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研討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7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實施研討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施研討心得體會

實施研討心得體會1

5月21日,我們幾位數學教師隨同學校領導到海南瓊中思源學校參觀學習,瓊中思源學校以激發學生潛能、提高課堂效率為目的的有效教學,使我收穫頗多。

有效教學是指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後,教師幫助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獲得了預期的進步和發展,實現了教學目標和促進了學生內在的發展與全面發展,包括知識、智力、情感、創造力、思維與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通過學習,我覺得有效教學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全人”的發展。每位教師都要樹立“雙全”意識,既要確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又要樹立“全人”的理念。所以教師千萬不要過高地估計自己所教學科的價值,更不要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當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上。

2、注重教學效益。教學效益不同於生產效益,它不是取決於教師“花最少的時間教了最多的內容”,也不是取決於教師事先計劃的教學任務完成了沒有,而是取決於在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過程的進展情況,學生的智力與創新思維能力以及社會實踐能力的發展狀況。

3、注重目標的落實與測量。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要儘可能地明確與具體,應當科學地將目標、過程與結果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生成績和老師的工作實績。

4、啟迪老師實施反思性教學。有效教學迫切地需要老師自覺養成經常反思與總結的好習慣,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不斷地追問“自己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今天的教學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成功在何處,失敗在哪裡?原因是什麼等等。因此,沒有反思性教學,就談不上是有效教學。

5、注重學生參與實施有效的學習過程。學生參與包括行為參與,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三個方面。學生的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是成正比例的相關影響,而且二者對高層次思維有著極其顯著的影響;學生的廣泛參與,將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得到啟發、激勵,從而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這樣學生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6、有效教學也有一套策略與技術。它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的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策略和選擇,以至於提高隨機應變的能力,它並不要求教師掌握每一項技能。不過教師還應當按照新時代新課改的要求儘可能的去充實和提高相應的新教育教學技能,譬如:課程開發的基本功、教學策劃設計的基本功、瞭解學生與學生溝通的基本功,幫助與指導學生積極進行“意義構建”的基本功等等。

實施研討心得體會2

下午,意猶未盡的我們又聆聽學習了xx瑞安教師發展中心的xxx老師的“探索兒童的科學”教材修訂分析講座。

王老師首先簡單介紹了教材修訂基礎,目的,以及修訂情況。

修訂的部分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㈠用大單元的形式組合和呈現課程的概念框架和活動框架;

㈡用大單元+四個板塊的表達形式支援和保證發展的連貫性;

㈢用活動化的教學設計尊重和體現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

㈣提供多種教學工具促進學生的理解性學習。

以一年級“材料”為例,在修訂版的教材中,以大概念為框架,從具體的“物體”特徵和“材料”功能的認識,讓學生逐漸形成“物質”的概念。而在“我們的地球家園”這個單元中,以人類生存的家園這個大概念,先了解地球上存在著許多不同的資源,再瞭解太陽月亮如何有規律的出現在天空,以致天氣又是如何的變化。使學生慢慢理解地球是一個複雜的`系統。

通過王老師的講座我們瞭解到,編者通過降低難度,減少容量,使得任課老師更有時間與精力去進行各種活動化的設計,達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同時,在教材中,常常用情景串起課堂學習活動。再以多種教學工具促進理解性學習如:活動手冊,班級記錄單,一些有趣的科學詞彙,以及充滿趣味的科普閱讀,個性化的記錄方式,大大增強了師生,生生之間有效的互動交流。

最後,王老師也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教學心得:如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的進階能力。即是,低階段學生在學習中可以學到什麼程度?其次是注意低段兒童在科學課堂上的認知心理特點。最後是在解讀教材的時候不能脫離教師用書,由於科學這門課程的特殊性,要求老師們在備課的時候,不僅備“這一課”,還要備“聯絡”。

王老師雖然講得內容不多,卻讓自己領悟了更多有助於教育教學的方法與技巧。時間雖短,但也讓自己在科學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方面又增加了許多有益的知識。

實施研討心得體會3

下午培訓的最後一環節,是由粵版國小科學教材執行主編,xxx老師為我們進行粵版教材的教材分析。

馬老師主要從教材內容的時代性,進階理念,學科素養,突出主體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同時也把教材內的課型安排分成了四大類,分別為探究技能型、專題探究型、設計與製作型、網路學習型。有趣的是,低年級段的教材設計,粵版更是創新性的引入了繪本風格的'科學教材,配合問題情境與實驗活動,讓學生得到更好的體驗。雖然粵教版與本校採用的科教版有很多的不同,但是通過講座,讓自己瞭解到另一種新的思路,另一種教學模式。也許這可以影響到自己現有的教學模式,並使之更行之有效。

短短的一天培訓是短暫的,但是帶給自己的記憶和思考是永恆的。通過這次課標培訓,使自己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也使得自己許多教學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啟發和解決。 通過這次課標培訓,給自己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思考,新的努力方向。期待自己能在科學教育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實施研討心得體會4

20xx年8月初,我有幸參加了北京師大在大連舉辦的“全國中國小課堂有效教學實施策略與教學評價專題研討會”。在這裡我要感謝謝地區進修校的領導、局進修校的領導和校長的精心組織下,研討會上,我們聆聽了六位全國知名教育教學和管理專家對課堂有效教學實施、學業評價、教學藝術等近年教育熱點領域的專業報告。這些報告,理論與實踐結合,案例生動經典,思想務實前瞻,都讓我感到受益匪淺,深受啟迪與鼓舞!我覺得,這次研討會不僅是對自己知識的擴充、教學理念的提高,更是一次心靈的洗滌,必將對我今後的課堂教學改革和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分別是洋思中學副校長、教育專家劉金玉的專題發言。原杭州市學軍國小校長、首屆全國明星校長楊一青教授,他就他們的學校一些新的成功做法談了對我國教育的啟發。海市特級校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原校長謝應平從促進有效課堂教學和教師專業發展對校長要求的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浙大教授盛群力介紹有效學習和有效課堂教學設計。中央教科所研究員,我國“差異教學”的創始人華國棟教授介紹“差異教學”。

還有一個就是著名教學藝術專家、北京教育學院教授吳鬆年,他在中學任教20多年,擁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和深厚的教育教學理論。他把抽象的理論通過典型的教學案例解釋得通俗易懂,他很風趣幽默,時不時會引發聽眾一大片的鼓掌聲,但在我們的笑聲背後往往還留下了很多的思考,給與會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為我們講解了有效教學的概念,首先指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我們這個時代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課堂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使薄弱源變成優質生源的過程就是有效教學。檢驗的標準是是學生學生東西是否終身受用?之後說了有效教學是獲取整體教學效應的教學,整體教學依靠教師團隊,從而體現學生整體的學習效應。強調有效課堂教學就是簡捷性和實效性的統一,指出精講是教師用教學知識講課,講怎樣掌握知識、掌握最佳學學習方式、方法、講出觸類旁通點來,等等。

下面我說談談讓我最受啟發的幾點不太成熟的看法,如有不妥之處請領導和各位同仁多加指證,以此來不斷激勵我日後的工作。

1、提高備課質量。

有效課堂首先取決於教師的有效備課。課堂教學的起點在於教師的備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是上好課的重要保證。備課充分,上課時就會感到踏實;備課周到,上課時就能避免陷入尷尬的境地。按照吳教授的有效教學觀,一節好課應具有簡約性和實效性,有4~5個環節就夠了。教師不應也不能迷信教學模式,應揚長避短。教學設計合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通過教師講解、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等多種方式的'合理運用,學生能理解所學內容,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問題,達成既定教學目標,這種課堂就是有效課堂,有效課堂必定是和諧的課堂。

2、教學藝術的生命力是創新。

創新有三個前提:第一、深厚的知識根基;第二、過硬的本專業基本功;第三、要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次教下來把自己取得的成績(按吳老師的說法叫“小彩段”)記下來,這樣日積月累,以後教學上就能信手拈來,一定能取得突飛猛進,因為創新最根本的前提就是積累。這個本子可以叫做《教學靈感筆記本》。

3、問出我的風采。

提問在教學中也是一門藝術,提問的目的是對學生的能力訓練,開發潛能;設問要精心設計,不能隨意性;提問不等於問“答案”,而是問“能力”。提問時最大地誤區就是讓學生回答“答案”,沒有教學價值。譬如問學生解決一個問題的最佳方案等,讓學生能訓練能力,學生不就越來越輕鬆了嗎?學生對學習的“承載能力”是由教師來培養的,教師不能講得面面俱到,這反而削弱了學生的能力。這不禁讓我想到了自己的教學課堂,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總是怕學生可能會聽不懂,於是就把例題一遍兩遍甚至多遍地教,這無形之中學生就會對我產生了依賴性,反正老師到時候會獎給我聽的,這等於是增長了學生的惰性。我以後在講課時要注意這些方面。

總之,通過參加這次研討會,聽了這些專業知識,提高了我的教學意識和教學理念,增長了見識,開拓了視野,使我對課堂有效教學改革有了全新的認識,極大的鼓舞了我參與教育教學改革的信心與決心。同時,我也清醒地認識到,有效課堂教學需要具備一種不斷反思、不斷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在如何通過現有的教學設施優化課堂教學,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等方面多作探索,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讓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勝任教育教學管理的重任。

實施研討心得體會5

在上午的培訓中,我們一行人聽取了xxx教授的精彩講座,胡教授科學態度嚴謹,知識淵博,風趣幽默,給在場的老師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演講。其講座主題“國小科學課程標準及教學建議” 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一、課程演變:從自然課程到科學課程

胡教授首先通過建國前後的自然科學課程對比,到內容與能力結構層次上有了較明確劃分80年代的新自然課程;再到從過去單純的學科知識教學發展到進一步關注學生知識、能力與態度等多方面發展的新世紀的科學教程,一一作出了對比與講解,讓我們對科學這門課程的發展有了更直觀,全面的瞭解。

二、課程標準:用20xx年版到20xx年版的教材進行了對比。

在20xx版的科學教材中,胡教授先從科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展開,同時以科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態度作為為認識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對20xx版教材從學科的課程性質、目標、內容及其實施建議等方面進行剖析與闡述。而20xx版的科學教材,則是在20xx版的基礎上進行了部分調整,其主要表現在:

1、在年級全覆蓋的同時,把探究式學習調整為“重要的學習方式”同時,明確了圍繞核心概念組織教學和倡導學習教學進階兩個主要概念。並以概述、命題、分解概念、學習目標、活動建議的方法呈現課程內容。

2、在強調科學與技術結合思想的基礎上,增加了“技術與工程” 並對科學素養、科學探究等提出了明確的定義,說明了課程目標與學生髮展的關係。增加年段目標,並且教材作用將被淡化。

3、在課程性質的表述方面,沿用了20xx版的基礎性、實踐性、操作性、綜合性。這四條性質是構成課程性質的基礎、是四個重要組成模組。課程性質決定了課程的'屬性,明確了課程的涵蓋範圍。這些科學內容對於國小生認識客觀世界有著重要的意義,他們不僅可以實現世界觀、價值觀的改造,還可以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並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掌握一定的科學操作技能,還可以把這些科學技能應用於日常的社會生活中。

總體來講,20xx版新課標在課程性質上更注重基礎性、實踐性、綜合性。課程框架從三維目標提升到涵蓋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度、STSE(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四維目標。課程內容更豐富:如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等。

幽默風趣的胡教授還給我們提出了國小課標的一些非常實用的教學建議,這些都很有助於我們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重要方式

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在最後的互動環節,胡教授將討論和交流相結合,其專業的解答贏得了全場的陣陣掌聲。

實施研討心得體會6

主題單元教學是根據課程實施的水平目標,確立若干個教學主題,教師遵循學生身心的一般規律,以主題為線索,開發和重組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連續課時單元教學的教學方式。開展主題單元教學時為了體現學習領域水平目標達成的針對性、知識技能教學的.連貫性和開放性、生活化等特性,將整個教學置於具體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於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意義建構,重視學生技能的綜合運用的實踐體驗,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識。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發現主題單元設計可以幫助我清晰地解析主題單元教學的學習內容,歸納學習內容。它可以:

1、幫助我指導學生仔細讀單元主題,帶著單元主題走進每個環節。

2、老師在指導學習每個環節時,緊扣單元主題,讓學生從模組中構建思路。

3、學完內容要進行梳理總結時,圍繞單元主題,抓住內容引導學生鞏固與綜合運用。

4、同時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效能力,構建創新思維模式,為學生學習、研究及自主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此次的學習,我瞭解了單元學習規劃的重要性,使我對如何利用好本資源,做個優秀的引導者更有信心了。

實施研討心得體會7

六月初,我校組織了數學老師進行了以“建好承重牆,打通隔斷牆”為主題的大單元教學研討活動,通過學習我對大單元教學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

起初,我以為大單元教學就是簡單的把單元內或者單元之間相互關聯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可以進行課時調整和融合,通過本次的學習,我意識到之前自己對大單元教學的理解過於片面和狹隘。通過學習我瞭解到大單元教學是建立在深度學習的基礎上的,所謂的`深度學習,就是在教室的引導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的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從深度學習的定義可以看出,學習是學生主動進行的活動,不僅僅關注學科的核心知識,也關注了知識獲得的過程以及在過程中獲得的體驗,從而形成具有獨立性、創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礎紮實的優秀學習者,成為未來社會歷史實踐的主人。

在彙報中,崔傑老師以四年級《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為課例,向我們介紹瞭如何進行大單元教學以及設計大單元教學的基本步驟。在設計大單元教學時,分別要從單元主題解讀、單元教材分析、單元學情分析、單元學習目標、單元課時的重組五個方面來思考。從這五個基本步驟我們可以看出,大單元教學是以教學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的有針對性、重難點突出的教學。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講逐步嘗試大單元教學,並從中總結方法、形成風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