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資料法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W

在實際生產中,許多工作都有若干相同的作業要素。例如,“取材料”就是很多不同種作業的一個組成部分,無論車削還是磨削都有這一公共要素。在確定這些作業的標準時間時,通常要進行作業測定,當然也包括對這一公共要素的測定。如果掌握了一套公共要素標準時間的資料,就不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對同一要素進行測時。假如能給工廠中重複發生的要素建立資料庫,而且它所包含的要素很多、範圍很廣,那麼對新的作業就不必進行直接的時間研究了。只需將它分解為各個要素,從資料庫中找出相同要素的正常時間,然後通過計算加上適當的寬放量,即可得到該項新作業的標準時間。

標準資料法

標準資料是將直接由作業測定(時間研究、工作抽樣、PTS等)所獲得的大量測定值或經驗值,經分析整理、編制而成的某種結構的作業要素(基本操作單元)正常時間值的資料庫。利用標準資料來綜合制定各種作業的標準時間的方法叫做標準資料法。


標準資料法的步驟

把新作業分解成基本元素;

在表中查每一相似元素時間,為作業中這些元素設定時間;

由於新作業的特殊特徵,調整每一元素操作時間(例如,金屬切割,通常是根據金屬的種類,切削工具的尺寸,切削的厚度等每一個相應的公式對需要的時間進行提高);

對每組給定的工作,把元素操作時間相加,並加上依據規章制度規定的等待和疲勞所致的寬放時間。

標準資料法的特點

與其他作業測定的方法相比,標準資料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標準資料是以其他作業測定方法為基礎,預先確定的時間資料,因此,它和預定時間標準相似。但是兩者涉及的作業階次不同。標準資料所積累的是作業要素的時間資料,而預定時間標準所積累的是最基本動作(動素)的時間資料。同樣,秒錶時間研究和工作抽樣所涉及的階次也與標準資料不同,而且它們都屬於直接測定法。

2、標準資料是利用現成的時間資料,對同類作業要素不需重新測定,只要查出相應資料加以合成即可,能較快地制定出一項新作業的標準時間,並且成本較低。

3、標準資料是對多次研究的資料分析整理而成,衡量標準較統一,得出的資料有較高的一致性。

4、建立標準資料所依據的資料資料多、範圍廣,可排除資料的偶然誤差,因此比較可靠,可信度較高。

5、標準資料法合成時間不需再評比,可減少主觀判斷的誤差。

6、標準資料是利用其他作業測定方法制定的,所以,標準資料法並不能從根本上取代其它測定方法。

標準資料的種類和形式

標準資料的分類

以上概念表明,採用標準資料法的目的,是為了使作業測定和制定標準時間的工作量和費用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標準資料中的資料必須進行分類和編碼,以便使用者容易快速檢索,得到所需的正確資料。

就我國當前的實際應用情況,標準資料可以按標準制定和實施的範圍、標準的內容、標準的綜合程度以及使用的裝置等進行分類。

1、按制定和實施範圍分類

標準資料按實施範圍可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

2、按標準資料的內容分類

1)作業時間標準資料。它是指以工序作業時間為物件制定的標準資料資料。

2)輔助時間標準資料。它是指以加工作業的輔助時間為物件制定的標準資料,如裝卡工件、測量工件和操縱機器裝置等方面的標準資料。

3)寬放時間標準資料。它是指以寬放時間為物件制定的標準資料,包括作業寬放率標準,個人需要與休息寬放率標準等。

3、按標準資料綜合程度分類

它是指按不同作業階次編制標準資料。作業階次低、包括的作業內容少,目而其對應的標準資料綜合程度也就低;相反,作業階次高,其對應的標準資料綜合程度就大。例如,以工序為物件制定的標準資料,其綜合程度要大於以操作為物件制定的標準資料。

綜合程度大的標準資料,查詢、使用方便,制定標準時間快捷,其缺點是標準資料通用性小;反之,綜合程度小的標準資料,查詢、使用困難,制定標準時間費時費力,但此類標準的使用通用性好。例如,預定時間標準的綜合程度最低,但其通用性最好,不受作業內容、性質不同的限制。

4、按裝置分類

按裝置分類可包括以下情況:

1)按裝置的作用分。如車削、銑削、鑽孔、焊接、熱處理等。

2)按裝置型別分。如車床、銑床、鑽床、磨床等。

3)按裝置規格分。如車床D610、C616、C630等。

4)按裝置製造廠分。如瀋陽機床集團、北京第一機床廠等。

5、按標準資料確定方法分類

該種分類方法,把標準資料分為綜合標準資料與分析標準資料兩類。綜合標準資料是將最基本的工作單元(動作或動作要素)的時間資料彙總起來,成為較大工作單元的時間資料;分析標準資料則收集與建立標準工時有關的各種變數與引數,運用迴歸分析等數學模型,確定引數和作業時間之間的關係。

在企業應用過程中,一般說來,屬於多次重複的作業、週期時間很短、方法經常改變、勞動力費用佔總成本比重較高、多人從事相同工作、工資形式與效益直接掛鉤的場合,適合應用綜合標準資料,否則應用分析標準資料更好。

標準資料的形式

用標準資料方法確定各作業標準時間時,首先應明確作業中哪些是不變因素,哪些是變動因素。不變因素可取一定觀測次數的時間平均值表示。對於變動因素,要找出它與時間值的關係,然後才能用時間合成的方法求出作業的標準時間。變動因素與時間值的關係常見的有兩種:一是它們之間存在著完全確定的關係,即函式關係;二是雖然它們之間不存在完全確定的關係,但可以通過多次實驗,從大量的偶然現象中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規律。標準資料的常見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

1、解析式(經驗公式)。它是指以特定的函式關係反映影響因素與工時消耗變化規律的標準資料。公式是表達變動因素與時間值關係的最簡單的方法。如車削時間、鑽孔時間、銑削時間的計算公式等。

2、圖線(包括直線、曲線)。它是指以函式圖反映影響因素同工時消耗變化規律的圖表。圖表的形狀包括直線和曲線,曲線中有冪函式、指數函式和拋物線等。對於某些變數可利用實驗資料或統計資料繪成曲線圖。

3、表格式或其他形式。表格式是指以表格的形式直接反映影響因素和工時消耗的標準資料。通常把變數之間的對應關係做成數表。數表的形式依作業內容和影響時間值的變動因素多少而異,影響時間的因素越多,數表越複雜。

上述形式中,表格式便於檢索,是最常用的形式;圖線往往是作為其他兩種形式的過渡資料。

標準資料的編制

建立標準資料,實際上是一個對所研究的作業測定物件,進行時間研究和分析綜合其結果的過程,即確定作業要素。用上述三種基本方法進行時間研究或蒐集以往時間研究的測定值或經驗值。將大量資料加以分析整理,編製成公式、圖、表等形式的資料(即資料庫)。其編制程式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選擇確定建立標準資料的範圍

企業標準資料的編制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建立標準資料的體系表,就準備建立的標準資料資料庫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劃,以確保建的標準資料系統和完整,滿足實際使用要求。在設計規劃標準資料體系時,正確選擇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標準資料的綜合程度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情況下,企業生產型別趨向大批量專業化生產時,標準資料綜合程度應低一些,即趨向於動作和操作的標準資料。而生產型別趨向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時,標準資料綜合程度應該大一些,即趨向於工布、工序乃至典型零件的標準資料。

通常,應把範圍限制在企業內一個或幾個部門(車間),或一定的生產過程(如特種產品的生產過程)內。因為在實踐中很難遇到這樣的情況,即構成作業的所有要素都能測時並儲存,供今後檢索。所以,最好將建立標準資料的作業數目加以限制。在此範圍內,各種作業有一些相似的要素,它們的操作方法相同。

2、進行作業分解

將作業分解為作業要素。要找出儘可能多的各種作業的公共要素(它們的工作方式相同)。例如,某汽車製造廠的衝壓工人,工作在壓彎工序上,任務是將一個板料金屬工件從料箱取出,放置在彎曲模中,開動衝床,壓彎後從模具中取出,放入工序間週轉箱。這一作業程式可用各種不同方法分解成要素,但為了制定出適用範圍較大的標準資料,研究人員可能會發現,採用如下分解法能得到工廠中其他多種作業也具有的公共要素,即:(1)將工件從料箱中取出;(2)把工件放到模具上定位;(3)操作衝床,將工件壓彎;(4)從模具中取出工件;(5)將工件放入週轉箱。

這些要素幾乎是各種衝壓工藝都具有的,只是工件的大小和重量不同。尤其是第1、5兩個要素,在廠內其他各種作業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即“取材料”和將加工過的零件“放到一邊”,對這些公共要素只需研究工件種類、形狀、重量等影響時間的因素,尋找出規律,就可建立適用範圍大的標準資料,這正是需要做的工作。

3、確定建立標準資料所採用的作業測定方法

確定所採用的作業測定方法,即是用秒錶時間研究還是預定時間標準等。這要根據作業的性質和三種基本測定方法的特點來選擇。例如,秒錶測時法有時比較省錢,但對某些要素來說,並不總能從記錄中得到足夠的及可求出可靠資料的讀數,而且用這種辦法收集資料,往往要經過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才能積累充分的資料。 PTS法不僅要有使用經驗,而且要在資料精確度和成本上進行權衡。

總之,作業的性質和各種方法的成本是選用測定方法的主要決定因素。

4、確定影響因素

分析各作業要素的時間可能受哪些因素(如重量、形狀、尺寸等)的影響,區分主要影響因素和次要的或不受影響的因素。對於前者,作業要素的時間消耗隨影響因素變化較大,則必須通過對實際測定的資料進行研究,用圖線或公式表示出變化規律:對於基本上不受影響的因素,因時間值波動不大,取算術平均值即可。

5、收集資料

進行作業測定,取得各要素所需時間,或者收集以往的測定值,要按測定方法設計相應的資料記錄表格,對每一個要素都要積累足夠的資料。

6、分析整理,編制標準資料

由訓練有素的工作研究人員對測定和收集的作業要素時間資料進行分析、整理,按照使用要求進行分類、編碼,用表格、圖線或公式的形式製成標準資料。

熱門標籤