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8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那麼,怎麼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職業教育教學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

20xx 年7 月,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維修專業被人社部批准為新增全國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專業,也是內蒙古唯一入選此次汽車維修專業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的試點院校。20xx 年9 月,在汽車維修專業20xx 級新生中選取了兩個班開始實施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20xx 級秋季新增兩個班級實施一體化教學,取得顯著效果;20xx 級秋季再增兩個班級進行一體化教學改革。

1 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1.1 課程改革的具體做法

傳統的教學課程分為理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和專業實操課。實行一體化教學,首先要改變課程設定,依據人社部於20xx 年頒發了汽車維修專業一體化課程標準,主要是把專業理論課和專業實操課進行融合。融合後的一體化課程可稱之為汽修專業能力課,課程標準的制定,方便了我們的教學改革。根據我們在調研中用人單位反饋的資訊,在此基礎上增設了《汽車維修接待》,讓學生在校期間瞭解汽車維修接待的程式,學習與客戶溝通的禮儀,掌握汽車維修人員的職業道德。我們組織教師在現有汽修專業一體化教材基礎上,與汽車維修企業技術人員共同開發了《一體化課程教學資源庫》,資源庫的使用,使任課教師之間實現了資源共享,也方便了學生自主學習,有利地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1.2 重視師資隊伍建設

(1)送出去

組織專業教師學習一體化教學的內涵,明確一體化教學的操作方法。幾年以來已有多人多次參加各類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培訓及教學能力培訓: 行動導向教學實務操作培訓、杭州技師學院一體化教學能力培訓、北京工業技師學院一體化骨幹師資培訓、廣東省技工院校一體化培訓講座等。

(2)請進來

請專家來校指導,在趙志群、張治忠、朱軍等名家的指導下,推行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改革,以任務驅動、專案引領、合作學習來組織課堂教學,注重感知和操作,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3)加強校內培訓

組織教師相互學習,理論教師向實習教師學習實際操作技能,實習教師學習理論教師的和課堂教學組織方法;對一體化教師進行集訓,分組分模組進行實操及教學方法培訓。

(4)寒暑假走進企業

鼓勵專業教師寒暑假參加企業生產實踐活動,提高教師技能操作水平;加強專業教師參加汽車最新技術的相關培訓,以掌握當今世界汽車發展的最新技術、工藝及最新汽修裝置。包括國家級頂崗實踐培訓,新技術專項培訓、本地4S店頂崗實踐等。

(5)與技術人員充分交流

與相關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合作,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內容開發與教學實施;積極吸收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到學校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把企業的工作情景儘量還原到教學中來;通過座談會、教學研討會、觀摩課等有效方式,加強校外兼職教師與校內專任教師的學習和交流,促進優秀教學成果的推廣應用。

1.3 工作站資源配置

(1)工作站具備的功能:理論教學、實訓操作、資料查閱、小組協作、成果展示等。

(2)配置原則:學習環境與工作環境相結合、學習任務與工作任務相結合、學習資源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開發相結合。

(3)建設一體化教學場地。開展一體化教學,就要改造教學場地,根據一體化教學模組劃分教學區。汽車維修專業一體化教學場地分割槽配置:講課區、討論區、實操區、工具區、資料區、展示區等。在每個教學區要配備所需要的實習裝置和教學設施,如:講課區配備桌凳、多媒體裝置;討論區配備資料櫃、計算機、網路;實操區配置相應模組的裝置等。

1.4 重視校企合作

一體化教學,除了要教會學生必要的專業知識技能外,還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服務精神。要實現這一目標,除了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加以培養,密切的校企合作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盡最大可能把裝置和技術引進來,這樣才能把所學的知識技能進行強化,更接近於企業。另一方面安排學生去企業頂崗實習,通過真正的實景工作,薰陶出學生的職業道德和服務精神。

1.5 考核與評價

一體化課程教學特色是全面實行理實教學一體化、教學內容源於企業真實任務、教學模式遵循企業真實情境、強化學生基本功訓練、突出實踐操作能力、訓練學生適應社會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傳統的考核和評價方式已經不再適用這種先進的教學方法。改革以來採用的考核與評價方式具有以下特點:

(1)多元評價主體: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

(2)多種評價方式:筆試、實操、口試等;

(3)過程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過程考核(工作頁、出勤、平時表現等)、終結性考核(統一理論考試、實操考試等)。

2 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成效

2.1 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由於一體化教學過程較多地採用專案教學、案例引導、任務課題、小組合作、課堂評價等方法,使學生自主學習成為教學課堂的一道特色風景線,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課堂上學生被動學習或厭學現象,大幅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學習效果。學習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便於學生自主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通過一體化學習過程,學生學會了獨立編制工作計劃,提高了綜合職業能力。

2.2 提高了教師的一體化課程教學能力

在編制教學檔案過程中提高了教師的能力。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是一體化課程開發的關鍵因素,從企業調研、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學習領域轉化、學習情境描述,到課程設計及學習材料的編寫,每一個環節都體現著教師的開發能力,課程開發過程鞭策了教師能力的提高。教師的開發能力在開發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一體化教學專業技能。

2.3 一體化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體化教學採用多種教學方法,以行動為導向,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足的場地、裝置和資料、便捷豐富的資訊獲取方式、校企合作為一體化教學提供資源保障。經過系統的一體化課程教學,學生參與度高了,而且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規範操作,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2.4 一體化工作站初具規模

經過兩年多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積累,汽車維修專業一體化工作站已經初具規模。各個一體化工作站配備多媒體、計算機、網際網路及維修手冊等資料。在一體化工作站,實訓過程採用企業車間的7 S管理方式、環境渲染、任務引領,使學生如身臨企業實境。並採取模擬與模擬的裝置或採用企業資助裝置來輔助一體化教學。總之,經過一個過程的努力逐步做到教室與車間、學生與工人、教師與師傅、作業與產品、教學與生產的有機結合。

2.5 帶動相關專業改革,為其它專業提供教學觀摩

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在實施改革獲得成效的同時,也在全院積極普及一體化教學理念,推廣一體化教學方法。校內培訓、改革交流會,一體化教師的公開課,對一體化教學的推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轉變了教師的傳統觀念,讓教師明確了自己的工作目標,使教師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同時,改革以來多次為其他同類院校提供教學觀摩和教學研討交流等。

3 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經驗與體會

3.1 一體化課程教學的關鍵,是教師

沒有一流的師資,就不可能建設一流的課程,也很難培養出一流的技工。即使有一流的課程,如果沒有一流的師資,也不可能培養出一流的技工。所以,要制定合理的一體化教師選拔制度。要制定合理的方式組織一體化教師靜下心來弄清一體化課程改革的內涵,對一體化課程改革的認識要精益求精;要組織一體化教師參與一體化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操作技能等內容的培訓;要定期組織教師到企業進行職業崗位的調研和培訓,要定時間、定任務、定要求、定考核,鞭策教師真正在課程教學中融合校企的元素內容;一體化教師工作非常量大,要制定相應激勵機制來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

3.2 一體化課程教學的難點,是學生

一體化教學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但是此層次的學生基礎差,不喜歡學習,另外,學生的身上也有很多自身的毛病,對於教學的組織,和上課的紀律把控,要費很多精力才能保證任務的實施。這就要求我們要擅長髮掘學生的優點和特長,比如說,學生不喜歡學理論但是動手能力強,調皮但是心理素質好等,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課程設計及教學活動的組織。此外,教師要多幫助學生了解本行業,本專業的就業前景,使學生對自身以後的工作有一個較清晰的認識,也使學生初步在內心建立自己的人生規劃。

3.3 一體化課程教學的重點,是評價

一體化課堂評價要以多元智慧理論為指導,確定評價手段。如何將評價環節制定得更加科學、更加合理,如何讓學生的評價更加公平、更加客觀,是需要在長期的教學改革實踐中不斷地去摸索和努力的。要因地制宜選擇評價手段和量化標準。評價方式應以激勵學生為主,特別要強調的是評價一定要體現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學生參評、教師點評等要素。通過評價方式的轉變,激勵更多學生進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體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為學院教學改革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學院將更加求真務實,精益求精,將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堅定不移的實施下去,將進一步結語經驗,邊實施、邊改進,不斷充實、不斷完善,發揮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的積極作用,促進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德才兼備的技能人才。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2

一、國際經驗本土化推進中的問題分析

任何一個理論的產生都有其歷史文化根源,有其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基礎,而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的產生更需要對適應經濟發展需求的人才成長規律的研究,而這些都與國家自身發展現狀有極大關係。跨文化因素在國際經驗本土化實施過程中是否會“水土不服”?答案是肯定的,在我國引進國際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的實踐中的確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對於國際先進理論或成功方法的引進的確存在本土化的問題。

(一)引進先進經驗缺乏科學性、計劃性

在職業教育國際經驗引進和借鑑方面,在國家層面上沒有進行論證和設計,而是由各地方政府和各職業院校自主決定,因而在我國幾乎相同時段出現世界眾多國家的教學理論和模式的引進。優點在於多樣化的嫁接,各種理論或模式的適應性如何可以進行比較,缺點在於各說各話,各種水土不服,沒有進行適應性論證的引進,造成教育資源浪費,使得原本就缺乏理論指導的教學實踐更加陷於“表面熱鬧”的狀況,缺乏對教學改革指導的實效性,對西方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基本上是在同一層次上闡述同一個問題。

(二)缺乏吸收國際經驗的理論基礎

我國雖然是教育大國,但缺乏成體系的教學理論,理論的研究落後於教學實踐。魯潔在1993年發表的《試論教育學的本土化》文章中指出:“80年代以來,……在中國教育學的學術領域,對來自外國的教育學的思潮、理論和各種科學成果,不作具體分析的簡單移植,一種全盤西化的現象也還存在”[3],而時至今日這種拿來主義還是存在。因此,在對教學改革實踐中,用國外的理論解釋國內的實踐結果,一定程度上是迴避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的現實問題,滿足於沒有現實生存可能性的“教學開發與設計”。

(三)缺乏國際經驗本土化借鑑的制度環境

有效教學理論的實施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制度環境基礎上。每一種理論都有它產生的背景和實踐基礎,縱觀世界各國,職業教育改革是一個系統化工程,往往是由國家層面統領的各界協商、論證制定的,對職業教育發展有著極大的制約或促進作用。我國教育主管部門現在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相關的一些制度正在討論中。

(四)缺乏國際經驗本土化實踐的教學環境

目前一些國際經驗在我國無法大規模推廣,就是由於引進和實踐都是在特殊情境下進行的,而在普通中高職教學實踐中受到諸多限制。從微觀層面來看,以學科課程邏輯編寫的教材自然無法適應工作導向的課程開發,沒有職業經驗的教師更難以完成對典型工作任務的解析和學生學習的引領,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組織形式難以承擔實踐能力培養的任務,尤其是以招生和升學為主要任務的許多學校無法把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落到實處。

二、構建本土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的建議

通過對30年來國際職業教育教學經驗引進和推廣的總結,以及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大而不強”現狀的反思,結合我國國情構建本土職業教育教學理論勢在必行。同時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整合前期的實踐經驗,分析國際經驗本土化路徑,解決套用國外教學方法帶來的問題,提高借鑑的實效性。我們不必要追逐在國際教育經驗的背後,忙著生吞活剝的硬消化和糾結於學得“像不像”的問題,更應該立足於自己的需求,對成功經驗兼收幷蓄。

(一)開展對國際職教教學理論的遷移適應性研究,整合試點經驗

由職業教育主管行政部門牽頭,對中高職國際教學經驗引進與實踐經驗進行整合提煉,同時開展對源職教教學理論的基礎研究。對源職教理論的研究,要考慮該理論形成的歷史原因和文化根源,尤其充分考慮該理論產生的經濟背景,教學理論往往涉及到關於人性、人的發展和教育功能的思考。在對試點單位進行經驗考察和整合時,要注意地域的差異,以及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要走進課堂、走進企業。

(二)開展對技術性人才成長規律的研究,制定科學統一的職業標準

我國目前職業資格標準和考試的主管部門是勞動人事部門,但職業教育的主管部門是教育部門,在職業院校學生職業技能國家級大賽中使用的是教育部門制定的標準,二者之間存在差距,這也給中高職院校在教學上造成困擾。以職業適應力和勝任力科學制定各類職業崗位的職業標準,在對我國產業發展升級預測的基礎上,研究從新手到專家型人才的發展歷程,找出有影響力的關鍵事件,以及人格因素,研究培養和培訓的路徑。

(三)開展職業教育教學的系統設計,開發相關教學檔案

組成由各界相關人士構成的工作組,開發國家標準的專業教學標準,課程大綱,教科書和教學資源庫,並且不斷完善網路資源庫,以利於社會性學習。這些教學檔案的開發必須要在充分的市場調研、工作崗位的分析和應用性人才成長規律的基礎上進行,必須體現職業技術教育的價值追求,注重實踐,體現實踐性智慧的培養。同時鼓勵各類院校根據地區差異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和教學資源。

(四)開展教師專業培訓,以教學標準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教育改革中任何舉措最終都由教學來完成,教師隊伍的質量是完成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根據目前職教教師隊伍的來源構成,在培訓中主要應該注重兩方面,一是企業實訓,二是課程開發和專業教學法。這二者在職教師資個人素質中都屬於“缺失”部分,但又是職教師資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在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的基礎上,能否進行專業課程自主開發,根據國家標準進行教學內容構建,並熟練掌握和使用教學法,是對各合格職教教師的基本要求。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3

1研究背景

德國在全球製造業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德國作為世界製造業強國,特別是機床製造業的頂尖國家,其釋出該計劃對於我國大而不強的機床製造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xx年,國務院印發《中國製造20xx》,部署全面推進實施製造強國戰略。新一輪的製造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工業革命與職業教育有著互動互融、互促互進、調適調整的深層關係,職業教育應在不斷適應工業革命的程序中更新理念、創新發展,實現自我價值。

2新趨勢下機械製造行業的新特徵

工業4.0時代,產品和服務將藉助於網際網路和其他網路服務,通過軟體、電子及環境的結合,生產出全新的產品和服務,完全不同於傳統生產方式的智慧製造模式。

(1)產品需求的個性化趨勢。在工業4.0時代,使用者至上是核心思維,使用者對資源配置、產品設計的影響力不斷上升,今後的終端客戶可以更加直接地參與產品工程及設計,產品甚至可以完全按照個人意願進行生產,極端情況下將成為自動化、個性化的單件製造。

(2)生產平臺的標準化要求。工業4.0戰略的關鍵是建立一個人、機器、資源互聯互通的網路化社會,各種終端裝置、應用軟體之間的資料資訊交換、識別、處理、維護等必須基於一套標準化的體系,開發出一套單一的共同標準,不同公司間的網路連線和整合才會成為可能。工業4.0的標準化不僅涉及硬體標準的統一,還有諸多軟體的制定,要求機械、加工製造、自動化工程和軟體領域的企業協作並統一標準。

(3)生產方式的模組化策略。為了能有效地管控產品的多樣性,企業特別需要以模組化的方式進行生產,提高效率、減低成本。只有通過將產品個性化需求進行分類,以滿足最關鍵的共性需求,設定更小的生產單元,才能更經濟地滿足個性化需要。德國目前有很多企業和研究機構在共同開發新一代生產線,構成這種生產線的裝置實現了模組化,可以根據生產的產品種類自由更換裝置模組,而且裝置模組更換後可立即投入使用,以此推動產品設計的標準化和模組化。

3新趨勢下機械製造專業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面對工業4.0與中國製造強國戰略,職業教育如何適應時代發展趨勢,對接產業、協同創新,是新時期賦予職業教育的命題。工業4.0的人才標準。基於新的生產系統和工業模式,工業4.0需要新的人才以及人才新的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這對社會和教育系統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從人才種類來看,工業4.0時代任何產品中包含了軟體和無線網路的領域都明顯地缺乏優秀的機械、電子和計算機工匠。從人才的規格構成上看,普遍需要加強資訊科技的學習,以理解和掌握在智慧製造時代的數字化和智慧化裝置。

以從業人員的品質要求來看,將更加關注人的創新精神和全面發展。一是更強調人的能動性。隨著智慧化生產,不僅熟練工種逐漸減少,能動性崗位會變多,而且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動性的人,才可以研發最好的產業產品、創造合適的生產機制,並可以時刻以清醒的頭腦和全域性的眼光獨立、快速並正確地作出決定,這是推動工業4.0的關鍵。二是更強調跨學科能力和全域性意識。目前企業使用的人,都是已經具有跨學科經驗,或者是曾挑選做過這樣的交替性工作。三是更強調自我組織和情緒管理能力。工業4.0工作模型的設計需要結合個人責任和分散領導下的自治管理方法,這種管理方法讓員工有更多的自由做決定,更多地參與和調節自己的工作負載,而同時也能夠靈活地安排工作。

4新形勢下機械製造專業職業教育改革的實踐探索

(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上,為了達到順應新形勢下的人才培養需求,應該突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培養方案的設計以符合社會對人才的知識和素質、能力的需求為原則,強化創新能力、實踐技能、綜合素質的課程體系特色,搭建保證專業基本規格的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專案化訓練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途徑。

(2)創新理論教學。對接產業,產教結合、科教融合,重建基於專案任務的教學內容。要注重機械製造專業學生的機械製圖、公差、機械原理等基礎學科的奠基教育,利用選修課的形式引導與鼓勵學生進行跨學科選修,打造複合型人才。教學內容與教學裝置要與行業技術前沿接軌,引入鐳射焊接、3D列印、現代加工中心以及其他智慧化機械加工裝置與生產鏈。

(3)創新實踐教學。圍繞“能力強”的規格定位,著力加強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創新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圍繞行業技能,增設產品、專案的設計、開發和技能實訓,強化實踐能力訓練;圍繞執業能力,頂崗實習、加強實習規範化管理,著力提升實習質量。要建立一線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實習,參與企業的生產管理以及技術攻關,打造一支過硬的專業教師隊伍。

(4)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工業4.0以及製造強國,需要機械製造行業從業人員具有創新能力,能夠運用專業知識和創造性的思維解決現場的實際問題。面對新形勢,職業教育應該以工作過程、行為為導向,選擇具有針對性、實踐性、代表性的教學案例以及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4

1.“雙導雙帶”課堂教學的感悟

1.1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擺在中職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雙導雙帶”課堂教學模式正是幫助解決這一難題。上一節新課,必須實行提前預習課,預習可在課外,也可在課內,是課的一部分。教師必須編寫可操作性強的行動單,學生根據行動單預習新課,然後分組討論交流,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由組長記下來,下次課堂提交班內交流。下一次課,在組內交流的基礎上,每個小組都明確了存在的疑難問題,確定了組內發言人,在課堂上有發言、有爭辯、有點評、有提問、有講授,有動手,整節課90%以上的學生都或傾聽、或查閱、或記筆記、或迴應,或操作,課堂氛圍活躍,課堂不再枯燥無味。

1.2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經過三年的中專學習,絕大多數學生將走進社會就業,所以語言表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在此教學模式下,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有小組交流、有班內交流、辯論,教師要求學生班內交流時要有開場白、有內容的陳述、討論的主持語、銜接語,聲音要洪亮、吐詞要清楚、條理要清晰,要面向學生、面帶笑容。例如在上《簡單綜合類零件的加工》一課時,有位同學這樣發言:同學們,大家好,我是三一重工組的發言人,我交流的題目是行動單上XXX的內容,經過我們小組的討論,我們一致認為答案是這樣的……我們是這樣思考的……其它同學還有什麼異議……我們組的彙報完畢,謝謝。在這種課堂氛圍下,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較好的訓練與提高。

1.3擴大了學生的課堂參與面

有一位教師在聽評了另一位教師的公開課後,在體會中這樣寫道:本次課,5個小組的代表分別進行了小組彙報,29名學生進行了全班交流,佔50.9%,100%的學生進行了課堂實際操作,且大部分學生有思考、有提問,質量很高。“雙導雙帶”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且形成了由成績好的學生帶動成績差的學生的氛圍,大大促進了互幫互學良性迴圈的形成,打破了原來學習效率不高,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的困局。在課堂上,學生積極思考、各抒己見,既激發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又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有一位學生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今天我上了一節計算機課,整節課分成8個部分,預習新知、自主學習,完成行動單、小組討論、交流結論、課堂實操、課堂評價、課堂小結,在交流這個環節,先由各小組代表上臺發言,再由其他小組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討論,最後老師點評得出正確答案後歸納。通過這堂課,我發現以前讓我頭疼的課變得容易多了,同學們回答問題比平時積極多了,課堂氛圍積極活潑。”

1.4教師需編寫精彩的行動單

行動單的開發是“雙導雙帶”課堂的關鍵,行動單編寫的好壞,直接決定課堂教學目標能否實現。行動單的使用,應該是一種教學思想的轉變,即從考慮教師怎麼教,轉換為考慮學生怎麼學,然後才是知識問題化。學生的基礎和個性不一樣,學案也不能千篇一律。在設計行動單時,行動單的著眼點應在於指導學生學什麼和如何學,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的是“學”,開發行動單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探究性的活動,它需要教師從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出發,按照從易到難,從一般到特殊的規律,有層次地安排學習內容,還要求教師有創新精神,提出的問題要從課程標準出發,但又不拘泥於標準,要有利於幫助學生突破常規思維侷限,有利於挖掘學生的潛能。

1.5教師的作用在於“導”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時習慣以講為主,注重講深、講細、講透,認為讓學生獨立思考、相互交流太耽誤時間,總不如自己講的好,忽視了學生的探究能力。還有教師將學生自主學習採取了“放羊式”,該講的不講,該引導的也放給學生自己去琢磨,結果不僅課堂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現了很多知識漏洞。所以,教師的“導”是一門藝術,在課堂上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的“導”要把握好一個“度”字,教師在課堂上要實施“適時登場”和“主動撤離”,以學生的學為主,加以適時的引導。

2.總結

筆者認為,“雙導雙帶”課堂教學模式適用於中職學校的課堂教學,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這是它與注入式、啟發式教學根本不同的質變。“雙導雙帶”教學法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會使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品行互動作用而相互促進,必將成為中職學校課堂教學的一味良藥。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5

目前計算機教學很受學生歡迎,在職業技術學院中也是開設率很高的專業。本文簡要介紹微課教學的概念,分析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從多個方面分析微課在職業教育計算機專業中運用的不足,並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以提高職業教育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一、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高職院校在建校初期施行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新型專業計算機專業也是一樣。這種以老師講解晦澀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教學質量低,教學氛圍沉悶。但是在微課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部分,教學載體是視訊,以多媒體輔助教學。微課通過視訊將晦澀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和形象化,將重點知識經過優化和精煉,既能突出教學重點,也能完成教學目標,是目前受歡迎度較高的教學模式。在微課教學中,學生就視訊中的內容進行討論,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

2.改變教學觀念

由於我國傳統教學模式根深蒂固,很多職業院校依舊在使用傳統教學方式,大部分老師還沒有意識到傳統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中的不足。職業教育院校的傳統教學方式對專業課的教學質量存在嚴重影響。但是基於微課教學的一些特點,微課教學能改變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成為互動式和自由式教學觀念,從根本生解決教學問題。

二、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難度大

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是大學聯考成績不夠本科線的學生,他們文化功底比本科學生的差,對於計算機這種邏輯思維要求高的專業,高職院校的學生接受起來會有較大的難度。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課程要求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強,反應速度快。但是由於高職院校學生的一些硬性條件差,會對他們學習計算機知識造成很大的困擾,也會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使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的質量得不到提高。

2.學生水平參差不齊

高職院校的學生除了有大學聯考成績沒有過本科線的學生,還有部分是本科院校未錄取的學生,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對老師教學造成很大困難,尤其是計算機專業,老師無法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制訂統一科學的教學方案,教學質量很難保證。

3.教學模式陳舊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實際操作能力強,能快速就業的學生,傳統的教學模式不適應,但是很多高職院校依舊在使用傳統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學生的約束能力差,使得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學生很難融入課堂,老師講課效率低。而且由於高職院校的裝置不全,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沒有將學到的知識在計算機上進行實際操作,學生對理論知識也是一知半解。

三、高職計算機課程微課進課堂的建議

1.合理設計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學時短,計算機專業知識難度大,專業性強,製作微課內容時要考慮到微課的時間段特點,將內容優化併合理設計,重難點分多次講解,並且內容要具體化和形象化,這樣能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另外,計算機微課內容注重計算機運用知識講解,提高學生運用能力,這也是計算機教學的最終目的。

2.增加微課實際操作

微課的主要作用還是輔助傳統教學,將一些無法板書的內容以微課的形式體現出來,既能活躍課堂氣氛,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微課能減輕老師的負擔,使老師能將更多的課堂時間用於提高學生計算機運用能力上。微課可以讓學生在課下複習這些知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效率。

3.引微課理念於課外教學,打造全新網路教學模式

微課是建立在網際網路運用基礎上的新型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可以引用網際網路打造全新的互動課堂,老師應當引入微課理念,並構建專門的教學平臺,將校內教學中的重難點延伸至網路,開展形式新穎的教學活動。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6

一、當前職業教育角度下工商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多個院校還沒有建立起與教學質量監督的考核方式,對於實踐教學的監控也顯得非常落後。因為缺少標準的原因,令學校方面不能公允的評價教師們的實踐教學水平。在這樣影響下,其教學質量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另外,高校教師們一般比較輕視對實踐教學成果的評價工作,因此出現了與實踐教學地位不相稱的現象。

二、對於當前我國工商管理教學弊端的改進措施

1.顛覆以往教學模式,提升學生核心地位

教師們在對學生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在根本上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加以全面突出,並使用“互動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教學活動。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令學生在發現問題,並及時加以解決,強化學生的團結合作以及溝通能力。在此模式下,教師們起到了指導性作用,在根本上將自身特點發揮出來,並積極的參與進去,在進行分析問題的過程之中,進行組織和分工並採取行動,最終得出解決的辦法,在最後依照科學的目標來將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行評價。

2.建立起“雙師”教師團隊

要想在根本上將教學質量提升一個檔次,就要建立起雙師型教師隊伍。教師們不但要有淵博的知識作為基礎,還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在工商管理教師隊伍中,應該講在具有實踐工作經驗教師的比例進行擴大。並定期安排教師們到企業中取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豐富自身工作經歷。同時將實踐教學的能力在根本上加以提升。與此同時學校方面也要聘請一些具有行業則個的管理人員來到學校擔任教師,擴充兼職教師隊伍,在根本上形成實踐技能課程由具有資質兼職教師講授的相關機制。

3.建立實踐教育基地

要想在根本上將工商管理追暗夜的教學目標加以實現,就必須做好相關事件基地建設工作。實踐基地的件事兒主要分為校內與校外兩個實習部分。在學校內的實踐工作一般是為學生們進行模擬教學與訓練來使用。是一種培養新型人才的場所。校內的實訓基地應該將對學生技能訓練放在首要位置,令學生在相對真實得分情況下得到相關技能訓練,使學生在學習到相關理論的同時擁有專業的技能。在根本上減少從業之後的工作壓力。

4.向教師和學生提供相對充裕的文獻資料

學校方面應該儘快的建立起圖書館,並在其中配備大量的資料,方便教師和學生進行查閱,在進行資料準備工作的時候,不但要向學生們提供理論方面的資料,在管理案例上也應該多加思考。

5.對以往的考核方式進行全面創新

學校方面可以將以往的考核方法進行全面轉變,可以採用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相關工作,理論與實踐操作考試應該與之相結合,在答辯現場應該利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對於基礎性課程的考核,應該將重點放在學生對於知識理解能力上,在根本上做好教學質量的監測工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工商管理專業相關課程的改革工作任重而道遠。身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在根本上將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進行全面認識,並結合我國職業教育的相關特點,將教學方面的新思路進行全面總總結,令相關教學工作變得更加貼近實際,為企業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7

一、引言

隨著學生培養環境不斷複雜,加上經濟社會結構不斷升級,在當前職業學校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關心學生的知識學習、生活狀況,更要給學生人文關懷,讓學生感受到溫暖。職業教學的學生不同於中國小生,往往直接面對就業和步入社會,同時也是個人成長轉型的關鍵階段,情感、生活、壓力等各種問題都可能成為學生成長進步的壓力和阻礙。在當前職業學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我們必須加大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力度,同時針對學生成長的心理問題,做好梳理,確保學生健康成長。

二、人文關懷、心理疏導是職業學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學的新視野

人文關懷是以學生為本的基本要求。當前社會對學生的實踐性和主動創造性要求極高,不僅要求教師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還要關心學生、尊重理解學生,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但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還關注學生的本質提升。事實上,人文關懷就是當前職業學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學工作開展的新問題,通過對學生開展人文關懷,使得整個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也增添了時代元素和人文素材,教學工作更加人性化。心理疏導則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況,採取溝通、問題解答等方法來消除學生的心理問題。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有著較大不同,需要面臨更多抉擇,無論是學習困惑、職業選擇,還是個人生活都有很大壓力,學生選擇的專業大多不瞭解,和家人溝通也有限,往往會有選擇困境。如果沒有合理得當的心理疏導,那麼學生很容易走極端。因此,通過合理的心理疏導,可以為學生決策提供合理借鑑,結合合理的溝通方法,有效引導學生進步成長。實現思想政治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實現人才全面培養。

三、思想政治教學實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前提分析

1.這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注重開展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意義極大。這是馬克思教育觀的要求,也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學生成長環境的複雜性,加上人才培養的複合性就使得我們想要做好人才培養工作就必須做好人文關懷和理解關心。

2.這是思想政治教學育人工作開展的基本要求人性化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容易接受其他觀點和看法。這就讓學生具備完善的思維看法,同時出現心理問題時,也會及時反饋、溝通。

3.做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結合當代學生心理特點和成長特點的基本要求當前職業教學的學生都是“90後”,學生的進取意識極強,對新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強,實踐能力和思維分析能力也與以往學生不同,但學生普遍是獨生子女,獨立性較強,多數學生抗挫折能力較差,個人主義較為明顯。因此,做好學生的人文關懷工作,實質上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價值觀的過程。心理疏導也是用正確的方法和思路,梳理學生的心理成長問題。

四、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學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思路分析

1.樹立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凸顯學生的主導地位樹立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職業學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只有將學生的主導地位凸顯出來,才有可能做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而學生為本理念正是從教學實際出發所制定的教學思路。將學生成長放在根本位置,能夠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全面成長。

2.構造輕鬆自在、富含人文精神的校園環境要結合時代發展變化特點,建設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成長進步的校園環境,要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校園文化建設的濃厚人文氣息。同時,在學校管理規章制度編訂上,也要更加人性化。為學生成長髮展營造輕鬆自在的學習氛圍。在課堂教學上,要更加關注學生學習成長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融入課堂教學。講課結束後,也要和學生有效溝通,實現師生資訊溝通順暢。

3.教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解析問題的方法由於缺乏合理的教學引導,致使學生在看待問題時,很容易陷入片面、孤立的視角。只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全面的人生觀,才能避免學生出現心理困境。當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也會自我妥善解決。學生全面的人文素養離不開正確的人生觀。做好人文關懷,就要讓學生有正確解析事物的思路。職業教學思想政治教學工作開展的前提和基礎是學生全面進步、健康成長。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打破以往只關注學生成績、只關注學生工作的顯性問題這一不恰當的工作思路,從學生思想政治教學的新視野角度出發。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則是結合當前學生成長狀況,從學生實際出發所開展的學生工作新方向。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8

摘要:文章首先對開展創新資源配置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發展的重要意義進行探討總結,在此基礎上重點總結了現階段高等職業教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造成問題的根源因素。最後整理出通過創新資源配置來解決教育問題的有效措施,幫助建立適合地方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環境,促進教育資源分配到基層並能夠得到高效執行。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創新資源配置

1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創新作為引擎推動,才能體現活力,而創新資源的匹配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為此,探討創新資源配置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發展大有裨益。

2創新資源配置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重要意義

創新資源的配置在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創新資源的配置是實現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開展資源創新配置,在原有資源分配的基礎上做出了創新設計,這對提升教學質量有很大幫助,使所制定的教學計劃可以與實際需求保持一致,這樣的教學模式才具有長期應用的潛質,並且能夠幫助深入解決常見的隱患問題,並通過相互配合促進來提升教學計劃的完成效率。職業教育已經成為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現階段教育計劃中所重點論述探討的內容,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採用定量資源分配的形式,這樣並不能滿足不同水平學生對職業教學的需求,創新資源配置是基於傳統模式做出的優化,其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實現教學計劃可持續發展,為高等職業教學計劃開展創造適合的基礎環境。

2.2創新資源的配置能解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資源分佈不均的問題

受區域發展情況以及多種因素影響,在所開展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計劃中,常常會出現區域性的教育資源分佈不均現象,長時間在此環境下,也增大了教學任務開展的難度隱患,不適合創新模式發展落實,通過加強各個系統之間的配合能力,開展教育資源的創新配置,能夠解決這種區域性的差異問題。幫助增強各個教育區域之間的溝通聯絡,有關於教學任務完成質量下降的問題也得到了更深入的解決,促進我國的教育事業均衡發展,同時還能夠根據教育資源現狀來進行各個區域之間的調節配置,這樣才更符合實際情況,高等職業教育開展期間才能更合理的解決區域性經濟能力差異的問題,為學生營造出均衡發展的學習環境。

2.3創新資源的配置能解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矛盾問題

對於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矛盾衝突問題,主要體現在資源運用不合理,以及教育教學質量不達標兩方面。通過創新資源配置的開展,會重點解決教學計劃中所存在的隱患問題,並通過合理的方法來增強教育人員的實踐能力,通過這種方法促進管理計劃可以全面發展,並達到理想的教育標準。還能夠幫助地方根職業教育需求來擴大教學模式,同時對可供利用的資源做出整理,觀察落實應用過程中是否可以幫助繼續深入解決教學模式擴大所遇到的矛盾衝突問題,降低高等職業教育規模擴大所造成的現場工作隱患,在各個實際教學質量都能夠得到保障。

3高等職業教育資源配置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通過創新資源配置雖然取得較大的成績,也出現一些問題。

3.1未能有效體現出效益和公平兼顧原則

現階段大部分教育資源分配都是根據學校的辦學規模以及招生數量來進行的,這種模式看似公平,但實質上卻阻礙了教育資源的深入發展,不利於提升職業教學辦學規模,甚至學生所處的學習環境也會因資源分配而產生很大的差異性。雖然在資源利用效益上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卻沒有達到公平發展的需求,長時間在此環境下不利於職業教育的全面落實發展。對校方也造成了錯誤的理解,認為只有擴大招生規模才能夠爭取到更多的資源,可能會導致實際教學需求與規模建立之間差距較大的問題。

3.2區域性的資源配置差異性較大

對於區域性的教育資源分配差異性,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現象,招生過程中這也是學生選擇考慮的參考內容之一,長時間在這樣的環境下逐漸增大區域性的資源配置差異性,甚至會造成高等職業教育分配不均衡的主要矛盾出現。這種差異問題還包規模、教育能力等方面,解決需要從巨集觀控制層面來進行。除此之外不同區域的高等職業教育缺乏地方實際調查也是導致問題的根源。

3.3教育部門巨集觀調控作用發揮困難

在所開展的資源配置計劃中,教育部門對各個辦學區域缺乏深入調查,長時間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增大了不公平現象發生的概率,僅僅依靠上報的資訊結果來進行資源調控,自然會與實際情況之間產生很大的差異性,造成工作隱患問題出現。教育資源分配後在不等高等職業院校的落實應用缺乏監管,導致教育資源存在滯留的現象,並沒有在基層中得到有效的落實。

4高等職業教育資源創新配置的有效措施

對高等職業教育資源創新配置應該綜合考量,合理分配,對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狀態進行科學論證,通過多元化的整合資源,做到有效使用。

4.1通過強化政府的巨集觀調控能力

在開展資源分配任務之前,首先要對各個區域的發展現狀做出深入調查,明確在開展高等職業辦學計劃中所遇到的資源缺失問題,通過這種方法才能夠更深入的解決常見資源分配不均問題,政府的巨集觀調節作用也得以發揮。政府在調控過程中將各個區域視為整體,通過監管職能來促進教育資源分配到基層後能夠得到運用,促進管理計劃全面落實開展。政府巨集觀調控需要制定符合區域高等院校辦學發展的工作規劃,這樣在不同的時期才能更發揮監管任務,並提升工作任務的完成效率,實現區域性的綜合發展與教學能力提升。通過政府部門的巨集觀調控,還能夠幫助加強各個區域之間的溝通聯絡,實現資源方面的靈活呼叫分配,通過這種方法來實現各個區域的均衡公平發展,為學生營造出適合的職業學習環境,這符合創新資源配置的初衷。

4.2強化高等職業院校和其他辦學主體之間的合作

強化合作可以形成基層的資源配置網路,各個高等院校之間通過主動聯絡能夠對自身的辦學現狀有一個更準確的認識,這一點符合高等院校的辦學需求,同時也能夠根據常見的資源落實困難問題來學習借鑑經驗,達到更理想的資源利用水平,這樣才能夠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實現突破性的發展。這種合作交流還能夠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實習環境,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實踐能力可以得到鍛鍊,學生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口碑才能夠得到認可。高等院校與其他辦學單位之間建立合作管理,可以實現資源配置上的共享利用,這樣做不但閒置的教育資源得到了運用,同時在辦學計劃中也能夠相互借鑑經驗,確定更符合自身辦學發展的道路,在規模擴大方面也能夠從實際需求的角度出現,避免教育資源在分配過程中出現浪費現象。

4.3建立多元化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格局

辦學格局中也要注重創新分配的引入,傳統的辦學體系中經濟性並沒有得到體現,通過這種多元化格局的創辦,可以幫助解決資源之間所存在的運用困難問題。在辦學過程中經濟性與發展性都是要同時體現出的,這樣開放性的學習環境下也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幫助學生開闊視野,綜合能力也會有更大的進步。對於一些比較常見的資源運用隱患問題,加強各個系統之間的交流配合,同時將經濟性體現在辦學計劃中,這樣一些民辦的高等職業院校可以解決自身發展的財務需求問題,更能夠實現規模上的逐漸擴大,符合當今的教育市場發展需求,在同等院校之間也能夠減少區域差異性所帶來的影響,增大自身的綜合競爭能力。

通過上述文章中所論述的內容可以瞭解到,高等職業教育資源主要包含了資訊資源、財力資源、物力資源、人力資源,是全社會用於職業教育領域,培養應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所有資源綜合,是一個參與、維持、服務高等職業教育的資源系統。高等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是指全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事業所投入的財力、物力、人力等各種資源在使用方向和投入比例中的一種最佳分配方案。由此可見創新資源配置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夏焰,崔玉平.中國省際高等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基於生均經費支出差異及收斂的實證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xx(5).

[2]劉華軍,張權,楊騫.中國高等教育資源空間分佈的非均衡與極化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xx(9).

[3]戚瑞雙.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空間分佈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關係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xx(10).

[4]張永春.提高職業教育資源整體效能的途徑探究[J].教育與職業.20xx(21).

[5]張晨,馬樹超.分類指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區域均衡發展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xx(12).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9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

1.教學方法與手段單一。

教學目標的錯位就必然會導致教學方法的簡單化甚至教學模式的填鴨化。無論是考證輔導班式的教學還是《經濟法》純理論教學,都停滯在講授理論和加強課堂與課後練習的傳統教育階段。筆者在中國知網、萬方等學術期刊網上就這一主題專門進行了搜尋,搜尋結果顯示,雖然有個別教師對於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高職《經濟法》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了反思,但結果無外乎在傳統講授法的基礎上增加了圖表法、案例教學法或雙向提問式教學法等傳統教學方法,並沒有脫離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有些學校倒是對傳統教學模式作了一定的反思,引入了網路手段,可是卻陷入了認識上的誤區,就是隻把傳統課堂教學的內容放到網路教學平臺,供學生瀏覽學習、下載資料。在這些網路教學中,網路的教學特徵,教學功能,教學互動等優勢都沒有完全體現發揮出來。因此,都沒有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效果一般。

教學理念的陳舊導致教學方法的單一,進而導致教學目標難以實現。筆者關於這一問題曾經在學生中做過調研,學生們普遍表示,《經濟法》課程給他們的印象就是上課學習、下課背書、考前做題,非常地傳統,也非常地無趣。傳統的填鴨式與題海式的傳授方法很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獲得的《經濟法》知識難以鞏固,教學中的前學後忘成為普遍現象,難以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本就一般的情況下,這種後果更加明顯。教育的目的是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而非為了幫助學生應付考試,如果純粹為了考試而教學,是不可能實現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我們應該去提倡“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性、創造性地學習知識、應用知識。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難以實現這一目標,為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通過教育資訊化實現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二、資訊化教學模式的創新

1.理論依據構建。

筆者認為,資訊化教學模式的主要手段是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教學,資訊化建設指引下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的最終形式就是通過計算機網路完成日常教學任務。這麼認為的依據是著名的“情境認知理論”。《經濟法》是一門社會科學,《經濟法》教學的要求契合情境認知理論的特徵。情境認知理論認為,教師創設的情境要與真實的社會情境、生活情境和科研活動的情境相吻合。這樣,使學生有可能在似真的活動中,通過觀察、概念工具的應用以及問題解決,形成科學家看待問題的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共同體的文化。而要在課堂上去模擬與《經濟法》相關的、真實的社會情境、生活情境相似的教學情境,唯有通過計算機網路手段來實現。因此,相對於傳統教學模式,網路教學應該實現以下幾方面創新:

(1)教學目標上,應該以實現學生主動性、創造性地學習知識、應用知識為目標,立足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而非提升考試通過率。

(2)教學內容上,應該建立在教材基礎上,能夠為網路所共享的教學課件、多媒體資訊資源以及試題庫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儘量脫離教材。

(3)教學方法與手段上,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在注意情境設計、協作學習環境設計、網路教學策略設計的同時,還要注意資訊資源設計,強調利用各種資訊資源來支援“學”,具體的知識點要儘量採用文字、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表現。

(4)在考試設計方面,應該充分利用網路手段實施考試,實現隨機題庫制與無紙化考試相結合,減輕教師閱卷負擔,減少閱卷出錯率,同時節約學校的經費資源。

2.教學目標設計。

傳統的《經濟法》課堂教學僅僅以順利完成期末考試或提升考證通過率為目標,完全背離了職業教育的初衷。資訊化建設正好可以實現教學目標設計的創新,真正實現素質與技能教育。筆者以為,高職《經濟法》教育應根據高職人才的特點和培養目標,在教學中避免理論與實踐分離、知識和能力分離、教學和考證分離,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與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這一教學目標難以實現,而網路化教學則可以完成這一任務。筆者認為,《經濟法》課程的網路化教學,意味著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軟體對理論知識進行情景模擬預設,然後通過網路手段實現機———機資源共享,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預設的模擬情景去學習理論知識,並運用理論知識對情景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解答。

3.課堂教學創新。

《經濟法》課程的網路化教學,關鍵在於運用計算機資訊科技進行課堂教學的創新。這一舉措必須要在充分考慮高職學生心理與認知特點的前提下,對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使之契合高職學生的特點,也符合學生考證與就業的需要,從而摸索出一套具有實用性和有效性的《經濟法》課堂教學模式。第一,教學內容創新。可以考慮在保證《經濟法》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多使用教學案例,只不過教學案例要與情景模擬法相結合,在案例設計時要注意增加學生的代入感,在合適的案例中可以考慮由學生來扮演案例的主角,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同身受,提升教學效果。

第二,教學方法創新。主要是要大量地使用案例分析法與情景模擬法,《經濟法》教學過程非常適合運用這些教學方法,而這也正是引入網路化教學的根本原因,因為唯有計算機資訊科技方可實現通過聲音、影象、動畫等電子元素將教學案例形象的在計算機上表現出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深刻地理解知識適用的條件,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教學手段創新。網路化教學離不開電子教學資源的製作與共享,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前準備好《經濟法》課程的內容,根據教學內容製作好教學課件、動畫軟體等電子教學資源,將其上傳到機房或校園網路平臺上,實現資源共享。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網路手段實現資源共享,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

4.考試製度改革。

教育資訊化建設不但能夠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還可以實現作業與考試製度的創新。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完成大量的作業佈置和批改任務。在考試前,教師要首先出試卷、印試卷、裝訂試卷、分裝試卷,考完試以後還要辛苦地閱卷、核分、填寫成績單,可謂事倍而功半。在網路化教學模式下,這一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實現無紙化的作業與考試,節約教學資源。

第一,通過計算機網路,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就可以進行作業佈置,讓學生在計算機上當場完成,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通過計算機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輔導和答疑,學生完成作業後通過計算機可以完成自動批改,結果會傳到教師計算機上,由教師根據結果再進行重點講解。

第二,教師在考試前只編寫並在網路上按照規定格式上傳試卷即可,題量、分值與考試時間都可以事先在計算機上設定好。學生考試在機房進行,直接進行上機考試,在試題庫中隨機抽題,不僅杜絕了學生相互作弊的可能性,還可以在考試完畢後由計算機立即統計出學生的考試成績,並通過網路上傳到教務系統,無須教師再辛苦地閱卷,更不會出現核分和登陸成績時不小心出錯的情況。

這樣,在網路條件下,最終可以實現作業與考試的無紙化,節約了學校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實現了考試製度的改革與創新。反思傳統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實現與時俱進的改革與創新,離不開教育資訊化建設。通過對《經濟法》課程實施網路化教學改革,可以發現教育資訊化建設滿足了情境認知理論對教育的要求,可以實現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及考試製度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從而達到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培養技能型職業人才的目的,併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一條可行的進路。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0

論文關鍵詞:會計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

論文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學校在工學結合方面承擔著不同的職能,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只有兩方的有機結合,才能將高職職業教育推向前進。

1 學校、企業在會計職業教育中的職能和作用

就會計職業教育而言,會計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學校、企業、政府在會計職業教育中承擔著不同的使命。簡要分析如下:

1.1學校做什麼

(1)培養會計後備人才。這是學校會計教育的主要任務。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近幾年來,會計改革日新月異,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帶來了會計人才的推陳出新,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高素質會計人才,成為學校的主要使命。

(2)為企業提供諮詢服務。不同的企業需要不同的會計架構、會計制度設計,會計執行機制也各不相同,為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學校利用人力資源優勢,為企業提供會計諮詢服務。學校可專門成立會計培訓諮詢中心,為企業會計制度設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等方面提供諮詢服務。

(3)創新會計理論,優化會計實務。我國的會計改革還處於探索創新階段,在理論和實務的許多方面還需要優化和創新,學校應按照以教學促科研,以科研助教學的執行機制,責無旁貸的承擔起創新會計理論與實務的責任。特別目前處於新會計準則實施階段,有許多問題暴露出來,需要對新會計準則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研,提出改進建議。

1.2 企業做什麼

(1)參與學校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從專業設定到專業發展,從課程設定到課程建設,企業都應參與其中。學校的學生是企業未來的員工,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規格與企業發展休慼相關。面對社會崗位群設定專業,基於工作過程開發課程,都離不開企業的指導和支援。

(2)參與學校教學過程。按照教育部16號檔案精神,學校要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會計工作是一項規範、嚴謹、精密的工作,沒有親身經歷,難以勝任實踐教學任務。要實現學校與企業人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學校聘請企業界有實踐工作經驗的會計人員走進課堂,做學生的實踐指導教師。

(3)接受並指導學生專業實習。學生在學校接受的是理論學習和會計模擬實習,與企業會計實踐尚存在差距,根據學校教學計劃要求,學生在畢業前要進行為期半年帶一年的企業頂崗實習,這就需要企業為學生實習提供必要的條件。會計崗位的特殊性使學生頂崗實習存在供需雙方難以融合的矛盾:許多企業不願接受學生直接參與會計核算工作,而學校希望企業單位安排有經驗的會計師指導學生會計實習工作,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得到鍛鍊的提高。要解決這個矛盾,政府應有所作為,通過制度保障和鼓勵措施實現供需雙方的融合。

(4)參與學校雙師型師資的培養。職業需要具有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教師應不定期的到企業中進行實踐鍛鍊,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這需要企業提供機會和條件,接納學校的教師並給予指導和支援。

2校企合作是實現教育又好又快的根本之路

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條件包括: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團隊、實驗實訓、教學模式等方面,會計職業教育也不例外,上述條件的有效實現都應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之上。

(1)在專業建設方面:應吸收業內人士參與專業論證和建設,針對社會崗位、職業素養、人才規格開展調查研究,論證專業設定的必要性和發展前景。譬如在會計專業設定時可組織會計主管部門、公司、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財務專家開展論證,並就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會計人員素質構成、會計專業發展前景等方面進行研討,從而為高素質會計人才培養、促進學生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2)在課程建設方面:課程是知識的基本載體,首先,積極組織各級精品課程建設。在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應積極與企業加強聯絡,聘任行業專家擔任主講教師,直接承擔授課任務,並在學生專業見習、頂崗實習等方面給與大力支援和幫助,對於高職院校來講,沒有企事業單位的支援,課程建設將難以取得進展。通過精品課程建設,形成優質的教學資源,為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其次,加強教學改革,根據會計專業特點和會計實務工作流程,在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革,設計教改方案。

(3) 在教學團隊建設方面:教育部教高(20xx)16號檔案指出:要增加專業教師中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同時要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逐步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逐步形成實踐技能課程主要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

(4) 在實訓基地建設方面: 教育部教高(20xx)16號檔案中指出: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加強校內實驗室建設。為強化學生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建立會計模擬實驗室、網上會計模擬系統等實現會計教學全程、全真模擬教學,將業務訓練貫穿於日常教學中。學生在學習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審計等課程中,按照學中做的學習要求,以賬簿練習代替書面作業,通過填制真實的憑證、賬簿、報表,邊學邊練,使學生在平日學習中熟練掌握會計實務操作技能,逐步實現學中做、做中學、教學做統一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彭新宇.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原則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20xx,(5).

[2]@徐洪波.探析校企合作共建的雙贏特徵和發展思路[J].交通企業管理,20xx,(2).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1

高等職業教育側重於學生的“職業教育”,旨在為社會培養職業型專業人才。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存在教育形式單一、辦學特色不突出、辦學理念模糊、職業定位不準等問題,嚴重製約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快速發展。正確處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係、在專業設定上以市場需要為導向,突出辦學特色、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機制對高等職業教育模式改革有重要意義。

一、高等職業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側重於學生的“職業教育”,旨在為社會培養職業型專業人才。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職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其培養目標與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一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工作側重於學生崗位技能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操作技能的教學,理論課程相對簡單,更加偏重實驗課程的教學、學生的實習指導以及實訓實操的開展;二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中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更加有針對性,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與本科高校有著本質的區別,本科高校的課程體系設計通常從學科的角度出發,往往帶有一定的理論研究性質,而高等職業院校的課程設計更多的是從職業崗位需求的角度出發,以社會需求為課程體系設計的導向;三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中實踐教學更加突出,對就業市場的需求更加敏感,其教育教學中往往以培養生產型、服務型一線人才為核心目標。

二、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教育形式單一;二是辦學特色不突出;三是辦學理念模糊、職業定位不準。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嚴重製約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快速發展。

(一)教育形式單一

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是承接九年義務教育而展開的。進入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主要有這樣幾個途徑:1.國小—國中—高中—高職(大專);2.國小—國中—中職—高職(大專)。從上面來看,高等職業教育結束後大部分學生就為自己的學生生涯畫上了句號,很難繼續深造。高等職業教育形式的單一在很大程度上給想繼續深造的學生帶來了很多困難。

(二)辦學特色不突出

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人才培養目標與高等本科教育有著本質的不同。但是,當前不少高等職業院校存在辦學特色不突出的情況,甚至直接照搬照套本科院校的辦學模式,偏離了高等職業院校為社會培養職業型人才的辦學宗旨。

(三)辦學理念模糊,職業定位不準

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還存在辦學理念模糊、職業定位不準的問題。不少高職院校將高職教育與普高教育的辦學混作一團,過度強調高職院校的“大學性”,忽視了高職院校的“職業性”;過度強調高職院校的“學術性”,忽視了高職院校的“實踐性”以及對重點特色專業的建設。

三、高等職業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當前高等職業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為:一是人才培養目標與實踐教學脫節;二是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脫節;三是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重視度不夠。

(一)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目標脫節

高等職業教育中人才培養目標與實踐教學的脫節是造成當前高等職業院校辦學特色不突出、辦學理念模糊、職業定位不準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展開都是圍繞院校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的。同時,不少高職院校的實訓課以及實習課的開展並未深入分析課程中學生必須掌握哪些技能,需要哪些裝置,實踐教學的開展與人才培養目標出現嚴重的脫節現象。教師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進行實訓課程的教學,結果學生走上社會後發現在學校學的東西根本沒有用,企業生產技術早就更新了。

(二)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脫節

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脫節同樣是制約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實踐教學是對理論教學的補充,理論教學是對實踐教學的支援。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絡。部分高職院校追求所謂的“學術”發展,重理論、輕實踐,造成了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之間的脫節。

(三)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重視度不夠

當前,高職院校在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上僅僅侷限於單一職業的崗位技術能力培養,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重視度不夠。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職業技術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職業技術不斷更新。某一職業的相關技能與知識體系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期間多隻接受了單一職業的崗位技術能力培養,不具備綜合職業能力,進入社會以後很難適應這種變化。

四、高等視野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實踐

(一)正確處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係

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開展應當正確處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關係,兩者不可偏廢。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可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應當逐步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與比重,實現實踐教育與理論教學之間的互補以及合理搭配。與此同時,實踐教學薄弱的高職院校應當注重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加強實踐教學師資力量的建設,不斷完善校內實訓基地的配套條件,更新實訓裝置,提高院校實訓基地綜合實力,真正重視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工作。

(二)在專業設定上以市場需要為導向,突出辦學特色

以企業對人才需求為導向設定專業,是高職學院大力培養企業亟需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服務企業和社會、促進學生良性就業和學院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學院應從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徵出發,建立通過勞動力市場需求分析,人才預測,吸引行業企業專業人員參與,合理開發和確定專業的專業設定新機制,真正做到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緩解學校辦學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

(三)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機制

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工作側重於學生崗位技能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操作技能的教學,同時理論課程相對簡單,更加偏重實驗課程的教學、學生的實習指導以及實訓實操的開展。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機制有利於高職院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部分就業問題的解決。這一條迴圈的合作鏈是高等職業院校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機制的重要基礎。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2

摘要: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援下,我國現代職業教育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但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對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創新性、可持續性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做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環節,如何開展好職業教育的教學工作成為亟需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從當前職業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開始分析,對如何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從轉變思想提高認識、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完善課程體系、豐富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學水平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職業教育;教學體系;建設

0引言

在當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推動新型工業化和科技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支撐,近年來,現代職業教育越來越得到重視,培養出了越來越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人才,但職業教育的發展仍然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距離實現到20xx年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目標還有很多的路要走[1-3],其中,職業教育中的教學工作做為全面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就要不斷的提高認識、準確定位、完善體系、提升水平[4-6]。

1現代職業教育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

1.1對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受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仍然不高的影響,很多人,甚至包括部分職業教育工作者,都認識不到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性,認為只有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才會上職教,再加上相對於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學校總體偏少,教學設施簡陋,人們對職業教育學校普遍存有偏見,而忽略了職業教育在培養高科技專業人才,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1]。

1.2教學目標的不明確,定位不準確

現代職業教育是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服務一線,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並促進全體勞動者可持續職業發展的教育型別。但我們目前的職業教育教學大多還是單純的完成教學、實習工作,為了教學而教學,且重理論輕實踐[2],並沒有真正將培養出高水平的實用性人才做為最終目標,也沒有將教學和崗位需求很好的結合,偏離了培養實踐能力、創造能力的教育定位,無論是對學生的就業、職業發展,還是對推動經濟發展、提升科技水平都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1.3專業課程體系不完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發展

目前,我們很多傳統的職業教育課程及教材都已不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面對社會經濟發展對技術人才的更高要求和各類新興產業的異軍突起,職業教育課程專業的開發和創新相對滯後,造成了很多學生職業教育學習結束後,不能立即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出現學用脫節的情況,加之沒有良好的後續、持續性教育,僅一個學歷證書完全體現不了其價值,更加增加了社會對職業教育的不認可度。

1.4教學方法不夠豐富,教學水平有待提高

教學方式不豐富且較為封閉也是目前職業教育教學的一個問題,在理論教學中,缺乏明確的層次、特色人才培養機制,在實踐教學中,缺乏廣泛的社會、企業支援,實習教學往往不夠深入,針對性不強,崗位能力鍛鍊不到位;同時,教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專業性崗位培訓機制不完善,很多教師並沒有太多的崗位經驗,對指導學生實踐能力提升造成了直接影響。目前,專兼職結合的“雙師性”教師體系建設還沒有到位。

2現代職業教育教學體系的建設方向

2.1轉變思想,提高對職業教育教學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職業教育是以培養具有優質職業技能的人才為目標,來向企業輸送動力,提升企業經濟效益,進而實現“人才強國”戰略,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職業教育作為一種全民性教育模式,不僅不斷地向社會輸送人才,促進就業,更是實現技術崗位持續性、終身性教育的關鍵,那麼職業教育教學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提高教學水平,推進教學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就是每一位職業教育教學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職業教育抓好了,才能建好人才培養的立交橋,實現技術到價值的轉換,真正凸顯出我們的科技軟實力。

2.2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實現學有所用

為保證職業教育長足發展,就要找準教學方向,真正把培養應用型的專業人才和高階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針對各職業院校的專業定位,開發特色課程,緊緊圍繞崗位需求,在完善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加大實踐技能教學力度,將教授知識和傳授技能融為一體,全面提升學生的一線操作能力,讓學有所用,學有所成,為其更好更快地適應市場、企業、崗位需求打下堅實基礎。

2.3完善課程體系,確保職業教育教學跟上時代步伐

完善的課程體系是提高職業教育水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要衝破傳統課程的桎梏,以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以培養更加對口的高素質勞動者為目標,調整、選擇教學課程,由重理論轉向抓理論不放鬆,重實踐重技能,突出個人能力教學、特色專業教學、崗位教學,培養出基礎紮實、技能熟練、素質良好、思維開闊的新時期專業技術人才。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還需要緊密結合現代職業教育特點及要求,在教學中強調課程要同崗位,同職業標準,甚至具體的生產過程實現無縫對接,順應市場、社會的發展,滿足自傳統企業到新興產業等各個生產領域的需求,在發展中教學,在教學中發展,打造專業、職業、持續、創新的教學模式。

2.4不斷豐富教學方式,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

在職業教育教學中,我們要向世界看齊,努力打造更為多樣、更加先進的教學方法,除了傳統的理論教學,要加大實踐教學力度,融教學、實踐、學習為一體,藉助先進的儀器和裝置,在教的同時動手做,在動手做的過程中加深學習,突出教學的實踐性,逐步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及素質;開展情景教學,模擬教學等教學模式[3],讓學生們在小課堂中就能走上工作崗位,通過例項增強學習興趣,找出學習方向和職業目標;有效運用資訊科技開展教學,藉助資訊科技和網際網路平臺,共享更加豐富、先進的課程內容,拉近同世界先進職業教育發展的距離;培養學生的抓好每一次現場教學的機會,在國家大力支援社會、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政策下,充分利用對口企業提供的實習、教學場所,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鍛鍊,有針對性地增強崗位適應能力,為更好地融入社會和崗位搭好橋樑[4]。同時,全力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引進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兼職教師;鼓勵完善教師培訓機制,特別是增強實踐培訓,教師要積極參與集中培訓,鍛鍊專業課程實踐能力,又要自覺進行持續的自我學習培訓,不斷創新教學思維,提高教學水平。

3結束語

在國家的大力支援下,我國現代職業教育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但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對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創新性、可持續性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的發展仍然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距離實現到20xx年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目標還有很多的路要走,職業教育中的教學工作做為全面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就要不斷的提高認識、準確定位、完善體系、提升水平。本文從當前職業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開始分析,對如何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從轉變思想提高認識、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完善課程體系、豐富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學水平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參考文獻:

[1]丁金昌.高等職業教育人才質量觀的探究[J].中國高教研究,20xx(1):11-15.

[2]邢輝.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方法[J].職教論壇,20xx(9):22-27.

[3]呂永貴.職業教育現代教學方法體系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xx(22):18-23.

[4]邢輝.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探索[J].職教論壇,20xx(9):24-29.

[5]秦虹.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現存的主要問題[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xx(4):5-9.

[6]劉聘,張珍譽.職業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瓶頸與對策[J].林區教學,20xx(10):15-19.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3

摘要]我國職業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已經為我國培養了大量技術型專業人才,在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時,職業教育的教育模式也暴露出了一定問題,陳舊的教育模式存在和實際社會發展脫離的現象,因此,職業教育迫切需要在教學方式上改革;以《辦公事務管理與規範》為例,探討如何在職業教育中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而提高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助力職業教育能夠在改革中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人才培養訴求的人才。

關鍵詞]職業教育;教育模式;改革創新;辦公事務管理與規範

職業教育已經從初創期進入過渡期,隨著社會環境的轉變,職業教育也要作出相應的改革和創新,需要紮根於社會實際,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構建創新型的教育模式[1]。本文以《辦公事務管理與規範》課程為例,對職業教育教學模式進行討論。

一、《辦公事務管理與規範》課程在高職院校的教學現狀

(一)理論和實踐類課程分佈不夠科學

在《辦公事務管理與規範》授課過程中,應當科學劃分理論和實踐內容,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於多數高職院校缺乏實踐的基地和合作模式,很多教師缺少教育革新的觀念,所以理論課程所佔的比重較大,學生實踐的機會少,一學期的學習之後可能只有一兩次實踐的課程,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高職教師教學方法過於枯燥

《辦公事務管理與規範》課程中存在關於工作崗位需求的細則,這些理論知識專業性較強,如果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不注重教學方法,很容易讓課堂變的死氣沉沉,學生也會覺得理論學習過於枯燥。

(三)實踐機會過於單一,學生不夠重視

雖然很多職業教育院校也很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然而在實踐的形式上則較為單一,常常是以學生分組討論、基地實踐、企業培訓等方式進行,而且由於對實踐的推廣不深,學生在實踐課程上也並不認真,實踐之後也沒有能力檢驗機制,所以學生和老師都將實踐的機會視為一次能夠應付的任務,則將會導致教學的質量大大降低。

(四)部分高職教師缺少企業從業經歷

教師自身的經歷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辦公事務管理與規範》的內容講授上,很多高職院校老師自身並沒有在企業工作中,畢業後就進入高職院校工作,缺乏辦公室管理實際經驗,教授的內容很多都是陳舊的,教師自己無法從書本中跳出來,自然很難教好學生[2]。辦公室事務管理對實踐操作要求很高,不僅要多讀,還要多做多實踐,只有具備一定辦公室管理經驗的教師才能更好地將管理精髓滲透到每一堂課中。

二、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相融合,促進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變

(一)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吸納先進教學手段

當下有很多教學方法和理論體系,採用任何先進教學方法的目標都是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力量,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為首要[3]。在講授《辦公事務管理與規範》的過程中,應當將理論教育與實際相結合,並且在課堂中要儘量通過教師的引導完成實踐部分,對於管理類專業的職業院校學生來說,應當加大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以結果為導向進行教學,增加辦公室實際管理過程中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在進入社會工作之前就能對工作有一定的熟悉度。

(二)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進教學方法

職業教育學院教師應當在授課的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反映,找到學生的興趣點,找到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而提高學習熱情。課堂是學習知識的第一主體,在課下高職教師也可以通過組織一定圍繞課堂內容的課下興趣活動,讓學生加入到第二課堂的學習中,總之,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實施,同時在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和合作的觀念,指導進入社會之後的工作。

(三)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分專案教學

《辦公事務管理和規範》課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點較多,所以教師的教學方法也不應當是一成不變的,應當根據各個專案的內容採用不同的授課方法,並且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崗位需求,將學生的工作特徵和教學內容聯絡起來,讓教學內容更加有針對性[4]。教學內容也應當以指導學生未來崗位工作需求為導向,圍繞不同崗位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提高學生在工作中的綜合素質。

(四)融合現代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教師可以利用一定的網際網路資訊科技豐富課堂內容,運用現代教學裝置向學生進行知識的傳遞,這種融合現代教學手段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教學內容更豐富、有趣,而且較傳統教學方式更直觀,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率也會有所提升。

三、進行課堂教學內容改革,促進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變

(一)壓縮基礎理論知識

在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因為行政管理是一類重視實操性的工作,所以在教材的選擇上,應當選擇理論教育所佔比例較小的教材。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具體的專業方向,調整理論學習和實踐之間的課程比例。根據教材中不同章節的內容,適當地增加實踐內容和實驗課程。在理想的狀態下,實踐的內容應當多於理論學習,這樣才能促進《辦公事務管理和規範》的學習更具科學性和實用性。

(二)加強實用性學習部分

管理學的學習目標是“學以致用”,尤其是對辦公室管理來說,在印章管理、辦公系統、接待工作等類似內容教學的時候,如果只是進行單純的理論學習很難收穫良好的教學效果。作為剛剛走出校園進入社會的管理專業學生來說,需要面對大量繁瑣又瑣碎的辦公室工作,所以職業教育在教學過程,應當增加使用性學習的部分讓學生能夠儘快熟悉辦公室管理的流程,在文書處理上和印章管理等方面在學校學習時就要有一定的強化訓練,這樣才能更好地在畢業後勝任工作。

(三)在教育內容上突出自身特色

辦學特色對於高職教育來說十分重要,每一個職業教育學校都需要有一定的教學亮點,這個亮點可以是具備過硬的實踐操作能力,也可以是具備堅實的理論知識。總之,職業教育學院應當根據多年以來學生的就業情況,探索自身的學院特色,並且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跟進時代發展,為學生提供多種就業選擇,例如在政府、企業或事業單位中從事管理崗位,並且針對不同的就業型別,對學生進行實際授課,讓學生能夠獲得貼近未來就業的管理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四、通過改進考核方式,促進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變

(一)改進課堂考核模式

大部分職業教育管理學課堂上都會運用課堂考試的方式測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每個學期中學生出勤的次數是考核學生期末成績的標準之一,課堂上的隨機測試也會成為分數評判的標準,分數考核系統中每個學期的期末成績,這三部分根據不同的比例構成了學生的每學期成績。

(二)進行結課綜合考試

《辦公事務管理和規範》課程結束之後,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考核,在考核的過程中不僅要有試卷上的考核,也要包括實踐操作能力的測試,考核內容應當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兩部分,其中實用能力考核所佔分值應當在60%左右,理論測試所佔分值可以在40%左右,在實用能力考核中需要融入個體操作能力測試和小組能力測試,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實踐考試內容,這樣的分配目標是讓學生不僅重視個人能力的提高,也應當注重團隊合作過程中彼此的分工問題。

參考文獻:

[1]董傑,封育新,耿磊.新時期職業教育課程教學的模式創新[J].教育發展研究,2017(10):17.

[2]李華.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和創新[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36):66-67.

[3]陳麗.現代職業教育視域下OBE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職教論壇,2017(17):56-58.

[4]黃亞宇.以賽促教:資訊化教學大賽對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作用[J].機械職業教育,2017(7):8-10.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4

1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1.1師資力量不足

我國教師的老齡化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狀況,不論是高等職業學校還是普通高等院校,教師的年齡都比較大,受傳統教育方式薰陶的時間比較長,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教師自身的教學方法對於當今的教學需求已經無法滿足。這些教師雖然有著十分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對於基層的實踐鍛鍊並沒有太多的瞭解,在教學的過程中很難將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結合,使其講授的內容大都是以理論為主,比較枯燥,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辦學經費短缺

因為教學經費投入不足,使得學校很難置辦先進的教學裝置,使得實踐教學受到了影響,嚴重的影響到了教育教學的質量。隨著高職院校不斷的擴招,學生數量的大量增加,政府投入的資金不足,使學校補錄時無論在師資力量方面還是人才培養方案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很難有效的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管理質量。

2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管理質量的方法

2.1更新教學質量管理理念

想要提高教學管理質量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對質量管理理念進行不斷的更新,所以,教師就必須要對相關的質量管理理論有著明確的認識,對於高等職業學校的本質很規律有著明確的認識。其中最為主要的有兩點:第一點,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高等職業學校的立校根本就是對人才進行培養,而教學質量就是學校發展的根本,要堅決將教學質量作為教學發展的中心,對教學管理工作進行進一步的加強,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和質量保障的制度,正確處理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第二點,強化教育教學質量的意識,建立一套比較健全的工作認知制度,在全體教師的心中樹立起正確的教學質量意識,對教學質量進行掌控,保證教學質量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得到貫徹落實。

2.2對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進行完善

教學質量評價和監控體系直接關乎著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所以學校應該對現有的規章制度和一些其他的影響因素進行不斷的完善,對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科學的評價和監控,以此發揮其最大的效果。為了能夠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一定要對教師素質、專業設定、時間環節考核、教材建設以及學業評價機制等方面加大力度。同時在對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還要與實際的社會生產生活相結合,因此在選擇教材時一定要慎重,選擇具有科學性、前瞻性、系統性以及連續性的教材。

2.3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

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從而對高職院校教師素質進行全面的提升。師資隊伍的力量直接影響著高等職業院校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為此應該從各個方面著手,增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招聘具有專業技術和理論知識的教師。同時,學校對教師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訓,讓教師掌握最新的專業知識、資訊動態以及技能操作要求。同時,與企業進行商討,讓企業將優秀的技術人員派遣到學校當中兼職教師,將最新的操作方法和工作經驗傳授給學生,做到合作辦學,將學生按期的送到企業當中進行實習,更多的參與到實際的工作之中。

2.4加大辦學經費的投入

就我國目前的高等職業教學來說,基本都是以政府投資為主,但是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學校所需要的資金越來越多,政府的財政很難進行支撐,如果想要使我國的高等職業院校得到持續性的發展,國家就必須要調整經費投入的比例,確保高等職業院校的發展有著足夠的資金支撐。同時,政府還可以鼓勵企業和個人對高等職業院校進行投資,改變傳統政府投資的單一模式,拓寬融資的渠道,使學校的資金得到有效的保障,保證高等職業教育能夠正常的進行。

3總結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各種各樣的新問題都逐漸的暴露在人們的眼前,只有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完善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管理,對學校自身的軟體和硬體進行不斷的更新,才能培養出真正適應社會崗位的人才,才能夠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管理質量。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5

隨著我國人才市場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劇,尤其在港航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如果不加強實驗教學的力度,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則會導致學生在實際的工作中,難以利用專業學習的內容,無法在工作崗位上體現個人的價值。本文從多個角度提出了新形勢下高等職業教育港航專業教學改革的措施,旨在為高職港航專業教學提出一些參考性建議。

港航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有著大量的實踐操作,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增加實驗室的開放性,改革實驗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建立高等職業教育港航專業教學體系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港口航道和海岸工程專業所需要的人才越來越多,為了提高港航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注重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發揮理論與實驗的作用,幫助學生進行系統性的學習,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對高等職業教育港航專業教學的改革,必須要從建立教學體系入手,要根據我國教育改革的內容,結合當下社會對港航專業的需求形勢,創新港航專業學生的思維培養模式,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創新教學內容,注重學生的差異性發展,同時,加強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1]。

二、注重加強實驗教學的參與力度

(一)優化實驗教學資源

港航專業的教學內容不能集中在理論知識的學習,從就業方向來看,港行專業的就業方向集中在工程建設上,不僅要對泥沙啟動、水流滲透做出系統性的分析,同時,也要在實際的工程建設中,實地測量衝淤地形、彎道水流等。因此,在實際的港航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實驗教學的力度,在優化實驗教學資源,通過加大對實驗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改善專業實驗室的硬體設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驗環境,只有通過不斷提高教學條件,才能使學生在實際的實驗操作過程中,加強與現實港航工程的聯絡,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作用於日後的實際工作中,才能在科研過程中有所成就。

(二)改革實驗教學方式

由於港航專業教學存在較多的實驗內容,傳統的教育模式中,雖然將實驗教學納入到日常教學的體系中,但是由於大學生公共基礎課程較多,在實驗資源的利用上被搶佔較多,影響了港航專業學生的專業課學習,因此,在港航專業教學改革上,必須要注重實驗教學內容上的合理配置,可以通過增加實驗室的開放力度,加強實驗資源的利用率,同時注重於協調配合各專業的學習,保證學生在專業技術的學習過程中,也能順利完成公共基礎課程內容教學。另外,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擴大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力度,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強化專業教學成果[2]。

(三)構建大學生創新基地

通過構建大學生創新基地,能夠切實保證學生有良好的科研與訓練的平臺,能夠促進學生實驗教學的有效落實。在大學生創新基地的構建過程中,可以通過開展相應的比賽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如全國大學生水利設施創新大賽等,通過設立專案獎金,讓學生在科研方面不斷探索,不斷努力,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另外,學校通過構建大學生創新基地,能夠加強多校之間的有效聯絡,通過比賽、學習的機會,能夠實現技術裝置、教學理念上的及時更新,保證學校的教學模式始終立足於當前行業的發展的前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強化新形勢下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成果。

三、加強校企合作力度,提供多渠道實踐平臺

(一)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絡

港航專業涉及到的領域較多,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科之間的有效聯絡,如在實際的港航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滲入土木工程教學的內容,擴大港航專業的學習範圍,在實際的工程建設中,能夠實現技術上的有效融合,從而推動我國港航工程的良好發展。另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加強學生計算機技術的能力,只有確保學生掌握了資訊科技,才能在日後的工作過程中,不斷用資訊科技推動港航工程的現代化發展。因此,學校應當注重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通過課程上的合理安排,同時擴大教師隊伍,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3]。

(二)創新畢業模式

由於高等職業港航專業的特殊性,存在大量的實踐操作,因此,高等職業教育在畢業考核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對實踐部分的考量,不能只重視理論性論文的寫作能力,而是要結合畢業實習的專案,要讓港航專業的學生通過實際的動作操作,完成相應的專案設計,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強化所學的專業知識。因此,高等院校應當注重創新畢業模式,要根據專業的特性,合理安排畢業考核內容,同時要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力度,建立學生實習的平臺,保證學生的實際專案順利進行,保證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促進專業的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等職業教育院校應當基於港航專業的特殊性,重視實驗教學的參與力度,通過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