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鋼琴奏鳴曲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力度分析比較藝術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W

摘要:莫扎特和貝多芬是維也納古典主義風格時期的兩位偉大音樂家,他們都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音樂作品,在鋼琴音樂創作領域,兩位大師又創作了大量鋼琴奏鳴曲。本論文主要從莫扎特鋼琴奏鳴曲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力度方面進行分析,具體從創作背景、作曲家創作風格、兩位大師所使用的鋼琴、力度演奏提示等方面進行研究,以便音樂愛好者、演奏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莫扎特鋼琴奏鳴曲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不同的演奏風格。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力度分析比較藝術論文

關鍵詞:鋼琴奏鳴曲 力度 維也納式鋼琴 英國式鋼琴

莫扎特與貝多芬是維也納古典主義風格時期兩位偉大的音樂家,他們為世人留下了極其寶貴和豐富的音樂遺產。

在鋼琴音樂創作領域,這兩位音樂大師又都創作出了大量的鋼琴奏鳴曲,這些都是人類文化的瑰寶。

維也納古典主義風格時期奏鳴曲的奏鳴曲式是這個時期在音樂結構思維方面最傑出的貢獻。在前人對奏鳴曲的創作基礎上,莫扎特將鋼琴奏鳴曲的發展推向了純粹古典主義的極致,貝多芬又作了進一步的革新,使鋼琴奏鳴曲在結構和情感深度上得以完美統一。

1莫扎特鋼琴奏鳴曲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力度分析莫扎特總共創作了20首鋼琴奏鳴曲(有些版本把c小調幻想曲與奏鳴曲K.457合併歸為一首,成為19首奏鳴曲,例如1980年5月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C·A·馬廷森和W·魏斯曼根據最早版本新編版)。他的作品精緻輕巧,旋律優美動人而又富有詩意,力度變化和起伏並不太大,多數在p至f之間。他的全部鋼琴奏鳴曲中,只有a小調奏鳴曲作品K.310第一樂章發展部第58,62和66小節分別運用了ff,pp和ff,這是莫扎特唯一一次運用如此強烈的力度對比。

(見譜例1)

譜例1:選自莫扎特奏鳴曲K.310第一樂章此外,特強後突弱“sfp”在莫扎特的奏鳴曲中是比較常見的(見譜例2)。

譜例2:莫扎特奏鳴曲K332第二樂章第4小節出現了兩次sfp。“樂聖”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在鋼琴藝術史上佔有獨一無二的地位,被稱為鋼琴音樂的“新約全書”。他的32首奏鳴曲為奏鳴曲式這種體裁做出了歷史性的重要貢獻,標誌著奏鳴曲進入成熟的發展時期。在作品中,貝多芬的力度標記比莫扎特的力度標記數量多很多,而且更加細緻,力度範圍更加大(ppp至ff)。貝多芬喜歡極端化的力度標記,ff,pp,sf,sfp等力度標記常常頻繁地出現在作品中。另外他也確立了一種新的記譜方式,在不妨礙讀譜的情況下用縮寫記號來表示情感、色彩和力度重音。美國鋼琴家Pa-tricia Fallows-Hammond女士在她的著作《鋼琴藝術三百年》裡就這個觀點列舉一些表情符號來加以說明[1]63:>,只增加壓力而無sforzando緊張度的重音。

sf,sforzando,在抒情性句子中增強強度或者在音響強烈的段落中產生對比。sfz,sforzato,對所給段落的所有音增加力度。

fp,fortepiano,一個突然的重音,馬上跟隨一個弱音。

rfz,rinforzando,在輕柔的背景下走出重音。

pp,pianissimo,非常輕地;預示著消失。

漸強後突弱“crese—sub.p”是貝多芬獨特的一種表現手法,這是使音樂更加富有戲劇性的一種表現手法。漸強之後本應該達到強的頂峰,結果出其不意地突然變弱,增加了音樂的戲劇衝突(見譜例3)。這是和莫扎特的特強後突弱“sfp”是不一樣的。

譜例3:貝多芬“暴風雨”奏鳴曲2第三樂章結束句。

2莫扎特和貝多芬奏鳴曲各自力度特點的形成原因分析莫扎特和貝多芬同樣是維也納古典主義風格時期的偉大音樂家,但是他們奏鳴曲中的力度表現卻各有不同特點。

下面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2.1莫扎特和貝多芬創作背景、創作風格比較分析正如黑格爾曾說過的“沒有人能夠超出他的時代,正如沒有人能夠超出他的面板”。只有理解了音樂家所處的時代背景、民族風格以及個性特點等特性,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音樂家的音樂風格,當然也包括他們作品中的力度。

18世紀末,莫扎特所處的哈布斯堡———洛林皇朝時代,君王成功地推行仁政,使人民得以休養生息,經濟繁榮穩定,整個社會氣氛祥和安定。作為這個時代的歐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樂深刻地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精神。他賦予音樂以歌唱優美歡樂性,然而,其中卻具有一絲陰暗憂鬱的情節,也就像人們所說的笑中有淚,淚中又含著微笑。莫扎特本性天真、單純,童心未泯,易受感動,是一個熱愛生活、充滿詩意、富於感情的人。他的作品營造的是簡單、優雅、純真、冷靜的輕鬆氣氛,他更願意把歡樂帶給世人。而且當時莫扎特經常為皇宮貴族演奏,貴族們樂於聽到的是優美和諧歡樂的音樂,而非形式變化多端、內容激烈衝突的音樂,因此在莫扎特的奏鳴曲中,力度對比和起伏並不是太大。

如果說莫扎特的音樂是革命前的音樂,那麼貝多芬的音樂就是革命時代的音樂。貝多芬處於以法國大革命為標誌的歐洲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代,反封建鬥爭和資產階級革命思想深深影響著貝多芬,這也印證了黑格爾把時代精神看作一切文化根源的觀點。貝多芬的創作始終貫穿著“從黑暗到黎明,從痛苦到歡樂,從鬥爭到勝利”的信念,英雄性、抒情性、熱情和戲劇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貝多芬音樂的風格。即使貝多芬患上嚴重的耳疾,他也堅忍不拔,不向命運屈服,與命運作鬥爭,熱愛生命,熱愛音樂,“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絕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貝多芬所處的時代特徵和他的個性特點決定了奏鳴曲中強烈而豐富的力度對比,這正是表達了他內心深處的痛苦、掙扎和反抗,表現出了鬥爭和至高無上的美。

2.2莫扎特和貝多芬所處時代的鋼琴比較分析莫扎特和貝多芬所用的鋼琴也是他們作品力度形成的.一個原因。

莫扎特的全部鍵盤作品並未明確指明是為古鋼琴還是鋼琴而作,有傳早期作品是為古鋼琴而作。據說,莫扎特當時使用的是德國著名鋼琴製作大師施坦因(Johann AndreasStein)製作的鋼琴,施坦因於1770年前後在前人的基礎上發展了新的擊弦機Prellmechanik,這種構造形式後來也被稱為“維也納式擊弦機”。當莫扎特在德國奧格斯堡(AUGS-BURG)使用施坦因鋼琴後,就立刻放棄了古鋼琴。18世紀80年代,鋼琴已經明顯分化為維也納式鋼琴和英國式鋼琴。維也納式鋼琴使用木製框架,琴身重量相對較輕,每個音有兩根琴絃,擊弦機輕便而簡單,弦槌裝在琴鍵的末端。擊弦機在擊弦時如撫摸一般,顯得優美柔和。維也納式鋼琴觸鍵感較淺而輕快,有很靈敏的制音系統,能夠彈出快速的十六分音符,音色甜美而利落,變化細膩,在與管絃樂隊進行協奏時,音色對比清晰。這正符合莫扎特作品溫文爾雅又富有歌唱性快板的需要。除了施坦因鋼琴,莫扎特也比較喜愛用維也納鋼琴製造師安東·瓦爾特(Anton Walter)製作的鋼琴。

貝多芬很多傑出的鋼琴作品都是在英國式鋼琴上創作的。英國式鋼琴的琴身重量相對較大,每個音有三根琴絃,擊弦機更加複雜,弦槌是裝在琴身的專用架子上的。擊弦機是直接擊弦的,強勁有力。聲音更加充實、豐富,且明亮,能更好地表現出旋律的歌唱性。貝多芬在波恩時代用過施坦因鋼琴,但當時施坦因總是為了滿足莫扎特的需要而制琴,即使他專門為貝多芬製作了一架6個半八度的三角鋼琴,也不能滿足貝多芬對鋼琴的要求。1792年貝多芬到達維也納之後最早接觸的鋼琴是維也納鋼琴製造師瓦爾特製作的鋼琴。貝多芬使用這臺鋼琴創作了OP.2到OP.31。但是貝多芬在創作中一直表現出對樂器的不滿。他曾說:“鋼琴的樂器改良非常落後,雖然是鋼琴但卻發出像豎琴一樣的聲音。”1803年貝多芬開始使用英國式鋼琴,法國人埃拉爾德(Sébastier?rard)製作的新型鋼琴使貝多芬的創作進入了新的領域,其中包括著名的“黎明”奏鳴曲和“熱情”奏鳴曲,都在這臺鋼琴上誕生的。這臺英國式鋼琴能發出比維也納式鋼琴更加厚重、豐富的聲音。由於鋼琴效能越來越進步,音域擴大了,音量也更大,表現力也得以大大增加。貝多芬順應這樣的發展趨勢,對鋼琴音樂進行了偉大的革新。1818年英國人約翰·布羅德伍德(Johann Broadwood)送給貝多芬一架最奢華、最洪亮且音域最寬的鋼琴(超過6個八度———這在當時屬於最先進的鋼琴)。約翰·布羅德伍德是英國式鋼琴的製作大師,在當時他那些最偉大的音樂家客戶中,貝多芬是最著名的一位。雖然這時貝多芬幾乎已經完全耳聾了,但是仍然用這臺琴創作出了最後三首最偉大的鋼琴奏鳴曲(OP109,OP110,OP111)。英國式鋼琴讓貝多芬在作品中更好地釋放出他的抒情、熱情以及與命運作鬥爭的鬥志。

3莫扎特奏鳴曲與貝多芬奏鳴曲的力度演奏提示經過200多年的發展與改進,現代鋼琴已經和莫扎特時代、貝多芬時代的鋼琴有著很大的不同。在現代鋼琴上演奏莫扎特的作品,最強的地方也僅僅相當於“mf”,最輕的地方,則應相當於“ppp”。莫扎特奏鳴曲的力度變化和起伏並不大,在演奏時力度的強弱對比要以樂句為基礎,重要的是要自然美好地勾勒出句子的呼吸和走向,始終要注意旋律的歌唱性優美性;而且聲音有顆粒感,要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彈奏pp時,要最輕柔地觸鍵,用指尖觸鍵,動作幅度不要太大,手臂放鬆,腕部也要放鬆,但是指尖要有支撐力、要有控制,做到輕而不虛。彈重音時要注意句子的呼吸,不可以做得太過誇張,下鍵不可以太硬太直,手腕可以左右移動,帶動手指彈奏,但切忌太多高低起伏動作。

貝多芬奏鳴曲的力度標記數量不僅多很多,而且幅度也大很多。力度變化是貝多芬作品不可分割的部分。處理pp時,要最輕柔地觸鍵,手腕放鬆,手的動作堅挺又要具有彈性,力量送到手指,發力速度慢,賦予旋律歌唱性。彈奏p的時候,觸鍵要堅定而且有表情,表現的是安靜而非虛弱。彈奏f時要注意把手臂和手指結合起來,發力速度要快,手臂的力量集中在手指,手指觸鍵的一瞬間爆發力傳送到琴鍵,然後立刻恢復到放鬆狀態,這樣的聲音結實又有彈性。彈奏ff的時候要用全身的力量,身體、手臂、手腕、手指共同完成發力的整個過程,發力快且有爆發力。貝多芬的鋼琴音樂具有交響性,用鋼琴去模仿樂隊的演奏,以表現出巨集大的氣勢。但要注意的是,即使演奏最熱情巨集偉的貝多芬奏鳴曲,也要有所保留,避免過分誇張,不能把貝多芬彈成了肖邦、李斯特。在力量上要有所控制,因為現代鋼琴比貝多芬時代的鋼琴更加洪亮,聲音的持續性更加長,力度要比貝多芬時代的鋼琴強一個等級(詳見表1):力度是鋼琴表演藝術最常用、最重要的表現要素之一。

要演奏好莫扎特奏鳴曲和貝多芬奏鳴曲,必須把握好兩者力度變化的不同,進而更好地區分兩位大師不同的音樂風格。但對於演奏者來說,僅僅按照這些力度記號來演奏還遠遠不夠,如何更好地在更大空間進行二度創作,這是值得演奏者們深思的課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