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創業機會比美國多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1W

近日結束的GMIC SV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上,UC優視公司董事長兼CEO俞永福在多個場合談到中國移動網際網路企業國際化的話題。他在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系統地闡釋了其對這一問題的思考。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創業機會比美國多

主要觀點如下:

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創業機將會比美國多

俞永福: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機會比美國更多,最重要的原因是,亞洲人民生活裡的移動網際網路滲透度比美國更高。美國PC網際網路的基礎架構很好,所以移動網際網路會是PC網際網路的重要補充,但是短期內要替代PC網際網路還是有很大挑戰。

但對於亞洲很多國家而言,移動網際網路是跨越式發展的,移動網際網路就等於網際網路。除了睡覺8個小時之外,他們剩下16個小時都被移動網際網路滲透。滲透高就意味著他們需要的產品種類多,創業機會自然更多。

很多移動網際網路公司一開始就國際戰略

俞永福: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你會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不管中國企業還是美國企業,很多公司在創業時期就有國際戰略。在GMIC SV有一個環節,我演講那場有四個嘉賓,其中三個已經在北京有分支機構,第四個是下個月在北京設分支。

就是說,四個美國企業竟然百分之百地在北京都有分支。他們還是創業公司就這樣幹,這在PC時代是不可想象的。中國公司也是一樣,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原來很少想過國際化,但是現在有一堆企業想著做國際市場。

國際化戰略要“農村包圍城市”

俞永福:在國際化這問題上,一定要有長期投資的心態。具體的市場方向,我覺得就是主席說的那句話,農村包圍城市。最好選擇亞洲國家做突破。

你一定要打你有優勢的市場。針對亞洲這些發展中國家來說,中國是有優勢的。這些國家不會質疑你的技術。技術問題我們肯定比他們牛。所以進入這些市場的阻礙會更低。比如,我們在印度就做得不錯。

中國市場經驗複製到印度管用嗎?

俞永福:80%有用。看一個市場是否和中國一樣,就看他們的生態系統,看看相似度有多高。一個產業鏈條上無外乎幾個角色:使用者、網路、終端、運營商、軟體服務商、內容服務商。移動網際網路就像是六個人下跳棋,比網際網路複雜,網際網路是下象棋。但就在這六個角色裡,你會發現亞洲國家的80%要素和中國是一樣的。

比如說運營商。中國、越南、印度、印尼這些亞洲市場,除日本以外,80%使用者購買手機終端和購買運營商套餐分開的。日本完全不一樣,日本是你拿手機百分之百不能入網。美國是反著二八開,80%買套餐,20%買終端。

他們會接受中國公司的產品嗎?

俞永福:亞洲國家對於國際品牌的接受程度很高,沒有那麼強的.民族感。因為他們很多細分領域都是被國外品牌佔領的。從這個角度講,網際網路品牌是誰的並不重要。對他們而言,只要你做得好就行。

中國企業走出去會水土不服嗎?

俞永福:肯定會有。所以一定要有個好的心態,很難一蹴而就。形勢是不斷變化的。如果說十年前美國網際網路公司在中國不會取得成功,但並不意味著未來十年不會成功。十年前進入中國的都是美國大的網際網路公司,那個時候他們最在乎的還是美國本土市場。中國市場只是一個分*時候進軍中國的美國網際網路企業數量也很有限。

而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上你會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不管中國企業還是美國企業,很多公司在創業的時候就有國際戰略。所以移動網際網路的競爭一開始就會是全球競爭。

我相信十年後再總結移動網際網路,一定會是中國企業和美國企業共同的全球市場。中國兩國在移動網際網路上最後一定會形成雙向滲透,而不是兩個非常隔絕的市。中國市場上一定會有非常成熟的美國公司,一定會有。

學習三星和華為的國際化打法

俞永福:就國際化的思路上,我覺得要學習三星和華為。學習三星,是因為它在美國取得了成功。如果以中國人的方式或者中國人的面孔在美國市場上做,你做得再好,還是會有接受度的問題。

看完三星的經驗以後,我覺得我們要把自己變成所謂的華裔美國人,變成華裔美國公司。華裔美國人,就是美國人。華裔美國公司,就是美國公司。三星在美國的運作基本上做到了韓裔美國人。它從整個公司的運作、風格、團隊已經是非常美式的。

其實華為給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啟發更大。它的第一點經驗就是教育我們,一家中國的技術企業全球化的時候一定要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把中國企業變成國際企業,第二個階段從國際企業變成全球企業。國際化和全球化是兩件事,不是一件事。

國際化是說要有國際化的團隊和產品能力。有了這個基礎後,別人依然可以質疑你,但沒法質疑你國際化的身份,有色眼鏡也會摘下來很多。

國際化的方向,其實是向東還是向西的問題。最好不要先進成熟市場,不能功利,而是要有創業心態。應該去一個成長的市場,跟著市場的自身成長而成長,最終你和這個市場都會取得成功。這就像十年前美國科技企業看中國市場沒有什麼價值,但現在再看就會很不一樣。

(責任編輯: 謝媛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