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鐘錶》評課稿範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8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評課稿來輔助教學,評課有利於資訊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快來參考評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認識鐘錶》評課稿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認識鐘錶》評課稿範文

《認識鐘錶》評課稿範文1

今天非常的榮幸和幾個兄弟姐妹去聽了汀田三小吳明寅執教的一年級《認識鐘錶(整時)》,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鐘錶,要求學生知道有時針、分針、12個數、12大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建立時間的觀念,培養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吳老師的課給我很深的印象就是板書工整漂亮,教態自然得體,課程結構完整。

一、板書工整漂亮

寫得一手好字對教師而言有多重要,字如窗戶,無論是聽課的教師,還是學生看到這樣一手好字,第一感覺就很好。再說,我們做教師的天天要求學生寫好字,自己不能寫好字又如何有更強的說服力去要求學生寫好字呢。

二、教態自然得體

吳老師人長得漂亮,教態自然得體。作為一名新教師,開公開課的時候有點緊張很正常,而吳老師的這節課讓人感覺不到她有任何的緊張,下面坐著10多位聽課的老師,能做到這樣不容易,讓我自愧不如。吳老師的肢體動作沒有多餘的,顯得很得體端莊,要多多學習。

三、課程結構完整

吳老師的課從開頭的匯入,再到引申,到練習,最後總結。給人一種很流暢的感覺,看得出來對這節課的準備吳老師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當然課的流暢與吳老師上課的不緊張也有很大的關係。有時候上課,我會突然感覺自己接下來要講的東西忘了,這是教學的大忌,也是新教師常犯的毛病,而吳老師的課確實做到了流暢,結構非常的完成。

當然吳老師的課還是給我留下了一些困惑,在此提出,與大家共同商榷!

一、教學內容的取捨問題

吳老師在教學本節課的時候,引入了秒針的知識,結果並不理想,學生對分針與時針的認識被秒針一攪合,新知識的學習大打折扣。這個問題,首先源於學生的學具,學生的學具上出現了秒針,是通過秒針的撥動來調節時間,對整個時間的認識而言這樣的`設計無可厚非,但是對一年級的學生而言,將秒針加入卻有點勉強了,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學知識有一定的規律,不可操之過急。如何處理學具中出現秒針這一個問題,還有待繼續討論分析。

二、有關具體形象的問題

吳老師在這節課中講到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的時候,口頭提了幾個變式,類似“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5的時候是幾時?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6的時候是幾時?”。在此我個人認為,一年級的學生思維還需要具體形象的支撐,口頭變式要求他們聽到條件,然後轉到腦子裡,再與新知識結合“反應”,最後得出答案,太難太難了。對一年級的學生做變式練習切不可因為要節約時間而口頭變動條件,我的建議是寧願多花點時間,寧願少做點題目,儘量給學生提供具體的形象。

最後還有一個小小的建議: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在選擇上課素材的時候應儘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各個環節上的過渡設計上要有特點,不能太平淡無奇,要在每個環節上都加入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因素(盡力)。學生上課的紀律一定要抓,哪怕是影響這節課的進度。一年級的學生對紀律的口訣很敏感,吳老師在上課之前的口訣就很好,上課的時候也可以用,公開課沒有規定說就不能講紀律了。 以上是個人拙見,僅供吳老師參考。這個評課意見很多源於兄弟姐妹的評課,很高興,得到這樣一次學習的機會,各位新教師共勉!

《認識鐘錶》評課稿範文2

《認識鐘錶》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過一小時是幾時,讓學生從小建立時間觀念,養成按時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總體來說徐老師的這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思路相當清晰。教學過程中,主要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數一數、說一說、撥一撥、做一做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展開學習。由於國小生的年齡特徵,尤其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容易興奮,也容易分散。教學中徐教師充分考慮到這一點,課堂中通過形象、生動的課件積極主動的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來學習知識。

在這節課中我覺得徐老師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是很好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1、利用多媒體優勢激發學生興趣。

這節課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徐老師結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激發興趣,突出知識點。例如:在欣賞各種各樣的鐘面時,徐老師用課件準備很多漂亮、形狀不一的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難怪全班學生都想和這些鐘面交朋友。再如:當學生觀察了鐘面後,在他們的彙報交流中認識又粗又短的`是時針,又細又長的分針後,又通過課件把時針、分針分別進行閃爍,使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學鐘面上有12大格時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不同的顏色,使學生看了一目瞭然。

2、創設教學情節吸引學生。

課中注意創設了很多輕鬆愉悅的情節。如:一開始,徐老師創設了“老師是早上7時起床,你是什麼時候起床的?”這個情景,展開教學,學生興趣很濃。在認識了鐘面以後,徐老師又以乘動車為主線,讓學生撥一撥:8時出發、9時到達寧波、11時到達上海,在鐘面上怎麼撥?因為是學生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學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撥出了這些時刻,正確率很高,教學效果很好。

3、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方式來獲取知識。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絡,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徐老師在這節課上,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去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匯入新課後讓學生自己觀察課件上的鐘面,說說有什麼發現,進而認識鐘面。認識整時,準確地讀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教學時徐老師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有基礎的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認識鐘錶的,再出示3個鐘面:7時、8時、3時,互相說一說:“鐘面上的時刻各是多少?它們的分針指著幾?時針指著幾?”並且比較三個鐘面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什麼地方是不同的?經過比較,學生完全理解了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之後還設計了師說時間讓學生撥,同桌互撥鐘錶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

4、美中不足的是:

①徐老師的問語要適合一年級小朋友,如:在教學7時時,老師問學生怎麼表示,學生根本不懂什麼是表示,那只有老師自己回答了。

②關於課堂常規,在訂正學生課堂上做的練習時,要先讓所有的小朋友都停下來之後再訂正,這樣才有效率。

③碰到課堂中學生回答錯誤而其他學生幫忙改正後,要讓說錯的學生再回答一遍,給他以鼓勵,幫他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認識鐘錶》評課稿範文3

王xx老師在執教《認識鐘錶》一課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情況下學習新知識。又能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理念。整節課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實施有這樣一些成功地地方:

一、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創設教學情境,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王老師在匯入時設計了一個謎語,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說說鐘錶的用處,拉近了數學和生活的聯絡,為學習新知創設了良好的情境。在教學認識整時,認識大約幾時時,又創設了喜洋洋生活的一天和相約去看書的情境,這些孩子熟悉的動畫人物牢牢抓住了他們的注意力,讓其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在這樣強烈的求知慾的驅使下,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注重學生傾聽,提升學習的有效性。

如認識鐘面時,先讓學生觀察鐘面,看看鐘面上都有些什麼,然後指名回答。學生說對了說錯了,不是老師評價,而是讓學生自己評,誰說對了,還有沒有補充。從而提高傾聽的參與度,逐步養成傾聽的習慣,提升學習的有效性。這將為學生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究等方式來獲取知識。

王老師在這節課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觀察、操作、探索,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匯入新課後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鐘面模型,看看上面有什麼,進而認識鐘面。在認讀整時時刻時,讓學生探究幾個鐘面的共同特點,如果分針還是指著12,時針指著8,那是幾時?8時。如果時針指著5呢?5時。誰能用一句話來告訴大家,我們以後怎麼看時間呀?讓學生自己去總結認讀的方法: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這裡對於一年級的孩子是有一定難度的,老師處理得比較好。在認識大約幾時這一難點時,王老師採用“情境體驗式”。創設了喜洋洋和懶洋洋相約去圖書館看書的情境,知道了3時不到一點和3時剛過一點,這些接近3時的我叫做大約3時。讓學生在觀察中比較,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認識大約幾時,然後又出示幾個大約幾時得時間讓學生來認讀,較好的突破了難點。為了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王老師還設計了鐘錶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四、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數學源於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王老師在教學本課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生活中找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如利用喜洋洋的生活場景,鞏固認整時的方法,也使孩子感受到時間和生活緊密相連,並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上午幾時起床,晚上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比如出示:喜洋洋上午9時做操,晚上9時睡覺,同一個時刻卻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兩個9時。既聯絡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五、精心設計練習,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

在練習的設計上,王老師能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設計相應的鞏固練習題,讓每個孩子都能吃的飽,吃的好。如認整時,撥整時,認識大約幾時,全體學生都會;根據時刻畫時針或分針,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學生畫的很好;觀察鐘面上的時刻找規律,則滿足了三分之一左右學生的智力發展需求。而這些對於打造高效課堂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從整體看這節課很成功,這和王老師在上課之前進行了充分準備是分不開的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教學中語言要更加準確,教學設計還可以大膽放手一些,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認識鐘錶》評課稿範文4

今天,聽了袁老師執教的《認識鐘錶》,是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的內容,我們教學的物件是上學才幾個月的一年級學生。這是學生第一次正式、系統地接觸有關時間的知識,主要目的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學會看鐘表,學會認讀鐘面上整時刻,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但上課前學生對鐘錶的認知起點並不是零。由於生活經驗的積累,他們已經具備了相當多的關於鐘錶及時間的感性認識。《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我們應該有效利用。

一、創設學習情境 激發學習興趣

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生活情境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並受到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課堂伊始,我播放鐘錶店的鐘表課件,學生興趣盎然。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二、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方式來獲取知識。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絡,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在這節課上,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去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匯入新課後讓學生自己觀察課件上的鐘面,說說有什麼發現,進而認識鐘面。認識整時,準確地讀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教學時我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有基礎的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認識鐘錶的,再出示3個鐘面:7時、8時、3時,互相說一說:“鐘面上的時刻各是多少?它們的分針指著幾?時針指著幾?”並且比較三個鐘面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什麼地方是不同的?經過比較,學生完全理解了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之後還設計了師說時間讓學生撥,同桌互撥鐘錶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

三、注重培養觀察能力

培養觀察能力方面我在第二個環節認識鐘面及整時中充分體現了,首先:課件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看看鐘面上都有什麼?藉助學生在生活中獲得有關鐘錶的經驗,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認識鐘面,在這個環節中,我完全讓學生通過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老師在其中只是引導而已,當然學生在這個環節也表現的很好,很詳細的彙報了自己的發現,然後讓學生對照自己的學具鍾再次觀察。在學生對鐘面有了一定的瞭解以後,我開始進行教學——認識整時,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學生觀察、交流,以及練習的比較,讓學生掌握“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設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數學,理解並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但是,本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導致後面的練習沒有全部完成,今後在這方面要注意。

《認識鐘錶》評課稿範文5

今天聽了張雁斌老師的《認識鐘錶》一課,深受感動。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本節課在引入新課的過程中,用學生身邊的同學過生日引入,媽媽給她準備了一份禮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回憶,為下面活動的開展做好認知和情感上的鋪墊。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

2、練習的設計充分尊重學生,通過“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等形式,引導學生自主貼上,既是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更有利於學生審美意識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3、抓住學生年齡特徵,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小鬧鐘,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絡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4、在教學中,張老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圍繞問題暢所欲言,這樣,同學間也有了相互學習的機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並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在仔細觀察鐘錶後,學生髮現鐘面上有12個數字寶寶,12大格,還有長針和短針,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張老師還乘機追問:“關於鐘錶的知識,你還知道那些?”學生們就七嘴八舌地說開了:“我知道我家鐘錶的後面有好幾個鈕,可以開時、定時的”;“我知道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鐘。”;“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針、時針外,還有秒針。秒針轉一圈,分針走一點”……

本課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由於學生的年齡較小,自控能力差,在組織學生活動時顯得亂而無序,應加強對學生注意力和興趣的巧妙引導,以其創造生動、活潑、有序的新型課堂。各環節的實行浪費了一定的時間。

2、由於對新課程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僅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會看、會寫鐘錶和電子錶上整時的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目的不應該是學生“經驗”簡單的在再現和累積。

3、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例如,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沒有讓學生放開說,師有代說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樣知道是8時的,指名說撥鐘的方法等等,學生語言組織有問題。

4、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不夠,讓學生猜是什麼時刻,雖然也請學生交流討論,但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和觀察,就急於和小組內同學去說,有的甚至在玩。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總之,整體看這節課上的很成功,值得同仁學習。

以上是我個人的看法,如有不足,敬請諒解!

《認識鐘錶》評課稿範文6

李老師和劉老師雖然都是上《認識鐘錶》這節課,卻展現了各自不同的風格。 劉老師在執教《認識鐘錶》一課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情況下學習新知識,又能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理念。整節課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實施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一、 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創設教學情境,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劉老師結合教學內容,使用了許多直觀教具,創設了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匯入時利用菲菲起床的故事很快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把菲菲上學的故事貫穿在整節課堂中。

二、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究等方式來獲取知識。

劉老師在這節課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觀察、操作、探索,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匯入新課後讓學生看課件上的鐘面,仔細看看,看看會有什麼發現,進而認識鐘面。在認讀整時時刻時,讓學生探究幾個鐘面的共同特點,進而總結出認讀的方法。為了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黃老師還設計了師說生撥,同桌互撥鐘錶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 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數學源於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劉老師在教學本課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生活中找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在認識整時時出示小女孩起床圖,引出這是幾時的數學問題;為了使學生熟練地認讀整時,並會用兩種方法來表示同一個時刻,劉老師讓學生觀察小明一天的作息時間並寫下鐘面上表示的時間,讓學生鞏固新知,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在本課中,學生對於電子錶式的記時方法或多或少有所感知,甚至在父母的指導下曾經嘗試過認識時刻,因此,教學沒有必要完全採取老師講學生聽的單調模式,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展開教學,讓他們在“似曾相識”的基礎上加深認識。這既能增強學習的親切感,又能滿足學生的表現欲,調動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在學生自己操作時沒能一一照顧到,少數學困生感覺吃力;不能怕學生說錯,讓孩子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李老師執教的《認識鐘錶》一課,從整體上看,較好地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思想,整節課教路清晰,教態自然,課堂教學效果好。縱觀本課有這樣幾個特點:

1.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李老師結合教學內容,使用了許多直觀教具,創設了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例如課一開始就通過一個小謎語的活動,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並用起床圖巧妙地過渡到鬧鐘的出場,並圍繞鬧鐘表面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對鐘面及時針、分針的認識;在複習鞏固時,李老師設計了生日晚會打電話的情境,讓學生思考過一小時是幾時,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

2.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究等方式來獲取知識。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絡,思維就得不到發展。”李老師在這節課上,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操作、探索的時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認讀整時時刻時,讓學生探究幾個鐘面的共同特點,進而總結出認讀的方法。為了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李老師還設計了撥鐘錶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

3.國小數學教學應貼近學生,讓學生感到親切。學生不是一張白紙,教學要貼近學生,利用他們的個人知識和生活經驗有效組織教與學的活動。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鍾,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思維的開拓區域。再比如出示小明上午10時做作業,晚上10時睡覺,同一個時刻卻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兩個10時。既聯絡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同時,成功的背後也隱藏著些許不足之處。比如:

首先,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不夠,讓學生撥鍾時,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和觀察,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其次,由於是剛上學的學生,不是經常進行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例如,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再如:你是怎樣知道是7時的,指名說撥鐘的方法等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問題。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好數學、熱愛數學。

《認識鐘錶》評課稿範文7

《認識鐘錶》這節課是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讓學生從小建立時間觀念,養成按時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陳老師的這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教學過程,主要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數一數、說一說、撥一撥、做一做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課堂中通過形象、生動的積極主動的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來學習知識。在這節課中,以下這幾個方面做得很好,值得我們學習。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習興趣。

陳老師在這節課上,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老師結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激發興趣,突出知識點。例如:在欣賞各種各樣的鐘面時,老師用準備很多漂亮、形狀不一的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難怪全班學生都想和這些鐘面交朋友。再如:當學生觀察了鐘面後,在他們的彙報交流中認識又粗又短的是時針,又細又長的分針後,又通過把時針、分針分別進行閃爍,使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學鐘面上有12大格時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處理,使學生看了一目瞭然。

二、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

陳老師在這節課上,注意創設了很多輕鬆愉悅的情節。如:老師創設了“老師是早上7時起床,你是什麼時候起床的?”這個情景,展開教學,學生興趣很濃。在認識了鐘面以後,讓學生動手撥一撥,因為是學生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學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撥出了這些時刻,正確率很高,教學效果很好。

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來獲取知識

陳老師在這節課上,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去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匯入新課後讓學生自己觀察上的鐘面,說說有什麼發現,進而認識鐘面。認識整時,準確地讀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教學時老師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有基礎的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認識鐘錶的,再出示3個鐘面:7時、8時、3時,互相說一說:“鐘面上的時刻各是多少?它們的分針指著幾?時針指著幾?”並且比較三個鐘面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什麼地方是不同的?經過比較,學生完全理解了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之後還設計了師說時間讓學生撥,同桌互撥鐘錶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

《認識鐘錶》評課稿範文8

黃文靜老師在執教《認識鐘錶》一課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情況下學習新知識。又能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理念。整節課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實施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一、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創設教學情境,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黃老師結合教學內容,使用了許多直觀教具,創設了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匯入時利用猜謎語的方法很快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把藍貓開鐘錶店的故事貫穿在整節課堂中:如逛藍貓鐘錶店初步認識各種鐘錶;設計闖關遊戲招收鐘錶修理工等。

二、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究等方式來獲取知識。

黃老師在這節課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觀察、操作、探索,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匯入新課後讓學生玩一玩桌子上的鐘面模型,仔細看看,看看會有什麼發現,進而認識鐘面。在認讀整時時刻時,讓學生探究幾個鐘面的共同特點,進而總結出認讀的方法。在認識大約幾時這一難點時,黃老師藉助多媒體課件,讓靜態的數學動了起來。讓學生在觀察中比較,在交流中發現,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認識大約幾時,較好的突破了難點。為了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黃老師還設計了師說生撥,同桌互撥鐘錶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數學源於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黃老師在教學本課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生活中找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床,幾時睡覺,早上8時升國旗等,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比如出示小明早上8時讀書,晚上8時睡覺,同一個時刻卻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兩個8時、7時、9時等。既聯絡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精心設計練習,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

在練習的設計上,黃老師能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設計相應的鞏固練習題,讓每個孩子都能吃的飽,吃的好。如認整時,撥整時,認識大約幾時,全體學生都會;根據時刻畫時針或分鐘,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本畫的很好;觀察鐘面上的時刻找規律,則滿足了三分之一左右學生的智力發展需求。而這些對於打造高效課堂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在學生自己操作時沒能一一照顧到,少數學困生感覺吃力;不能怕學生說錯,讓孩子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評價性的語言太過單一,課堂教學重在語言激勵。

《認識鐘錶》評課稿範文9

聽了楊老師的課,感覺低年級的學生特點和老師應該以什麼樣的語氣、課堂語言,自己一點也不熟悉,聽了楊老師的`講課,收穫頗多。

整堂課環節特別明確:認知鐘錶的兩個針——時針和分針;認識整點;認識半點;目標達成度也比較高,重難點也比較清楚,但是或許有由於是下午第一節上課的原因孩子的情緒以及參與度不是很高。

而對於本節課的設計,思考如下:

我們習慣於在生活中說幾點幾點半,但是課本上的知識點就是幾時幾時半,這樣老師在課堂上改正,是需要總是改正還是需要隨孩子隨平時的說法,這點需要老師本身先要明確。

其次,教授孩子的幾點半的問題,這本身是這節課的難點,但是在這個地方處理的時候感覺還是理解的不是很好,老師只是說時針走過幾就是幾點半,但是這個地方孩子沒有感知,不知道到底怎樣算是幾點半,沒有真正理解規律中的“走過幾點就是幾點半”的含義。

《認識鐘錶》評課稿範文10

上午在一四班聽了老師的《鐘錶的認識》一課,對於一四班的孩子有很大的感觸。整體一四班的孩子的聽課的認真程度以及回答問題明亮的.聲音、清晰地思路令在做聽課的老師折服。

聽了楊老師修改之後的課之後,感覺思路特別的順暢。表現在:

環節特別的清晰:認識鐘錶上的時針和分針;認識整點;認知半點;知識總結生活教育,這使得整節課的教學目標清晰明確;

思路特別流暢:各個環節之間過渡的比較明確,知識難點處理也比較得當,整體孩子知識掌握牢固,對鐘錶的認識比較到位。

但是,覺得有一點在時間的分配上,覺得在前兩個環節上,時間用的比較多,佔據了23分鐘的時間,而這節課的知識難點對於半點的認識,卻花費了很少的時間,但是卻因為孩子回答的比較全面到位,使得課堂進展的比較順利。但是這點應該是注意的,就是重難點分配的時間要多一些。

《認識鐘錶》評課稿範文11

黎老師在執教《認識鐘錶》一課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情況下學習新知識。又能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理念。整節課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實施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一、能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選擇教法,創設教學情境,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根據這些特點,黎老師在匯入時設計了聽力比賽,播放一段鐘錶的聲音,讓學生聽這是什麼聲音?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學生又欣賞到各式各樣的鐘表,這些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新知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在這種強烈的求知慾的驅使下,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下面的學習活動中。

二、注重學生傾聽,提升學習的有效性。

如認識鐘面時,先讓學生觀察鐘面,看看鐘面上都有些什麼,然後指名回答。學生說對了說錯了,不是老師評價,而是讓學生自己評,誰說對了,說對了幾樣。從而提高傾聽的參與度,逐步養成傾聽的習慣,提升學習的有效性。

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究等方式來獲取知識。

黎老師在這節課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觀察、操作、探索,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如在匯入新課後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鐘面模型,看看會有什麼發現,進而認識鐘面。在認讀整時時刻時,讓學生探究幾個鐘面的共同特點,進而總結出認讀的方法。在認識大約幾時這一難點時,黎老師採用“情境體驗式”。讓學生在觀察中比較,在交流中發現,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認識大約幾時,較好的`突破了難點。為了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黎老師還設計了同桌互撥鐘錶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學懂了知識。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四、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數學源於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黎老師在教學本課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生活中找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如利用真實、具體的生活場景,鞏固認整時的方法,也使孩子感受到時間和生活緊密相連,並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上午幾時起床,晚上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比如出示小明上午9時做作業,晚上9時睡覺,同一個時刻卻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兩個9時。既聯絡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認識鐘錶》評課稿範文12

聽了洪老師的《認識鐘錶》,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觀察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會撥弄幾整時,讓學生從小建立時間觀念,養成按時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總體來說洪老師的這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思路相當清晰。教學過程主要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數一數、說一說、撥一撥、做一做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展開學習。由於國小生的年齡特徵,尤其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容易興奮,也容易分散。教學中孔教師充分考慮到這一點,課堂中通過形象、生動的課件積極主動的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來學習知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情況下學習新知識。又能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理念。整節課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實施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洪老師充分了解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猜謎語的形式開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出示形狀各異的鐘表,把學生帶進鐘錶王國,讓學生沉浸在鐘錶的世界中,激發了學生想要認識的鐘表的情感。接下來在看鐘表、撥鐘錶、修鐘錶的活動中,學生既動手又動口,學習熱情很高,學得很開心,很紮實。

二、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究等方式來獲取知識。

洪老師在這節課上,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知識、掌握知識。通過觀察發現鐘面上的12個數字,還有兩根針,在認讀整時時,讓學生探究幾個鐘面的共同特點,進而總結出認讀的方法。為了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學生撥整時的練習,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 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洪老師在教學本課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生活中找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如開課時,讓學生說說在哪裡見過鐘錶,什麼樣。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說說這個時刻在幹什麼。既聯絡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