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通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6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通用15篇)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

第一學期很快就過去了,我們相繼打破了遊戲的時間、空間、規則、材料的限制,通過一次又一次園本教研,老師們達成共識,為幼兒的遊戲提供更充分的環境保障,但也同時發現過去的生活環節安排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原來的區域遊戲時間是從8:30開始到9:10結束,接著進入收玩具以及集體喝水的生活環節。而新調整後的區域遊戲時間跨度長達一個多小時,孩子們的喝水問題怎麼解決?另外,原來的加餐、喝水、如廁等生活活動常常需要教師組織幼兒排隊進行。我們看到,依然是一段音樂響起,小朋友們魚貫而出、排隊吃喝,或者是按著地上的小腳印站成幾隊。小班的孩子們會拿好小水杯,靜靜地坐在小椅子上等著,老師則像鳥媽媽餵食一樣,拿著奶壺,挨個兒給孩子們的水杯裡倒好牛奶,再發乾果……

遊戲與生活如此脫節,老師們也戲稱:“玩起來是國際班,生活上是中國式!”生活活動的安排可不可以也像遊戲活動那樣自主?集體活動又可以發生什麼樣的改變呢?這些問題只能留到第二學期來解決。

老師們雖然還沒有像幼兒園管理者那樣敏銳地覺察到兒童觀、教育觀、發展觀、學習觀是統一的整體,但至少感覺到即便自己在遊戲中已經充分尊重孩子,但生活上還在管理孩子。

但是,如果要改變,保育員老師就會發出很多疑問,並能說出很多反對的理由:“孩子自己能幹嗎?…讓他們自己來,容易撒奶啊?…有快有慢,不好管!…讓他們幹,多慢啊,還不如我都幹了!”

難道只是保育員的觀念比教師落後嗎?還是我們所有人並沒有從思想深處發生改變,深埋在頭腦中、表現在行為上的舊習慣依然牢牢存在。

每認識一個新觀念、做一件新事、成就一些改變,都需要經歷能夠看到新目標但又受到舊思想阻礙這一過程。當人們的想法、做法已經根深蒂固地存在於人的腦海中、融化在人的血液裡,就形成了習慣。這種習慣像身上的“鐵布衫”,阻擋住了新資訊、新理念、新知識。這種習慣導致人侷限在自己的一種視野、心境的範圍內,雖然一直在動,但其實還是留在了原地,還是在不斷重複,並沒有在改變,更沒有真正在前進。

所以,我們必須要首先打破那些限制發展、有礙前進的習慣! “一切為了孩子…生活既教育”“保教結合是幼兒的基本教育宗旨”等等,這些都是中國幼教工作者長期以來追求的目標、內容和宗旨。那麼,幼兒在園所經歷的一切、所做的一切事情應該都是學習的機會和成長鍛鍊的過程,包括吃、喝、拉、撒、睡等生活環節。

教研支援

在教研活動中,大家圍繞“生活活動中怎樣尊重幼兒的需要”“有哪些事情可以放手讓孩子幹”“怎樣儘量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進行了研討。當一直在說卻一直沒有真正落實的話題擺到了桌面上,老師們一下子重視起來。

在思考和交流後,大家發現,有些內容早就落實了。如值日生的工作內容都在做自我服務的事情,而日常生活中老師也會經常鼓勵孩子來承擔組織、服務、整理、評價的事情;加餐、午點、進餐、睡眠、盥洗等環節都隨時可見幼兒參與的身影……看來,在生活環節做出調整,做到儘量自然、自由、自主是完全可以的。

自主加餐

在實驗班中一班裡,保育員老師也漸漸懂得後退會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於是,每天的加餐都由保育員老師擺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到了9點lO分,在一段輕柔音樂的提示下,幼兒自由安排自己的加餐,可以放下手裡的事情先去,不願意離開的也可以堅持把手裡的事情告一段落後再去,正好避開人多的情況。進餐時,保育員老師把夾主食的小夾子擺放好,幼兒洗完手,看到夾子的提示就知道排成兩隊,自己拿起夾子取主食。

總之,班裡不再出現一段音樂一刀切、一個提示全班於、一個要求都執行的場面,而是一個時間段內,由孩子決定前後順序和參與時機。

午後的閱讀時光

在實驗班,過去每天下午起床後,孩子們吃完午點是自選玩具玩一會兒,到3點開始分組集體教學。而這段時間,總會有孩子選擇看書,實驗班裡有一套“揭祕系列”圖書很受孩子們喜愛,包括《揭祕海洋》、((揭祕動物》、((揭祕美術》、《揭祕數學》、《揭祕船舶))、《揭祕地下》((揭祕大腦》、《揭祕太空》、《揭祕物理》、《揭祕建築》等。所有的書都是翻翻看式的,生動有趣的畫面裡藏著答案。孩子們想探尋某個地方的真實情況時輕輕揭開,就出現了答案。書被孩子們捧在手裡、小心翼翼地翻看、尋找、發現。

漸漸地,愛看書的孩子越來越多。我們及時發現了這個情況,把起床後的遊戲時間改成了閱讀時光。每天下午,陽光灑落在孩子們可愛的身影上,大家抱著心愛的圖書,像面對寶貝一樣認真、仔細地指著、看著,還會悄悄交流自己發現了什麼。

其中一本書裡神奇的地下世界被一個孩子發現了,孩子還讓老師也和他一起抱著書仔細看:紅包管道輸送電線、紫色管道輸送電話線、黃色管道輸送煤氣、黑色管道輸送寬頻光纜線、深紅色管道輸送電視的電纜線……孩子當起了老師的.引路人!

一天,浩宇拿著《揭祕大腦))對我說:“劉老師,我今天上午就用這兒來著!”他正在看大腦各個反應區的圖,指著負責運動的區域對老師肯定地說:“我今天上午在外邊玩的時候,這兒就指揮我了!”我真為孩子對書的興趣和把書裡內容轉化為自己理解的有趣的聯絡而驚喜!

實驗班的小朋友在書中發現了和自己生活、遊戲、學習有關係、有幫助的事,更加喜歡看書了!我也很會烘托氣氛:“哎呀,老師得給小朋友梳頭,不然,也像你們一樣,抱著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坐在陽光下、靜靜地看書,多幸福啊!”愛看書、愛護書的習慣漸漸養成了,每天送書時,小朋友們都特別不捨得,把書緊緊抱在胸前,小心地把它送回原處,記住它的號碼和對應的位置,明天還來看……

一年之計在於春

一日生活做到自由、自主,一段時間、一個週期、一個季節呢?

春天是個萬物復甦的季節,也是為一年打下基礎、做出計劃的時候。因此,實驗班的四位老師一起制訂了各自的健身和工作計劃、並把計劃張貼在牆上,以督促自己能按照計劃完成。

老師的計劃裡有一項特別流行的健身內容就是平板支撐。老師之間相互學習著、比拼著,孩子們自然而然地給老師們計數,宣佈哪位老師獲勝。最後的結果是,劉老師堅持的時間最短,只有一分鐘,孫老師和班老師能稍微長一點,最厲害的是訾老師,能堅持5分鐘呢!老師們的比賽也激發了孩子們的模仿興趣,開始是老師做時孩子們趴在旁邊跟著做,後來孩子們向最厲害的訾老師發起了挑戰。班上的柯宇小朋友居然超過了訾老師!很多小朋友在柯宇的帶動下也對平板支撐產生了興趣,也有孩子制定了自己的健身計劃和遊戲計劃。就這樣,老師的“春季計劃”影響了孩子們的生活。

老師立刻鼓勵孩子,定一個自己的週末計劃吧。孩子們說得非常有趣:有的說要上課,有的說看爺爺奶奶,有的說要和好朋友去踢足球,有的說要和媽媽去看一部新電影,有的說要約小區裡的朋友去比賽騎自行車……一個個有趣的週末計劃誕生了。老師請孩子們畫出計劃,並鼓勵大家一定要執行,還要在週一拿來自己實施計劃的照片,向大家展現自己的執行能力。

菲菲小朋友的計劃是和媽媽一起去看電影。她帶來了電影票根,和她的計劃貼在一起!

浩然小朋友的計劃是早起早睡不遲到。星期一,他來園是第一名,計劃實現了!

慢慢地,孩子們已經不侷限於完成老師建議的計劃內容。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計劃,並努力地去完成計劃,並想出了用收集照片、門票、電影票、打對鉤的方式記錄自己的完成情況。

從制定一個遊戲計劃開始到自己的週末計劃,再到自己的“五一”計劃,孩子們徹底從“老師讓我幹什麼”過渡到“我想幹什麼了”。到了最後,老師們由於各種原因並沒有完成自己的春季計劃,可是,孩子們卻依然興致勃勃地按照自己的計劃行動著。

就這樣,我們的生活環節、白紙黑字的表格裡面規定的作息安排等都隨著孩子的興趣而自然改變。只要是對孩子的健康、發展有益處的,一切都可以做出調整。也許,在幼兒園的每一天,過得好、玩得好,都是我們起碼要讓孩子能夠體會到的。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2

懂事的孩子們

今天玄玄輕輕的一句,“老師,我喜歡你”,讓我興奮不已,像是吃了蜜棗一樣,心裡甜甜的。

玄玄是這學期從韓國來我們班的一個瘦小男孩,頭髮黃黃的、眼睛小小的、個子矮矮的、動作快快的、非常淘氣的小男孩。上課時無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對什麼活動都不感興趣;下課時,好像變了個人似的,在教室裡打鬧亂跑。於是,我注意觀察他,鼓勵他,嘗試著走進他的世界。

一天,我在走廊上拖地,正好看到玄玄跟在媽媽的後邊,邊捉迷藏,邊走過來。於是我用親切的聲音跟他打招呼:“玄玄,早上好!”按常理來說,這時,孩子們一般都跑過來抱著老師向老師問候。可是玄玄卻躲在媽媽的身後,不肯跟我打招呼。我蹲在他的身邊細聲地說:“怎麼啦,玄玄,怎麼不跟老師問個好呢?今天你不開心嗎?還是你不喜歡老師?”玄玄不跟我說話,還是躲在媽媽身後。玄玄媽媽覺得挺不好意思的,對他生氣地說:“玄玄,快點跟老師問個好。”可孩子始終不開口。經驗告訴我,玄玄可能不喜歡我。後來我也跟玄玄有過幾次談話,他總是以沉默報之我的熱情,甚至是敵意的眼神,戒備的表情。是啊,萬事開頭難,面對新鮮的事物,每個人都有接受,熟悉的過程,特別是對於一個剛入園的孩子,讓他無條件地接受你,信任你總會有—個過程的。於是我不氣餒,仍像以前那樣在日常的一日活動中給他以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希望有一天他能對我有所改變。

上個月,我在智力區域裡發現給幼兒準備的材料溜溜球一天比一天少,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玄玄跑步的時候,褲兜裡總是響起溜溜球的聲音,於是我問他:“玄玄,這個溜溜球是怎麼來的呀?”“是我的呀!是媽媽給我買的。”這時,幾個孩子們說:“老師,不是他的,那個是區域裡的。”玄玄說:“不是,是我媽媽昨天給我買的。”我說:“是嗎?老師知道了,以後家裡的東西不要拿到幼兒園裡來,好嗎?”因為教育孩子的事情不僅僅是幼兒園老師的事情,應該是家園共育,所以等孩子們離園的時候,我悄悄地問玄玄媽媽,她說:“沒給他買過溜溜球啊,我也問他溜溜球是怎麼來的,他說是幼兒園的朋友浩浩給他的呢?”於是我把這幾天觀察的情況和今天跟玄玄談話的內容跟家長說了一下,家長感到很驚訝,還有點半信半疑似地回去了。第二天家長不好意思地說: “回家問了玄玄,玄玄說他怕我說他就撒謊啦。老師,真謝謝您,您讓我及時地知道孩子身上的一些不良的習慣,所以才能及時地改正,這是玄玄用他存錢罐裡的錢買的溜溜球。”玄玄很認真地把溜溜球放在了智力活動區域裡。自那以後,我發現玄玄特別在意溜溜球的數量。為了培養他的責任心和管理能力,我讓他擔任那個區域的小組長,負責那裡的材料整理和組員的紀律等等。一開始他,自己也管不好自己,何況管別人呢?我給他以足夠的耐心與時間,讓他慢慢成長起來。有一次玄玄很懂事地跟我說了一句:“我得好好表現表現,不能讓老師累著啊。”聽到這句話,我內心暖暖的,我摸摸他的頭,貼一貼他的臉,表現出我對他的.愛和喜歡。

最近玄玄喜歡畫畫啦,美術區域裡他會靜靜地坐在那畫畫,我好奇地走過去看看他畫了什麼。我問:“玄玄今天畫什麼啦?”“嗯,我畫的是老師啊!”我看了半天,看不出是哪位老師,於是我問:“畫的是李老師?崔老師?還是樸老師呀?”“哎,看不出來嗎?我畫的可是你呦!你看看這衣服的顏色,還有褲子的樣子,再看看這個頭髮,不是跟你的一模一樣嗎?咦,這個鞋子也蠻像的嗎!”“你這麼一說還真是哈,可你為什麼畫我呀?”“哎呀,我喜歡你唄,這個都不懂?”“為什麼喜歡我呀?”“嘿嘿,不知道,我就是喜歡你,你說的話我全聽。”看到玄玄從不喜歡老師到發自內心的喜歡老師,這是一個多麼讓我們心動、開心的一件事情啊! 都說當老師很辛苦,尤其是幼兒園老師,可我想說,我越來越喜歡這個職業。它讓我從中體會到,每天和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在一起,雖然很辛苦,但他們一點一滴的進步,讓我從中體味到快樂,品位到幸福,這樣的生活是美好的,令人羨慕的。因為,孩子們喜歡我!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3

一天上午,孩子們陸續在喝水、送水杯,這時,從教室前面傳來“噹噹噹”的聲音。我循聲望去,原來是孫宇侖和馬增凱一邊喝水一邊碰杯,他倆碰得正開心。旁邊一些小朋友見他倆敲得好玩,也跟著相互碰杯,還有幾名幼兒用水杯敲桌子玩。大熱的天,小小的屋子被這亂糟糟的碰擊聲吵得更加燥熱。於是,我大步走到孩子們身邊,看到老師嚴肅的表情,他們停止了敲擊,連忙低下頭喝水。我一邊看著孩子們喝水送水杯,一邊思索著該如何解決剛才的問題,很快孩子們都喝完水坐回位子上。

接著,我用擬人的口吻說:“剛才小水杯悄悄地對我說,它今天非常不開心,小朋友都把它撞疼了。它想和那些愛護它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們誰願意做小水杯的好朋友?”孩子們高高地舉起小手,我又問:“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這個朋友呀?”“輕輕拿,輕輕放。”“不碰撞水杯。”“兩隻手拿住水杯,不往地上掉。”聽著孩子們的回答,我滿意地點點頭。我想,教師在面對和解決幼兒出現的各種問題時,一定要遵循幼兒年齡特點實施教育,避免說教,不僅易於幼兒接受,而且教育效果也更好。

正當我為自己剛才巧妙的教育策略感到得意的時侯,我聽到孫宇侖小聲說:“小水杯一起唱歌為什麼不開心呀?”難道是我錯怪了孩子,是不是孩子們還有其他想法?此時,我意識到教育幼兒愛惜水杯、養成良好習慣是教師的教育目的,雖然自己沒有指責幼兒,也採取了適宜幼兒理解的教育方式,但這並不代表孩子的意願,自己還缺少傾聽的教育環節,應該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的真實想法。於是,我又問:“哪個小朋友還想對大家說些什麼?”孫宇侖說:“劉老師,我聽到小水杯碰在一起,像小鈴鐺一樣好聽。”馬增凱也緊跟著說:“對,對,我也很喜歡。”曹詩玉說:“我用手指彈它能發出小撞鐘的聲音。”……

其實,很多時候幼兒獨特的、有創意的想法,常常不經意間就被我們忽略了。細想起來,在他們大膽、童真、稚氣的想法背後,豈不隱藏著智慧的火花?就像今日,我差點錯過孩子用生活中常見物品做樂器的新奇想法。或許,我們不能接受幼兒喝水時相互撞杯的行為,但是,若沒有這個機會,他們怎會有若干個發現?怎會有音樂家們用廚房餐具、廢舊物品演奏出的精彩?

身為教師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要善於發現他們富於創造性的想法,並適時給予積極有效的評價和支援。所以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在保證幼兒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尊重幼兒的意願,讓幼兒的潛能得到開發。為了給孩子們提供主動探索的機會和條件,我提議在班中找一找,除了小水杯還有哪些物品也能做樂器,能發出美妙的聲音?這下孩子都積極地開始尋找,不一會兒,有的拿來飲料瓶,裡面還放了幾顆串珠,有的拿來積木、塑料玩具,有的找來紙盒、鐵桶等等,每個幼兒都找到自己的“樂器”,而後大家一邊敲打著自己的“樂器”,一邊齊聲唱起熟悉的歌曲。此時,我看到孩子們開心的笑臉,教室裡也迴響著生活中最美妙的樂章。

由此我深深感悟到,成人眼中美好的事物,孩子不一定覺得美好,而成人覺得不起眼的東西在他們看來也許就是寶。所以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千萬不要用你的眼光來替孩子做決定,應該給孩子表達表現的機會,為孩子提供選擇。這需要我們教師多一點愛心,多一些理解與接納,多一些賞識,才能與幼兒共同碰撞出快樂的音符。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4

我們班是個混齡班,“愛與幫助”是我們的生活主題。玉玉年齡不大,個頭卻不小,在班裡表現得比較要強。一天,我組織的活動馬上要開始了,只見玉玉硬拉住佳佳坐在她的身邊,佳佳不願意,但玉玉就是不鬆手。最後佳佳哭了,我走過去示意玉玉鬆手:“別人不願意和你做朋友,你就不能硬拉人家,現在佳佳哭了,以後更不願意和你做朋友了。”因為急著組織活動,我沒有多說什麼。事情就這樣過去了,沒想到接下來的幾天裡,玉玉又發生了幾次類似的情況。

一天午睡前,孩子們在脫外套,我看見玉玉在抱偉偉,眼看兩個人馬上都要摔倒了,我急步跑過去一把拉住他們,著急地對玉玉說:“馬上要睡覺了,你抱他幹嗎?差點摔倒,多危險!”玉玉委屈地說:“偉偉個子太小了,上床有點困難,我想抱他上去。”聽到玉玉的話,我的內心頓時變得不安起來,原來玉玉是想幫助偉偉,可我卻粗暴地批評了她。她的心裡一定很委屈。我慢慢地蹲下來拉住玉玉的手,輕輕地對她說:“對不起,老師錯怪你了,謝謝你幫助小朋友!你幫助弟弟是對的,可是你抱不動弟弟,這樣你們都會摔倒,以後要小心。”聽了我的話,玉玉點點頭沒說什麼。我突然想到最近我班出現的問題好像有許多和幫助人有關:宇宇和龍龍搶著幫小朋友端水果,結果水果撒了一地;誠誠和欣欣搶著幫老師搬椅子,結果欣欣摔倒了;琦琦不想讓潤潤幫忙,抬手在潤潤的臉上抓了一把。我想問題在我們身上,是我們從來沒引導孩子懂得怎樣的幫助才是真正的幫助、才是別人需要的。

於是,我們組織孩子們討論“怎樣幫助人”,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這個說“我幫弟弟穿鞋”,那個說“我幫妹妹搬椅子”……孩子們都是熱心腸,特別愛關心身邊的人。接著我又問:“如果別人不願意你幫助,怎麼辦?”孩子們又討論開了,有的說“那就不幫助他”,有的說“不同意也要幫,因為他需要幫助”,也有的說“要徵得別人的同意”……最後我們總結了幾條:幫助別人時,先要徵得別人的同意,要尊重別人;要看自己的能力,如果自己沒辦法幫忙,就去找其他人幫助,要懂得保護自己;哥哥姐姐可以一塊兒幫助弟弟妹妹,要做一個熱心幫助別人的孩子,每個人都會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雖然我們有時無法事先了解孩子某種行為的用意,但我們要相信孩子是善良的、純潔的,這樣的觀念會在無意中影響和改變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和行為,引導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瞭解社會角色

班裡的足療部是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區域。最近我們在這個區域又添了一些新材料,各種瓶瓶罐罐,並做上記號,用來代表各種足浴材料,如:牛奶、精油、姜花等等。孩子們看到了新材料就更感興趣了,紛紛要求去足療部。

可是活動開始以後,我發現原來足療部的“足浴師”們都會非常認真仔細地為“顧客們”服務,可添了新材料以後,“足浴師”們的興趣都轉移到那些瓶瓶罐罐上去了。即使有“顧客”坐著等“足浴師”來服務,他們也會不由自主地去擺弄那些瓶瓶罐罐。於是我趁機挑了個空位坐下,並對“足浴師”說:“我要牛奶足浴。”估計因為顧客是我,“足浴師”很快地拿好材料過來為我提供服務了。我立刻表揚了他:“你可真像一位真正的足浴師,這麼熱情地接待客人,看見我來了你馬上就來為我服務了,我下次還來你這裡。”這時,旁邊的“足浴師”聽見了馬上也拿了材料過來為另一位顧客服務起來。接下來的活動中,幾乎只要有顧客光顧足療部,“足浴師”總會熱情地接待“顧客”,為他們服務,可像一位真正的“足浴師”了。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China,我愛你

中國的英文名字叫china,意思就是陶瓷,說起陶瓷,人們就會想到中國。既然我們是中國人,既然幼兒園裡的小朋友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何不讓這些孩子接觸它呢?於是幼兒園在幾年前就開設了特色課程——陶藝。對幼兒陶藝而言,每個孩子都是玩泥高手,一批批的孩子在學習陶藝的過程中都獲益良多。

快樂

老師說:“今天,我們要去陶藝……”話音未落,孩子們拍著雙手連忙叫好。老師問:“為什麼這麼高興?”孩子說:“因為又可以去做陶泥了呀!”一邊說還一邊傻傻地笑著。玩泥巴是孩子最開心的一件事。在每一個孩子的眼裡,世上的萬物只分為好玩與不好玩,而陶藝無疑屬於好玩的行列。每當孩子們來到寬敞的陶藝室,通過隨意地揉捏、用力地敲打、自由地組合創作了一件件作品之後,他們所享受到的快樂不正是他們所盼望擁有的嗎?

自信

當孩子發現自己不會製作的時候,嚷嚷著說:“老師老師,我不會。”老師會親切地告訴他:“你行的,試試看吧!”當孩子在製作過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麻煩、需要老師幫忙時,老師會主動地伸出大手。當孩子完成作品時,不管是粗糙還是精細,老師都會對著所有孩子大聲地說:“你們看,他的作品完成得真不錯!”學陶藝是手、眼、腦協調互動的過程,不僅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還可以發展他們的感知力、觀察力和創造力,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靈,任憑孩子怎麼捏、揉都會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而孩子想象力越是豐富,出現的作品就越是充滿童趣的美。當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完成後,一定會對自己更有信心。

溫馨

老師:“明天,我們將開展親子陶藝製作比賽。”孩子們開始議論紛紛。老師:“記住,先和爸爸媽媽商量製作什麼,明天才不會手忙腳亂哦。”

第二天,陶藝室裡擠滿了大人與小孩,在大手與小手的共同努力下,豐富多彩的陶藝作品出爐啦!

大人們揣著兒時的夢想與孩子一起製作一件陶藝作品的過程是美妙的,而跟孩子共同動手的過程又是親切的、溫馨的。這對親子關係的促進起著重要的作用。想到陶就會從心裡微笑出來,還會想到莫名其妙的聯想:樂陶陶、淘氣、桃花、逃之夭夭……都是些可愛的字眼兒,叫人喜歡,我想古人一定也有同樣的體會,才會把tao發音的字都造得如此機靈有趣。手指深陷在陶土裡,沉浸在陶的世界,享受著陶的感覺,不禁感嘆:China,我愛你!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多觀察 真幫助

小迎在我班屬於小年齡孩子,運動能力較弱,經常不參加體育活動。我們一直鼓勵他,他總是說:“我不想玩,我看著他們玩。”但從他看同伴活動時羨慕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還是想參與運動的,只是有些害怕。

今天,我帶著孩子們玩大型玩具——蜂巢。孩子們鑽來鑽去的,玩得很開心。有幾個孩子還邊玩邊說“這個是我的家,紅色的”,“這個是我的家,綠色的”……這時,我觀察到小迎眼睛發亮,直直地盯著正在活動的同伴。我想,他已經有了想參加活動的意願了。於是,我走過去對他說:“小迎,你也想玩嗎?”他說:“是的,我也想爬上去。”聽到他這樣說,我開心極了,隨即說:“那快爬上去呀。”他的手剛剛搭上玩具,馬上說:“太危險了,我不敢。”看到他恐懼和無助的表情,我鼓勵他說:“不危險的,如果危險的話,老師就不會讓小朋友們玩了,而且老師就站在你身邊保護你。”說著,我就手把手地教他手腳如何配合,告訴他最關鍵的是手要抓緊。我還對他說:“先爬到第一格試試看,老師就在你身後保護你。”他轉身看到我真的站在他身後,似乎不那麼害怕了,就小心翼翼地把手搭了上去,按照我教他的方法,終於爬上了第一格。我馬上對他說:“老師的話沒錯吧,你順利地爬上來了。”他開心地笑了。我便趁熱打鐵,接著跟他說:“你再試試,一定可以爬到第二格。”大概是受到剛才成功的鼓舞,他真的嘗試著爬上了第二格。這時,他卻說:“你把我抱下來吧,我不玩了。”我想,小迎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就沒再勉強他。我便說:“你自己下來吧,你可以的。”他說:“不行,太危險了,你抱我下來吧。”我沒有抱他下來,只是用一隻手扶著他,在我的幫助下,他迅速地爬了下來,然後笑嘻嘻地對我說:“下次我還玩。”在上述案例中,我通過多觀察,瞭解到小迎其實是有參加體育活動的意願的,只是因為膽小、依賴性強而不敢嘗試。在繼續觀察中,我找到了契機,為他提供了幫助,讓他克服了膽怯的心理,願意嘗試,最終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小迎的一句“下次我還玩”已經讓我們看到了他的進步。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幫助孩子做真實的自己

剛上幼兒園的多多比較內向、敏感,每天都會哭鬧。今天是爸爸送多多來園的,多多又照常拉著爸爸的手哭了起來,爸爸卻打了一下多多的手,大聲地說:“都多大的孩子了還哭,一點都不乖,有什麼好哭的,不許哭!”

這樣的場景我們並不少見。孩子在生活中會遇到各種不同的情形,自然而然會有不同的感受。比如,自己的物品被同伴拿走了,他們會生氣;心愛的玩具丟了,他們會傷心;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他們會害怕。然而很多成人無法接納孩子的這些情緒表達,認為這樣是不乖的表現,有些成人甚至禁止孩子表達負面情緒。殊不知,如果孩子的負面情緒長期找不到宣洩的渠道及解決的辦法,他們的負面情緒就會演變成負面行為,使孩子成為不敢面對自己、沒有自我、甚至心理不健康的人。因此,幫助孩子做真實的自己,即讓孩子瞭解自己的真實感受,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接受真實的.自己,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記得繪本《怎麼會這樣》中的小女孩因為失去了心愛之物,便雙眉緊鎖,滿面愁容,氣急敗壞地向人群走去,她對著草地上、遊船裡的人們一遍遍地大聲喊道:“怎麼會這樣?”然而幸運的是,她遇到了一群友善又智慧的朋友,他們不僅接納了她的消極情緒,還幫她解決了問題。故事以懷念和眼淚開始,以擁抱和歡樂結束。繪本《生氣湯》中的媽媽更是鼓勵孩子盡情宣洩自己的情緒,使孩子感到放鬆和幸福。

通過閱讀相關的心理學及教育學書刊後,我們認識到,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我們首先要接受他們的感受,接納他們的情緒。比如,我們可以用“寶貝,你好像很生氣”“這一定讓你很失望”“心愛的小鳥突然不見了,你肯定很難過”等這些肯定孩子情緒的話語,來取代“你就知道生氣”“別為這種小事難過了”“不就是死了只小鳥嗎,有什麼好難過的”等這些讓孩子難過的話語。然後,我們要幫助他們找到一個合理的宣洩情緒的渠道,如,鼓勵孩子去開拓視野、廣交朋友,教會他們如何與人交往,如何應對困難,等等,讓孩子內心強大起來。當然,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以“真”作為自己的做人之本,展現給孩子真實的自我,這樣才能讓孩子成為自信、勇敢、坦然的“真孩子”,而不是失去自我、擔驚受怕的“乖孩子”。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遊戲,幫助幼兒積累多種經驗

說到角色遊戲,很多人都覺得它能滿足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的積極情緒,還能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其實,角色遊戲中還蘊涵著大量的教育契機,能幫助幼兒獲得各種經驗。娃娃家只有兩個男孩,一個在擺弄鍋碗瓢盆,一個跪在地上玩球。“醫院”裡的“醫生”來敲門:“爸爸,等會兒帶你的孩子來醫院檢查身體哦!”一個男孩頭也不回地回答:“我家沒孩子,我家只有我和一條狗!”好吧,原來那跪在地上的是一隻“小狗”哦……

第二天,科科不願再當“小狗”,他說:“做小狗,總是跪在地上,一點也不好玩,膝蓋都疼了!”這是幼兒在遊戲中獲得的經驗嗎?遊戲就是能給幼兒帶來如此豐富的感性體驗。為了能玩得更開心,幼兒會更積極地參加遊戲活動。家長和孩子們星期天一起去參觀昆蟲館,昆蟲館中最吸引孩子的是那臺會說話、能回答問題和玩遊戲的多媒體電腦。回到幼兒園,孩子們玩起了“昆蟲館”的遊戲,他們也想要造一臺“多媒體電腦”。大家用一個大大的紙板箱製作“電腦”,還在“電腦”上安裝了一個大大的顯示屏,顯示屏上有數字,還有紅藍開關按鈕。孩子們說使用電腦時必須先按紅色按鈕,這樣機器才能正常運作,而使用完機器必須按藍色按鈕關機。怎麼讓這臺機器能講話呢?這可是個難題,不過男孩子們還是想出瞭解決問題的辦法。瞧,一個孩子躲進了紙板箱,前來使用電腦的孩子按對顯示屏上的數字,紙板箱裡的那個孩子就模仿機器人的聲音告訴他這個數字所對應的有關昆蟲的知識。躲在紙板箱裡的孩子會對按動按鈕的夥伴說:“你按的是5號圖片,這張圖片介紹的是螢火蟲,螢火蟲的屁股後面會發光,如果晚上你在黑夜裡走路怕黑的話,捉幾隻螢火蟲裝在玻璃瓶裡就像拿著手電筒一樣,亮亮的,就不害怕了。”

大衛最喜歡玩這臺“昆蟲電腦”,他喜歡鑽進紙板箱,模仿機器人發出那緩慢的、低沉的聲音,他也喜歡向夥伴們介紹自己知道的一些關於昆蟲的零星知識。這天,他又躲進了紙板箱,等待著夥伴們來遊戲。娃娃家的大姐姐丫丫來到“電腦”前,大衛看著丫丫走近“電腦”十分高興,他從紙板箱後面探出腦袋對丫丫說:“你按數字,我告訴你昆蟲的知識。不過,你不要按8號,8號的內容我不知道,你按9號吧,9號的內容我知道。”丫丫毫不介意,她快樂地按了9號按鈕,心滿意足地聽著大衛介紹蟬……

終於有一次,大衛碰到了一個不依不饒的小夥伴,他執意要按8號,不然就報告老師“這臺電腦出故障了”。大衛沒轍,他伸出腦袋嘟著嘴哀求道:“這臺電腦沒出故障,我明天會告訴你的!”在以後的日子裡,大衛把機器上十個數字所對應的昆蟲都研究了個遍,他終於可以“趾高氣揚”地成為一臺“本領特棒”的電腦了!

在教師眼裡,大衛真的超可愛,他預先告訴夥伴“千萬不要按8號”,說明他清楚自己的“軟肋”。然而這樣的遊戲讓大衛獲得新經驗:原來,與有些人合作簡單明瞭,即使要求對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能獲得體諒;而與另一些人合作卻不那麼容易,面對不依不饒的夥伴,解決問題才是“硬道理”。

分析大衛的轉變,很明顯,遊戲激發了孩子的學習內驅力,敦促大衛自發地走進那些未知的領域。據說,大衛還在爸爸媽媽的支援下新買了一本《昆蟲世界》,主動學習了好多種昆蟲的知識,他終於能夠遊刃有餘地應對所有夥伴的問題,成為了一臺受人歡迎的、問不倒的“電腦”……

有人說“親身經歷,能收穫直接體驗”;還有人說“學自己想學的,這樣的過程最有效”—其實,遊戲就給了幼兒這樣的過程,自編、自導、自演的眾多情節中,有成功、滿足的體驗,也不乏失敗、沮喪的經歷,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而很多時候,為了能玩得更帶勁兒,幼兒會自發面對問題、自覺開展學習,他們自主開動腦筋解決問題,顯示出無窮的學習潛力。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5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頭痛的種子選手

他,個子小小的,樣子長得像只小耗子,性格也跟小耗子似的,整天東竄竄西鑽鑽,從不消停。有小朋友從他身邊走過,也會伸長手去阻擋,或拍打一下別人……老師正在組織活動時.有時會突然聽到一陣大聲叫喊,不用說,這時你肯定會看到他正蹲在板凳上手舞足蹈……每天被投訴率最高的就是他,或把小便尿到其他小朋友身上,或爭搶別人的玩具,或撕壞小朋友們最喜歡的書……就是沒有小朋友理睬他,他也會主動去招惹別人。

諸如此類的情況層出不窮。而他每次犯錯給出的理由,永遠都是:我太高興了,控制不了……

面對這樣的幼兒,我該如何是好?

遇到這樣的孩子的確很令老師頭痛,通過教師欲哭無淚的狀態,可以看出教師絞盡腦汁,想出各種辦法來對付這個“搗亂分子”也無濟於事。我以前班上也曾經有過相似的孩子,通過近兩年多的時間循循善誘,終於不再令教師頭痛了,回憶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做法值得嘗試。

這種行為不良的孩子,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自制力較差。要教育好他就要全面地瞭解他,瞭解其優缺點、性格愛好、家庭情況等,找出問題的根本,才能對症下藥,更好更全面地教育他。俗話說:“久旱之苗,不可強澆;久病之人,不可強藥。”教師在教育這樣的`孩子時一定要有耐心,要慢慢等待他一點一滴的改變和進步,切忌急於求成。

這樣的特殊孩子需要“量身定做”教育方案。在制定方案之前先做三點準備。

第一,鑑定他是屬於什麼型別,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如觀察他是否有“多動症”的可能,檢查他的營養是否均衡?(因為含鉛量高的孩子也會有控制不住自己行為的特點。)還是喜歡用“惡作劇”的方式喚起別人的關注?或者是否有特殊的家庭環境?等等,尋找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第二,全面瞭解他的情況,包括性格愛好、家庭隋況、優缺點等,甚至要追溯到是否是“早產兒”或“剖腹產”的孩子,為以後的教育工作做好準備。

第三,根據他的情況制定適合的教育方案。制定教育方案時一定要考慮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及時與家長聯絡,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

在做好以上三點後,教師要做好心理準備,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去實施教育。

1.尊重不放縱

通過案例看出,他不光令教師感到頭痛,還令班上的孩子們討厭,他的身上已經被大家貼著“問題孩子”的標籤,教師要先選擇冷處理,淡化他是“壞孩子”的意識。“尊重”就是要正確對待“問題兒童”,教師要一視同仁,不能讓他和班級裡的孩子感覺到他是“問題兒童”。

尊重但不放縱,可以把他的座位安排在離教師最近的位置。以方便隨時觀察關注,當發現他有不良行為時,不要當眾批評,可以用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去提醒或阻止。做操或匕下樓梯等外出時,可以由教師牽著他的手,這樣他既感覺到教師的關心,又沒有機會去影響他人。

教師對幼兒,尤其是對“問題孩子”,首先做到尊重不放縱,將嚴與慈、師與友融為—體,積極爭取和他成為朋友。

2.期望不失望

教師不能對他失望,要始終抱有期望。“期望”通過跟他談話商量,共同制訂一個整改目標,並真誠地期望他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並使期望變成現實。當然,對他的要求不宜太高,應循序漸進,注重量變,只有量變才能有質變。

教師可以和他一起做個許願瓶,把希望改掉的習慣寫到瓶子裡,然後埋在幼兒園的小樹林裡,等過段時間再把許願瓶挖出來檢驗下是否已經改掉,這樣的遊戲孩子很喜歡,同時也讓他在遊戲中感覺到自己的壞習慣正一個一個地被埋掉了,潛意識裡他就慢慢學會了控制自己。

3.激勵不近利

他的每一滴進步都要及時鼓勵,可以折個他最喜愛的恐龍獎勵給他,也可以承諾和他玩一次喜愛的遊戲,還可以跟家長聯絡,帶他去大自然中探索或遊玩,或送他玩具等,但物質獎勵要|真用,以免降低教育目標、影響人格的形成。

通過激勵使他產生內在動力,朝著所期待的目標前進。教師要善於發現“問題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挖掘出他身上積極向上的因素並積極引導,使之揚長避短,誠心改過,一步一步養成良好的習慣。經常性地運用讚許、表揚、獎勵等方法,不時肯定他已初步形成的良好習慣,能滿足其積極向上、追求成功和讚美的心理需求。

4.寬容不縱容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更何況是幾歲的孩子呢?在一位教育專家的學術隨筆中我看到過這樣的觀點“學校是學生犯錯的地方”。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有一顆寬容之心,能寬容孩子身上的缺點。

但寬容並不是縱容,教育是個迴圈往復的過程,不要指望一次或幾次教育就達到你所期盼的效果。在這個反覆的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兩手都要抓,不僅為孩子的每次進步都感到高興,寬容之餘還要用規則約束他,可以設計一個統計表,用積分制去教育他,每一點進步就加分,犯一次錯誤就扣分,每週總結一次,堅持一段時間後,他就會明白規則的重要性,明白不遵守規則是要受到處罰。

5.積極不消極

教師還要利用各項活動,讓“問題孩子”在活動中“露一手”,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喜歡自我表現是“問題孩子”的心理特徵之一。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或活動中,發揮其特長,為他創造自我表現的機會,有意地安排他完成某項任務,使他體會到成功的|央樂和為集體爭得榮譽後的喜悅。相信他必定會逐漸地走向正路,變消極的“出風頭”為積極的行為表現,從而達到轉化的目的。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6

和孩子聊天的時候,無意中問道:“你覺得老師最喜歡誰呀?”“老師都喜歡的。”丁蕾笑眯眯的說,後面還加了一句:“老師也喜歡我的。”琪琪想了想卻說:“老師最喜歡李佳。”我先是吃了一驚,然後問:“你為什麼覺得老師最喜歡李佳?”“葛老師和胡老師每天都會表揚她,還會摸摸他的頭和請他做事情。”原來老師對身體不好幼兒的格外關注引起了其他孩子的醋意。我們馬上說道:“那你知道老師為什麼經常摸摸她並和她說話嗎?”他們笑笑不說話。“其實老師每個孩子都喜歡,只是李佳身體不好,老師要經常看看她問問她累不累,她更需要老師格外的關心。”“其實她也需要其他小朋友的關心,你們願意多和她玩玩,並關心她嗎?”“你要怎麼樣關心她呢?”…….

這件事情給了我啟示,同時也提醒了我。作為老師我努力的營造一個充滿友情,善解人意的'班級。作為營造班級文化氛圍的在主導者要真誠地關心、善待每個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愛,同時對所有的孩子公平公正。作為老師我是平等的對待每個孩子的,但是對個別孩子的關注還是引起了部分幼兒的誤會。

同時對個別幼兒的關注,我認為是處理的有點欠妥,這也是我協助幼兒建立友善的同伴關係,學著關心別人和別人相處的大好時機。不管在什麼時候,在一個班集體中,老師和小朋友之間不存在誰是強勢誰是弱勢,他們共同生活共同學習更是共同成長,儼然就是一個充滿著和諧快樂的地方,孩子們想到的是天天上幼兒園,天天要和自己的應老師在一起,並知道關心不舒服的孩子。這種氛圍沒有矯揉造作,沒有漂亮浮華,卻有著最質樸最純真的情感。也是作為老師我努力的方向。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7

遊戲中,女孩要做爸爸……

上週去看小班的孩子做遊戲。分享交流時,一個女孩告訴大家:“今天我是紅紅的爸爸!”在場不少教師聽了不禁面面相覷。班主任倒是不急不躁,輕輕追問:“你是女孩,你為什麼要做爸爸?”女孩極其認真地回答說:“今天,娃娃家裡都是妹妹朋友,所以我就做爸爸了!”

聽了女孩的回答,很多教師情不自禁地點頭:“這女孩,靈!”

在遊戲結束後的教研活動中,有關女孩的聰慧與機智再一次成為教師們熱議的話題。我在大家由衷的讚歎中體會到了眾多教師所表達出的類似於“如釋重負”般的歡愉,便忍不住反問大家:“假如今天的娃娃家有男孩參加,可這個女孩仍想做爸爸,你們還會支援嗎?”

爭議由此產生。極少數教師表示支援,有幾位教師態度中立,但更多的教師明確反對:“這怎麼行?這樣的反串會混淆孩子的性別認知!”

在角色遊戲中,女孩要做爸爸,到底可行嗎?

顯然,在遊戲中孩子的回答一定是“行”。在孩子眼裡,女孩做警察、上太空、扮馬戲團小丑、當總統……只要想玩,什麼事都行!好比今天,娃娃家的女孩們並沒有在意誰來當“爸爸”,照樣玩得十分愉快和盡興。對孩子而言,誰當爸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娃娃家有爸爸”就行!

但一些教師卻覺得“這是萬萬不行的”,甚至認為“即便是遊戲,也應該明確性別意識”。

其實,在遊戲中類似孩子覺得“行”,而教師覺得“不行”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比如,看到“理髮店”在招攬生意、“小吃店”在大聲叫賣,“小醫院”便也效仿,大做廣告招攬“病人”,那一聲聲“誰要來看病?看病很合算!歡迎來看病”的叫喊聲實在讓人忍俊不禁。

再比如,教師不斷鼓勵孩子要豐富消防車的裝置,教師也積極建議孩子要表現出消防員的'勇敢與盡職,可教師卻不能接受遊戲中頻繁地著火,教師更不想看到消防員沒完沒了地救火的場景。

那麼,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裡?我以為不應該在孩子!因為,遊戲中的孩子是“本色出場”,他們興高采烈地扮演著“爸爸”“醫生”“消防員”等,他們如實地運用著已有的生活經驗,他們逼真地模仿著角色所特有的動作。遊戲中的孩子從不去想情節是真實還是虛假,當然更不會去想其所扮演角色的意義和價值。孩子只會納悶:醫生為啥就不能大喊“歡迎來看病”?他們不知道生活中還有一些讓人忌諱的事情;孩子只會無奈:現實中的人們只在危難之時才期待英雄出現,更多的時候是希望“遠離一消防員的,人們對過平安、幸福生活的期盼遠勝於一切……

就這樣,孩子的認知水平與成人傳統觀念間的差距造成了遊戲中的“不和諧”。只是,這樣的差距不存在於孩子的腦海裡,因此,他們天天玩得“百無禁忌”;但這樣的差距卻根深蒂固地印在教師的觀念中,於是,缺乏遊戲精神的教師便焦急地阻撓著孩子去“百無禁忌”地玩。

我發現,教師們大多都是認可“遊戲是兒童自願、自主、自由、快樂的活動”這句話的,但是否人人都真的知道如何才能讓孩子“自願、自主、自由、快樂一呢?這不禁讓我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我們偷偷拿出家裡的紗巾、裙子,在弄堂裡和夥伴們矇頭蓋臉地扮女鬼,在瘋玩中滿足裝扮的快樂……

其實,誰都經歷過“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一的童年時代,我們真的不必擔心孩子的遊戲是否合乎常理。要知道,孩子們的很多遊戲就是從“傻”玩開始的,也是在不斷重複中逐步提升遊戲水平的。對教師而言,關鍵是要給孩子不斷重複的機會,要允許孩子擁有“沉浸在那些不起眼甚至不合理的遊戲中”的過程。

記得在那天的教研活動中,還有教師擔心“如果那女孩長期做爸爸,怎麼辦”。我說很簡單,我們可以從觀察和解析女孩遊戲行為的水平與意願入手,發現女孩的遊戲初衷,發現女孩對父親的依戀,甚或發現女孩對性別的認知水平,併為以後的日常教學捕捉有效的教育契機。

還是那句話,孩子的快樂很簡單,但孩子的快樂需要成人的細心呵護。教師自身應該具有一種遊戲精神,不僅把孩子的玩當成一件“大事”來尊重,還應該努力保證孩子游戲的趣味性,讓孩子充分體味遊戲的樂趣。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做到“玩什麼,讓孩子說了算”真正挑戰的是教師的專業能力。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8

幼兒一日生活常規活動中,孩子們會上演許多“故事”,有些或許你不經意間地就過去了,而有些“故事”,只要教師善於把握住機會,往往就是很好的教育契機。

週三戶外活動時,在花園裡,我領孩子們隨便走走的時候,孩子們看到一隻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著,孩子們欣喜若狂地叫著:“老師,你看那裡有一隻花蝴蝶!”話音還未落,就有幾個調皮的孩子跑過去捉蝴蝶了。

“孩子們,快回來!快回來!”我用力的喊著,可是,他們已跑得很遠了,聽不到我的喊聲。過了一會,他們歸來了,哮喘噓噓地說“唉,真可惜沒有捉到它!”

我慶幸孩子們沒有捉到蝴蝶。我把孩子們召集過來給他們講了一個隨機自編的“花蝴蝶的故事”,告訴孩子們,蝴蝶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們能美化我的生活.....孩子們聽完後都對我說:“老師我不再捉蝴蝶了!”“老師,我們會保護蝴蝶的!”有的小朋友還提議回教室繪畫美麗的花蝴蝶......

聽了孩子們的“豪言壯語”和想法後,我笑了:“走,孩子們。我們回教室去畫蝴蝶,看看誰畫得好!”“好,畫蝴諜去......”

可見,在一日活動中,孩子們總會讓你看到意想不到的“故事”,我想,只要我們老師善於捕捉,善於引導,對培養幼兒觀察能力、進行情感教育等各方面都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也就是說教育的智慧

往往並不是簡單地從書籍的`閱讀中獲得的,而是在教育生活中不斷捕捉、反思得來的,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用一顆滿懷愛孩子的心和善於捕捉的眼睛,在一次次解決教育問題中不斷積澱教育智慧。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9

雨兒是這學期才轉學到我班來的,所以我會特別關注她。性格開朗的雨兒卻沒有一丁點兒初來乍到的生澀,她喜歡和男孩子們湊在一起,眉飛色舞地講去鄉下釣魚的趣事,也熱衷於和女孩子一起,玩巴拉拉小魔仙的遊戲……在短短的幾天裡,雨兒就成了大家的好朋友。看雨兒能這麼快融入新的集體,我長長地舒了口氣,平時對她的關注也變少了。

有一天,孩子們都在喝水,而我也正忙著為接下來的活動做準備。不知什麼時候,雨兒悄悄來到了我身邊,冷不丁地問我:“老師,咱們過一會兒幹什麼?”我只顧整理活動材料,敷衍著她:“一會兒你就知道了。”雨兒看著我手中的材料,話匣子一下打開了:“老師,這些東西都是什麼?”“老師,我家也有這種管子。”……說得高興,雨兒忍不住拿了根塑料管玩了起來,只見她將塑料管繞成一圈,興奮地對我說:“老師快看,我會變蝸牛哦!”雨兒的行為讓忙亂中的我有些不耐煩了,便不由分說拽著她的手臂把她拉回到座位上:“我很忙,請你別煩我,你就在這兒等我一會兒!”就在我折回來的時候,雨兒像個甩不掉的小尾巴似的又跟了上來,一瞬間,我有些失控了:“雨兒,你就不能學學別的小朋友耐心地等我一會兒嗎?”我這高八度的一嗓子顯然是嚇著雨兒了,只見她愣在原地一言不發,眼淚瞬間就湧了出來,兩隻手不知所措地拉扯著衣角。意識到自己的急躁後,我的語氣緩和了許多:“雨兒,你看別的小朋友都在座位上等老師呢,你也坐那兒等我好嗎?”雨兒哽咽了老半天,委屈地蹦出這樣一句話來:“老師,你每天都在忙,我就想和你說說話。”雨兒的一字一句刺進了我的心坎。我慢慢俯下身,默默地將雨兒攬進懷裡,淚水在我的眼眶裡打轉。我為我的急躁而自責,也為對雨兒的.不理解而內疚,我隨即附在雨兒的耳邊和她約定:“每天午飯後我們好好說說話!”聽我這麼說,雨兒將信將疑。我伸出手指頭鄭重其事地和她拉勾,雨兒這才破涕為笑,撒腿跑開了,臨走還不忘俏皮地回我一句:“騙人是小狗。”

以後每天午餐後,我都會遵守和雨兒的約定,我倆漸漸成了好朋友。在雨兒心裡。我和別的小朋友沒有什麼兩樣,都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都是她想要結識的新朋友。

雨兒的事讓我反省,作為老師,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瑣碎工作中,“我很忙,等我一會兒”早已成為我們的口頭禪。因為要設計活動方案,要準備遊戲材料,要研究教學有效性,要寫論文……我們離孩子越來越遠。我想,這絕不是教育的初衷,有時候我們是否忙得有些本末倒置?讓我們不再以忙為藉口,不再吝惜自己的愛,走近每一個孩子,聽他們說說心裡話,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0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每天面對幾十位名各色各樣的幼兒,再加上園裡各種各樣繁瑣的事情,有時在面對調皮的孩子時我們難免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孩子們吵吵鬧鬧的時候,難免會大聲斥責幼兒。在一些你反覆說都不聽的孩子面前,在哪些不遵守規則的孩子面前……在這些時候,我們總希望孩子們能聽話,能好好地遵守規則,在這些時候往往也會讓老師產生挫敗、無力、或者焦慮,進而用發怒的方式來要求幼兒。

吼叫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1、傷害孩子自尊心和師幼關係

3—6歲是兒童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幼兒園裡,和老師生活在一起。吼叫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很大的傷害,更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改變。當你對孩子吼叫的時候,你是在對孩子進行言語上的侮辱,這已經嚴重摧毀了孩子本來就很脆弱的自尊心。這會讓一個平時很樂觀的孩子慢慢變得不愛講話。長期對孩子發脾氣、吼叫,不僅會影響良好師幼關係的建立,也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極心理,嚴重的還會影響他們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2、無法正確處理情感

孩子對情緒資訊的`處理存在一個逐步接受的過程,孩子遇事哭鬧,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目前所遭遇的情緒應該如何正確表達,如果此時老師以吼叫制止哭鬧,不進行情緒的疏導,孩子就會將此時的感受歸咎於不好的、負面的,即使長大成人以後面對類似的情緒也會不知所措。

3、孩子學會吼叫

3—6歲的幼兒沒有正確的是非觀,無法辨別事物的正確與否。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愛模仿,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聲吼他,他將來在外面也大聲吼別人,這會影響到幼兒的人際交往以及處理問題的方式。

如何做到零吼叫?

1、耐心傾聽

作為一名老師,當面對不聽話犯錯的幼兒時,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時老師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老師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2、放下身段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要蹲下來和幼兒交流,瞭解幼兒的真實想法,知道孩子內心想要的是什麼,和孩子平等的交流。

3、讓孩子去體驗後果

在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們的好奇心特別重,當你越是告訴她不要幹什麼時候,她越是想嘗試。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老師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教師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老師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4、學會感同身受

平時的告誡之外,教師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5、給一個選擇

也就是說,不要只說“不可以”、“不允許”、“立刻”、“你給我”之類的詞語,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

每次給孩子留一些餘地,而不是採用激烈的態度制止孩子的行為,慢慢地好習慣就養成了。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是天底下最光榮的職業,但我們肩上的擔子也是非比尋常的,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更應該嚴格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做一名“零吼叫”老師。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1

我做幼兒教師已有整整十七個年頭了。在這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日子裡,我曾被我的孩子們無數次地感動過。

記得那是20xx年的春天,我帶領的小班要開展一個以“可愛的蛋寶寶”為主題的活動。因為是第一次嘗試,我對這樣的學習方式是否適合孩子心中沒底,而孩子們則充滿了好奇。

活動開始前,我先請孩子們每人從家裡帶一個雞蛋來園,並揹著孩子提醒家長先將雞蛋煮—下,避免摔碎。幾天後,孩子們如約帶來了他們每個人的“蛋寶寶”。於是,一場有趣的“護蛋行動”開始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孩子們幾乎每天都會想出各種辦法來護理“蛋寶寶”。他們找來各種盒子,鋪上棉花布片,為“蛋寶寶”建造溫暖的家園;他們用手中的彩筆為“蛋寶寶”添畫五彩花衣,讓每一個“蛋寶寶”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印記;他們走到哪兒都記得帶上自己的“蛋寶寶”,一起晒太陽、做遊戲、聽故事……甚至在午睡時,我都會發現熟睡的孩子手裡還緊緊地攥著他的“蛋寶寶”。那一刻,我被孩子們的愛心和用心感動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這些備受呵護的“蛋寶寶”開始散發出不太好聞的氣味。我猶豫著是不是應該把“蛋寶寶”搬出教室,然後悄悄丟棄,再找一個能讓孩子們相信的理由,自然地讓這些“蛋寶寶”退出孩子們的視線。我不希望孩子們因為心愛的“蛋寶寶”不見了而感到傷心。可是沒想到,孩子們的一個舉動打消了我的`猶豫。

那天下午,幾個嗲妹妹在盥洗室裡,用洗手液給自己的“蛋寶寶”洗澡。一番折騰後,那幾個已有異味的“蛋寶寶”被嗲妹妹們洗得香噴噴的。她們還跑去找生活老師,執意請她找出冬天時用來塗臉的“孩兒面”,小心翼翼地給“蛋寶寶”塗面霜,還時不時地湊上去聞一聞,嘴裡輕輕地嘀咕:“真香啊!這下好了。”我終於按捺不住,走上前明知故問:“寶貝,你們在幹什麼呢?”嗲妹妹們異口同聲地說:“塗了香香,蛋寶寶就不臭了,你就不會把它們扔掉了!”我很吃驚,繼續追問:“咦,你們怎麼知道我想扔掉這些蛋寶寶呢?”顯然,孩子們被我問住了。面面相覷了好一會兒,其中一個膽大的忍不住笑了,湊到我耳邊說:“祝老師,昨天中午睡覺時,我聽到你和周老師在說話,周老師說了,蛋臭了要扔掉。”

原來如此!真沒想到,孩子們竟然如此珍愛這些“蛋寶寶”,愛到甚至可以接受“蛋寶寶”所有的缺點。

儘管我放棄了讓孩子們把“蛋寶寶”丟掉的打算,但畢竟雞蛋不能久放,時間長了也不衛生。此時我真的有些困惑:主題活動“可愛的蛋寶寶”接下來究竟該怎樣結束呢?正當我一籌莫展時,又_件令我震驚的事發生了。

兩天後的那個早晨,孩子們都在各自喜歡的區域裡做遊戲,教室裡顯得安靜而平和。突然,一個聲音打破了平靜:“老師,我的蛋孵出小鴨了!你快來看啊!”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連忙跑向那個大聲呼喊的男孩,蹲下身子,看著男孩手裡捧著的那隻令他驚喜並引以為傲的“小鴨”。

我的眼眶溼潤了。男孩手裡捧著的是一隻用雪花片搭成的、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小鴨”。當這隻“小鴨”在這樣的時候,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在我面前時,我再一次被感動了!我開始相信:愛是可以創造奇蹟的。

接下來的幾天裡,孩子們的“蛋寶寶"都先後“孵”出了可愛的寶貝,除了“鴨寶寶”以外,還有“烏龜寶寶”和“企鵝寶寶”。我雖然知道這一切都不合情理,但還是欣喜地接受了每一個孩子的驕傲的宣佈,因為我從孩子們的眼神中看到了純粹的愛和滿足。

那些變質了的雞蛋就這樣離開了陪伴了它們整整三週的孩子們,但孩子們似乎並不傷心,因為前一個“蛋寶寶”已孵化出另一個由他們親手創造的寶貝,而孩子們相信前後兩個“蛋寶寶”是一體的,孩子們的愛還在!

我也相信,不久後孩子們就會知道“雞蛋只能孵出小雞”的常識,但是他們一定不會忘記自己有一次奇妙的的經歷。長大之後,只要他們還記得這件事,就一定會從當年幼兒園老師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中獲得感悟。

如今,再次回首這段“被感動的經歷”,我依然被感動。內心不禁感謝起那些曾經陪伴過我的孩子們,是他們用世間最純潔的愛滋潤了我的心靈,讓我在和他們相處的日子裡,經歷心靈的洗禮和昇華。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2

讓教育靜下來

我們該如何辦好教育呢?我想起前兩天看到的一個公益視訊,深刻而又通俗地表達了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即任何一個維度的教育,它的極致體現是對人行為的影響。比如在飯店裡,服務員上菜慢了點,有的大人感到不耐煩就會大聲嚷嚷;過紅綠燈時,看到沒車,就牽著孩子的手急匆匆地闖人行道上的紅燈。這些行為的改變是否也是教育前進的標誌?也就是我一直在說的.,“大手”的方向決定了“小手”的行為。所有在孩子身上能產生教育作用的人與環境都要有自然的教育意識,這種意識就如吃飯穿衣一樣滲透於生活的各個細節,不刻意,不強求,而是一種自然的素養。

作為一名基層校長,我也在思考:給學校、教師減負,學校應該承擔什麼?我想起一句話: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突破是生命。各種繁雜的檔案、評比、會議等就如同外界施予學校的壓力,讓學校、教師、學生都淪為單一的“食物”,學校如今需要追求的,是前行的主動性和從內突破的視野與規劃。主動地思考與探索比起被動地應付,會更有難度與挑戰。所以,校長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意識,真正把辦學與育人相結合。有些當下看不到成績但以後會有長遠發展的事,要耐得了寂寞去堅守;有些當下有顯著成績但今後會有發展隱患的事,要捨得了名利去摒棄。在我身邊,這樣的校長和教師也有不少。比如有一位老校長,退休前把他總結的關於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編成了兒歌,自已出錢列印成冊送給學校。他說自己一輩子育人,感覺到孩子的習慣養成太重要了。還有我身邊的一些教師,為學生策劃各種有意義的節日活動,十幾年如一日堅持寫教學日記,等等。

當然,社會也要為教育營造合適的氣候和土壤,教育主管部門要做好服務工作,不能總是“管”字當頭,各種與教育相關的責任部門不能相互推諉、指責。教育的純粹,首先是育人環境的純粹,當教育夾雜了太多偏離本質的任務與聲音時,這種雜、鬧、煩、累會漸漸讓教育人疲憊乃至迷失方向。要過濾掉一些不必要的雜事、雜音,讓大家看到更清晰的現在與未來。

記得臺灣有位學者曾說過:如果把教育比作一顆眾手托起的鑽石,我們大家可以把它切成36個切面,切成幾百上千個切面。如果問怎樣才能辦好教育,那麼也有36個甚至幾百上千個答案。而我在兩會上的呼籲,只是從教育的一個切面來回答怎樣辦好教育:讓教育迴歸純粹,讓生命迴歸本質。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3

一次,在上海的一所幼兒園裡,我觀摩了英國插畫大師科奇保羅執教的“小貝挖寶”活動。活動開始前,大師需要從上課的孩子中選出一位來當“模特”,只見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手。看到這種“壯觀”的場面,大師面露難色。停頓片刻之後,他眼睛一亮,問孩子們:“今天有沒有人過生日?”只見一個男孩高高地舉起了手,說:“今天是我的生日!”可還沒有等他的話音落下,旁邊的另一個孩子站起來大聲說道:“不對,你剛剛過完生日!”兩人的對話惹得現場聽課的教師哈哈大笑。到底該選誰來當“模特”呢?茫然的大師把選擇的難題交給了班主任教師。年輕的班主任教師立刻迴應,一抬手便指定了一個小姑娘來當“模特”。於是,在其他孩子的嘆息聲中,大師開始上課了。

雖然我只是坐在下面聽課,但是有一個問題始終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這位班主任教師是依據什麼選擇的呢?我不禁聯想到另一個場景:早晨升國旗時,教師發現升旗手因病缺席了。“讓我來吧!”好幾個孩子跳躍著,爭先恐後。教師的目光掃了一圈,用手一指,說:“你去升旗吧!”只見那個被選中的孩子興奮地奔向升旗臺,其他的孩子則悻悻然沉默不語。之後,落選的孩子們照常唱國歌、做早操,絲毫沒有異常。看來大家都已經習慣於這樣的選擇與被選擇了。

確實,作為教師,我們經常會遇到“選擇誰”這樣的問題。同一個提問,選擇誰來回答?每日升旗,選誰來擔任升旗手?值日生工作該由誰先來做?遊戲中出現爭執時,該聽誰的?誰來定規則?這類選擇折射出不同班級的不同文化氛圍,而和諧的班級風氣與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息息相關。

當然,我們可以採取“輪流制”進行選擇,如“輪流回答”“輪流表演”“輪流遊戲”等,讓孩子們輪流當值日生、升旗手,這樣一個也不漏,一個也不少,讓每個孩子都得到關注。在一定程度上,這種皆大歡喜的方法確實能夠做到滿足每個孩子的需求,促進每個孩子的發展。

但是,事實上並不是每一件事都適合採用“輪流制”的辦法,如同本文開頭大師遭遇的選擇誰當“模特”之場景,顯然就無法去“輪流”。但畢竟面對了,那麼,該如何解決才好呢?

當下,諸如“以兒童發展為本”“讓每一個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等教育理念都已被教師熟稔於心,在國家頒佈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反覆強調要理解與尊重兒童,出現了許多如“保護”“接納”“允許”等詞語。既然如此,我們何不聽聽孩子們的心聲呢?

幼兒園的屋頂農場豐收了,教師帶領中班的孩子們去挖土豆。孩子們一邊收穫著自己的勞動成果,一邊大聲嚷嚷:“發財嘍!發財嘍!”土豆被挖出來了,教師讓孩子們數一數究竟有多少個土豆,接著又說:“你們有38個人,一人一個土豆還有多的,怎麼辦呢?”孩子們回答說:“今天沒來的小朋友,我們給他們留著吧。”教師又說:“但還是多了2個呀!”一個孩子想了想說:“婷婷和朗朗營養不良,讓他們多吃點。”孩子們紛紛表示同意。

原來,一旦讓孩子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教師立刻會收穫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體現孩子想法和願望的方法,才是真正能讓孩子“口服心服”的辦法。

在大師的課堂上,面對選擇的'難題,或許年輕的教師更在意的是在那一刻快速作出決定,讓現場活動得以順利進行,故此情此景尚屬情有可原。但我還是建議事後教師要記得“關注”,不僅應該有目的地去觀察孩子們的反應,更應該深入思考,找尋今後應對此類“選擇誰”的棘手問題的適宜方法,以此增強自身的專業能力。

無論是皆大歡喜的“輪流制”,還是出自孩子的“口服心服”法,對於一位幼兒教師而言,我相信只要心中裝著孩子,時時傾聽孩子的心聲,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4

20xx,做孩子永遠的鏡子

中班活動區“小醫院”,“小護士”筱筱忙得不亦樂乎,但是“小護士”卻把“藥品”弄得東倒西歪。我發現後多次提醒她要把藥品擺整齊,不知什麼原因擺放藥品的地方還是亂七八糟,我該怎麼辦呢?或許我可以換個方法試試。於是,我戴著“護士牌”來到藥品櫃,開始整理櫃子上的藥品,大聲說:“喲,藥品櫃這麼亂,要是病人來取藥,一點都不好找,我來把藥品整理一下,等會兒病人來取藥就方便了!”好像筱筱意識到了什麼,也加入我的行列,開始收拾整理“藥品”。

我以“同伴”“參與者”的身份介入,既可以開闊幼兒的思路,引導遊戲繼續開展;又可以規範幼兒的行為,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品質。雖然是一個小小的、簡單的行為示範,卻涵蓋了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從自上而下的“指揮者”變成了“平等對話”的參與者,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孩子面前就要少說多做,以身作則,做孩子永遠的鏡子,這樣比做“指揮者”“馴獸師”來得有效!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雖然孩子小,但人與人之間的本性是一樣的,我們大人不喜歡聽嘮叨,小孩也是_樣,簡單的說教肯定達不到最好的效果。我們要做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想讓孩子做一個有責任心,有愛心的人。那麼你就要是一個有責任心、有愛心的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他們,孩子們會看、會學。

“鏡子”的作用不只是讓孩子來學,還要給孩子正確的指導。孩子尚小,很多時候做過的事情、說過的話是分辨不出對與錯的,他需要教師及時反饋,孩子們只有認識自己才能不斷進步。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就需要我們對孩子的行為給予正確的判斷,當一面正其身姿的好鏡子。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5

開學已經有一段了,孩子們的變化使我很欣慰,我們班是小託班,這些孩子從來沒有上過學,從剛開學,孩子們因為離開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情緒上的不穩定,到現在基本上每個孩子都能開開心心的來幼兒園,這些變化是可喜的。

週一我像平常一樣,早走的來到幼兒園,發現每次上學都要哭著喊媽媽的張天碩小朋友,看到我在門口等他,很開心的跟我說,"老師早上好"!隨後轉向他的媽媽,揮著小手說,"媽媽再見!"我高興的一下把他抱起來,誇著張天碩說:"我們碩碩長大了,上學不哭鼻子了是吧?"每天都要高高興興的來上學。他點了點頭說:"老師我長大了,上幼兒園不哭了!他的這些變化讓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同時也肯定了自己在孩子身上花的這些心血沒有白費,覺得很有成就感。

幼兒園裡的很多事對我感觸很大,每天看到孩子們進步一點,我就非常開心,工作上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每天,看到每位老師臉上洋溢著的笑容,誰能知道,這些笑容背後,藏著多少辛酸,我們每天為之奮鬥的,就是家長的肯定與孩子們的點滴進步,這些就足夠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