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控制課堂紀律優秀

來源:果殼範文吧 7.37K

教師如何控制課堂紀律優秀1

一、課堂紀律的含義及形成方法

教師如何控制課堂紀律優秀

通常維持課堂紀律有三種過渡形式:教師的約束及規矩約定學生紀律;通過父母、同學、課堂氛圍等外來約束糾正學生課堂紀律;通過學生自身約束力維護課堂紀律。可見,課堂紀律是通過對學生施加外部強制控制與規則後,逐步過渡到學生自我約束和自律的過程。因此,良好的課堂紀律不僅僅是外界強制規範的結果,更是幫助學生自覺發展紀律自覺性的過程。課堂紀律的行程通常有四種類別及方法:

1、教師促成紀律的形成。對於剛入學的學生來說,教師需要以講規則、多指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課堂行為規範。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以及自我意識的加強,教師要求的準則會變得越來越弱化。

2、集體紀律約束個體。我們經常說的集體可以促成紀律,指的是在集體輿論和集體壓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一個群體性的規範。新生從第一天進入這個集體開始,對周圍的環境進行觀察,隨著在校時間的不斷增加,周圍同學對其影響就會越來越大。

3、紀律性的自我養成。學生在集體內可以通過自律性、自覺性自我養成紀律性。

4、任務促成紀律。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某項具體的教學任務對學生提出要求類的紀律。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減少課堂的紀律問題。

二、課堂紀律管理有效措施

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紀律氛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嚴格要求。教師在約束課堂紀律時,對學生的認知要進行矯正,但是又不能對學生要求得過於嚴格。雖然在教學中對於教學和學生嚴格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這種要求也要有一個度,不能過於呆板,最好達到“嚴而不死”的境界,教師在課堂上的管理應該具備人文精神:自己不願意接受的。不強加給學生。有時候,教育就是一種喚醒,用教師的人格去喚醒學生的人格,用教師的心靈去喚醒學生的心靈。

2、在可控的.範圍內讓課堂充滿活力。教師需要約束的是行為,開放的是思想,充滿活力指的是在思想層面上的“活”,這個“活”指的是思維活、思想活。調動起學生的思維和思想後,教師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教學中來,在學生的思維和思想在教學內容上活化以後,整個課堂的氣氛相對就是熱烈的,而不是混亂。反之,思維和思想沒有活化,而是行為發生混亂,整個課堂就會亂如一鍋粥,教師就需要大量的精力整頓課堂紀律,進而會影響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在課間和休息的時候,教師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應該與學生多一些交流,這樣可以有效拉近師生的距離,對於日後在課堂上的紀律管理也是有幫助的。

3、師生應該彼此尊重。教師在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和思想後,接下來就要讓學生將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有序地提出來,如果課堂上大家都想發言而不顧及紀律,就會導致課堂上的混亂,缺少接受和傾聽。這個時候就要求做到師生之間彼此尊重。曾經聽到一個教師講過這樣的一個案例:在體育課上,當教師在全班學生面前講解動作要領時,有一位學生因為走神,而唱出了歌曲,聲音很大,全班同學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去,而那位學生也不知所措。這個時候,這位體育教師並沒有批評這位學生,而是風趣地說:“哪位同學唱得這麼好聽的歌曲啊?一會咱們下課前,放鬆一下,讓這位同學給大家唱一首好不好?”這個時候學生集體鼓掌叫好,注意力也隨之被教師吸引了過去,課程繼續進行,也幫助那位學生解了圍。筆者認為這樣的做法是可取的。

4、獎懲要公平,雙管齊下。第一,對於學生,教師應以關心、鼓勵為主,大量研究表明:教師的誇獎可以最大限度地喚醒學生的自信,並激發他們自身最大的潛能,是促使學生努力學習的巨大動力。第二,合理運用懲罰。有時候,運用處罰對紀律管理也是有效的。在鼓勵的同時,對於一些累犯的學生應該進行一定的處罰,這樣才能強化學生心中紀律的重要性。第三,樹立正確的榜樣。教師不僅僅要告訴學生哪些是不該做的,更應該告訴學生哪些是應該做的,如何可以做得更好,為學生努力提出改進的方向,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

教師如何控制課堂紀律優秀2

一、重視第一堂課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在上第一堂英語課之前,大部分國小生對英語“白紙一張”,一無所知。因此,老師如果上好了這第一堂課,將極大地影響著學生今後的英語學習。常言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那麼如何做好這“良好的開端”呢?

(1)課前準備

國小生學習欲強、活潑好動,對一切新鮮的事物都非常的感興趣。但由於自出生之日起,學生已習慣聽到中國話,看到中國字,突然讓他們學習一個陌生的語言,他們會用一個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這個學習呢?這就要看老師如何在第一堂課上對學生怎麼引導了。在這當中,英語教師的形象又顯得非常重要。為了讓學生對英語教師有一個獨特而鮮明的印象,上第一堂英語課之前,老師一定要精心打扮一番。這樣,當你一走上講臺,學生便會一下子給吸引住了。“親其師而善其道。”學生對你這個教師感興趣了,就會對你所教的這門學科感興趣。除了穿著之外,教師還要準備英語課常用的錄音機,磁帶掛圖,卡片等教具,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課特有的“氣味”。

(2)開場白

教師千萬不要因為你的學生聽不懂英語就來個中文的開場白,教師要從一開始就讓你的學生習慣於聽英語,如果學生不懂,教師可以儘量通過體態語,動作,表情等讓學生理解你的話,但儘量不說中文,就彷彿你是一名外籍教師來中國上課時一樣,讓學生對英語產生更濃厚的興趣。要學會“賣關子”,越是讓人不明白的事就越能吊起人的口味。一走上講臺,教師就說:“Hello! Boys and girls!”“Class begins.”等來組織教學,然後自我介紹, I’m Miss……學生聽不懂沒關係,用手勢,表情,再通過反覆演練讓他們理解。如果有學生問你:“你講的那都是些什麼呀?我們一句也聽不懂。”你可以告訴他,“那就是你們要學習的‘英語’!”這說明你已經激發起他們的興趣了。

(3)必要的學習紀律和課堂紀律的強調

紀律是學習的保障。學習英語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因此,除了興趣和動機以外,我們還要培養學生的堅忍不拔的學習意志。英語老師要在一開始就訂立幾條學習紀律,比如,每天什麼時候讀英語、什麼時候背單詞等等,使學生的學習不致成為“一頭熱”行動。此外,也要告訴學生學習英語是個漫長而又艱苦的活動,需要頑強的意志來支配自己的學習,在以後的學習中,一定要“勝不驕敗不餒”等等。從一開始就注意學生意志的培養,有利於學生學習英語活動的永續性和高效性。

總之,在上第一堂課之時教師就要讓學生建立起對英語課的初步印象,激發起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不畏艱難的學習意志,為以後的良好英語課堂紀律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優化課堂教學管理

好的紀律來自好的教學,改進教學是改善紀律的關鍵。教學失去吸引力,學生就會隨之失去學習的興趣,而把課堂行為轉化為違紀犯規的錯誤方向。

課堂教學管理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地組織學生、管理紀律、引導學生、建立和諧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行為。課堂管理的實施是課堂教學得以動態調控、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作為課堂教學的.發動者和組織者,為了保證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順利實施,並取得預期的成效,教師應將課堂管理作為一種組織手段,具有嚴肅性,並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它要求學生課堂要步調一致,聽從指導,不得自行其事。

(1)明確課堂指令

課堂指令明確,高效,才能保證教學各環節順利進行,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例如停止,安靜訊號:老師說one,two,three 。 學生說three,two,one;老師說Ears,ears,學生說 Listen,listen;( Eyes ,eyes--- look,look.);有節奏地拍掌,學生模仿教師,拍出正確的節奏等。操練訊號:開小火車訊號: Let’s do , one by one或one by one,ready ,go 。同桌合作訊號:Let’s do , two by two. 規定先叫到名字的一個學生為對話的A,另一個為B。小組活動訊號:let’s do , four by four 。按座位順序規定分別為A,B,C,D。這樣明確的人員和任務分配節省了解釋活動規則的時間,使整節課緊湊,高效。

(2)制定課堂紀律

a.先舉手,再發言。

b.朗讀時,書本放桌上,用手指指著讀,以便老師檢查是否人人都開口讀,指讀可加強學生對字形的識記。

c.有同學發言時,其他學生必須注視發言者,有不同意見要舉手,不能打斷,若發言有誤,不能嘲笑。

d.當自己的學習速度較快,不能坐著等,要充分利用時間讀背已學內容。

e.當同伴有問題(開小差或看不清,不會記錄時)要及時提醒,幫助。

(3)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性,要利用多種直觀教具和現代化的教學設施,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使語言情景化、交際化。國小生感觀較具體直觀,而且容易受情緒的影響把觀察目標轉移到新穎的事物上去。他們年齡小,自我控制力薄弱,注意力不穩定,難持久,思維以形象為主,對有直觀形象支援的材料容易記憶。針對國小生的這些心理特點,英語教學中應採用多媒體、簡筆畫、實物、圖片、等教學手段,配以教師的表情和體態語言,這樣才能創設濃厚的數學氛圍,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習興趣。把孩子的興趣吸引到學習上,就能從源頭上避免紀律問題。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弗蘭西斯·培根說:“我們稱之為教育的東西,實際上不過是一種早期習慣。”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說過:“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對好奇多動的國小生來說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有利於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紀律。

(1)預習和複習的習慣

學生課前主動預習新課,通過部分理解、消化、記憶、能使學生明確本節課重點在哪裡,帶著疑問上課,有利於思維的高度集中,而非身在曹營心在漢。教學實踐表明,大腦有遺忘的規律,只有及時複習,能降低遺忘率,還可以幫助學生將零散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讓學生在下一堂課時,不至於一接受到新知識就束手無策,已鞏固的知識有助於學生更快更有信心更專心地進行各種活動。

(2)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心理學家認為,注意是在清醒意識狀態下的心理活動對一空物件的指向和集中。國小生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自制力差,他們的注意力最長也不會超過20分鐘,大腦就會出現階段性疲勞,從而在課堂上會注意力分散,無精打采。學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難集中在一定的學習物件上,就會導致視而不聽,聽而不聞,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認識教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利用種種教學方法,培養國小生認真聽講,專心學習好習慣,教學實踐證明:猜謎,遊戲,設疑提問,競賽等,都能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刺激大腦興奮中樞,有助於學生迅速積極地處理學習資訊。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能適時調控教學節奏,發現學生有疲倦、注意力渙散的現象時,就可以適時穿插一些趣味性的遊戲,讓學生猜一猜,動一動。如在warming-up環節中,讓學生唱英文歌曲,說chant 韻句,做遊戲,聽口令做動作,集體讀單詞,提問句回答。這樣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使混亂的課堂紀律很快安靜下來。

(3) 勤用“口,眼,手”學習習慣

英語教師的課堂設計應儘量讓學生的口,眼,手保持在“活動”中。讓學生在口眼手並用的情況下學好語言。課堂中國小生抽象概括能力的發展尚在初步發展階段,而國小英語教材中有Let’s play,Let’s do ,Let’s chant的需學生手、腳、口並用的教學內容,學生非常喜歡在課堂上隨著節奏手腳並用,並且口中唸唸有詞,這樣可以讓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再顧及其他與教學無關的無意義活動。活動可以讓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並促使學生有目的地進行思維,並且把這種思維的結果反應到相應的動作中,達到了勤思勤動勤學的參與課堂活動的好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