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牌專業應多加引導拓寬學生實踐渠道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5W

近日,“紅牌”專業的公佈,引發了眾多關注,為學生和高校敲警鐘。其實“紅牌”專業的學生裡也不乏佼佼者,通過完善自己取得好的就業空間,而高校針對“紅牌”專業應多加引導,拓寬學生實踐渠道。下面我們來了解下詳細的情況。

紅牌專業應多加引導拓寬學生實踐渠道

麥可思研究院專家馬妍指出,“紅牌”“黃牌”專業誕生的背後,是畢業生人數遠大於社會需求,學校培養質量達不到崗位要求,以至於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的局面同時發生。

這透露出3個關鍵資訊:一是,在供大於求的畢業人才市場,想要脫穎而出必須有過硬的個人能力;二是,在千篇一律的同專業同質化教學中,院系須有完善及特色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成才;其三,在形勢不定且各區域存在差異的外部大環境下,高校設定專業不應與社會實際需求斷層脫節。

筆者通過與十多名“紅牌”專業學生交流發現,他們中大部分人因為當初的資訊不對稱,對所選專業並不瞭解,初入門對專業也不感興趣,學習過程中習慣於按部就班、等待安排,難以將興趣、特長及所學專業良好結合。而成功“逆襲”者,必不可少的是堅定明晰的目標規劃,領先於同齡人的實踐力和駕馭專業的能力。

華中科技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老師朱若霞總結指出,“純文科”和“純理科”專業比較容易掛“紅牌”,這恰恰說明了“紅牌”專業的特點,即專業對口的就業市場面較為狹窄,如果選擇與專業關聯度不大的工作,去當“萬金油”,看似哪裡都能派上用場,但口徑太寬的話,學生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較難養成,“樣樣精通,樣樣稀鬆”。

“紅牌”專業的學生裡也不乏佼佼者,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比“綠牌”專業畢業生更寬的就業選擇空間。這些成功者能“殺出重圍”,主要在於積極的自我完善。

修行雖在個人,但還須師傅領進門。“紅牌”並不只提醒學子,也為高校敲響了警鐘。近年來,不少專家及人大代表強調,關注市場需求是高校設定專業的重中之重。

市場是培養人才的輸出方向,若兩者錯位,短期來看,大量青年無法實現個人成長成才,長期來看,單位、企業缺乏對口人才。這易形成惡性迴圈,挫傷學生、高校及用人單位的積極性。

目前,市場需求的重要性雖得到更大程度的重視,但高校踐行起來卻並非易事。行政決策起過多作用等都說明,高校專業設定的專業化調研工作遠遠不夠。另外,高校參考的一些就業資料,往往是綜合前兩三年的情況釋出的,有時也跟不上形勢的變化。

如果高校已經開設“紅牌”專業,就應負責到底,對於在校學生應多加引導,組織經驗交流會或職業規劃大賽等活動,促進學生提早做職業規劃。對於看重實踐能力的專業,高校應積極鼓勵學生實習,多與相關單位對接,拓寬學生實踐渠道。

當學生具備過硬的素質能力,高校擁有專業培養的綜合實力,學科方向及規模與市場貼得更近,“紅牌”將不再是受困的禁區。

總而言之,“紅牌”專業的公佈,促使學生與高校思考,學生應該積極的自我完善,高校也應對這引起重視,思考如何應對“紅牌”專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