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教學隨筆(集錦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1W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什麼樣的隨筆才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老師教學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老師教學隨筆(集錦15篇)

老師教學隨筆1

9月30日是9月上班的最後一天,28號五班的孩子們拼了命的在20人接力賽中戰勝重點班拿了全年級第一名,不過傷員很是挺多的。

獲勝並不是巧合,在選人的時候,20人本來已經選好了,體育委員大喊一聲:去年我們只差10米的舉例就是年級第一了,你們甘心嗎?

其實在我看來,任何比賽,能拿普通班的第一就已經很滿足了,沒有想要跟重點班的孩子們抗衡,表現優秀就夠了,何必那麼為難自己呢?結果體育委員一句話,激起了全班同學的鬥志,那些成績差但是跑得很快的孩子們紛紛報名參加接力賽,並且有人自願讓出位置,讓跑得快的孩子們上場。

比賽前,我會帶領孩子們一起練習,模擬比賽,分兩隊站位,主要練習遞棒接棒,簡單講解示範後,孩子們自己自發的利用放學時間練習。

週末,年級長髮了一張九年級班級練習接力賽的場景,我當時還想,這個班也太棒了吧,週末還在練習,把圖片發到班級群,班上的孩子紛紛表示很厲害。結果年級長說這是我們班的孩子,我驚訝了好久,原來我們班的孩子這麼優秀。

結果拿了第一名,我也不奇怪,因為我們的孩子練習的時間是最長的,班級配置是最好的,起跑安排的反應最快的孩子,合理安排跑得最快的幾個孩子的位置,而這寫都是孩子們自己安排的。

跑完後,腿疼的好幾位,其中一位小楊同學在跑操的時候坐在了旁邊草地上,沒有跟我打招呼,別的腿疼的孩子能跑的都在跑,不能跑的都在我身邊站著。

小楊同學前幾天主動讓我把他換到了第一桌,後來老師同學都有意見,因為他的目的是為了和第二桌的女生講話。於是早晨把他換到了別的組,結果,沒想到惹火了這個孩子。跑操不說話不理人坐在草地上,我問他是不是不舒服,他沒好氣的說:不是,就是不想跑。我說孩子,我教書這麼多年,沒有這種態度跟我說話的。他說:那我就是第一個。我當時氣得走到一邊冷靜了很久。

我反思這種情況,是什麼地方沒做好,導致這個學生會出現這種行為和語言。應該是感恩教育沒做好吧,這個孩子,我一直對他太好了,他要什麼我給什麼,他想怎樣,只要無傷大雅的我都支援,久而久之,孩子們會認為老師對他好是應該的,一旦不如意,就開始耍小脾氣。我打電話給孩子的家長,說明了這個事情,家長說讓我不要生氣,我說我氣是生氣,但是同時也發現我們的教育出現了問題,是不是平時太慣著孩子了?於是,跟家長溝通了大概半個小時,並且囑咐家長等孩子回家後不要主動問這件事,讓他自己把這件事說出來,先傾聽,再給他講些道理。

另外,對於有喜歡的女孩這樣的事情,讓家長理解,誰都是這樣過來的,只要對青春期孩子的的教育得當,不要控制孩子要跟誰玩不要跟誰玩。讓他學會跟任何人交往,包括好好的跟自己喜歡的人交往,這也是一種社交能力的鍛鍊。

家長表示一定會按照老師說的話去做。

下午,聽班上的`孩子說全班的女生都圍著小楊說他這樣對班主任是不對的,週會課的時候,我收到了小楊滿滿的兩頁道歉信。

今天,孩子說出去練習舞蹈沒有回家,家長打電話詢問,於是跟家長又有一番對話,與家長的溝通非常重要,家長會教孩子,老師就輕鬆好多,所以,希望很多老師也要重視與孩子家長的溝通,孩子出現問題,肯定是家長有問題。

當然,那些特別差的孩子的家長我也交流過,與學習差的孩子一樣,他們幾乎不聽你說話,聽了兩句就不耐煩了,說:等他回來我好好教育他。

有這樣的家長,我就知道這個小孩我不管怎麼努力,都會於事無補,而這樣的孩子有很多,家長有很多,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去和一個根本不想理你的人溝通呢?所以有時不得不承認,語言教育,只對一部分人有用。

老師教學隨筆2

在新課改正在熱烈進行的當前,好多教師每上一課都追求出新、出奇,做了很多精心的準備,稱“花架子”。讓我們每位聽課教師真正領會到了他下的功夫之深,花的時間之多。但每每這個時候也讓我們有種“空”的感覺,學生基本的知識與技能沒有落到實處,一節課之後,需要用幾節課去補習。新課改提倡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某些能力確實得到了提高,但我認為我們也不能忽視學生系統知識的形成,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的.培養必需以具有豐富的知識為前提。

“花架子”應為學生獲取知識服務的,沒有知識作為基礎,“花架子”也只能是空架子。如在三年級“認識幾分之一”的教之前,我就想:這部分的知識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比較抽象,如果我直接告訴學生1/2就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學生們理解起來肯定有困難;如果單純地讓學生動手去折一折,學生也許理解了,但缺少了語言的訓練,對於以後的學習也是不利的。為了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調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我就讓學生用擊掌的方法來表示每個學生分得幾個蘋果,分得幾塊蛋糕,當每個學生不能分到一塊蛋糕,也就不能擊一次掌,學生們正在困惑不解時,我就引出了一個新的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數——分數。

然後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摺一折,找一張紙的1/2,找一根線的1/2等活動讓學生體會、感悟1/2的含義,同時說出自己的想法。這一環節的教學,不僅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了,學生掌握了分數的含義,而且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取知識時,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各種形式的練習,也使學生感悟到每個分數中分子與分母的含義,正符合了新課改的要求,使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

總之,作為戰鬥在第一線的教師,我們既要認真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使自己的頭腦中充滿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同時也應關注學生學習的主體,把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落到實處,真正做到方法與過程、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結合。

老師教學隨筆3

放寒假了,心裡一下感到好輕鬆啊,可以不管班裡孩子的安全了,也不用管他們學不學知識了,不用管他們吃飯多少......,可是沒過幾天心裡突然感到很失落,好象少了很多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心裡越發想念幼兒園裡的孩子,不知道他們在家裡過的怎麼樣?好不好?是不是聽話?家長會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教育嗎?會有孩子偷偷玩火、跑到馬路邊玩耍嗎?會在家打別的小朋友?心經常會被自己嚇的`坐臥不寧,也就越來越盼著快些開學。

開學的第一天,我早早來到幼兒園,站在門口開始接待孩子入園。第一個入園的是最可愛的吳羽欣小朋友,遠遠看到我,臉上就露出了天真的微笑,跑到我的跟前大聲地說:“老師我想你了。”說完就撲到我的懷裡,陸續到園的孩子也圍繞在我的身旁唧唧喳喳的告訴我,自己也想老師了。聽了孩子們的話,我很是幸福。以前自己會經常想,幼兒教師工作累,天天還要為幼兒園的孩子提心吊膽,有時家長不理解老師,偶爾使我對工作產生了怠倦感。可是經過這一個假期,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聽到孩子們這麼溫暖的話語,使我更堅定了做好幼教事業的決心。陸陸續續又來了新小朋友,班裡頓時“沸騰”起來,哭鬧聲不斷剛一下的幸福感也隨著這哭鬧聲消失了。但我堅信孩子們很快就會跟著我一起開心、幸福的玩遊戲、搭積木、畫畫、唱歌、跳舞......

老師教學隨筆4

關於如何輔導國小生寫好作文,我認為要從總體上把握國小生寫作文,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把認識結構作為作文的核心,包括學習知識,觀察積累,記憶儲存,訓練思維,豐富想象,培養情感,鍛鍊意志;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

二、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三、作文大目標的逐年級分解:一年級字詞,二年級句子,三年級片斷,四年級篇章,五年級綜合,六年級提高。

四、樹立大作文觀,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一要注重審題;二要明確寫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選材要有根據;四要講究謀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結構;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標題,作文提綱;六要注重文章寫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語言,用思想調遣語言。

學會五種立意法:以事贊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觸景生情,託物言志。

五、實施五項訓練

根據認識是作文的核心這一原則,圍繞這個發展學生心理機制的核心,紮紮實實地進行了五項訓練:

(一)、字詞訓練。學習掌握大量字詞。掌握運用字詞的金鑰匙:聯絡自己熟悉的事物;聯絡自己生活實際;聯絡自己學會的語言及字詞知識。

運用“十引說”的方法,把字詞學習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十引說”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憑圖學詞;4、組詞擴詞;5、選詞填空;6、詞語搭配;7、調整詞序;8、觸景用詞;9、詞語分類;10、聯詞成句。豐富了說話訓練內容,使自己積累大量會說會用的字詞,為寫作文打下堅實基礎。

(二)、句子訓練。只要是一個句子,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說的人、事、物、景,二是說目的。可有些教師指導學生說一句話時,沒有很好憑藉圖畫和事物,認真教學生觀察、認識、分析、表達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張圖或一事物讓學生說寫一句話,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要說寫一句話,怎樣說寫一句話,說寫一句什麼句型、什麼句式的話,導致作文中語調單一、呆板、不活潑生動。可以改讓學生憑圖、看物、對話、練習說寫一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話,四種句型,九種句式的話。學生才會在作文中運用不同句型、句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態度、目的。

(三)、段的訓練。結合八種段式:以事物發展為序段,時間先後為序段,空間變換為序段,總述、分述結構段,因果段、轉折段,遞進段,並列段。以此認識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規律。不論哪種段式,都是記敘事物的發展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即段的內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話一樣,也是對人、事、物、景的敘述,也是表達一個意思。只不過是把一句話進一步說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訓練。篇是由段組成的。通過對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定法、用語的知識與方法,通過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表達方法,文章開頭與結尾、過渡與呼應方法,各種文章體裁的知識與方法。學會寫中心明確,意思完整,詳略得當的記敘文和應用文。

(五)、生活現場訓練。採用生活現場訓練,更好地體會“從內容入手”寫作文。通過各種作文教學活動,如“確定中心討論會”、“選材討論會”、“作文會診會”、“小諸葛審題會”、“妙用詞語比賽會”,從活動中生動具體地學到作文知識與寫作文的方法。另外,還可開展各種校內外活動,如跳繩、拔河、踢毽、球類、背書比賽,從而學會如何寫比賽作文;開展校內外義務勞動,學會如何寫勞動場面;舉行詩歌朗誦、講演會,學會如何寫會議場面及會議上的見聞;通過參觀訪問,瀏覽名勝古蹟,學會如何寫參觀訪問記、遊記。學習觀察方法,留心周圍的事物、事件,“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通過現場生活作文,進一步認識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從而學會寫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養良好的文風。 實行“互評互改”,培養學生思維獨立性和創造性。學生作文寫好後,組織在小組內講評。先學習別人作文的優點,再用批評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點,並指出改進意見。在此基礎上重新再寫,從而使學生每寫一篇都有收穫。

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

“寫誠實的自己的話”是老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的。旨在營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謂“自主”就是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讓學生無拘無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寫作。“自主”作文就是“言為心聲”,率性而為,展現自我的風采,體現鮮明的個性。

應當脫離作文教學的陳舊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自主”狀態下寫作,褪去矯揉造作、模仿穿鑿,賦予其鮮活的'想象力,豐富的創造力,等待收穫的將是繽紛的色彩,清新的果實和勃勃的生機。

寫作時,課堂上常發生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文思枯竭,三言兩語就把要說的傾倒完了,乾乾癟癟;有的學生卻思緒綿綿,腦子裡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瀾起伏,筆下洋洋灑灑。究其原因,與寫作材料充足與否當然有密切關係,然而,切不可忽視另一重要因素,即想象力發揮得如何。

根據近代腦生理的研究,人的大腦可分為四個功能部位,即感受部位、判斷部位、儲存部位和想象部位。就多數人而言,前三個部位注意開發,想象部位比較忽視。據研究測試,一般人只用了自身想象力的15%,潛力很大。學寫作,就要重視想象力的發展。人們說,科學是從想象開始的,如果人們不幻想能像烏一樣飛,像魚一樣遊,哪來今日的飛機、潛艇?寫文章也一樣,發揮想象力,讓思想插上雙翅飛翔,就能上下求索,神遊八荒,獲得十分豐富的寫作材料。

開展想象應選擇不定向的、跳躍式的、自由自在的方式,也就是浮想聯翩,不受限制地思考。一般地說,人們思考問題常常是按一定的常規、一定的角度進行,思維的範圍比較窄,而想象卻不是按部就班地思考,是不受任何拘束放開來想,思維充分發散。思維發散,頭腦中就能形成許多從來沒見過的事物形象,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

寫作文常犯的簡單錯誤

國小生寫作文,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作文偏題或離題。

另一個常見的毛病是文筆不好,詞彙不夠,如果再加上內容“天馬行空”,胡亂寫一篇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或搗蛋、有負面影響的作文,那可就慘了。

幾個原因:

(1)選材不恰當:尤其是看圖作文,沒有照圖片發揮,而是任意“創作”。

(2)詞彙不夠:形容“開心”的事,通篇都是“開心”,沒有別的形容詞;

(3)句子不通順:尤其是英語式華語,例如“小麗掉了課本”(正確是“小麗的課本掉了”)。

(4)構思不完整、詳略不當:開頭寫了一大半,來到主題中心思想時卻兩句話帶過,結尾更是草草了事,犯了主題不突出的毛病。

(5)觀察力不夠,描寫不深入:例如描寫弟弟頑皮,沒有舉例具體說明。

國小作文:看圖作文最容易

竅門:依照個別的圖片造句,然後將個別圖片的造句串連起來,加上一些連貫詞彙、描寫和形容詞等,便能達到基本要求。

中學作文:敘述文最易掌握

竅門:先不要考慮、擔憂字數,一口氣把一個人(例如我敬愛的人)、一件事(例如我難忘的事)描述和交待清楚,只要達到文字通順就可及格;如在內容及技巧上下功夫,還可拿高分。

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包括抓不到重點、詞彙不夠、題材不夠、聯想力差等。應多加練習。

家長的鼓勵很重要,並且要給孩子正確的資訊:“只要肯學,我一定能學好作文”,那麼學作文的過程,必能勝任愉快。

寫作文最頭痛的學生如何寫作文

不少學生反映,對寫作文很苦惱。有的同學說:“面對老師佈置的作文題,常常兩節課時間都過去了,還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下面這篇文章對這些同學或許會有幫助。

我是去年9月份進入中學大門的,在此以前,我就十分怕寫作文,從三年級到國小畢業,幾乎沒寫過一篇像樣的作文。我們這兒升中學不考試,假如要考試的話,我想就憑寫作文這一條,我就不可能坐在中學的教室裡。

上了中學以後,我仍然不會寫作文,是語文老師給講的一個故事啟發了我,我慢慢懂得了怎樣才能寫出一篇作文來。老師講的故事是這樣的:

全國著名教師魏書生新接的一個國中班集體中,有一個學生說他不會寫作文,魏老師就問他:“會不會寫一句話?”他說:“這個行。”魏老師說,那你的作文就寫一句話吧。於是這位學生的第一篇作文只有一句話:“今天開學了。”到第二次作文的時候,魏老師對這位同學說:“這次作文能不能寫兩句話?”那位同學爽快地答應了。

就這樣,從一句話作文開始,再到兩句話、三句話……這位同學終於學會了作文。

我的情況與這位同學太相似了,我為什麼不能像他那樣從一句話作文開始呢?為了讓自己進步得更快一些,我決定縮短週期,也先從寫一句話練起,然後寫兩句、三句……過了一段時間,我的作文已經逐漸成“篇”了,或者說,已經基本上有了文章的樣子。

記得我寫的第一句話是:“從今天起我要學習寫作文了。”第二天,我又在這句話的後頭加了一句話:“我相信我能寫好。”說來也怪,似乎每次寫都有一句話,後來就不再只多寫一句了,有了更多的話要寫。我發現,一篇作文也就是六七十句話,把自己看到的、經歷過的事寫出來,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老師很驚奇我的進步,許多和我一樣不會寫作文的同學也向我討教作文經驗,我說:“先從寫一句話開始,這就是經驗。”

今年5月份,我的一篇習作被校文學社採用,我的信心更足了,我覺得自己與去年相比,有了一個大變化,我也能成為一塊寫作文的料。

可見,要學好作文,寫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一定需要平時的積累。

老師教學隨筆5

語文實踐性很強,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生的學習資源和實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而小語課文文質兼美,內涵豐富,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造精神。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覺得結合具體文字精心設計一些學生體驗性活動,讓其參與合作,交流學習,教學效果更好,下面就此略談幾點做法:

一、回憶往事,重新體驗。

小語文字中有不少細節令人動情,比如“淚水”、“掌聲”、“讚歎”,甚至富有哲理的“話語”等等,就此可引導學生對親身經歷的回憶,讓學生重新體驗,與文字、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同樣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比如學習《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眼眶”和《愛之鏈》“女店主不禁潸然淚下”時,教者可扣緊這兒的“淚水”巧妙地設計:“同學們,你流過淚嗎?先回想一下,再說說你當時流淚的情形,想想為什麼事流淚,那時你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在小組討論交流中,學生進一步明白了“淚水”有悲歡離合之分,也有酸甜苦辣之分,而文中這兩處的“淚水”卻不同尋常,兩者同樣具有感激之情,不同的是前者悲憤,後者欣慰。再如《鞋匠的兒子》中“林肯流下了眼淚,所有的嘲笑聲全都化成了讚歎的掌聲”,《裝滿昆蟲的'衣袋》中“法布林難過極了,眼淚刷刷地往下掉……”,《詹天佑》中“許多到中國來的遊覽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讚歎不已”,以及《輪椅上的霍金》中“心靈震顫之餘,掌聲雷動”,《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中“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等文字,同樣是讓學生重新體驗的優質資源。教者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二、課堂表演,身臨其境。

小語文字中還有許多鮮活資源,如“對話”、連續的“動作”等等,教者可加工整理改編成劇本或直接使用,而後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並配合適的音樂,學生不僅身臨其境,而且在演出提升了認識和感悟。比如,學習《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中埃斯內爾和學生為肖邦送行時的“叮囑”和“送禮”的細節,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道具“銀盃和泥土”,然後組織學生自選角色,組內搭檔,全班交流演出,學生在深情的表演中體驗著依依不捨的濃濃師生情誼和愛國熱情。

又如學習《負荊請罪》時,教者讓每個小組每個組員,有感情地讀通全文,揣摩“廉頗、藺相如、韓勃”三人物的不同個性和心理,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課後排練,課上匯演。學生演出時入情入境,用自己的聲態、體態、神態、動態再現當時“藺相如寬容大度、深明大義、顧全大局,以國家為重的大人風度,廉頗狹小的嫉妒心胸、知錯就改的形象,以及門客韓勃疑惑不解、若有所悟的神情”。

再如學習《船長》一文中簡短有力的對話,可讓小組在表演朗讀中體驗“險情危急”,搶險刻不容緩,從而領會飽經風霜的船長:遇難不慌,機智果斷;忠於職守,履行人道,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偉大精神。還可以根據古詩《示兒》和《冬夜讀書示子聿》的文字,改編成小劇本後,讓小組每個學生都演一演,詩人的心思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對於小語課文中的一個微笑,一個姿勢,一聲安慰等文字,都不容忽視,都值得教者借題發揮。

三、走進社會,釋放真情。

課堂是學生語文實踐的小舞臺,社會則是學生實踐的大舞臺。課堂鍛鍊則是學生步入社會的階梯,向人間釋放真情的源泉和動力。學完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組課文《負荊請罪》《最後的姿勢》《船長》《愛之鏈》後,學生的心靈深受優秀人物的薰陶,懂得了人生最偉大的價值應當“熱愛國家,珍愛生命,關愛他人,同情弱者”。於是組織全班學生討論:“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社群,我們的社會,誰是弱者,誰最需要幫助,我們應當怎樣及時給予無私的幫助?”同學們暢所欲言。接著教者就佈置學生按照各自的方法,可以個人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走進我們所生活的社群,看看我們的身邊有沒有你說的那種物件,真心誠意地持續關心下去,你一定會感到無限快樂。讓我們把愛灑向人間,讓真情盛放社會,學生在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中,自然會達到很高的精神世界。

其實,我們的國小語文課本中大到每篇文章,小到每個標點符號,都值得我們每一位國文老師反覆研讀、仔細推敲,這都是生成“體驗活動”的上好資源。

老師教學隨筆6

我們這學期常規督查,改變以往的形式,我們對城區學校讓鄉鎮教師聽課、對於鄉鎮學校我們採取送教送培的形式,我們首先去城區學校,聽骨幹、名師的示範課,鄉鎮教師聽課、交流,現在各校都已經進行第一輪複習,我們聽的都是複習課,經過幾個學校的送教送培活動,對我的感受頗深。

一、重基礎知識複習、缺少能力轉化。

對於基礎知識的複習,一部分教師採取,梳理課本知識,複習基本概念、公式、原理,一節課複習一章內容,課堂容量大,教師講的多,學生主體性不強,純知識,沒有聯絡會考考點、題型進行訓練,教師面面俱到,但學生處於被動的接受,有大部分學生不能與教師同步,教師只是完成任務,而沒有落實到學生身上。另一部分教師,對照複習資料,明確考點,讓學生完成基礎知識,能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能與教師交流互動,採用多媒體教學,課堂容量大,能將課本中的插圖、圖表講解詳細,能結合會考題型分析解題思路、規範學生的解題步驟。課堂上還是以講為主,學生鞏固練習少,聽會了,但到實際中,動手能力太差,答題不規範,多媒體雖然容量大,表格清晰,但過後,學生一片空白。

二、研究考點少,題型訓練少。

教師只複習課本,沒有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學生只記往公式,但不會靈活運用。這就要求教師多研究近幾年的會考題,各章所佔的比例、題型,以何種方式出題,複習才有針對性。我認為基礎知識可以讓學生提前整理、記憶,教師梳理題型,講練結合。學生考試拿不到高分,主要訓練太少,看到題無從下手。學生手中每科一套資料,上課講,課後練的題型少,教師每天應根據學生實際,分層次佈置作業,檢查落實要到位,糾錯到位,不留死角,讓學生考試拿到該得到的分值。

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調研發現許多問題,經過反思提出復課的一點建議:

1、在一輪複習中要夯實基礎,強化記憶,記住基本的公式,掌握基礎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

2、教師要勤思考,通過大量的做題,發現問題,通過講評,指導方法,通過不斷的研究,分層次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提高複習效率。

3、精講精練,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大量練習”是相對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練。而是有針對性的、典型性、層次性、切中要害的強化練習。

4、教師要重教學過程,研讀會考說明。把課堂落實,把學生完成的作業落實。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嘴的習慣,讓學生多聽、多看、多做。

今年時間緊、複習時間短,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到過的幾所學校都說,沒有二輪、三輪複習,基礎知識複習後,就進行練考。在練考中要求教師模擬題要切近會考題型、題量的多少,低、中、高檔題的比例,總體難度的控制要切近會考題。評分時要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錯了的題儘量不得分,讓苛刻的評分教育學生,既然會就不要失分。教師要善於統計分析學生失分情況,這是課堂講評內容的主要依據,歸納學生知識的遺漏點,為查漏補缺積累素材,找出問題的癥結,講評課才有實效性、針對性。講後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糾錯和消化時間。教師講過的內容,學生要整理下來;學生要進行錯題糾錯,強化相關的基礎知識再記憶、再鞏固。教師要充分利用時間,解決個別學生的個別問題。會考臨近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進行心理調整,讓每一位學生都滿懷信心地去參加會考,這是每位教師的責任,也是學生取得成績的關鍵。

老師教學隨筆7

大家知道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快樂?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能真正回答的朋友,並不是很多的。現在的兒童教育,對孩子的“約束”過多,什麼都按照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你想,一個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成長,他們會快樂嗎?如果一個孩子不能快樂,其教育一定是失敗的,如果孩子在學校學習不快樂,那學校教育更失敗。

一所農村學校,不僅想著讓學生考出高分,還想著讓學生“學會學習”;一所農村學校,不僅想著讓教師留下來待得住,更讓教師在這裡找到了工作激情,學會了研究;一所農村學校,不滿足於四平八穩地維持現狀,而是朝自己“動刀”,用改革贏得發展先機……在很多人為農村學校如何脫困這個複雜的問題而困擾時,河南省禹州市山林學校用自己20年的探索,給出了另一種答案。

正如文中所說,現在不少學生有著“一說回家就歡天喜地,一說上學就垂頭喪氣”的尷尬現狀。

究其原因就是我們的教育沒有從學生出發,沒有讓學生得到真正的快樂。而山林學校的做法,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展示、主動講解、主動分享,在這樣的參與、展示、分享中,體驗了學習的快樂,也得到了上學的快樂。他們一樣遇到過課改困局:進度緩慢、分組學習效果不佳等問題,但他們沒有退縮,而是堅決實驗、堅決改革。

破解的良方就是相信學生、依靠學生、放手課堂。有了以人為本的課堂,便有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收穫了課改,更收穫了質量。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是盡善盡美的`,只有不斷創新,才會富有活力,才會更遠更久。”年近七旬的王山林依然對教學充滿著探索的熱情和興趣。

透過山林學校的鄉村教育路,他們所堅守的正是打造適合學生的課堂、適合學生的管理、適合學生的教育,只有從學生角度研究課堂、推進課改,讓學生自己學習,主動合作、展示、交流,主動參與管理,久而久之就會享有學習的快樂、入學的快樂。讓學生在學校感受學習的快樂,學習的不僅是知識,更多的是在這裡收穫幸福。

老師教學隨筆8

記得是這樣一道練習題:從小兔家走50米經過廣場再走90米到學校,從小兔家走60米經過商場再走70米到學校;比較這兩條路怎樣走比較近?

在處理練習題時,學生做的方法很多,為了不打消他們的積極性我讓學生一一上臺展示:

有的學生做出了:60+70=130米 ,50+90=140米,130 ﹤ 140,所以小兔走商場這條路近。

有的學生只觀察就找到了答案:60比50多10米,而70比90少20米,所以小兔走商場這條路近。

一個平時不愛表現自己的學生只用一個式子便說明了:50+70﹤50+90,所以小兔走商場這條路近。

學生們不由自主地為建波鼓起掌來,有的還朝他豎起大拇指!

就這一道練習題從此改變了他,課上回答問題積極了,活躍了;作業書寫也變得漂亮了,同學們再也不說他“啞巴木偶”了。如此大的改變讓我體會頗深:

僅僅一道小小的練習題讓建波在同學們心中刮目相看,是這道練習題改變了他的學習生活,也許他有可能成為一位數學家;是啊,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微笑的.笑臉,一個溫柔的動作,一個小小的獎勵都有可能改變他們的想法、做法,讓他們體會到愛時時存在,覺得自己也很了不起!

僅僅一道練習題讓我發現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多走近他們,多表揚他們,讓他們的才智能夠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零距離的師生關係為學生建立了一個自由發展的平臺,合作伙伴的默契使學生的解題方式、思維、視野開闊,相信在自由的空間裡有了興趣作“調味劑”學生們會更加可愛!

老師教學隨筆9

每次放學,我們班的孩子總喜歡搶佔排頭,喜歡插隊。目的是想跟老師挨的近一點,以“小老師”的身份在前面帶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站隊搶排頭的孩子們越來越多。

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滿足孩子們的心願,我想出了一個辦法。站隊前,我對孩子們說:“請把你們的`小手伸出來”。孩子們高興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們身邊,一一和他們拍手,親切地在他們的耳邊說一句:“你的小手真有勁”。或者說:“你的小手熱乎乎的……”孩子們笑了,高興的也在我耳邊說一聲:“你的手也熱乎乎的。”或者說:“你的手和我媽媽的手一樣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隨後孩子們臉上都露出得意和滿足的表情。我說:“站隊吧!”話音剛落,孩子們個個忙著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隊,沒有搶排頭的了。

小班老師教學反思隨筆【7】

和以往一樣,我認真地備著課,許老師拿著綢帶帶著孩子們出去上健康課去了,孩子們手裡拿著綢帶開心地唱呀跳呀跑呀,一番很熱鬧的場景,許老師和孩子們們也時不時地玩耍著,感覺很開心。過了不一會兒,就在我專心寫著字時,一陣急促的跑步聲朝我而來,我轉頭一看是許老師,一聽她的語無倫次的聲音,很嚴肅很緊張,我趕忙問:“出了什麼事?”她說孩子磕掉牙了,快!快……我一聽,嚇了一跳,怎麼會呢?出去的時候還好好的啊!容不得我多想,三步並作兩步,急切地跑了出去。只見那個小朋友的嘴裡嘴邊上全是血。這時孩子嚇得已經哭了起來,我親切的對她說:“別害怕,讓老師看一看”,我趕緊從口袋裡掏出手絹給孩子擦起來,一看孩子的當門牙磕掉了,血不停地往外流,於是我和許老師趕緊抱著她上了醫院。來到醫院後孩子的情緒漸漸地穩定了下來,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我們。經過醫生的處理,血總算止住了。

針對上課這一突發事件,我們特意對孩子們進行了一次安全教育,並讓那個孩子把她當時的感受給大家講述了一遍。

就這件事我也作了小結:上健康課之前老師必須首先向孩子們強調一定要注意安全,對於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一定要多長一隻眼睛。我們要時時刻刻的提醒小朋友注意安全事項,時刻觀察幼兒的行為。除了這些還不夠,並請家長一起跟我們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我們和家長共同努力,讓孩子們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識,今後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讓我們的小朋友健康快樂地成長。

老師教學隨筆10

記得我第一次下幼兒園見習時……

早上,我起了個大早來到幼兒園,跟主班老師打過招呼後,便來到洗手間洗手。這時第一位到園的孩子也來到洗手間洗手,小女孩望著我叫“老師”。“哎”我心裡高興的應著。不一會兒小女孩突然瞪著我說:“鄧老師昨天才說要節約水資源,洗手時不能開那麼大的水,你還開那麼大,哼!”我聽完她的話後又驚又羞地冒一身冷汗。愣了一下後,我連忙整理一下臉部尷尬的表情。蹲下來對孩子說:“不好意思,我昨天沒來聽課,不過謝謝你告訴我,我以後一定注意的。你真聰明,老師說過的話都記著呢!”這時小女孩高興的.對我說:“不用謝。”然後蹦蹦跳跳地出去了。真是深受教育啊……在幼兒園裡你的一行一舉都有這麼多的孩子在監督著,可不容得有一絲的錯誤和馬虎啊!

見習生活中,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

老師教學隨筆11

記得有個學生曾在作文中寫道:“看著窗外幾個小朋友玩耍的情景,聽著他們動聽無邪的歡笑聲,我的心也早已飛到了窗外……可我低頭看見桌上那堆還沒有完成的作業,我的心一陣刺痛。我何時才能像這幾個小朋友一樣,快樂地沒有負擔地玩耍?”這是一個優秀學生心底的呼喚!

再看看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吧,聽聽他們的心聲:“有一次,我們課外活動時間,全班同學排好了隊正準備到操場上去玩,忽然,我聽到了老師叫我的聲音‘陸洪超,到辦公室裡來訂正試卷!’聽到這個聲音,我快樂的心情一下子沒有了,有的只是難過……我多麼想玩上一段時間呀!”

“聽到老師讓我去辦公室做作業的聲音,我的`身體一陣發麻,眉頭馬上皺了起來,心情一下子變得煩躁起來……我蒼蒼涼涼地走進教室,眼含熱淚,一本一本地拿出所要做的作業,又擦乾眼淚,往辦公室的方向跑去……為什麼不讓我上體育課呀?”

“因為我學習不好,爸爸媽媽規定:電腦不能玩,電視不能看,只能在家學習,還幫我買了課課通、AB卷、課外書……讓我做完老師的作業就看課外書。我像關在籠子裡的小鳥,沒有自由,什麼時候我才能自由呢?童年應該是快樂的,而不是痛苦的……”

…………

這些是很多孩子的心聲,由此看來,現在孩子們的童年生活是多麼不愉快呀!有來自老師的壓力,有來自父母的壓力,有來自社會的壓力。

我們身邊的許多父母總是把愛學習、成績好的孩子當作榜樣,當作自豪去到處炫耀。有些父母和老師看到孩子玩就覺得不可原諒,看到孩子玩就訓斥,甚至孩子去廁所都要讓孩子背單詞,他們認為所有的時間都坐在書桌前學習才是好孩子,將來才會有出息,才能成功。

想想我們身邊有多少朋友在替孩子做主,當孩子積極參與學校的活動時,只有與學習掛鉤的才會支援,與學習“不沾邊”的事從來都不讓孩子摻和,怕孩子耽誤學習,說孩子搞“閒白兒”,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不辭辛苦地與孩子奔波在學習的路上……

我兒子上一年級了,說實在的,我真的很不願意讓他進入這個像囚籠似的學習圈,因為一旦進入這個圈子,就會變成學習的機器,完全沒有了自我。新世紀,我們需要的是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不是考試的機器,不是隻會念書的書呆子。

記得我小時候也很愛玩,一有時間便和村上的小夥伴滿村子跑,燒家家、挖草根、拔毛針、捕蟬、捉魚……什麼都玩,現在想想,很多都成了美好的回憶。我們的童年時代比起現在的這些孩子,是多麼幸福和快樂呀!我們也學習的,但感覺那時並沒有把學習當負擔,邊學邊玩,非常充實。

有時想想,難道我們非要讓孩子在求學的路上去承受那12年的“苦”與“累”?難道我們非要讓孩子從此失去童年的天真與快樂?難道我們非要讓孩子對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一片空白?看看現在的孩子們,他(她)們的人生的閱歷,完全是別人印寫在書本里的,這對社會、對他們自己的健康成長,有好處嗎?

我想另闢溪徑,走一條能讓孩子開心、快樂、不枉活一回的人生年青之路。所以,我呼籲:我們要把信任還給孩子,把時間留給孩子,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老師教學隨筆12

新教材的推廣使用,宣告舊教材退出歷史舞臺,然而,有些教師並沒有走出舊教材的陰影。在備課時,看完新教材看舊教材,新舊教材輪番轟炸。一顆心亡命於新舊兩條路上,太辛苦了!

問其故,方得之。新教材的文字說明部分太少了,講課時無話可說,只得從舊教材中獲得一點談資。

新舊教材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構建理論。舊教材立足於教師的怎麼教,新教材立足學生怎麼學。新舊教材的教學理念是不一樣的。這種做法就是穿新鞋走舊路,無論你走得多麼精彩,也走不出傳統教育的天地。

既然素質教育是學生積極參與的教育,我們為何不把學生怎樣配合教師活動想一想呢?一味的回頭看舊教材能得到什麼呢?要想讓學生積極參與,首先要讓學生感興趣,這樣就要求每一位教師在備課時,把自己當成一名學生去咀嚼新教材。例如在講《海陸變遷》這節時,為了增加學生興趣,把兩張質地不同的白紙和有圖案的紙,一張剪成非洲的形狀,一張剪成南美洲的形狀,拼合在一起說明兩者之間的聯絡。同學們回答這個問題非常活躍,得到一個普遍的看法:這是一種巧合。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出結論是巧合就夠了。然後把書中的三十三頁撕下來,再從中間撕開。提問學生假如你沒看見我從中間撕開,你憑什麼能判斷出這兩張紙原本是一體的?有的`學生說撕開的兩部分圖殘缺,拼合在一起是一副完整的圖畫。這些都能說明撕開的兩部分原來是一體的。接著讓學生讀活動中的圖(拼合大陸幾種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學生很容易接受非洲和南美洲原來是一體,後來由於地殼變遷而分離的觀念。課後我曾比較一下,做過“一拼一撕”的班級的學生參與數遠遠大於沒有做過的學生數。這“一拼一撕”也正是我在備課時反覆斟酌的舉措。

所以說,只有教師在備課時感到有興趣,才能在課堂上讓學生學得有興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自己在備課時覺得無味,在課堂上學生也一定厭煩,他們的積極性從哪裡來呢?為什麼有些教師在講課時學生能時入夢鄉?為什麼有些教師在講課時學生的每一個細胞都亢奮呢?難道這不值得我們每個從教人員思考嗎?

新教材有許多創新之處,這是舊教材無法比擬的,希望我們從事地理教學的教師,把我們的精力集中在新教材上,用新理念武裝我們的頭腦,充分研究新教材創意,圓滿完成新形勢下的教學任務。

老師教學隨筆13

一、數學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侷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複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

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為“經驗型”的,認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傳遞的資訊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這會社會閱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

二、理智型的`教學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

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 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係的等方面去展開。

簡言之,教師面對數學概念,應當學會數學的思考――為學生準備數學,即解數學的產生、發展與形成的過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釋概念。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著“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裡“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要想多“製造”一些供課後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願呢?

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學生受到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己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但並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老師教學隨筆14

今天中午我給孩子們分飯時發現林林小朋友的桌子上劃有很多的彩筆色,我沒有立即發火,裝作沒看見。等孩子們吃完飯後,我說:“今天吃飯時,小朋友們表現的都很棒,不但碗裡的飯吃的很乾淨,而且很講衛生。”孩子們聽了我的話顯得很高興。我繼續說:“可是,有一個好朋友卻高興不起來,我聽見它在偷偷地哭。”孩子們聽了我的話,你看我,我看你。我說:“我聽見小桌子的哭聲了,它說小朋友們不愛護它,它幫助小朋友們學習、吃飯、寫字,有的小朋友卻在它身上亂寫亂畫,小朋友們都愛講衛生,它也愛講衛生。”聽完我說的話,我發現林林不好意思了,他趕緊找來抹布邊擦邊難為情的說:“老師,我再也不畫桌子上了。”我和孩子們都為他鼓掌。

面對孩子的`錯誤,尤其是反覆強調過的,教師往往會不冷靜。這樣,不僅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而且會教會孩子處理問題的不良方法。因此,教師應利用巧辦法來處理,這樣效果更好。

老師教學隨筆15

這天區角活動,孩子們選取自己喜歡的區域,只見平時不太喜歡畫畫的雨桐居然選取了畫畫,好奇心驅使我走到了他身邊,只見他正用紅色的蠟筆畫著一個個封閉的圓,邊畫邊說道:“這是小魚吹出來的泡泡。”看見我立刻請求道:“老師,你能幫我畫一條小魚嗎?”我趕緊說道:“好啊。”我就在他畫的一個個泡泡旁邊畫了一條小魚兒。他看著畫好的'小魚:“老師,我還要許多泡泡和水裡的小草呢。”我鼓勵道:“雨桐,你這天真棒!”他高興地點點頭又開始畫了起來。我真為雨桐這天的表現高興。轉身去別的區域觀察。等我再次回來看雨桐時,傻眼了,只見那張畫已經變得面目全非,縱橫交錯的黑線條塗滿了整張紙,剛才的畫面全給弄壞了,我有點生氣地問道:“你怎樣畫成這樣啊?”他輕輕地說道:“大風來了,下起了大雨,魚兒都沉到海底看不見了。”我聽了趕緊說:“原先是這樣啊,老師錯怪你了。”

雨桐的畫雖然看起來不是很好,能夠說是很亂,但作為小班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在畫面中也表現出了情感,發揮了想象力。因此,無論畫成什麼樣貌,都不失為一幅好畫,老師不應去責備,而應去觀察瞭解。幸虧老師能及時發現問題了解狀況,才使得還幼小的心靈沒被傷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