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聽課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7.54K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匆匆聽課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匆匆聽課心得體會

匆匆聽課心得體會1

我是萬泉鎮加文國小的一名老師,觀賞了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恆執教的《匆匆》一課,感受深切。整堂課的教學突出一個"讀"字,讀得自然,讀得真摯,讀得有感情,體現在三點:

(一) 引導學生"用心讀"

為了使學生感知課文,支玉恆老師讓學生自由讀、指名讀、聽錄音讀、再聽錄音學讀。而他引導學生有感情地"用心讀"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單是"在默默裡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這一句,他一邊滿懷深情地範讀,一邊根據句子讀停頓做手勢打節奏,連續幾次引眾生隨讀,實踐著"以人為本"的新理念。他反覆運用範讀、引讀、伴讀、對比讀、指名讀 、齊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讀課文,效果 令人讚歎。

(二) 引導學生"用心聽"

支老師引導學生用心聽名義上是聽,實際上是讀。他巧妙地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讓學生讀後暢談體會,說自己的感受。這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散文的理解難度可想而知,但是在支老師的點撥下,學生們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都能夠在短時間內組織語言來表達出內心的感悟和體驗。

(三) 引導學生"用心說、寫"

支老師課堂教學的最後部分是讓學生說格言、寫格言。每當學生說完一句,支老師就讀給大家聽,或者是讓學生大聲朗讀,然後說說意思。在一遍遍的'說和寫中,學生的文字表達意識和能力得到了提升,學生珍惜時間的觀念得到強化。學生創作的格言經過老師的修正後,必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啟發。

"用心讀" "用心聽" "用心說、寫"是支玉恆老師整堂課的設計思路,它著眼整體、思路清晰、循序漸進。這是一堂真實的語文課,沒有精美的課件,沒有太多的花樣,就這麼簡簡單單,但簡單裡包含了深度,包含了智慧。這樣一堂高質量的語文課,是我們國小語文老師一生的追求。

匆匆聽課心得體會2

《匆匆》是朱自清24歲時的作品。作為詩人和散文家,他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五四”新文學的創業者之一,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他的散文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認為是白話美文的典範。其中,《匆匆》一文將“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定格在文字中”,抒發的是時間飛逝的感慨和惆悵。“文章用語非常講究:一是巧用修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的整散結合,加上口語疊詞的.運用,不但有音樂的節奏美,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 作為六年級的教材,這篇課文的選入,編者的目的是非常鮮明的——瞭解文體特色,品讀語言美感,引發人生感悟。

何捷老師正是洞悉了這一點,基於散文經典的文學地位而作出準確的文字功能界定,“把此文作文定篇來教”。他從作者入手,進而引導學生了解文體特色,讓學生品讀涵詠,還原了本篇課文承擔的語文學習的範例作用。

從課堂上何捷老師精妙的引導語言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一點。

如體現文體特色的引導:

“這篇《匆匆》是朱自清早期寫下的一篇散文,拿起筆和老師一起做筆記。什麼叫散文?餘秋雨說:散文就是作者和讀者在人生旅途上的悄聲對話,以及共同的思考。”

“這些能夠讓你感受到時間匆匆的句子也好,詞語也好,段落也好,它們零零散散地遍佈全文,但是卻非常集中的向你傳遞一個意思,那就是時間匆匆而過。這就是散文的特點:一個詞——形散而神聚。”

又如語文文字特色的點撥:

“有人說朱自清的散文有一個特點,就是能在不經意處看出濃墨重彩。”

“我們說的是‘過去’‘過去’‘過去’,朱自清又是如何寫出時間如流水飛逝的呢?”

這些話語值得我們反覆玩味,從中思考當我們拿到一篇教材時如何入手去解讀文字。

匆匆聽課心得體會3

《匆匆》是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是作者身處"變動不居"時代的對人生意義的追問和對未來前程的憂思(不止於個人),是那個時代的優秀知識分子"良知"的一個縮影。全文短小精悍、文思泉湧、結構嚴整、語言極富個性(如短短六百多字,有十幾句問句)、情感充沛(尤其是第四自然段連續的發問,勢不可當、震聾發憒),淋離盡致地展現散文的特點。這樣一篇散文,面對當下的六年級的學生,要教什麼(不要教什麼)呢?何捷老師執教的《匆匆》給我們許多啟示。

一、不避形式,先入為主

上課之初,何老師簡介"散文",直接告訴學生散文是"作家和讀者在人生旅途中悄悄的對話和共同的思考"(餘秋雨語),教學生散文的一般學習方法並以板書的形式固定下來:

傾聽、散文、對話、思考也讓學生產生閱讀期待、明確學習目標。雖然文體在國小不是很強調,但是,也不能迴避不同文體的特點、學習的重點,由此教學的方法和重點也不同。把握文體特點實施教學,求同存異、異中有同、把握分寸,方為上策。

二、聽讀結合,初步感受散文特點

在學生感受抽象的"散文"之後,何老師大膽採用聽名家範讀的形式,要求邊聽邊圈畫、標註表現"時間匆匆而過"的`內容,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名家範讀,不僅訓練學生傾聽的能力,還創設了一種情境,一舉多得。當然,如果老師自己能夠示範或發掘隱藏在學生中的資源,可能更直觀、更親切。

交流環節,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從句子到詞語到段落,試圖讓學生自己發現"形散而神不散"。

三、自主探求,進一步感受散文特點

學生是否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是衡量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指標。學生是否主動參與,一看學生直面文字的時間;二看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尤其是心靈自由),若有且足夠,則是;反之,則否。我們看到何老師的課堂,學生靜靜地讀書、思考、批註(即老師提出"默讀思考,讀通讀懂其中一二處,能讀出文字裡暗藏的許多資訊、能讀出問題說明‘你是高手’")用了足足五分鐘,這是了不起的!

繼而,何老師以第一自然段為例,在學生閱讀實踐中總結方法:傾聽(讀書也是一種傾聽)——思考——對話。從本課例來看,此"對話"有三層含義:第一層是靜靜地讀書、思考,用心默默地與作者對話;第二層是把自己的讀書心得、思考所得發表出來,跟同學分享,如有同學讀出"感嘆"、有同學讀出"惋惜"、有同學讀出"無奈",這是與同學、老師對話;第三層是把自己的所得(感受)帶到文章中,以朗讀的方式傳達,即因文生情、緣情發聲、以聲傳情,這是與作者、同學、老師對話。

最後,遷移方法,自主品讀,彼此分享。

四、處理好兩對關係(不止於這節課)

第一,處理好主體與主導的關係。主體與主導的關係是教學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對關係。誠如週一貫先生所言,牢固樹立"以生為本",始終"讓學生處於主體地位"是"戰略"。只有戰略對了,才有戰術可言。否則,"沒有學生的努力,‘神馬’都是‘浮雲’"!

第二,處理好"動口"思考與"動筆"思考的關係。我認為閱讀教學若缺少以下三件事是不可想象的(雖然不一定在一節課中出現):一是缺少靜靜地讀書;二是缺少學生質疑(包括對文字、對老師、同學之間);三是缺少動筆練習(包括圈畫、批註、筆記、練筆、寫字、做課堂練習等等)。我始終認為相對"筆頭思考"而言,"口頭思考"——特別是一問一答、某一位學生的突出表現——是比較膚淺的。因為學生可能雖然在說卻不知道自己說什麼(不少學生是看著筆記說別人的話)或者這邊說那邊就忘。動筆則不然,"口說無憑,立字為證"。

語文教學,必須非常明確自己要教什麼。當然,這不是一朝之功、一人之事,關鍵在自覺。

匆匆聽課心得體會4

為了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學習其他老師的課堂經驗,在學校這學期的聽課活動中,只要時間上不衝突,每一節的數學課我都去聽了。因為作為一名老師,我深刻的知道,教學是要靈活的處理,每個人對於教材的見解,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是不同的。通過聽課評課可以展示教師的教學功底,同時讓我們聽課的人受益匪淺,這是一個共同進步的方式和平臺。接下來我就講一些我聽數學課的一點小小的體會:

一、教學課件的設計

在教學的過程中,製作精良的教學課件讓我們對於知識點更加清晰明瞭,各種資料都十分有創意,在視覺上給人以衝擊感,同時這些材料都和生活有關,都可以運用數學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些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如何讓數學和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聯絡起來,讓枯燥的數學變得更加的生動有趣,這是我還要繼續去探索的。

二、教學情境的創造

數學在我看來,簡單的計算都是有趣的,每解開一個難題都會讓我感到滿足,但是學生可能不能認同我的看法。如何讓學生感知到數學有趣的一面,我在聽課過程中得到了靈感,就是創造一個簡單的情境,這樣的情境是為教學創設,讓學生去挑戰,提供機會讓他們挑戰成功,讓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情緒。

三、融洽的師生互動

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都是不同的,但是相同的地方在於他們都能把握到學生的心理,都能調動學生的情緒,都能激發孩子們對於學習的慾望。這樣活躍的課堂就能夠讓學生主動的學習,把握好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

四、自主學習的方式

教師在學生探索學習的過程中起的就是一個引導的.作用,在回答問題時,不追求問題的答案,而是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否正確,老師在學生思考時提出一點點的引子,接下來的就是讓學生自主思考。

五、有感染力的語言

在適當的時機對學生的表現有價值的評價,同時將一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淺顯而準確的表達出來,讓學生聽懂,並且理解,需要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去組織語言,同時富有感染力的表達,讓學生能夠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快樂的學習。

匆匆聽課心得體會5

聽組上孫老師上散文《匆匆》時,感覺孫老師很注重情感的創設,首先用深情的範讀將學生帶入了那個陌生的年代,使學生似曾相識,引導學生走近朱自清,走進文字語言,重視讀和讀的指導,重視品味內化,把引讀、引說、仿寫作為學生的活動重點。設計非常精到,很巧妙地從找朱自清的樣子和文章末尾的六個問句來引導學生去走進文字,去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匆匆》是一篇晦澀難懂的散文。許多名家都有過不同的處理,本課教學卻著力於深文淺教,收到別出心裁的效果。一、找準一個切入點。朱自清的思緒是紛亂的,但又是有層次的。這些思緒都源自於作者目睹春景之後生髮的。因此,孫老師巧妙地將“觸景生情”作為一個突破口,在迴旋復沓中循著朱自清的設問句層層推進,給人一詠三嘆,發人深思的感受。二、創造一個情境點。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比比皆是,孫老師大膽地從幾句描寫朱自清樣子的詞、句中,讓學生展開想象,輕易地突破了難點,使文路、學路、教路有機整合,整堂課就像一首動人的詩,在詩意中,學生的學習自然生動,興趣自然高漲。三.明晰一個訓練點。課文的工具性非常突出——精妙的語言,在教者精巧的預設中,比喻、排比、擬人等不好講成修辭知識的語句在讀中,在想象中,在品位吟詠中讓學生紮實、有效地學到技巧,可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匆匆聽課心得體會6

本學期參加了學校的聽課活動,讓我受到了許多啟發,此刻聯絡我自己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說一說我的心得體會。課堂上教師成熟與老練的教姿、教態、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更讓我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第一,備課的精心和設計的新穎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在聽課中時常看到老師們獨特的教學設計,精美的課件製作讓我心動!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能夠用來服務語文的教學。

第二,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僅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讓學生自由暢談,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歡的聲音。學生各抒己見,用心性很高!

第三,注重反覆朗讀。好文章是用來讀的,無論是現代文還是文言文,老師都把朗讀當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徑,藉助朗讀反覆欣賞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在朗讀、點評、再讀的過程中體會語言的魅力,學生從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內涵。

第四,就是老師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說教師的語言。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在上課時,教師語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忙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語文的信心。老師和學生都是評價的'一員,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缺點,學生的這一過程是他們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作為一名新教師,我一向苦於課堂語言,尤其是對學生的評價。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們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十分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必須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用心去做我們是能辦到的。

總之,本學期的聽課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比較,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潛力,並真正地到達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於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