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9.78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精選15篇)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

有的時候,我們想要引導孩子去做某些事,並不一定能夠成功,反而一個不經意間的小動作,就讓孩子明白了什麼事情要怎麼去做。每天午睡小朋友們彷彿有著無窮的精力,都特別興奮,就是不願意睡覺。我怎麼勸他們都沒有用,而且由於晚上沒睡好覺,我忍不住打了個大大的哈欠,隨即,淚水充滿了眼眶。菲比看見了,好奇的看著我,問:“老師,你怎麼哭了?” “我沒哭。” “沒哭怎麼眼睛裡有眼淚啊?” 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裡怎麼會有眼淚呢?” 菲比撓撓頭:“是因為我不聽話,不睡覺嗎……不對,老師你剛才打了個哈欠,所以你流眼淚了。” “對啊!菲比真棒!觀察的真仔細。那你知不知道老師打哈欠流眼淚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呢?”菲比想了一會說:“老師,你是不是想睡覺啊,困了打哈欠可難受了,那我們一起睡覺吧。”從那以後,菲比每天中午都睡午覺,而且睡得很香很甜。

小班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分辨能力也有所增長,對於特別淘氣的`孩子我們要有耐心的跟他們說清楚怎樣做才會讓別人開心,怎樣做一個好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個做“好孩子”的願望。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2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角色遊戲是最主要的活動型別,也是深受幼兒喜愛的遊戲形式。他們喜歡模仿一些生活片段,熱衷於反映生活中那些熟悉的內容,但由於生活經驗有限,角色遊戲中反映出的內容比較簡單,多以簡單操作為主;情節點多,但很多情節不會縱向拓展,容易隨角色的變換而瞬間消失。因此教師正確地觀察、判斷、迴應幼兒的活動,把握遊戲的閃光點,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就以“熱水器”的故事為例介紹我在小班角色遊戲活動中的支援策略。

“熱水器”的誕生

娃娃家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玩的角色遊戲,於是,我根據小班幼兒的遊戲特點以及班級近期開展的主題活動設定了角色遊戲“我愛我家”。同時,在活動室的固定位置設定了一個“百寶站”,裡面盛放了管狀積塑、軟管、大小不一的紙盒、瓶罐、紙杯、紙盤、繩子、塑料袋、紙袋等許多低結構材料。幼兒如果缺少現成的遊戲材料,就可以去尋找合適的材料來代替,以滿足自己遊戲的需要。

12月初的一天,角色遊戲區裡的孩子們和往常一樣,投入在角色的扮演中。突然軒軒興奮地跑到我的身邊說“老師,我們家有熱水器了”,然後拉著我往他們“家”走去。一進門,只見娃娃家的淋浴盆裡放著一根軟管,琳琳正拿著它像模像樣地幫“寶寶”洗澡呢,還蠻像的!我故作不解:“你家要熱水器幹什麼?”他說:“給寶寶洗澡呀!”只見他在軟管的上方,煞有介事地做了一個“旋轉開關”的動作,把“寶寶”放在“出水口”,和琳琳一起做出幫“寶寶”洗頭的動作,兩人玩得不亦樂乎。我誇道:“你們想到可以裝個熱水器來給寶寶洗澡,這個主意真不錯,你們真棒!”

活動結束後分享交流時,我先請軒軒介紹了他的發明,包括他用什麼材料充當熱水器,有了熱水器可以做些什麼,等等。

軒軒的經驗分享具有啟發作用,引發了幼兒的興趣。但由於孩子們生活經驗的缺乏,他們對熱水器的構造、特點等知之甚少,我擔心“熱水器”的遊戲無法繼續,於是我提出一個問題,引發幼兒思考:“是不是隻要拿一根管子就可以當‘熱水器’呢?”並鼓勵幼兒回家觀察家裡的熱水器是什麼樣子的,熱水器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和軒軒設計的是否一樣。這個問題有效地引導著幼兒帶著問題去觀察、發現,為幼兒經驗的遷移提供了基礎,為孩子們的進一步探索提供了支援。

思考與分析

在平常遊戲中,我發現小班幼兒角色遊戲情節的發展需依靠遊戲材料的支援,例如,他們看到娃娃家裡有奶瓶,就會想到喂寶寶喝奶;看到醫院裡有“針筒”,就會給“病人”打針……所以,當幼兒在“百寶站”裡偶然發現了一根軟管時,就把它當成“熱水器”,並聯想到了洗頭、洗澡等。這樣,幼兒就把生活中和熱水器相關的經驗遷移到了遊戲中,遊戲內容自然就豐富了。我捕捉到這一契機後,及時給予了肯定和鼓勵,使幼兒變得更加自信,也更樂意去嘗試新的玩法。

從“熱水器”的誕生也可以發現,並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要越真實越好,越多越好,越精緻越好。也並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需要老師思考在前,然後才呈現提供。像“百寶站”的設定給了幼兒一個自己根據遊戲需要尋找合適的遊戲材料的機會,“百寶站”內的半成品和廢舊材料更有利於幼兒在遊戲中以物代物,為遊戲的發展創造了無限的可能。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熱水器”的變化

第二次的娃娃家遊戲開始前,孩子們相互進行了交流,有的說:“我家的熱水器一抬把手,水就會灑出來。”有的說:“爸爸說,熱水器要有一個水箱,水才會從管子裡流出來。”還有的說:“媽媽告訴我,熱水器要有一個噴頭,洗澡的時候才舒服,才能洗得乾乾淨淨。”我也提前做好了準備,播放了一個有關熱水器的視訊,豐富孩子們的認知經驗。

這一次的遊戲,軒軒依舊選擇了之前他所挑選的軟管來用。其他小朋友也效仿軒軒的做法。“爸爸”點點則在“百寶站”那兒忙乎了好一陣子,先是找到了一個紙箱,但似乎太大,沒法拿,幾經周折,最後找到了一個好拿的礦泉水箱,點點臉上終於流露出開心的表情,還自言自語地說道:“找到了。”點點興奮地把礦泉水箱拿到娃娃家,往地上一放,接著把軟管的一頭塞進箱內,就招呼著“媽媽”帶寶寶來洗澡。接著,他們又陸續找來了沐浴液、小毛巾、沐浴球等物品新增到遊戲中,玩得十分投入。

當娃娃家有了不一樣的“熱水器”後,“爸爸”洗澡時又想出用礦泉水瓶做噴頭。這一新點子立刻受到其他孩子的青睞,相繼效仿。但是,熱情很快消失了。經過觀察發現,原來這種新噴頭極易掉落,安裝也不方便。由於操作不便,幼兒喪失了興趣,看來材料是干擾和影響遊戲發展的因素。

於是,我引導孩子們開展了一個探索活動——用什麼方法將“噴頭”固定在軟管上以方便使用。我和幾個對解決這個問題感興趣的孩子成立了“物業維修公司”,開始在娃娃家進行研究。考慮到小班幼兒的經驗水平有限,我預設了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引導孩子在遊戲中嘗試選擇。最後孩子們通過實踐採取了他們覺得最佳的對策:可以用大透明膠將軟管口與礦泉水瓶口粘合,這樣就更像熱水器了。新噴頭又重新喚起了幼兒玩多功能“熱水器”的`產生

在幾天後的娃娃家遊戲中,樂樂花了很多功夫用彩色的管狀積塑拼搭了一個造型複雜的類似“水管”的東西。我驚訝地上前問道:“咦,你家的熱水器很特別呀!”他帶著神祕的笑容說:“這個是神奇熱水器,它有兩個口,一個是出水的地方,一個是沐浴液擠出來的地方。”說完用手指了指綠色的管子。“這裡會有沐浴液出來嗎?”“是清水和沐浴液一起出來嗎?”我不解地問。“不,旁邊噴頭出來的是清水,摸一下這個綠色管子,手上就會有沐浴液了。”“哦!原來是這樣,這個熱水器真高階!”我由衷地誇獎他。

結合關於冬季的主題活動,孩子們獲得了許多關於“冬天如何使自己暖和起來”的經驗。在娃娃家遊戲中,我也引導幼兒圍繞“天冷了怎麼照顧寶寶”這一話題進行討論。一天,我發現浩浩用管狀的積塑拼搭了一個有紅色和藍色雙開關的熱水器,他告訴我:“這個開關可以放出冷水和熱水。”“用哪個開關可以放出熱水呢?”他指了指紅色的那個。“為什麼你設計了這樣一個既能出冷水又能出熱水的開關呢?”浩浩說:“天冷了,用熱水洗澡就不冷了!”說著他開始演示怎樣給寶寶洗澡。這時,一旁的媛媛提醒道:“要先放冷水再放熱水!”“為什麼?”“先放冷水再放熱水就不會被燙著了。我在家洗澡時,媽媽都是先放冷水再放熱水的。”“熱水器”遊戲的興趣,這一情節很快又回到娃娃家中。

一天,娃娃家孩子們的談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媽媽告訴我,熱水器要掛在牆上,才會安全。”“我們家的熱水器也是放在衛生間高高的地方。”原來,孩子們正在為“熱水器”放在什麼位置發愁呢。我提醒孩子們:“看看家裡有沒有適合的地方放熱水器呢?”飛飛四周看了看,說:“要不然我們把兩張椅子疊起來,當架子,放熱水器。”“好吧。”於是他們找來了兩張椅子疊在一起,把“熱水器”往上一擱,真不錯。看著自己的傑作,他們似乎都很滿意,還招呼著其他區域的小朋友來參觀。

思考與分析

儘管遊戲開始時大多數幼兒還是以模仿軒軒的設計為主,但這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這種不斷的重複其實為他們的創新埋下了伏筆。果然,隨著水箱、噴頭的出現,熱水器遊戲越來越豐富。

而當噴頭的安裝影響了小朋友的遊戲興趣時,教師依靠細緻的觀察和敏銳的判斷,以角色的身份及時介入,又推動了遊戲的發展。這時,教師不僅是指導者,更是遊戲的夥伴。

思考與分析

小班幼兒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圍繞“熱水器”生成了很多遊戲內容,在讚歎幼兒想象力的同時,我們覺得這和豐富的遊戲材料、適宜的遊戲場景、寬鬆的遊戲氛圍以及和諧的師幼關係是分不開的。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幼兒以積極的情緒狀態,投入到角色遊戲的過程中。”遊戲中,我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觀察以及與幼兒對話給予適時的指導,支援和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讓幼兒成為遊戲的主人。有時幼兒生成了一系列有價值的遊戲活動,但因幼兒自身行為意識和知識經驗、能力都比較薄弱,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因此當教師捕捉到幼兒生成一些有價值的遊戲行為、卻因幼兒自身經驗的原因而使遊戲停滯不前時,教師必須“推”幼兒一把,拓展幼兒遊戲的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對遊戲中產生的遊戲問題進行討論、調查、探索,引導幼兒在交流、討論、分享與模仿中,用獲得的新經驗來建構自己的遊戲,推動遊戲發展。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3

幼兒的學習是幼兒自己獲得、理解或通過親身體驗掌握和創造的過程。那麼,如何才能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呢?且看我們為廣大幼師準備的“引導幼兒主動學習四大功率”:

攻略一、寓教育與遊戲中

讓幼兒在遊戲中主動學習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並能滿足其身心發展的需要,給幼兒帶來快樂並對其生長髮展有重要影響。遊戲也是的一種學習活動,它的內容、方法符合幼兒的興趣、需要,能使外部的教育要求轉化為學習者內部的需要,調動幼兒的內在積極性,從而使學習者獲得自主感、勝任感。教師要寓教育與遊戲中,使幼兒自主地遊戲並在遊戲中學會自主地學習。

攻略二、為幼兒提供適當的學習環境

幼兒的學習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進行的,教師應該通過環境的利用和創設來引導並促進幼兒的主體性等方面的發展。我們首先應給幼兒提供充足的活動材料和操作材料的機會,必要時給予指導,但不能剝奪幼兒進行主動選擇的權利。此外還要創設寬鬆和諧的精神氛圍,使幼兒產生安全親切的感受,促進幼兒學習主動性的發展。教師要時刻關愛孩子,積極參與孩子的活動,以平等的合作者、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幼兒的活動,做孩子的朋友,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和內在動機,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攻略三、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態度和傾向

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我們要在此基礎上激發幼兒的求知慾,使幼兒養成一定的.探究習慣,形成主動學習的動機。成人還要根據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與特點對幼兒的學習提出適當要求並適時利用榜樣、鼓勵進行強化。

攻略四、鼓勵幼兒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方式

幼兒在學習中主體性是否得以充分的體現,幼兒主體效能否得到發展,集中體現在教師對幼兒主體性的弘揚上。教師若一直沿著“目中無幼兒”的老路走、過分追求教育的結果而不注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自主參與和感受或只關注形式,必將導致幼兒學習效率下降、主體性發展受壓抑、個性發展不健全。教師應鼓勵幼兒選擇和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鼓勵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方式,給他們探索的自由,促進其學習主動性的發展。

相信只要掌握了這些方法,並針對孩子不同的性格加以融匯與變通,孩子們一定能成為一個喜歡學習,自主學習的好孩子。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4

正如歌裡寫到:“愛我你就陪陪我,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誇誇我,愛我你就抱抱我······”然而,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愛孩子還會有更多的表達方式。

記得剛開學時,為了安撫幼兒剛入園不適應的情緒,我請家長為孩子準備一樣孩子愛玩的玩具帶來園,有幾個男孩子帶來了變形金剛,還有孩子帶來了玩具汽車,這些都是孩子們愛不釋手的玩具。特別是在飯後,有許多的孩子會一頭紮在裡面,開心的玩耍,活動室內頓時就熱鬧非凡。可沒幾天,我發現帶變形金剛的孩子越來越多,而且損壞的也越來越多,漸漸地活動室裡面爭吵的聲音、哭鬧的孩子也多了起來,如此對孩子的安全帶來了很大的隱患;同時也有孩子為了能領先佔有自己想要玩的玩具,趁老師一個不注意,還把飯菜給倒了。為此,我深深地反思,起初我請家長為孩子帶的玩具難道僅僅是為了這些嗎?飯後該讓孩子幹些什麼呢?玩具區真的要關閉嗎?

正當我苦惱時,我看見有幾個孩子去拿閱讀角的圖書,心裡一喜,好辦法——看書,即能顧及全班孩子的用餐及安全、又能培養孩子的興趣,增強閱讀能力,何樂而不為呢?於是,我在飯後特別獎勵了看圖書的小朋友,還特地尋找了一小塊空地,專門安排幼兒飯後閱讀,並鼓勵更多的小朋友參與閱讀當中。可能是有小獎勵的緣故吧,第一天試行的結果比我預想的要好的多。趁熱打鐵,離園時,我還特地在孩子的'爸爸媽媽面前,大勢的表揚了這些飯後閱讀的孩子,孩子們不但得到了老師的表揚,還得到了家長的表揚,所以在第二天的飯後,有更多的孩子參加了閱讀。我太開心了,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飯後參與到閱讀中,我堅持了我的獎勵,並把週一的小明星評選給了每天都能堅持安靜閱讀的孩子。有了榜樣、有了表揚、有了獎勵,現在幾乎所有的孩子飯後都能前往閱讀區了。漸漸的,孩子們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愛閱讀的好習慣。現在,如論是飯後還是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都會優先考慮閱讀了。

由此我想到我們班級的特色教育是語言,為何不請家長一起參與進來,讓我們的孩子有更多有趣的書籍可以閱讀呢。於是,在離園前我給孩子們佈置了一個任務,請他們自己從家裡帶一本圖書來園。第一天,有兩三個孩子帶來了《幼兒智力世界》、《認識動物》和《睡前小故事》。有了新圖書,孩子們都很開心,接下來的兩三天裡面,有更多的孩子帶來了圖書。但是,我發現有的孩子帶來的書籍並不適合我們中班的幼兒閱讀。因此,通過校訓通的方式,我和家長們交流了這個情況,家長們紛紛贊同並表示願意支援。現在,我們班級的圖書架上的書越來越多了,孩子們閱讀的範圍也逐漸擴大了。為了讓孩子們在閱讀的同時養成良好的愛護圖書的習慣,我在每本書的上面用小貼紙為她們寫上了名字與學號,這樣當其他幼兒借閱圖書後就能夠及時還給書的小主人。同時,為了讓孩子們能夠看懂書裡面的內容,真正的成為一個愛閱讀的小讀者。接下來班級裡面還將建立借閱圖書的制度。讓幼兒看了還想看的書,可以借到家中閱讀。鼓勵家長引導幼兒看書,形成親子閱讀的良好習慣。當我將這想法一宣佈,孩子們沸騰了,他們歡呼,他們大叫:“老師,你太好了!”“老師,我愛死你了!””老師,謝謝你!“甚至有的孩子跑到我身邊又抱又親,我笑了,我覺得現在的我比孩子們要更開心、更開心。就連家長也為我投來了讚許的目光,謝謝我對孩子們的用心。

愛孩子,是教師最基本的條件,它不僅表現在語言上;表現在動作上;也表現在我們用心的觀察、細節的體現上。當你成為一名有“愛”的老師時,你會發現,你收穫的愛要比你付出的要多得多。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5

又到了秋收時節了,農民都在田間幹些什麼呢?田裡現在都長著什麼呢?收了嗎?小朋友們都熟悉嗎?孩子們感興趣嗎?……帶著這樣的活動目標,我們小班年級組的老師們,精心策劃和組織了一次參觀田園的活動,這也是第一次將小班的孩子們帶出幼兒園,來到鄰近的農田邊進行參觀,一路上孩子們邊走邊問,興致很濃。

剛走到水渠邊,孩子們就歡呼雀躍的跑進農田,摸摸稻草,踩踩軟軟的泥土(前天才下過雨,田裡有點溼溼的)哇,真舒服啊。走到一片稻田,妮妮迫不及待的告訴我這是水稻,原來孩子們對水稻還是很瞭解的啊。何不讓他們說說對水稻的認識呢。孩子們說稻以後會變成米,可以放進鍋裡煮成我們每天吃的香香的白白的米飯。還好事先我做了很多關於水稻生長變成米的相關知識的準備,趁著孩子們的熱情高漲,就講給他們聽聽,沒想到一個個聽的.很仔細哦。

接著又來到一塊稻田,這塊農田裡的水稻已經收割了,農民把稻草一堆一推豎起來,紮起了草堆。孩子們一個個跑到草堆邊,扒開稻草,將小腦袋伸進去……這就是傳說中的躲貓貓的遊戲嗎?看到孩子們這麼熱衷於這個遊戲,不如大家就一起來玩玩吧。

在參觀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了很多好玩有趣的事物,剛出苗兒的蠶豆、鋪滿碎碎小草的小路、耕田挖溝的拖拉機……不過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孩子走在那窄窄的溝渠上,伸出雙手,走一走,跑一跑,真是開心。

秋天是美麗的季節,也是收穫的季節,小朋友走進大自然,來到了田野,去觀察、去探索、去發現秋天的美麗。我想這樣的體驗是在課堂上學不到,體會不到的快樂!同時這樣的體驗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對田園的熱愛和興趣。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6

區域活動時,小朋友們都選擇了自己心儀的區域熱火朝天的玩了起來,而xx卻默默的坐在美工區的小椅子上,望著桌上剪亂的紙發呆。

“你在幹什麼呢?”“我準備做一朵花!”“那你怎麼不做了?”“我不要做了,每次都剪散掉了!”通過與xx的對話,我知道了,原來她在剪花時,發現每次剪完都是散的。“你知道嗎?剪這種花是由竅門的,折法對了以後,要想好到底在哪邊畫,你再從不同的邊畫了試試看!”xx點頭答應了我的建議。拿起紙,折了幾折後,拿起筆,有點不敢下筆,但最終還是鼓起勇氣把筆點了下去。“不對,”忽然xx又停住了筆,自言自語的說:“剛才我也是在這邊畫的,剪出來就散掉的。”於是又換了一邊畫起花瓣來。畫完後,xx小心的剪了起來。“哇,我真的成功了耶!”寶貝開心地笑了起來。“我再多剪幾朵。”說著xx又拿出一張正方形紙,折完後,把紙在手中翻弄了幾下,“我知道了,畫花瓣的時候,不能在折的開口方向畫,要在這邊(你指著有摺痕的地方)畫,這樣剪出的花就不散掉了!”xx邊說邊做了起來。一朵朵花在你的小巧手下完工了。“花兒有了花蕊才更好看,用什麼做花蕊呢?”她看到旁邊的膠棒,拿著膠棒壓在紙上畫了起來,一個圓形出來了,小心翼翼的剪下了圓形,貼在了花瓣上,又在圓形上點了幾個點,看著自己手下誕生的美麗花兒,真開心呀!

在上午的區域活動中,還有一組的小朋友選擇了玩橡皮泥。樂樂說:“老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金魚,我想捏金魚,你教我好嗎?”我說:“好。”於是我蹲在她的邊上開始教她。這時,坐在樂樂旁邊的菲菲小聲說:“老師,幫幫我吧!”聽到這話,我驚訝極了。菲菲平時在班裡性格內向,不愛主動與別人說話,而且對什麼活動積極都不高,興趣都不大。有時我問他什麼,他也只是光看著我不吭聲,要在我反覆鼓勵下才願意說個幾個字。想到這兒,我覺得應趁這個機會和她多交流,連忙說:“當然可以,你做吧,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做好。”菲菲聽了很高興,從橡皮泥的`盒子裡拿出一塊橡皮泥搓了起來,不一會兒,就搓好幾個大小不一的圓形和橢圓形。沒等我開口問,菲菲就羞澀的一一指著它們告訴我:“老師,這是魚爸爸,這是魚媽媽,這是魚寶寶。”“為什麼你這樣分呢?”“魚爸爸最大,所以我就搓的圓形最大最高的;魚寶寶最小最矮的,我就搓的圓形是最小;魚媽媽不大也不小,我就搓的圓形不大也不小。” 菲菲說得多好呀,把我平時在數學活動中講過的比較大小的知識也搬了過來。我稱讚她說:“菲菲,今天你真棒。”

通過這次活動,我意識到每個幼兒的內心世界是個特殊的世界,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性格、愛好和閃光點,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但有些孩子因為內向膽小,不敢表達出來。而在今天的區域活動中,孩子覺得與老師的距離拉近了才敢交流。因此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更應該關注每一個孩子,尤其是性格較內向,不敢大膽交往的幼兒,及時發現並創造機會讓他們展示自己的閃光點,這樣,孩子才會更加有自信,交往能力才會逐漸提高!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7

皮球、沙包、毽子、轉呼啦圈、走馬樁、踩高蹺是我們幼兒園孩子們喜歡玩的活動,而在室內玩紙也是我們中班小朋友最喜歡的一項手工活動,他們對摺紙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玩紙不但鍛鍊了他們小手的靈敏能力,還有益於注意力的培養,我看在眼裡,樂在心裡,於是,我儘可能準備一切可用的彩紙,讓他們盡情地操作、嬉戲,可謂是一舉兩得。

今天上午第二、三節的摺紙課,老師耐心的教會了所有的小朋友折小花籃,他們拿著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賞著,高興地心裡樂開了花,可是孩子們一直都是僅僅侷限於課堂上,不喜歡回家練習。我們對此特別犯愁,我忽然轉念一想:每次都是老師來教小朋友,為什麼不能讓小朋友來當一次老師,回家教一教家長呢?說完,我順手從袋子裡拿出了一張紙,問:"今天你們折了什麼呀?"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小花籃。""小花籃,難嗎?""哎呀,太簡單了。","嗨,我還沒見過這麼簡單的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看到了他們的那股興奮勁,別提多高興了藉著這股興奮勁,我接著問:"媽媽不會呀?"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顯出一臉的懷疑,便又繼續說:"有誰願意教教她呢?"這時小朋友個個舉起手,"我","我願意","我可會了"接著小朋友便一個個的跑到我的跟前,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先拿一張正方形的紙","對角折",我反問"怎麼對角折?""就是把這個角和下面的角對摺","接著再把這個邊向中心線折","再把另一邊向中心線折",再剪那個尖頭,而且不要剪太多。向外翻一下就可以了。"

看到孩子們自豪的.笑容,我的心裡特別地高興,讓小朋友來當老師,讓家長來做小朋友,角色互換,讓孩子在活動中增加了自信,複習了知識,這是與孩子溝通的一個多麼好的方式啊!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8

晨間,我無意中聽到幾名幼兒在語言區談話。一個說:"我昨晚做了一個可怕的夢,有一個很大的妖怪把我吃掉了!"另一個說:"我也經常做噩夢,有一次夢到好多蛇在追我,都不敢自己睡。"第三個幼兒聽了也湊過來說:"我怕蛇!""我也做噩夢,我最怕黑,媽媽一關燈,我就害怕。"又一個幼兒隨聲附和道。接著,很多幼兒說出了自己害怕的東西,參與談話的幼兒也越來越多,看來這種害怕的情緒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我想,害怕是人類最基本的情緒之_,我們不能無視它,何不組織一次克服害怕情緒的活動,幫助幼兒緩解害怕的情緒呢?於是我把大家召集起來,問道:"你們有過害怕的感覺嗎,遇到什麼事情會害怕呢?"

有的幼兒說:"我才不會害怕,我不是膽小鬼。"有的幼兒不好意思地笑笑,或許,他們認為說自己害怕是件很丟人的事情。有的幼兒點點頭說:"我會害怕!"

於是,我先彈奏了一段低沉而不和諧的音樂,讓幼兒說說聽到這段音樂會想到什麼,有的說:"感覺很冷。"有的說:"很害怕。"有的說:"好像感到鬼來了。"還有一個幼兒說:"我想到了我奶奶死的時候。"有的幼兒竟然直接說:"我想我媽媽了。"

接著,我拿出紙筆請大家把害怕的東西用簡單的線條畫下來。幼兒都毫不猶豫地畫了起來。當我把畫收上來一看,不禁驚呆了,沒想到孩子小小的內心竟然藏著如此深的恐懼。有的畫的是長著6只腳的怪物,有的畫的是雷電,有的畫的是幽靈,有的畫的是老鼠,有的畫的是食人花,有許多幼兒畫了晚上黑暗的樣子。

看完這些畫,我迅速將作品進行了分類,一組是害怕的動物,比如老虎、老鼠等,一組是害怕的自然現象,比如雷電;一組是想象的東西,如幽靈、怪物;一組是怕黑。我把畫一幅幅展示出來,準備和大家一起分享,並尋找克服害怕情緒的方法。

啄人的鳥——"泛靈"的解讀

妙妙畫的是一隻小雞。僅從畫面上看,真的找不到害怕的影子,小雞畫得很可愛。

我說:"妙妙害怕的是雞,請她來告訴我們為什麼害怕雞,好嗎?"有的幼兒笑著說:"小雞有什麼可怕的,我最喜歡小雞啦!"這時妙妙說:"那天我去姥姥家,這隻小雞不停地啄我,我走到哪兒,它就跟到哪兒,我都嚇哭了。"從妙妙害怕的眼神裡看得出,她當時確實被嚇壞了,所以認為雞是自己最害怕的東西。

我問其他小朋友:"你們誰不怕雞,誰來幫幫妙妙,怎麼做才能不怕雞?"天啟站起來不屑地說:"雞有什麼害怕的,它肯定是餓了,讓你給它東西吃。"她的話引來其他人的贊同。子諾說:"是的,小雞把你當成好朋友,它餓了想讓你幫幫它,以後見了它給它吃的就可以了,我就喜歡雞,經常餵它,它們可喜歡我了。"真是一語中的。我暗想:看來這個辦法很好,孩子們泛靈論的思想能讓思考的角度發生轉移,也易於接受和理解。再看妙妙,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

分析與反思

幼兒害怕的日常事物常常與自己不愉快的經歷相聯絡。在這個案例中,妙妙是因為一次小雞突然啄自己的經歷讓她產生了害怕情緒,使得小雞在妙妙的心裡變得巨大而凶惡。而同伴提出"小雞是因為餓了才啄她",這種泛靈論的解釋,又讓妙妙感到了小雞並不那麼可怕。原來,小雞是在祈求自己的`幫助啊!使得小雞在妙妙的心裡不再有惡意,反而充滿了要呵護它的期待。這種方法很好地化解了妙妙心中的困惑。

嚇人的妖怪——勇敢的化身

隨著一幅幅畫被孩子童真地解讀,害怕的東西慢慢在他們眼裡變成可愛的天使,活動氣氛從開始的凝重變得越來越輕鬆快樂了。

當看到一幅畫有妖怪的畫時,我進行了一個小調查,問大家:"誰相信世界上有妖怪?請舉手。"只有4個小朋友舉手。我說:"原來大家知道世界上沒有妖魔鬼怪之類的,只是自己嚇自己。既然知道沒有,那怎麼做才能讓自己不害怕呢?"

齊齊說:"可以開啟燈看看有沒有妖怪。"樂天說:"我家裡有最厲害的鎧甲勇士用的手鐲、寶劍,什麼都能打敗。"說著做了幾個鎧甲勇士的代表動作。一下子活動室裡的男孩沸騰了,一個個揮著手臂,嘴裡發出"嗨哈"的聲音,模仿著鎧甲勇士的動作,好像要把自己心裡害怕的東西一個個都砍掉。

於是我說,那你們每個人都來變一變,變成一個你心中最勇敢的人,來戰勝這些妖怪吧。全班一下子沸騰了,有的變的是動畫片的人物,有的變的是恐龍。最可愛的屬君君,他插著腰,站著一動不動,我問他:"你變成誰啦?"他說:"我爸爸,他是警察,什麼都不怕!"

分析與反思

幼兒的恐懼有時來源於自己的想象。而在幼兒階段,他們很容易將想象和現實混淆。妖怪在生活中不存在,是幼兒從動畫片中看到的或者自己想象出來的。解決這些問題,教師不應簡單地說教,既然害怕從想象中來,不如讓它回到幼兒的想象中去,讓幼兒用自己想象的最勇敢的形象來戰勝想象中的妖怪。

可怕的閃電——懂得基本常識

當我拿起小雨的畫時,上面是一串尖利的閃電從高高的天空直擊向他。他說:"我媽媽說了雷電是會劈死人的。"我剛想解釋,"國小問家"瑞智說:"沒事的,雷是發出的聲音,閃電才會劈下來,但是,只要你不站在高處和大樹下,就不會有事的。"我笑了,感嘆孩子們的知識真多,補充道:"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很多高樓上面都有避雷針,就是為了避免雷擊。所以,大家不要擔心。你們在回家的路上可以觀察一下,找一找避雷針。打閃的時候,就像睿智說的,不要站在大樹下,最好在房間裡不要出來,就會很安全的。"小雨點點頭,笑了笑,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

分析與反思

居里夫人說:這世界上沒有可怕的東西,只有缺乏認識的東西。看來有些常見的知識需要多給幼兒講一講。雷電這類現象,我們總認為幼兒小、不理解,其實,當幼兒看到這些常見的自然現象時,內心可能就會產生害怕情緒,只是我們沒有去關注,並給以適時的解釋和引導。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多給幼兒講解身邊常見的現象,讓他們不會因為不瞭解而盲目地害怕。

吃人的老虎——躲避也是方法

當甜甜拿出畫的老虎時,很多幼兒都說:"我也怕老虎。"我深有同感地說:"老師也怕老虎。"大家一下全笑了,都說:"老師也害怕啊!"我說:"是啊,如果遇到它我也打不過,我也沒有它跑得快,老虎餓了也會把我吃掉,那該怎麼辦呢?"

孩子們笑翻了天。敏敏對我說:"老師,別怕,老虎都關在籠子裡,沒事的。"我也表現出突然明白的樣子說:"對啊,老虎生活在哪裡?"大家說:"大森林裡。"我說:"對啊,我們這兒沒有森林,幾隻老虎還關在紅山動物園的籠子裡,那又怕什麼。甜甜你還怕嗎?"甜甜不好意思地搖搖頭,笑了。

"那狗呢?老師,你怕狗嗎?"哲哲問。我說:"小狗不怕,大狗怕,現在很多人養的寵物狗一跳好高啊!"我故意做出害怕的樣子,我的弱小引來了無數男子漢的"保護",他們像小大人一樣說:"老師,你別怕,我來保護你,我用棍子打它。"我說:"不行,你打不過它啊!"大家一下沒話了,安靜了幾分鐘。成成站起來說:"老師,你躲著它走,別惹它,它就會不咬你。"我想:"對,勇敢不是硬碰硬。"我趕緊表揚了成成。

其實,面對強大的動物,我們需要的不是逞能、挑釁,而是保持距離、保護自己。於是,我說:"我覺得成成這個辦法好,遇到狗,我們不要去逗它、打它,不去惹它、侵犯它,它就會認為我們是沒有敵意的,就不會傷害我們。而遇到其他我們覺得是危險和害怕的事物,就趕緊跑,躲到爸爸媽媽身邊,告訴他們。這樣才是最正確的做法,也是一種勇敢的表現。"大家認真地點點頭,好像懂得了什麼。

分析與反思

面對害怕的事物,有的時候不是盲目地勇敢,而是學會躲避和保護自己。特別是對毫無自我保護能力的幼兒來說,躲避就是最好的一種辦法。老虎雖然不常見,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危險,比如像幼兒說的有點侵犯性的狗,或者遇到盜竊、行凶的不法分子,要讓幼兒記住迅速躲避、尋找大人的保護,這是最好、最快的方法。

無盡的黑暗——保留一盞小燈

怕黑是每個幼兒都會有的特點。當拿起天天畫的黑漆漆的畫時,所有的孩子都產生了共鳴,紛紛說:"我也怕黑。"

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我的答案也不足以說服幼兒不怕,正在思考怎麼辦時,豆豆說話了:"那就開著燈睡吧。"天啟說:"我媽媽不讓我開燈睡覺。"我問其他小朋友怕黑的時候怎麼辦,雨涵說:"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小手電筒,害怕的時候就開啟看一看。"子墨說:"我晚上有布娃娃陪著我。"我肯定了他們的辦法,其實幼兒也知道黑暗裡沒有妖怪,但是,觸控不到的地方,會讓他們不由自主地想象一些東西而感到害怕。

我告訴孩子們:"我會提醒爸爸媽媽,如果你感到害怕,睡覺前為你留一盞小燈,你要快快睡著哦。如果害怕,也可以像子墨一樣,抱著一件你喜歡的玩具,讓它和你做伴。"

分析與反思

其實每個人小的時候都害怕過黑暗,無論大人怎麼解釋,對於黑暗都有一種無形的恐懼。由此我也想到,如果家長強硬地讓還沒有完全擺脫害怕的幼兒自己去睡一個房間,反而不利於幼兒的成長。可以慢慢幫助幼兒過渡,先陪他一會兒,為他準備一個手電筒或者一盞小燈,允許他害怕的時候開一會兒,或者用玩具陪著睡。第二天,我把這個方法寫在了家長園地裡,讓需要的家長都試試這些方法。

沉默的幽靈——心靈的關注

當繪畫作品被翻到某一幅時,我猶豫了。這幅畫是亮亮畫的,整個畫面被塗得黑乎乎,一個小孩躺在床上,許多怪怪的只有線條和骨架的人圍著他。在繪畫的時候,我曾悄悄問過亮亮畫的是什麼,他說:"黑暗的時候,我就會看到很多死人、幽靈都圍著我,飄啊飄。"我準備把它收起來,單獨和亮亮聊一聊。

亮亮是班裡一個比較早熟、內向的孩子,最近好像變得更加沉默了,我一直以為這是他的性格特點,就沒太在意。看到這幅畫,我覺得自己太不稱職了,孩子心中竟然有這樣深深的恐懼,我卻渾然不知。

活動結束後,我悄悄把亮亮摟在懷裡,問他:"你真的能看到那些死人和幽靈嗎?"他點點頭。然後,我領著他來到了沒有窗戶的資料室、關上門,為了不讓他感到害怕,我緊緊拉住他的手,問他:"你看到了什麼?"他說什麼都看不見。我又引導他:"你再仔細看看。"他看著黑黑的資料室說:"什麼都看不到。"我把他領到辦公室,輕輕擁著他說:"老師很好奇,你怎麼知道死人和幽靈的呢?"他說上網知道的。

我突然想到亮亮的閱讀能力很強,因為奶奶是國小老師,從小就教他認字,所以現在大多數的字他都認識,而且他還喜歡上網搜一些知識。我的另一個疑問又浮現在腦海:他為什麼會上網查詢這些東西呢?

放學後,我請亮亮媽媽留下來,拿出亮亮的畫,媽媽頓時驚呆了,接著流下了淚水。她說亮亮一直在奶奶家長大,上幼兒園才回到自己身邊。年初奶奶去世了,亮亮總覺得奶奶還會回來,就從網上搜"人死了會不會回來",所以才知道了這些。我這才恍然大悟,並建議媽媽多陪陪亮亮,帶他出去玩一玩,幫助他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讓這件事慢慢淡化下去。

分析與反思

在對大班幼兒關於害怕事物的調查中,只有少數幼兒會提到人的死亡或者幽靈等。身邊的人去世這類事件,不是大部分幼兒的經驗,或者即便經歷了,也不是每個幼兒都會去深加思考。而對於性格較為敏感的亮亮來說,親人的去世對他的心理造成了很大影響。對親人的過度思念,導致他從網上搜集了很多毫無根據的資訊,這些資訊又加深了他的恐懼。如果不是通過這幅畫,我也不會感受到亮亮的害怕和憂傷。我和亮亮媽媽達成了共識,媽媽在家裡多和孩子交流,給他更多的關注和溫暖;我在幼兒園也會多關注他,讓他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愛。希望亮亮在我們的家園配合之下變得快樂陽光起來。

通過這次活動,我感到自己和幼兒的心靈又貼近了一步。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如果不是這次活動,我又怎麼知道每個孩子都是這樣抱著自己的害怕,惴惴不安地生活著呢?當然,通過一次活動不可能讓幼兒立刻變得勇敢、釋然起來,但是這樣的方法對幼兒害怕的情緒是一種釋放,同時也讓幼兒有了一套自己克服害怕情緒的方法。從教育方法來看,對幼兒心理健康的關注不能靠單純地說教,引導幼兒情緒成長的策略應來源於幼兒,找到適合他們的方法,比如泛靈論的解析、成人的同理心,幼兒的自我幻想和自我安慰,同伴互助等,這些辦法在幼兒的知識結構還沒有達到一定程度時,都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摘自:《學前教育》20xx。12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9

每次領這孩子們去午睡間的路上,都會有這個問題:“老師今天講故事嗎?”明知答案是肯定的,仍按耐不住急切的心情天天會問,足見,孩子對聽故事的期待與喜愛。堅持了將近兩年了,自己也記不清出講過多少故事,只知道,故事書換了四本而且,還有好多自己編的故事。

今天在睡前的討論上,又有孩子問:“老師講什麼故事?”我問:“你們為什麼這麼喜歡睡前聽故事。”孩子們討論開了。“一邊聽故事一邊睡覺我就感覺很舒服,可以慢慢的睡著。”“有時候故事裡還可以學到本領。”“故事很好聽,有什麼時候都喜歡聽。”“聽故事我覺得自己的被子軟軟的,還很暖和。”……

雖然他們的話很稚嫩,但是我還是聽懂了很多。

睡前故事首先是催眠曲

孩子們可以在緩緩的故事節湊中入睡,應該時間愉快的是事情。而且因為懷著對故事的期待,孩子們會加快動作,爭取早點睡下來,鑽進被窩。老師會提醒大家,找個最舒服的姿勢躺下,眼睛閉上,全身放鬆,故事開始後的`鴉雀無聲是睡著的前奏,然後就是孩子們一陣陣均勻的呼吸聲。為了更好的有催眠的作用,我通常會根據心理學上催眠術的提示,將故事情節或節湊做一些處理,使故事張弛有度,在體驗緊張的情節後,再給他徹底的放鬆,這樣可能更方便幼兒的入睡。

故事可以是練習生活的好手段

教室裡的我們有時可能會過於浮躁,而聽不進老師和大家的話。但是當大家都躺下的時候,就不一樣,這也是進行教育的最好時機。我會根據班上孩子近階段的表現選擇一些故事或自編一些情節進行講述,旨在利用這一機會向孩子進行有的方矢的情感薰陶。例如干燥的天氣,有的孩子喜歡挖鼻孔,我就會講《鼻子流血了》等故事,讓孩子意識到這樣做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如何保護自己。再比如,當孩子不專心聽講時,用《好動的小猴》讓他們看到了多動、不專心引發的後果,從中提醒他們要做個認真聽講的好孩子。

睡前故事可以適當的積累一些認知經驗。

《動物大世界》的主題要開展了,而關於動物的故事有很多很多,於是近期我們的故事就是和動物有關的,已經激發孩子們對動物的喜愛好奇等情感,同時有很多的故事都包含著一些小小的祕密,相信在學習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孩子會有所啟發吧。

有時我還可以聽到大家複述我們講過的故事,還會學著用故事的話來表達。相信這也是得益於故事吧。故事孩子喜歡,我也喜歡,他是我們的餐後餐、催眠曲。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0

這幾天連續的陰雨把孩子們困在了教室裡,今天中午看見外面雨停了,我便對孩子們說:“把玩具收起來,太陽出來了,我們一起到外面散散步吧!”“耶!太好了……”孩子們一邊歡呼一邊動作迅速地整理好玩具,手拉手開始排隊啦!這時恆恆卻若有所思的站在一旁,我便走上前提醒他:“恆恆!快點和好朋友手拉手,我們現在要去外面散步了!”“老師!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下雨天好還是有太陽好?”原來恆恆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滿心期待地去散步,他的小腦袋裡竟在思考這樣“深”的問題?我該怎樣去回答和處理呢?恆恆的問題引起了我的思考:對於個體孩子提出的隨機問題,我是與這個孩子產生互動討論呢?還是把這個問題拋給更多的孩子,讓更多的孩子一起參與交流討論,從而引發孩子發現和提出新的問題!

於是第二天的中午,我便組織了一次雨天好還是晴天好的談話活動,把問題再次拋給孩子。我說道:“昨天恆恆問了我這樣的問題,下雨天好還是有太陽好?老師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你們是怎麼想的,把你的想法大膽地說出來!”,這下孩子們議論開了,孩子們一邊說我便把他們的觀點記錄了下來:

1.喜歡晴天的理由:太陽出來讓植物生長;晒晒太陽人不會生病;太陽出來可以晒衣服,太陽出來可以出去玩,我們可以鍛鍊身體……

2.喜歡雨天的理由:下雨天植物不會乾枯,下雨天河水不會幹,可以穿漂亮的雨鞋,撐著傘出去玩,下雨天的雨聲特別的好聽,水滴很好看……

從孩子們闡述的觀點中,他們的思維方式、認知能力還是比較單一的(因為沒有哪個孩子是既喜歡雨天又喜歡晴天的),因此我又隨即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有的喜歡下雨有的喜歡有太陽,那麼如果一直下雨或者一直有太陽,這樣好嗎?今天回家好好想想,也可以問問爸爸媽媽,明天我們再來交流!”

在這次的交流討論中,大部分孩子都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但顯然這次談話並沒有結束或者說得到一個標準的答案,又引發了新的問題。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日常活動中隨機生成的問題,可以變得非常有價值,可以引發一次次的集體活動,把個體孩子的問題和經驗轉化為集體孩子的問題和經驗,在觀點的碰撞中、經驗的分享中、情感的交流中讓孩子們更多的去關注、去發現、去思考!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1

一位美國幼兒教育學家說,美國幼稚園只訓練孩子合群、適應環境,不教任何字。最主要的訓練是手的動作,例如使用剪刀和筆等。日本學校至今仍沿用傳統的算盤來進行計算教學,因為計算機無法使學生理解,得出與答案有關的基本運算過程,也就不能訓練學生的思維。算盤恰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工具,它充分鍛鍊了手指。

手指的鍛鍊直接刺激大腦中央的手指運動區,間接引起其它運動區的興奮和活躍。當手指鍛鍊得愈來愈靈巧時,頭腦的思維也就會相應的更敏捷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聰明;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創造智慧的工具和鏡子,所以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恰恰是珠心算教學中的算盤能讓兒童雙手通過指尖訓練,達到開發兒童的智力和潛能。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2

隨筆,顧名思義:隨筆一記,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樣,寫作者慣常用各種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是言禁未開之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教學的隨筆,請參考.

不再直接給幼兒餵飯

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一個幼兒因為吃了涼的飯菜而嘔吐。嚇壞的我馬上帶幼兒到洗漱間進行清洗,並告訴了其他的教師,而大家卻覺得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熟視無睹。當時給了我很大的刺激。由於幼兒吃飯比較慢,冬天飯菜沒有吃完就已經冰涼。加之教師不停督促讓幼兒吃乾淨,有的甚至一天吃三頓涼飯。所以我從那時起堅持每個中午晚回家一個小時,對平常吃飯慢的幼兒直接進行餵食。

我以為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去照顧好了孩子,是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做的。殊不知,由於我的餵食而剝奪了幼兒自己進食技能的培養。代勞不是幫助幼兒。

我們老師平時在工作的時候,往往是關心幼兒吃飯的多少,快慢、挑食等問題。很少考慮到幼兒進食時的心情,胃口等。這樣一味的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幼兒,所以才會出現催食、餵食等現象。有時,教師在反覆催食,或著特殊強調照顧時,也會給幼兒小小心靈帶來無形的壓力。進而更加恐懼甚至厭惡吃飯。

對待吃飯慢的,可以先給幼兒少盛,循序漸進。不要刻意的強調或者批評幼兒吃飯慢,少。或者直接代勞,拿過碗勺餵飯。但是我絕不讓幼兒吃涼了的飯菜。飯前食慾的調動,舒適進餐環境的培養,及時的表揚等等方面做足功夫,也會有利於幼兒的進食。看似無所為,其實功效卓著。

孩子是我們的監督者

記得我第一次下幼兒園見習時……

早上,我起了個大早來到幼兒園,跟主班老師打過招呼後,便來到洗手間洗手。這時第一位到園的孩子也來到洗手間洗手,小女孩望著我叫“老師”。“哎”我心裡高興的應著。不一會兒小女孩突然瞪著我說:“鄧老師昨天才說要節約水資源,洗手時不能開那麼大的水,你還開那麼大,哼!”我聽完她的話後又驚又羞地冒一身冷汗。愣了一下後,我連忙整理一下臉部尷尬的表情。蹲下來對孩子說:“不好意思,我昨天沒來聽課,不過謝謝你告訴我,我以後一定注意的。你真聰明,老師說過的話都記著呢!”這時小女孩高興的對我說:“不用謝。”然後蹦蹦跳跳地出去了。真是深受教育啊……在幼兒園裡你的一行一舉都有這麼多的孩子在監督著,可不容得有一絲的錯誤和馬虎啊!

見習生活中,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

不要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

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只可惜太多的家長卻因為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而在有意無意中剝奪了孩子許多成長的機會。比如,生活中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孩子吃的橘子、雞蛋、蘋果、核桃等等,都是父母事先去了皮的,為的是孩子吃起來容易,更不會遇到什麼危險。可是不知道這些父母有沒有意識到,他們在為孩子提供這些方便的同時,不僅剝奪了孩子親手實踐的機會,而且剝奪了孩子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悅,甚至會因此養成孩子害怕挫折、不思進取的不良品性,從而耽誤孩子的一生。

多給孩子講故事

幼兒園的孩子們,大多3-6歲,正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能讓孩子多聽故事,多說兒歌,多朗誦散文,將對孩子以後的口語表達、說話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的孩子年齡不大,但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聽故事。

早上,孩子們到園的時間等等不一,為了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不讓早到的孩子感到無事可幹。每天早上,我都播放故事磁帶或音樂磁帶。我發現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針對孩子們愛聽故事的特點,我將聽故事這一環節穿插在午飯、睡覺前後和放學前,個多月下來,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孩子們在午飯期間邊聽故事,邊做飯前的準備工作,一舉多得。

孩子們從聽的故事中學到了不少的生活常規,自覺性提高了。

孩子們敢大膽舉手講話,並且口語表達能力大幅度提高。

講故事有諸如以上的好處和功效。我們當老師的又何樂而不為呢?

關注每一位幼兒

今天剛走進活動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掉在地上的兩幅畫。通過我的仔細觀察,屬人為破壞。

“一定是維鎮乾的。”我心想。

維鎮是我班年齡最小的孩子,活潑聰明又調皮,類似的事件他幹過不止一次,這次肯定也不例外。

維鎮來園後,我把它摟在懷裡說:“告訴老師,你昨天干了什麼?”“我跟媽媽去姨媽家,跟妹妹玩了。”我這才記起維鎮昨天沒來園。

“老師,這是寒寒弄下來的。”鑫源大聲喊道。

怎麼可能呢?寒寒是個愛靜的.孩子,說話聲音也很小,經常讓人注意不到她的存在。

“真的是你弄下來的嗎?”我問寒寒。她笑眯眯的看著我沒有辯解。“是不是你看到畫太陳舊了,想換張新的?”“不是,我想讓老師叫我的名字。”

原來是這麼回事,每天老師都會表揚很多優秀的孩子,鼓勵一些表現較差的孩子,而寒寒既不優秀,也不頑皮,所以老師極少叫到她的名字,她想用這種方法引起老師的注意。

這件事給了我不小的啟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孩子,讓他們都能享受到老師的關懷和照顧,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對於搶站排頭的孩子我是這樣做的

每次放學,我們班的孩子總喜歡搶佔排頭,喜歡插隊。目的是想跟老師挨的近一點,以“小老師”的身份在前面帶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站隊搶排頭的孩子們越來越多。

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滿足孩子們的心願,我想出了一個辦法。站隊前,我對孩子們說:“請把你們的小手伸出來”。孩子們高興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們身邊,一一和他們拍手,親切地在他們的耳邊說一句:“你的小手真有勁”。或者說:“你的小手熱乎乎的……”孩子們笑了,高興的也在我耳邊說一聲:“你的手也熱乎乎的。”或者說:“你的手和我媽媽的手一樣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隨後孩子們臉上都露出得意和滿足的表情。我說:“站隊吧!”話音剛落,孩子們個個忙著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隊,沒有搶排頭的了。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3

小朋友們非常喜歡活動區的遊戲,尤其是其中的角色遊戲,我認為,角色遊戲,反應的是孩子們最真實、最本真的遊戲狀態,所以,我在小朋友們進行角色遊戲的時候,都會細心地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不僅有趣,而且會很有收穫。

遊戲開始十多分鐘,點心店裡傳來了兩個孩子的爭論聲。“沒有,真的沒有。”“有的,你看這兒就有胡蘿蔔。”“沒有,你看選單上沒有胡蘿蔔面。”“可是你明明有胡蘿蔔啊,為什麼不肯賣。”“可是選單上沒有啊。你看看真的沒有。”

原來是兩個孩子為了一碗“胡蘿蔔面”爭論了起來。小顧客想買一碗胡蘿蔔面,收銀員告訴她沒有,小顧客不服氣,指著儲物架上一籃子的胡蘿蔔提示收銀員“這兒有。”而收銀員堅守自己的“原則”,只要是選單上有的都能買,反之只要是選單上沒有的就不能買。小顧客非常納悶,雖然選單上沒有,但確實有胡蘿蔔,為什麼還不肯賣呢?對此我也感到非常的奇怪,於是介入了兩人中間,對小顧客說:“你先不要著急,我們一起問問收銀員為什麼有蘿蔔還不肯賣?”小顧客接受了我的提議,於是問了收銀員,而收銀員的回答非常簡單:“因為選單上沒有,都不知道多少錢,怎麼賣啊?”原來他不賣是有原因的。

從這樣兩段對話中,我們能夠讀到什麼?

首先,進入中班後,孩子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仍然比較強,爭論源自於各自的堅持,小顧客堅持著自己的需要——“我”要買胡蘿蔔面;而收銀員也堅持著自己的“原則”——選單上沒有“我”不賣。他們的對話其目的不是解決問題,因為還沒有解決問題的意識;他們的對話是為了不斷重複和強調自己的'需要和想法,這也從另一側面說明了他們沒有協商的意識。

其次,材料準備的細節問題,是導致爭論的間接因素。在《指南》和《綱要》中都強調了環境對幼兒發展的重要作用,它的作用既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潛移默化的。在兩個孩子的爭論中,我們不難發現,問題間接來自“環境”——牆上掛著的價目表和櫥櫃上成列的各種食品之間不對應,有的食品沒有標上價格,使收銀員不知道該如何出售。

價目表的制定明確標出了不同物品的價格,便於遊戲中幼兒間的買賣,同時還滲透了點數和計算,對中班的幼兒來說,既有符合其發展水平的可操作的材料,又有拓展其經驗和能力的材料。但同時也侷限了孩子們的自主選擇和決策,他們沒有機會來隨意組合套餐、沒有機會來標定價格,久而久之,使他們在一種墨守成規的情境中游戲,所以導致當遇到價目表上沒有的食品時,他們會束手無策。

這就提醒我們在給孩子們創設遊戲環境、提供材料的時候,一定要給他們自主選擇和決策的機會、權利,讓他們習慣於自己選擇和做出決定,以解決一些問題。

第三,孩子們缺乏解決問題的意識,以及基本的與人協商的方法。這時需要老師的介入,將他們的注意力從爭論引導到想辦法解決問題,再用自己的經驗去影響幼兒,比如可以由收銀員給胡蘿蔔定一個價格。遊戲中,孩子們在老師的建議下參照其它蔬菜的價格自己給胡蘿蔔定價格。可見,對於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們是有能力將這個問題解決得很好的。因此,在日常遊戲的組織中,教師不要過早、過多介入遊戲,有意識的讓孩子們自己將問題暴露出來,並將解決問題的機會留給他們,逐漸萌發解決問題的意識,提高與人協商的能力。

在角色遊戲的指導中,給予幼兒的支援策略是多元的,有環境的、材料的、情境的、語言的,有時甚至需要多媒體。因此,我們不能拘泥於貫用的某一種或幾種,而要根據遊戲中的實際問題靈活運用,關鍵是不能剝奪幼兒的自主權。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4

並不是每個小朋友都會健健康康的,有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小朋友,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產生一些身體上的缺陷,但這並不代表著他們就應該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我們大班有一個小朋友叫涵涵,她天生身體不好,四肢行動不協調,說話不清楚,還常常流口水,很多小朋友都嫌她髒,不喜歡和她玩。

有一次孩子們在戶外玩耍涵涵磕倒了,哇哇大哭,卻沒有一個小朋友願意去扶她,我扶起她後問圍觀的小朋友,“你們為什麼不扶她起來呀?”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她很髒,她流口水…”。總之都不喜歡幫助她。

我當時心裡很難受,現在的孩子怎麼沒有一點同情心呢?於是我回到了教室讓孩子們表演一個小品,名字叫《你想被人幫助嗎》。讓孩子分別表演不同的戶外受傷的情景,在你無助的時候你想得到別人的幫助嗎?每個孩子演了小品都親自感受了在無助時,需要幫助時別人扶起你關心你是如何的欣慰和感激。同時我對孩子們說:“我們班涵涵從小身體不好,需要小朋友的關心和幫助,我們應該積極主動的幫助他,就像我們需要幫助和關心一樣。”孩子們很多就站起來說老師我願意幫助涵涵!其他的小朋友也都說“我也願意幫助她…。

每一個孩子都是善良的,就看我們做老師的如何去引導和教育。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5

今天我和孩子們在講故事《我有多愛你》講著講著,孩子們的情感達到了高潮。“老師,你這麼愛我們,我們也愛你”“老師我愛你,就像媽媽愛我一樣”……,聽到孩子們的這些話語,我激動.我興奮,我和孩子們抱成一團。無意間我發現皓龍孤獨的坐在角落的板凳上向我們張望。皓龍是一個孤獨的孩子,為此我和家長絞盡腦汁,用了不少辦法,但效果不明顯。嘿!辦法有了,和皓龍擁抱,說不準會讓皓龍有所改變。

第一天的擁抱,孩子們用過來了,皓龍在看著我們.第二天的擁抱,皓龍象徵性的和我擁抱了一下.第三天的擁抱,皓龍慢慢地靠近了我.第四天的'擁抱,皓龍主動和我擁抱,有點不自然……慢慢地,皓龍變了,和孩子們打成一片了。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我們老師要學會思考.學會冷靜.學會寬容.學會分享,我們要學會換個角度看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可愛的一面。

世界真的很美.很溫暖,我們不要帶著冷漠的心看生活,我們要學會點燃孩子的激情,那麼我們的世界會因此很精彩的。

我們老師要想走進孩子們的世界,就要學會等待.觀察,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體會到你的關心.愛護,他才會慢慢地開啟心結。

老師們,我們要相信愛是有無窮的力量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