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認同理論入門演講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5W

諸位同道好:

投射認同理論入門演講稿

今天簡介投射認同理論。

主要介紹四個問題:什麼是投射-認同,為什麼要學投射-認同,如何在臨床上識別投射-認同,如何處理投射認同。

  1、什麼是投射-認同?

投射-認同包括兩個成分,投射和認同。

投射,就是你把你不能接受的東西排除自己的內心世界,“投擲”到外界。

認同,是指一個人變得像另一個人的過程,簡單的說,就是無意識的模仿。

這兩個成分的關係是這樣的:認同是投射的基礎、平臺,也是投射的目的。而投射就是為了完成認同這個目的。

通過投射-認同,你排除自己內心的某些“壞”東西,目的是讓自己變成一個“好”人。如純情少女,就是投射-認同形成的。純情少女往往自戀,因為她覺得自己非常好,純情少女的男朋友往往頭大欲裂,因為他是個垃圾站,隔三岔五就要接受對方扔過來的壞東西。林黛玉和賈寶玉就是這樣的。

這是比較簡單的說法,現在我們要看一下比較複雜的說法。

投射-認同有三個作用的領域,分別叫做單元、雙元、三元的投射-認同。

單元的投射-認同就是克萊因學派所言的投射性認同。整個過程都是在一個人自己的內心發生的,和外界的其他人沒有太大關係。其實在單元的意義上投射性認同就是投射,不過它是比較原始的投射,kernberg把投射性認同和投射區分開來,在克萊因學派的人看來,這叫做畫蛇添足。

  單元的投射性認同包括這麼幾個步驟:

第一,分裂。把整個內心世界分成好的和壞的兩大塊;

第二,投射。把壞的那一塊扔出去,認為它不屬於自己,那麼扔到什麼地方去呢?有人以為是扔到了外在世界中那個母親心裡,其實並非如此,而是扔到了自己內心的一個地方,這個地方貼上個標籤,叫做客體表象,那麼把所有壞東西都扔掉了,打掃乾淨的那一塊地方也插上了一個牌子,叫做“自體表象”;所以大家明白了,所以自體、客體其實並不是一個客觀的、不變的東西,而都是表象而已。換句話說都是主觀的。投射性認同中的投射也不是說嬰兒有本事隔空傳物,把他引起焦慮的腎上腺素等物質從自己大腦中扔出來,塞到他媽媽的大腦裡面。而是指把內心分成兩塊,好的、壞的,好的那塊是自體,壞的`那塊是客體。然後接著再分,把扔到“壞的客體”那塊地裡面的有些東西又拿回來,變成自體這塊地裡面。這樣他的“心田”就有個四塊地方,好自體,壞自體,好客體、壞客體。自體和客體本來就是一塊地上的,所以說他們是“自體-客體”,沒有那麼清楚的。

這個分田地、劃界的過程叫做分裂,這個不斷打標籤,把一些東西搬來搬去的過程叫做認同。認同是投射性認同的第三個步驟,嬰兒必須把那些扔出去的東西回收過來,因為這些壞東西(一般是攻擊性)本來就是他的東西。

弗洛伊德分析過孩子經常玩的一個“fort-da”遊戲,就是投射性認同。

舉個解釋的例子,“你不能接受我是無能的、脆弱的這種觀念,你認為無能的、脆弱的那個人是你父親,可是同時你又的確發覺自己有能力不足的一面,所以你的結論是,你的確無能、脆弱,這是由於你父親把他的無能、脆弱‘傳染’給了你。這是你要表達的嗎?”

這是我遇到一個把“壞自體-客體”進行投射性認同的男孩,其實他父親很有本事,是個老總。12345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