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老師教學隨筆(合集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4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老師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老師教學隨筆(合集15篇)

數學老師教學隨筆1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怎樣才能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為學生的能動活動?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如何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怎樣才能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而且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

要做好以上這些問題,我認為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為此,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

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敘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人與人、前輩與後代、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裡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路,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了。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為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瞭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國小數學教育任務。

數學老師教學隨筆2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從師範院校畢業的我當數學教師將近四年了,可我總覺得時間彷彿就在昨天,細細想來,是酸甜苦辣,五味雜陳。雖然普希金曾說過: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在這四年的教學生涯中我學到的東西很多,收穫很多,發生的事情也很多,同時自己在經歷中也成長了很多。每每回想起發生在課堂上的事,事情雖小,但總不由得讓我感慨萬千。

記得那天,我正在津津有味的上數學課,距離下課還有五分鐘時,突然聽見坐在後排的一位學生拿出自己脖子上帶的`小口琴吹了一下,我停了下來並問全班學生:“是誰吹的?跟別人發出來的聲音怎麼不一樣?”大家的目光一致投向了他,這個孩子的第一反應是特別尷尬,當時我並沒有立即將其口琴沒收批評他而是讓他拿著手中的口琴讓他到講臺上給全班同學展示一下,當其他學生都坐好準備聽時,他突然臉紅了起來並且哭了,不好意思給大家展示。下課鈴聲響後,他站在我旁邊小聲的說:“軒老師,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會把它拿出來在課堂上吹了,對不起”,看到孩子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原諒了他並給他說了一句話:“這個小口琴你還拿著,沒事可以吹吹,但是要選對時間去吹”。他點了點頭,把自己的口琴收了起來並擦了擦眼淚。

事情就這樣過去了,印在了我的腦海裡,也是一次難忘的回憶。在以後的數學課上我發現這個孩子聽課更加認真了起來,發言也比以前積極了很多。我拯救了一個孩子不好的習慣。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直在盡著做老師的責任,回顧自己的工作經歷,我喜歡跟孩子們在一起學習玩耍,總覺得跟孩子們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彷彿看到了童年時的自己。不管怎樣,既然選擇了做教師,就要時刻謹記“責任”二字,把愛和教育儘自己最大努力傳遞給每一位學生。

數學老師教學隨筆3

今天,又到了我上學校的公開課,按照進度我剛好上到《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這個內容,這個內容很簡單,知識較少。還有,我已經拿五(6)班的同學試講,感覺不錯。對於自己的班,我信心十足。

上課伊始,同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過生日嗎?”“有。”“高興嗎?”“你們是怎樣過的?”滿懷希望等待像6班一樣踴躍的回答,結果是四五個回答,再問,沉悶。自己也納悶:怎麼會這樣。教學過程,也只是這幾個在回答,與試講效果,自己的期望差距太大。當教到算理的.時候,問了半天,才有兩三個舉手,回答也沒那麼流利,下面的同學也沒有反應,與試講時,一個同學回答,所有的同學都集中聽,積極的補充,不斷思考,一邊點頭。教完新知識,心想:待會練習會有多少同學不會。

練習中:巡視檢查,效果卻與預想的截然不同,很多同學都會做,與試講的效果是一樣的。為什麼會這樣,同樣的內容,五(6)班的同學那麼認真聽講,是不是他們對我這個新面孔新奇,對我的教學模式好奇?而我們班已經適應了我,還是心理面有畏懼?或者這個內容簡單,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掌握?

通過這節課,我覺得在教學中內容簡單且少的,應放手給學生,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探究、然後學生自己歸納、補充、完善所要掌握的知識。

數學老師教學隨筆4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絡,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動手實踐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在這一動態的認知活動中,它既滿足了國小生好奇、好動、好表現等心理特點,又可以集中注意,激發動機。使學生在自己的創造中親身體驗成功的喜悅,達到真正的理解。動手實踐活動就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戰線,也是學生主動發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動手實踐的'數學課堂將成為學生探索的樂園、創新的搖籃。數感的培養離不開動手實踐。有效的動手實踐,有助於學生正確、深刻地理解數的意義。在“認識11-20各數”時,教師先組織學生擺12根小棒,同時思考:怎麼擺酒能一下子看出小棒的根數?有的學生2根2根地擺,與的學生5根5根地擺,還有的聯絡認識10時形成的經驗,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把剩下的2根放在旁邊。學生通過比較,得出最後一種方法可以一下子看出12根,初步感受了技術單位“十”的作用。在繼續操作小棒表示幾個十幾的數後,教師又讓學生觀察擺出的小棒,說說發現了什麼,使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到十幾的數都是有“1個十和幾個1”組成,理解十幾的意義。在計算教學中,也是先讓學生操作,直觀地感受計算方法,進而再將演算法加以抽象。直觀的操作能使學生獲得對數和運算的感性體驗,因而對數感的形成有積極的意義。

數學老師教學隨筆5

記得在多次的教研活動中,張老師在給我們數學老師講座的時候,都強調在數學課開始中,一定要注重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儘管很多數學知識可以直接告訴她結果,告訴他這樣的題目就這麼做,不用問為什麼。但是在數學課的教學中,不少"優生"經常在基礎知識上出錯,開放性、應用性問題無從尋找破題思路,而一經教師提示,他們會作出恍然大悟的表情,這種狀況時常發生。這實際上是忽視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造成的,所以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無論對於優生還是差生,都是如此的重要,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知識的遷移、思維的發散注重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是培養一般思維與數學特殊思維方法的關鍵,必須運用各種思維方法在新舊知識間進行相互作用,才能構建新舊知識間非人為的實質性聯絡,如果壓縮知識的形成過程,其被壓縮的往往是學生既可學習的思維方法、又可逐步領會的數學思想,這樣學生將錯過或失去思維發展和能力提高。

例如對於前幾天絕對值的教學中,如果直接告訴學生結果,但是在後來在理解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所以在教學中這種看似簡單的題目依然要讓學生理解,所謂絕對值就是數軸上表示一個數的點到原點的距離,讓學生知道絕對值就是距離是一個正數,這樣在教學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就會減少很多難度,有利於後來的教學。機械記憶的知識很難產生廣泛遷移,缺乏遷移的知識是無法轉變成能力的。在新知識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運用各種思維方法在新舊知識間進行相互作用,才能建立起知識間的實質聯絡。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壓縮理論傳授過程,用充足的時間做練習,以題代講,搞題海戰術。如果壓縮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將錯過或失去思維發展和能力提高的機遇。學生將比較模糊的掌握知識,無法把前後知識緊密聯絡,形成孤立的知識。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被動的,活的知識一旦被框在一個有限的`空間裡,知識就很難應用,學生的能力也很難提高。教師可以多通過典型例題,多讓學生感受知識的來歷,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融會知識的應用技巧,而不一味唱“獨角戲”。這樣做不僅能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所學公式,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體會用自己所學的舊知識而獲取新知識過程,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主動性,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在知識形成過程中不斷髮展,最終達到活學活用的程度,去遊刃有餘的解決實際問題。

所以數學課,應該比其他的課程更加註重知識的生成過程,應該更加的練習基礎,打好基礎,這樣的話,數學知識理解的透徹,所以後來知識的銜接,有很好的作用。

數學老師教學隨筆6

“師道尊嚴,”“嚴師出高徒。”這是人們為師之道的信條。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為師是那麼地嚴厲,能為師者,唯我獨尊也。管教徒兒越嚴越顯示為師的本領強,能力大,知識淵博,水平高超。徒兒唯命是從。師雲亦云,不要怒,不要言。俯首貼耳乃是高徒。其實不然,如今我國教育改革,新課程新理念的春風吹進了每位數學教師的心靈,新時代的教育呼喚著我們的老師一返常態,轉換角色。

過去,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唱主角,這臺戲不能再上演了。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和學生結為夥伴,師生平等已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行必有果。

我在教學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39頁三位數與三位數連加時,老師做學生的夥伴,委實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益。

首先,教學這頁上面的例題之後,學生基本上掌握了連加的筆算方法。然後再教學“試一試”。老師用課件出示題目讓學生讀讀,理解題目的意思。接著分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彙報。老師深入學習小組的討論,特別是到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處與他們合作,做他們的小夥伴。

學困生在自己用豎式計算時,個位上數8+4+6=18。寫8向前一位進1。十位上的數7+9+3再加個位進上來的1結果是20。學困生寫0向前一位還是進1。此時我並不責怪他們,親切地和他交流:“例題中每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現在的“試一試”這一題中的十位上幾個數連加是20,到底應該向前一位進幾呢?如果平時你拾到十塊錢交給了老師。那麼現在你拾到20塊錢應該交給老師多少錢呢?”學生回答:“交給老師20塊錢”。那麼這題目中十位上的幾位數相加滿20到底應該向前一位進幾呢?學困生馬上回答:“進2。”“對”,“很棒!”老師給予表揚。老師繼續問:“那麼你發現了什麼新的規律?”學困生立刻醒悟:連加時,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方法掌握了,夥伴關係做成了,題目做對了。鞏固練習時,這些學困生筆算三位數與三位數連加如釋重負,輕裝上陣,打了一個大勝仗。他們喜不自勝,老師心花怒放。

事實證明,老師做學生的朋友,成為學困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親密夥伴,最能夠激發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啟用學困生做學習數學的主人。

數學老師教學隨筆7

對於剛從國小畢業,步入七年級的新生來說,等待他們的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這個新的環境與他們過去的環境不同:課程種類的驟然增多,知識結構的的巨大變化,以及教學內容和思維方式的要求提高,學習環境的改變。這些都使得大多七年級學生措手不及,難以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所以我認為在國中數學教學中,七年級是引匯入門,打好基礎的關鍵階段。下面結合本人很短時間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關於如何搞好七年級數學入門教學的體會和做法:

一、上好第一節課,取得學生的信任

七年級學生會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產生害怕的心態,認為進入國中後數學的知識將會變的非常複雜,從而產生擔心、甚至恐懼的心理。而教師就要及時幫助學生克服這種心態。所以我在第一節課安排的是“生活中的數學”,在教學活動中我模擬生活、結合生活,賦予數學學習的現實意義。變單調乏味的數學學習為一種體驗、一種享受,去關注學生的情感。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社會各領域無處不有數學的巨大貢獻。引導學生將課堂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從心理上真正認為生活是數學知識的源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才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七年級的新生的興趣很大程度受老師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課的機會,憑藉教師優異的教學素質,敏銳的數學智慧來感染學生,征服學生,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這將為以後的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運用啟發教學,激發學生的抽象思維意識

由於七年級數學教材的知識結構出現很大的變化:先是負數的'引入,完成有理數域的建立;然後又從具體的數過渡到以字母代表數,體現由“具體”到“抽象”的飛躍,其特點是概念多,基礎性強,與國小相比內容較為抽象,方法更為靈活。所以在教學中,應教會學生多角度、多層次觀察分析問題,形成“立體思維”意識,拓寬思維的廣度。 基於上述原因,七年級數學入門階段教學,重要的是幫助和引導學生完成兩個轉變:一是由學習上的依賴性向主動性和獨立性轉變;二是由概念判斷、推理的具體性和感性經驗向抽象的邏輯思維轉變。如果學生能適應這一轉變,取得學習的主動權,就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我在引入“相反數”這個概念,向學生列舉兩個小動物從某地反向行走3米,要求學生用正、負數表示,接著啟發學生用加法計算,取數中絕對值,將各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將結果對比,讓學生通過自由辯論的形式,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看法,我在課堂中只要適時的調控,疑點自會越辯越明,最後歸納總結髮現“相反數”的特點。

三、因勢利導,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剛進入七年級的學生,第一次接觸國中的數學,此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顯得很重要。首先,要指導學生預習知識,提出章節內容的學習要求和目標,讓其圍繞目標預習教學內容,弄清例題,並完成簡單的一些題目,把存在的問題及時在書中註明;其次,指導學生做好課堂筆記,讓學生手動、眼動、腦動,重點記錄的內容要板書在黑板上提示學生,書上的內容要讓學生註明;然後指導學生作業,作業中,哪些須獨立完成,哪些可討論完成,哪些是在老師提示下討論完成,應分不同層次要求學生,同時對評改的作業要督促學生及時修改;最後,指導學生複習,要求學生及時複習所學過的知識,比如在學習整式加減過程中,做一些有關有理數的小練習,讓學生明確新舊知識的聯絡,還有就是指導學生歸納知識,找出各部分知識間的聯絡,從而將知識轉化成一個系統。

在學習過程中,七年級學生考慮問題較單純,不善於進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對一個問題的認識,往往注意這一面,忽視另一面,只看到現象,看不到本質。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也要多給學生髮表見解的機會,細心捉摸其思考問題的方法,不要輕易下結論。

四、注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很多難以理解的問題,他們想獲得這些知識,好奇又心強,但同時他們的自尊心更強,很要面子,所以經常表現出一種膽怯的心理,害怕自己提問的不恰當挨老師的批評,也怕被同學取笑。因此,要使學生在課堂上敢於提問,首先教師要想辦法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放心提問。例如:對於情緒緊張而敘述不清楚的學生,教師可以幫助其說清意思,對於提問有錯誤的學生,教師不要批評或諷刺,挖苦,要表揚他們的閃光點。另外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提問競賽活動,一組提出問題另一組回答,組內可以補充回答,這樣學生將在競爭的氣氛中消除思想顧慮,就可以大膽的質疑和提問。

在教學中要有成效地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不能都按照課本按部就班,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不斷改革教學方法,積極採用科學的手段促使學生樂於提問,敢於提問,正確提問,在提問中受益, 在提問中得到知識。

五、教學內容適當,精煉多講

在目前的數學教育中,數學教學普遍存在著這樣的下良傾向:加快教學進度,壓縮新課教學時間。這種做法使得知識發生過程遭到壓縮,學生的思維活動被教師的灌輸所替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不到應有的培養,知識的階段複習受到削減,結果是基礎不實,

通過對學生平常的發現,我發覺學生在學習上的成功和失敗在學生心理上會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對學習產生不同的影響。剛進國中的學生所具備的知識能力相對還比較欠缺,如果有的教師“望生成龍”心切,剛開始一味趕進度,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複習或用來補充內容,提高要求,這很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師所講知識沒時間去消化,理解不透徹,導致作業無從下手,錯誤率高,測驗得不到好成績,這給學生增加失敗的情感體驗。尤其當學生接連遭受失敗時,學習數學的興趣被挫傷,其後果是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害怕,厭惡情緒,甚至產生“反正學不好,乾脆不學”的想法,這對我們以後的教學工作極為不利。因此七年級教學進度要適當放慢。如有理數的運算中學生能夠記住運演算法則卻不能熟練正確運用等,針對七年級學生興趣和毅志力特點,我在每一個運演算法則學完後都安排有練習課,使學生能夠鞏固做學知識,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我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有梯度,課堂上有意識地多安排一些練習的時間,精選一些中下學生“跳一跳,能摘得著”的例題,習題進行訓練,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體驗學習的成就感。()這一組題目,由易到難,禮貌,兼顧到每一個層次的學生,以能者多做為原則,使學生思維處於高度興奮和積極探討的狀態之中,學生接受和輸出的資訊大大增加,達到個層次互補提高的目的。對於部分稍差的學生,我採取逐題完成的方法,不要求他們作業的數量,但是要求他們在有理數的計算中做一題就掌握一種題目的型別。開始階段也應多一些對作業的講評,使學生在講評中獲取成功感受,明白失誤原因,消除疑難問題。總之,進度要適當,教師教的節奏與學生學的節奏和諧發展,穩步推進。

總之,要使七年級學生學好數學這門課程,首先是使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而後要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點,以培養學習興趣,為國中學好數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教育教學隨筆教學隨筆新學年教學隨筆

數學老師教學隨筆8

我們國小教師面對的是少年兒童,是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我們教師應該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珍愛他們。

1。寬鬆課堂,愉快學習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園地,教師工作的根據地,我們應該重視課堂教學。把和諧帶入課堂,使課堂充滿活力。只有在寬鬆、平等、和諧、生動、充滿活力的氛圍,才能誘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創造思維。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僅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應把愉快與熱情傳給學生,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心情愉快,充滿激情的投入數學學習中去。

2。數學與生活的有效整合才更有意義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與生活永遠無法割捨。離開生活的數學是蒼白無力的。數學只有在實踐中得以延伸。生活是數學的'生命之源。教師應盡力創設情景、創造條件,將課堂與學生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激發思維。我去年聽了段老師的課以後,感觸很大,段老師的常態課就很有特色,每一節課可以說是精品課,每一節課她都和生活緊密聯絡,每一節課的開始她都一個小故事引出,學生對故事最有感情,例如,我講商中間有0的除法時,我是這樣講的,開始,我說:"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到了,爸爸為了表揚小明,今天要到書店給小明買書,到了光明書店,門口牌子上掛著:"今天搞促銷活動,一套<中國古典名著>是120元,兩套是208元,小明的爸爸不加思考的就給小明買了兩套<中國古典名著>,現在你想提出一個什麼數學問題?這時候,學生舉起了小手,說:'買一套書多少錢?買書和生活緊密聯絡。例如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估算,我是這樣開始的,暑假到了,小花的爸爸,媽媽要到北京去旅遊,到了那裡,他們要住賓館,他們一共住了三天,共交了住宿費267元,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元?國小的數學都和生活緊密聯絡,你仔細挖掘教材,就很容易發現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生活中到處有數學。數學對我們很有用。

3。教法靈活,輕鬆掌握。

學生不是學習機器,教師應合理科學安排。改變超強度、大題量、機械訓練,用時間加汗水提高成績的陳舊做法,要提倡精講精練。只講思路、講方法、引導自己去發現、去探索,把學生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把思維過程還給學生,培養激勵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如教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估算時,267除以3的結果可以把267估成300,也可以把267估成270,估算並沒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口算出結果,接近準確值就可以了。再如今天一共摘了182個菠蘿,每箱裝8個,一共有18個紙箱夠嗎?本題可以用乘法的估算來解決,也可以用除法的估算來解決,只要合理就完全可以。面對應用題不是死板硬套,應掌握方法,有些題有多種解法。有的題可從問題入手,有的題則從已知條件入手。只有掌握了方法,舉一反三,就可做到輕輕鬆鬆學好數學。

4。幽默課堂,充滿活力

一個有幽默感的人,定受大家的喜愛,幽默驅趕煩惱,帶來歡笑。學生也喜歡有幽默感的教師,在教學中恰倒好處的課堂幽默,完全可驅趕學習的疲勞,活躍課堂氣氛。同時能開拓學生思維的敏捷和判斷力,能進一步融洽師生關係。如一次,一個學生在課堂上老往後轉,還不時說話,我看了他幾回,他仍然旁若無人,視而不見,我不動聲色走到他身前,話鋒一轉提高嗓門對著他說“你屁股上按了滾珠兒啥”從來沒有聽過這句話的同學一下全樂了,全班頓時鬨堂大笑,我當時沒有發火,而是看著這位學生,這位同學不好意思,會心的笑了。接著我意外發現,所有的學生都聚精會神,彷彿一下精神百倍。此時此刻我頓時明白,幽默讓我讓學生得到美的體驗,感受到幽默的魅力。

總之,數學教學充滿學問,充滿魅力,數學課堂更是魅力無窮。教師只有做有心人,善學善鑽善創新數學課堂就會生機勃勃,課堂會更精彩。

數學老師教學隨筆9

我們班趙熾賢小朋友性格內向,平時不太愛說話,有時老師想和他說說話,叫他叫前面來,他都會磨磨蹭蹭、嘴巴一包一包的,好像老師批評他似的,有時還會放聲大哭。入冬以來,還經常尿溼褲子,關鍵是他要小便居然也不吭聲,都中班了還這樣,我很頭疼。

一次數學課上,小朋友在玩點數遊戲時,我出示了五隻小白兔,讓小朋友數一數有幾隻,很多小朋友都舉起了手,我發現趙熾賢的手也舉了起來,雖然舉得不是很高。我連忙讓他來回答,“5個”“趙熾賢,你太棒了,小朋友給他鼓鼓掌”。小朋友的掌聲響起,只見趙熾賢害羞的趴在了桌子上,下午接園時,我發現他還偷偷告訴爺爺,老師表揚了他,那種發自內心的笑容直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從那以後,趙熾賢有了一點變化:上課發言時,舉手的次數多了;有事情也會找我了,雖然只是站在我身邊,不說話;活動結束後,和小朋友玩的不亦樂乎;看著他的'一點點變化,我感覺鼓勵表揚比批評有用的多,而且適合每一個人。

有一篇文章上說:最好的老師都是騙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最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用睜著的眼睛看孩子的優點,長處和潛力,對孩子的缺點,不足和問題,我們如果能閉起眼睛,那些缺點、不足和問題都不存在了。其實在平時,對待每一個孩子,我們都應該正確的引導,適時的鼓勵,用愛來喚醒他們身上的亮點,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收穫!也許老師只是無意的三個字:你真棒,或者是一個的笑容,再如果是輕輕地摸摸頭,對於孩子來說都是莫大的鼓勵。我們何必要吝嗇表揚呢?

數學老師教學隨筆10

對於我來說每天的作業收發情況真的是一件令人苦惱的事情。作業量少而精還好,作業還能基本收齊。可是一遇到特色作業,孩子們推推搡搡的模式便開啟了……

這不,新學期第一次作業一個班67人就有10個人由於各種原因推諉不交,我一下子惱了,開啟了我的懲罰模式。“家庭作業務必在課下完成,否則你不能下課出去玩。”我的目的很簡單,意在讓他們知道“當天的事情務必當天完成,否則會佔用自己第二天放鬆玩耍的時間。”話畢,下課了,那些個沒有按時完成作業的孩子便坐在位子上焦急的寫了起來……

“老師!田首鑫,曹星宇作業沒補完在外面玩呢!”學習小組的組長盧景仁跑來告訴我,我一方面表揚盧景仁的負責一方面讓他把那兩個孩子叫過來。為了不耽誤下節課的上課時間我給他們講明瞭道理,這個懲罰是由於自己的不負責任而造成的,只有當天的事情當天完成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國小生,他倆似乎聽懂了我的意思,抓緊跑回教室寫了起來……

事後,我回想了自己的所做所為,千不該萬不該的做法就是沒有問清孩子沒寫作業的.原因。是忘了呢?還是不會做?還是根本不想做?是不是應該針對孩子的不同情況進行相應的批評教育呢?於是放學的時候我專門找了這幾個孩子簡單了了解了一番。並告訴他們“老師相信這次只是你們的小意外,如果有任何原因導致作業無法按時完成一定要跟老師溝通,老師會結合你們的實際情況來考慮的。”

其實懲罰也只是為了讓他們明白做人的道理,這次以儆效尤的做法出現在開學第一次交作業的事情上,希望孩子們能夠引以為戒,也希望孩子們在按時完成作業這方面有更出色的表現!

數學老師教學隨筆11

分數對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教學時,我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往我們在初次教學分數時,總是以單個的物體的進行平均分,然後“半個”無法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就引入了分數,優點是這樣分數出現的實際需要效能夠凸現,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印象深刻;缺點是這樣以單個的物體入手,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受到侷限,會導致到高段學習分數的意義的時候,對單位“1”難以理解和接受。其實“一半”和“半個”是有區別的,只有“半個”才用分數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數引入的時候,請學生說身邊一些事物的一半,發現日光燈是11個,一半一下子無法說出來。同時一個圓的一半是多少也無法說清。然後,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們只用一個數表示出來”。從而引入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於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儘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並且用分數表示出來,但是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還是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為1/32比1/8大,於是課件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蘊於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說什麼,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數學老師教學隨筆12

近幾年課堂改革在各地綻放絢麗光彩,作為一名教師,培訓、學習、反思、工作再次忙碌起來,也開始反思自己早已習慣的。課堂上,我是一個絕對的領導者,學生們是我的士兵,無條件地憑我的調遣、服從我的指揮。我用自己的“愛心”理所當然地虐殺了學生們的信心。

以後,我要有意識地轉變角色,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努力創設質疑、探究、合作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由、互助的課堂裡一起學習、思維碰撞;讓自己的生命在課堂上煥發異樣的光彩,讓學生們因為我的存在而幸福。

學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一課,我帶著一張A4紙走進教室。

師:同學們,這是一張A4紙,你想知道它的哪些資訊?

生1:它的長是多少?

生1:它的寬是多少?

生2:它的面積是多少?

生3:它的周長是多少?

師:現在我告訴你們它的長是30cm,寬是20cm,請大家快速計算出它的周長和麵積。

理解周長和麵積的含義,對於熟記公式的他們,這個太小兒科了。不一會兒的功夫,一個個都揚起了微笑而自信的臉龐。

師:如何允許你動手操作,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嗎?

一張紙的身上還會有什麼問題呢?孩子們一個個露出思考的表情,一時間班裡靜了下來。

數學班長魏雅雪首當其衝舉起了手。“老師,把這張紙對摺後分成兩個圖形,它們的周長和麵積分別是多少?”

馮雨苗說:“長變成了15cm,寬沒變,還是20,那它的周長應該是......”

還沒等她說完,道文濤就接上來了:“等等,它不僅可以左右對摺,還能上下對摺呢。”

“對啊,對啊!這就有兩種對摺方法了。”孩子們紛紛回答道。

我會心一笑,看著他們:“長方形有兩條對稱軸,所以沿著不同的對稱軸對摺也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情況。那你們能解決魏雅雪的問題嗎?”

“沒問題!”異口同聲的回答之後,班裡又安靜下來,只聽見筆在紙上走動的沙沙聲。不久之後孩子們開始分享自己的計算成果:左右對摺得到的長方形面積是300平方釐米,周長是70釐米;上下對摺得到的長方形面積是300平方釐米,周長是80釐米。

在我正想著引導孩子們對比歸納時,呂慧欣一臉興奮地高高舉起了手:“老師!老師!我發現形狀不同的長方形,面積可能會一樣。”

“面積相等的兩個長方形,周長不一定相等”同桌道勝欣不甘示弱地接了上來。“真棒!你們倆的眼睛真是一個比一個閃亮!”我情不自禁地拍起手來,孩子們也紛紛跟上來。

“老師,我也有一個問題要考考大家。”道冬陽緊接著發問。我點頭同意。

“張紙上你們能折出最大的正方形嗎?它的邊長是多少?周長和麵積分別是多少?剩餘的紙片是什麼圖形?它的周長和麵積又分別是多少?”

還沒等她說完,已經有幾個孩子說見過這個問題。表揚他的問題提的特別好,順勢板書在黑板上。每個小組發了一張A4紙,由小組同學合作共同解決。下去巡視發現他們小組內分工明確,有的在動手摺,有的.在計算,有的在記錄,各司其職。意料之中,孩子們在互幫互助中,很快完成了這一任務。

“在這張正方形紙片上剪下一個長6釐米,寬4釐米的紙片,會出現哪些方法?”我接著引導學生。在學生的操作彙報之後,我把出現的三種情況貼在黑板上。還沒等我開口,周軍超同學就搶先說:“老師,你肯定要問我們剩餘的這些圖形的周長和麵積分別是多少?”

“嘿嘿......知我者,周軍超也!大家幫幫忙唄!”被看透心思,只得這般接上去。安靜的自主學習之後,小組內熱鬧起來,看來出現了“狀況”。我給足他們時間,靜待最後的彙報。第一組在組長王雲歌的帶領下,搶先進行彙報。計算周長,是吧各個線條相加;計算面積,是把圖形進行了分割。剛結束,之間下邊的小手像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

任田旭說:“計算周長時,我們可以把水平的直線上下移動,豎直的線條左右移動,先湊成大的長方形,再加上多餘的線。我的計算是:......”

王思佳補充道:“計算面積時,不僅可以把圖形分割成多個小圖形,還可以把它補成一個大圖形,再減去一下小圖形的面積。我的計算是:......”

......

“老師!老師!我發現這三個圖形的周長雖然不同,但面積是一樣的。”魏雅雪等不及我喊她起來發言,就著急的喊道。

真是一個善於總結的孩子。眾多方法層出不窮,肯定孩子們的思考與結論,驚喜孩子們的表現。

拿起學生剪下的小長方形,放在我的大正方形的上面,一塊貼在了黑板上,問:“認識這兩個漢字嗎?凸和凹是一對好朋友,有一天驕傲的凸對凹說:‘我不僅比你面積大,周長也比你大’,你們怎麼看?”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見我一直笑而不語,又低頭開始了驗證。真是一群懂事又聰明的孩子。

“不對,凸的周長和凹是一樣的,都是88釐米。”

“通過線段的移動,他們的周長都是大正方形的周長加兩條寬的長度。”

允許孩子們大膽的猜測,給足時間讓他們動手操作驗證,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更深刻地掌握。這節課,在孩子們自己的疑問--回顧--操作--猜測--驗證--補充中,完成了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與面積、不規則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的複習。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構建清晰完整的知識體系。

行走在數學課改的道路上,作為一名工作僅幾年的教師,在不斷學習中,我每一步都邁得堅實有力。期待在一如既往地堅持下,能夠收穫教學的萬紫千紅,享受教育的幸福。

數學老師教學隨筆13

時代的發展和要求,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取向不僅僅侷限於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瞭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教學中要處理好知識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平衡與和諧的整合,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髮展,在發展過程中落實知識。這就需要學生對學習進行自我反思。新課程強調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倡導以"主動、探究、合作"為特徵的學習方式。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的活動,它是以教材為中心,教師教的活動和學生學的活動的相互作用,使學生獲取數學知識、技能和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品質,培養創新意識,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教育改革中教師是關鍵,學生是主體。同時,教師能力的提高及學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實踐的探究中逐步確立。由此可見,教師與學生要想發展,必須要將實踐與探究融為一體,使之成為促進師生髮展、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而反思則是將二者有效結合。那麼應從哪些方面實現師生互動的反思模式構建呢?

1、要求做好課堂簡要摘記。

當前,老師講學生聽已成了教學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學生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反思,聽是遠遠不夠的。要反思,就要有內容。所以學生就要先進行課堂簡要摘記。課堂簡要摘記給學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據。學生也能從課堂簡要摘記中更好的體驗課堂所學習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活動也成了有目標,有策略的主體行為,可促使老師和學生進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動。有利於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個人體驗,提高個人的創造力,所以課堂簡要摘記是學生進行反思的重要環節。

2、指導學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課堂教學是開展反思性學習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反思性的學習。學生的實踐反思,可以是對自身的認識進行反思,如,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課堂中的內容,都可引導學生多問一些為什麼?;也可以是聯絡他人的實踐,引發對自己的行為的比較反省,我們可以多引導學生進行同類比較,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對生活中的一種現象,或是周圍的一種思潮的分析評價,此外學生的反思還何以是階段性的,如:一節課尾聲時,讓學生進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這節課都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當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週反思一下自己的進步和不足等等。具體有以下五種方法:

①在解決問題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題是學習數學的必經之路,學生解決問題時,往往缺乏對解題過程的反思,沒有對解題過程進行提煉和概括,只是為完成任務而解題,導致解題質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整理思維過程,確定解題關鍵,回顧解題思路,概括解題方法,使解題的過程清晰、思維條理化、精確化和概括化。

②在集體討論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動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維發展的基礎"。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經驗為背景來建構對事物的理解,所以認識相對有限。學生通過集體討論和交流,可以瞭解同伴的理解,有利於豐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增強遷移能力。概念形成的關鍵是重視意義建構過程,而不僅僅是單調記憶,所以要注重引導學生通過集體討論、爭辯,來促進個人反思,實現自我創新。

③在回顧知識獲取時反思,提煉思想: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比較注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踐、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其實,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是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景來決定解題方法,這種方法受具體情景制約的,如果不對它進行提煉、概括,那麼它的適用範圍就有侷限,不易產生遷移。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獲取知識後反思學習過程,引導他們在思維策略上回顧總結,分析具體解答中包含的數學基本方法,並對具體的方法進行再加工,從中提煉出應用範圍廣泛的數學思想。

④在分析解題方法中反思,體驗優勢:學生在解題時往往滿足於做出題目,而對自己的解題方法的優劣卻從來不加評價,作業中經常出現解題過程單一、思路狹窄、解法陳舊、邏輯混亂、敘述冗長、主次不分等不足,這是學生思維過程缺乏靈活性、批判性的表現,也是學生的思維創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現。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分析解題方法的優劣,優化解題過程,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這一評價過程,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思維逐漸朝著多開端、靈活、精細和新穎的方向發展,在對問題本質的認識不斷深化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學生形成一個系統性強、相互聯絡的數學認知結構。

⑤在尋找錯誤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時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視對結論的反思,滿足於一知半解,這是造成作業錯誤的重要原因。結果常常出現不符合實際,資料出錯等現象,特別是一些"隱性錯誤"發生頻率更高。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從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角度來剖析作業錯誤的原因,給學生提供一個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機會,使學生在糾正作業錯誤的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理解基本概念,指導學生自覺地檢驗結果,培養他們的反思能力。

3、從課後學習情況的反思及作業情況的`自我反思中加強反思能力的培養。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抽些時間回顧所學的內容,摸索知識之間的一些規律和自己在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在作業中也要認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後的作業,並要求學生仔細分析自己的對題和錯題,寫下自己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還可以寫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創新。

4、幫助學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經常引導學生反思時,如每次只是這樣簡單地做一做,學生很快就會有厭煩情緒,這就需要我們在每次引導學生這樣做的時候,給與其大量的鼓勵、啟示和評價,讓學生體會到自己這樣做的好處,使他們在這樣做的過程中,得到激勵和啟示,並在後面的學習中獲得成功。如:在平時,每次引導學生反思時,我都會大力表揚那些思考認真的同學,對一些同學能在反思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的,就引導大家都向他學習。我經常對學生說: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況下比以往有所進步,這就是的成功,那麼這個學生就是一個勇士了,因為他已能戰勝困難,獲得勝利了。讓孩子們感到自己在不斷地反思後,能夠不斷地成功,能夠經常地、認真地反思,那麼學生就會在反思中真正領悟生活和學習的思想、方法,優化自己的認知結構,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數學老師教學隨筆14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重量單位那樣可以藉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

在教學設計中,我注重抓住如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猜謎匯入,激發興趣

在本節課,課始我利用課件出示一個謎語“小小圓形跑道上,三個選手比賽忙,跑的路程不一樣,最後時間都一樣”,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之後利用幾個鐘錶幫助學生回憶了時鐘上的'知識。

二、聯絡實際,感受數學

由學生熟悉的“春節聯歡晚會倒計時”的圖片引出新的時間單位“秒”,接著又讓學生感受1秒鐘的長短,說說一秒鐘能做什麼,並進行了從1秒到60秒的直觀感受,加深了對1秒的體驗。1秒看不見,摸不著,1秒到底有多長,只有讓學生經歷豐富的活動,才能形成自己的體驗,我讓學生看著鐘面秒針的走動點頭、拍手、數數,學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種感官都能同時參與活動,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體驗了1秒的長短,用“體驗”的方法來學習數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密切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這堂課中,我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1.我對學生的發言沒有引申,學生說“小朋友每天睡9分鐘”可見,他對知識還沒完全掌握,我卻因為怕影響進度,只讓個別學生說說他錯在哪,忽視了這個本該是閃光的地方。2.學生課堂的參與還有待加強,說明我對學生的鼓勵還不夠,今後還有待提高

數學老師教學隨筆15

數學作為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匯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啟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絡以前知識,為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兩點總結:

一、用懸念匯入,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對於國小生來說,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例如:在講授一節新知時,我這樣設計新課匯入,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著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裡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著,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培養師生情感,使其親師通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通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才可以作補充說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當然,新課的講授方式還有很多,但最終目的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