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語文研討會心得體會8篇【經典】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7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會考語文研討會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會考語文研討會心得體會8篇【經典】

會考語文研討會心得體會1

我有幸參加了今年的市會考語文研討會,從各方面綜合的情況來看:從大的方面說,今年會考語文和去年的會考語文在題型、題量和結構、分值等問題上保持一致,基本上沒變化。我還有幸聆聽了許多老師的講座,深有感觸。

首先,我再次感受到做一個合格的語文老師,真不容易。 做一個語文老師,要經常思考一個問題:未來社會對學生語文的要求是什麼?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的性質:運用語文交流,吸收優秀文化,提高思想修養,促進精神成長;課程理念:獲得語文素養,培養實踐能力,倡導自主學習,關注社會需要。其中,精神層面及語文素養的培養,是重中之重,國民素質的提升,這是關鍵。我想,教育的功利性,目光短淺的應該教學,實在是背道而弛。儘管這與現實的.會考矛盾重重,但不妨礙我們倡導新理念。做“大師”,不做“匠人”。

其二,對於國中學生,培養自主學習則可,合作探究,則不必太過於糾結。 優秀的語文課,應該是一種安靜思考、文思飄揚的情境,有靜心,有耐心,不浮躁,才能提高真正語文素養。想想我的語文教學實踐,正是如此。當思維火花在課堂碰撞,又能冷靜表達時,效果是最好的。

其三,語文教學重在培養興趣和習慣。 語文是不能速成的。積累的習慣與願望,對語文學習而言,相當可貴。從教語文二十多年,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興趣是學好語文的根本!試想,缺失興趣的語文教學,還能走多遠?就像會考複習,題海戰,實在是得不償失。 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傳統的寫字教學不能丟;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教材為本,吃透教材,用好教材;注重學法指導,適當訓練提升,得法於課內,運用於課外;踐行語文學科綜合性、實踐性的特質。開闢語文的自由天地。

會考語文研討會心得體會2

今天,我參加了臨沂七小舉辦的“國小語文同課異構課例研討會”,活動為期一天,上午觀摩了兩位位老師分別講的《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之後是做課教師說課及各學校與會教師的交流和評課彙報,下午由來自濰坊的名師做了報告。

可以說這次活動的舉辦是非常成功的,雖然兩位教師講的都是同一課題,但他們對課文的解讀角度不盡相同,駕馭課堂的技巧各有千秋,對新課程理念的落實也各有側重。尤其是上午的交流研討,讓我靜下心來再次反觀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我們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要做好一節課,課前的準備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我們要有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感知和深入把握,教材不等於教學內容,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去豐富、拓寬、延伸教材內容,快速、大容量地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以期做到高屋建瓴。其次要有對學生學情的透徹分析,學情不僅包括學生的認知水平,還包括學生的學習習慣等。同時還要做好應對課堂突發事件的心理準備,甚至做好相關預案,以期做到以變應變。

要做好一節課,目標的明確是不容置疑的。首先我們要明確整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目標務必要具體明確。不管你想怎麼建構這節課,其教學目標是不變的。然後我們要明確課時目標和各環節目標,目標的確立要有教學理念的支撐。比如閱讀課中的字詞教學,我們務必要明確抓哪些詞語來認讀,為什麼抓這幾個詞語?抓的這幾個詞語分別怎麼處理?處理到什麼程度?

這次研討活動給我留下深刻感觸的還有老師們的評課,這既是個人專業素養的展示,更是學校集體智慧的體現。與之相比,我們的認識有些膚淺,更別說上升到理論、理念的高度。這種壓力感應該促動我們多讀書,多思考,多去關注一些教育前沿的東西,讓自己不致逐漸落後。

會考語文研討會心得體會3

高三語文研討會於11月24—26在xx召開,這次選址xx,是因為在xx這個偏遠的地方卻有一支戰績輝煌的語文教學隊伍。本次研討會就是由向xx中學語文組學習取經和大學聯考專題報告兩大塊組成。

一、xx中學語文組的建設

作為一個縣城教學隊伍,xx中學語文組師資並不是很雄厚,面對的也只是本縣城自己的孩子,受限於適齡兒童的數量,他們的學生並不是選優拔尖,但是在最近的三年大學聯考中,無論文史類還是理工類,他們的平均分都在100分以上,在贛州十八個縣市的重點中學中排名一、二。他們的成功來自以下兩個方面:

(一)大環境

xx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文氛圍濃厚的地方,苦學、苦教就是他們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個語文老師,xx中學的校長更是極度重視語文這門基礎學科的功能和意義。、

1)以嚴治校,為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從軍訓開始,從學生的頭髮、跑操、穿校服等細節抓起,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舉全校之力,強化語文的學習。每週兩節閱讀課,每天固定的新聞電視時間、練字時間,為語文學習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3)強化教研組的建設,為每位老師提供專項經費用於專業書刊的訂閱。教研組年級之間傳承有序、資源共享。備課組分工協作、專人專題、群策群力。

(二)小細節

1)強化非智力因素。從端正書寫,強化審題,規範答題等角度杜絕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2)教學上推行“慢進度,緩坡度”的原則,緊扣教材,迴歸教材,將知識細化。

3)考試針對性強,學什麼、考什麼,考後更通過錯因分析表,進行反饋訓練。

二、大學聯考語文專題分析,建議。

研討會下午,xx中學的邱老師結合近幾年語文大學聯考,對各個題型逐一進行分析,提出複習建議,重要又一下幾點:

1)文言文考試重點以人物,敘事類文字為主,但應重視從未考過的“何、若、為、焉”這幾個虛詞。

2)詩歌鑑賞中,用典、意象、情感是考查重點,也應注意語言風格,練字題型的出現。

3)小作文的命題,表達方式是“主料”,修辭方法是重要“配料”,要警惕相關句式知識的考查。

4)大作文還是會貫徹專家們“糾偏”和“導向”的使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導向。

三、20xx大學聯考新動向

1)20xx大學聯考,語文試卷格局將發生變化,取消第一、第二卷的劃分,試卷將以專題的形式組合。

2)名著導讀題將增加分值,為4—6分,分為一道客觀題,一道主觀題。

會考語文研討會心得體會4

高三語文研討會於11月24-26在崇義召開,這次選址崇義,是因為在崇義這個偏遠的地方卻有一支戰績輝煌的語文教學隊伍。本次研討會就是由向崇義中學語文組學習取經和大學聯考專題報告兩大塊組成。

作為一個縣城教學隊伍,崇義中學語文組師資並不是很雄厚,面對的也只是本縣城自己的孩子,受限於適齡兒童的數量,他們的學生並不是選優拔尖,但是在最近的三年大學聯考中,無論文史類還是理工類,他們的平均分都在100分以上,在贛州十八個縣市的重點中學中排名一、二。他們的成功以下兩個方面:

(一)大環境

崇義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文氣氛濃重的地方,苦學、苦教就是他們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崇義中學的校長更是極度重視語文這門根底學科的功能和意義。、

1)以嚴治校,為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參軍訓開始,從學生的頭髮、跑操、穿校服等細節抓起,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舉全校之力,強化語文的學習。每週兩節閱讀課,每天固定的新聞電視時間、練字時間,為語文學習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3)強化教研組的建立,為每位教師提供專項經費用於專業書刊的訂閱。教研組年級之間傳承有序、資源共享。備課組分工協作、專人專題、群策群力。

(二)小細節

1)強化非智力因素。從端正書寫,強化審題,標準答題等角度杜絕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2)教學上推行“慢進度,緩坡度”的原則,緊扣教材,迴歸教材,將知識細化。

3)考試針對性強,學什麼、考什麼,考後更通過錯因分析表,進展反響訓練。

研討會下午,南康中學的邱教師結合近幾年語文大學聯考,對各個題型逐一進展分析,提出複習建議,重要又一下幾點:

1)文言文考試重點以人物,敘事類文字為主,但應重視從未考過的“何、假設、為、焉”這幾個虛詞。

2)詩歌鑑賞中,用典、意象、情感是考察重點,也應注意語言風格,練字題型的出現。

3)小作文的命題,表達方式是“主料”,修辭方法是重要“配料”,要警覺相關句式知識的考察。

我有幸參加了今年的市會考語文研討會,從各方面綜合的情況來看:從大的方面說,今年會考語文和去年的會考語文在題型、題量和構造、分值等問題上保持一致,根本上沒變化。我還有幸聆聽了許多教師的講座,深有感觸。

首先,我再次感受到做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真不容易。做一個語文教師,要經常考慮一個問題:將來社會對學生語文的要求是什麼?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的性質:運用語文交流,吸收優秀文化,進步思想修養,促進精神成長;課程理念:獲得語文素養,培養理論才能,倡導自主學習,關注社會需要。其中,精神層面及語文素養的培養,是重中之重,國民素質的提升,這是關鍵。我想,教育的功利性,目光短淺的應該教學,實在是背道而弛。儘管這與現實的會考矛盾重重,但不阻礙我們倡導新理念。做“大師”,不做“匠人”。

其二,對於國中學生,培養自主學習那麼可,合作探究,那麼不必太過於糾結。優秀的語文課,應該是一種安靜考慮、文思飄揚的情境,有靜心,有耐心,不急躁,才能進步真正語文素養。想想我的語文教學理論,正是如此。當思維火花在課堂碰撞,又能冷靜表達時,效果是最好的。

其三,語文教學重在培養興趣和習慣。語文是不能速成的。積累的習慣與願望,對語文學習而言,相當可貴。從教語文二十多年,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興趣是學好語文的根本!試想,缺失興趣的語文教學,還能走多遠?就像會考複習,題海戰,實在是得不償失。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傳統的寫字教學不能丟;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教材為本,吃透教材,用好教材;注重學法指導,適當訓練提升,得法於課內,運用於課外;踐行語文學科綜合性、理論性的特質。開拓語文的自由天地。

本次學習的過程與感受,劉燕教師已經在其個人工作室中做了詳細的介紹。在此,我將學習到的內容歸納,呈現給教師們,希望能給其他教師以啟發和幫助。(由於當時幾經曲折,當我們進入會場的時候,只有最後面角落裡的凳子可以坐了。音響效果也一般,有些內容沒能清楚明白的記錄下來,所以,只能充當一回不太合格的傳聲筒了,望教師們諒解。)

在語文教學中應進一步明確語文的交際工具性,重視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強調多讀多寫,改變機械粗糙繁多的作業方式,讓學生在語文理論中學習語文;合理設計課程的教學目的和內容,實在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防止逐字逐句的分析和遠離文字的過度發揮;要少做題,多讀書,讀整本的書。

國中7至9年級增加14篇:《十五參軍徵》(十五參軍徵)漢樂府;《木蘭辭》(唧唧復唧唧)北朝民歌;《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陳子昂;《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崔顥;《賣炭翁》(賣炭翁)白居易;《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李清照;《南鄉子》(何處望神州)辛棄疾;《滿江紅》(小住京華)秋瑾;《莊子》一那麼(北冥有魚……亦假設是那麼已矣);《禮記》一那麼(雖有佳餚);《列子》一那麼(伯牙善鼓琴……吾於何逃聲哉?);《與謝中書書》,陶弘景;《湖心亭看雪》,張岱;《河中石獸》,紀昀。

減少兩篇: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韓愈(此篇移至國小階段);《觀刈麥》(田家少閒月)白居易。

切忌學生作文堆砌古人、古詩和名言。內容假大空,千篇一律,無病呻吟。國中階段的作文,能流暢地把事情講清楚即可,要寫自己的話。谷教授舉例:一個學生一年寫了56篇作文,全都是羅列李白、陶淵明和蘇軾,但每次都能得高分。這樣下去,是很可怕的。

呂叔湘說過“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才能,而不是傳授知識”“給學生一把鑰匙,教會他動腦筋”。但是,應試教育沒有改變的情況下,課改沒能真正落實,學生的負擔反而更重了。語文教師應該改變“滿堂灌”的課堂形式,注重培養學生對語文的熱愛,培養語感,閱讀和寫作才能。我們應該重視佔90分的閱讀和寫作,而不是隻盯著30分的根底知識。要想真正進步學生語文素養,必須進步學生的閱讀寫作和理論才能。

濰坊的課改經歷值得我們語文教師學習借鑑。他們對國中畢業生進展回訪時發現,學生對國中語文的認同度很差,認為語文課“沒意思”“背誦太多”“死板,師生不互動”“課文枯燥”……有一句話一針見血地寫出了語文課堂的弊病:“一篇三分鐘即可讀完的課文要講三節課,一本三天即可讀完的課本要學半年”針對這些問題,濰坊的做法是:“三不講”學生自己已經學會了的不講,學生自己可以學會的不講,教師講了學生也學不會的不講。“三講”即:講學生提出的問題,講學生不理解的,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知識。

這樣,進步了課堂效率,節約出了珍貴的時間學生們大量的閱讀。一段時間下來,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了,語文的成績更好了,關鍵是,語文的素養進步了。聊城課改的經歷也是圍繞“讀寫”展開,提出了“讀書使人高尚,寫作使人仁慈”的口號。重新編排語文課:教材根底課,閱讀課,閱讀交流課,隨筆交流指導課。(在聽報告的時候,我強烈地意識到,我們學校為學生裝備了大量的圖書,裝備了閱覽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起來。課改勢在必行,觀望只會耽誤學生,並且讓自己)

沒有激情的課堂平平淡淡,沒有激情的教學興味索然。26號下午的三節課,讓我們驚歎於三位教師的高超的課堂駕馭才能、深沉而文學底蘊和澎湃的激情所折服。我的拙筆不能形容聽課的感受,請大家在網上搜索“樂陵陳萬太視訊”和“臨沂二十中學劉曉凡”,親自感受他們的魅力。

我的體會總結為一句話: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可以是幸福的。今年秋天,我有幸來到了古城徐州,參加為期兩天的“於永正教學思想研討會”。兩天的時間雖然不長,我卻受益良多。於永正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位教師。他幽默而又嚴謹,令人景仰卻容易接近。在我看來,他是一個在教壇上勤懇耕耘了幾十年的老教師,更是一個溫文爾雅的治學君子。畢業十三年來,我一共現場聽了於教師三次課。

第一次,記不清詳細的年月了,在灌南,於教師上的是《小稻秧脫險記》。當時的我是一名新教師,是個徹底的“門外漢”(雖然如今我仍然是“門外漢”),根本不知道如何上課,正為如何上語文課發愁呢,加上我實習階段從未接觸過語文課,所以更覺得無從下手,不知這簡單的文章還能教給孩子什麼。可是當我聽了於教師給孩子們上的.課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原來語文課可以上的這麼樸實自然、充滿情趣!當他的學生一定很幸福吧!我也要當他這樣的教師!

讓孩子愛上語文,幸福快樂的上語文課!課後,我衝動地跑到臺上,拿著他的一本書請他給我簽名,捧著這本心愛的書,我衝動了好長一段時間。我更是把從於教師課堂上學來的招式“如法炮製”,用在我的課堂上,可是奇怪的是,效果卻遠遠沒有我想象中的好,孩子們有些不知所措,不能進入情境。我反思,一定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如今想想,當時的自己只是看到了“形”,沒有真正領會於永正教師的設計意圖,所以只能“東施效顰”,“難看”是必然的。不管怎麼說,這次的聽課點燃了我對語文的激情。我期待著能再一次聽到於永正教師的課。

幾年後的海頭國小,我再次有幸聽到了於永正教師的課。那次他上的是《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相比第一次,經歷了十年的教學理論,我已少了最初的急躁和狂熱,多了幾分沉靜與考慮。我不再著急記錄他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而是考慮於永正教師的教學意圖,並與自己平時的教學作比照,努力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樣一比,真的比出了不少問題:學生的讀寫指導不夠紮實,課堂上形式主義的東西太多,對待教學重難點的打破沒有深化鑽研,不能敏銳地捕捉並機智地解決課堂上的生成等等。想到這些,我不禁冷汗直冒,覺得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課後,我買了一本於永正教師的《教海漫記》。於教師提筆給我簽下了“大法無形大教無痕於永正書20__年春”這幾個字。

會考語文研討會心得體會5

20xx年3月6日,我在大理參加了語文會考研討會,聽了潘麗瓊老師的《雲南省語文會考試卷分析及複習建議》,和楊老師的《語文會考複習備考策略》講座。兩位老師的指導使我進一步把握了今年會考語命題的方向,學到了許多有用的複習思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幫助我樹立了一種幸福語堂,魅力語堂的理念,也引發了自己對語學及會考複習的思考:

一、進一步明確了會考命題思想及原則

會考命題思想:會考重視雙基,繼續加強對語學科基礎工具性內容的考查;繼續拓寬考查範圍,加大試題的覆蓋面;試題具有選擇性,體現人關懷,兼顧不同發展狀態的學生;堅持能力立意的指導思想,著重考查語言運用能力、閱讀和寫作能力;注重考查發現、探究問題的能力和篩選提取整合資訊的能力;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發揮考試評價的槓桿作用,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重點地加以糾正;進一步提高命題的針對性和科學性,調整控制好難度,保證考查的效度和信度。

二、進一步明確了試題結構與內容

語文會考試卷的結構:

①語文知識積累20分。

②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與語文綜合運用)12分。

③閱讀38分。

④寫作 50分

其中容易題、較易題、較難題和難題四種難度試題的分值比約為7:2:1。

三、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了自己的複習策略

聆聽講座後,我明確了會考複習的方向並結合自己複習的得與失,調整完善了自己的複習策略。

1.關注課本

會考備考時課本是重點,除字詞和古詩詞背誦外,還應注重課內文言文的整理,實詞和虛詞的用法,課後練習題的型別,重要文章的思想意義和文章涉及的不同寫作手法。李老師提到,教師要對課本考點做到心中有數,引導學生迴歸課本,尤其是近幾年的古詩詞鑑賞題,已經明確提出迴歸課內,需引起教師的注意。

2.關注歷年會考題經典閱讀語段

兩位老師以自身的教學經歷,特別強調了研究歷年會考題及答案的重要性。以句子的作用為例,她詳細介紹了承上啟下與總起下文在會考題的解答中的區別與運用。讓我們明確將會考題及答案研究透徹,抓重點題型,落實紮實,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複習備考。

3.關注考試

教師應重視平時的模擬測試,認真分析試卷,哪道題做得好,哪道題做的不好,要心中有數,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講解,才會讓學生在剩餘的備考時間裡有所提高。

4.關注課堂

有效課堂是李老師提倡的'理念,傳統的課堂教學有很大部分是在做無用功,這樣的課學生不喜歡聽,教師教起來也費力。會考備考具體到題型的版塊複習,一定要讓課堂有重點的突破,才能稱之為有效課堂。特別是講到板書時,我才深知自己的不足。李老師的課堂,板書最為細緻,經典題型的答題模式、得分點,直接板書,讓學生更為直觀的瞭解,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同時她還提到了一個小竅門,就是可以讓學生上黑板答題,這樣教師也可以更加直觀的明確學生的問題在哪裡,從而一一解答。

5.關注教師的課堂行為

教師課堂上的表現,板書的認真書寫,日常的習題批閱,對待問題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態度。李老師在鐵一中任教兩個班級,一百多個學生的作文,她可以頭一天佈置,第二天就批閱完成,並讓學生接著完成下一篇。她的認真勤奮,兢兢業業給我們與會老師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比起來我也深知自己的教學態度,還有待提高。

總之,通過學習我收穫了很多,同時也感到壓力與喜悅並存,壓力大在於我們複習任務的艱鉅,學生要掌握的內容的龐雜;喜悅是因為我明白,只要自己明確方向,加緊行動,紮紮實實把語教學工作搞好,讓學生夯實基礎,逐步提高,我們共同的目的就達到了。

會考語文研討會心得體會6

3月14、15日,應學校要求,我赴省城參加了陝西省國中語文會考研討會.短短的兩天時間,分別聽取了幾位老師的講座:《2014年會考試題簡析<特點—效果—建議>》、《2015年陝西省會考閱讀複習備考交流<以本為本,以生為本>》、《遵循規律堅持穩定 突破難點——幾個需要重點說明的問題》、《詩歌練習講析》.幾位老師的指導使我進一步把握了今年會考語文命題的方向,學到了許多有用的複習思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幫助我樹立了一種幸福語文課堂,魅力語文課堂的理念,也引發了自己對語文教學及會考複習的思考:

一、進一步明確了會考命題思想及原則

會考命題思想:會考重視雙基,繼續加強對語文學科基礎工具性內容的考查;繼續拓寬考查範圍,加大試題的覆蓋面;試題具有選擇性,體現人文關懷,兼顧不同發展狀態的學生;堅持能力立意的指導思想,著重考查語言運用能力、閱讀和寫作能力;注重考查發現、探究問題的能力和篩選提取整合資訊的能力;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發揮考試評價的槓桿作用,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重點地加以糾正;進一步提高命題的針對性和科學性,調整控制好難度,保證考查的'效度和信度.

會考語文命題依舊堅持語文指導性、基礎性、公正性、教育性、鮮明性、人文性、科學性及簡約性的原則.

二、進一步明確了試題結構與內容

會考試卷的題數:

全卷共23小題,滿分為120分.

①積累和運用部分共6小題,計17分.

②綜合性學習部分共1小題,3-4個子問題,計7分.

③閱讀部分共四大題,15小題,計46分.

④作文部分共1小題,計50分

整卷難度保持在0.65左右.

容易題、較易題、較難題和難題四種難度試題的分值比約為4:3:2:1

三、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了自己的複習策略

記得在聽取寶雞市教研室曹公奇老師的關於《2014年會考語文試題簡析》講座時,老師說2014年會考完畢自後,很多老師對會考試題尤其是涉及的閱讀內容提出了質疑,認為閱讀所選篇目地域性太強,在某種意義上說對不同地域的學生似乎不公平.初聽完曹老師的話自己也認為其他老師的質疑很有道理,但曹老師的釋疑卻使我如醍醐灌頂,曹老師說,且不說會考命題原則的公平性,就拿考題來說,比如2012年的閱讀《遊司馬祠》和的《核桃壓枝低》,不是說生活在韓城或是商洛的考生就佔了什麼優勢,如果考點把握了,不會因為命題的地域特色而影響答題,會考考的是對考點的應對能力.一語驚醒夢中人,也改變了自己之前一些認識的不足,結合自己復課以來的得與失,再梳理自己的複習思路,調整完善自己的複習策略:

1、夯實基礎.把試題考查的依據迴歸教材,讓學生用已知知識技巧去把握新題目.要幫助學生建立語文知識體系,比如說明文就要知道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的語言特點、說明文的風格等.注意平時聽說讀寫的訓練,讓學生紮實基礎,鞏固知識.

2、明確要求.引導學生明確會考對基礎、默寫、閱讀、寫作的具體要求,比如書寫的要求,讓學生從根本上注意起書寫、注意起答題思路、注意起知識積累的方向.

3、依據課標、把握課標、明確方向.及時瞭解、重視可能增加的內容,注意閱讀中文體意識的樹立,注意答題規範、用詞準確.

4、注意引導.注意引導學生培養思維能力,找到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課本知識的遷移.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注意應用文體寫作練習,鍛鍊學生的臨場心理適應能力.

5、借鑑方法.通過本次學習,我認為可以借鑑語文知識體系建立、語文知識對接課本、經典吟誦等方法是值得借鑑的

總之,通過學習我收穫了很多,同時也感到壓力與喜悅並存,壓力大在於我們複習任務的艱鉅,學生要掌握的內容的龐雜;喜悅是因為我明白,只要自己明確方向,加緊行動,紮紮實實把語文教學工作搞好,讓學生夯實基礎,逐步提高,我們共同的目的就達到了.最後我以哈佛大學對幸福的定義“每天感覺有學習、成長的收穫就是幸福”來作結以勉勵自己,為明年的會考再接再厲.

會考語文研討會心得體會7

語文研討會於11月24-26在崇義召開,這次選址崇義,是因為在崇義這個偏遠的地方卻有一支戰績輝煌的語文教學隊伍。本次研討會就是由向崇義中學語文組學習取經和大學聯考專題報告兩大塊組成。

一、崇義中學語文組的建設

作為一個縣城教學隊伍,崇義中學語文組師資並不是很雄厚,面對的也只是本縣城自己的孩子,受限於適齡兒童的數量,他們的學生並不是選優拔尖,但是在最近的三年大學聯考中,無論文史類還是理工類,他們的平均分都在100分以上,在贛州十八個縣市的重點中學中排名一、二。他們的成功來自以下兩個方面:

(一)大環境

崇義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文氛圍濃厚的地方,苦學、苦教就是他們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崇義中學的校長更是極度重視語文這門基礎學科的功能和意義。、

1)以嚴治校,為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從軍訓開始,從學生的頭髮、跑操、穿校服等細節抓起,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舉全校之力,強化語文的學習。每週兩節閱讀課,每天固定的新聞電視時間、練字時間,為語文學習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3)強化教研組的建設,為每位老師提供專項經費用於專業書刊的訂閱。教研組年級之間傳承有序、資源共享。備課組分工協作、專人專題、群策群力。

(二)小細節

1)強化非智力因素。從端正書寫,強化審題,規範答題等角度杜絕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2)教學上推行“慢進度,緩坡度”的原則,緊扣教材,迴歸教材,將知識細化。

3)考試針對性強,學什麼、考什麼,考後更通過錯因分析表,進行反饋訓練。

二、大學聯考語文專題分析,建議。

研討會下午,南康中學的邱老師結合近幾年語文大學聯考,對各個題型逐一進行分析,提出複習建議,重要又一下幾點:

1)文言文考試重點以人物,敘事類文字為主,但應重視從未考過的“何、若、為、焉”這幾個虛詞。

2)詩歌鑑賞中,用典、意象、情感是考查重點,也應注意語言風格,練字題型的出現。

3)小作文的命題,表達方式是“主料”,修辭方法是重要“配料”,要警惕相關句式知識的考查。

4)大作文還是會貫徹專家們“糾偏”和“導向”的使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導向。

三、20xx大學聯考新動向

1)20xx大學聯考,語文試卷格局將發生變化,取消第一、第二卷的劃分,試卷將以專題的形式組合。

2)名著導讀題將增加分值,為4—6分,分為一道客觀題,一道主觀題。

會考語文研討會心得體會8

xx月xx日至xx日,我參加了“全國國小語文教學研討會”。在這次研討會中,我共觀課5節,聽講座3個。這次學習,讓我感受頗深,也受益無窮,它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語文視野,讓我看到了專家對課程標準的深化解讀與理論。在專家的課堂示範與思想引領下,我只感到學習、進步——修煉教師根本功,是當今教師的必修課。現將這次學習感受表述如下:

主要表達在曲曉芸教師所上的觀摩課上。她所執教的是古詩《乞巧》。她的課堂更是“情”的引導,“智”的生成。她的課猶如舞臺上演出的評書,妙語連珠,抑揚頓挫,聲斷氣不斷,課堂中無不表達曲教師尊重學生的情感;既照顧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極大限度地挖掘了學生的情感,同時也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釋放。聽者無不感慨:聽這樣的課真是一種精神享受哇!這也告知我們:語文課不僅要啟迪學生的智慧,還要注重學生情感的陶冶。

提到閱讀,我們可能會想到我們的語文課本。然而國小六年,學生僅僅讀那薄薄的幾本語文書是遠遠不夠的。馬琴教師的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中國國小的語文教學實效性不高,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我們中國的孩子閱讀開始的時間晚;

二是中國學生的閱讀量少;

三是中國學生閱讀才能不強。因此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是進步課堂實效性的重要條件。她還強調:閱讀要注重質量。好的閱讀可使學生得趣、得益、得言、得法。重在讓學生打好根底。在閱讀過程中,教師的活動應該少一些,而學生的活動要多一些,且讓每個孩子都參與活動。

陳明祥教師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老教育工作者,他燦爛的微笑使人感覺在面前的不再是教師,而是最和藹可親的爺爺。他執教的是一節作文指導課,題目是《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在這一節課裡,他充分展示自己的風采,處處表現出童真、童趣、童言、童心。在讓學生聽閆維文的歌《母親》時,陳教師邊唱邊演,那聲音雖有些蒼老卻很入耳,動作雖有些僵硬卻配合協調。五十多歲的老教師,能儲存著一顆純潔的童心,是多麼的難得。那麼作為我們長期與國小生打交道的教師,不是更應該永遠儲存一顆年輕的心嗎!只有具備一顆年輕的心,才能真正溶入到孩子中去,做好“孩子王”。

聽到各位教育專家精彩的演講,看到他們讓人動情的觀摩課,我感到自己與他們相差甚遠。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擁有講臺,要熱愛講臺,更要研究講臺,要讓自己的生命因講臺而精彩。那麼我們如何能讓自己的講臺流光溢彩呢?我認為這需要我們平時多鑽研,多學習。多看別人的公開課是學習;多鑽研教材是學習;與同行之間交流是學習……

通過這次學習,我才明晰地找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學的真諦,那就是“培養學生寫出一手好字,練就一副好口才,能寫一篇好文章。”這就需要識字與寫字的有效結合,讀說寫的有效結合。語文教學是母語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深化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把握教材的編排意圖,在語文課中潛移默化,薰陶感染學生,修養學生性情,陶冶安康個性和安康情操,而並非教兩個生字,熟讀課文,寫兩個千篇一律的作文。

讀,讓學生在教師、文字中進展對話;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引發共鳴,進展情感的碰撞,激發思維的火花;說,解放學生的口,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氣氛,讓學生說出內心的體驗,開啟表達的源泉;寫,讓學生將內心的感受與想象,傾注於筆尖,流淌在字裡行間。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是一名語文教師的職責。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不斷的去追求、探究。我們當以專家們為典範,加強學習,勇與理論,敢於創新,擅長反思,做一個有心的讀書人,做一個真正能與孩子分享成長快樂的好教師。

竇桂梅教師這樣說道:“一個教師在他自身的成長狀態裡可能他懂得了要學習,這就給他帶來了好處和實惠。”“書籍是你的最好的,最美麗的容顏。”我們教師本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工作,天天在跟書本打交道,假設我們分開了書籍,不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嗎?我想起了陸游在《觀書有感》中寫到的這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書籍就是我們教師的源頭活水。吸納百家,才能自成一家。不管如何的繁忙,我們都應該在急躁的現實中尋求一份屬於自己的寧靜心境,並置身其中朝著理想的目的默默地努力,靜靜地成長。

我們應該閱讀各方面的書籍,來擴大我們的知識面,還應該閱讀專業方面的書籍來進步我們的專業程度,更應該閱讀學生這一本本無字的書,來讓我們攀登上教學藝術的巓峰。我們要靠讀書來學習知識、靠課堂來理論教學、靠反思來積累經歷,在學習、理論和積累中不斷的提升自己,一步步地向更高的目的邁進。正如《師曠論學》中師曠說道:“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也就是說學習不分早晚,閱讀也就更不分早晚。

讓我們記住竇桂梅在《在閱讀中經營生活》中寫到的:“一滴墨水可以引發千萬人的考慮,一本好書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以書為友,學會在閱讀中經營生活,遲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擾;早一天,就多平添一分人生的精彩。”讓我們走進閱讀,走進生活吧!

總之,通過本次的觀摩學習,專家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範在我的頭腦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時時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平等對話,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注重開掘引導學生的獨特體驗等等,都非常值得我學習,我將盡力汲取他們的精萃,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去,進步工作效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懷著一顆衝動無比的心,揣著對名師、大家的仰慕,以及企盼汲取營養的憧憬之情到華南師大手球館參加“第七屆現代與經典全國國小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會”。我有幸聆聽了十三位教師的課或報告,受益匪淺。特別是被竇桂梅、孫雙金、陳金才和王崧舟教師的教學魅力、教學方法所震撼和折服。

孫雙金教師執教的是六年級的《老人和海鷗》,這節課是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是本色課堂。孫教師的語言感染力很強,語言功底深沉。課的伊始,就教學生用一、兩句話概括課文內容;接著,詳細講了長文章的學習方法:文路、文題、文眼、文采,使學生在閱讀體悟中習得讀書的方法,感知“老人和海鷗”的深情厚誼,並在其中暢遊;體會“人、鷗”心靈的交融和碰撞,與“人鷗”、文字、作者進展交流。樸實中顯閱讀教學的真諦——教會學生讀長文章的方法,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新課標閱讀目的中的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

竇桂梅教師本次執教的是六年級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漸漸地讀,細細地品”是竇教師教學的法寶,巧“授漁”——“批註”:把自己的感受漸漸的讀,細細的品,並記下來,這就是批註。講解批註的方法:可用“△”標出重點詞,“~”畫出感受深的句子,並用聯絡上下文的方法去理解。講解批註的內容:

①批註——重點的字詞,感受深化的句子。

②批註——還可以是比照的句子。

③批註——標點也是著眼點。

④批註——還要整體地梳理。

⑤批註——可以是追問。

⑥批註——關注“對應的句子”。

總之,本節課竇教師不但教學生讀文字背後的資訊的方法,又教學生像串珍珠一樣把“小女孩”的“悲哀”與“幸福”串起來,還教學生從“小女孩”身上學到對幸福的不懈追求。並且教給了聽課的教師們教語文的方法——多讀書。真正踐行了竇教師的“我是教語文的,是教人語文的,用語文教人的”這句格言。

陳金才教師的'課也很樸實,問題設計精心是突出的特點之一。整節課圍繞“為什麼要輕輕打小女孩的小手?”“祖父是怎樣管的?”以及“這是誰的園子,為什麼要寫這些動植物?”三個問題來研讀文字,挖掘情感,習得寫作的方法——襯托。重點詞句的找出、朗讀、體會又是突出的特點之一。

如,找出小女孩的淘氣:踢飛菜種,摘黃瓜,鏟地,捉蜻蜓,澆地等。又如,圈出祖父有幾個“笑”?分析比擬其不同的情境下祖父不同的反響和祖父是一個慈祥的祖父。說話、練筆又是突出的特點之一。為了讓學生充分體會祖父的園子是一個自由快樂的園子,就進展了:“假設你是祖父園子裡的一棵樹、一朵花,你會怎樣?”讀文後交流,“我”怎麼快樂,怎麼自由。還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和創意,以到達領悟“寓情於景”的效果。又如,想象寫話:假設你有這樣一個園子,你想有什麼就有什麼,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快速地寫園子裡的景物和你的自由與快樂。入境入情地讀又是突出的特點之一。如,用你的聲音讀出“小女孩”的淘氣,假設你是園子裡的黃瓜你會怎樣,用你的讀表現出自由與快樂等。

並讓學生進展比擬、想象,結合自己生活談等。總之,陳教師的課使人感覺輕鬆愉快,學生樂學。

王崧舟教師平易近人,《楓橋夜泊》這節課非常精彩。他深化挖掘文字的深化涵義,緊扣“對”字,對出詩人的苦悶和憂愁,對出千古絕唱。把“鐘聲”定為“詩眼”,這“鐘聲”沉澱出我們悠悠華夏五千年的文化,折射出中國古典文化迷人的風采,彰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首《楓橋夜泊》是“經典”,千古流傳,讓人讚歎;王教師的這節課也是“經典”,讓人拍手叫絕,讓我覺得深已至而意猶遠,充分表達了詩意語文的獨到魅力,展示了大語文的深化內涵。

幾天的教學觀摩研討會,使我受益匪淺。從吳永軍教授的報告中,我懂得了什麼是“精讀”——仔仔細細地研讀,完全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和見解,咬文嚼字、結合聯想、想象,形成自己對文字的獨特的判斷與評價。知道了對於文字,要抓“大”放“小”,即抓重點難點,幫助學生體驗領悟。還知道了精讀教學的策略:

1、設計一兩個核心問題,引導學生領悟、理解全篇內容。

2、要讓學生以讀為主,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讀”來判斷、引導學生理解課文資訊(說了什麼,有什麼含義或綜述大意)。

3、訓練學生的“思路意識”,引導學生在把握課文思路梳理清楚的根底上理解課文內容的“所以然”的價值、作用。

4、引導學生品味、鑑賞語言文字本身的美及運用之妙是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

5、修辭的生動。從孫雙金教師的《老人與海鷗》的課中,知道了什麼是文眼——情意,知道了閱讀教學的真諦——教會學生讀文章。從王崧舟教師《楓橋夜泊》課中,我明白了什麼是教師的教學魅力,什麼是語文素養。從陳金才教師《祖父的園子》一課中,我深化領會了,語文是母語教學,終極目的是學會閱讀、學會表達。從竇桂梅教師《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課上,我明白了什麼叫深挖教材,什麼叫研讀文字,什麼叫感情昇華。從蘇蘭教師的課中,我明白了什麼叫關注全體學生……從薛瑞萍教師的報告中,明白了要多讀書,多好書,好讀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