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的治療方法-病因&飲食保健及預防護理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9W

房顫可出現腦動脈栓塞、周圍動脈栓塞、肺栓塞、心功能不全、心臟性猝死等併發症。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蒐集整理的房顫治療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房顫的治療方法-病因&飲食保健及預防護理

房顫的最好治療方法-病因&飲食保健及預防護理

概述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導折返環引起許多小折返環導致的房律紊亂。它幾乎見於所有的器質性心臟病,在非器質性心臟病也可發生。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心力衰竭和動脈栓塞,嚴重威脅人民健康。 臨床上根據房顫的發作特點,將房顫分為陣發性心房顫動(心房顫動發生時間小於7h,常小於24h,可自行轉復為竇性心律)、持續性心房顫動(心房顫動發生時間大於2天,多需電轉復或藥物轉復),永久性心房顫動(不可能轉為竇性心律)。

病理病因

1.器質性心臟病

(1)風溼性心臟病:約佔心房顫動病因的33.7%,以二尖瓣狹窄及閉鎖不全多見。

(2)冠心病: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為冠心病心絞痛者,心房顫動的發生率為1.5%,陳舊性心肌梗死心房顫動發生率為3.8%;急性心肌梗死時的發生率為8.2%。而因胸痛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證實冠狀動脈正常者,心房顫動發生率為11%。總之冠心病的發生率是較低的。

(3)高血壓性心臟病:其心房肌的很多小動脈管腔可因內膜增厚而狹窄或完全閉塞,使區域性心肌發生缺血性變化及纖維化。

(4)甲狀腺功能亢進:早期心肌有局灶性壞死和淋巴細胞浸潤,病程久者心肌常呈細小侷限性纖維化,發生率為5%,多見於40~45歲患者。青年患者較少見,即使發生也多為陣發性。

(5)病態竇房結綜合徵:當竇房結動脈局灶性肌纖維結構發育不良,膠原結構異常及竇房結周圍的變性,特別是竇房結周圍變性以及竇性衝動的異常,可促使心房顫動的發生。

(6)心肌病:各型別的心肌病,常因伴有局灶性的心房肌炎症、變性或纖維化、心房擴大易導致心房顫動的發生,其中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房顫動常是該病的首發表現,發生率高。

(7)其他心臟病:如肺源性心臟病(發生率為4%~5%,大多為陣發性,呼吸功能改善後發作會減少);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臟病等。心房顫動皆屬於自律性增高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顫動;而部分的陣發性及部分持續性及慢性心房顫動為心房內、肺靜脈、腔靜脈區域性微折返機制所致。

2.預激綜合徵 可能是由於預激綜合徵患者的旁道不應期很短,一旦建立了折返條件,經旁路的衝動增加,這種衝動又折返進入左心房應激期即能誘發心房顫動。預激併發房顫的發生率為11.5%~39%。預激綜合徵併發心房顫動被認為情況嚴重,因為旁路沒有像房室結那樣生理性傳導延擱的保護作用,所以經旁道下傳的心室率多在180次/min以上,嚴重影響心臟的排血量。

3.其他疾病

(1)全身浸潤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白血病、澱粉樣變等。

(2)肺和全身性感染以及慢性肺功能不全。

(3)心臟手術和外傷。

(4)洋地黃中毒、烏頭鹼類、尼古丁等中毒均可誘發房顫。

(5)各種心導管操作及經食管電刺激、電覆律術中等可直接誘發房顫。

(6)酗酒和吸菸、情緒激動、過度吸菸、排尿等可直接發生或在原有心臟病基礎上誘發房顫。

4.家族性房顫 系基因突變所致,遺傳方式屬AD遺傳,多在成年之後發生,呈陣發性,房顫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和終止。房顫發作症狀較輕,多由勞累、精神緊張、感染、疼痛、飲酒、吸菸等誘發,心功能保持正常。一般預後較好。

5.原因不明 健康人發生的特發性房顫,往往無器質性心臟病的依據。

房顫的治療方法

用藥治療

1.心房顫動的治療對策

(1)主要原則:①消除易患因素;②轉復和維持竇性心律;③預防復發;④控制心室率;⑤預防栓塞併發症。

(2)3P心房顫動的治療對策

①陣發性心房顫動:發作期治療的主要目標是控制心室率和轉復竇性心律;非發作期(竇性心律時)的治療目標是預防或減少心房顫動的發作。

陣發性心房顫動在無器質性心臟病(稱為孤立性心房顫動)時:休息、鎮靜以及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應用,大多數患者均可轉復為竇性心律僅少數需用電覆律。反覆發作者應考慮射頻消融局灶起源點以達到根治目的。

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在伴有心臟病時,也可採用上述原則。但是如發生了血流動力學障礙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時,需要立即轉復為竇性心律。當二尖瓣或主動脈瓣狹窄伴有明顯血流動力學異常時,必須立即給予復律以防止或逆轉肺水腫的發生。可選擇同步直流電覆律,首次電擊給予100J,第二次和以後的電擊給予200J。

如果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穩定,則可靜脈使用毛花苷C(西地蘭)、地高辛、β受體阻滯藥或鈣通道阻滯藥來控制心室率。既往主張首選洋地黃,它對休息狀態下心室率的控制有效,但對運動時的心室率不能良好控制,起效作用慢。現主張選用靜脈推注維拉帕米或地爾硫,因為它們起效快,並能較好地控制運動時心室率。普魯卡因胺、奎尼丁、丙吡胺對轉復竇性心律有一定療效。但不良反應明顯,故已很少應用。伊布利特轉復為竇性心律者佔31%,但必須在嚴密監測下應用,它可以急性延長Q-T間期,增加近期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的危險。索他洛爾也有明顯的轉復療效。胺碘酮是目前公認的對復律及防止復發有明顯療效的藥物。既往胺碘酮的使用受到限制主要在於它的副作用和過長的半衰期,後者限制了治療更改的靈活性。現已證實小劑量的胺碘酮(200~300mg/d)可以明顯地減少不良反應。為達根治可行射頻消融術。

②持續性心房顫動:轉復竇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加抗凝治療。兩種方法的長期療效尚需大規模臨床試驗加以證實。

持續性心房顫動發作時,如患者能良好地耐受血流動力學障礙,大多數學者不主張重複使用電覆律。如果系反覆出現或持續時間更長,這種型別的心房顫動最終將發展成為慢性心房顫動,復律困難。所以,此時的治療目標是控制復發時的心室率。膜活性抗心律失常藥可用來降低復發的頻率。但療效不能肯定,而且不良反應大。ⅠA、ⅠC或Ⅲ類藥物可預防心房顫動的復發,但是它們的療效不穩定,而且還需考慮它們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和不良反應。對於無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可用ⅠC類藥物。胺碘酮也有一定的療效。可考慮射頻消融術或外科迷宮手術。

③慢性(永久性)心房顫動:治療目標主要是控制心室率,預防栓塞併發症。如果慢性心房顫動經藥物或電覆律治療可使血流動力學改善則可行復律治療。應用適量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如胺碘酮、奎尼丁)後,可嘗試進行電覆律。如在電覆律治療後仍轉為慢性心房顫動者,要長期維持竇性心律的可能性則很小。因此,對這類患者的'治療應側重於控制心室率。根治法導管射頻消融術或外科迷宮手術對此類患者有一定療效。

(3)心房顫動的治療方法:

①藥物治療:抗心律失常藥、抗凝劑。

②電學治療:電除顫、人工心臟起搏器、導管射頻消融術(根治療法)。

③外科手術治療:外科迷宮手術。

2.心房顫動的藥物治療對策

(1)心律轉復及竇性心律維持:為陣發性和持續性心房顫動首選治療。房顫持續時間越長,越容易導致心房電重構,而不易轉復,因此復律治療宜儘早開始。陣發性心房顫動多能自行轉復,如果心室率不快,血流動力學穩定,患者能夠耐受,可以觀察24h。如24h後仍不能恢復則需進行心律轉復。也有人主張,只要發作即應用藥物控制。超過1年的持續性心房顫動者,心律轉覆成功率不高,即使轉復也難以維持。

復律治療前應查明並處理可能存在的誘發或影響因素,如高血壓、缺氧、急性心肌缺血或炎症、飲酒、甲狀腺功能亢進、膽囊疾病等。有時當上述因素去除後,心房顫動可能消失。無上述因素或去除上述因素後,心房顫動仍然存在者則需復律治療。對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病、心肌病等),對其本身的治療不能代替復律治療。

①藥物轉復:以下為臨床選藥方法。

A.無器質性心臟病的陣發性心房顫動及有器質性心臟病(但非冠心病亦不伴左心室肥厚)的陣發性心房顫動者,可首選ⅠC類藥如普羅帕酮,次選索他洛爾、依布利特(ibutilide)。若仍無效,可選用胺碘酮,它也可作為首選。

B.有器質性心臟病或心力衰竭者:胺碘酮為首選藥。

飲食保健

1、心房顫動的食療方:

藥用沙蔘15克,麥冬15克,枸杞20克,知母10克,丹蔘15克,生地黃15克,旱蓮草15克,女貞子15克。水煎兩次混勻,分早晚兩次溫服,每日一劑。

預防護理

1.房顫的預防應從病因和誘因的防治開始 治療原發心臟病,控制誘發房顫的因素。

2.房顫轉復後,通常需要抗心律失常藥物來維持竇性心律以防房顫的復發。近年來,應用植入起搏器內設的特殊程式控制和預防房顫,已在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療效,使一些原來藥物難治、反覆發作的房顫得到滿意的控制。

3.目前人的房顫致病基因的發現也將在未來給房顫的預防開闢更新的途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