個負數(連同符號)用小括號括起來.

注意問題:分數的乘方,在書寫時也要用括號把分數括起來.例

2計算:

(1)—3×24;(2)(—3×2)4.解:

(1)—3×24=—3×16=—48;(2)(—3×2)4=(—6)4=1296.

說明:算式中沒有順序符號的應按先乘方、後乘除、最後加減的順序去做,有順序符號的應先做括號內的.

3當x=—4,y=—3時,求下列各式的值:(1)(x+y)2;(2)x2—y2;(3(x—1)2+y;(4)x3—y3.解:當x=—4,y=—3時,

(1)(x+y)2=(—4—3)2=(—7)2=49;(2)x2—y2=(—4)2—(—3)2=16—9=7;

(3)(x—1)2+y=(—4—1)2+(—3)=25—3=22;(4)x3—y3=(—4)3—(—3)3=—64+27=—37.課堂練習

1.口答計算:

(—1)10;

(—1)7;83;(—5)3;

010;的偶次冪等於1.

2.計算:

(1)—(—2)4;(2)4·(—2)3;(3)32—23;(4)—32—(—2)2;

(5)—22+(—3)2;(6)(—2)2(—3)2;(7)—22×(—3)2;(8)—(— 3)2(—23);(9)—13—3(—1)3.三、小結

指導學生看書,強調正確理解乘方的意義,底數、指數、冪的概念;以及運算中注意的問題.

四、作業

五、教後記

乘方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掌握冪的乘方法則,並能夠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會進行簡單的冪的混合運算。

在推導法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概括與抽象的能力;在運用法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以及應用“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的能力。

讓學生通過參與探索過程,培養合作、探索問題的能力,以及質疑、獨立思考的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

冪的乘方法則的運用。

難點

冪的乘方法則的推導以及冪的混合運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表示什麼意義?表示什麼意思呢?

2.同底數冪乘法法則是什麼,它是怎樣推導的?

通過討論,使學生正確讀出式子並理解式子所表達的運算,指出這種式子表達的是冪的乘方運算,怎樣進行冪的乘方運算呢?

二、新課講解

探究新知

1.思考:

①請根據的意義計算出它的結果,並想一想每一步計算的依據是什麼?

②你能說出、的意義嗎?

③請你計算、,並想一想每一步計算的依據是什麼?

(鼓勵學生站起來回答,培養學生數學表達的能力)

2.發現:

①從上面的計算中你發現了這幾道題的運算結果有什麼共同之處嗎?從中你能發現運算的方法嗎?猜一猜的結果是什麼?

②驗證猜想,得出結論

===(m,n都是正整數)

用語言敘述為:冪的乘方,底數不變,指數相乘。

三、典例剖析

例1計算:

(1);(2);(3)(m是正整數);(4)(n是正整數)

要求學生讀出式子並按法則運算,提高符號演算的能力。注意(2)應讀成a的3次冪的4次方的相反數(或者-1乘以a的3次冪的4次方),強調求相反數是運算的最後一步,訓練學生在計算式子前先正確理解式子的良好習慣。

例2計算:

學生獨立思考後進行交流,交流時要求學生按照先讀式子,再分析式子的步驟給全班同學講解。重視數學的表達和交流能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習慣。

四、課堂練習

基礎練習

1.填空:

(1);(2);

2.下面的計算對不對?如果不對,應怎樣改正?

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錯誤,組織學生對錯誤進行分析,對於第2題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導致錯誤的原因,(1)是混淆了冪的乘法運算,(2)是把兩個指數理解成了3的2次方。強調正確記憶法則,仔細分析式子裡的運算。

提高訓練:

3.對比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和冪的乘方法則,你有好的方法來記憶嗎?

引導學生觀察兩種運算的共同點。冪的這兩種運算最終都轉化成了對指數的運算,其中冪的乘法轉化成了指數的加法,冪的乘方轉化成了指數的乘法,七年級看兩個法則截然不同,但從轉化的角度來看,它們又有共同之處,那就是都將原來的冪的運算降了一級,乘法變了加法,乘方變了乘法。

4.自編兩道同底數冪的乘法、冪的乘方混合運算題,並與同學交流計算過程與結果。

學生活動後,教師選取編的好的題向全班展示,提高學生的興趣。

5.已知,求的值。

逆向運用冪的運算性質,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由,我們不能求出m,n的值,但我們可以從入手,觀察到,從而可以通過整體代入來求解。

五、小結

師生共同回顧冪的運演算法則,互相交流解答運算題的經驗,教師對課堂上學生掌握不夠牢固的知識進行辨析、強調與補充,學生也可以談一談個人的學習感受。

六、佈置作業

1.P40第2題

2.自編兩道同底數冪的乘法、冪的乘方混合運算題,並計算。

乘方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用兩步乘法計算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合作、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進一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課前準備:

學生明確行、列定義、乘和乘以。課件、紅筆1只、每人3張的圖片、拍一張浪費糧食的照片。

教學預設:

課前談話:

(1)自我介紹。我姓周,不是豬。名叫俊傑,識時務者為俊傑。你們叫我什麼?我跟你們數學老師有什麼不同?今天我給大家上課,你們想說的時候敢不敢說?想笑的時候敢不敢笑?想睡的時候敢不敢睡?

學生做自我介紹,做學校的介紹。

(2)近段時間你們學校都舉行了哪些活動?

一、創設情境,探究新知【約18分鐘】

1、收集資訊

師:你們的活動真是豐富多彩啊。最近,我們學校也舉行了藝術節演出活動,我這裡有一張藝術體操隊同學表演的圖片(課件出示1個方陣的圖片)。

(1)猜猜看,這樣一個方陣裡面可能會有多少人?指名幾個猜。

(2)這樣猜很盲目,現在我給你提供這樣一個資訊(課件出示每行有4人),你認為會是多少人?

預設:學生可能會說是4的倍數。你們怎麼都猜12、14、20這些數字呢?

預設:因為一行是4人,可能有5行。評價:你真會觀察。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文字“一行有4人”,

(3)到底誰猜對了呢?讓我們來看一看,現在知道有幾人了嗎?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一個方陣有5行”,

師:看來,要想解決問題,必須收集必要的資訊。

(4)參加演出的還有2個方陣(課件出示其餘2個方陣)。

2、提出問題

問: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預設:3個方陣有多少人?這個問題你能自己解決嗎?好的,看要求。

3、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1)安靜獨立地思考,想一想能有幾種方法解決,把方法寫在本子上。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藉助學具擺一擺。

(2)利用學具擺一擺,跟同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4、彙報交流。

(1)派代表上臺展示演算法,並用學具進行演示。代表先說算式,師板書,再講思路。

邊說思路邊用筆在圖片上劃一劃。

(2)誰聽懂了他的意思?他的這種方法是先算什麼的?你能上來指著圖說一說嗎?

(3)還有不同的解決辦法嗎?學生彙報,師同時板書:

①5×4=20(人)②4×3=12(人)③5×3=15(人)

20×3=60(人)12×5=60(人)15×4=60(人)

(4)剛才,我看見有人是這樣寫的:5×4×3=60(人),可以嗎?

5、比較提升。

(1)師:通過剛才的小組交流,我們得出了這樣3種方法。(課件出示3種方法)。

(2)觀察這三種方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相同點預設:答案相同,都用乘法計算(揭題)

不同點預設:方法不一樣。方法怎麼不一樣?第一種方法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評價語:真了不起!,同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採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像這樣要用乘法來解決的問題可多了。

二、聯絡實際,鞏固提高

1、牛奶問題。(不同策略,解決問題)【約7分鐘】

學校後勤部運來了一些牛奶給參加演出的同學,其中這一堆是送給參加演出的60名藝術體操隊員的,如果每人一瓶,夠嗎?(課件出示堆成一堆的牛奶)。

(1)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查詢資訊。這裡有資訊嗎?你能用簡潔的語言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張圖片的內容嗎?

(2)有了資訊,或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請大家在本子上寫一寫。寫完後,再想一想是否還有別的'方法。

(3)指名上黑板寫一寫。

(4)全班交流。

評價語:同學們真棒,同一個問題,不僅能自己收集資訊,還能夠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

2、浪費問題(選擇資訊,解決問題)【約7分鐘】

(1)演出結束後,在同學們吃中餐的時候,老師在教室門口拍到這樣一張浪費糧食的照片(課件出示浪費糧食的圖片)。

(2)現在我想知道我們學校一個星期大約浪費多少千克糧食?需要調查哪些資訊?

(3)師:好的,我已經收集了下列資訊,要解決這個問題,你認為需要用到哪幾個資訊?

資訊:1)共有6個年級。2)共有40個班級。3)每個班級每天大約浪費糧食3千克。4)一個星期有5天在學校就餐。

(4)這3個資訊,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5)學生獨立計算。全班交流,利用計算結果,對學生及時進行節約教育。

評價語:看來提供有價值的資訊非常重要,而且同一個問題還可以選擇不同的資訊來解決。

3、鋼筆問題(方法最優化,解決問題)【6分鐘】

(1)師:為了杜絕浪費糧食現象,學校準備舉行節約資源教育活動,並準備購買鋼筆獎勵給節約之星,共有40個班級,每個班級有2名節約之星。

大隊委員來到文具批發市場後,得到如下資訊:

第一家商店:每支8元。

第二家商店:每支9元,如果購買100支或100支以上,每支6元。

(2)讓你選擇,你會選擇到哪家去買?

(3)學生算好了,現場選擇。選第一家的舉手,選第二家的舉手。

(4)全班交流。

評價語:我很欣賞你們,不但能用乘法解決問題,還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最優的方法。

四、課堂總結【約2分鐘】

短短的四十分鐘過去了,回顧一下,這節課我們做了什麼?我們是怎麼做的?先是收集資訊,提出問題,然後選擇有價值的資訊,多策略地解決問題。

謝謝你們幫我解決了我們學校這麼多的數學問題。我要代表甌海區實驗國小的全體同學歡迎你們到我們學校去做客。今天我們是新朋友,明天我們就是老朋友了。同學們,再見!

板書設計:

用連乘方法解決問題

①5×4=20(人)②4×3=12(人)③5×3=15(人)

20×3=60(人)12×5=60(人)15×4=60(人)

5×4×3=60(人)4×3×5=60(人)5×3×4=60(人)

乘方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掌握積的乘方法則,並能夠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會進行簡單的冪的混合運算。

在推導法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概括與抽象的能力;在運用法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以及應用“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的能力。

讓學生通過參與探索過程,培養合作、探索問題的能力,以及質疑、獨立思考的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

積的乘方法則的運用。

難點

積的乘方法則的推導以及冪的混合運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冪的乘方法則是什麼?

2.如果一個正方體的稜長為,那麼它的體積是多少?

如何計算呢?下面我們就來探索積的乘方的運演算法則。

二、新課講解

探究新知

1.思考:

前面我們學習了同底數冪的乘法、冪的乘方,你能根據前面的學習方法計算嗎?

學生討論,師生共同寫出解答過程:

2.發現:

從上面的計算中你發現積的乘方的運算方法了嗎?換幾個數或字母試試,與你的同學交流。

通過思考、交流,得出:(n是正整數)

要求學生完成法則的語言敘述和推導過程。

用語言敘述:積的乘方,等於把積中每一個因式分別乘方,再把所得的冪相乘。

推導過程:略

3.思考:三個或三個以上因式的積的乘方,是否也具有上面的性質?怎樣用公式表示?

學生獨立思考、互相交流,然後向全班彙報成果。

三、典例剖析

例1計算:

師生共同分析,教師板書,強調每個因式都要乘方,符號的確定,以及運算的步驟,培養學生細緻、有條理的良好習慣。

例2計算: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作答,然後全班討論交流,讓學生體驗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此題是冪的混合運算,正確分析計算步驟,正確使用運演算法則,注意符號運算是成功的關鍵。

四、課堂練習

基礎練習

1.計算:

2.下面的計算對不對?如果不對,應怎樣改正?

3.計算:

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錯誤,組織學生對錯誤進行分析,對於第2題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導致錯誤的原因。第3題是混合運算,要分析運算步驟,處理好符號。

提高訓練:

3.計算:

五、小結

師生共同回顧冪的運演算法則,交流解答運算題的經驗,教師對課堂上學生掌握不夠牢固的知識進行辨析、強調與補充,學生也可以談一談個人的學習感受。

六、佈置作業

1.P40第3題

2.計算:

乘方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經歷探索積的乘方的運算髮展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學習積的乘方的運演算法則,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冪的意義。理解積的乘方運演算法則,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能結合以往知識探究新知,熟練掌握積的乘方的運演算法則。

情感目標: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推理思維,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

會用積的乘方性質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靈活應用公式。

【課前準備】

自學課本P143-144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閱讀。

自已閱讀課本P143-144,嘗試完成下列問題:

(1)(2a)3;

(2)(-5b)3;

(3)(xy)2;

(4)(-2x3)4

二、新課學習。

(一)引入:填空,看看運算過程用到哪些運算律?運算結果有什麼規律?

(1)(ab)2=(ab)÷(ab)=(a÷a)÷(b÷b)=a()b();

(2)(ab)3_______=_______=a()b()。

(3)(ab)n=______=_______=a()b()

(二)閱讀效果交流。

1、運用乘方的意義進行運算。

【教師點撥】關於第(2)、(3)運算,底數是ab,把它看成一個整體進行運算。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最後用同底數冪的乘法進行運算。

2、在觀察運算規律的時候,從底數和指數兩方面考慮。

【學生總結】我們可以得到的規律是:

符號表示:一般地,我們有(ab)n=anbn(n為正整數)

語言敘述:積的乘方,等於把積的每一個因式分別乘方,再把所得的冪相乘。

(三)閱讀中學習。

1、例1、(1)(-5bc)3;(2)(xy2)2;(3)(-2xy3)4.

閱讀後分析:本題是否是公式的直接應用?能否沿用公式的形式?

閱讀後講解:注意係數也要乘方,注意符號。公式拓展:(abc)n=anbncn

【教師點撥】在初學階段,按照公式逐步運算。可與課前閱讀題目相比較,考察題目間的'聯絡和區別,運算的時候要注意符號。

2、例2、2(x3)2÷x3-(3x3)3+(5x)2÷x7

①閱讀後分析:從形式上看,是公式的擴充套件,包含了多種公式的應用。幷包含了多種運算。

②閱讀後講解:學會舉一反三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運算順序要遵循先算乘方,後算乘除,最後算加減。

解:原式=2x6÷x3-27x9+25x2÷x7

=2x9-27x9+25x9=0

③閱讀後反思:A、形式上包含積的乘方,也用到同底數冪的乘法。

B、“積”的形式,可以是幾個多項式相乘。

C、用到整體思想。

【教師點撥】公式的拓展應用,上述例題易錯點有係數忘記乘方、負數的乘方所得結果的符號。運算時注意運算順序。

3、對應練習

(-2x3)3÷(x2)2+x13

①閱讀後分析:本題既有用到積的乘方,又考察了同底數冪的乘法。按照運演算法則運算即可,注意係數和符號。

②閱讀後講解:一般的運算順序是先算乘除後算加減,有乘方的先算乘方。

③閱讀後反思:本題是公式的靈活應用,要求同學首先知道運算順序,其次選對公式。

【教師點撥】運算要認真仔細、熟記運演算法則。

三、課堂拓展練習。

1、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後面練習

an÷bn=(ab)n(n為正整數)

an÷bn=──冪的意義

=──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ab)n──乘方的意義

【教師點撥】積的乘方法則可以進行逆運算。即an÷bn=(ab)n(n為正整數)。

2、對應練習:

例1、(0.125)7×88

閱讀後分析:仿照閱讀材料,可做適當變形逆用公式。

閱讀後解答:

解:原式=(0.125)7×87×8

=(0.125×8)7×8

=1×8

=8

對應練習(0.25)8×4102m×4m×()m

【教師點撥】活用公式、逆用公式是本章的一個重點。

例2、已知2m=3,2n=5,求23m+2n的值。

閱讀後分析:按照公式的逆用,求23m+2n的值,由已知條件不能求出m,n的值,因此可以想到將2m,2n整體代入,這就需要逆用同底數冪乘法的運算性質和冪的乘方的運算性質。

閱讀後講解:學生黑板演示,學生糾錯。

2、綜合題

探討如何簡便運算:(0.04)20xx×[(-5)20xx]2

解法一:(0.04)20xx×[(-5)20xx]2解法二:(0.04)20xx×[(-5)20xx]2

=(0.22)20xx×54008=(0.04)20xx×[(-5)2]20xx

=(0.2)4008×54008=(0.04)20xx×(25)20xx

=(0.2×5)4008=(0.04×25)20xx

=14008=12004

=1=1

【教師點撥】逆用積的乘方法則anbn=(ab)n可以化簡一些複雜的計算。

【解題後反思】:這些練習用到了哪些知識點,體現了哪些數學思想和方法?

四、學習後小結。

重新瀏覽教材,說一說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總結,教師強調三點:

1、積的乘方法則:積的乘方等於每一個因式乘方的積。即(ab)n=an÷bn(n為正整數)。

2、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因式的積的乘方也具有這一性質。如(abc)n=an÷bn÷cn(n為正整數)。

3、積的乘方法則也可以逆用。即an÷bn=(ab)n,an÷bn÷cn=(abc)n,(n為正整數)。

【教師點撥】

1、總結積的乘方法則,理解它的真正含義。

2、冪的三條運演算法則的綜合運用

五、課後作業。

詳見配套練習

乘方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正確理解乘方、冪、指數、底數等概念,在現實背景中理解有理數乘方的意義,會進行有理數乘方的運算。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乘方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2).使學生能夠靈活地進行乘方運算。

3、情感目標

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靈活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和關鍵:

1、教學重點:正確理解乘方的意義,掌握乘方運演算法則。

2、教學難點:正確理解乘方、底數、指數的概念,併合理運算,

3、教學關鍵:弄清底數、指數、冪等概念,區分-an與(-a)n的意義。

三、教學方法

考慮到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結構以及思維活動特點,本節課採用多媒體直觀教學法,聯想比較、發現教學法,設疑思考法,逐步滲透法和師生交流相結合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這一章我們主要學習了有理數的計算,其實有理數的計算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有一種遊戲叫“算24點”,它是一種常見的撲克牌遊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玩過?那我們現在約定撲克牌中黑色數字為正,紅色數字為負,每次抽取4張,用加、減、乘、除四種運算使結果為24。

師:假如我現在抽取的是黑3紅3黑4紅5 (幻燈片放映圖片)如何算24?

師:如果四張都是3呢?

生答:-3 - 3×3×(-3)=333324

師:現在老師把撲克牌拿掉一張紅3,變成2個黑3,1個紅3,大家有辦法湊成24嗎?

生:思考幾分鐘後,有同學會想出33(3)的答案

師:觀察這個式子,有我們以前學過的3次方運算,那它是不是乘法運算?可以告訴大家,它是一種乘方運算,那是不是所有的乘方運算都是乘法運算,它與乘法運算又有怎樣的關係?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研究“有理數的乘方”,相信學過之後,對你解決心中的疑問會有很大的幫助。(自然引入新課)

2、動手實踐,共同探索乘方的定義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進行對摺,再對摺

問題:(1)對摺一次有幾層? 2

(2)對摺二次有幾層? 224

(3)對摺三次有幾層? 2228

(4)對摺四次有幾層? 222216

師:一直對摺下去,你會發現什麼?

生:每一次都是前面的2倍。

師:請同學們猜想:對摺20次有幾層?怎樣去列式?

生:20個2相乘

師:寫起來很麻煩,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空間,有沒有簡單記法?

簡記:22 23 24

師:請同學們總結對摺n次有幾層?可以簡記為什麼?

2×2×2×2×2

n個2

生:可簡記為:2n

aaa?師:猜想:a生:an

n個a

師:怎樣讀呢?生:讀作a的n次方

老師總結: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乘方;乘方運算的結果叫冪;(教師解說乘方的特殊性),在an中,a

的因數),n叫做指數(相同因數的個數)。

注意:乘方是一種運算,冪是乘方運算的結果.看作是的次方的結果時,也可讀作的次冪.小試牛刀:

練習一:把下列各式寫成乘方運算的形式:

6×6×6= (-3) (-3) (-3) (-3)=

2.1×2.1×2.1×2.1×2.1= 1

21

21

21

21

21

2=

注意:當底數是負數或分數時,底數一定要加上括弧,這也是辯認底數的方法.練習二、說出下列各式的底數、指數、及其意義

543431126

3.學生分小組討論,總結乘方運算的性質

師:我們在進行有理數乘法計算的時候,要先確定積的符號,然後再把絕對值相乘。我們知道乘方是一種特殊的乘法運算,那對於乘方運算的結果如何來確定積的符號呢?用幻燈片出示表格,計算後,請同桌之間進行討論並總結。 (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從底數和指數兩方面進行考慮)

教師再對各種情況進行分析總結。

師生總結: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

數,0的'任何正整數次冪都為0。

4、應用新知,嘗試練習:在七年級數學晚會上,有6個同學藏在盾牌後面,男同學的盾牌上寫的是一個正數,女同學的盾牌上寫的是一個負數,這6個盾牌如下圖所示,請算一算,盾牌後面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3)15 ;(-5)8;(-7)6;(-10)25;123;(-16)9

乘方的運算是本節內容的第二個難點,符號確定後,學生往往容易犯直接拿底數和指數相乘的錯誤,所以準備了下面的例題,且要求學生寫出相應的過程,加深對乘方運算的理解

例1:計算(教師板演一題後請學生板演)

(1) 26 (5) 62

(2) 73

44(3) (3) (6) 3

33(4)(4) (7) 4

比一比:(1)與(5)一樣嗎?(3)與(6)一樣嗎?(4)與(7)一樣嗎?

小結:一定要先找出底數和指數,確定符號後再去計算。

例12:計算:(1) 2522,(2)()3,(3),(4),(5)4 53533334

比一比:(2)與(3)一樣嗎?(4)與(5)一樣嗎?

總結:負數和分數的乘方書寫時,一定要把整個負數和分數用小括號括起來。

5、課外探究

一張紙厚度為0.05mm,把它連續對摺30次後厚度將是珠峰的30倍。試著去計算一下,這句話對不對。

6、歸納總結,形成體系:

1、乘方是特殊的乘法運算,所謂特殊就是所乘的因數是相同的;

特別提醒:底數為負數和分數時,一定要用括號把負數和分數括起來

2

3、進行乘方運算應先定符號後計算,要確定符號要先確定底數和指數。

7、作業佈置:習題2.6第1、2題;

乘方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有理數的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級上第一章第五節內容,是有理數的一種基本運算,從教材編排結構上,此節內容共3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後學習的,是有理數乘法的推廣和延續,也是後續學習有理數的混合運算、科學計數法和開方及指數冪運算的基礎,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通過本節課學習可以讓學生髮現規律,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感受化歸及分類的數學思想。

【教學目標】

1.通過現實背景知道乘方運算與乘法運算的關係,理解有理數乘方的意義;知道底數、指數和冪的概念,會求有理數的正整數指數冪。

2.培養學生觀察、歸納能力;培養學生互相討論、合作交流的'能力;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培養學生勤思,認真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3.感悟數學來源於生活,從而熱愛生活;感悟數學符號的簡潔美;積極參加數學學習活動,增強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意識與習慣。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乘方的意義,能利用乘方的運演算法則進行有理數 的乘方運算。

【教學難點】

1、建立底數、指數、和冪三個概念,並會進行有理數的乘方運算。

2、有理數乘方運算的符號法則。

【教具準備】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

學具準備:每個學生一張紙。

【教法分析】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和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我以“探究式”體驗教學法為主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開放的情境中,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同學的合作幫助下,通過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教師著眼於引導,學生著眼於探索,學生的探索發現貫穿始中,整個過程側重於學生能力的提高、思維的訓練,情感的成功體驗。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進行分層施教

【學法分析】從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自主參與整堂課的知識構建。在各個環節中進行觀察、猜想、類比、分析、歸納,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為主,學會合作交流,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自己由“學會”變“會學”和“樂學”。

【學情分析】學生在國小六年級已學習了一個數的平方、立方運算。前面又學習了有理數的乘除法運算,現在所學的有理數乘方,只是在國小所學正數範圍擴充到有理數的範圍。所以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能大膽說出自己的體會。在動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能主動探索,敢幹實踐,勇於發現。學生間的相互提問的互動的氣氛較濃,有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問題1、請哪一位吃過蘭州拉麵的同學說一說拉麵的製作過程?(結合學生口述過程)多媒體展示

製作過程如下圖(多媒體展示)

教師設法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解決。

引導:

1、這樣經過幾扣可拉出64根?128根?

2、能否用算式表示這種關係?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課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