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演講與口才教學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W

摘 要:“演講與口才”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能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是決定教學成敗的關鍵。同時,教師觀念的轉變也是教學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演講與口才;主體性教學;教學觀念轉變

論演講與口才教學

時代需要口才,跨世紀的創造型人才需要口才。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際交往的頻繁,口語表達才能成為衡量現代人基本素質的重要標準。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說: 任何人的職責、使命、任務就是發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在發展自己的一切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而在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中,關鍵的就是發展自己的口才和交際能力。卡耐基認為,在都市化的社會裡,一個人不論在就學或從事任何職業過程中,當眾說話都是不可避免的。真正的口才是一種才能,是一個人素質較高、能力較強的標誌。當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際交往的擴大,給口才與演講藝術提供了越來越廣闊的天地和舞臺。因此,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口才,甚至將其視為與電腦、美元等同的三大戰略武器。西方一些國家如美國早已把語言類教育作為美國中國小必修課程,許多大學也開設了這門課程。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不少大專院校也相繼開設了“演講與口才”課程。實踐不斷證明該課程對於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與自我完善是極其重要的。

“演講與口才”課是當今大學中的一門重要的應用能力培養課。其教學目標就是通過該門課的教學來提高學生的演講與口頭表達能力。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創新豐富多變的教學方法必然日益緊迫地提上教學日程。總結多年教學,筆者認為,僅憑課堂上對相關理論知識的闡釋和演繹顯然是不夠的,必須回到實踐,即“演”與“講”的教學實踐,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此,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精講多練、重視實訓是課程重心所在。

一、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歌德說:“理論永遠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在演講與口才能力形成的過程中,理論也永遠是灰色的,只有實踐之樹才能常青。因為口才的形成與演講水平的提高,必須經過一定的實踐訓練,任何理論都不能代替實踐本身。因此,“演講與口才”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就是把當前以理論為主的演講課改變為以實踐為中心的訓練課,學生參與,學生實踐,使學生在掌握演講理論和技巧的同時逐漸形成能力,從而達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的目的。具體說來,就是採用主體性教學模式。主體性教學是指在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指導和引導下,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和其他教育活動,自主地探究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筆者主要採用了三個方面的做法,體現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原則和精神,做到教學相長,提高教學質量。

(1)豐富教學環節,創造學生訓練平臺。

針對該課程內容廣泛、實用性強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教”為中心的灌輸模式,採取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第一,穿插案例,組織課堂討論。例如在介紹“演講稿的寫作”時,選取了一些精彩的演講稿,介紹給學生。在講授“求職面試口才”時,注重實踐教學的重要,讓學生提前熱身,設計了“模擬招聘會現場”,在師生之間的一問一答中,使學生靈活地掌握求職面試口才的知識。另外,經常設定疑問,要求學生積極思考,如讓學生上臺說出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根據學生關心各類話題程度的高低,確定討論題目,然後組織全班討論,並針對發言人演講的優點及不足進行點評,點評者既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案例講授和課堂討論,活躍了課堂氣氛,開闊了學生視野,提高了學習興趣,鍛鍊了演講能力。

第二,加強實戰訓練。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演講、提高口才的積極性,時刻讓他們感受到口才與自己未來的求職、工作、生活密切相關,在課堂教學中採用了以練為主,以講為輔的教

學方式,做到精講多練,一課一練,課內外結合,在學中練,在練中學。在實踐中創造儘可能多的練習機會,使學生在練習中加深課堂上所講的知識的理解,推進學生演講才能的培養與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具體做法有兩種:一種是片段練習與即興演講相結合。如由教師出題目或提要求,由學生針對教學內容寫演講稿,或是做單項練習,創設不同形式的演講開頭與結尾等。同時,可適時穿插進行一些即興演講,演講的內容可以是學生個人某項演講設計,也可以是針對教學中的某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這種演講不求完整,只注重對課堂知識的吸收與消化。第二種是多維情景模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整體推進。這是“演講與口才”課的實體演練,一般兩個教學單元之間安排一次。在這種實體演練的過程中,教師的“引”主要體現在讓學生明確題旨,啟用演講氛圍,而具體的演練則由學生獨立完成。在實際操作中可分兩步走:第一步,競聘演講比賽主持人或課代表。為了激發學生的演講積極性,筆者在上課時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多維情景模擬,讓同學通過競聘演講的方式獲取演講比賽主持人或課代表的角色。第二步,按演講主持人的整體設計安排,由主持人主持,課代表配合,進行全班演講實訓課演練。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作為聽眾和欣賞者坐在講臺下,認真聽學生演講,適當作點評,並於演練結束時做一小結,肯定成績,指出不足。

(2)營造輕鬆和諧的氛圍,增強學生主體意識。

學生的口才能力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訓練才能得到提高。如果課堂氣氛過於嚴肅、死板和沉悶,會使學生思想上有一種無形的壓力,產生緊張感,從而抑制大腦皮層的活動。因此,在課堂上,積極與學生互動,為學生創造一種和諧、寬鬆、愉快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走上講臺,勇於表達,在情趣盎然的氛圍中不斷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變“厭學”為“好學”,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第一,融洽師生關係。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他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時才能獲得充分表現和發展。所以,教師要尊重、理解學生,要與學生一起討論、交流,讓學生覺得師生平等,使學生身心愉悅。同時,要關愛每一個學生,善於通過非言語行為,如親切的目光、友好的微笑、得體的手勢來表達對學生的感情。這樣,消除了師生之間的心理隔閡,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學生容易在寬鬆和諧的氛圍中自主表現。第二,營造激勵氛圍。課堂上,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盡情展示、實踐和創造的大舞臺,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創設人人敢說、願說、會說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促使他們積極思考,認真訓練。只有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學生才能真正解放思想,充分張揚個性,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輕鬆愉快的感受中做課堂的主人。

(3)改革考核評估制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考核評估制度歷來是教學的指揮棒,其方式方法的選擇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方向和質量。既然開設“演講與口才”課程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習者的口頭表達能力,那麼,其考核評估制度就應該緊緊圍繞這一目的來組織實施。

第一,期末考試與平時考查相結合。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新變化,改變了以往一次期末考試定成績的傳統方法,靈活採取了期末考試與平時考查相結合的新模式。把學生的平時出勤情況、課堂紀律、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討論和回答問題情況都作為考核的`依據點,真正做到考核重心從期末轉向平時,從而確保了基本教學環節正常實施並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加強了對學生基本素質的養成教育。

第二,筆試與口試相結合。在期末考試過程中一改傳統筆試測試的方式,變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促使學生活學活用、學以致用。在口試過程中,學生現場抽題,教師從口才表達、演講內容、時間掌握等方面給予評分。這種考試方式的改革與教學內容、方法改革聯絡緊密,有力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進學習的無比動力。”主體性教

學模式的改革,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和社會性,讓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讓學生做了課堂的主人。

二、教師觀念的轉變是教改成功的關鍵

對大學教育而言,一是教師應給自己恰當定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均為教學主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地位上完全平等,師生關係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際關係。二是大學課堂應該是師生合作的課堂,是師生共建的課堂。教師要把傳授知識昇華為人文關懷,“教師要從‘獨奏者’的角色過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從此不再主要是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去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引導他們,而非塑造他們。”

(1)做好角色轉變。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發揚教學民主,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一,要轉變觀念,擺正自己的位置。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課堂和課外實踐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活動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第二,要轉變自身的角色。教師是主體性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主導者,一方面,教師採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講授、示範、指導,促使學生內化和運用知識;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學習的情境、狀態、方式和結果,根據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學生學習的困惑和質疑,改進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和學習需要,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向著有利於教學任務完成、教學目標實現的方向發展。

(2)做好課堂組織。在課堂上,教師要通過組織高效的實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獲得成功體驗,進而不斷激勵自己。特別是在組織“演講與口才”課的互動環節,教師要儘可能給學生充分的自由,也就是讓學生自由決定參加與否,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如果教師引導得法,當這種互動成了一種風氣、一種氛圍,學生從中真正得到了快樂和提高,就很少會有學生拒絕參與了。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讓學生想說、敢說,而後他們才會變得能說、會說。當然,這樣的教學方式對教師自身提出了相當大的挑戰,教師不僅在演講與口才方面做到“精”,其知識面還要在其他學科方面做到“博”,才能靈活地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更高效率地優化課堂實訓。

(3)提高教學水平和教研質量。教學是教與學的交響樂。教學活動只有用“教”吸引“學”,以“學”促進“教”,才能達到促進學生主體性發揮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情感和教學的內容與課堂合成一個廣闊的心理場,勢必作用於學生的心理。教師首先自己要對講課內容做到精和熟,一個背不出劇本的演員絕不是一個稱職的好演員。只有當教師把眼睛從講稿上解放出來,授課過程中才會有眼神,有手勢,有表情,才會生動而感人。只有當教師的目光在課堂上與學生求知的目光交匯、交流時,才能撞擊出思想的火花。另外,教師還要注意研究教學語言,努力做到幽默風趣,引人入勝;潔淨無贅,詞語貼切;節奏明顯,感情投入;留有餘地,蘊涵幽默。在課堂表述中,分清引發、陳述、分析、論證、結論、插話等不同的語言特點,多用自問自答的句式及排比、遞進等句式,切忌死板單調,平淡無味,更要防止譁眾取寵。因此,教師要善於安排好教學內容,將寶貴的課堂時間儘量留給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訓練,為學生創造訓練平臺,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增強學習的

主動性,營造一種開放的教學環境。另外,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除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外,還應根據教改情況,及時總結經驗,提高教研水平,編寫教材,並撰寫相關論文,擴大社會影響。

(4)採用新技術教學手段。隨著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不斷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提高學生素質、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推進教學模式的改革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製作一套簡明、實用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增大教學資訊。同時,還要購置經典的錄音或錄影資料,既擴充課堂教學的資訊量,又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和趣味性。運用這些音像資料輔助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分析和思考問題。在播放錄音或錄影之前可預先設定一些思考題和討論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去看,印象就會

深刻得多。

實踐證明,“演講與口才”課的教育模式改革與探索,效果明顯,主要表現在:①讓教師從傳統的刻板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有更多時間做好課堂教學設計,進行教育教學創新。②激發了學生學好演講與口才課的積極性,變“要我學”、“我不得不學”為“我真的好想學”,實現了教學互動,增強了教學實效。③融洽了師生關係,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便於教學溝通,對演講與口才課的教改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④學生的演講水平與口頭表達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

總之,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法,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以精彩的教學“演出”吸引學生,為學生創造一種寬鬆愉快的口才訓練氛圍,才能使學生真正進入主體角色,樂於表現,成為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範莉.“演講與口才”課程主體性教學改革初探[j]. 中國電力教育,2009(5).

[2] [美]戴爾卡耐基. 說話的藝術[m].劉祜編譯.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7.

[3] 孟順英.演講與口才課程教學的研究和實踐[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

[4] 張守興. “演講與口才”課教學新模式探析[j]. 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

[5] 楊樹彬. 市場呼喚新型“學歷+技術”人才[n ]. 光明日報,2004-10-14.篇二:《演講與口才》視訊學習心得體會

《下去,才能最終變得有口才,成為一個有口才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